0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进度计划【优秀19篇】

2024-2024年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

1854

范文

1000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20__=20__+ (20__+3)×14=20__×+×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练习:(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 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 =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1679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合与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20以内的减法、探索乐园。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年级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他们的性格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习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七、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2012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生状况分析

这学期本人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四年级现有15名学生,其中女生5人,男生10人。学生的思维都相当活跃,个性张扬。但是班里学生用心性普遍不高,而且后进生比较多。总体来说,这个班的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他们的习惯基本有些好转。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而且学习用心性也较高。但有些同学学习很被动,作业没有及时完成,个性是有几个后进生。他们虽然比较顽皮,我就应要培养他们逐渐改变坏习惯,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就应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了做好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特订此计划。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资料,使专题的学习资料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资料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导语导学,整合单元资料。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能够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用心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资料,拓宽学习资源。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带给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状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潜力。能用钢笔熟练书

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

把握主要资料,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资料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依靠是快速反应直觉,是要长期实践,反复训练的。

2、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

4、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续让学生每一天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

5、多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书,借书过程中加强对读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6、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年级数学教师教研组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教师,教研,全文共 1591 字

+ 加入清单

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文化滋养、以雅育雅、自主发展、享受成长的办学理念,以现代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以常规落实,质量为首,主题研究,专业提升为工作主题,辐射数学组的全局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主要工作 :

1、充分发挥集体教研优势,加强组内集体备课活动并提倡具有创意的个性化的备课,进一步提高每个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将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阵地,充分依托组内教师集中在一个办公室的优势,营造日常教学研究的氛围。坚持开展针对某节课、某个教学环节、某个教学细节的微格教学研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使本组教师养成教研意识和习惯,提高教研能力并最终提高教学水平。

2、以点辐面,加强专题研讨活动。针对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或课例,结合本期教研课题,以组内研究课为研讨平台,形成课前集体研讨→课中定人实施、众人诊断→课后集体研讨→课中再实施、再诊断→课后集体再研讨→课中再实施、再诊断→课后集体再研讨→形成完整的课堂实录或课后反思等良性螺旋上升的教研模式,放大同一节研究课的效能,要求上课前,听课教师要认真领悟他人的备课意图;在上课结束后,每个教师要做好批注或修改意见,同时要做好一定数量详实而富有理性认识的教学后记。然后通过组内教研活动进行交流碰撞。让每个组员都经历从设计到上课,再设计到再上课的过程,切实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和反思能力,人人受益。

每周三下午,教研活动时间专时专用,由教研组长落实。把单元备课、重点课例研究、

期中和期末复习研究落到实处,每次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并做好记载和资料的收集。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与平时随机的听课、评课、研究等活动相结合,既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全局性,又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3、每周开展一次推门听课活动,进一步提高每个组内教师的教学水平。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教师在独立设计课时往往陷入思维定式或固守自己原由的教学理念。推门听课活动旨在通过上课教师先独立设计并实施后,经过与听课教师的思维碰撞,经历深刻的理念、方法、手段等冲击,加快上课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提升速度。

4、除了继续开展通读教材活动外,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精读教刊的活动。充分借助学校图书室和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在组内营造阅读各类教育教学刊物杂志的氛围,针对本组的教研课题,每位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资料的搜集,并进行阅读和理解,及时写好批解或心得体会,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收获、心得的交流分享活动,使大家养成收集、整理资料的习惯,为期末形成自己的专题论述文章打好基础。

5、注重教学反思,开展反思交流活动。坚持教学反思是促进一个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组内教师坚持每节课后及时在备课本上就得失情况进行批注,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每周在组内开展一次教学反思交流活动,通过共同努力,在组内形成反思氛围,提高反思水平。

6、精心设计组织学生竞赛活动(包括速算竞赛和迎奥运数学小报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依据小学喜欢竞争,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以速算竞赛为平台,抓好学生的日常训练并注重赛前的造势和赛后的总结,放大竞赛的作用,努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7、针对本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以日常教研活动为载体,在上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内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及问题探究,从细节入手,使本年级学生在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业习惯,纠错习惯、复习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质疑习惯、合作习惯、交流习惯以及赏识习惯。

8、搞好学生的学习梯队建设,抓两头、带中间,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学困生和学优生的辅导工作,树立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的思想,除了通过每天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外,教研组教师轮流负责针对每周学习中重点、难点、易错点设计一张周练习题单,辅导学生掌握过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5530 字

+ 加入清单

一、总体要求

以“细化课标,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统领初中数学教研工作。通过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积极实施课堂观察活动、构建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和反思教学的能力,从而提高我市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继续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做好教学模式的立项课题结题验收工作

大家知道,从课题立项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基本都需结题了,但上交的材料并不多,有十几个人,我们就对这些材料完整的课题进行验收。方法:一要看材料,二找学生座谈,三要听课评估,对符合要求的,要发成果证书、优质课证书,并按排好的教学模式在全市做公开示范课,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

计划三月份进行验收,望大家积极准备。

对正在实验的课题,要让他们做好实验阶段的小结,优秀教学案例的整理工作,督促他们及时提交结题申请。再明确一下,结题时需交的有关材料:立项书、开题报告、结题验收申请、课题研究实验中期小结、课题研究实验总结、课题研究成果资料(该教学模式的介绍,对应本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或教学实录)。在此基础上按上述方式组织验收。

[2]分课型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将分课型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2月份,将利用初中数学学科教研组长会的机会,结合“导学法”的相关理论、《新郑市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培训指导,进一步明确初中数学学科选题立项的参考范围:

新授课可分为四种课型:概念课、命题课(公式、定理课)、应用课和实践活动课。

复习课可分为三种课型:章节复习、单元复习和综合复习课。

讲评课可分为二种课型:作业讲评课和测试讲评课。

在具体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大致有以下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探索、尝试解决——交流反馈、解疑释疑——强化训练、迁移应用——反馈小结、观点提炼——分层作业、自主发展。

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组织合作探索,点拨启发评价。(具体操作略。)

结合数学课改教材的内容组成,我们又提炼出不同类型的课型:

[3]掌握各专题课型的教学目的和流程(以概念课、命题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为例)

_概念课的教学目的及流程

(1)目的

该课型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数学概念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准确理解概念的核心、内涵与外延以及其反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课型的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

A、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

B、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其本质,确认概念;

C、突出概念的有关特征,理解概念;

D、挖掘与已有概念的关系,发展概念;

E、运用正反例的变式突出概念的内涵、外延,巩固概念;

F、小结反思,课堂检测,提升概念。

_命题课的教学目的及流程

(1)目的

该课型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命题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演绎规律,掌握几个概念之间所存在的某些定律或联系法则。公式、定理课应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命题的条件部分和结论部分,了解公式、定理中诸条件的性质和作用,掌握公式变形的各种形式。

(2)课型的基本流程:

A、数学命题的引入;

B、数学命题的证明;

C、数学命题的应用;

D、命题的引申与拓广;

E、小结、归纳、升华

(3)基本要求:

A、数学命题的引入:采用引导发现式:①提出问题;②探究猜测:提供系列的实例或素材,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思考提出猜想;修改、完善学生的猜想,形成末加证明的命题。这种模式适用于几何定理的教学或存在规律的代数运算法则;

B、数学命题的证明:一要明确给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而要用综合分析法探索证明命题的思路;三要完成证明,并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规范表述,说明其等价说法;四要揭示证明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的命题证明本身就是一种数学方法);五要明确命题的条件、结论以及适用范围。

C、数学命题的应用:一要强调命题的条件和使用范围;二要给出命题所解决问题的基本类型;三要通过变式练习,正反例纠正常见错误,加强命题的灵活应用;

D、命题进行引申和拓广:通过开放性题对命题进行引申和拓广,渗透研究问题的方法;

E、小结、归纳:一要归纳出命题的关键,而要总结出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命题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A、何种方式引入,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可牵强;

B、进行几何命题教学时要注意数形结合,数学公式的教学要注意其几何背景。

_复习课的教学流程

“归纳——诊断——示例——提高——总结”。

这种模式就是通过对知识要点的归纳,形成认知体系;通过诊断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典型例题示范,领悟思想方法;通过综合练习,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_讲评课的基本流程

(一)明确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的

概括起来,试卷讲评课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1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

2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

3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

4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数学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二)基本环节

1精心准备环节:

认真评阅试卷,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严格按标准给分、扣分并做好以下几项:

⑴对学生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

⑵统计选择题和填空题全班错误人数及错误类型。对典型的、带有倾向性的错误应特别关注,如一道选择题全班有较多的同学选择同一个错误的答案,则应予以重点分析。

⑶统计解答题的得分,计算各题的平均分,以此衡量全班对此类题的掌握情况。一般的,若全班平均得分低于此题满分的60%,则说明此种类型的问题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应予重点讲评。

⑷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定出纠错的具体措施。

⑸对学生试卷中的好的解法进行整理,以向其他学生介绍,促进全班的共同提高。

⑹分析学生对相关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定出补救措施,设计好针对训练题。

⑺将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初步订正错题,分析错因。必要时要进行个别谈话。

2概述测试成绩环节

讲评课开始,首先用几分钟时间概述测试后成绩情况:⑴简述测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达标率。⑵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同学,最高分获得的同学,特别是多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中下生。切忌责难、讥笑成绩差的学生。应多热情鼓励帮助他们,可通过一些进步快的同学为实例,教育他们不要泄气,要奋力直追。

3讲解试题环节

⑴重点讲评若干问题。讲评切忌平铺直叙,更不能成为简单的对答案和说答案,应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具体来讲,学生错误集中,题目解法新颖,启发性强的题目应重点讲评。"应将较多的时间用在错因分析与思路启发上,只板书必要的解题过程(如:对算理、算法要求较高的运算过程,要求较高的解题格式等)不必面面俱到。

⑵必要时请学生发言。请学生发言主要是为了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具体有:错误让学生“改”;思路、解法让学“讲“;注重学生“练”。

评讲课决不是只是教师讲,而要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的“练”,补充练习,可由测试题中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测”、“一题多拓”或典型错误产生。

4课堂小结环节

常见许多教师因讲评试卷题较多,常感时间不够,总是匆匆忙忙下课,忽视课堂小结,这是课堂一忌,回顾小结,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归纳解题方法,并强调注意问题。

5巩固、反馈环节

一堂讲课的结束,并不是试卷评讲的终结,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扩大“战果”,有针对性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业的来源: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旧题变的题,讲评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巩固,提高,有利于反馈教学信息。同时应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如下工作:

以上模式我们还处在推广与继续实验并存的阶段,希望老师们能够对此模式大胆尝试,积极研究,不死搬硬套,能有所创新。

根据教学实际,七、八年级教师可重点进行新授课中的概念课、命题课的研究,九年级教师可重点进行复习课、讲评课的研究。

[4]分课型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

_3月中旬,对学校新上报的市级课题申报进行审批,确定初中数学学科重点研究的课题。

_4月份对重点课题进行重点指导。帮助课题小组策划研究目标、研究重点和研究思路,结合其教学模式研究情况对其进行学习培训指导。

_4月下旬组织召开新郑市初中数学学科课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交流会,由重点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介绍其阶段性研究成果。

_5月底组织新郑市初中数学学科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评比活动。要求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出符合其模式的教学设计参与评比。

_6月份组织新郑市初中数学学科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经验交流活动。互相学习,总结得失,完善自己的教学研究。

(二)强力推进细化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工作

我们初中数学学科要在上学期细化解读课标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学科细化解读课标的技术路径,开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主体研讨活动,帮助教师牢固树立目标意识,掌握分解目标的正确方法,制订科学具体的课时学习目标,规范陈述课时目标,纠正部分教师以往目标陈述中的三维目标割裂表述、主体错位、空泛笼统的毛病,增强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检测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学期我们初中数学学科的目标是把数学七、八、九上册的教学内容都分课时写出分解稿,以便资源共享。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分解给各学校教研组。五月份将稿件上交,评出好的分解稿给以表彰及交流学习。

(三)积极组织开展课堂观察活动

由于课堂观察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

所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要积极探索课堂观察的有效形式和方法。要把课堂观察和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构建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我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观察教师的语言(提问、评价、引入语、过渡语、小结总结语、)、板书、媒体的使用、情感的投入、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引入、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效果的监测、包括班级生活环境的营造、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等;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与同伴合作的实效、回答问题的情况、掌握知识的情况、情感体验等。

因为是初步偿试,根据老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对象先选择几个不同的观察点,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观察,通过评课研讨,查找问题,改进教学,以使课堂高效。但不是面面俱到,这样会走形式和过场,不会将此项活动落到实处。我会提供课堂观察量表,让大家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各教研组要根据我们的具体细则组织活动,让做的好的单位提供作课人选,在全市做研讨课,让大家借鉴,把课堂观察活动落到实处。

(四)做好毕业年级复习备考工作

本期重点抓好九年级的复习备考和质量检测工作,本学年计划进行两次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时间分别为20_年4月(毕业会考)和20_年5月。打算在5月份召开复习备考研讨会。安排有做课和复习经验介绍及互动等环节。

(1)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明确复习内容及要求,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科学安排复习进度,圆满达成每一阶段的复习目标;

(3)研究命题趋势,关注新课程理念在试题中的体现(信息题、探究题、开放题、综合题等);

(4)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训练:围绕考试热点、难点、及学生薄弱环节(典型错例)展开;

(5)积极开展有效的复习课、讲评课的教学策略及模式的研究;

(五)本学期要开展全市性的青年数学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初中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让教师深刻地理解“新课标”精神,对新课程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更好地推广“分课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市教研室决定4月份开展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详见活动方案)

(六)认真做好几项常规性工作

1、加大培养青年数学教师业务水平的力度

教研组要充分发挥名师、教学标兵、和骨干教师的模范作用,继续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师徒间互相听课,取师之长,补已之短。师也要毫不保留地对徒弟的课加以指点,以提高徒弟的教学素质。

2、抓好各级段教学质量抽测工作。各年级都要统一进度,通过集体教研上好每一节课改实验课。以免抽考时措手不及。

3、要加大多媒体的使用力度。本学期配置多媒体的单位有好几个,希望大家要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设施,让教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

4、老师要注重自身的业务素质的提高,空闲时间要多听同头课,以互相取度补短。共同发展。

5、改变命题策略,紧紧围绕课改方向命题(各教研组本期要命1份高质量的期考模拟题(带答案),纳入对各单位的考评)5月底前发送到我的信箱。

6、要构建教研网络,实行网上教研。

7、我们在空闲的时候,要写课改经验总结、感受、论文,积极向教研杂志投稿,一来提高自己写论文能力,二来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8、深入课堂调研指导。本学期重点听初三复习课,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着重到数学教学薄弱学校调研指导,与教师一起研究提高效益、提高质量的途径;积极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数学教研活动,与一线教师沟通交流,搞好校本教研。

9、做好单位的基本工作。认真命制初一、初二、初三数学试题,积极参与考试的有关活动。

附:初中数学学科教研工作安排

时间内容地点参加人员:

2月数学教研组长会教研室各校教研组长。

3月立项课题(教学模式)结题验收各校有关教师。

4月概念课课堂观察研讨会待定有关教师。

4月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教研室有关教师。

5月毕业复习研讨会待定九年级教师。

5月“细化解读课标”经验交流会教研室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五年级,教研,全文共 7932 字

+ 加入清单

2021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老师是怎么制定教学计划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方程、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五(3)班共有学生17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11人。本班学生历来的课外作业完成得不够理想,大多数学生书写状况缭草;上课用心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的人不多;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很差,上课走神等。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措施,力争本期有较大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二)图形与几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四)数学思想方法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五)数学综合运用

1.探索图形;

2.打电话。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平面图或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7.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 基本情况

本班共学生44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2人。本班学风较杂实,纪律较好,绝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书面作业,成绩较好。不足之处是个人表现能力不够强,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解决问题缺乏创意,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够关心,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较差。针对这一情况,本人将严谨治学,因材施教,重点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使他们各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教学工作目标及要求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2、改进比例的编排,突出比例的概念,丰富联系实际的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具体措施

1、关注教改动态,不断探索新课程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的。

2、精心备课、上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的的数学问题。

4、改革学习评价机制,过程与结果并重,全面考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5、加强师生交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6、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组织好学生活动。

7、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他们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逐步达到有机融合、同步,老师、家长、学生统一思想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8、不断提高自身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二班现有学生2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五)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快随第一范文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方程、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2467 字

+ 加入清单

一、班级情景分析:

一(5)班现有的学生50人,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必须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本事;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必须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习习惯。大部分的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达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必须兴趣,能较进取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异常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资料比较感兴趣。虽然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不是十分梦想,但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参与学习的兴趣等方面能够确定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所以,本学期要继续使已基本构成的兴趣坚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进取性,进一步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本学期重点是培养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引导的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从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本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资料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的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的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构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所以,应当让的学生掌握好。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资料,让的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的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本事。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资料的学习,不仅仅使的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构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并且有利于的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的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的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我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我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构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构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的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本事不一样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的学生的计算本事。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的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的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我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经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的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的学生的创新本事。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的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的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由整理]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3.分类与整理(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一年级,教研,全文共 1616 字

+ 加入清单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师,教研,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新学期,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术情况分析:

今年,我在二年级一班和二班教书。一班57人,十三班56人。经过一年的学习,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言,从成绩来看,优秀的和差的差别很大,差的学生相对较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参差不齐。根据以上情况,为了让优生更加突出,让中专生尽快优化,让差生尽快转型进步,这学期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优生,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中专生的优化。

二、教材分析: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第二章:轴对称;第三章:实数;第四章:一阶函数;第五章:代数表达式的乘法、除法和因式分解。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目标:

在这学期的数学教学中,争取中期末考在科教老师中名列前茅。

(1)备课:

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既要充分准备教材,又要充分准备学生。备课要立足学生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方案要深入细致,突出实用性。各种课,一般课,新课,复习课,讲课,评价课,都要完整。根据要求,要落实“四个落实”,即知识点落实、教学方法落实、检测手段落实、反馈措施落实。备课要体现电教的运用。提前备课。充分发挥周二集体备课和分科学习的作用。

(2)上课:严格遵守

“双线一体教学”模式的环节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说话、多做事,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积极推广基于学习的新理念、高效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求质量。

(3)测试和反馈修正:在教学中,要利用好测试,通过考试帮助学生发现差距和差距产生的原因,明确直接

1.加强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素质。

2.贯彻常规,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3.勇于探索创新。

4.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创新学习的良好习惯。

5.加强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在透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准备教材和学生,充分做好每节课的准备。

6.教学中注重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基本分类进行讲解,根据分类进行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担任了四年级数学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是数学基础差,底子薄,但更有一部分同学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为了帮助这些在思想,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我制定以下计划。

一、明确帮助对象

需要帮助的对象有学习方面的对象、思想方面的对象,也有智力方面的对象。

二、制定帮助的方法

(一)谈话法

有的学生在上课期间有故意起哄和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原因是他们对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不重视学习。针对这一现象,我对他们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转变其学习态度的目的。

(二)激励法

有的同学的学习的情况,在激励中,激发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不要恢心,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发现闪光点,随时表扬,随时提高要求,使其在受关注的同时,思想,心灵都得到一个转化。

对于智力差的同学,我并没有对他们放弃,对他们进行基本教学要求,使他们能赶上其它同学,慢慢提高学习。

总之,人性化的教育终会使后进变成前进,人文教育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乐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报告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五年级,教研,全文共 4807 字

+ 加入清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报告

【篇一】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加强教学的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小数乘法(8课时)机动(1课时)

2、小数除法(13课时)机动(2课时)

3、观察物体(3课时)机动(2课时)

4、简易方程(18)课时机动(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12课时)机动(2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5课时)机动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机动1课?

8、总复习(4课时)

【篇二】

一、学情分析

两个班的同学,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习马马乎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对称、平移和旋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多边形的面积;统计。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练习题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篇三】

本学期我们班共有29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与班级整体脱节。针对本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一、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二)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

(三)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的面积、多边的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3.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4.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潜能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7.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8.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能描述看到的形状。

2、能辨认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得到的形状。

教学重点:

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正方体木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预习新课。(课件出示)

1、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以下图形,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图形。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问,从这三面看到的图形的形状一样吗?也就是说从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引入课题,这节课学习“观察物体”。

2、课堂预习。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13页,请你拿出自带的4个小正方体木块,进行拼组,然后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学习。

1、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2、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一样吗?

3、请你把能观察到的面的形状画在格子图上,并注明看的位置。

4、我们分别不同的位置观察了拼成的立体图形,对于你画出的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二、自我检测。(课件出示)

1、填一填。

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不同的图形,结果可能( ),也可能( )。

2、连一连。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三、预估问题。

1、观察我们摆放的组合立体图形,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图形?

2、同样都是用相同的4块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你们从前面、上面、侧面画出的形状不同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怎么样?

四、预设解惑。

请同学们拿出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摆立体图形画出的格子图,我们共同交流。

1、同学们在实物图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出示从前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

2、师把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总结:(课件演示)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作品,我们是如何画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1)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五、引导小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13页做一做,练习四1至3题。

2、《配练》上的1至3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8467 字

+ 加入清单

(一)单元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以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蛋为素材。为什么选取这样一个素材呢?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的:

(1)体现小数在自然界及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提供了一些鸟蛋、龟蛋的质量,这些数据不仅真实、可靠,而且非常神奇和有趣,同样是鸟蛋,鸵鸟蛋1.65千克多重,蜂鸟蛋才0.46克(2粒黄豆差不多、3000倍)如果没有小数,蜂鸟蛋的大小都很难描述,体现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2)重视学科整合,实现数学教育的多维价值。

学科整合,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课程观。在小学各学科中,彼此之间有着前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了整个教育教学的体系,如何将各学科的信息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这正是值得我们去潜心研究的问题,本单元选取“形形色色的鸟蛋、龟蛋等”为素材,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科学学科与数学学科的合力,以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这也正是我们青版教材这套“百科全书”的伟大之处。

2、情境串

(二)单元知识分析

(三)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小数的意义是小数读写、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基础,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化简和改写的依据;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又是名数改写的依据;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是小数应用必备的知识点。所以,这3个教学重点抓住了,其他的知识则水到渠成。]

难点:

名数的改写(特别是复名数的改写)[这里涉及到精确度的要求问题。难度也不小。]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四)单元主要编写特色

1、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降低教学难度。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数的性质也是抽象的数学规律,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教材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教材50页在学习小数得计数单位时,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数“1”,它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表示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57页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时,依托直尺显示几厘米是十分之几分米;55页在数轴上建立点与相应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联系......这些都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始终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

本单元编排的五个信息窗,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名数改写的方法的基础,后4个窗的每一个知识点的探索,都从小数的意义的角度切入,随着这些知识点的教学,小数的概念也逐步地清晰化和明朗化,对小数的认识也进一步得到升华。

3.选择大量有意义的现实数据。

前面解读素材的时候说过清息窗的数据全部选用了真实的数据,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信息窗中,练习中也体现很充分。如(54页、6题)蔬菜之最、(60页、9)几种食物每100克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69页、5)几种植物的吉尼斯纪录情况、(70页、9)几种动物的奔跑速度、几个州的人口数据等等,集知识性、应用性、思想教育为一体,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单元信息窗解读

信息窗1(49页)

1.情境图(见教材49页)

(1)情景图解读:此信息窗的情景题目为“鸟蛋的质量”。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丹顶鹤、信天翁、鸵鸟、鸡以及四种鸟的鸟蛋,并标示了四种鸟蛋得的质量。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有4条:(1)丹顶鹤质量0.25千克(2)信天翁蛋的质量0.365千克(3)鸵鸟蛋质量一点六五千克(4)鸡蛋质量零点零六千克。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的认识)(2)小数的意义(三位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3)小数的读写。

3.教学建议

(1)以两、三位小数的意义为教学重点,逐渐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小数概念和计数方法。

有关小数意义的教学,教材是这样编排的,先学习小数的读写,接着学习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认识,同时以两三位小数为例,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归纳总结小数的意义。例题没有涉及三位以上的多位小数,练习中基本也没涉及。目的是降低难度,集中精力以两、三位小数为抓手,充分认识小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细化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分母是1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通过学习例题和作基本练习,对小数的认识逐步加深。在此基础上,如果遇到像58页0.0297千克;64页0.0528;72页1.3295公顷;74页40075.5696千米这样的四位小数或者在生活中遇到更多位数的小数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主迁移,自命其理,逐渐就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小数概念。

(2)在自主整理数位顺序表的活动中理解小数数位及数位之间的关系

比如教材51页在学习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示,教师可以把数位顺序表中的记数单位一行字去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去整理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加深学生对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理解。(让学生独立去填,完全放手)

(3)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体会数位和位值的含义

教材53页用计数器帮助学生体会数位和位值的含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受版面的限制,教材没有把此内容安排在探索里,而是将它放在练习中,建议教师将它当作又例题功能的习题来处理,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的小数吗?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不能把他和普通习题一样看待。

4.注意的问题

(1)结合身边事例,加深对小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青版教材把小数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本册本单元“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其内容是小数中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所以,本单元是整个小数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加深对小数实际意义的理解。能用语言归纳小数的意义。

比如:在学习完例题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举出许多例子如:到书店买书《谈谈新的学习方式》5.35元;《新十万个为什么》10.95元;《童话大王》3.85元;《我们爱科学》8.10元;还有测量身高,小红1.46米,小明1.52米。

(2)要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小数的意义,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是数学的本质。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简洁的语言抽象概括数学概念,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概念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要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借助直观模型,建立小数的概念。

教材在学习小数的意义的探索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直观模型(见教材50页两位数是平面图形,三位数是立体图形),这些数学模型对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的意义都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希望老师们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出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

(4)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教材中原创的教学情境,我个人的意见是:一要尊重。二要理性对待。之所以要尊重是因为,青版教材所选取的素材,应该说凝聚了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一线骨干教师的智慧。又经过这几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应该说是比较实用和有效。因此,老师们要深刻地挖掘其内涵,充分利用她,用需老师的话说,不要贱卖了她。说道理性地对待教材中的情境。是因为,受教学条件、学生生活环境及地域特点的影响,再好的素材,也不可能适应所有的教学对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地挖掘真实、有效、生动且有浓厚的“数学味”的教学情境,来代替原有的情境,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情境引入应有的价值。

5、自主练习

53页第2题55页小屋

信息窗2(56页)

1.情境图(见教材56页)

(1)情景图解读:此信息窗的情景题目为“龟蛋的质量”。情景图上呈现的是平胸龟、蛇龟、绿毛龟、金钱龟和小鳄龟及五种龟的龟蛋,同时还标示了五种龟蛋的质量。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有5组:(1)平胸龟质量11.68克;长0.4分米(2)蛇龟质量24.12克(3)绿毛龟质量11.85克(4)金钱龟质量24.3克(5)小鳄龟质量11.84克;长0.40分米。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5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大小的比较(2)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大小的比较(3)小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小数的基本性质)(4)小数的化简(5)小数的改写。

3.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提出对学习新知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信息窗中提供了5条信息,从组合的角度来说,学生可以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说学生提惯了的加减法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面对这些信息他们还会提出“谁比谁重多少的问题”。在这里,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他们提出对本节课学习有关的问题(你能提出比较两种量之间的大小的问题吗?),保证学习时间的有效性性。

(2)教学小数的性质,突出对性质内涵的体验。

首先体验性质的合理性,然后体验性质的应用性。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又为教学小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教材分两段教学小数的性质。第一段是理解性质的内容(57第2个红点),第二段是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58页小电脑)。在总结发现小数的性质时,由于受版面的限制,教材中只列举了一个例子,从规律的发现和总结的角度来讲,例子有些单薄,说服力不强,因此,在学生总结发现规律前,建议能引导学生再补充一些类似的例子来验证自己的发现。例2.5元=2.50元。0.1米=0.10米=0.100米等等,这些例子,可为小数的性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许多实例里,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比较大小的练习中,压缩思考过程,掌握比较要领。

学生在红点教学的过程中,初步接触了比较小数大小时经常遇到的一些情况(整数部分不同的、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末尾有零和没有零的),并详细地体验了比较的方法。那么,在自主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应用初步获得的经验,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进一步体验比较的方法,掌握比较大小的要领。如59页2(2)比较0.604、0.64、0.064、0.46、0.6的大小,都是纯小数,只要看十分位是6的挑出来比较0.604、0.64、0.6再看这三个数百分位,由小到大排起来是0.6、0.604、0.64,剩下的两个比较小的数0.064最小,因此,五个数的排列顺序是0.064、0.4、0.6、0.604、0.64,如此处理练习,能够引导学生压缩思考过程,体会比较的要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锐程度。

(4)在开放的问题中,发现并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规律。

61页11题。在8.□7>8.47,方框里可以填0、1、2、3;56.24﹥56.2□方框里可以填5、6、7、8、9;通过填这些数,如果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数小的那个小数比较小。练习12题把组成用卡片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顺序,学生又一次体验了在第11题里的发现。这些发现就是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法则,掌握这些法则,就能迅速比较小数的大小,正确作出判断。

4.注意的问题

(1)红点1和红点2的教学顺序可以随“问”而“行”

见教材56页,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哪个重?哪个轻的问题后,学生可能先提绿毛龟蛋与金钱龟蛋相比,哪个重?也可能先提小鳄龟蛋与平胸龟蛋相比,哪个重?由于这两个知识点不存在着先后之分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随机确定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

(2)利用直观手段,发现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实际是分数性质在小数上体现,因为小数末尾添上0体现在分数上就是分子分母都添上0,小数末尾去掉0,道理也是如此.小数的性质很重要,学生知道小数的末尾添“0”去“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就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它还是小数四则计算、小数的化简与改写、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基础。所以必须要让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深刻的理解。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说明小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只能通过直观手段来说明。(见教材57页)这两个图的作用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理解。

(3)对教材中设置的关键性的问题,要为学生留有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例如58页在学习小数的化简时教材中抛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这个0可以去掉吗?”在学习小数的改写时,教材有抛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怎样把5改写成三位小数呢?”对于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教师一定引起重视,不要一掠而过,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5、自主练习

61页10、11题

信息窗3(62页)

1.情境图

(1)情景图解读:此信息窗的情景题目为“四种鸟蛋的质量关系”。情景图上呈现的是杜鹃、蜂鸟、锦鸡、几维鸟,同时还标示了几维鸟蛋的质量及它与其他3种鸟蛋之间的倍数关系。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有4条:(1)几维鸟蛋质量460.5克;(2)一个几维鸟蛋的质量相当于10个锦鸡鸟或100个杜鹃蛋或1000个蜂鸟蛋的质量。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

3.教学建议

(1)解释新的表述方法

过去,在小学数学阶段关于扩大和缩小的问题,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几。但是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a扩大n倍,应是a+na倍,而不是na,也有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适用于数的缩小(有人认为缩小一倍,原来的数就为0a-na).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我们的教材在表述上做了变化(见教材63页),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修改为“扩大到它的.......倍”“缩小到它的......分之一”.

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扩大到它的10倍

缩小到原数的1/10

缩小到它的1/10

(2)处理好“补零”的问题。

在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规律解决问题时,重点要解决好“补零”和“去零”的问题.特别是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补零问题分两种情况,一是非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如,1缩小到原来的1/10就是0.1,如果缩小到原来的1/100就是0.01,小数点后面的0要自己补上。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零要去掉.如,250缩小到原来的1/1000(教材63页最后一个绿点,只是出示了问题,没有呈现计算过程.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将“补零”问题处理到位)

4.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新旧表述方法的取舍问题。

前面说过,将一个数扩大或缩小的表述方法与以前不同了,那么,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就要一行的表述方法为准绳,废除原来不科学的说法。特别是有些不正规的学生用书中,可能还会存在老的说法,教师要注意向学生加以说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2)根据认知需要确定例题功能。

案例见幻灯片人教版小数变化的规律。

5、自主练习

66页第9题

信息窗4(67页)

1.情境图

(1)情景图解读:此信息窗的情景题目为“天鹅的成长”。情景图上呈现的刚出生的天鹅和成鹅时天鹅,图中同时还标有这两个时期天鹅的体重。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有2条:(1)刚出生的天鹅体重200克;(2)成鹅的体重是10.5千克。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2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单名数的改写(2)复名数的改写。

3.教学建议

(1)掌握名数互化的3个主要步骤

a先分清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从而决定怎么计算。

b要清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

c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判断确定小数点应该向左还是向右移,移动几位。

(2)引导学生对改写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在学习了红点单名数的改写和小电脑复名数的改写以后,对名数的改写方法有所了解,教材中虽然没有要求学生对改写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我个人的意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改写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4.注意的问题

(1)体现改写成相同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67页提出的问题是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将不同的单位改写成相同的单位.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身就是从解决问题入手,引出小数与名数的改写,突出这种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突出体现这一点.

(2)鼓励改写方法多样化。

关于多样化的问题,一是,例题本身体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如,探索部分,第一个孩子是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第二个同学的做法是将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另外,学生还可能有其他算法,①200克=0.2千克;②0.5千克-0.2千克=0.3千克;③10千克+0.3千克=10.3千克。

(3)复名数的互化是难点,要突破。

小数与复名数的互化之所以是一个教学难点,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常常把进率弄错(进率是10还好说,进率是100、1000或60的就有些困难),二是学生对单名数复名数的认识不足,过去在整数部分接触的就不多,到了小数部分,名数的互化比整数部分更复杂,造成学习上的困难。68页小电脑,出示的是一道复名数改写的题目,这是本信息窗的教学难点,教材只出示了问题,没有呈现改写过程,其目的是增加他的开放性,但并不表示可以弱化它,教师不应轻描淡写,一定要一步步给学生讲解清楚,特别是2.39千克=___千克___克,这里涉及一个补零的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处理到位。

5、自主练习

68页第1题

信息窗5(71页)

1.情境图

(1)情景图解读:此信息窗的情景题目为“测量鸟蛋”。情景图上呈现两个孩子正在测量鸟蛋的长径的场景。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有2组:(1)小华读得鸟蛋长径是3.9厘米,小明读得鸟蛋的长径是4厘米;(2)鸟蛋的宽径是2.04厘米。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2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2)求小数近似数方法的巩固(特殊情况取近似数)。(自主练习中:将小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保留后的小数末尾正好是0的数。)

3.教学建议

(1)探索环节,要抓住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

见教材71页,设置了2个关键性问题,合作探索部分,只要抓住这两个关键点,近似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理清保留小数的位数与精确度的关系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依此类推。

另外,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求小数近似数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保留不同位数小数的精确程度问题,如:教材72页绿点2.0中的0可以不写吗?这个绿点的设置是让学生体会精确程度。如果不写.则表示2.04保留到整数,写上0则表示保留了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比精确到整数的精确程度要高。虽然2和2.0从小数性质的角度上看,大小是相等的,但从精确度上看,它们表示了不同的精确程度。所以,近似数2.0末尾的“0”在这里不能去掉。

4.注意的问题

(1)结合身边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感受求近似数的意义。

比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时由于工具的限制,必然产生误差,所得结果都是近似数(身高1.63米);如用直尺测得课桌的长是1.12米,用秤称小名的体重是25.5千克,这里的1.12和25.5就是近似数,还有对大数进行统计时,一般也取近似数,如某城市有13.5万人,中国有13.1亿人口。这里的13.5万和13.1亿都是近似数.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体会到与实际大体符合的数据或者说是接近实际的数就叫近似数,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1)适当增补使用“≈”习题。

教材上没有出现让学生自己写“≈”的习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补此类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因为在后面学习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用到“≈”。

5、自主练习

73页第5题74你学会了吗。

(六)本单元提出研讨的几个问题

1.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小数意义的模型?

2.小数的性质和名数的互化都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要突破这些难点,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在探索数学规律的教学中,应怎样发挥计算器的作用?

4.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提升作用应如何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一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一,教研,全文共 9928 字

+ 加入清单

初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第1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

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习,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习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习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建议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一个是第6页的"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另一个是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题。例如:已知: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习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第95页的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

的应用。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习题中。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平面展开图中,我建议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习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

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3篇】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五、六两个班的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习惯还不规范,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老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加强集体备课:

与本组的其他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突显集体的优势,作到进度统一、作业统一、重难点的处理统一,多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加强课堂效率的高效建设。

【第4篇】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习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习习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习习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基本的几何图形"、"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整式的加减"、"数值估算"、"一元一次方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1、研讨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习数学及学习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习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四年级数学下册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全文共 2028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领导签字

二、教学目标:

1、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数1

板书设计认识平均数

六、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口算练习

,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

1、1号笔筒有( )支铅笔 2号笔筒有( )支铅笔 3号笔筒有( )支铅笔4号笔筒有( )支铅笔 5号笔筒有( )支铅笔

2、上图中一共有( )支铅笔。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 )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

(三)课上尝试小研究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

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

【设计意图:整个小研究的设计体现了低起点、多层次、深思考、求精炼的原则,课前尝试小研究的设计意在从学生旧有知识,且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逐渐渡到新知的尝试研究,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解决尝试新知铺路搭桥。而课上尝试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四)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课上研究(一)(二)。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五)班级展示提升

1、找一个小组展示本小组对尝试研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填写评价表格。

3、教师适时点拨引领:平均数的含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设计意图:班级展示提升是小组内形成统一的观点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并引发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小组间思维碰撞,以及老师精彩的点拨引导,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

(六)挑战自我

尝试应用,解决平均数问题:

出示新华小学四年级(1)班第五组和第六组同学体重的统计表,让学生读表,了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第五组有7个人,第六组有8个人。

教师提出:要比较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该怎么办?学生可能回答先计算两个组的平均体重,然后进行比较。

接下来让学生分别求出两个组的平均体重。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两名学生进行板演。

预设:第五组同学平均体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组同学平均体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议一议”中问题“ 42千克、40千克分别表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求出的两个平均数的意义。完成比较哪一组平均体重重一些的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受计算平均数的必要性,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七)巩固练习,提升学习质量:

1、独立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二题;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 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设计意图】借助此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拓展延伸: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站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课后反思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怎么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能够类比研究一般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过程与方法,来研究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幂函数的变化规律及蕴含其中的对称性.

教学重点:

重点从五个具体幂函数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难点画五个具体幂函数的图象并由图象概括其性质,体会图象的变化规律.

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

材料一:幂函数定义及其图象.

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为常数.

幂函数的定义来自于实践,它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样,也是基本初等函数,同样也是一种形式定义的函数,引导学生注意辨析.

下面我们举例学习这类函数的一些性质.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作出五个具体幂函数的图象,观察所图象,体会幂函数的变化规律.

定义域

值域

奇偶性

单调性

定点

师:引导学生应用画函数的性质画图象,如:定义域、奇偶性.

师生共同分析,强调画图象易犯的错误.

材料二: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当 趋于 时,图象在轴上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例2、比较下列两个代数值的大小:

[例3]讨论函数 的定义域、奇偶性,作出它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明函数的单调性.

练习

1.利用幂函数的性质,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幂的值的大小:

2.作出函数 的图象,根据图象讨论这个函数有哪些性质,并给出证明.

3.作出函数 和函数 的图象,求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单调区间.

4.用图象法解方程:

1.如图所示,曲线是幂函数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已知 分别取 四个值,则相应图象依次为:.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298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感谢中心小学李老师提供资源。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几何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初中数学的期末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运用讲学案。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

2、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习教学模式;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导图与导人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外语教学、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等的阅读材料,用好它,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该教材练习题更是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学案”。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四年级,教研,全文共 1929 字

+ 加入清单

一、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册内容的重点、难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主要教具、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1.多位数计数器2.多级数位顺序表3.计算器4.算盘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

六、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法则、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解答方法。

2、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切实周围,也可以采取适当分散、多举事例等办法。

3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则,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

4要揭示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从前面所学的知识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_教学工作计划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六年级,教研,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班级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总人数

男生

女生

55

28

27

二、学习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郝苏湘、周叶凡等),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郭冲、郭加林等),不能主动去学习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以前对知识掌握较好部分是: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

2、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3、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

4、学生能很好的解答几何画图形方面的题目。

5、学生书写较工整美观。

不足之处:

1、学生粗心大意忘写答案。

2、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现在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2、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4、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6、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