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妇女权益保护调研报告【汇编20篇】

2024年妇女主任述职报告_妇女主任的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浏览

2930

范文

42

篇1:关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74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调研报告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是农民发展和实现其它权利的重要基础。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进行了立法保护,但是,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妇女在这方面的咨询与投诉也一直不断。此类问题不仅事关农村妇女生存与发展,而且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为了给解决好这类问题提供依据,海伦市妇联组织力量,采取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对海伦市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这次调查面向23个乡(镇)。在查阅了海伦市妇联3年来妇女土地权益案卷的基础上,结合这次调查结果,认为《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在海伦市农村贯彻落实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妇女结婚后的土地权益缺乏保障。由于实行了 “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加之绝大多数乡村在土地承包或延包过程中都没有预留机动地、也没有新开垦地和村民自愿交回的承包地,所以妇女结婚后在新居住地很难取得承包地。结婚妇女在新居住地未取得土地承包权的情况下,原居住地虽为其保留了承包地,但实际上,这些妇女很难去其娘家从事耕种或向娘家索要其承包地的收益,妇女的土地权益在妇女结婚后实际上就变相丧失了。

二是妇女离婚或丧偶后土地权益缺乏保障。妇女离婚或丧偶改嫁的,因为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即使保留了自己的土地,很多妇女仍不能继续行使自己的承包权。

上述问题不仅严重违反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侵害了妇女权益,而且对社会也遗害无穷。一是导致计划生育超生和性别比严重失调。一些妇女多次找有关部门,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因此对我国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失去了信心,声称“ “男女平等”是骗人的假话、为了不被歧视说什么也得生个儿子。目前,超生和性别比失调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很大的一个不和谐因素,二是危害法律的尊严。如果违反《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和纠正,那么,法律就会被认为可有可无,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法律的尊严与威力将会荡然无存。 三是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如今,农村妇女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不仅会伤害妇女投身三个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因为“耕者”却“无其田”而引发许多社会矛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因此妇女土地权益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尽快的解决。

二、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农村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方面说,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男尊女卑”、“男娶女嫁”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虽然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但几千年遗留下来的 “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等传统思想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依然起着作用。在与一些乡村干部座谈时,有的村干部就直截了当地说,虽然法律允许妇女结婚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但自古以来都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我们就按老传统办事。因此,“男尊女卑”仍然是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根源。

二是部分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以村规民约取代国家法律。一些干部群众以“村民自治”为由,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公然违反宪法和有关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而制定出一些村规民约,肆无忌禅地侵害妇女土地权益以及由土地承包权衍生出来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土地征用补偿等财产权益。在我们与乡村干部的座谈中,几乎都谈到了取消出嫁、离婚、丧偶、招婿妇女有关权益的决定是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做出的。这就说明,法制观念淡薄,村规民约取代国家法律的现象较为普遍。而一些地方的领导以及执法部门,也由于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理解片面,以尊重和保障“村民自治”或“法不责众”为借口,对一些违反法律的村规民约不监督不审查,对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行为不予制止或纠正,听之任之,甚至推诿扯皮、顶着不办,致使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妇女流动的原因。由于传统的“从夫居”的婚姻习俗,导致绝大部分妇女结婚后要从娘家迁移到婆家居住生活,而她们原来承包的土地是无法迁移的。土地这种资产的不可移动性和土地承包的稳定性无疑与妇女结婚出嫁的这种流动性产生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妇女在出嫁、离婚、丧偶、招婿时往往面临失去土地权益的危险。

二是传统户籍制度的原因。由于长期以来农转非妇女的户口无法迁入城镇居民家庭之中,也造成妇女户口欲迁新居住地不能,不迁原居住地又不容的两难境地。

三是法律方面的原因。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在这些法律中,都强调了要保护妇女的土地权益。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保护妇女的土地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发现,这些法律也有它滞后和不完善的地方,有的条款缺乏可操作性,法律体系之间还有相互冲突的地方。如对侵害妇女土地权益案件,虽然胜诉了,但却存在着执行难的问题。这也是造成侵害妇女土地权益行为不能得到有效制止的原因之一。

三、保护妇女土地权益建议

妇女不仅占社会人口的一半,而且正在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主要从事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保护好她们的土地权益,不仅关系到调动她们投入农村小康建设的积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平安与和谐。针对目前农村妇女在土地权益上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干部群众法律素质。宣传、文化、司法、妇联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采取“送法进村(家)”、广播电视专题讲座、普法培训班、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男女平等意识,逐渐改变“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从夫居”等传统思想观念,改变以村规代替法规的现象。同时,增强广大妇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以制止和减少甚至杜绝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现象的发生。

二是在逐级向上反映在立法上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外,根据实际,建议市人大出台有关保障和维护妇女土地权益方面的具体意见,指导各乡村处理和解决好妇女土地权益中出现的问题。如:部分妇女无田耕种和离婚妇女无居住地问题。

三是建议市乡两级政府组织力量对各村的村规民约进行一次检查。除检查村规民约制定的程序外,重点检查村规民约的内容,看是否有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内容,如有,则要求村委会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废止或修改,以维护法律的普遍性和权威性,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妇女儿童发展面临主要困难调研对策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妇女儿童发展面临主要困难调研对策

按照市妇联的工作要求,**县组织全县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实地考察、个案访谈、召开座谈会、下发调查问卷等形式,积极开展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妇女儿童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女性创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就业性别歧视。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但由于操作性不强和缺乏相关罚则,对就业歧视未能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如女大中专毕业生的求职经历比男生更为艰难,一些文化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女性就业难度更大,不少单位和企业不想承担女性生育等五期保护带来的成本,妇女就业压力增大。二是创业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观因素有两个方面:女性创业思想淡薄,缺乏创业勇气,求稳怕乱,调查中,有34%的人缺乏勇气和魄力,17%的人认为还没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女性创业在市场机制中处于劣势,缺少创业本领。过多的义务、阻力、压力使许多女性没时间、心情、体力去吸收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客观因素有两个方面: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缺少创业资金,占有市场要素比重低。调查中一半以上妇女觉得缺少资金是创业最大难题。三是金融危机造成失业女性增加。受金融风暴影响,沿海和内地的一些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和关闭破产状态,企业大量裁员,使在外务工的女农民工大量失业返乡,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全县30%以上女农民工失业返乡,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和农民工家庭的生活。此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企业经济发展趋缓,就业岗位减少,使得女性失业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无岗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女大学生的就业、加之往年没有就业的城镇登记失业女性等就业问题,都形成了新的压力。

2、农村妇女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致富技能,信息渠道不畅。农村妇女在获取教育资源中处于劣势,加上妇女对自身的期望值较低,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妇女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问卷调查中,在“你们觉得生产中最缺的是什么”一栏中,有83%的妇女选择了缺技术和致富项目。被调查的妇女67%为小学文化,因此妇女对农业经济的市场化、致富信息、致富项目、技术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吸收能力较差,导致知识匮乏,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劳动回报率。

3、女性婚姻家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家庭暴力问题。家庭暴力是女性婚姻家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县为例,XX年,共接待维权上访案件145件,其中家庭暴力类案件61件,占上访案件总数的42%,并且在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家庭暴力已打破了性别、文化、地域的限制,人员成份复杂,案件数量增多,暴力程度升级,并且普遍具有残忍性、隐蔽性、持续性、循环性等特点,我国至今尚未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这对家庭暴力的查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家庭暴力当事人单位和司法部门大多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务事、不愿管、不便管,不履行《婚姻法》、妇女法中规定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定义务,女性受到人身伤害后获赔难、获赔低。制裁缺乏力度。家庭暴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女性甚至孩子的身心健康,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二是婚姻关系问题。在妇女户口迁移、生育观念等方面仍然存在嫁夫随夫迁户口、重男轻女等问题。婚姻不稳定,离婚比例逐年上升。离婚妇女在共有财产分割中仍处于弱势。现行法律对破坏家庭稳定的第三者插足没有作出规定,并且对婚姻中出轨的一方存在搜集证据的困难。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依法加强拆迁管理 切实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合理降低拆迁成本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000 字

+ 加入清单

依法加强拆迁管理 切实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合理降低拆迁成本

最近十年是xx城市建设史上建设规模空前放大的十年,城市建设投入的资金总量超过建国五十四年中前四十多年的资金投入。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老城改造新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近两年城市建设工作重点,尤其是老城改造是我市城建史上拆迁量最大的时期,调整主城内不合理的用地结构,增加绿地面积,搬迁有污染的工矿企业,改善主城的居住、商业环境,这一系列举措都必须以大量的拆迁工作为基础。所以有人说这两年是拆迁年,好的环境是拆出来的。做为一线的工作人员,下面就拆迁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     XX年、XX年的城市拆迁工作中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因拆迁纠纷而引发的集体上访这样的群发性事件较多、较集中,一则是拆迁量较大、较集中,再则土地、规划、房产、拆迁等几个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工作中政策性冲突和政策性空隙是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     到目前为止我市拆迁工作中主要执行的是国家建设部的拆迁法规和xx市政府制定的XX年政府203号令、XX年21号令和86号令等相关文件,本文主要以此三个拆迁文件作为论述的基础。     一、土地管理中土地的性质与拆迁的关联。     按照上述拆迁条例、法规、规定,拆迁工作因土地性质不同分为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分别适用拆迁法规的203号令和21、86号令,然而我市现行土地管理政策上土地性质实际有三种:1、国有土地;2、集体土地;3、撤队剩余的土地。我们对第三种撤队剩余土地调查的结果是这一部分居民群众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是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农民因城市建设拆迁,征收了集体土地而转成了国有土地,目前部分居民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证,但证上注明是撤队剩余,另一部分则未取得任何土地权属证明。在撤组剩余土地上的居民因种种原因当年没有拆迁,而他们又将要面临拆迁。按照203号文第二条规定,撤队剩余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土地权属不明时是否适用203号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土地性质有两种:国有土地、集体土地。我市在划分撤队剩余土地时的前题也是国有土地使用证。政府21号文规定本文适用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那么撤队剩余的国有土地上的拆迁适用203号文件!政府在制定拆迁政策时,刻意划分国有土地和撤队剩余土地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明确土地性质。撤队剩余土地上的群众在第一次不彻底的拆迁中已享受了当时农村拆迁的部分政策,因为种种原因,当他们在取得了城市居民身份几年、十几年后,面临又一次拆迁时仍然按照农民的拆迁政策,这对于这部分居民有失公平。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考虑国家利益和群众的利益,即然明确了土地权属就应对群众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撤队剩余土地这个名词的存在混淆了土地管理中的基本概念,扰乱了拆迁政策在执行中的严密性,损害的是群众的利益。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归根结底城市建设依靠全体市民的支持,如果拆迁中不能保护合法的群众利益,城市建设也就失去了它的初衷,拆迁工作必将寸步难行。据笔者所知遇到类似问题的拆迁“钉子户”时,拆迁单位往往采取“变通”的方法,在其它地方以其它方式给予补贴,这又带来一系列涉及人情和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这里不在追述。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概念清晰化,把政策明朗化,让拆迁工作有法可依,从而杜绝“不可预见”的“跑冒滴漏”呢!我市的土地管理政策二十多年来在不断完善、细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行政管理机构还应进一步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尽快完善我市的土地管理系统,健全土地管理网络,减少管理空白区,明确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权属,使土地使用者在依法交纳了相关税费后能充分享受其合法权益。对于撤队剩余土地、临时使用土地等概念都应做出明确的界定。规划、拆迁、房产管理等部门在制定相关联的法规条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土地法这一根本法规,避免政策制定过程中产生裂隙或冲突。     二、规划管理是影响城市拆迁成本的重要因素。     城市建设规划为龙头。一个城市的规划是其发展的方向。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已先后制定、修改了数次,每一次都是在前一轮基础上的不断创新、推进。城市的定位也在不断的调整。在最新一轮总规方案中将定位为:     长江下游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国际影响较大的历史文化名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滨城市。规划具有时代性、科学严肃性和延续性。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和重点地区规划等所形成的规划体系对整个城市的建设起到总领全局的指导作用。它的科学性前瞻性、延续性和严肃性决定了它龙头的地位。我们的城市规划起到了它应有的地位了吗?到目前为止我市的分区规划是86年制定的。控制性详规至今还在编撰中,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规划体系。规划部门在忙于总体规划的不断修改,编制分散在全市各处的重点区域规划。规划工作内部的脱节导致整个城市建设没有章法,没有权威性的指导,留下过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以政府决策代替科学论断的事件屡屡发生,这不只是政府过多干预造成的。职能部门未能起到参谋的作用,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都将受到质疑,其自身地位势必受到动摇。将规划法律化、明确化、剔除规划中的随意性和个人意志,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是减少失误和损失的根本所在。这种规划随意造成的损失还少吗?仅以水西门大街拓宽改造为例:257号商住楼99年建成,按照规划条例退让当时33米水西门大街道路红线五米,99年商品房平均售价约2800元/m2(住宅);XX年按照市政府要求水西门大街拓宽至45-55米,因此,需拆除该幢商住楼。XX年该地区住宅平均售价为3400元/m2,按照203号拆迁法规补偿居民们拆迁费用约3200元/m2,拆迁中居民住户的抵触心态可想而知。这其中居民、政府都是损失者,人们不仅要问规划部门的“规划”起作用了吗?住宅楼刚建成三年,有的住户甚至刚装修入住半年又面临拆迁,这种损失应该由谁来承担?水西门大街是路幅30m的城市干道,是我市道路网上重要的一环,对于这种

级别的道路居然没有规划供借鉴,这是不可思议的。从30m到45、55m路幅的调整,在规划方案中没有任何迹向?我们的城市规划盲区还有多少?我们耗费巨资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没有进一步细化、落实,制定的意义又何在?规划部门所做的一部分整合规划、调整规划实则对以往规划工作失误的补救。一个修修补补的城市规划体系是惨不忍睹的。现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都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追究制,规划部门也是执法部门,对于因规划失误、滞后造成国家建设资金浪费和群众利益损失,最终应由责任单位来“买单”。     三、房产管理部门在拆迁中承担的责任。     我市的房产管理自建国初期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管理模式。按照建设部相关规定我市居民们先后取得了全国统一的房屋所有权证书(简称房产证)上面清楚的载明所有权人、房屋坐落、门牌号、产别、房屋状况等其中在房屋状况中又注明了结构、层数、建筑面积等。房管部门是房屋管理鉴定、买卖交易的权威机构。在拆迁中,它的评估是拆迁的基本依据。按照203号拆迁文件规定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以国有土地证、房屋产权证和房产评估单位的评估表为依据。由此可见房产证是拆迁中第一手资料,准确的房产证明是对群众利益的保护也是国家对群众权益的认可。我们在拆迁工作中发现房产部门在房屋的测量登记中使用的测量方法与规划建设部门的测量办法有一定差别。规划部门执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180的标准,房产部门测量时执行的是房产部门的相关办法,两者在楼梯计算、阳台、走廊、外楼梯计算等地方有一定差异。按照我市房产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房产登记要具备规划部门的规划许可证。在测量方法上的不统一势必造成测量结果的不同,在货币拆迁的今天每平方米的误差带来的是以千元为计算单位的损失。规划建设部门与房管部门应执行统一的标准。房产部门对房屋的评定应进一步明确其用途、建筑年代,以便于城市管理和房屋拆迁,杜绝产权人随意改变使用性质的现象。     四、拆迁部门在拆迁中的角色。     拆迁部门是拆迁工作中政策的执行者,是政府建设资金的支配者,是群众利益的保护者。     我市的拆迁政策从最初的实物分房发展到现行的货币补偿为主,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演变,越来越完备合理。拆迁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与我市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执行者领悟吃透政策条款,严格依法拆迁,象以往拆迁中那样拉关系走旁门甚至走邪门歪道在现在的法制社会是行不通的。拆迁工作要有人情味,但首先要讲政策法律。现行的拆迁法规正在不断完善,政策公开、透明、评估公正有据,使执行者行之有据。因此,当务之急是动迁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杜绝主观臆断和随意性,深入现场解决问题,树立拆迁执法者的良好形象。一项建设工程,拆迁费用往往占工程总造价的35%-55%。拆迁部门一方面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法拆迁,同时也要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损害任何一方利益的行为都应承担法律责任。要严格依法拆迁、树立为被拆迁人服务的意识,维护其合法权益,以管理者、执法者的姿态高高在上是错误的。     拆迁法规的制定者要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在拆迁中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拆迁法规体系是杜绝拆迁~、堵塞拆迁黑洞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有一种趋势,即个人在拆迁中的违法现象减少,集体、少部分人合伙利用政策空隙舞弊的现象不见少,尤其是在集体土地、撤队剩余土地上的拆迁和市政工程,国家投资工程的拆迁中。为了小集团利益损害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的事情还屡见不鲜。     笔者希望土地、规划、房产、动迁等各部门能够密切协作,完善健全各自的行业法规体系,共同来降低城市建设中的拆迁成本,让国家有限的建设资金能更好的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800 字

+ 加入清单

(一)河流域概况

河是**县的最大河流,位于松花江干流中游左岸。发源于**县北部小兴安岭的青山岭。源头高程在410.00米,发源以宝林河为主,与安乐河汇合于太平林场后,始称河。

河流域面积1929平方公里,全部在**县境内,占**县行政区域总面积的34.8%。流域地理位置,东和东南与大、西北河两流域分水,北与铁力县巴兰河流域相接,西北为庆安县界,西与木兰县木兰达河、白杨木河、**县浓浓河、富拉浑河四个流域接连,西南为**县小桥河流域,南为松花江。

河流域地理座标为:东经128°11—128°52′,北纬45°58′—46°37′。河流域形若仙人掌,南北中线长91公里,东西平均宽20公里。最大宽度在上游凤山屯附近,宽36公里,最小宽度在下游桦树屯处,宽5公里。河网密度系数0.33。

(二)河采砂现状

据向有关部门了解,目前,我县河干流上现有砂场8个,都经县水务局颁发了采砂许可证。经现场调查,我局感到,目前,我县河河道采砂行为,虽然都有水务部门的审批手续,属于合法经营,合法采砂,但在采砂的过程当中,这些采砂业主都存在超范围开采,无秩序开采,随意开采的行为。现在的河在每个采砂段上,采砂业主是哪的砂料好就采哪,根本不管是否会改道,是否会造成水土流失,是否会造成耕地的毁坏,到处都是千疮百孔。现在的河可以说是“开膛破肚”“心、肝、肺”都被掏空了,我们的母亲河已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不堪重负。

一是河采砂给河道行洪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8处砂场中,有部分采砂场不按规定,严重违法开采。如有的采砂主在稳定性很好的河岸边,或者禁采区开采砂石料,违背自然规律改变河道行洪方向;有的采砂主不按照河道主管部门批准的开采方式进行开采和弃料,没有就地整平回填恢复河道原来状况,在河道形成了“采砂矶头”,严重影响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的防洪安全;有的采砂主,违反规定在禁采期违法开采,给河道行洪安全造成威胁。

二是河采砂对沿岸的水利基础设施造成了破坏。挖走河道内的砂石料,形成的洼地,以及弃料堆积而形成的障碍物,改变了河流方向,加剧了河水对河岸、河堤和河床的冲刷,导致河道河床下切深陷,河岸、河堤抽根坍塌,河势发生变化,造成河床下降。汛期发生洪水极易冲毁农田,淹没村庄,同时,还会对桥梁、拦河坝、沿岸渠道等基础设施构成被洪水冲垮的危险。

三是河采砂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河道砂石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道砂石资源无节制的掠夺性开采,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度下降。过渡的开采,一方面会造成主河道缺水,甚至出现河水断流,另一方面会导致地下水下降,影响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四是河采砂导致国有资源大量流失。由于后期环境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采砂业主超范围、超深度开采,致使大量国有资源大量流失。同时由于缺乏合理规划,有些采砂主对资源的无序开采和掠夺性开采,已经造成河道砂石资源在一定区域相对匮乏,影响到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

五是河采砂严重影响了我县生态旅游开发事业的健康发展。无序的滥采乱挖,不仅造成了河道的改变,水土流失,耕地的毁坏,水利基础设施的损毁,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我县以河漂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开发。由于河采砂的无秩序,乱采滥挖,使我县闻名遐迩的河漂流项目,已经两年被无情的搁浅,不仅给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而且,对我县今后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也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六是河采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一是由于经营业主因违规开采,导致毁坏更低,采砂业主经常与当地村民发生纠纷,甚至发生冲突,使信访案件不断;二是由于监管不利,采砂业主采砂后,砂坑不回填,汛期满水,极易发生淹死人的事故。

二、导致河采砂滥采乱挖的主要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河采砂之所以会出现无序性的乱采滥挖,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采砂者的法制观念淡薄。多年来,我县河道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召开由河道沿岸村镇领导参加的水法规座谈会,书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但仍有的少数领导和村屯干部错误认为,河道砂石资源属于地方集体所有,不经河道主管部门同意,擅自与采砂业主签订开采协议,有的还低价拍卖资源开采权,造成违法开采,违规开采,扰乱砂石开采市场,遗留了大量后患。

二是河道采砂没有规范性文件予以约束。我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出台河道采砂规划,没有规范性文件来约束管理。

三是经济利益驱动。全县违法开采和违规开采,主要原因是个别采砂业主受利益驱动。这些承包经营者,只有靠多采,多挖乱挖,超审批量开采,才能够弥补前期所交的各项资源补偿费用。

四是河道采砂执法难。一方面河道主管部门专职执法人员不足,而且能力建设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执法交通工具,现场执法的快速反应性难度大。另一方面采砂船游动性大,且管理上缺乏强制手段,造成难执法。

四、防止河采砂滥采乱挖的对策和防治措施

河砂是缓冲河道水流、涵养水源、保护堤防与河岸的重要屏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随着城镇棚户区泥草房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松花江公路大桥、通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以及周边砂石资源日趋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县河砂需求量不断增加,河砂资源开采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十分突出,不仅造成了河砂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严重影响了河道的生态安全。因此,依法强化河河道管理,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加强资源保护,维护河道生态安全,已经势在必行。

(一)出台规范性文件。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编制我县河道采砂规划,作为我县砂石资源开采业的依据,以便于全面规划开采河道砂石资源,充分发挥砂石资源的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 组建执法队伍。规范砂石市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为彻底扭转当前滥采乱挖的混乱局面,应成立由水务(河道管理)、环保、工商、城建、交通、公安、法院、乡镇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综合执法队伍,对全县砂石料开采市场进行全面的集中整治。

(三)营造舆论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和《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的宣传教育,特别做好对领导干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采砂秩序,依法采砂的良好氛围。

(四)引入市场机制。完成对全县砂石开采市场集中整治后,将全县河道可开采区进行普查划段,科学界定开采区、开采范围和开采期,规定开采方式,规定年最低开采能力,制定开采弃料回填强制措施,引入市场机制, 科学合理和有偿开采全县砂石资源,既发挥资源效益,又能够及时河道清除障碍物,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和人身安全。

(五)加强巡回检查。进一步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结合实际,根据工作量配备专门的河道采砂执法管理人员人,添置必要交通工具,加强日常巡查监督,确保采砂秩序的长治久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失独妇女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严重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已逐渐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特殊群体。为进一步了解摸清我市失独妇女的生存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基本情况,加大对失独妇女的关注关爱力度,**市妇联于XX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对我市失独妇女进行了专题摸底调研。

一、失独妇女的基本情况

1、人员数量。三县六区妇联初步统计,**市失独妇女家庭316户,其中夫妻双方健在的243户,丧偶失独妇女73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23.1%,困难失独妇女家庭(低保及大病等低保边缘困难户)180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56.96%。其中,城镇失独妇女247户、农村失独妇女69户,分别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78.2%、21.8%。

2、年龄分布结构。49岁(计生特扶年龄标准)以下的76户,约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4%;49—55岁的86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7.2%;55—70岁的125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39.6%,70岁以上的29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9.2%。

3、文化程度。从全市总体来看,失独妇女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04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64.6%,高中99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31.3%,高中以上13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4.1%,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分布在市区失独妇女中。农村失独妇女文化偏低,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失独妇女(主要集中在三县及淮上区)小学及文盲54户,占农村失独妇女总数的78.3%,初中的占21.7%,全部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4、享受帮扶政策。根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市女方49岁以上符合政策要求的失独家庭可申请享受计生特扶政策,独生子女死亡或三级残疾以上,独男每户135元/每月,独女145元/每月,部分特困失独妇女享受低保、残联救助、慰问金等临时性救助等。

5、经济收入情况:市区失独妇女大多为夫妻退休,文化水平、技能的限制等,退休工资或打工收入普遍偏低,经济情况大多一般。农村失独妇女及部分独生子女重度残疾的妇女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二、失独妇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扶助政策、形式不完善。对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停留在单一的经济抚恤层面。并且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中对伤亡、伤残独生子女年龄、失独妇女年龄等都有规定,49岁以下失独妇女等家庭不能申请扶助金,而我市49岁的失独妇女约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4%。可见,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制度比较局限,不能彻底解决失独妇女目前面临的困境。

2、精神、健康状态深受影响。失独妇女遭受“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的厄运打击,无法接受现实,精神、身体遭到极大伤害。失独妇女往往选择自行封闭,逃避社区和村镇活动,离群索居,生活态度冷淡,经常触景生悲,看见人家热闹团圆的场景,经常悲伤。加上年纪普遍较大,因长期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身体状况不佳,生活更加困顿。

3、对养老问题普遍担忧恐惧。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失独妇女普遍担心生活无法自理时无人照顾。失独妇女家庭收入普遍不高,一半以上的失独妇女经济拮据,有的还要赡养年事更高的父母,生活更加贫困。经济的困顿、子女亲情的缺失、逐渐老去的现实,养老的担忧更增添了“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的痛楚。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9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9)

近期,中国互联网协会对外公布了《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网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报告显示,近一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原因,导致网民总体损失约805亿元。

报告主要观点:

1. 在对网民权益认知情况的调查中,网民对隐私权的认可度最高。其次是选择权、知情权和安宁权。

2. 在有关安宁权的调查中,恶意软件是网民最反感的骚扰来源,其次是骚扰电话和网络弹窗。相比前三者,网民对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的反感程度较低。

3. 七成左右的网民认为“诱导用户点击”、“无法关闭广告信息”、“手机、电脑中的软件不知道怎么来的”、“预装软件无法卸载”是侵犯网民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主要问题。

4. 网络诈骗侵犯了网民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利,本次调查中罗列了五类诈骗现象,其中最严重的是“冒充银行、互联网公司、电视台等进行中奖诈骗的网站”,占比达 76.3%;其次是“冒充 10086、95533 等伪基站短信”,占比为 55.3%;收到“冒充公安机关、卫生局、社保局等公众机构进行电话诈骗”的也超过半数,占 50.8%。

5. 近一年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和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导致遭受的经济损失人均124 元,总体损失约 805 亿元(我国网民数量 6.49 亿 x 网民平均经济损失 124 元=804.76亿元)。

6. 高达 7%的网民(估算约 4500 万)近一年由于各类权益侵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1000 元以上。

7. 网民最关心的个人信息依次是:网络账号和密码(85.8%)、身份证号(79.0%)、银行卡号(70.8%)和手机号(61.6%)。而对网购记录、通话记录、网站注册记录、网站浏览痕迹、软件使用痕迹这类网上活动记录的关注度较低,占比仅为 33.8%、33.4%、26.7%、24.8%和 13.6%。此类信息的隐蔽性较强,往往不被认识到其重要性,对它的认知和保护还需要加强。

8. 网上活动记录作为网民重要的个人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其泄露情况非常严重,应引起重视。七成左右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和个人网上活动信息均遭到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被泄露;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 地址、软件使用痕迹及地理位置等)被泄露。近半数的网民个人通讯信息(即时通讯记录、手机短信等)被泄露。

9. 82.3%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了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几乎半数(49.7%)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或非常严重。

10. 网民使用搜索引擎时遭遇的最严重侵权现象是“搜到假冒网站/诈骗网站”(62.6%)和“搜索结果不是我想要的”(61.7%)。网民认为搜索引擎企业所做的保护措施最为有效的是“网站标识”(例如:加“v”、“官网”等认证),占 31.2%。其次是“提供个人信息保护服务,应网友请求可对个人信息进行删除”,占 22.3%,“提示风险网站”占15.7%。

11. “网络水军/虚假评价”是网民在网购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侵权现象,达 72.7%。由于网络水军刷销量、刷好评等现象向网民展示了虚假的信息,侵害了网民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利。有 80.6%的网民认为“不明来源的购物 app”是网购中风险最大的购物渠道。

12. 网民防范恶意 app 的主要措施包括:“开发者第三方认证”(30.6%);35.6%的网民认为应该通过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来防范;22.1%的用户表示“举报、联动处置机制”能够有效防范恶意 app。

13. 网民在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过程中遇到的侵权现象排名前三的是:“广告信息多”(70.8%);“交友对象信息虚假”(49.2%)和“打色情擦边球”的现象严重(47.4%)。网民认为网络社交工具在保护网民权益方面做的最有效措施是“实名认证”,占 41.6%;其次是“建立对网站上传信息的审查机制”,占比 23.0%;认为“不良信用记录共享”比较有效的占 19.8%;认为“投诉举报机制”有效的占 13.3%。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法院关于社会弱势群体保护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74 字

+ 加入清单

法院关于社会弱势群体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社会群体在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上也产生两极分化,导致一些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缔约能力(交易能力)及诉讼能力(诉讼承受力)相对低下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从而形成法律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如同在自然界一样,都会有弱者存在,这是不需争论也无法消除的客观事实,关键是一个社会能否真正确认并通过制度保障的形式实现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由于现有法律不足以适应这种群体分化的现实,无法完全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故需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法律保护机制,才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本文以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弱势群体——劳动者、消费者及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医疗事故、触电事故)损害赔偿请求权人为典型,从民事审判实务的视角来探讨上述课题。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

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一个集体名词,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法学范畴,而更多地属于社会学领域的概念。“弱势”是相对于“强势”而言的,因此社会弱势群体就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对社会人群根据一定标准进行比较的结果。从社会学角度来讲,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的共同差别表现为经济利益、生活质量和承受力三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即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现在:贫困性;低层次性;脆弱性。主要涉及贫困者群体、残疾人群体、精神病患者群体、失业者群体等。法学上的人是由种种权利和义务构成的抽象综合体,法学上的弱势群体不同于社会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并不是从社会现实生活中描述出来,而是人们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情况而主观设置的标准,主要是指在日常交易或缔约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且在纠纷处理中诉讼能力较差、以致不易实现自己基本权利的特定法律主体。笔者以为,从法律的发展来看,随着人类向工业社会的发展,企业的雇佣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类工业事故也在不断增加,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消费者、事故受害人成为现代社会最典型和数量最为庞大的弱势群体。

上述法律主体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在法律关系的形成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隶属关系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身份关系产生隶属关系,一些合同关系同样可以产生隶属关系。劳动关系的特征即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隶属关系,劳动者在合同关系存续过程中对用人单位处于经济上的依附关系。

2、信息的不对称。虽然在一些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但由于双方对信息掌握程度相差较大,造成双方市场交易地位的实际不平等。如消费者与经营者特别是处于垄断地位的经营者虽然在合同关系中是平等主体,但由于消费者相对于经营者,在销售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获取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导致双方的交易地位实际上并不平等。在医疗事故法律关系中,相对于掌握专业技术及医疗信息的医疗机构,事故受害人在信息上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3、经济力量的差距。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组织的实力不断增大,自然人与经济实体间的资源占有能力更显悬殊,导致两者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实现能力不平等。

4、生理原因的脆弱性。随着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及触电事故的不断增多,事故受害者形成一个数量众多的群体。因自身生理及精神上的脆弱性,导致事故受害人对自身权益的维护面临诸多困境。

5、制度的不利影响。就弱势群体的诉讼能力和诉讼承受力而言,需要的是及时、高效、简便的纠纷处理机制,但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民事诉讼制度的诉讼成本过大,不利于弱势群体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我省涉及弱势群体诉讼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争议案件

1、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特点。从审判的情况看,我省法院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有以下特点:

一是案件数量持续上升。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起诉到法院的劳动争议案件呈大幅增长态势。1995年至XX年,全省受理一审劳动争议案件年平均增幅达38.67%,其中,XX年全省法院共新收一审案件件,比XX年增长%,比1995年增长%。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再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人事,全文共 3584 字

+ 加入清单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 人力资源开发的再思考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为我国妇女事业在新世纪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合理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不仅关系到妇女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把广大农村妇女这支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发挥好了,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才会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笔者认为,通道作为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开发县,经济发展相当落后且不平衡,扶贫攻坚任务还相当艰巨。同时,该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三分之二的男劳动力和二十来岁的女性外出打工,农村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落在了中年妇女身上,因而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妇女人力资源这支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道县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1、农村妇女劳动力状况。根据2003年有关资源统计,通道侗族占76%,全县劳动力156559人,其中妇女劳动力75016人,初中文化以上的26210人,20至50岁的48442人。男劳动力三分之二的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是老弱病残和妇女,造成妇女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起了主导作用,而中年妇女文化素质低,劳动能力差,因而农村经济发展相当缓慢。从全县农村乡土人才来看,女性所占比例还不到8%。

2、农村妇女在经济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通道是个典型的山多田少的少数民族农业县,种养业的发展是提升县域经济的关键。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生活空间比较狭窄,思想比较狭隘,结婚生子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了家庭和子女上,无法从以生育特别是生育男孩为人生任务的狭小天地中解脱出来。她们更多的是依赖着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从事着简单的劳动来满足生活需要,对家庭以外的社会资源如现代的生产信息,各种政策措施、法规和相关技术的接受总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她们在社会中普遍处于受支配地位,这与中国加入WTO对农村经济和农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要求相矛盾,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妇女参政比例低,基础薄弱。从我县21个乡镇243个行政村来看,村支两委班子中妇女干部仅40人,其中女支部书记10人,只占支部书记的4.1%。妇女参政比例低,使得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部分男性对农村妇女持不信任和怀疑态度,诱发了她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参政议政产生惰性,认为那是男人的事,女人做个贤妻良母就行了。农村妇女参政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女党员少。全县农村党员5379人,其中女党员845人,只占党员总数的15.7%;二是文化程度低。单从女党员来看,初中文化以上的257人,只占女党员总数的30.4%,其它的均为小学文化或文盲;三是女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35岁以下的200人,55岁以上的282人,最早入党为1937年;四是农村妇女后备干部少。因经济条件和家庭的原因,年轻的妇女外出打工的较多,具备培养条件的少。全县农村后备干部486人,其中妇女所占比例还不到5%

二、造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慢的原因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思想的束缚。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形成了一种以男人为中心的传统思想体系。新中国成立,提出妇女“半边天”,但在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老、少、边、贫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并不断地渗透到下一代,传统的社会偏见对妇女的能力持有不信任和怀疑态度,导致妇女人才资源开发缓慢,有些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2、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发展水平不高。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提高。但内陆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因受交通、信息、科技、资金等的限制,经济发展进程相当缓慢。我县从2003年来看,国内生产总值5785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8140万元,工业总产值32492万元,人平纯收入仅720余元。全县财政收入还不如沿海发达地区一个普通村一年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经济落后使政府无法投入资金开发妇女资源。

3、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受教育的权利未能全部实现。由于家庭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小孩未能全部实现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大中专毕业生不分配工作和教育费的增加,农村学生失学面较大,有的初中一毕业便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女孩迟早是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会写自己的名字和认钱,将来嫁个好人家就行了,读书只是浪费钱,因而相对来说女孩辍学率比较高,导致农村妇女整体素质低。据调查显示,15岁及15岁以上的农村妇女75016人,文盲半文盲10196人,初中文化20617人,高中以上文化仅98人。农村妇女文化素质低,制约了农村妇女对职业的选择,出现了“三有四缺”现象:“三有”即有劳力、有土地、有干劲,“四缺”即缺新的思想观念、缺现代科学技术、缺发展资金、缺市场信息和管理营销能力,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4、 农村妇女自身解放思想认识不高。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妇女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她们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遇到外界各种压力时,心里承受能力差,自信心明显不足,依附男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较浓,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退回到“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习惯性性别分工模式,缺乏社会竞争力,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差,不能完全适应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农业社会转型的需要。社会解放了妇女,但妇女自身没有完全解放自己。

三、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社会开发力度,改善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在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中,各级政府要协调统一各个环节的政策制度,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法律和宏观政策,创造有利于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让农村妇女从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抑制和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形成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社会风尚,增强妇女参政议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二是保障农村妇女健康权益,提高她们的身体素质。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做好预防及保健的综合服务,建立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重点防治严重危害农村妇女健康的疾病。三是努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最大限度地培养农村高、中级实用人才,鼓励农村妇女通过广播电视和讲座的形式积极参与学习和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涌现一批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四是加强农村妇女扫盲力度。在条件允许的乡镇和行政村以村里主办、政府协办等形式开办夜校,要求50岁以下的农村妇女文盲必须参加学习,从而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

2、通过典型引路实现角色的转换,提高农村妇女人力资源自身素质。加强思想观念教育,积极引导农村妇女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摒弃落后的小农意识,特别是注重发挥身边典型带头作用,正确灌输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让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先进妇女的事迹不断地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逐步走出家庭小天地。在男女平等、自觉维权的基础上悄然实现家庭角色到社会角色的转换,并树立自我超越的人生观、市场取向的产业观、法制取向的社会观、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发展观。

3、提高农村妇女政治地位,维护其参政议政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农村妇女走出家庭小圈子,主动参与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确实落实村民代表大会中女代表的比例,确保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占一定比例。鼓励农村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定,充分听取妇女参政议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保障妇女在培养、选拔农村干部中不受歧视,也可通过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召开村民大会的形式,让农村妇女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同时,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积极引导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要逐步让她们转变思想观念,由被动了解国家大家、参政议政到主动关心社会发展动态,逐渐成为农村政治舞台上的“半边天”。

4、积极挖掘农村妇女劳动力潜能,鼓励其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各级组织要帮助农村妇女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把仅仅满足一家一户小范围的传统工艺制品规模做大做强,以商品的形式大胆地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运作中,各级各部门要为农村妇女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农村扶贫资金、小额信贷和实施项目等形式为农村妇女创业创造条件。同时,各级妇联要组织动员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引导农村妇女建立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信息、技术共享,参与市场竞争,抵御市场风险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促使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有机衔接,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村妇女走上致富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基层妇联组织维护妇女权益工作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93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基层妇联组织维护妇女权益工作的调查报告

妇联组织在推动全国妇女解放、保障妇女权益、提高妇女地位、促进妇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党的xx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等,充分说明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权益保护工作, 对新时期妇联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如东妇女权益受损情况

2019年,如东县妇联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电、来访83件,其中,来信2件,来电18件(“12338”妇女维权热线3件),来访63件,其中,领导接待15件,无集体访,重复访3件。按照问题类型进行分类,信访件中婚姻家庭类70件,占信访总数的84.3%,其中,恋爱/同居纠纷5件占6%,家庭纠纷20件占24%,干涉婚姻1件占1.2%,离婚投诉15件占18%,配偶有外遇4件占4.8%,家庭暴力13件占15.7%,遗弃1件占1.2%,收养1件占1.2%,其他10件占12%。劳动权益类2件,占信访总数的2.4%。人身权益类2件,占信访总数的2.4%。综合类7件,占信访总数的8.4%。无政治权利、财产权益和文化教育类来访。

二、县、镇、村三级妇联组织维权网络建设

2019年12月,我县挂牌成立了如东县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中心地点设在县信访局,设有接待受理室和调解室,具有受理投诉、谈心谈话、情绪疏导、纠纷调解、法律帮助等多项功能。聘请了1名法院退休干部为专职调解员和其他14名兼职调解员,接待来访及申请调解的群众。同时,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妇联等部门安排人员参与中心值班调解。一年来,中心运转良好。

随后,如东县各乡镇妇联相继成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站,各村成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点,成立以妇代会主任或调解员姓名命名的个人调解室。目前,全县共有专兼职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1260多名。

三、县妇联维护妇女权益的具体举措

(一)普法宣传,提高妇女维权能力

结合“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充分利用农村广播、普法信息卡、法制宣传栏等有效载体,将《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健法》、“反家庭暴力”和“平安家庭”的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开展“万家学法”知识竞赛活动,2019年,全县1000多名妇女参加了知识竞赛,极大地增强了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对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结合社区妇女的法律需要,开展“送法进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县妇联、县司法局组织律师、普法讲师团成员深入社区,围绕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为40多名社区居民作了《婚姻法》知识讲座,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从结婚与婚姻效力、夫妻财产关系、离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提高了广大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发放《妇女维权普法卡》和《务工人员学法用法手册》300多份,现场解答居民的法律疑惑。

结合企业女职工的法律需要,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妇联、综治、司法等部门的同志及县内知名律师等在女职工相对集中的南通大东有限公司开展法律咨询与服务活动,现场解答相关问题,同时给女职工赠送了300多本《外来务工人员手册》和500多本《普法宣传手册》。

结合节日契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八”维权周期间,如东县双甸镇妇联、新店镇妇联联合镇司法所、卫生所举办了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律维权、卫生保健为主题的广场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受理咨询60多条,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利用“6.26国际禁毒日”联合公安、综治、司法等部门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宣传活动,为群众宣讲法律,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开展“老娘舅与姐妹面对面”活动。如东县大豫镇妇联联合镇司法、综治及老干部支部组织开展“老娘舅与姐妹面对面”活动,2019年,共有47名妇女群众前来咨询法律事宜,“老娘舅”们均依据相关法律给予了解答。

(二)平安家庭创建,夯实平安社会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县妇联主席和县委政法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综治办、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文广传媒集团、县教育局、县新闻出版局、县民政局、团县委、县妇联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妇联,由县妇联权益部负责创建活动的沟通协调和日常工作。

专题部署工作。制订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及考核细则,提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县妇联积极担负起“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将“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维护妇女权益的基础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层层分解细化创建目标任务,逐级落实创建责任。

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各级妇联以带领广大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切入点,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妇女及其家庭,推动农村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帮教服刑拘留妇女及其家庭。县妇联每年联合有关部门去看守所、拘留所等地看望帮教受监妇女,对特困服刑人员子女及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生活帮扶、思想帮教和法律帮援,有效地调动了服刑人员及受监人员改造的积极性,为维护家庭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关注权益受侵害妇女及其家庭。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进家庭”活动,及时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为当事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三)加强培训表彰,促进妇女维权工作

2019年,如东县妇联组织妇联干部及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参加南通市妇联在市委党校举办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暨妇女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9月份,联合县大调解中心举办全县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培训班,共有14个镇的256名调解员参加了视频培训。召开全县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网络建设推进会。会上表彰“维权示范岗”10个、“金牌老舅妈”调解员10名、平安家庭示范户10个和优秀调解案例5个,进一步调动妇联维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妇女维权工作深入开展。

四、如东县妇联在妇女权益维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妇联维权工作经费紧张

妇联组织的工作经费主要由当地政府划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划拨的经费与妇联组织机构运行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如东县妇联会和一些单位合作,寻求产生“共赢”。这种资源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联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独立性。

(二)妇联缺乏专业维权人员

妇女权益维护工作需要以专业知识为支撑,专业性较强,需要一大批熟悉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灵活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深谙信访接待技能技巧的专职工作人员。但是,基层妇联工作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没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基层妇联的维权工作者同时还兼任其他工作,连最起码的专职都无法做到。面对来访者,有些妇联工作人员不能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

(三)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不够完整

我国现行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尽管多部国内立法通过多种形式规定了妇女的政治权、人身权、受教育权、劳动就业权、经济财产权等基本权利的内容,但对很多亟待解决的妇女权益保护问题缺乏规定,不利于对妇女权益的充分保护。二是尽管我国立法规定了各种妇女基本权利,但是这些妇女基本权利规定分散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婚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之中,对于社会生活中侵害妇女权利的突出现象缺乏专门性立法。三是我国现行立法没有设置完备的责任追究制。由于缺乏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同时未建立完备的救济制度,我国妇女尽管权利很多,但并不能够为妇女真正的享有,妇女权益受损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很难实现有效维权。

(四)妇联维护妇女权益执行难

只有在妇女权利受到严重侵害并形成诉讼时,司法部门才启动司法程序。妇联组织是人民团体,其自身并不具备执法权,对违反《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对妇女权益保护的规定的个人或单位,无法进行执法,不能进行强制措施。实际上,我国没有一个健全的专门的保障妇女权益的执法机构,对侵犯妇女政治权利、劳动就业权利、受教育权利、人身权利等方面的权利,但却没有触动法律的侵权行为无能为力。执法主体的欠缺,使相关法律法规无法全面实施,妇女权益的实现受到严重制约。

五、加强基层妇联组织维护妇女权益的对策

(一) 进一步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

在立法方面,一种是可以在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设专章专节,规定反家庭暴力、反就业歧视等法律条文。通过完善、补充和扩展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达到科学立法的目的。另一种是以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依据,分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反家庭暴力法、反性骚扰法等各类单行法律法规,形成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核心的一整套系统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两者相比,本人觉得后者更加可取,因为反家庭暴力和反就业歧视的保障对象尽管以女性为主,但涉及对象并不一样,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单行法更便于结合实践、及时调整、补充漏洞,更有利于妇女权益保护的有效性。

(二)加大对侵害妇女权益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于侵害妇女权益的事件,妇联组织要及时介入,应要求进行调解,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和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对于触犯法律的行为,要支持受害妇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给以指导。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无视、推诿、拖延受侵害妇女的申诉和控告的有关单位部门和工作人员,应给予通报批评,给予相关责任人行政处分。通过加大对侵害妇女权益行为的惩戒力度,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三) 畅通妇女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基层妇联组织要主动代表妇女群众表达利益诉求,拓展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要经常走到妇女群众当中,深入了解妇女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求、所盼,认真调研、深入总结妇女权益保护和妇女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于调查中发现的紧急而重要的问题,可以形成专题报告,向县委县政府上报,寻求党委政府的支持。要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进一步明确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职责,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协商解决的妇女儿童问题列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协调各相关单位进行解决。

(四)创新妇女维权工作机制

一是监督机制建设。要加强媒体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妇联组织和妇联工作,提升妇联公信度和影响力。通过宣传报道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报道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社会现象等,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保障妇女权益的社会合力。要加强群众监督。妇联组织应当欢迎热心妇女事业,维护妇女权益的女大学生、社区退休阿姨等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界别的妇女群众主动担当义务监督员,对她们提出的侵害妇女权益的现象、加强维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归纳、总结,寻求解决的途径。二是建立妇女维权联动机制。妇女权益维护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应协调多方力量,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建立妇女维权联动机制,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实现维权工作社会化,形成维护妇女权益的社会化大格局。三是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开展妇女维权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通过奖励激励措施,有效调动基层妇女维权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妇女维权工作责任意识,为妇女维权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妇联组织公信力建设

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妇女维权工作队伍,足额、合理配备妇女维权工作人员,确保妇女维权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妇女维权能力。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打造服务品牌,用真真切切的有效服务赢得妇女群众的信赖,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要加强与其他妇女非政府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随着代表不同利益的各种妇女群体的出现,妇联组织应注重与其他女性组织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充分发挥自身独具的权威性和健全的组织网络优势,与其他女性团体优势互补,加快树立“妇联为妇女群众而存在,服务是妇联的本职所在”的工作理念,追求妇女儿童利益至上和公平、公开、公正、效益的管理原则,真正发挥妇女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保护和开发安居历史文化名镇势在紧迫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18 字

+ 加入清单

保护开发安居历史文化名镇势在紧迫

近两年县政协主席会、教体文卫专委会曾多次专题视察安居的历史文化遗迹,对安居镇古建筑、古县城遗迹岁月及其极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即此,有如下的认识和建议。 一、安居历史文化悠久。 安居于公元5XX年始建场,至今已1500多年。明城化庚子十七年(1481年)置县,清雍正六年(1728年)废县并入铜梁县,建县持续247年。 安居交通发达,地处在琼江、涪江交汇之处,三面临水,依山为城,以水为市。安居物产丰富,商贾云集,为物资集散之地,贸易上通绵阳,下至重庆,解放时还有缅甸和印度等国的丝业商人在此驻庄。 安居历史悠久,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点头石”上拓刻有唐代韩愈书的“鸢飞鱼跃”,宋米芾书的“第一山”题记,有王母石汉墓群遗迹,有现代发掘出土明代及汉代墓葬的一批陶石文物。因曾为县府之地,政治、文化非常发达,旧时城垣断残墙壁可辨,遗碑、祠、寺、宫、观等建筑共约二十余处,有唐初异僧自什邡来安居兴建的波仑寺,有徽宗敕封兜溪龙女而建的圣水寺,李太守、帅待郎发迹之所的龙兴寺等。古县署、巡检司署等廨宇目前尚可查寻。 安居人杰地灵,出了许多达官贵人、翰林学士。有明初副兵马指挥张云逵,万历监察御史周达,正统左检都御史王俭,有明代与海瑞同僚的河南巡抚胡尧臣,大理寺少卿周南,大理寺丞胡禹臣,户部员外郎胡如川,有乾隆万历间陕西巡抚帅祥等地方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诗文遗著和活动遗迹,也出了清雍乾间王楼山父子翰林,同治光绪年间吴鸿恩翰林以及曾毓璜翰林等四位学士及其诗咏题刻和轶闻传记。 二、尚存的古建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安居的“九宫十八庙”,现万寿宫、下紫云宫、元天宫、城隍庙、东岳庙、妈祖庙等八处保存较好。这些古建筑风格各异,造型独特,万寿宫具有东南亚异国风味,妈祖庙体现出安徽异地风情民俗,元天宫等处处可见龙形图雕,生动再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龙文化,显示了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 三、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清代民居、街道、小镇风貌。 吴鸿恩、王楼山父子、曾毓璜的翰林院和举人周际同的周家祠堂,百年老字号桂林春大药房等院落住宅第20余处,仍可见规模,各具特色,且这些古建筑布局保持完整,部分室内木雕、彩绘装饰和小木作装饰都精美绝伦,饱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内涵。 安居古街道如青龙出水,婉蜒于江岸与波仑山、坛子山间,从会龙街开始,经火神庙街到大南街,全长600米,现存的古建筑多在于此,还有古城墙、城门、桥梁等古遗址。古镇街道布局以河道为骨架,临水建街,因水成市,依山而建。各种文化宗教庙宇布局合理,置于镇内高爽之地,形成交叉复合的立体观赏空间。 四、风光秀丽的山水美景。 安居镇处在琼江、涪江交汇之处,三面环水,呈半岛之势,自然景观秀丽。沿江水岸,居民点点,依岸崖吊脚而建,错落有致。河岸码头,踏级入水,水道港湾、绿水轻烟,二江秋月,游舟晚唱,实属一片纯朴、宁静、清秀的古镇风光。 五、独特的传统风情 安居镇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历史,有龙舟竞渡、民间彩扎、川剧座唱、龙灯艺术表演、书法美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传统民风、民情、民俗、传统生活生产用具,使安居镇呈现一遍古朴淳厚之风。 安居古遗迹久经风雨,饱受岁月冲洗,目前保存下来的也严重破坏。有些民居古宅和祠堂由于为私人所有,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有些宫庙遗址因作它用,年久少护,木朽漆落,无人维修。保护好安居古建筑,重现安居古县城遗址昔日风采,开发和利用好这一重要旅游资源,实属当务之急!     六、几点建议: 1、应将安居作为古县城遗迹加以全面保护和开发。安居现存的古遗迹规模和文化内涵,实属全国罕见。若失志不移地加以保护和开发,可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安居虽申报为历史文化名镇,但我们建议应将安居作为古县城遗迹加以全面保护和开发。     2、按古县城遗迹定位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尽快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古镇(古县城)的保护和开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和进行控制性详规。原有的小城镇建设设计脱离安居实际,与古建筑风格不相容,应予放弃。设计要体现长远性和现实性,局部性和整体性的和谐统一。     3、根据不同的地段实施不同的保护和开发。对居民现在自行修建的房屋要统一要求,各方面都要与安居镇古建筑风格相协调。     4、希望县里尽快出台安居历史文化名镇(古县城)保护与开发的相关政策。保护文物,政府可以招商引资,也可鼓励私人兴建博物馆,加快对文物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5、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使人们高度认识保护文物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进而全面保护和开发安居历史文化名镇。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少数民族妇女就业生活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09 字

+ 加入清单

少数民族妇女就业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无锡广益街道辖区内婚嫁少数民族妇女就业生活情况调研

为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质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响应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工委和市民宗局的号召,无锡市广益街道在所辖社区范围内,对婚嫁少数民族妇女就业和生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数据

我辖区共有婚嫁少数民族妇女12名,平均年龄39岁,来自回、壮、满、土家、布依等少数民族。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70%。其中大部分妇女从事制造业,少数从事第三产业。个人平均年收入2.9万元,家庭平均年收入5.3万元。均参加社保,但未被纳入低保。

二、存在问题

根据调查所得的基础数据分析,我街道辖区内婚嫁少数民族妇女在就业和生活上,综合来说主要两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水平整体偏低

1、概况分析

受访少数民族妇女中平均年龄低,但文化程度不高。仅有三人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两人为高中或职高学历,其余均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据XX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我市XX年初中文化程度的仅占43.43%,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占33.12%。与此数据相比,我辖区内婚嫁少数民族妇女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

2、成因分析

(1)地区经济因素的制约

无锡作为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在教育上投入较多,居民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但本辖区内婚嫁少数民族妇女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在教育上的投入与产出均不足。

(2)受教育者个体因素的影响

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活动,化为自身自觉的要求,才能促进其发展。反映在少数民族婚嫁妇女上,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缺乏学习动力。部分少数民族妇女安于现状,满足于眼前的短期利益,缺乏内在的学习求知动力。

②家务负担繁重。受调查的少数民族妇女作为母亲和妻子,家务负担需要投入不少的劳动力,占据大量的业余时间,没有充足的时间条件接受再教育。

③家庭经济困难。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导致经济收入偏低,家庭财政紧张,从财力上来说无法顾及。

(二)个人及家庭收入均偏低

1、概况分析

受访的少数民族妇女,多为制造业工人或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仅为2.9万元,家庭年收入也仅为5.3万元。而据统计,我市XX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5381元,城镇非私营单位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8727元,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4682元。反观我辖区受访少数民族妇女,其收入是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的。

2、成因分析

(1)教育程度导致的就业困难

现今社会,知识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虽教育程度不能与知识技能直接挂钩,但企业在用工时难免以之为参考因素。并且,在劳动力市场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多,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也最大,选择面则较小。因此,由于缺乏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在就业时竞争力就明显较弱,从事的多是条件比较艰苦、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则较低的工作。

另外,缺乏知识技能,在信息社会,容易导致的缺陷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够,利用各种求职信息和设施的机会就相对减小。

(2)家庭负担大、生活压力重

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受访婚嫁少数民族妇女的配偶也多从事待遇较低的工作,这直接导致家庭总收入也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而平均39岁的年龄段,又使得她们上有老下有小,既面临孩子读书教育,又要应对老人养老医疗,家庭开销较大,面临的巨大生活压力。同时,又缺乏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培训教育,寻求待遇更加优渥的工作。

三、解决方法

针对这样的现状,作为基层政府要少讲空话套话,多做实事好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为本辖区内的婚嫁少数民族妇女解决好就业和生活上的困难。

1、搞好培训及继续教育

避免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技能贫乏成为婚嫁少数民族妇女就业路上的“拦路虎”,就要从根本抓起,鼓励她们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虑到婚嫁妇女的家庭负担较重,本辖区内企业较多的实际情况,可适当鼓励就近就业。街道社区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先与用工企业沟通,根据企业的需求,发动组织学员参加相关培训并让学员到企业进行实习操作,通过考核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后,再由用工企业安排就业,这样不仅提高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又解决了用工需求问题。

2、鼓励多种形式的自主创业

在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鼓励少数民族妇女利用自身优势创业致富是明智之举。街道可成立妇女创业指导中心,吸收金融、扶贫、工商、税务、文教、卫生、计生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为妇女创业提供便利条件。此外,除实体创业方式外,充分利用崇安电商园的资源优势,鼓励婚嫁少数民族妇女与时俱进,在电商发展的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3、帮助解决家庭后顾之忧

由于妇女在照顾家庭、操持家务、孝敬老人、养育子女等方面承担着主要职责,在社会支持不足的情况下,部分妇女便没有了全身心投入社会工作的动力和基础,影响了妇女的事业前途。因此,要帮助婚嫁少数民族妇女改变就业和生活的困境,政府要做的除了在教育及就业方面给与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为劳动妇女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从实际需求出发,解决合理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339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出嫁土地权益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主要是指农村妇女因婚嫁而导致的土地承包权和相关经济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主要集中表现在农嫁非农、嫁入外村但户口仍留在本村的妇女及她们的子女不能享受与其他村民同等的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及村民待遇。还有离婚或丧偶妇女也要丧失她们所拥有的一份土地。为深入了解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状况,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妇女维权工作,区妇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不同形式,对全区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一、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725份,收回有效问卷661份,回收率91%。调查结果显示,鼎城区农村妇女的生活状况整体上是比较平稳的,在土地初次分配中不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都能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但由于婚嫁、移居等不同原因,有些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妇女失地情况,在失地妇女中,90%以上都是已婚妇女。

二、当前侵害出嫁女土地承包权益的几种形式

1、结婚妇女可能首先失去娘家村的土地承包权。按照传统习惯,一般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妇女结婚后都将户籍从娘家迁移到婆家村,因此,出嫁女面临一次不可回避的土地权利流失。受传统习俗的影响,绝大多数出嫁女并不依法主张自己的继承权。她们中的许多人甘愿在出嫁或离婚后将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留给父兄、前夫或前夫的家庭。本次调研中,有超过90%的出嫁女在婚后自愿放弃,这说明大部分人仍然被禁锢在封建传统的思想之下,极少有通过法律获取自己应有的土地权益者,即或有这样的妇女也很难得到社会习惯的支持。

2、嫁入婆家村的新媳妇可能得不到承包耕地。“按户籍分地原则”赋予了合法婚姻关系而迁入的新媳妇获得承包耕地的平等权利,但是有的村庄认为嫁入的新媳妇是外姓人,不予以承认,有的村庄没有足够的“机动地”可以随时用来补充新增人口的承包耕地,更有的村庄按照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一成不变,新媳妇以及其他新增人口都只能“排队”等待。在鼎城区农村妇女中,有过一成的妇女并未将户口从娘家迁出,这或许也是因为知道新媳妇可能得不到承包耕地而想出来的一种解决捷径。

3、离婚或者丧偶妇女土地权利也面临一次裂变。在一些地方,土地被看成夫家的财产,离婚妇女不敢提出要土地的要求,由于怕失去土地而失去生活来源,所以有些破碎的婚姻关系,女方也不敢轻言离婚;有的村庄因无土地可用于分配,不接收离婚妇女的户口。有些丧偶妇女平常与婆家及其家庭摩擦不断,丧偶后即失去了在婆家继续生活和居住的条件,土地权益也因失去家庭而流失。

三、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产生的原因

1、根深蒂固的农村封建思想仍然存在。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许多村民甚至村干部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男娶女嫁应“从夫居”,既然出嫁了,就应该去夫家享受权益,不应再在娘家享受权益,不能与娘家的村民争土地、争饭吃,这种农村封建思想严重制约着农村妇女的思想,而且在她们不了解法,不懂法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负面的结果。但在所收回的问卷当中,基本上所生的子女有超过一大半都没有被牵连而无土地及相关收益,虽然在封建思想中,他们没有理由争分土地和经济利益,这说明社会还是在不断进步的。

2、法律法规与地方政策发生冲突。《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土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并且规定了调整土地或收回土地的条件和程序。然而,《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各村的落实情况却不尽一致。有的村实行“30年不变”的政策,有的村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个别村还存在“五年大调整,三年小调整”的做法,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这种政策执行不统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土地调整的不同步,使相当一部分出嫁女在娘家的土地被收回,而嫁入的地方因已经调整完土地或者不调整土地又得不到土地,从而沦为失地妇女。

3、利益驱动导致矛盾加剧。当前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级集体迅速壮大,当地一般按人口分配经济收益及宅基地。农村户口利益的优厚使经济发达村的出嫁女不愿意把户口迁到其他村去,而同城镇男子结婚的“农嫁居”妇女更不愿随其夫将户口迁往城镇。长此以往,导致农村资源和经济利益增长速度有限性同人口增长速度急剧性的矛盾比较突出,利益分配、人地关系压力逐年加大,“僧多粥少”的局面使村民们认为自身的利益被抢走了,所以纷纷排斥“出嫁女”、“离婚妇女”等边缘人群。

4、救济缺乏得力措施。救济手段的缺乏是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始终难以得到解决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许多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农村妇女找村干部,村干部因为村规民约的规定和村民代表的反对而无能为力;找乡/镇政府或街道,总认为土地是村里的,村民思想做不通,如强制执行,则势必造成干群关系对立,影响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处理中手段不多,力度不够,陷入两难境地;找到区妇联,区妇联缺少相应的执法权限,想愿意而力不足,也只能结合受害妇女所在的街道妇联做一些宣传教育工作,或是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但解决起来难度很大,收效甚微。协调法院,法院因为村民委员会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由于我国法律中对妇女土地承包权缺乏详尽的可操作的司法解释,以致法院在受理、判决此类案件时弹性很大。即使,诉讼时妇女胜,执行起来也很难。以上种种,使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妇女们往往争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很不容易。

四、针对农村出嫁女土地权益问题产生的建议和对策

1、加大普法力度。要进一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要在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党校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课程,有效提高领导决策层、执法者、基层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要采取各种手段,彻底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要广泛深入地搞好《村民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要大力宣传“维持人口与资源平衡不能以牺牲妇女利益为代价”的观点。农村基层妇女组织更要发动妇女积极参与学习和宣传活动,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使他们了解国家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实现。

2、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监督。农村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各村因历史传统、具体情况的差异,就土地权益分配等方面制订的村规民约也各不相同,五花八门。因此有必要在尊重村民自治的同时,出台相关法律条文,规范政府监督、管理村规民约的具体权限和程序,完善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监督,确保村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自治权。

3、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要在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党校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男女平等等基本国策等课程,有效提高领导决策层、执法者、基层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彻底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让妇女拿到“话语权”。组织广大妇女学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深入地学习《村民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等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基层也要大力宣传“维持人口与资源平衡不能以牺牲妇女利益为代价”的观点。农村妇女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积极争取男女平等权利,以制止和减少甚至杜绝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现象的发生

4、强化保障机制上得救济措施。一是政府要协助解决。尽管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但实际上该项制度的实施要地方基层政府的指导,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侵犯屡见不鲜,转变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绝非一日之功。因此,要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指导协助。二是设立仲裁程序。《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对土地承包当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并未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设置问题,导致农村妇女并不知道该由哪个部门行使仲裁职能而无法申请仲裁。为此,建议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的条文进行修订。应明确仲裁机构的具体名称和履职机关,为农村妇女申请仲裁指明方向。三是完善司法保障机制。比如说,法院的受案范围、管辖地和诉讼时效等等。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得到公正的司法判决并不意外着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就得到了相应的保障,还涉及到判决结果的执行问题,执行难始终是一个难破的司法问题,仍需要政府部门和农村自治组织加强配合,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力求保证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得到切实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_消费者权益日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19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要切实的从多方面多渠道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理顺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

消费是人类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正是从另一侧面体现了当今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消费观。随着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到来,为了了解包头市民的消费维权观念,近日,包头市**局、包头市政府民意调查中心借助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15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调查拨打电话5324个,共计完成有效问卷1001份。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晓率近七成

当问及“您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吗?”65.33%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这项法律,对于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受访者继续追问“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内容吗?”5.21%的受访者表示比较了解,77.30%的受访者表示知道一点但是了解不是很多,仅有17.49%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由调查可知,包头市市民对于消费者的基本权益还是比较了解,且懂得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也是有法可依的。

二、八成消费者对包头市商家的总体服务较为满意

“您对包头市商家的总体服务感到满意吗?”13.93%的市民表示满意,71.74%的市民表示基本满意,7.72%的市民表示不满意,6.61%的市民表示不太清楚,市民表示目前政府也在逐步整顿和规范市场各个行业,所以消费者所接触到的大多数商家还是比较诚信、服务态度较好,其所销售的产品质量等都较为满意。

三、逾八成消费者认为包头市消费市场总体上比较安全

“您对当前包头市消费市场总体安全程度如何评价?”逾八成受访者的评价都为基本安全及以上(其中很安全占7.92%、比较安全占44.59%、基本安全占32.87%、不太安全占13.42%、很不安全占1.20%)。

而受访者认为目前包头消费市场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48.60%的消费者认为目前消费市场仍存在商品或服务价格虚高的现象,受访者表示在网络通讯发达的今天,消费已经不受地域的限制,通过和网络上销售的商品及其他地区同类商品的价格比较,包头的某些商品还是有价格虚高的态势。

第二:48.49%的消费者认为还存在广告过度宣传误导消费者,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年纪较大的受访者集中反映目前老年保健品市场尤其存在夸大保健品的功效,通过广告过度宣传来误导消费者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也在加大整治力度,但从消费者个人来说也要加强自我判断能力。

第三:42.48%的消费者认为目前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16.43%的受访者认为存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潜规则;28.46%的受访者认为部分商品和服务质量不高;18.0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商业欺诈行为;17.84%的受访者认为承诺的服务没有兑现;16.03%的受访者认为霸王条款大量存在。

四、我的权益我做主

(一)遇到侵权消费者态度各异

为了解我市市民的维权观念,调查中,访问市民“如果您遇到侵权行为,一般会怎么处理?”,42.38%的市民直接与商家交涉或寻求合法渠道解决;35.77%的受访者表示怕麻烦,不太吃亏忍一忍就算了;8.12%的受访者表示会打电话给消费者协会进行处理;9.22%的消费者会用其他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多消费者面对被侵权还是没有主动地通过合法正当渠道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全区妇女创业贷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95 字

+ 加入清单

全区妇女创业贷款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为了解全区女性创业与发展过程尤其是使用小额担保贷款以来的热点、难点问题,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发展。近期,区妇联就全区农村妇女创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开展调研,并针对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

一、全区农村妇女创业现状

通过调研,我区农村女性创业就业主要渠道为:外出务工,在市内从事服务、商业行业,在家从事农副业生产经营、自主创业。近两年来,通过市妇联的小额担保信贷助推行动,有部分妇女有了创业基金,但比例仍为少数,外出务工的农村女性占大多数,自主创业的农村女性比例低下,但呈上升势头。

二、农村妇女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保守的传统观念影响了农村女性创业

性别岐视和在婚姻家庭中因社会生产、照顾老人等家务方面的沉重负担给女性创业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有些妇女在经济上不独立,并且传统观念认为,妇女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照顾家庭,操持家务,尤其是农村中很多家庭,男劳力外出打工,家庭中老人的照顾,孩子的教育都由妇女承担,使广大妇女既没有创业的动力也没有创业的基础条件,致使妇女创业的主动性和客观条件不足。

2、创业资金缺乏限制了农村女性就业创业

资金不足是妇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一些妇女在创业初期缺乏资金,由于收入不固定、无合适抵押物、创业规模小等原因,存在贷款担保困难问题。因此,许多妇女具备创业条件,有好的创业思路,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不敢跨出第一步。

3、创业意识不强阻碍了农村女性就业创业

一是畏难情绪严重,进取意识不强。对自主创业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保守,满足现状,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失败;二是缺乏主动意识,不愿接受新事物,“等、靠、要”思想严重,限制了女性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三是守旧观念重,思想观念有待转变。有些妇女在潜意识中仍然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模式,在创业中甘当配角,依赖性较强,不愿意走出来创业,走出去就业。

4、自身素质束缚了农村女性就业创业

自身素质决定了妇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学知识、学技术的主动性,但由于知识和技能欠缺,对创业感到迷茫,无从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另一方面,一部分创业妇女,年龄大和文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她们的创业热情,即使想创业,所投资的项目仍在传统项目上做文章,其投资项目规模小、缺乏科技含量,规模层次上不去。

5、小额担保贷款流程较为复杂,束缚了农村妇女创业探路的步伐

受金融信用危机影响,当前银行方面对贷款户的审查仍较为严格,致使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妇女好不容易燃起的创业火焰被掐灭。另外,担保人必须为公务员的规定,对有些农村妇女来说存在较大困难。

三、促进农村女性就业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转变观念

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用正确的理论影响并促进农村妇女思想观念转变,引导广大妇女树立“四自”精神,激发农村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她们的主体意识,帮助其消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搏,敢于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妇女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发展自我。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女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宣传女性创业典型和“双学双比”活动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生活中的先进事例去激励广大妇女,使她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妇女儿童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974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以来,**市坚持将妇女儿童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两个规划,扎实推进妇女儿童实施项目,大力营造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社会氛围,妇女儿童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基本情况

(一)内生动力强化政府职责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去年我市将“妇女儿童关爱项目”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程,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紧密协作,对照目标任务,明确保障措施推动了多项妇女儿童重点工作的完成。召开了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开展了妇女儿童工作督查评估。“”以来,妇儿工委专项工作经费在人均1.2元的基础上,年年略有提高,我市出台涉及妇女儿童的政策30多项,妇女儿童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惠及广大妇女儿童。

(二)自上而下完善工作机制

我市高度重视以制度建设推动工作落实,推进了多部门的协作联动机制、辖市区主要领导工作实绩考核机制、大力度的经费投入机制、规范的监测评估机制等一系列机制的创新。妇儿工委办公室作为市政府社会事业口成员正式纳入政府管理序列,参加社会事业口工作例会。将全市重点难点目标进行责任分解,与各辖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督促各级政府把推动妇女儿童工作作为不可懈怠的重要职责,抓紧抓好。各辖市区领回任务后再将目标管理向纵向延伸,由辖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妇儿工委(小组)逐级签订任务书,全面推进各项目标的实现。

(三)由点带面优化发展环境

当前,我市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政府的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同心协力、紧密合作,从而实现妇女儿童工作大的跨越、大的发展。去年以来,我市着力推动妇女就业创业扶持、妇女免费“两癌”筛查、流动儿童登记服务、困难群体关爱等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重难点问题的突破为我市妇女儿童全面工作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去年省妇女儿童重点指标监测评价中我市获得了第一的名次。全市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二、存在不足

做好新时期我市的妇女儿童工作,要求我们必须把上级要求部署、妇儿工作规律、我市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切实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时期,进入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奋斗期、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城乡一体的推进期、生态文明的关键期、改革发展的深化期,做好妇女儿童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妇女儿童的根本利益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虽然近年来我市妇女儿童工作不断加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还需加快。市人大、政协中、委员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县处级正职女领导干部比例一直未达标,基层女干部储备不足,村委会主任中女性的配备率不达标,村“两委”中女性的配备率尚未达标。二是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从这次的20项重点指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性就业率大幅度低于省规划目标,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终期评估的达标水平。三是流动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有待改善。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流动人口在全市人口比例中份额的不断提高,流动妇女的妇女病普查、流动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需得到关注,这些在刚才不达标指标的分析中也反映出来了。四是做好妇女儿童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误区。妇女儿童工作不光是妇联的工作,更是我们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本职工作,有些部门、地区认为妇女儿童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需要特别的关注,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对照周边城市,对照发展要求,对照群众期盼,我们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水平和层次,千万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水平。

三、下步打算

今年是“”规划的攻坚之年,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倍努力,确保全面完成规划各项指标和任务。结合省妇女儿童会议要求和我市工作实际情况,下一阶段,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落实好新一轮实事项目

实事项目是妇女儿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把实事项目的推进和落实作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今年,妇女儿童关爱工程继续纳入《**市20xx年重点工程》,我们相关职能部门将围绕妇女创业就业、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儿童安全保护等重点民生领域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同时,今年省政府妇儿工委推出了20xx-20xx年度全省妇女儿童新八件实事,围绕基层妇女参与民主管理、爱心母婴室创建、智慧家庭服务平台、儿童安全保护、家庭文明建设、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等八个方面,这是一项全省协同推进妇女儿童民生幸福的民心工程,我们作为妇女儿童工作全省第一方阵的位置,这项工作是对我们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也是我们妇女儿童工作创造亮点和形成经验的一个良好平台,妇儿工委是一个组织协调机构,很多妇女儿童重点项目都需要形成合力才能完成任务,在这里我希望各级妇儿工委及其成员单位举全市之力、整合资源、通力合作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二)谋划好市“十三五”规划

今年是谋划全市妇女儿童工作新一个五年发展方向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将编制“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作为贯穿全年的首要业务工作,抓住编制契机,积极推动将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推动将妇女儿童民生实事更多进入政府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为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十三五”妇女儿童规划的编制工作不是妇联一家的事情,涉及到我们全市今年五年妇女儿童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成员单位要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并积极参与新规划的编制工作,配合开展调研,立足科学发展,从本地实际出发,系统深入地研究妇女儿童发展重点领域、目标措施,早日形成充分体现规划的基础性、超前性、导向性作用具有特色的“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三)准备好省“”终评

今年是我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迎接省终期评估的准备之年。查找薄弱环节。针对妇女儿童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抓好目标落实、措施落实。根据省、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涉及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部门职能主动开展工作,从量化指标、工作指标及重点项目等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对涉及妇女儿童的实事项目、难点指标集中力量攻克薄弱指标、巩固提升达标质量,全力实施、积极推动规划的实施。完善监测体系。我们在做好省重点指标监测排序分析自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市级重点指标年度达标排序制度,通过市级指标的排序来推动全市各辖市区、各部门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视。开展自评自查。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开展自查活动,通过监测评估自查活动的开展,全面了解各级、各部门的履职情况,妇儿工委成员单位职责及任务完成情况,全市妇女儿童发展实际情况,为今后五年妇女儿童发展面临的重点工作谋划思路和畅通渠道。

(四)凝聚好妇女儿童合力

妇女儿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妇女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保障,把妇女儿童工作做得更好。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既是政府必须承担的义务,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公共政策体系,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做到思想到位、行动到位、工作到位。各级妇儿工委要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职能,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既定目标,各负其责,相互协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191 字

+ 加入清单

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我县自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9)》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9)》以来,在省市妇儿工委和妇联组织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妇儿工委认真履行职能,抓好两个《纲要》的贯彻实施,做好维权工作,真正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实事,推动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

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强化政府行为,落实目标管理

我们主要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完善管理机制。我们坚持做到了四个到位:(1)领导到位。我县的妇女儿童两个《规划》纳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纳入了各级政府工作日程,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定期听取妇儿工委汇报,定期进行互检,将两纲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各成员单位目标考核之中。(2)组织机构到位。在全县健全调整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有25个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作为成员单位,并在各乡镇、街道相继建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3)工作经费到位。将妇儿工委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办公室配置了微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4)规范考核到位。我们不断强化目标责任制,在工作中实行目标管理细化,指标管理量化,工作管理强化,以保证重点、难点工作的落实。二是强化监测评估机制。我们坚持把监测评估作为重要措施和有力手段,提高实施规划质量。“两纲”监测统计组和专家组认真监测,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失地提出加快达标建议,县妇儿工委督促有关部门对照目标,寻找差距,拿出切实改进措施,将目标管理落到实处。

二、抓住机遇,加大宣传,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自“两纲”实施以来,县妇儿工委抓住一切时机,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采取了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方法。一方面县乡层层举办培训班,培训骨干430人次,并有效发挥其“二传手”作用。在省召开实施妇女儿童纲要示范工作现场会以后,县妇儿工委及时召开了妇儿工委成员会议,落实两纲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妇女儿童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利用广播、电视、彰武报、知识竞赛等,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为“两纲”的实施开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宣传中,还注重了三个结合:一是与提高妇女综合素质相结合。以“两纲”目标为主要内容,组织妇女参加“巾帼建功”、“双学双比”等活动,促进妇女广泛参与。二是与《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相结合,加大依法维权力度,坚决遏制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妇女儿童人身权利。三是解决突出问题与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实事相结合,从而推动了社会各对妇女儿童的支持。

三、攻坚克难,有效推进“两纲”各项指标的实现

为了做好新《两纲》的实施,我们找准重点、攻克难点、分步实施,在以下四个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1、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力度,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

2、紧抓教育不放松,提高妇女儿童的文化素质。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保证教育资金的投入,将优先发展教育战略真正落到实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表现为:教学条件不断改善。近两年来,投入资金1299万元,完成危房校舍改造18986平方米。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捐助,获捐款163万元,营造了四所希望小学,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技术装备资金680万元,我县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按时完成率分别为99.9%和99.8%,初中入学率为99.8%,巩固率为97%,辍学率为2.83%。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残疾儿童在校生人数为29人。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大力开展救助贫困儿童活动,至,建希望小学4所,希望工程救助失学儿童280名,春蕾计划资助失学女童310名。在华夏银行沈阳分行的资助下,丰田乡“春蕾”女童班50名学员步入了初中学习,每年她们将得到3万元的资助,现已到位6万元,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可靠保证。我县于1998年被评为国家扫盲先进县,成人妇女实字率为90%,青壮年妇女误字率为95%。全县中小学开办38所家长学校,还将成立9所家长学校,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0%。全县中小学还聘请了法律副校长,对中小学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

3、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网络,改善妇女儿童生存环境。

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问题。

1、妇女发展、维权工作须进一步开展。广大妇参政、就业、以及家庭平等权利方面都受到很多限制,轻视、歧视、侵害妇女儿童现象时有发生,妇女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初中生辍学情况客观存在,控辍工作困难重重高中扩招难度较大,应届初中毕业生入高中学生数量不足,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存在一定困难。

3、部分群众改厕观念淡薄,许多农户仍在使用“露天”厕所粪便污染水源、环境的现象仍很严重,达到《两纲》中改厕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改厕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把环境卫生整治,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文明村镇建设做为工作重点,切实改善妇女儿童生存环境。

4、农村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偏远乡镇、村妇幼保健基层组织虽建立,但存在经费不足,设备简陋老化,人员素质偏低,乡村保健人员不稳定等情况。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高度重视,积极创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平台

妇儿工委及其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要把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儿童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牢固树立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和儿童优先的理念,克服忽视妇女儿童工作的作法,自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识和开展妇女儿童工作。在实施妇女儿童纲要中,注重强化政府的主体意识、部门的责任意识、社会的参与意识。要积极争取县人大、县政协对妇女儿童工作的支持,定期请人大、政协对《妇女权益保障法》、《末成年人保护法》、和《妇女发展纲要》、《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情况进行视察,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有关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解决。

(二)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妇女儿童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

妇女儿童工作涉及各个领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利用媒体的固定栏目、公益广告、专题节目等形式宣传好两个《纲要》以及省市县妇女儿童两个《规划》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利用“三八”、“六一”等纪念日,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及儿童优先原则;宣传妇女儿童工作的先进典型,揭露和批评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动员社会增强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意识,为妇女儿童发展、为两个《纲要》的贯彻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加强妇儿工委自身建设,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

今年县政府将加大对两纲实施的经费投入,保证实施规划有人做事、有钱办事。要着眼于妇女儿童发展,立足于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实事,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两个《规划》重点和难点目标的解决。重点解决好妇女参政、下岗女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女童失学辍学等问题。要建立和完善妇儿工委工作机制,每年召开1-2次全体会议,研究妇女儿童工作大事,定期对其成员进行业务培训。各成员单位每年要就本部门承担的妇女儿童工作写出书面报告,要负责对本部门承担的两个“纲要”自上而下组织实施、调研、考核、评估和统计汇总,并报有关综合部门。妇儿工委的日常工作应以调查研究、督查指导为主。要逐步完善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作,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四)规范两个《规划》的检查和统计监测评估工作,继续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和指标体系

监测评估工作是实施两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及时掌握妇女儿童状况、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必要手段。两纲统计工作由统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要搞好监测评估队伍建设,组织监测评估领导小组、监测评估组、统计监测组组成人员定期学习培训,提高统计监测质量,推动监测评估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要建立县级特别统计数据库,搞好两个《规划》的性别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全区妇女参政议政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819 字

+ 加入清单

全区妇女参政议政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区是个农业大区,总人口98万,其中女性47.3万,占人口总数的48.2%。妇女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是衡量妇女发展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推动妇女积极参政议政,不仅有利于提高广大妇女的政治地位,而且将对全区的各项建设特别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促

进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区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现状,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推进农村女性参政议政的新思路,**区妇联专门开展了此次调查。调查主要采取抽样问卷调查和座谈走访等方式,选取本区7个乡镇,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区农村女性参政议政现状

调查中,7个乡镇共有党员5574人,其中女党员1035人,仅占18.6%;乡镇人大代表总数407人,其中女代表116人,占28.5%;政协委员总数24人,其中女性5人,占20.8%。7个乡镇共下辖78个行政村(居),共有村委会成员301人,其中女性90人,占29.9%;共有村党支部委员305人,其中女性65人,占21.3%;共有村民代表会成员2940人,其中女性605人,占20.6%,村民议事会成员2609人,其中女性515人,占19.7%。

二、**区农村女性参政议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1、妇女参政比例偏小。调查发现,乡村两级干部队伍中女性比例均偏低。乡镇政府机关干部大部分只在党政班子中配备了1名女干部,少数乡镇一般干部中甚至没有女性。村干部方面尽管基本上保证了每个村级班子中都有女性,但由于2019年全区大规模并村(由原来的876个合并为412个)造成村干部职数总数减少,换届选举时竞争激烈,许多曾担任村干部的女性在职数限制的情况下没能进入村级班子。因此,无论村委还是支委,换届后女性比例均未达到三分之一。女党员是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也是培养选拔农村女干部的主要源头,而我区农村女党员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8.6%。

2、妇女参政质量偏低。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村(居)都是由男性担任党支部书记。78个行政村(居)中仅有2个村党支部书记为女性,另有2个村村主任为女性。妇女在村支两委成员中不仅数量少、比例低,而且女村干部几乎全部任妇女主任职务或任会计、出纳,分管计生、宣传等工作,少有涉及经济工作。可见,村支两委成员中妇女职位已被边缘化。同时,农村女性参政议政过程中维护妇女权益的意识不强。妇女参政议政目的是加强党和政府与妇女群众的联系,对平等与发展方面的决策施加影响,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正确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妇女利益的方针政策。而调研中,农村女村干部、女党员、女人大代表等女性参政议政群体很少在各种会议上提过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3、妇女参政意识偏弱。尽管本次确定的调查对象是女公务员、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女村干部、女党员、村级女性后备干部等参政议政的主要女性群体,但仍有22.1%的被调查女性对“女性应该对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观点并不十分认同。在对参与村级换届选举原因的调查中,22.1%的对象表示是“村里要求”,11.4%的对象表示“大家都去我也去”,只有62.9%的对象认为“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我自己愿意参加”。在对参与换届选举态度的调查中,65.%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会“尽可能了解候选人情况,认真投票”,20.7%的表示“事先不会了解,到投票时根据平时印象选”,14.3%的表示“随便选”。在对是否愿意竞选村干部的意愿调查中,28.6%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不愿意”,另有20%的表示“没想过这个问题”。由调查可发现,农村女性一般以家庭为个人生活的重心,许多满足于当好家庭主妇,对国家政治经济大事等关注不够,对公共政治生活缺乏了解,缺乏兴趣,对履行自身民主政治权利缺乏充分的认识,有的甚至认为参政议政是男人的事情,因此参政议政意愿淡薄,参政议政热情普遍不高。

三、影响农村女性参政议政的原因分析

1、传统的性别观念和社会角色定位制约妇女参政议政

一是传统性别文化的制约。虽然男女平等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使“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决策、女人配合”的思想目前在农村仍相当有市场。受此影响,大众对农村妇女的角色定位仍是“贤妻良母”、“贤内助”,并且大部分妇女自身对此也表示认同。很多男人认为女性只要在家种田、做家务、带孩子,相夫教子就好, 不愿意女人参与过多社会公共事务,更不愿意女人在政治上强过男人。少数有能力、想干事的妇女也不敢参与竞争,担心参与村务管理会被人家评头论足,怕被人说成不顾家,爱出风头。在调查中,即使女候选人、男候选人条件相当,也只有42.9%的被调查女性表示会选“女候选人”,有30%表示会选“男候选人”,另有27.1%表示会“随便选一个”。 77.9%的被调查女性认为“当前参政议政尚未完全做到男女平等”。“传统的社会偏见和性别歧视”被调查对象认为是影响农村女性参政议政以及束缚妇女竞选村干部的首要因素。

二是妇女经济地位偏低。长期以来农村女性在经济上几乎完全依赖于男性,这就必然导致女性在

政治上也是从属地位。尽管当前女性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男性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经济地位仍然偏低。男人仍然是农村家庭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在公共领域具有决定权,处于支配地位;而妇女往往被束缚在家庭内,极大地影响了她们参与社会活动。这种状况使得女性对自身能力认识不够,自信心不足,参政热情低。大部分农村妇女出嫁从夫的思想仍然存在, 觉得很多事情都应该由男人来做主。在参与选举的过程中,也习惯与丈夫保持一致意见,甚至是由丈夫代为投票。本次在对参加选举投票时如何决定的调查中,尽管是已参政的妇女群体,却仍有10%的被调查女性表示会“听从丈夫或家人的意见”。

三是妇女参政遭遇来自家庭的阻力。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中既要干家务,还要干农活、带孩子,要想参与村上事务管理,往往会遭到丈夫及家人的反对。即使能走上从政的道路,烦琐的家务和沉重的田间劳作依然会消耗她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顾此失彼间难以取得平衡,也因此很难获得家人的支持。在调查中,生育和家庭劳动的制约(家务及田间劳动负担重)、家庭成员的阻力与传统的社会偏见和性别歧视被调查对象认为是影响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束缚妇女竞选村干部、制约女村干部做好工作的几大主要因素。

2、女性自身综合素质和性格特征束缚妇女参政议政

一是农村妇女综合素质相对偏低。被调查女性认为“解决问题特别是对重大问题的决断能力不够”、“大局意识比较弱”、“视野不开阔,见识少,缺少高瞻远瞩”是妇女担任村干部在自身素质方面的几项不足。由此可见,尽管当前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比以前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相对男性来说仍然偏低,差距仍然十分明显。这种差距的结果,直接导致妇女获得信息的能力差、目光狭窄,在文化素养、法律知识等方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在与男性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在从政的道路上,甚至在选举中就很难与男性竞争,不能迈过从政的第一道门槛。

二是女性的性格特征不适应政治舞台。尽管沟通能力强、善解人意、考虑问题细致周到被调查对象认为是女性参政的性格优势,但女性参政在性格上的劣势也很明显。调查中,“女性自身竞争意识不强”被调查对象认为是影响农村妇女参政议政以及束缚妇女竞选村干部的重要因素。而“喜欢感情用事,不够理性”、“性格柔弱,魄力不足”、“容易为家庭分心,有时不能专注工作”被认为是妇女参政在性格方面的几项劣势。可见,女性柔弱、谦让、感性的性格特征影响了女性参政议政。这样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女性不愿竞争,同时在遭遇各种社会压力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竞争意识淡薄必然导致女性难以通过竞选走上从政的道路,即使走上从政之道也会在与男性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性格上的弱项导致女性在政治参与中不愿独当一面,存在较强的依赖性,现实表现为大部分妇女干部甘当“配角”和“助手”,这导致她们难以在从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3、农村女性人才资源极度匮乏限制妇女参政议政

一是农村女党员、村级女性后备干部数量少。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着女党员比例过低、文化水平偏低、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我区是个农业大区,同时也是个劳务输出大区。农村一大批有文化、有干劲的优秀年轻妇女长期远离本土在外务工,留守农村的大多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素质偏低的中老年女性。这造成了女党员、村级女性后备干部人才奇缺,后继乏人。农村女党员少导致女性干部人选少,难以好中选优,女性进入村级领导班子的更少。

二是村级妇女干部队伍建设滞后。由于我国农村历史形成的大多数女性结婚后到男性户口所在地居住生活的婚嫁习俗,年轻的女性一般不会被列为培养对象,而婚后嫁过来的女性逐渐被当地群众熟悉和认可往往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直接造成农村女性接受培养和锻炼的机会明显少于男性,因此导致难以造就较高素质的村级女性后备干部队伍。而村级妇女干部长期工作在普通岗位上,接触面不宽、工作经历单一,因此群众对她们不是很了解。这样使得在换届选举中妇女干部连任的可能性极大,难以有新的女干部进入村级班子,从而导致女村干部新老衔接不好。

4、工资待遇低影响妇女参政议政积极性

在调查中,很多妇女群众认为当一年村干部只有几千元的收入,而外出务工一年起码能有上万元的收入,两者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村干部这一职务对她们缺乏吸引力,导致她们对参与村干部竞选缺少兴趣。绝大部分在任的村妇代会主任对离任后不能享受和村级“一把手”同样的经济待遇问题有看法。调查发现,一批长期奋战在农村基层工作第一线、任职20年以上的离任妇代会主任逐年失去劳动能力,部分甚至失去基本生活保障,这种现状严重打击了妇女参政议政的热情。

5、政策制度不完善难以有力支撑保障妇女参政议政

目前,尽管我国从政策层面上鼓励和倡导妇女参政议政,男女平等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规,但相关法律法规均没有明确规定妇女参政议政的比例,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在实际生活中难以贯彻运用。例如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虽然有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有适当名额”,但规定过于原则、抽象,没有具体的保障措施,基层在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因而弱化了对农村妇女参政的特殊保护。乡村两级在执行培养选拔女性的目标规划上,往往把“至少有一名女干部”理解为“只要一名女干部”。同时,社会舆论对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力度不够,在候选人宣传中对女性宣传较少,在表彰业绩时对女性典型的宣传也不多,还没有为女性参政议政创造出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为妇女参政议政营造氛围

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对妇女参政议政重要性的认识。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方面的具体体现,不仅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步骤,有利于妇女的发展与提高,还是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迫切需要,从而实现男女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做好农村各项工作。要通过大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剔除传统社会文化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性别意识的认识,改变人们传统的对领导干部的性别定位,倡导两性平等。要大力宣传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德才兼备的优秀妇女人才,选树一批优秀的妇女干部、妇女骨干和先进典型,使一些优秀女性为社会所承认,为群众所熟悉,从而助推其进一步成长和发展。

2、提高女性能力素质,为妇女参政议政打好基础

“打铁还要本身硬”,女性个人能力素质是女性参政议政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进一步增强妇女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农村妇女能力素质,才能在参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强化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培训班,不断扩大培训受益面,让广大妇女掌握必要的文化科技管理知识和政策法律知识,增强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能力。要举办专门的女干部业务培训和专题讲座,着力提高学历层次,有效开阔视野眼界,不断丰富知识底蕴和内在素养,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二是要教育女性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引导妇女正确看待和估价自己,增强拼搏进取的信心,激励她们通过奋斗去创造自己的辉煌人生。三是组织农村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经济独立是妇女参政的必要条件。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创造性,发展经济,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为实现政治参与打下基础。

3、强化政策法律支持,为妇女参政议政提供保障

进一步改善妇女参政议政状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从源头上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一要制定有利于妇女参政议政的政策措施。要将性别意识纳入政策轨道,制定、修正、完善有关女性参政议政的政策规定,与时俱进推进政策的不断更新,不断提高对妇女干部的重视程度和培养选拔力度。保护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政策措施要进一步明朗化、具体化、规范化。二要不断修正和完善有关法律规定。在现有《宪法》、《妇女发展纲要》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适时对农村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制定特殊的保护性的法律条文,对妇女参政的比例有更为明确的数量规定,真正把涉及妇女参政议政的相关法律精神落到实处。三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纠正含有性别歧视或阻碍女性参与决策的政策条款,监督有利于弱势群体的政策和措施的执行,有效地促进性别平等和发展,并将其作为考核评估的硬性指标。

4、充分发挥妇联职能,为妇女参政议政创造条件

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的桥梁和纽带,积极推动广大优秀的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是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妇女参政面临激烈的竞争态势。面对妇女参政议政的新形态,妇联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不遗余力举贤荐能,千方百计为妇女参政议政创造有利条件。要积极协助组织部门扩大选人视野,拓展选人渠道,做到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保证妇女后备干部有充足的来源。要通过各种活动推选出优秀女性,对她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为她们日后参政议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帮助妇女学习应对选举所需的演讲、沟通等基本技能。这样既能激发女性参政热情,也提高了基层妇女干部的素质。此外,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基层妇女干部队伍的状况和选举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妇女参选的因素,积极向组织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流动妇女权益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96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流动妇女权益调研报告

随着新浦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女性地位的快速提升,致使大批女性常年在外务工。为了解和掌握,反映这些流动妇女的现状心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解流动妇女的权益状况,近日,连云港市新浦区妇联对本辖区村流动妇女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走访,调查结果如下:

一、流动妇女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数份,其中男女比例为1:1。据回收的问卷反应,流动妇女的群体特征明显,一是中青年多,打工的目的明确。她们多为已婚,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主要来自经济条件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大多是希望缓解家庭的贫困状况;二是受教育程度偏低,大多数人的受教育程度都在高中文化以下。三是就业领域多为服务业和服务业,如保洁员、销售员等。

二、流动妇女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流动妇女属于弱势群体,是我区妇联权益维护工作的重点保护对象,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区妇联的沟通协调,我区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她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做法如下:

一是深入开展“三八”维权周活动,向广大流动妇女宣传法律知识。

每年的3月8日,区妇联都会选择全区最繁华、来往人群最密集的地点,与区司法局联合开展了“三八”维权周普法宣传活动,主题是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旨在增强广大妇女的法制意识,强化对妇女的维权服务,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活动期间,新浦区妇联、妇儿办、维权部及司法局的负责同志还会现场对妇女群众进行了维权咨询指导,现场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12338妇儿维权在线流程图、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主题台历、立案指南等宣传资料、解答疑问。帮助广大妇女姐妹了解法律常识,普及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相关知识,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二是全力推动以维护妇女权益为重点的村规民约修订工作,保护流动妇女在家乡的土地权益。

新浦区妇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全力推动村规民约修订工作。具体措施有搞好宣传发动,为村规民约修订营造浓厚氛围;发动典型带动,为村规民约修订打造良好态势;协调部门互动,为村规民约修订创造有效载体;倡导村屯联动,为村规民约修订建造落实平台。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筑网行动”,构筑社会化维权网。

去年,我们着重推动了在各级检察机关建立妇女维权公诉组,在劳动仲裁部门建立妇女维权仲裁庭工作,充分发挥妇女法律援助工作部、家暴庇护中心、“蒲公英”法律宣讲团和维权志愿者队伍的职能作用,为广大妇女儿童维护合法权益创造条件。我们继续发挥“三八”维权岗的作用,帮助广大妇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维权难题,并邀请一些律师成为妇女维权志愿者,免费为妇女进行维权问题咨询解答。

三、流动妇女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区妇联的不断努力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区流动妇女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和好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现象。

一是就业保障问题。

调查反映,大部分流动妇女没有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用工合同,致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合法权益有时会受到侵害。企业拖欠、克扣工资现象时有发生、超强度、超时间劳动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居住条件问题。外出务工妇女,由于工资水平较低、家庭负担较重等原因的影响,居住条件也比较差。流动妇女渴望融入就业地社会当中,希望享有与当地妇女均等的权益和待遇,希望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正常的工资水平。

三是社会保障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用工单位仅在各项社会保险中选择一到两种甚至不选择保险,致使流动妇女的社会保障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各种社会保障权利不能实行跨地区联合使用,致使流动妇女在更换了工作单位或者工作地区后就享受不到已有的社会保障权益。

四、流动妇女权益维护建议

一是做好维权工作,为流动妇女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妇联组织一方面要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加大对涉及流动妇女权益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拓展宣传途径;另一方面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在劳动部门要加强劳动监察执法,规范劳动用工单位行为,严厉查处各类违反劳动法规和侵犯用工权益的行为工作中,积极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大力维护流动妇女的合法权益。

二是配合做好职业培训工作,提高流动妇女的综合素质要不断加强与劳动力转移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能力,深入到企业、深入到基层,为妇女提供就业信息;鼓励流动妇女自主创业,通过多种渠道联合为她们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她们实现自主创业。

三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做好流动妇女社会保障工作。要尽快将流动妇女的社会保险纳入到城区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以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使她们能够全心全意地工作;对于生活困难的流动妇女,其所在地区要给予特别关注,针对困难程度给予适当帮扶,通过低保或捐助等形式帮助她们度过困难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民工基本权益实现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24 字

+ 加入清单

农民工基本权益实现状况调研报告

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奋斗在城乡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各条战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工业园区企业中,农民工这只庞大的职工队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实现状况,进一步分析研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反映农民工的愿望和要求,更好地履行和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我们对工业园区部分企业进行了走访了解、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实现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我县工业园区农民工基本状况

我县工业园区职工总数3.76万人,其中农民工2.56万人,约占工业园区企业职工人数总和的68%,农民工已成为我县工业园区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其基本情况有以下特点:

1、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农民工小学学历以下占7%;初中学历占40%、高中、中专学历占49%;大专以上学历占4%。

2、年龄在17-45岁的居多,男性从事建筑水泥行业居多,女性从事针织、制衣、餐饮行业居多。

3、多数农民工从事一线艰苦工作,少部分是技术、管理工作。“脏、累、苦、险”岗位工作90%是农民工。

二、工业园区农民工生产生活概况

近年来,我县工业园区企业迅速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任务繁重而艰巨。为此,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农民工维权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帮助农民工解决了工资拖欠、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等问题,较好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是工资上保证。从调研情况看,无论是月工资,还是加班工资,农民工都能按月领取。工资能按时足额支付。

二是生活上照顾,为了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体育活动,园区企业加大了文化娱乐设施的经费投入,免费为农民工开放桌球、乒乓球、健身、影视等活动室和图书室。如:正旭运动用品公司每月为职工举办庆祝生日晚会,每年十月开展一次职工体育运动会。为调动农民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县总工会为工业园区企业赠送体育运动器材、图书资金达3万多元。

三是困难上帮扶。县总工会把困难农民工纳入了帮扶范围,建立了困难农民工电子档案,每当农民工及家庭成员患大病或子女考上大学,生活发生困难时,工会组织都会给予帮扶救助。例如:中声永电子公司农民工肖一妹一人收入维持一家四口生活,供两小孩上学,丈夫在家务农且身患多种疾病。XX年大儿子考上青海师范大学,县总工会给他发放了1000元助学金。

这样的困难农民工县总工会共救助120多人,共计发放救助金8万多元。为农民工发放一卡通份,农民工凭一卡通可享受子女上学、购物、购药、法律援助等优惠。

三、农民工基本权益实现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十分滞后,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很低。其原因:1.思想认识问题。少数人认为,给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从而影响到投资环境;2.多数农民工思想认识不到位,以工资进袋为安,缺乏参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不能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保险不能顺畅衔接。在与农民工座谈时,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发生了工伤事故、身患疾病、年老体弱时有没有保障制度。许多农民工就是在这种保障制度缺失的情况下,从事着相当艰苦的工作,充当着“脏、累、苦、险”岗位劳动力的角色。

三是农民工的法律维权意识淡薄,多数农民工对签订劳动合同和合同中有没有劳动保护的内容,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虽然签订了合同,但合同内容很简单,根本就不把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作为一项必备条款列入其中,还有的甚至是应付式的合同,只有一份,以备有关部门检查时使用。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妇女土地权益工作的调研报告与思考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309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妇女土地权益工作的调研报告与思考

随着我国对农村的投入,“三农”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农村妇女的命根子,如果丧失土地权益,就会使农村妇女自身的生存权、财产权受到侵害,其他社会权利也就难以保障。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国家法律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进行了立法保护,但由于农村妇女受传统思想约束,经济地位独立性弱等特点,侵害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的情况是法律未曾覆盖的,也易于对妇女土地权益造成侵害。比如城郊土地的征用,出现了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事例,土地稳定30年不变的政策,可能使婚变妇女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等。

一、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妇女婚姻状况的改变,对其享有土地权益产生了严重影响,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落实问题。农村妇女离婚后,土地往往仍依附于前夫,无法单独分出来;如户口移回娘家,夫家所在地将承包土地给再婚妻子,而娘家所在地也不给或无法落实其承包土地。大龄女青年、户口仍在本村的农嫁居妇女、离婚妇女难以单独立户批房,如某城效村一离婚妇女,离婚时女儿判给她,原房屋判给前夫,本人没有房屋居住。村里一直没有批宅基地给她,她只好自己靠着经营小店还贷款买了一套房子,在拆迁补偿分配时,她却拿不到补偿,村里的答复是以户为单位发放的,补偿款全部被她前夫家领走,要拿钱自己协调。

二、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分析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交融着历史和现实、法律和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一)相关法律政策缺乏性别视角。一些法律政策表面上看来是中性的,但是由于没有充分考虑中国现实的社会性别利益关系,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给女性带来不利,如我国现有的土地法律法规,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以户为单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基于不同性别利益上的差异,忽视了由于婚姻关系而流动的农村妇女的权益,造成对出嫁女、离婚女土地权益以及相关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

(二)土地承包政策导致的不公平。由于实行了 “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加之绝大多数乡村在土地承包或延包过程中都没有预留机动地、也没有新开垦地和村民自愿交回的承包地,所以妇女结婚后在新居住地很难取得承包地。

(三)村规民约监管存在盲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农村强调“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理”,村规民约很多,什么事情都用村规民约来规范,忽略了“依法”的限制。如《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和地位平等都有明确规定,但是部分村仍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由,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决议、村委会决定或村规民约的形式,侵害作为少数人的农嫁女、离婚妇女、大龄女的土地权益,出现了诸如“规定妇女结婚后,必须迁走户口或虽可保留户口,但不得享受村民待遇”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村规民约,侵害了妇女土地权益以及由土地承包权衍生出来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土地征用补偿等财产权益。

(四)利益驱动导致矛盾加剧。目前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级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当地一般按人口分配经济收益及宅基地。农村户口利益的优厚使经济发达村的出嫁女不愿意把户口迁到其他村去,而同城镇男子结婚的“农嫁居”妇女更不愿随其夫将户口迁往城镇。“僧多粥少”的局面使村民们认为自身的利益被抢走了,所以纷纷排斥“出嫁女”、“离婚妇女”等边缘人群。

(五)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仍有残余。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仍留有残余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男尊女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传统观念在农村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部分村民重男轻女观念十分顽固,法律意识也很淡薄,认为“嫁出去的女儿”理应不和当地的村民争土地、争饭吃。这是诸多损害“出嫁女”权益的村规民约得以通过的思想基础。男性是“顶门立户之人”的观念在农村得到极为普遍的认同,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在农村几乎户主都是男性,女孩往往只被看作家庭的暂时成员,早晚是“人家的人”,一旦结婚,就不得再享有娘家的权利,当然包括土地权益。妇女出嫁后只有依靠丈夫在夫家及其家族中取得财产和继承权,从而使农村妇女在土地权益的争取上永远只能处于依附地位。

(六)各类保障措施不力

土地权益遭受侵害的农村妇女在找村干部解决问题时,村干部往往以村规民约的规定和村民代表的反对而无能为力;找镇政府解决,他们认为土地是村里的,村民思想做不通,是不能强制执行的。起诉到法院,由于法律条文中对妇女土地承包权缺乏详细的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释,法院在受理、判决此类案件时难度很大。即便妇女胜诉,执行起来也很难。因此系统性的保障措施乏力是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的最重要原因。

三、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对策

目前农村妇女所面临的土地权益困境,涉及到农村户籍制度、农民内部的利益分配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在现有的社会保障程度以及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之下,维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特别需要法律、政策的制度性保护,需要有效的司法救助,需要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积极介入和监督,妇联组织则应当正确审视自身的职能,既不越位越权,又积极奔呼协调,切实为广大农村妇女维护土地权益营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一是要进一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决策层、执法者、基层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彻底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二是要广泛深入地抓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三是要提高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她们充分了解国家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实现。

(二)正视性别差异,完善法律条文。各镇(街道)应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各自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新时期农村土地承包权以及土地补偿和村级集体福利分配的实施细则,出台有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的规范性文件,使农村妇女不论结婚与否或婚姻状况改变后都享有应有的户籍、居住地选择权及相应的土地权益。积极探索将妇女个人的土地承包权从家庭中剥离出来、从婚姻中剥离出来的合理有效方式。

(三)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比例。当前农村,女性参政的比例偏低,妇女虽然已进入村民委员会,但在农村重大事务的决定包括涉及利益分配的制度安排和规则制定过程中,妇女的利益要求和意见难以得到充分的表达,往往是由男性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决定,妇女在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建议出台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代表大会中妇女应占有的一定比例,保证农村妇女在农村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参与权。

(四)加强和完善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监督。规范政府监督和管理村规民约的具体权限和程序,确保村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自治权,确保村规民约与法律的一致性。

(五)政府协调支持,多渠道解决妇女土地承包权问题。政府应在土地征用、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以及城镇化改造过程中,前瞻性地出台相关政策保障男女平等原则的落实,指导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依法监督村居委会对集体财产、土地安置费、土地补偿费的合法使用。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要健全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完善仲裁程序,妥善解决农村妇女与村委会之间的土地权益纠纷。同时,就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落实问题开展督查,对未能享受土地承包权益的人口,应在经济补偿、税费等方面进行利益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