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仿写童年的水墨画溪边小练笔(最新20篇)

浏览

3508

范文

499

2024童年读后感800字优质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经过自我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经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简便愉快的,而我们明白欢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理解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那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所学的资料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明白的、感兴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终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欢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资料,虽然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未必实用,但却提高了我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假期童年的读书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许多格言都深受大家的喜爱,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脑子——认识的能力——是像肌肉一样,靠练习、锻炼而培养起来的。”等等。但是,你们知道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吗?

“在一间昏暗、狭小的房子里,就在窗户下面的地板上,躺着我的父亲。他穿着白衣裳,身子特别长,光脚丫子的脚趾头奇怪地揸开着,那双可亲的手静静地放在胸前,手指是弯曲的;快活的眼睛上紧紧压着两枚乌黑的铜币,慈祥的脸孔发黑了,牙齿难看地龇着,让我害怕。”在高尔基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死了,不久后,他的母亲也死了,于是,他便和外公和外婆住在一起。但是,没有想到,高尔基脾气暴躁的外公三天两头地打他,有一次甚至把他丑的昏死过去。可是,懂事的高尔基知道外公是因为自己调皮才这样打自己的,所以,他也不责怪外公。

再想想我们现在,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阿!我们的爸爸妈妈或外公、外婆对我们是疼爱有加,不会因为我们的一点小错误而打我们。 在我们两三岁时就可以在幼儿园里与自己的伙伴一起嬉戏、玩耍、学习。回家后,还能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撒娇。双休日,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爸爸妈妈会带我们到游乐场里去玩儿,坐在那旋转木马上,拿开得飞快碰碰车上,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平常吃饭时,我们嫌那个不好吃,嫌这个味道不好,总是挑食,而高尔基是怎样的呢?上了学后,爸爸妈妈便会坐在我们的身边,辅导我们做作业,有时还会叫我们课外知识呢!老师循循善诱地给我们传授知识。这种生活对于高尔基来说是多么美好呀!

与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亲人,要做一个懂事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著《童年》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建议我们读一本书——《童年》,我便按照老师的建议去读。

《童年》作者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为大的作家,亲身经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还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我喜欢读名著,喜欢在读的同时与这些伟人交流,让自身学到更多……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童年,我们童年无不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但我们还经常抱怨,可高尔基他很小的时候就没有父亲,他与妈妈艰苦的生活,可他也并没有埋怨生活,他奋发向上……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幼年丧父,跟随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破产的外祖父家,可他并未过上好日子,却在这里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毒打。这之后他又遇到了他的两位舅舅、伊凡等,并发生了种种不幸的事,这些事往往还从我眼前浮过,让我为他的遭遇所感叹。

阿廖沙的童年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他的亲人,阿廖沙从他们那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了一些道理,在那个悲惨的年代,不管怎样都要做一个不向丑恶屈膝低头的人,然而那些贪婪的、残忍的、黑暗的、愚昧的人——为争夺财产,为一点点小事而争吵的人,即使是在这个社会也是遭人唾弃的。不过在这混混暗暗的社会也有着像阿廖沙外祖母一样善良的、勤劳的、坚强的人。他们是社会永远的光亮,值得人们所赞颂……

合上书,闭上眼细细再一次品味人物之间的各种情感及童年时的那份悲痛。现在,我也想把这本书推荐给你——《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童年的读书心得体会优选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权威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权威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蒙台梭利还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儿童的发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的发展的。

首先:成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强迫儿童长时间睡觉。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们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鉴于儿童是一个弱者,那么有着更强个性的成人在指导儿童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

第二:蒙台索利认为,儿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因此,成人必须调整自己以帮助儿童享受行走的乐趣。

第三:蒙台索利表示,当我们评价儿童的心理发展时,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出现以及从工作中激发出的手部动作的出现来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四:蒙台索利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

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

第六:蒙台索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聋子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

第七:蒙台索利独辟蹊径地提出,儿童具有天赋的特殊的“爱心智力”,这种爱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观察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儿童对我们成人的爱,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被唤醒。如果没有儿童帮助成人振奋精神,那么人类就会颓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童年读后感800字优质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看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时造成的。 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

本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精神胚胎 第二部分:新教育 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

译者的话里里这样说:“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建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科之大成,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儿童观,从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建构教育理论曾经听说过并且自己在课堂中实际应用过,这个敏感期和其他专家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认为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独特的感受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作者经过试验和研究发现了孩子的敏感期,原来在几十年前国外的教育已经进行到了科学的时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点介绍了蒙台梭利学校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以及培养的成果,让我在其中收获不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童年心得感想六百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唱着欢快的歌曲,我打开了童年的日记本,一件件有趣的事出现在我面前。让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件事吧!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午后,一丝微风都没有,有的只是不停的鸟啭虫鸣。妈妈买来一大袋的美味零食,对于身为“超级吃货”的我可是至大的诱惑啊!于是,我与妈妈展开了一场“零食争夺战”。

我的第一招:正面请求

“妈妈,先给我吃点儿吧?”我一见到零食,就双眼放光,流着口水说。“不行!小孩子吃多了零食没营养!”妈妈斩钉截铁道。我一见到了,使出独门绝技——侯氏撒娇大法:“哎呀,好妈妈,你就给人家吃一点啦!就一点点!”可无论我怎么软磨硬泡,妈妈还是无动于衷。哎,失败了!

我的第二招:瞒天过海

既然妈妈不允许我吃,我就只好为了零食,再施一计啦!趁着妈妈下楼去买盐的空子,我左看右看,打开柜子,小心翼翼地把零食“拖到”卧室里。嘿!真是五花八门,什么可比克薯片啦,百事可乐啦,夹心饼干啦。应有尽有。早就垂涎三尺的我也顾不上什么,撕开包装袋就狼吞虎咽起来。“吱嘎——”一声,门开了。是妈妈!妈妈严厉地批评了我一顿,还重重地惩罚了我。我哪听得进妈妈的长篇大论,只能两眼泪汪汪地看着心爱的零食又飞了。

我的第三招:反客为主

真是无书不成巧。就在我苦思冥想怎么得到零食时,“叮——”的一声,邻居家的小妹妹来串门了。我想到小妹妹也是个“小吃货”,故意神神秘秘地对小妹妹说:“妍儿,你想不想吃零食啊?”“想,想!”小妹妹不住地点头。哈哈,成功了!“等着,姐姐给你拿零食去!”“嗯,嗯!”我步伐轻松地走到柜子前,拿出美味的零食,然后又放到茶几上。小妹妹见到了,马上拿出一包可比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也拿出一包巧克力豆,嚼了起来。妈妈走进来,脸色阴沉,却无可奈何。谁让小妹妹是客人呢!

悠扬的《童年》还在唱着,我合上了日记本,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好怀念,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童年的读书心得初二观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观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初二,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当我阅读《高尔基的童年》这篇文章后,被文中高尔基那种读书时忘记一切,专心致志的态度所感染。

我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时,仿佛和高尔基在一起读书。他读得那么专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记了。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以前读书的情景。每当父母给我买回新书或自己借到一本书,我就如鱼得水,总是迫不及待地阅读。我虽然爱看书,但从中得到的收获却极少。为什么呢?高尔基如饥似渴地读书,忘记了一切,自己与之相比较,我只是看热闹,反注意了一些主要的故事情节,从来不曾写读书笔记;也不曾体会文章的内涵;更未注意过他人作品、文章写作的好方法等。又因看的书多,且都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所以看罢即忘,收益浅。我想高尔基所以能成为世界文豪,与他从小那求知若渴、专心致志的读书精神是分不开的。同时,高尔基认真读书的态度,不反反教育了我做任何事都要具有认真的态度。

粗心乃失败的根源,认真是成功之秘诀。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我在这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时,十分失败,其原因就是――粗心。较难的题,一分未扣,而较简单的一道填空题,由于在草稿纸上是根号5,却因看错把根号5写成根号3,被扣去两分,这难道是我不会吗?唉,粗心使我屡次失败,我怀疑,它难道是我的影子,总与我相伴吗?可今天,我看到高尔基读书忘了一切,而抛开粗心的唯一办法,就是与认真交朋友,对,终于悟出,粗心并非与我相随,不是总与我结交为友。而今只有甩掉它,放弃它才会通向成功之路待任何事情都要持认真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著读书心得1000字童年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我做过许多傻事,蠢事,当然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在这许多事情中有许多出尽了洋相和笑话,但是却值得我回忆。今天,我就来和你说说我的一件傻事。

那是一次,我看见有人在地上种了许多小树。我便沿着地边向前走过去。我看到了许多人在种树。看着看着,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我立刻跑回家去对爸爸说:“爸爸,种子种在地里可以发芽长成大树,那么鸡蛋种在地里是不是也可以发芽长成大鸡?”爸爸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那你就去种吧!”

我听了爸爸的话,便去拿了一个鸡蛋和一把小铲子。然后,我走到院子里。我挑选了一个向阳的地方。我把鸡蛋放在旁边的地上,接着我拿起铲子在地里挖了一个坑。然后,我在坑底放了一点松土,把鸡蛋放在上面。然后,我把挖起来的泥土放在鸡蛋上面。我把泥放好,就去拿了一把水壶往种鸡蛋的泥土上面洒了一些水。我想他们种树就是这么种的,那么我种鸡蛋也就这样种吧!树能够长大,那么我的鸡也一定能够长大。临走时我想到要是不做一点记号明天可能会找不到。对,我就在鸡蛋上面插了一朵野花。然后,我就放心地跑回了家里。

第二天,我满怀希望地跑到种鸡蛋的地方,看到那里除了我插在上面的野花以外,什么也没有。我想这怎么可能。不知道是谁把鸡蛋拿去了。于是。我拿了铲子把泥土挖了起来。我看到鸡蛋和原来的一样。噢,我太心急了!树也不是一天就能够长出来的!于是,我把泥土又放了回去。

第三天,我又去看,还是不见动静。第四天,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上面的野花有点枯萎了。再过几天,我又去看,还是不见动静。天天去看,天天都是这样,没有什么变化。然而,野花却枯萎了。我想不知道埋在泥土里的鸡蛋怎么样了。于是,我又拿来铲子挖开泥土,看到鸡蛋都已经变了形,而且还发出了一股臭气。我想怎么搞的?于是,我就跑回家去问爸爸:“爸爸,鸡蛋放在泥土里怎么没有长出大鸡来,鸡蛋反而变臭了?”爸爸说:“你是一个倔强的孩子,当时就跟你说鸡蛋埋在泥土里是不会长出什么鸡来的,你肯定不会听,不要听。现在,你通过实践知道了鸡是种不出来的。只有树才能够种出来的。”我听了便垂头丧气地走开了。

你们说我做的是不是一件傻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童年读书笔记1000字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412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像一杯纯洁无暇的白开水,我们向里面加入何种原料,它都会小心的收藏,永远地刻在我们脑海之中,让我们舍不得,更不忍心去触痛那些美好的回忆……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暑期的一个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幼小的阿廖沙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饱受惊吓。这一幕真实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有温暖与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严厉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爱喝酒闹事的舅舅,有漂亮而忧郁的妈妈,还有会跳舞的“小茨冈”:有抬起长腿踢妈妈的继父,有称为“奶奶”的绿老太婆,有孤僻而执着于化学实验的房客“好事儿”,有自杀的小偷彼得伯伯,还有一群玩草鞋大战,去冰天雪地的小岛上偷木板过活的善良小流浪汉……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颗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这群人中,体验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爱丰富了他,使他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去应对困苦的生活;苦难让他明白,俄罗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欢拿忧伤来逗乐,玩弄,不为做不幸的人而羞愧……正是从这个足迹里,走出来了一个文学巨人,世界因他而增辉。《童年》,也为我们认真了解一个伟大民族打开了一扇小小窗户。

想想我们的童年真是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有老师辛勤的培育;有父母的疼爱;有爷爷奶奶的呵护。但拥有着这些的我们似乎并不知足,有些人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他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这些人是多么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应该不再浪费;应该学会珍惜。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从中读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获得珍贵的精神食粮,而且还学习了作着刻画人物性格的匠心独运和简练的叙事风格。高尔基的生平使我明白:其实人生只有三天,那便是昨天、今天、明天,让我们将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童年的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冰心曾这样写道:“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梦里含泪的微笑。”是啊,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都如梦一般可爱。但高尔基的童年,却多了几分苦难。读完《童年》,我觉得收获良多。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经历,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

阿廖沙的童年可以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他的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几次把阿廖沙抽得昏死过去。两个舅舅也为了争夺财产争吵不休。从这些人身上,我看出了当时一些俄罗斯人民的小市民习气,感受到他们的自私自利,为此感到愤怒,也为他们和他们的整个民族感到悲哀:如果一个民族有许多人都像这样,那它还称得上是一个民族吗?它还能在这世界上屹立多久?

如果高尔基只是叙述苦难和当时一些人的恶俗,那么这部小说就仅仅只是一部苦难史而已,也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高度。然而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在讲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的同时,还讲述了另外一个群体,另外一种生活。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一群人。在他们的生活中虽然也时有阴影掠过,但多数时候还是充溢着阳光。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的生活。老工人格里戈里很正直、知识分子“好事情”锲而不舍地进行科学研究……一股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从这群人身上散发出来,使阿廖沙感到温暖,也使我感受到人性的光芒。虽然我依旧为阿廖沙的外祖父等人的存在感到悲哀,但因为有外祖母他们,我看到了在当时黑暗环境中的光明,为这个民族感到欣慰:至少还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是这个民族的希望。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廖沙度过了他的童年,并在苦难与磨练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正直、坚强、勇敢、善良的人。

读完了《童年》,我感受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人民生活中的黑暗与光明,在他们带着一丝悲剧色彩的生活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人民的巨大力量。同时,我也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在这样比阿廖沙小时候不知好多少倍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里,我应当努力学习并时刻心存感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童年读书心得体会200字大全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捡垃圾换来的钱成了高尔基的学费来源,但学校里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去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我觉得并不是高尔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钱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尔基,他们才显得很臭。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变成催促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他发奋学习,刻苦读书,终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

我和书沉思,不仅思绪万千。与高尔基的童年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奢侈呀。我们应该向高尔基学习,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朝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童年的朋友反思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近一周的忙碌,今天《可爱的小象》一课算是告一段落。经过马玲老师的细心点评,今天比昨天的试讲有了进步,同时也有了更多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昨天的试讲是在下午第一节课,本以为孩子们会有点犯困,课堂的效果不会很理想,谁知,一年级十班的孩子们很是配合,互动起来非常好,并且课堂纪律也很棒。我自己的反思是:只有老师认真的备课了,吸引住了孩子,就不会有捣乱的孩子,不会有沉默的情况,更不会让我们觉得很无奈,这完全取决于老师对于课堂的把握。

二、备课的过程中,我一直为“音乐的快慢”这一个知识点的渗透感到头疼,怎样让孩子们感受音乐速度的变化呢。于是我想到了儿歌“小动物走路”用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的形态来体会音乐的快慢,孩子们很快的就理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假期童年的读书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210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7月4日参加辰辰幼儿园的家长培训学校时,幼儿园向各位家长推荐了五本关于蒙台梭利的著作,建议各位家长仔细阅读一下。这五本书分别是:《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和《发现孩子》。这几本书对于理解蒙氏教育理念和基本教育方法,有很大的益处,希望可以通过阅读使得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互相理解和信任,并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取得大方向上的一致,这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这5本书在介绍蒙氏教育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我着重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这一本书。这本书主要是从理论层面上介绍了蒙氏教育具有革命性的理念。书中不乏有很多经典之语,其中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如下几个方面:

一、不要让我们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1、为什么儿童和成年人无法互相理解?

成人眼中的世界,是经过心理整合过的世界。在成人的眼中,事物之间往往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所以成人往往容易忽视一些微小细节的东西;

儿童眼中的世界,是不懂心理整合的。所以他们不会被"逻辑"和"联系"所干扰,儿童往往更容易观察到一些容易被大人忽视的细节,也通常会被这些细节而吸引。

所以在儿童的视角看,成人描述的世界是他们看到的世界是有区别的,因为我们各自的思考方式对彼此而说,都是陌生的。

2、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是第二位的角色

成人习惯用自己的逻辑来要求孩子,殊不知,这其实是孩子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阻碍。还美其名约"有责任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整个互动当中,地位是处于劣势的,如果儿童的行为不被成人理解,与成人的环境不协调,就会被阻止,有的时候还是非常"粗暴"的阻止,而这个阻止过程中,成人却还会认为自己是在对孩子"负责任".

所以最近才会在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叫"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除此之外,类似的实际还有很多,比如"有一种饿,叫做妈妈觉得你饿","有一种困,叫做妈妈觉得你困".成人总是不肯承认孩子有自己的身体机能,吃饭、穿衣、睡觉,都必须按照成人的标准来执行。如果不吃,不穿,不睡,轻则各种哄劝,重则拳脚相加。

书中也提到"成年人很容易说:‘孩子不应该到处乱走,不应该去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应该大声说话或叫喊。他应该多躺着,应该吃了就睡,他应该到屋子外面去玩。’即使这个人不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对孩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他也会这样说。父母们完全出于惰性为自己选择了最轻松的道路,就是让孩子去睡觉。"

如果把孩子换成一个成人,另一个成人出于"爱"强烈要求不困的你去睡觉,那么是何种感受呢?怕是不会舒服吧。更何况是时时刻刻在各个方面都这样要求你应该去做什么了,并且丝毫不考虑你真是的感受,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所以,真的能把孩子当作一个"正常的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我们应该停止把孩子看作一个宠物,或者一件物品,一件除了服从大人什么也不能做的东西。

反过来说,我们应该努力站在孩子们的视角看这个世界,发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通过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满足孩子的真正的需求。同时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成年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是第二位的角色。

3、放慢脚步,跟随孩子

孩子远比成年人弱小,如果他要发展自己的个性,我们家长应该控制自己而跟随孩子的引导,把理解和跟随孩子当做一件有趣而又荣幸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叫做《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里面的主人公,一开始嫌弃蜗牛走的太慢,越来越气氛愤,甚至想去踢它,后来他索性放手了,任由蜗牛自己爬,在放慢了速度之后,主人公闻到了花香,享受到了花园的美景,最后发出了感叹"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里面的蜗牛就很像我们的孩子,牵着蜗牛在散步,就好像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走过他的孩提时光和青春岁月。有的时候会被气疯,会失去耐心,甚至忍不住"踢它",但是,孩子们却不知不觉间,把父母带进了花园,只要家长们放慢脚步,放下自己的主观想法,就会发现,孩子的视角是那么的独特,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那么的美丽。陪着孩子一起静静体味生活的味道,偶尔做一下小孩子又何妨?

文章的第13章节奏,也是阐述了类似的思想,

二、敏感期

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很多敏感期,有语言敏感期,行走和手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每一个敏感期都有孩子独特的需求,面对这种需求,家长们只有知道了其所以然,才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

1、语言的敏感期

在芊卉园的培训课中,家长们见到的第一次老师展示,就是在线上活动时的分享故事环节,当时大家都觉得老师的声音"太温柔了",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听不清。读完此书,我才发现内有乾坤。

语言的能力实际上是孩子们最难学会的技能之一,但孩子语言的敏感期往往比人们忽略,因为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大家不知不觉中就给孩子创造了必要的元素。能够捕捉到孩子对语言的反应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孩子们的微笑。"当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发音清晰的短语上时,他会表现出快乐。他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比如可以分辨出教学塔楼的钟声。"

孩子会在温柔的言语中得到快乐,因此而平静下来,这"就是我们要用温柔的言语对孩子讲话的原因,我们希望看到他们充满活力的微笑回应,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父母夜晚要陪伴在孩子身边,满足他们听歌谣或听故事的渴望的原因。"

2、秩序的敏感期

可能处于秩序的敏感期的孩子,是通常最让家长们头痛的了。孩子们脑子里总会有在家长眼里非常奇特的"秩序",一旦秩序被破坏,而家长又没有深刻理解到孩子的用意,"任性"、"不懂事"之名就会被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通常的观念里面,孩子天生就是捣蛋鬼,是"不守秩序"的,这一点也是在家长培训课之前,大部分家长的观点。所以在老师用很温柔的声音展示"讲故事"环节的时候,家长们都担心孩子们会因为吵吵闹闹而听不清老师的话,所以在老师向家长展示"走线"活动的时候,家长们会担心孩子们不会那么"听话"的按照固定的路线向前走。而另我比较惊讶的是,当我参加观摩的那天时,孩子们的行为却证实了,这种担心是毫无必要的。孩子们整个过程非常安静,大部分孩子都会按照"秩序"行动,只有刚刚入园的小朋友还没有弄明白"秩序",所以会"溜号",不过在被纠正了之后,就加入"秩序"的队伍了。

事实上,孩子们的秩序感,远远超出了成人的认识。

秩序感,还表现在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上面。比如家里的东西的摆放位置,父母抱孩子的时候穿的衣服等等,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都不喜欢这些设置被随意改动,一旦被改动,就会表现出不安,甚至哭闹。只要家长们找到了结症所在,就可以立刻缓解这种情况。相反的,如果盲目的把孩子的这种哭闹认为是"无理取闹",甚至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解决哭闹的问题,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三、幼儿园的生活用具、教具以及教育方法的进一步感悟

在阅读整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在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里面,关于孩子的生活用具、教具以及一些教育方法的描述。让我知道,其实幼儿园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平白无故这样设置的,都是有一定的道理和用意的。

1、孩子们的床。

书中是这样说的"能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的最大帮助之一,就是给他一张适合他需要的床,不要再让他的睡眠超过必需的时间。成年人应该允许孩子在困倦的时候去睡觉,在他休息好的时候醒来,并且在他想起床的时候就起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建议传统的儿童床应该被淘汰的原因。现在已经有许多家庭在这样做了,取而代之的是给儿童一张低矮的、几乎贴近地面的小床,这样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躺下或是起来。一张低矮的床是很经济合算的。儿童需要简单的东西,复杂的东西对孩子的成长更多是一种妨碍,而不是帮助。许多家庭已经通过在地板上放置一个小床垫,并覆盖一张大毯子,实现了儿童睡眠习惯的变革。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晚上快乐地上床睡觉,早上不需要打扰任何人就可以起床。"

在我第一次看到芊卉园的床的时候,也有一丝疑惑,因为我记得我小时候幼儿园的床是有栅栏的,但我当时并没有多想,现在看到文章中这么描述,方才恍然大悟。

2、感观区的圆柱体

在培训学校的时候,园长和老师向我们展示的那个圆柱体,我至今还有印象。那是一种深浅不同,或者粗细不同的几组圆柱体,每个圆柱体对应的放在木板上相应的圆孔里面。

这种教具,在书中第12章也有提到。里面主要是讲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着迷于一些"基本"工作,比如拔出瓶塞子,在把它塞回去,"拔出瓶塞再塞回瓶塞的工作似乎是他们最喜爱的消遣之一".

但有的时候,家长经常会因为某件东西,认为东西本身很危险,或者担心孩子碰坏,或者拿东西是妈妈或者爸爸的东西,而不让孩子碰。但是,实际上孩子并不是真的想要那个生活中真正的东西,而是他需要从事同样的活动就可以了,至于具体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但最好是属于自己的,这样家长就不会干预了。

"类似这样一些没有外在最终目标的基本活动,都可以看作人类劳动者最初的微薄努力。"

在芊卉园,我就看到了这种圆柱。到现在为止我才明白这种教具设计的另一层含义,是为了满足了儿童这个时期的特殊需要。

从文章的这一段,也揭示了一件很无奈的事情,那就是"允许儿童自己活动的想法很容易理解,但是在成年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想法使得这个理想难以实现。年长者即使想要满足孩子的愿望,允许他自由地接触和移动物品,也会发现自己无法抗拒那种说不清的要去控制孩子的冲动。"

3、科学区老师的展示过程

还记得在家长培训课程科学区展示的时候,老师当时展示的是花的解剖。其中有个细节我一直记得,就是当老师去取解剖过程需要用到的各种工具的时候,是一件一件去取的,而不是"顺路"一并取回的。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第13章《节奏》为这件事情做了一定的描述,让我的体会有更深了一层。

书中说"成年人做事有一种很自然的原则,即‘付出最少的努力’,这一原则促使他采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这就是我们成年人去取工具的过程中可能会采取的方法,我们会一次性把"顺路"的所有工具都取回来,因为这样"付出最少的努力".而孩子们却不是这样的。孩子做这些事情,并不是为了完成事情本身而去做的,孩子们更多的是想体验能让他们感觉到成功喜悦的行动。

这里就提到了孩子们做事的"节奏".成年人和孩子做事的节奏是不同的,成年人如果没有体会到孩子的"节奏",而是专注于事情的结果,或者成人本身给事情定义的标准是否达到这个问题,那么就很容易去打断孩子,孩子们的尝试会被打断。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书中举了一个和偏瘫的人一起走路的例子,因为大家的做事的节奏不同,我们会觉得很痛苦,假设我们帮助了他,那么就要力求用自己的节奏代替他的节奏,才能让我们从内在冲突中解脱。但是这种对孩子的帮助,实际上是在无形间压制了儿童的行动自由。而这种压制将在儿童今后的生活中产生严重的后果。

"童年时期,儿童开始产生自我意识,他的心智处于富有创造性的状态,特别容易受到暗示,在这段时间里,成年人能够潜入孩子意识之中,用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激发和促进孩子。"

就花的解剖过程中,一件一件取工具这件事情,还有另外一层引申的含义。孩子对于成人的行为是如饥似渴的观察者,并渴望模仿成人,所以在这一点上,成人有一种责任,要成为儿童的激励着,成为以身作则的"身教者",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和举止。所以成年人要担负正确指导的责任,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心态平静,动作缓慢,这样孩子才能看清楚他动作的每一个细节。

相反的,如果成年人不是这么做,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那就不能很好的激励和指导孩子,而是会用强有力的暗示把自己的快节奏传递给孩子,从而代替孩子内心的节奏。

当孩子的节奏变得突然加快,而没有仔细观察和思考其中的细节,就会慢慢丧失自己的理性思考,就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运动器官,只是不管不顾的任意游荡。

"三思而后行"这是书中提到的一个词,所以说如果一个孩子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先是很平静的观察和思考,然后再采取行动,这才是正常的。如果节奏被破坏,他的内在约束力就会被破坏,他的行为就会挣脱自我控制,被另一个人的意志只配,成为外接影响的牺牲品。

四、结语

这本书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一些感觉好的地方,做了标注,当看完了全书以后,又反过头来仔细阅读了一下自己做标注的地方。发现有些地方真的是字字珠玑。让人反复回味。

从阅读过程中,我反思了很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耐烦,行使大人的权利去抑制孩子的活动等等。实际上都是我没有真正的从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没用用心去体会孩子当时的心情。

难怪有人会说,养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也是大人自我修行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心态的平和,学会观察,学会等待,学会引导。前面是心态调整,中间是情绪控制,后面是方法使用。这些无论是运用到教育孩子身上,还是大人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的路还长,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可逆的,作为父亲,我希望能够通过自我的修行,完善自己的人格,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静待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童年的读书心得体会观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观后感,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小说《童年》。利用星期六的时间,我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内容包括高尔基童年时期从三岁到十岁这段时间的生活片段。

故事主要讲了:阿廖沙。彼什科夫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祖父卡什林抚养。卡什林是一个小染坊主,已经濒临破产。他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外祖父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竟把幼小的阿廖沙打的失去知觉,结果大病一场。阿廖沙虽然生活在暗无天日之中,但还有许多善良、正直的人们,是他们给了阿廖沙力量、支持,使他看到了光明。

“苦难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伟人曾这样说。我读了这本书后深有感触。我想对阿廖沙说:“作为我来说,我要学习你那种对生活平静的态度,做一个光明正直、勇敢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童年的读书心得体会优选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笔下的《童年》,悲惨而充满苦难,让人无不动容。

故事一开始便充满了灰色格调:四岁的阿廖沙幼年丧父,于是跟着母亲来到了外祖父家,所有的情节都从这个地狱般的地方展开。两个舅舅为分家吵翻了天,好伙伴茨冈的离去,外祖父的打骂……后来,外祖父搬家了,母亲又找了个继父,母亲去世,继父失踪,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却承受着难以想象的悲痛和压力,于是为了谋生,他辍学走入人间……

苦难的童年让阿廖沙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坦然面对,也让这个年仅11岁的孩子学到了许多同龄人不能触及的东西。如果没有这段让人不堪忍受的时光,那么阿廖沙就不能默默忍受着别人给予的屈辱和嘲笑;如果阿廖沙没有那样的童年,他也不会认识表面和善、其实却是强盗头子的彼德大叔;如果阿廖沙没有辍学,他也不会有对知识的渴求,不会在当学徒时如饥似渴地阅读一本本书籍……阿廖沙的童年固然苦难,但这苦难也是他的一笔财富,这笔财富让他变得坚强,变得明辨是非,变得充满斗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因为穷人的孩子经历过更多苦难,更多不幸,于是他更早地认识到了这个世界,他明白这个世界还有诸多苦难,只有更早地站起来,与苦难作斗争,否则只会被苦难击溃,于是过早地挑起了比同龄人更重的担子。是苦难,让他化蛹成蝶,不畏艰险,搏击风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童年的读书心得初二观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观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初二,全文共 1449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蒙特梭利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她还提出了儿童发展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了很多的启示,现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谈一下我的体会和认识。

一、认识儿童。曾经青春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蒙特梭利女士告诉我们: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便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

蒙特梭利女士系统的阐述了揭开儿童成长奥妙的革命性观念,正如她所言:“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又权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在书中,蒙特梭利女士提出了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丰富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二、成人的失误。有多少人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在一个年龄段,孩子就喜欢玩水和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会顽强抗争。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

既然我们知道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那么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但这种放手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是不是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呢,难道没有经过任何修剪的小树苗长大之后其弯弯曲曲的样子就真的好看吗?成人的经验就真的帮不了孩子什么吗?我看不是,成人的放手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确认孩子的探索过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远见,可以准确判断出孩子当前的探索是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

三、教师的准备。对教师而言,观察儿童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仅仅有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首先必须系统地研究自我,使自己的内心做好准备。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最根深蒂固的缺点,事实上,这些缺点会妨碍教师与儿童的关系。为了发现这些潜意识的弱点,我们需要一种特殊的引导。我们必须像其他人看待我们那样对待自己。教师必须一开始就研究自己的缺点,以及自己的坏脾气,而不是过分关注“儿童的脾气”,或者“纠正儿童的错误”,甚至是关注“原罪的影响”。只有先清除你自己眼中的沙粒,你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童年》读书心得感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大多数人一直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可我们也必须承认,丑恶也是一种真实,而且它们从未绝迹过。读完高尔基的《童年》,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里面有许多个极其丑陋的镜头我是完全无法想象出来的。

在我们这些90年后的孩子中,我们都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可高尔基却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小小年纪的高尔基离开了父母身边,在他外祖父家目睹了舅舅们为了家产争吵斗殴,愚弄弱者,毒打儿童的令人作呕的丑事。我虽然知道,那个时候的社会是黑暗的,低层社会的生活就是这么无奈,可我无法想象一个小孩子在这种社会下是怎样生活的。

在我印象中,有这么一个镜头,一直在我脑海里徘徊,想忘却忘不了。小高尔基的舅舅们为了家产,残忍的用十字架压死了他们家的一个工人。这个工人无声无息的死掉了,人们也很快忘掉了他,似乎从来没有他这么一个人,也从来没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我无法理解,这就是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我不敢相信,他们那颗肉做的心真的已经变成了石头般坚硬!

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底层社会是黑暗的,可高尔基并没有被这黑暗侵蚀,他仍保持善良的品性,并且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这点,我对高尔基感到由衷的敬佩。在《童年》里有这么一段话:“在这块广阔而又肥沃的土地上,丑陋,卑鄙和健康,善良一同生长着,而后者点燃了我们的希望,因为幸福离我们不再遥不可及!”读完整本书,我最不能忘记的就是这段话。虽然身处黑暗,却不曾被黑暗所吞噬。在高尔基家的工人死时,无一人为此感到伤心,只有他为此感到难过;在他看到他外祖父殴打外祖母时,他会冒着被外祖父毒打的危险前去帮助外祖母;在他周围的人都被黑暗笼罩时,他敢于冲破黑暗,走向光明。我敬佩他那善良纯洁的心,他那敢于与黑暗斗争的勇敢,他那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童年》教会了我许多人生哲理。无论你生活在怎样污浊的环境,始终要保持一颗善良正直的心,也不要放弃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我们当今社会中,也有丑恶的现实,它们是那么沉重,那么令人窒息和作呕,可我们要想将它们从我们的生活中清除掉,就必须了解它们。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勇于面对黑暗现实的决心和勇气。

《童年》讲述了一个我们从未有过的童年,我们从高尔基的《童年》中,又在人生路上迈了一大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童年读后感800字优质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而这本书写的就是这位鼎鼎大名的作者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但是,高尔基笔下的童年,总是让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我很喜欢《童年》里的万尼亚舅舅,他在逆境下的开朗活泼,实在让人钦佩,我真的应该向他好好取取经了。万尼亚舅舅对小主人公阿廖沙的影响是巨大的,万尼亚舅舅跟大人小孩都合得来,而且特别机灵,真的很让人妒忌啊!要不是阿廖沙的其他两个舅舅,万尼亚也就不会死了,那么善良可爱的一个人啊,在那两个舅舅的“欺压”下离开了人间,为这件事,我还愤愤不平了很久。

讲到这里,我真的应该为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做一个“批判大会”。为什么他们要害死万尼亚,那么好的人儿啊,都是因为钱,米哈伊尔和雅科夫最终还是没好果子吃的,这倒让我心里带来一丝慰藉。可是,可怜的阿廖沙啊,不再有人对他嘻嘻哈哈了,不再有人为他挡鞭子了。

阿廖沙的外公,一个脾气古怪的怪老头,真是让人琢磨不透他,他有时还会大阿廖沙呢,阿廖沙,这个可怜的孩子。不过幸好,阿廖沙还有他那慈祥的外祖母,生活不会太惨。

如果,我遇到这样悲惨的童年,我会怎么办呢?或许,我会逃避,而有人说,我会像阿廖沙那样勇敢的面对,但是,如果真的发生在我们身上,能不能真的像阿廖沙那样呢?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从小已经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了,从小锦衣玉食的我们,不太可能会那样坚强吧。逆境在眼前,我可能会硬着头皮上,但更多可能是以眼泪来解决。

我真的不敢相信有人会这样坚强,高尔基能轻松过去的坎,我们或许费再大力气也过不去吧,凡事,还讲一个毅力。这,应该是我们读书最大的收获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假期童年的读书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的,有快乐,有幸福,也有许多的悲伤。童年时美妙的,是充满阳光的……可是作者高尔基的童年却是悲惨的。

高尔基三岁就失去父亲。失去了父亲,也就意味着失去父爱。他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一个外祖父经营的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他的头上。

外祖父的脾气十分暴躁,经常会打高尔基和他的外祖母,使他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但外祖父也有慈善的一面,比如书上说道:“外公那瘦小的身体轻贴着我,他开始讲自己童年的故事,他的话语沉重,滔滔不绝。”高尔基还说:“讲着讲着,他在我眼里的形象高大起来,这个干瘦的老头忽然变成了童话里的大力士,他独自一人拖着一条巨大的灰船逆流而上。”是呀,这个干瘦的老头在我的心中的形象也高大起来,他好像什么都不怕,他像一座山。

高尔基的童年非常悲惨,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童年的每一滴美好的时光!幸福的时光!童年,本该是每个人最幸福、最难忘得时光,可作者高尔基的童年却和我们不一样,没有快乐,也没有幸福,只有黑暗和阴影,这令人感到难过。

在这本书中,我十分敬佩高尔基的外祖母,她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童年的心。

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过后,不仅让我更加珍惜美好的童年,还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童年这本书的读后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记忆里,童年是美妙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值得回忆的……

但是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却迥然不同,恐怖、悲惨、阴暗的气氛始终弥漫在他的童年里,我每每读起这些文字,脑海里总是浮现起那个可怜的小男孩的身影。高尔基三岁丧父,失去了如高山般厚重的父爱,年幼的他跟着母亲来到外祖父的小染坊,从那时起,黑暗就降临到他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在高尔基幼小的心灵里,那段时光好似是一座暗房,没有一丝光亮。

命运好像总是在捉弄高尔基。无话不谈的朋友小茨冈,被他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好事情”木匠被外祖父赶走了;继父也并没有给予他父亲的关爱,反而常常殴打他;就连疼爱他的外祖母和母亲也相继离世,生活中的光明一点一点地离他而去。

高尔基的《童年》读来十分压抑,充斥着太多太多暴躁、乖戾、贪婪、自私,唯独善良、和蔼的外祖母带来了一抹阳光。她深爱着每一个孩子,即便如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样的坏蛋,她也不愿严厉地惩罚他们。一个如此善良的人,怎么会喜欢看见家里发生战争呢?

回顾高尔基的《童年》,似乎只有几段短暂的友谊和一些学习经历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是父母的“心肝宝贝”,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对我来说完全无法想象,这可能是天堂和地狱的距离。所以当我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深深地感到我们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当下,活出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童年》读后感范文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环境是让人心酸的,他三岁上父亲生病去世了,便跟着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是这样。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公经常痛打外婆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黑暗的的环境下,谁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

我读了之后心情非常压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都是丑陋不堪的,他的身边还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着,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阳。外婆总是用她的温存用她的宽容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

外婆用她的爱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所以高尔基又感慨地说:“她(外祖母)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当我们告别童年,走向少年的时候,回首自己在童年时候的朝朝暮暮,难免有些留恋。我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但年幼的我们那时却还身在福中不知福。当我读完高尔基的童年时,相比之下,我才发现原来我就是那只在蜜罐中长大的蜜蜂,从小就不用对生活担忧,长辈会给你采蜜,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吃完这些我自以为已经吃厌了的父母的呵护。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难免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请你相信,黑暗过去之后,太阳总会出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即就是你眼前可能还是黑暗,即就是你的生活还有悲伤,但你坚持让自己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