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葛根粉的功效与疗效【实用2篇】

浏览

2422

范文

2

篇1:实行癌痛个体化全程护理方案的疗效范文_毕业论文范文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护士,全文共 1132 字

+ 加入清单

实行癌痛个体化全程护理方案的疗效范文

癌痛是指癌症和癌症相关性病变所引起的疼痛以及癌症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通常与肿瘤压迫、侵犯临近组织神经有关,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实行癌痛个体化全程护理方案的疗效。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7年1~11月收治的76例癌痛患者, 其中男41例, 女35例;年龄18~76岁, 平均年龄(48.6±9.4)岁, 其中肺癌34例, 肝癌11例, 乳腺癌15例, 食管癌5例, 胰腺癌5例, 胃癌6例。轻度疼痛52例(1~3分), 中度疼痛20例(4~6分), 重度疼痛4例(7~10分)。

方法

癌痛评估

口述描绘评分法 由一系列用于描述疼痛的形容词组成, 这些形容词以疼痛从轻到最强的顺序排列。帮助患者选择形容词阐述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 这条横线表示疼痛的强度, 左端表示无痛, 右端表示痛到极点, 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帮助患者在横线上表示疼痛的强度。

数字评分法 基于视觉模拟评分法的一种采用数字直接表达的方法, 让患者说出或画出24 h内最严重的疼痛的数字位置(0~10)。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法 主要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 如微笑、平静、皱眉、痛苦, 做出疼痛程度的评估。

纠正患者及家属的错误认知

部分患者及家属认为要尽量忍受疼痛, 等到疼痛剧烈时再用镇痛药, 因为镇痛药会成瘾。实际上忍受疼痛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长期疼痛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甚至导致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对于疼痛患者, 及时、按时应用镇痛药才更安全有效, 而且所需的镇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在医生正确指导下使用镇痛药不会成瘾[2]。

部分患者认为疼痛加重, 说明疾病已到晚期, 恐惧、绝望, 刻意回避疼痛的事实。其实疼痛程度与疾病本身没有绝对必然的联系, 因为肿瘤治疗过程中因肿瘤细胞坏死释放部分细胞因子可能加重疼痛, 手术、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都可能引起相关的疼痛。

因惧怕镇痛药物的副作用, 拒绝镇痛药物治疗。对于镇痛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如便秘、恶心、呕吐、嗜睡, 应指导患者预防措施并积极治疗, 打消顾虑。

部分患者认为癌痛是不可避免的, 要尽量少麻烦医护人员, 要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战胜癌痛, 可能隐瞒疼痛病史或者降低疼痛等级, 导致不充分的癌痛评估。实际上“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部分患者认为应该等疼痛时再用药, 不明确癌痛三阶梯止痛疗法的规定, 没有按照医嘱规定的间隔时间用药。应该让患者明确肿瘤是一种慢性病, 只有有规律的按时给药才能使疼痛的充分缓解和持续缓解。

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非药物干预疼痛的方法, 如物理疗法、注意力转移疗法、行为疗法, 以提高患者的痛阈值, 减轻疼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紫花地丁的功效作用_鲜花礼仪_网

范文类型:礼仪,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紫花地丁的功效作用

紫花地丁味苦、辛、寒。归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那么你知道紫花地丁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准备的紫花地丁的功效作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紫花地丁的性味

苦、辛,寒。

紫花地丁的归经

归心、肝经。

紫花地丁的入药部分

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

紫花地丁的产地和分布

生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14cm;果期高可达20余cm。根茎短,垂直,淡褐色,长4-13mm,粗2-7mm;节密生,有数条细根。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柄于花期长于叶片1-2倍,具狭翅,于果期长可达10余cm,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4cm,宽0.5-1cm,先端圆钝,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边缘较平的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果期叶片增大;托叶膜质,苍白色或淡绿色,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花梗通常多数,细弱,与叶片等长或高出叶片;花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萼片5,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附属物短,末端圆或截形;花瓣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距细管状,长4-8mm,末端圆;雄蕊5,花药长约2mm,药隔先端的附属物长约1.5mm;子房卵形,花柱棍棒状,柱头三角形。蒴果长圆形,长5-12mm,无毛。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旬至9月。

紫花地丁的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事项

紫花地丁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紫花地丁的附方

1.治各种疔毒,痈疮疔肿,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舌红脉数者:金银花9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3.6g。先水煎,后加五灰酒半盏;药渣再加如法煎服,盖被取汗。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臣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2.治喉痹:箭头草叶,研,入酱少许,笔蘸入喉中,吐。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君药。(《普济方》)

3.治如炊饼一切毒:黄花地丁(即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40g。以长流水洗净,用水煎汁去渣,又成膏摊贴。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君药。(地丁膏《惠直堂经验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