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心理调查报告怎么写精品20篇

浏览

5621

范文

82

篇1: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报告[页3]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恋爱心理调查报告

除此之外,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家长担心子女大学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也有的家长认为早结婚早生子早出息,就怂恿子女在校谈恋爱,并在经济上给子支援。更有来自相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长,尤其是男同学家长,也是想孩子在学校期间能找个合适的对象回家,不然自家一贫如洗,真毕了业还说不定上哪里找,找到找不到对象都成问题,只要你有能耐你就谈。当然,部分学生盲目追求“享乐、消费、索取”的思想观念,也会成为恋爱的动机。

二、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1.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爱情错觉是单相思的另一种形式,它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陷入单相思的大学生要及早止步另做选择。要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

2.恋爱动机不端正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

3.失恋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大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帮助分担,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解阴影。

五、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1.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意愿;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兴趣爱好,学习工作,社交活动等等。总之,任何一方都不能只要求对方履行义务而自己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2.要忠贞专一,就是爱一个人要始终如一,永不变心,双方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能始终如一地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中同甘共苦,能承受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3.恋爱过程中要含蓄文明,举止文雅,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谦恭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我们要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使起恰到好处。

4.要理智和宽容,恋爱中的失恋是难免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的大学生,在失恋时,首先要作到失恋而不失态,我们应该明白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其次,还要作到失恋而不是志,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一个人的唯一,生活中有很多更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不要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应该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再次,要作到失恋而不失德,爱情不在友情在,要理智和宽容,想到对方的难处,这才是一个大学生较高素质的表现。

尽管我们追求美好爱情是好的,但大学生毕竟是一学业为主,青年学生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对学业的荒废。但必须搞清楚,“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爱情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我们应该明白,如果人生是一曲交响乐的话,爱情这一旋律的出现,只有恰到好处,才能使人生的交响乐更加悦耳动听。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之就业心理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2622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就业调查报告之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 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您打算怎么办”,选择“自己创业”的大学生仅有2.6%。近日,一份刚刚出炉的《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报告》显示,创业仍不是大学生的主流选择。

该调查是由广东省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联手进行的,调查对象是从2004年年底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9场招聘会现场随机抽取的2659名大学生,该调查报告是迄今为止广东最权威、最全面的一份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报告文本。

创业:想的多做的少

仔细分析数据,记者发现,认为“创业可以尝试”的大学生比率高达62.2%。但认为“可行”的只有28.2%,而认为“非常可行”的仅为5.8%。在“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您打算怎么办”的问题中,选择自己创业的大学生仅为2.6%,表明大学生选择创业较为审慎。

虽然有研究就业问题的学者认为,现在的创业大环境对大学毕业生愈来愈有利。从2002年起,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同时社会上也启动了创业激励机制和创业教育,各类创业大赛竞相举办,也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找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有创业的条件,当然会选择出来“搏一搏”,但是从普遍意义上看,创业仍不是大学生的主流选择。“这是因为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创业资金缺乏,社会经验不足。”一招聘单位的老总这样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仍不够成熟,各种措施仍不能够配套完善,启动资金不足,注册、税收的繁杂,使一些创业者望而却步。“现在的大学生都很精明,很实际。”有教育专家认为,每当他们作出重要选择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间进行“风险评估”,不会光凭一腔热情,盲目行动。“富于冒险精神,但更注重脚踏实地的表现,让人感觉在越发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的心态也渐渐地成熟起来了。”

62.6%大学生认为:创业最缺乏资金

本次调查显示,在“你认为大学生创业缺乏的因素”中,首选“经济基础”的占62.6%,首选实践经验的占25%,选择政策支持和网络关系的占11.6%。可见“经济基础”、“实践经验”、“政策支持”是困扰毕业生创业的三大难题。“这表明,大学的创业教育欠缺,创业教育还未纳入大学教育体系,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基本功十分缺乏,政府对毕业生的创业行为的有效支持和帮助体系还未建立,鼓励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执行还不到位。”广东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一位研究人员认为,地方工商、税务部门的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迟迟未能出台,因此大学生虽然在心理上认同创业,但创业行为审慎。

同时,数据也显示,打算自主创业的非应届生比例达到13.3%,约是应届生2.6%比例的5倍多,差异巨大。报告分析认为,这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经济基础、人际网络关系等因素,才使得应届生选择自己创业的比例远远低于非应届生。

分析报告建议,在高校应该开展自主创业方面系统的教育、训练,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素质。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结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饭碗”。

不管就业还是创业职业规划才是关键

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对“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认同率高达80.9%。但是报告认为,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这种观念,不是随便找个单位仓促就业了事,而是应该通过在所在单位的实践积累经验,尽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的将来定位,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报告 ·08年调查报告 ·旅游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会计学专业调查报告 ·白领调查报告

有专家建议,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侧重于引导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工作。同时,职业规划应该从大学低年级做起,使大学生可以在大学求学期间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和大学生共同做出努力才能得到解决。依我看,除了政府要想方设法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外,从学校和学生方面考虑,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必不可少的两条。 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当及时捕捉社会需求信息,适时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多地开设社会急需的课程,淘汰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课程。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应当特别注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在为人处世、实践操作、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多地希望招聘有两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应当说,这种用人要求是无可指责的。用人单位就是“用人”的单位,不是第二大学,培养人才不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尽管人才可以在这里得到锻炼,获得成长机会。因而,高校应当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更多地得到工作实践的锻炼。这需要对长期以来实行的固定学制进行改革,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延长大学修读时间,鼓励并创造大学生勤工助学、半工半读,甚至工作一定时间以后继续修读学业。这种改革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工作经历要求的唯一办法。

大学生自身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有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并不能就可以说消灭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就业岗位的增多,并不一定会带来大学生就业率的相应提高。就目前情况看,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占据,而是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甘心于屈就于某些工作岗位。应当说,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最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令人高兴的。但是,大学生自己也必须意识到,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再像从前的毕业生那样,把自己当作社会的精英了。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已经达到380万,2004年将突破420万,而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只有108万,20年几年前恢复高考制度之初,全国每年仅招收20多万大学生。按照国际通行标准,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到15%即属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而我国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7%。这表明,中国今天已经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适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生,除了主动调整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应聘技能技巧以外,很重要的一条是在努力寻找理想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主动说服自己,适当降低就业岗位期望值。如果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妨讲些策略,来个“先就业,后择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一,学生,全文共 3606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的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16.79%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高中生占15.76%,而且这个比例正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种直线上升的攀升趋势。针对如此严峻的教育形势,为了切实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中等及其以上发达地区的城市,条件具备的学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检验学校素质教育达标的重要指标。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指导下,正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正规教学计划之中。为了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我校心理咨询室面向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旨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以后的心理档案建设和某些课题研究以及教育教学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资料。

1.研究方法

1.1 被试抽样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这次调查采取了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调查学生中抽取一个班级40名学生(男25,女15)作为一个随机大样本,然后再在其余的5个班级中每个随机抽取10名学生(男女各5名)。抽样群体年龄分布在15---16、17这一学龄中期阶段(调查学生共248名,抽样比例为37.5%)。

1.2实施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并附指导语,被试做完后将答题卷交回主试老师。回收有效答卷215份,有效率为73%。

1.3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涉及心理适应、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情绪、人格等多方面社会问题,各题附设四个答案(有的为两个),受试选择最切合自己的一项作为答案。调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学生个人背景调查;第二个部分为心理健康分项调查;第三部分为学生个项问题自由调查。

1.4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所获数据采取百分统计法,并由SPSS 10.0 for Windows进行处理分析。

2.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

2.1总体理论界定及评价

根据目前我国学制的具体划分,初中生大致处于学龄中期(15、---16、17岁),在这个时期,个体将完成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重要转变。其间,由于个体生理发育的超前成熟与心理滞后成熟之间的矛盾,使得这个时期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正如日本大西诚一郎在他的《中学生的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少年期“在人生中起着特殊作用,处于特殊地位,存在着特殊的问题。”

如不对这些特殊问题及时进行心理保健,就会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疾病,这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按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瑞克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学龄中期青少年心理上正处于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二者之间,如果发展顺利,则将成功塑造具有学术、做事、诗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则将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对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朱智贤教授曾概括为“过渡期,是从儿童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过渡的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至于这一评价是否符合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将从下面的具体分析中找寻到答案。

2.2具体分析

2.2.1环境适应 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心理特征,是人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目前竞争与挑战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生存运作机制。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游刃有余,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才能泰然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并迅速摆脱困境,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水平;而适应力差的人,只有慌乱,不知所措,最终因与时代的不合拍而落伍,甚至“被淘汰”。调查显示,中学生因为身心条件的限制,在环境适应问题上,不可能做到我们期望的那样闪电式的“断乳”,70%的同学表示能慢慢地适应新的环境,只有5%的同学表现出了“强烈的抵制情绪”。对于新鲜事物,他们表现出了极强的好奇,并对其发展抱有坚定的信心。

2.2.2人际交往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联系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鼓舞人的精神,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的人生价值观,使个性健康得到保证;反之,不良的人际关系及交往障碍则会影响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随着交往面的扩大和心理的成熟,中学生有着强烈的了解他人和被他人了解的欲望,渴望拥有一份平淡而真诚的友情。

资料显示,除了70%的同学认识到升入高中后知识学习质与量的巨大变化之外,还有21.25%的同学也认同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处理朋友关系上,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都十分的理性,比如87.5%的同学“能够虚心的接受朋友在公共场合所指出的自己的不足”;在交往原则上,有85%的同学选择了“平等、相互尊重”,可见现时代的青少年已经开始有了独立、民主倾向的社会态度,而这正是后儿童期的发展任务。

2.2.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又称自我,是指人们在自己意识中觉察到自己的那个心理过程或意识过程。自我意识的发展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到了青春期,人的自我越来越完善,自我调节的系统越来越发展,青少年从而开始注重分析自己的个性,关心自己个性的优缺点,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表现得非常敏感。他们渴望自治、自理,希求能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和尊重,并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走向社会。调查显示,初中生在自我意识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同一性危机,即理性的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相符所引发的心理冲突。

高一新生正是一个多梦的群体,他们对自己、对未来都作了理想化的设计,但现实中又由于自身的身心特点、成长任务、独立状况、问题解决的行为能力等因素的不完全具备,又常让他们感到挫折、失败的威胁,从而引发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失常。在自我认识问题上,65%的同学认为很清晰,29.4%的同学认为较模糊。

2.2.4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既定目标,自觉地去克服困难,不断地调节个人行动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志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重要条件,是其心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一个意志坚强的人锲而不舍、兢兢业业,始终如一地敬业奋斗,就能建功立业;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哪怕IQ再高,是很难有较大作为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期,意志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这具体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等品质方面。

这次调查,显示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的认识及发展比较理想。比如, “当你面临重要抉择时”,65%的同学选择了“果断抉择”;“当你面临重要抉择时,你会。这些都显示了初中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及自控能力。

2.2.5情绪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情感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心理卫生和社会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一个人心理是否正常,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情绪。大量的事实所证明:当个体长期处于过强不良情绪状态时,可干扰和分散注意力,影响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形成思维僵滞,记忆力下降。由于心理状态不佳,意识范围狭窄,心理反应过于敏感或迟钝,势必会降低学习、工作效率,影响正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

当前,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偏重:过多的课业负担、激烈的考试竞争、家长老师的殷切期望等都无形的给学生情感上加了一道厚厚的闸门。他们感到一些合理的情绪无法得到正常的宣泄,渴望与师长进行心灵的交流,而外加的压力又迫使他们假扮“成熟”、顺从。难怪38.75%的同学感到“焦虑太多”;35%的同学感到“孤寂”,当这一切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他们也只选择“静坐”(56.25%)、“发怒”(33.75%),而少有人(3.75%)选择适当的移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2.2.6人格 心理学上的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及一切环境中的事物时所显示的异于别人的性格。中学生由于知识学习的增强,知识面的扩大,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逐渐趋于成熟,他们能够较好的理解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深层次问题。

3.存在问题及结论

根据本次调查所获资料分析的结果表明,我校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以下特点:

3.1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交织着复杂的矛盾关系,如:

3.1.1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存在不适应,环境适应力较差。

3.1.2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行为自控能力、行为解决能力之间存在矛盾。

3.1.3感情充沛与内省探索造成了心理的自我封闭。

3.2学生认知、情感、意志、道德等心理品质发展的同时,行为上显得有些稚嫩,常出现知行不一、言行不一的现象。

3.3中学生生理的超前成熟与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使得他们把握不清友情、爱情之间的分别。据平时咨询与访谈掌握的资料,许多异性同学间的友情正是在同学、教师、家长的“责怪”与“教导”中发生质变的。这无疑警醒了我们平时的教育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当前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中学,学生,全文共 4736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农村中学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05年4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中学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中学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图文]当前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_社会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初中,全文共 2311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农村初中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我们于xx年xx月~xx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具体目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问卷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习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学习目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2236 字

+ 加入清单

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参考!

[摘要] 目的:分析某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360名学生进行测试,并将结果与全国常模、七年制医学生本科阶段、统招硕士scl-90因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9.17%的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本硕硕士阶段在人际敏感方面均高于统招硕士和本硕本科阶段。3.女性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与男性比较差异显着(p

[关键词] 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scl-90;心理健康

国内外研究表明,约10%一20%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我国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培养时间为两年,作为这一特殊群体在校期间要度过更长的人生转变和塑造期,在严格的学习压力及心理负担下,即将面对实习、科研及就业等诸多环节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未见更多报道。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368名某医科大学七年制(以下简称本硕)硕士阶段学生进行~l-90无记名测试,回收合格问卷360份,有效率97.83% ;同时调查该校450名本硕本科阶段学生,回收合格问卷441份,有效率98.00% 以及533名统招硕士(2、3年级学生),回收合格问卷520份,有效率97.56%均作为比较组,测试工作于XX年9-11月进行。

2.方法。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一般情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国外应用甚广,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随即被广泛应用,量表按5级记分进行测试调查,包括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即为阳性,提示有轻度及以上,得分越高提示问题越严重。问卷调查本硕硕士阶段学生中男性135人(37.5%),女性225人(62.5%),平均年龄为(23.16±4.28)岁。

2.本硕硕士阶段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某医科大学本硕硕士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1829岁青年组常模进行scl-90评分比较,表明本硕硕士阶段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性4个因子分上显着低于全国青年常模。以sci厂90中9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则考虑有心理健康问题,调查360名学生中阳性检出率19.17%(69/360),结果显示主要心理问题排序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性、恐怖、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且较全国青年常模突出。

3.本硕硕士阶段与本科阶段及统招硕士scl-90因子分义;看见与本硕本科阶段比较,本硕硕士阶段在躯体化、强迫、偏执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4.本硕硕士阶段不同性别sc 90因子分比较。不同性别本硕硕士阶段scl90因子分比较显示女性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与男性比较差异显着(p

三、分析与讨论

1.学校应采取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显示,scl-90总分和因子分医学研究生明显低于非医学研究生,这与前者在已经接受了5年医学本科教育,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医学和心理健康知识,不断调节心理状态及自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本调查以scl-90阳性均分或9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考虑发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19.17%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对本硕学生尤其硕士阶段医学生采取多种措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七年制导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自我调控的技能。

2.社会应对这一群体给予重视。医学本硕生处于特定环境,经历了漫长的学习生涯,其强度和密度很大。大学阶段面临淘汰、竞争等压力加之课程繁重、学制较长、课时紧张,相比本科在硕士时期稍显适应,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因长期接触环境单一,进入见习、实习、就业等接触社会阶段,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不能对社会深刻了解、正确评价自我,使他们对自身职业理想、人生选择产生质疑,这样学生在人际敏感方面带来稍显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诸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实施,虽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竞争机会却使这一群体缺乏足够临床实践与社会经验,无意中抬高就业门槛,这应是社会应该予以重视的关键。

3.家庭应鼓励形成正确人生观。本硕硕士阶段学生是人格形成并趋于稳定的时期,男、女学生在该时期的心理发育大致趋于一致。本调查显示女性在这一时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显着高于男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有研究显示。医学生最感苦恼问题有:学习压力、经济拮据、恋爱苦恼、人际交往、分配担忧等。探究其原因,使得这一群体中女性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日渐增多,如情感脆弱与依赖,就业形势严峻,年龄困扰、教育成本、迫切希望经济独立。除自身与社会外,家庭更应鼓励其形成正确人生观,尽快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综上,本硕硕士阶段学生与本科相比已具备相当的医学知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但由于特定因素影响不能像统招硕士一样可以做到心理调适,甚至发生心理疾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人际敏感症状。因此,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求职应聘,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大学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

在本次调查后推出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富有针对性地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压力等内在动因进行了考察。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1、中国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中华英才网总 裁、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 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 、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 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 、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 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 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 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 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 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中华英才网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 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 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习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习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中华英才网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 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习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 相对较小。

张建国认为,这个结论体现出大学生在求职上的积极性以及准备的充分性,也为改善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借鉴依据——兼职或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未来工作的先期准备,在兼职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正式求职带来多方面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902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大学毕业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目 录

一、摘要………………………………………………………… 2

二、调查目的…………………………………………………… 2

三、调查结果…………………………………………………… 3

(一)调查对象……………………………………………… 3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3

(三)调查数据分析………………………………………… 3

二、总结及建议………………………………………………… 7

内容摘要: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面对各种毕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择业方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同时,面对着国家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和每年庞大的高校求职大军,各高校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消极心态。作为大三的学生,一年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毕业 就业 心理压力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目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调查他们的学业水平、择业要求及其它考虑因素。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学历、专业、所在年级、就业水平、就业还是创业、工资水平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是否与专业相关、是否继续深造、就业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担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调查问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网络收集为主。资料收集时间为一个月。后续工作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主要因素归集,调查造成因素的原因,总结所分析的内容,收集各种解决心理问题的建议,总结收集到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调查数据分析:

1.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男女比例:男同学占46.2%,女同学占53.8%。说明调查的学生当中女同学比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接近一比一,有利于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2.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学历:本科生占73.8%,专科生占26.2%,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较多,而我们目前所读的是本科,此数据说明后续数据的分析比较接近我们的状况。

3.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在的年级:大一占10.8%,大二占33.8%,大三占41.3%,大四占12.3%,其中大三的学生较多,其观点比较接近我们大部分人目前的观点,说明后续数据有可取性。

4.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读专业:外语占6.2%,电子占9.2%,化药占6.2%,计算机占7.7%,会计占10.8%,金融占9.2%,其它专业占50.8%,说明调查的大学生中所读的专业种类繁多。

5.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占16.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创业。选择就业的大学生大多都因为创业有一定风险且需要资金而选择就业,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则大多都有资金支持且愿意接受创业的风险并相信创业能带来就业机会而选择创业。

6.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考研的占7.7%,选择出国留学的占9.2%,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毕业后就业。另外一部分选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都觉得读完研究生后找工作会比较容易,且愿意多读几年书;一部分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则大部分家里比较富裕,有足够的资金供其出国留学,且普遍认为出国留学归国后会比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7.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留在毕业城市工作的占61.5%,选择毕业后回家乡城市工作的占38.5%,说明大部分同学都打算留在毕业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觉得在毕业城市找工作较容易,在毕业城市工作比较有发展潜力,家乡城市较落后等,更有部分人认为没有一番作为就回家乡很没出息。

8.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工资水平要求:1000~XX元的占26.2%,~3000元的占41.5%,3000~4000元的占9.2%,4000~5000元的占9.2%,5000元以上的占13.8%。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3000元比较适合,主要原因有: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认为不能胜任很高收入的职位;工资太低的会觉得自己跟没读过大学的人待遇一样等。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比较保守,但又不会太低,足够解决日常用度的工资水平。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城管女队员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城管,全文共 2399 字

+ 加入清单

城管队员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科学研究证明,女性在生理、心理上均与男性有着较大的差异,比较容易出现体内分泌代谢异常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易出现比较明显的不良心理反应。金坛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现有女队员53名,其中已婚队员32名,未婚21名。因工作的特殊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女队员心理健康现状

由于城管工作中长期面对的是一些弱势群体,工作不容易到大众的理解,加上一些媒体对个别城管工作的负面报道。回到家中,有的队员还要处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邻里关系,使得她们的内心有了烦恼,有了痛苦和不满时,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感倾述对象来倾述和宣泄,有的队员对外甚至不会说自己在城管上班。调查结果显示,女城管队员中普遍存在烦恼、多疑、焦虑、消极怠工等不良情绪。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职业的压力

女城管队员天天在外面巡查,受到的都是些冷言冷语,不仅是自己挨骂,甚至是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都被骂在内.由于受了气没得发泄,回到家中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感到心烦、气闷。有75%的女队员表示自己因为工作上的压力会发无名火,造成自己的家庭关系紧张。有85%的队员表示,自己回到家中什么事都不想做,有的时候甚至连话都懒得说,但是自己料理家务,辅导子女,所以时常会焦虑、烦躁。

2.社会的压力

虽然城管女队员不是全部都要像男队员那样冲锋陷阵的,但是女城管队员面对的大部分都是人们口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城管女子中队的、二、四中队的女队员,几乎是天天都会和管理对象产生争执。这时的言论导向几乎是一面倒的,许多人会认为城管队员在欺负群众。有的甚至辱骂城管女队员,无形中给城管女队员增加了心理压力。同时,媒体的舆论对个别不文明城管的报道和民众对城管的逆的心理。这种舆论导向使城管女队员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种无所适从的想法,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对还是错。

有45%的女队员表示,每当看到网络或者报纸上那些对城管的评价都觉得非常的气愤,很窝火,心情非常不好。由此造成回到家中都有“火”,一点点小的事都能引起一场大的家庭战争。

3.自身的压力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家庭压力。如夫妻冲突或离异、家庭成员关系失和、代际矛盾冲突、亲属的生老病死或意外事故、家庭贫困、本人生病或失恋等等产生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人认知偏差或思维方式、价值观的片面性而产生的自我精神压力。

所有的队员都表示,由于家庭中的摩擦、意外而心情不好,焦虑、发脾气是常有的,但是仅仅认为这是自己的脾气不好,并没有认为这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2%的队员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同时,因为激烈的社会竞争自己有强大的心理压力,喜欢和其他家庭作比较,不想被落在后面,发现别的家庭在某一方面优于自己的家庭而自己有认为没有能力赶上别人时,就会由羡慕导致妒忌心理的产生,同时还造成了普遍的心理焦虑。

三、针对女队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们女队员在调查报告中体现出来的问题,主要的对此是调减压力,降压减负。

(一)如何的调减压力?

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欲望使之不走向贪得无厌。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物质主义倾向的人更容易陷入忧郁和焦虑之中,更难感到幸福和快乐。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里的无欲是指无贪欲而非毫无欲望。适度的欲望是持续前进的动力,但膨胀的物欲、名欲和等则可能导致毁灭。知不足,我们才会改革、创造、学习、提高;知足,我们才会在不断的改革中、创造中、学习和提高中,享受应有的幸福与快乐,使身心的健康可以持续。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人疯狂,知足者常乐,常乐者是不会疯狂的,因为享受天年者是不会自取灭亡的。

要学习自我排忧解愁。古人云:“忍泣者易衰,忍忧者易伤”。忍字心上插把刀,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有了忧愁要沟通、有了困惑要交流,不要凡事都忍耐着,直至忍忧成疾。自我渲泄,一吐为快,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面对压力,既要学会有坚持,因为有时的再坚持一下,就到达了胜利的彼岸;也要学会有妥协,因为有时是“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自我排遣不是消极地“一醉解千愁”,而是主动地“退一步海阔天高”。在前进的征途中,既要坚信前途光明,又要准备走曲路的道路。

要学会自我担当也要学会自我放下。佛教教人要“舍得”,认为舍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智慧。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弄得自己一天到晚紧紧张张,神经兮兮的,食不甘味、焦心劳神。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拿得起也放得下的人,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是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压力、活出人生精彩的人。所谓“看得破”,不是说对什么都抱无所谓的态度,而是说懂得顺其自然,顺应潮流,顺应规律,不存非分之想,不悖自然之理,不为不可为之事,不求不应得之财。

通过自我学习修炼调减个体压力。面对同样的压力,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有的感到压力很大,有的会感到不过是小菜一碟。因此,自我学习、提高素质以应对压力、降低压力引起的不良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是我们队员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要学习修炼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要培养竞争合作观念,减少竞争敌意,适当减轻工作量,删繁就简,劳逸结合,活动笑神经,放松紧绷的脸;要学习放松而不压制自己的各种情绪,不要生闷气,要以开放、乐观、达观的心态与人交流沟通。

(二)如何降压减负?

要选择正确的减压方式。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解脱。第一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会灵活处理和协调夫妻、婆媳等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相互理解支持,相互信任,遇到困难可以与家人一起商量解决,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生活环境。

第二,理性的面对是非成败,既不应该对自己过分苛求,也不应该对生活寄予过急的、过高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期望。

第三,要养成经常和家人、朋友、邻里沟通的习惯。当内心有了烦恼、痛苦和不满时,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一个合适的情感倾诉对象来倾诉和宣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网购心理的寒假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47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网购心理寒假调查报告

一、贪图便宜型

众所周知,如今的网络消费,都是由便宜的价格而引导消费者的青睐,在我接待的客户中间,100%的人是进过了现实店铺的“货比三家”,起码有80%的人还经过了网络销售平台上的“货比三家”,还有20%是老客户。我们也遇到过,上来就提意见,说我们的价格能否再便宜点,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但如今的网络消费不能再如此。由于缺少了经销商,很多商品都是出厂直销,价格自然无法和世面上的相比。因此出现了“山寨”品,价格低廉的“山寨”商品往往会和正品相提并论,且价格低了好多,许多买家都冲着这个便宜,不顾结果的疯狂购买,但往往不能称心如意。但此类心理往往成为网络消费的主导因素。

二、斤斤计较型

就像当面交易,讨价还价是常有的事。特别是遇上购买量大的买家,就更有理由来杀价了。在我接待的客户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开口就问是不是包邮的,这样的问题多了,我就干脆就设了自动回复,更有甚者,抓住我们以前搞过的包邮活动不放,借题发挥,这样的最终只能以沉默对待,他们那钻牛角尖的劲让我哭笑不得。斤斤计较型的买家会在决定购买一款商品前尽可能地把相关的店铺数据都搜集了一遍,此类买家一般不善于语言的沟通,但是特别擅长砍价,而且是切中你要害的砍价,仿佛他对商品的了解远远多于你,他们会找出店铺中和商品的任何细节信息来作为砍价前提,即使在经过一番好说好劝之后,也不一定能达成共识。他们很是小心谨慎,一旦发现有任何纰漏就会放弃购买,但很多时候都由于误解引起。我只好耐心揣摩,细细回答,才能赢得信任。

三、自我暗示心理型

大多网络消费者,特别是刚刚接触的,对网络购物的保障没有个明确的了解。其实这样的购物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第一,我们发出的货物都是靠快递发出,这样一来存在这很多不可预料的因素,首先时间得不到保证,快递收货没什么定的时间,快递送货更是无法确定,很多买家,都说因为要回家过年,所以在某某号之前一定得收到,或者几天之内一定得收到货物,而很多网络卖家为了自己的利润,一般都会给客户一个时间范围,给客户一定的信心,这时买家的自我暗示心理起了作用,认为这个时间在自己的接受范围之内,就安心购买了。其实这个时间实在不是我们能保证的,很多因素会导致延误、漏单等结果。第二,货物的质量也是不能得到保证,当然首先是发货,我们虽然会检查货物质量当然,也会存在偶尔,万一发了一件质量差的货物,很多买家收到后,自然是哑巴吃黄连。更有不法的网络商家,故意拿质量差的充数,而当他们收到客户投诉时,就会找各式各样的借口,比如货物的损坏是由快递造成的,由于买家没有实行保价服务,所有损失得由买家承担。第三,售后服务无法落实,很多人不愿意在网络上买价格高的产品,比如3c产品。就是因为远在他乡的卖家如何切实的实现售后服务呢?在我接待客户中也会有因为尺码过小货过大而要求退货的,我们虽然会同意接受,但是途中的运费都是双方对半开的,这个运费的价格是偏远地区是相当昂贵的,因为货物的价格大于运费,一般买家都会选择退换,这样就又无辜地生出一笔额外的损失。按我的购物经验,这样的情况是网络消费的常规的,也是最合理的。有的卖家一等到客户给了评价之后,就开始不闻不问。买家的货物出现了质量问题,向卖家投诉时,他们有的敷衍了事,有的一大串的借口,有的干脆不理。这样的目的就是因为不愿意去负担任何金钱的损失。很多买家在购物前,特别是付款前,都会下很大的决心,自我暗示这个商家一定是诚实守信的,货物一定是保质保量的,而然他们没有考虑到隐患重重。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大学生生活环境及心理素质情况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231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大学生活环境心理素质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跨世纪的重任,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里要承受来自大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压力,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坚定的信念、意志和心理素质,才能支持自己建功立业,实现宏伟目标。本文通过对二外中文系03级的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素质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寻找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    基本文明教育    人生观教育   持久战

文明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小学到大学进行了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的是实现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优良素质的塑造。但在校园里看到的情景,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思考: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在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方面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反差,不同程度地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轻视劳动以及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不礼貌现象增多。到了大学,我们培养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不仅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和伦理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然而,近年来,在部分大学生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持不太重视的态度。使得现在对大学生进行基础文明教育,成为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当今大学生中,不讲卫生,不懂礼貌,不讲公德,浪费粮食、水电等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买饭时乱挤一通,见到老师不打招呼,考试作弊成风,在课桌和墙壁上乱涂乱画,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远远不及他们的文化水平。这确实令人挺担忧的。一些大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不愿参加《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政治学习。其突出地表现在“四多”上:即借故请假的多,无故缺席的多,迟到早退的多,上政治课看业务书的多。在调查中发现,约有10%的大学生无理想,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有职业理想,1/3的大学生有政治理想或带有政治色彩的职业理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有些人认为思想道德课没有用处,将来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主要看学生手中有多少证书,学过多少专业知识。少数学生还认为,思想道德素质再好,也不能顶饭吃,何必自寻烦恼,自己折磨自己呢?这些认识直接妨碍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很不利。

这种状况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文化教育普及程度还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精神文明水平还不高。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忽视家庭教育,或者由于家庭知识构成较低,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片面而简单。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他们的家庭教育不当所产生的群体性道德教育偏差,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我国一直是考试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系统而完善的制度,大多数中学盲目追求升学率,道德教育形同虚设,使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不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而“教书育人,有些教师往往是只教书,而缺乏寓于教书中的育人和缺乏‘授业’中的“传道”。”[①]这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进入大学后,学生的道德水平难于同知识智力水平相符合。而以前对大学生在舆论上的吹捧,也使许多大学生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不再需要德育方面的修养,在这方面更加放松。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一切向钱看”,腐败现象等,也对道德教育工作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对学生进行基本文明素质教育是手段,通过基本文明教育建立良好的校风,培养合格人才才是目的。要实现这一要求,基本文明教育必须分三步走,或者说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校规校纪教育。校规校纪是基本文明素质的规范要求和准则,与基本文明教育密切相关。它通过集体对个体的约束,纪律对“自由”的约束来形成一种秩序,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环境。校规校纪教育是基本文明素质教育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顺利在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前提,是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学校组织学习,听报告,大学生管理条例考试等形式,使学生对学校纪律、规定有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通过橱窗对以往的学生违纪典型进行宣传,并在学生中展开充分的讨论,使他们用这些来警戒自己。

第二,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基本的行为规范包括基本的人际交际交往礼节,规矩的行为,基本的道德准则等。它不仅涉及到学生在校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的最基本的言行举止,也涉及到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基本行为,这是文明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难点。基本行为规范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的各种细小事情中,它是靠长期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形成。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而习惯一旦养成后要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这方面的教育单靠德育课中的说教和开大会是讲一讲是远远不够的。习惯常常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当学生按照习惯行为做时,在意识中他往往并没有想过应不应该这样做,而只是遇到某种特定情景时的下意识的反应。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首先让他们意识到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这个可以通过在宣传栏里进行宣传提醒,或者学习、讨论有关文章等形式,使学生对自己的习惯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他们制定教室、寝室、食堂文明公约,并把查找身边不文明行为和订立文明公约过程作为教育过程。心理学认为,习惯的改变往往不是可以自觉完成的,而要靠外界的约束和刺激长期形成。所以,建立学生自律组织,如文明行为稽查队,对同学中的不文明行为随时检查、督促,对良好行为进行表扬、鼓励。当然,基本文明素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它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对于大学生中的不文明现象,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理解,不可动辄批评学生素质低,不如以前好。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4586 字

+ 加入清单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龄的增长,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面临来自不同领域的压力,这些压力由于处理不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引起了一系列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以及抑郁、自闭、强迫以及暴力倾向时有发生,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为了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帮助大家找出缓解或减轻心理压力的针对性的方法,我们小组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感情、就业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如背负着父母的期望,稍不用功,成绩就会不够好;由于大学里的同学都来自于五湖四海,各自的经济状况也有所差距,难免会存在着攀比现象;每年大学毕业生都在增加,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的交往难免会有些不合……这些有形无形的压力如果得不到缓解或释放,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学生都有什么压力,压力从何而来,在压力之下我们会有哪些反应,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应对所面临的压力等,特此做了此次调查。

三、调查内容

我们对不同性别、年级和院系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主要来源、影响和应对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四、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我校各院系各年级学生以及少部分其他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外校学生主要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由于条件有限,本次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31份,网络回收问卷32份,共63份,其中有效问卷61份。

五、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除交际困难外,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问题。

约有30%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即将毕业的小张,已经参加了4场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我今年要从医大毕业,却没有办法进入好医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是瞎子,但却是择业时的盲人。”

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黄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调查发现,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失落苦闷。一名接受调查的大二学生说:“我总是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现在我睡不好,经常做噩梦。”

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小程度

对于认为自己人生中哪个阶段压力最大的问题,39.3%的同学选择了“高中特别是高考”,34.4%的同学认为是出身社会以后,只有24.6%的同学认为是“大学(现阶段)”。这样看来大学生心理压力并不是很严重,然而,无论是高考还是出身社会,都与现阶段密切相关。大学生活与高中时截然不同的,这种环境差异难免带给大学生更大的压力;而对于毕业,就业压力则成了大学生压力的一个主要来源。这两个阶段的压力大小程度也成了衡量大学阶段的压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心理压力的程度大小问题,77%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一点”心理压力,18%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压力“比较严重”,而4.9%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很严重”的心理压力。而在这一问题中,男生的压力明显比女生大:女生有9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一点”压力,选择“比较严重”的占10%;而男生择只有64.52%选择了“有一点”,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5.81%,另外还有9.68%的男生认为自己有“很严重”的心理压力。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生对于家庭与社会有更大的责任感,认为自己将来要承担责任太大,因此产生了大于女生的心理压力;以及当代我国男女比例失衡的因素影响,大学男生的压力普遍大于女生。

同时,不同性格的同学对压力的感知也不一样。在调查中,性格开朗活泼的同学学压力明显要小于性格孤僻怪异或者双重性格的同学。

(二)压力的主要方面和来源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对于自身最主要的压力有以下几个方面:就业压力及前途问题(47.5%),学业问题(26.5%),经济问题(11.5%),环境适应问题(8.2%),另外家庭问题和感情问题分别占1.6%的比例,还有3.3%的人选择了“其他”。而对于另外一道有哪些方面带给自己压力的多选题,则有了这样的选择:学业问题(75.4%),就业压力及前途问题(65.6%),经济问题(47.5%),家庭问题(37.7%),环境适应问题(23%),感情问题(27.9%),其他(1.6%)。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无疑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其次是经济问题和家庭问题,以及环境适应问题和感情问题都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就业压力从大一至大四始终贯穿于大学的整个阶段,并且年纪越高,就业压力越大,学习压力则基本上呈递减状态,20xx级同学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基本相等,都为36.84%;07级的同学就业压力为80%,学习压力为0%。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业的压力无可置疑是学生压力的主要方面之一,然而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从一踏进校门便开始为毕业就业问题所困扰。

(三)各方面压力的分析总结

1、学业方面

75.4%的同学认为学业问题带给自己压力,其中,26.2%的同学认为学业问题是自己的主要压力来源。

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26.2%的人“很喜欢”,36.1%的同学认为“既然选择了就会好好学”,还有24.6%的觉得“还凑合”,有13.1%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想向其他专业方向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并不热爱,于是不喜欢上课,逃课,这样一来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挂科,于是更加不喜欢上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造成恶性循环,给大学生带来更大压力。

认为学业和社会兼职的关系“偶尔”让自己困扰的占36.1%,24.6%“不会”因为这个受到干扰,“没经历过”兼职的占19.7%;47.5%的人“偶尔”会为爱情与友情和学业的关系所困扰,认为“不会”感到困扰的有27.9%,11.5%“经常”感到困扰。 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兼职以及感情因素也是给学业带来影响的重要原因。

2、生活方面

对现阶段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62.3%的人觉得“还可以”,27.9%的同学“不满意”,只有9.8%的人觉得“很满意”。同时从调查中我们看出,经济问题、家庭问题、环境适应问题和感情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都带给大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浓缩反映,大学生在生活上的压力已明显增加。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对于今后生活的责任感带给大学生很大压力。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环境,许多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在经济上也容易感到压力;而离家较远的同学又容易遇到环境难以适应的问题,这一点大一的同学更明显。

3、人际交往方面

在人际交往上,21.3%的“人交际面很广,关系也处理得很好”,但占更大比重的是选择“虽然交际面不是很广,但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很融洽”的同学站到67.2%,还有8.2%的人“容易与同学发生摩擦”和3.3%的人人际关系处理得“很不好”。并且我们发现,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明显比人际关系较差的同学压力小。这就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值得信赖的朋友是十分必要的。

4、就业压力

这是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方面,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在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上,54.1%的认为“虽然热门,但竞争压力很大”,觉得“很热门,发展前景很好”和“太冷门,没有什么发展前景”的都为18%,还有9.8%的人觉得“即使很冷门,将来也有可能有好的发展前景”。并且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不太热门专业的学生都感到很大的就业压力。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压力。很多同学担心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和收入状况不佳,担心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所从事的职业等,这是大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四)心理压力的影响和应对方式

对于心理压力给自己带来的影响,68.5%的人觉得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学习和生活带来一些不便”,29.5%的觉得“可以转化为动力,促使进步”,还有1.6%的人觉得“没有影响”,没有同学认为影响过大,是自己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样看来,虽然大学生都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大家都有自己的排解应对方式,并不会对学习生活造成过大的影响,这是值得肯定。

关于应对压力的方式(多选),62.3%的人选择“转移”,比如运动、唱歌、看书等,26。2%的会采取“发泄”的方式,如大哭,大喊,倾诉,记日记等,44.3%的“顺其自然,自然调整”。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缓解和释放压力的方式,但也有21.3%的会选择“压抑”,比如假装高兴、一个人闷着或抽烟酗酒的方式,这是很危险的做法,容易由于压力得不到即使释放和缓解而愈加严重,影响自己身心健康,所以应该选择一些有利于健康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心理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5828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心理调查报告

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新津县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县对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社区开展空巢老人关爱服务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另一方面了解社会不同群体对于空巢现象的观念和态度,探讨让空巢老人生活更幸福的出路 。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一)在生活来源和医疗保障方面

空巢老人大都年轻时候在某企业上班,退休之后享有退休金,其生活来源63.2%来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极少部分是来自子女负担和自己的积蓄),大致在1000-3000元左右,但退休老干部或者公务员的退休金一般都较高,在-4000元左右,部分较贫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国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金。而在医疗费用问题的解决上,有56.1%是来自医保,但每个月的医保费用只有90元;29.8%是单位或者街道社区部分报销;极少部分是由子女负担的。空巢老人们普遍觉得医疗费用高,生不起大病。

(二)在生活开支和经济压力方面

空巢老人们生活开支总体处于中、低等水平,除了害怕生病,大部分空巢老人不觉得有什么经济压力。但部分空巢老人们经济压力相对较大。

(三)在生活照顾与子女关系方面

1、在生活照顾方面。因调查的绝大部分是中低龄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调查中87.9%的空巢老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且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有62.1%配偶健在,故在其生病的时候,有39.7%的空巢老人是由老伴照顾,36.2%的是由子女照顾,另有8.6%的是由医疗护理人员照顾。在此基础上,数据显示,78.6%的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其原因主要有:主观方面来讲,受传统养老模范影响,入住机构养老的观念没有改变,怕别人说,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经济上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剩下的21.4%的老人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大都认为住在那里的都是老人,可以聊天做伴,且这部分老人认为养老机构的伙食比自己现在的状况要好。

2、在与子女关系方面。空巢老人们的子女一般是生活在本地的,只有极少数的生活在外地或者国外。数据还显示,造成空巢老人与子女分开住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同子女相处方面,52.7%的空巢老人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造成冲突而与子女分开居住,同样的4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二是综合各方面原因,37.9%的空巢老人是因为自己希望独立生活,还有26.5%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住房条件紧张等约束而与子女分开居住,而19.2%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只有9.1%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婚嫁在异地成家而与子女分开去住,剩下的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具备所需物资条件,但赡养老人观念淡薄所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大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只有极少数老人是因为自己的主观原因想自己独立生活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从调查中我们还得知,空巢老人们的子女很少与其联系的比率占37.9%,而空巢老人们经常主动和子女联系的比率占44.8%。这说明很多空巢老人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尽管大部分空巢老人理解并习惯了子女不在身边。

(四)在社区服务设施与其休闲娱乐方面

1、在社区服务设施上。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硬件设施方面,社区针对老人们的休闲娱乐设施很少,老人们提到的休闲活动场所主要是公园、广场之类的,但离老人们生活的社区有一定的距离,身体好且喜欢运动的老人们会去走走,绝大部分的老人们觉得太远了不想去。另外,城市社区都没有安装类似求救门铃、求助遥控器之类的针对空巢老人在紧急情况下呼叫帮助的系统;而在软件设施方面,是依靠社区或社会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提供服务。大学生为空巢老人提供的志愿服务较多,但大部分老人对大学生的服务感到不习惯。问到其原因,空巢老人们表示,因为自己的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不需要大学生提供服务,且大学生提供的服务一般都是打扫清洁之类的。除此之外,还有些老人希望过安静的生活不希望被别人打扰。

2、在空巢老人的休闲娱乐上。73.2%的空巢老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是聊天串门,有60.7%的会在闲暇时间看看电视和报纸书籍,同时,50%的会选择打太极,散步之类的放松方式,还有33.9%的空巢老人喜欢聚在一起打牌,只有极少数的约为1.8%的空巢老人会选择出远门旅游。

二、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整体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达到66%,处于中等水平。有约42.4%的老人估计今后的生活无法预料或变坏,34.5%的老人有时感到孤独,7.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59.4%的老人感到生活无目的,老人们的总的幸福满意度为69.4%。其中,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满意度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受教育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满意度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

1、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空巢老人的整体生活状况处于能基本上满足需要的水平,因生活困难而产生的悲观、焦虑、无望等心理问题较少,但这种因为生活得不到保障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还是存在于一部分空巢老人身上。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间接影响其生活状况,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我们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空巢老人在与我们的交谈中表现得很积极、乐观、豁达。谈到子女不在身边,都表示很理解;在谈到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上,都觉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了;而谈到未来生活的变化时,都持较乐观的态度;最大的愿望是一直淡然、平静而从容地生活着。但这部分的空巢老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二)预计未来空巢发展趋势

我们针对18岁以上的其他社会群体以及非空巢老人进行了社会调查,以便全面的了解到社会上其他群体对空巢老人现象的看法以及预测未来空巢老人的发展趋势。

1、 在社会不同群体在对空巢老人的了解程度上。52.8%的人是对空巢老人基本了解的,38.8%的人是对空巢老人几乎不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的,只有8.5%的人是很了解空巢老人的。但同时,有68.6%的人们都表示担心空巢老人的生活。

2、在中青年群体对待与父母一起生活的认识上。77.2%的人认为自己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居住在一起,只有22.8%的人觉得自己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其中,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原因,1.7%的人是因为自己在外地求学或因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而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0.9%的是因婚嫁在异地成家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5.2%的人是因为父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产生冲突与矛盾选择独立生活而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12.4%的人是因为自己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或老人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不能生活在一起,还有2.6%的人受自身住房条件紧张等条件约束无法与子女或老人同住。

3、在对非空巢老人的调查上。结果显示,非空巢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基本相同,但唯一不同的是心理状况。非空巢老人因为有亲人的陪伴而没有孤独感,这恰恰是空巢老人多数所面临的心理问题。非空巢老人大多因为住房条件紧张而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老人们同样享有退休金和医保之类的社会保障,并且大部分存在“啃老”现象,子女因下岗等其他原因经济条件不好,老人的退休金不仅要保证自己的生活,有时候还要补贴子女。

4、在对待有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的现实问题上。调查显示,75.4%的人表示可以接受现在或将来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他们大都表示因为自己比较希望独自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有12.7%的人认为自己不可以接受现在或将来自己的子女不和自己住在一起,剩下的11.9%的人认为将来的事情不可预测,因而不清楚。

(三)调查结论

1、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满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在医疗费用的解决上,虽然每个月90元的医保占了一半以上,但只能用于看小病,空巢老人们普遍医疗费用花销大,生不起病仍成为其最大的担忧。

2、绝大部分中低龄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能自己照顾自己;在与子女的关系上,一半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冲突或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而独自居住的,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女很少与空巢父母们联系,老人们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

3、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究其总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讲,观念未转变,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而从客观方面来讲,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

4、部分社区针对空巢老人的休闲娱乐及安全方面需要的服务设施很少,空巢老人们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是聊天、看电视、打牌,休闲娱乐方式较单调。

5、社区或社会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少,而大学生志愿者虽然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多,但大多是陪同聊天打扫清洁之类的,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们感到不习惯。

(四)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1、总体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对生活的幸福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2、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好,男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女性空巢老人好。

(五)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状态关系的分析

1、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生活状况越差,其心理健康状态也越差。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态越好,其生活质量越高。

(六)对预计未来空巢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

1、社会人群对空巢老人的关注程度较低,对其了解较少。

2、大部分的中青年人目前认为自己可以和父母居住在一起,至于少部分觉得自己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主要原因是觉得与父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难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次要原因则是由经济条件及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导致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3、18岁以上的中青年群体绝大部分可以接受现在或将来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表示希望将来过自由自在的独立的老年生活。

三、建议和对策

(一)在子女关怀和照顾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其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或保 姆,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

1、一方面,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信息库应当包括: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基层政府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2、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在政府服务方面

解决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

1、关于“养”的问题,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与此同时,政府有关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2、关于“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致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然后政府给予救济。

(四)在社会力量系统服务方面

1、在志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社会志愿者,比如红十字会、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3、社会兴办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2、采取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观要求和愿望全加在子女身上。

3、重新确立自己生活的目标,培养兴趣,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学生,全文共 2529 字

+ 加入清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

摘 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常模比较,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常模,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较,心理健康水平在部分因子上高于普通中学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上分析了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为了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XX年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8年后,本文以四川为例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做了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四川地区,20所中学随机抽查了800多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放了调查表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1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男生413人,占48%,女生458人,占52%。还和600名普通高中学生的自评量表成绩做了对比研究。材料: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题,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是”与“否”,然后计算出1o个量表(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惊恐、偏执、精神病性)分。

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然后评分。

数据分析用spss16。量表包括的10个因子,每一个因子着重反映受试者的某一个方面的情况。

3.评定程序。在开始评定前,先由指导老师把要求向受检者交代清楚。然后,让学生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一次评定一般约20分钟。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评定结束时,指导老师应仔细检查自评量表,凡有漏评或者重复评定时,均提请自评者再考虑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二、结果

1.中等职业学生自评量表结果与常模的对比

从表1中的数据可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常模比较,得分远远高于中国常模,也就是说无论在总分还是各个因子水平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常模。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

也许从全国或者全四川来说,本文调查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调查的是四川地区,此区域经济文化相对来说落后一些,是不是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关注经济落后地区中等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考虑的课题。

2.中等职业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自评量表结果的比较

从表2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普通高中的学生普遍比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精神病性和强迫症两个因子上,普通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考试压力大,使心理欠健康,但是在敌对和恐怖两个因子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这一点一定要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两个因子可能使学生性格乃至人格上的不完整,从而影响个体的工作或者生活。

3.公立中等职业学校与私立职业学校学生自评量表比较结果

从表3中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私立中职学生普遍比公立中等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偏执、敌对、焦虑和躯体化四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公立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而在精神病性、忧郁两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十分显著。在恐怖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非常非常显著。在其他几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还是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但是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我们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形式多样化,大力发扬私立学校,在本文调查的区域内,私立学校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数,那么怎样引导私立学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三、影响中等职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就业压力直接影响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就业率相差很大,最高就业率近99%,而最低就业率35%,学前教育、妇幼、酒店管理和数控专业就业率比较高,而以前的热门专业电子商务、电算化会计等专业就业率低。目前,就业不理想的问题尚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对就业质量更少考虑。很多中职学校宣传的就业率含有很大水分,把学生推出校门有个岗位就算就业,导致有的学生6月份就业8月份失业,造成实质上的未就业,严重影响中职教育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调查了400位家长,孩子毕业后工作单位的情况,情况如表4,这样让一些家长认为,上了中职再就业和初中毕业直接就业没什么两样。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就业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

2.主观原因。XX年,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是我们研究发现,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初中时基本都是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我们对这部分学生调查发现,进入职高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最想上的还是普通中学,因此,相当部分学生对此耿耿于怀,久久不能调整自己。

中等职业学生正直心理断乳期后的稳定期,有部分学生在青春期没有很好的过度,导致学生生活习惯不好,心理承受能力低。职业学校是和社会接轨的平台,对职业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要求增加,适应社会能力要求高,这样学生内心的需求和表面要求成熟相矛盾,使学生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教职成〔〕8号。

[2]刘延东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的信职业教育[j].,(21)。

[3]刘家珍,李树金中职生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实践企业科技与发展[j].,(20)。

[4]马小惠。浅谈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14)。

[5]邓石华。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生,全文共 1574 字

+ 加入清单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是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实习过程来看,通过和同学们的接触,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这心里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不善交际,有厌学的思想。而学生的健康关系着学生的未来,而我们的中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智育的过程中要更家注重学生的心里健康发展,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学生;心理健康

一、调查概况

我于XX年9月中旬,在安康市五里镇这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很多学生的成绩特别差,通过观察发现好多学生他们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和奶奶,

缺乏父母关爱,性格孤僻,不善交际。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的目标

1、学生的学习心里健康状况

2、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的特点

3、引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成因及对策

二 )具体的方法

通过学生问卷的形式,主要对他们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的需求和学习的目的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6份,实际有效的为50份,接近理想的目标,接近理想的样本数,具有可操作性。

三、调查的结果

对学生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反应了许多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学生无法抵制来自网络的诱惑,以及各种社会问题。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的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4%的学生认为学习可以改变自已,提高各方面的素质,2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考上好大学,16%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以后干什么,对自己未来没有考虑过。另外一方面,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与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学历高的比学历低挣的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显示,64%的学生对学习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2%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另外,90%的学生不喜欢学英语, 认为英语作用不大。大部分人喜欢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与实际比较密切的。

3、学习的需要

每个学生都有特长,而且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大多数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4、学习的目的

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目标,考上一个好大学,少数的学生暂时还没有考虑。

(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

现在的学生心理与以往学生的心理有明显的不同。

1、教育价值的需求多样化

大部分人认为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存必要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的教育价值观趋向于功利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教育与经济价值联系在一起。由于中学生的价值观还尚未成熟,他们的认知,

判断能力都还不稳定,相当一部分的 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比较迷茫,其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从而对考大学失去信心。 还有学术性较强的课程不能瞒足他们的职业需求,使许多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

2、学习的需求多层次和多目标

在调查中发现,在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对未来的期望的差异,使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产生了不同的需求,高中后准备就业的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而想考上大学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而且要很优秀,学业成绩达到上等的水平。

3、学习目的明确,但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调差显示,大多数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存在着不协调性和主观性,有很多学生知道就业很难,但在实际的学习中表现得不积极,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目标很明确,但是思想和行动上出现不一致,学习不积极,呈现出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说明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严重的不协调性和主观性。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初中,全文共 5202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农村初中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我们于xx年xx月——xx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 具体目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方法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问卷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习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学习目的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家庭教育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5、学校教育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6、教师的影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英语指导实习报告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6690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国内外专家观点,一般认为我国当代大学心理健康标准是:(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自我评价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适应能力强(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这次调查计,7﹪学生曾经有轻生的念头,38﹪学生自认为心理有问题,45﹪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

一、基本情况

1、调查背景和目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断言:“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越大。”在当代社会,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无数这样或那样的光环笼罩在他们的头顶,似乎光环下的青春和生活就没有一点遗憾和阴影。然而,在这些天之骄子中难道就没有如“马加爵“一般内心自卑和孤僻的人吗?难道就没有心理扭曲的“马加爵”还在歧路口徘徊?“马加爵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重重的再次敲响心理教育的警钟。近年来校园里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恶性事件也不只一遍的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心理问题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烦恼,也是大学生成才的一大障碍。请看下列资料:

自杀事件:

1.20xx年3月,身为教授儿子的黄毅留下遗书之后,在自家的楼上坠身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又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校园里消失。有关人员向记者证实,黄毅留有一份100字左右的遗书,大致内容是:学习负担太重,实在承受不了压力,不想活了。

2.20xx年9月17日凌晨,广州市海珠区某学院一名刚入校两天的新生无法适应新环境,连续失眠两天后从宿舍楼跳楼身亡。

3.20xx年10月9日约凌晨1时,广州某高校99级化学系学生石某不顾同学和女友的劝阻,从海印桥上纵身投江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遇难的还有另外一位救他的大学朋友。经调查,石某先后谈了3个女朋友都不顺利,加上父亲又下岗,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又不好,对不起家里人。

4.20xx年11月,广州某名牌大学新闻系20xx届毕业生梁某,参加工作不到半年在家采用电击方式自杀身亡。毕业后,梁某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觉得压力很大,身边又没有特别谈得来的同事。面对种种不顺心,性格内向的她很少和家人沟通,越来越封闭,对生活、事业感到绝望。

5.20xx年12月31日上午,广州市五山某高校20xx级研究生坠楼身亡。据了解,他们研究生的每门课要根据成绩排名,排在最后5%~10%的学生,给予黄牌,累计三个黄牌就换一个红牌,得红牌的学生毕业难度较大。该学生可能是成绩太差,受不了刺激。

犯罪事件:

6.20xx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广西籍学生马加爵因平日性格孤僻多疑,与同学打牌产生误会后残忍用钝器连续伤害四位同学,近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马加爵死刑。

20xx年《中国青年报》报道:20xx即将毕业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周一超参加公务员应聘,因体检不合格被取消录取资格后,竟用尖刀行刺嘉兴市劳动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造成1死1伤。

7.20xx年3月上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批准逮逋了涉嫌故意杀人的大学生马晓明。只因功课不好被学校“劝其退学”,上个月,自感没法向家里交待的马晓明把自己的爸爸和奶奶杀死了。

8.20xx年3月,在长沙市某高校发生了一起杀人碎尸案,犯罪嫌疑人因为感情的纠葛,残忍地将同班女友杀害并肢解。

9.22岁的刘海洋,原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20xx年一二月间,他先后两次在北京动物园熊山黑熊、棕熊展区,分别将事先准备的氢氧化钠(俗称“火碱”)溶液、硫酸溶液,向展区内的黑熊和棕熊倾倒,致使3只黑熊、2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伤熊”案一时间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热点。

我们不愿想起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但不得不面对用生命化成的一个个问号:我们这些大学生怎么了?我们接受的不是这个时代最多元的教育文化,享受的不是这个社会最先进的物质产品吗?只是为什么在耀眼的光环下,我们的心灵却如此脆弱?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研究起步很晚,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这种状况又常常被人们模糊地认识着,若走近真实和清晰,我们的思考也许将更有价值,这份调查报告正是由于这样的目的产生的。

2、调查方法和样本构成

本次调查选择了本市南通大学、南通职大两所高校,共发放45份调查问卷,收回42份有效问卷,无效问卷3份。本次调查采取匿名方式,共调查人数42人,其中南通大学8人,南通职大35人,男生12人,占28.5﹪,女生30人,占71.5﹪,年级分布:大一年级18人,占43﹪,大二年级13人,占31﹪,大三年级11人,占26﹪。调查问卷样本构成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以及“大学生人格健康测试”(UPI)。

3、调查结果和初步分析

对大学生活满意度与人格健康测试结果

表一: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人格健康自我评价情况

调查范围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满意,但无法改变 有明显心理问题 需要关注群体心理健康

大一年级 11% 44﹪ 44﹪ 1﹪ 44﹪ 12﹪44﹪

大二年级 16% 38﹪ 46﹪ 0﹪ 54﹪ 7.6﹪ 38.4﹪

大三年级 9% 55﹪ 36﹪ 0﹪ 36﹪ 36﹪28﹪

通大整体 0% 62.5﹪ 37.5﹪ 0﹪ 37.5﹪ 37.5﹪ 25﹪

职大整体 11% 40﹪ 46﹪ 3﹪ 46﹪ 14﹪40﹪

(1)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从各年级学生情况看,一、二年级学生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小,感觉满意、基本满意的人数比例与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基本持平,但感觉不满意人数比例过大,应引起重视。三年级学生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大,感觉满意、基本满意的人数比例为64﹪,感觉不满意的人数比例为36﹪。从整体上看,通大学生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大,职大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小。(详见表一)

(2)大学生人格健康测试(UPI)。

从各年级学生情况看,二年级学生有明显心理问题人数比例均为各年级最高,三年级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包括需要关注群体)高达72﹪,一年级学生有明显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人数比例相同。从具体数据统计,7﹪学生曾经有轻生的念头,38﹪学生自认为心理有问题,大三年级学生心理状况不如低年级学生,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略差于通大。(详见表一)

(3)大学生生活困扰状况

从选择人数上看,大学生感到最困扰的事项是:“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69﹪),其次是“思想上有困惑”(52﹪),选择人数比例排序为3—6位的分别是:“课程学习有困难”(45﹪),“自我管理能力不强”(40﹪),“经济困难”(35﹪),“人际关系与沟通上有困难”(30﹪)。(详见表二)

表二:大学生生活困扰状况

题号 事 项 大一 大二 大三 整 体 排序

1 不适应大学生活 11﹪ 30﹪ 0﹪ 15﹪9

2 课程学习有困难 55﹪ 38﹪ 36﹪ 45﹪3

3 经济困难38﹪ 38﹪ 27﹪ 35﹪5

4 思想上有困惑 38﹪ 61﹪ 63﹪ 52﹪2

5 自我管理能力不强33﹪ 30﹪ 63﹪ 40﹪4

6 人际关系与沟通上有困难 38﹪ 30﹪ 27﹪ 33﹪6

7 与异性交往方面有困难 11﹪ 15﹪ 18﹪ 14﹪10

8 家庭变故或困扰 11﹪ 38﹪ 27﹪ 23﹪7

9 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 50﹪ 84﹪ 81﹪ 69﹪1

10 其他 16﹪ 9﹪ 36﹪ 19﹪8

(3)大学生对心理辅导的需求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有38﹪的一年级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有53﹪的二年级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有的45﹪三年级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显示还表明,一年级学生不需要心理辅导的人数比例是各年级最高的,可见低年级对心理辅导方面的信心不足。

(4)大学生对生活辅导的需要情况

从选择人数上看,大学生最需要辅导项目为:“在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和“解答一些思想问题”(62﹪),2—4位为“介绍为人处事的经验”(53﹪)“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52﹪)“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45﹪)。除了经济援助这样非辅导性的项目外,大学生对辅导的需求状况与他们的生活困扰状况是基本一致的。(详见表三) 表三:大学生对生活辅导的需求情况

需要内容 大一 大二 大三 整 体 排序

1.介绍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 16﹪ 8﹪ 18﹪ 12﹪7

2.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50﹪ 61﹪ 45﹪ 52﹪3

3.解答一些思想问题 55﹪ 53﹪ 81﹪ 62﹪1

4.介绍为人处事的经验50﹪ 69﹪ 36﹪ 53﹪2

5.协助解决学习问题 55﹪ 8﹪ 36﹪ 42﹪6

6.协助解决心理问题 38﹪ 53﹪ 36﹪ 43﹪5

7.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 44﹪ 46﹪ 45﹪ 45﹪4

8.在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

提供参考意见 88﹪ 84﹪ 63﹪ 62﹪1

9.其他 0﹪ 15﹪ 18﹪ 9﹪8

二、分析原因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8—23岁之间,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有着不同于中学生和一般社会青年心理发展基本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

(2)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思维易带主观片面性。

(3)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

(4)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这些特点是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客观基础。

大学校园是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接的地带,多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这里得到延伸或是方向性的改变,,再加上大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缺乏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其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大学生心理疾患正是在这一特有环境中多种诱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那么这些心理疾病和障碍又是从哪里的呢?

(1)大学阶段的特殊性。大学里的学习生活与中学已大大不同,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转型期。中学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已经转变为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同学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导致考试失利。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些同学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相对中学单纯的人际关系,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同乡、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经常埋怨自己没有,甚至想逃避。转型期是一个动态期,一系列的转变都可能让人茫然、忧郁、甚至恐惧,必然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2)家庭教育方式不适当

许多家长寄望于的不仅是自己孩子上大学,出国读书,更多的是今后的出人头地、为家 争光。然而,家长期望值过高会给学生造成现实和理想的不统一的落差,使他们背着重重的心理包袱,遇到问容易产生自卑、暴躁的情绪。从读书开始,学校和家长只注重智力教育,往往忽略子女的健康心理和人格的教育,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而上大学后,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和不断更新的过程,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比关系。

(3)社会现实的影响

从个体发展心理来看,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确认期,在他们脑海里设计出美好的未来和前程。然而,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客观障碍常阻碍“理想自我”的实现。近年来高校扩找范围越来越大,时常使之毕业就业出现巨大竞争压力,大学生变得到处都是,而自己却什么都不是?什么也都做不成?考研、就业、还是出国……众多学子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徘徊。如何面对早晚都要涉入社会的现实,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是他们心理的一个结。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学习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部分学生逃避现实,消极颓废,沉溺于玩乐放纵,甚至滋生自杀倾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4)人际交往关系困难

当校外网吧成为了学生打发时间的去处,当日记本成为自己唯一的朋友,当宿舍只剩下各自的呼吸,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马加爵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造成人际交往困难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

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述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心理疾病。此外,网络作为新兴的一种通讯方式,已成为年轻一代的越来越推崇的一种沟通和排谴方式。但我们必须看到,网络作为心理排泄的一种方式,具有其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在虚拟的世界中一切都没问题,回到现实中各种问题却越来越不能解开。如果过于依赖网络,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

(5)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伴随性发育的成熟,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不成熟之间发生激烈的碰撞,渴望爱情,憧憬婚姻,却缺乏成熟的爱情观念,和正确的性观念和性道德,当遇到这类问题或相关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6)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本次调查中发现,64%的学生不满意所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而同样也有42%的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据报道,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另外,心理咨询的一些手段、方法落后、陈旧,适应不了学生的要求,以致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也不太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解决。此外,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善于针对大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因势利导。

(7)对贫困学生关怀不够

贫富差距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同样也出现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是一个班的同学,一些花钱大方,追求“卓越”的生活,而另一些同学却省吃俭用,到处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这种落差给贫困生带来了比较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虽然贫穷并不是马加爵杀人的主要理由,但确实是他产生自卑内向的性格的根源。贫困生出现“心理危机”应该是社会的责任。这些年,城乡的教育差距也在加大,为了跳农门,部分农家子弟和农村学校的眼睛只盯着学习成绩,而且受制于经济条件,一些乡村中小学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特长,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个性缺乏充分发展,除了学习之外,其他方面的能力都较弱。可在大学里,评判学生的标准是多元的,这样一来,很多贫困生进入大学后就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很差,变得自卑、敏感、脆弱、封闭。

三、提出建议

(1)全社会应该转变观念,更新认识。今后需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大家知道,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不可歧视他们、嘲弄他们。

(2)树立一个良好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睦,互爱互助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再像传统的“棍棒”教育,也不因是独生子女而过分溺爱,父母与儿女的沟通方式应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对于涉世未深的子女,要多告诉他们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使他们对社会能有更深刻的看法和认识,比较及时的洞察自己孩子的各种心理动向。

(3)高校应加强心理学知识、常识的教育和普及。高等院校应加强对心理学、生理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报告[页2]_考察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恋爱心理调查报告

6.恋爱表现过于热情奔放。 校园情侣中不乏这样的人,在公开场合下也信奉“爱就让你听见,爱就让你看见”,整日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得常使旁人不得不“非礼勿听,非礼勿视”而退避三舍,有的同学甚至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和宽容态度,偷吃禁果的男女同学也不罕见。莎士比亚说:“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它玲却,不然会把一颗心烧焦。”遗憾的是,相当多的大学生并不懂得如何令它冷却,许多大学生并不知道改如何去爱,怎样适当地表达爱。我们中华民族在感情表达方式上更是讲究含蓄、高雅、庄重,同时讲究感情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作为高素质的大学生更应该尊重民族特点,注意行为端正,文明,用理智控制行为,用道德约束举止。

三、大学生恋爱的原因在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展是大学生恋爱的重要原因。

从生理上看,现在孩子进人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过去大致提前了三年。大学生一般在18至24岁,正处在青春期,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自然会在大学生的内心萌发,从心理上看,青年心理上的变化,也是大学生恋爱的一个重要内因。大学生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思想不稳定,人生观还没能完全地树立起来,其思想可塑性大。然而,人生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恋爱观。处在躁动年龄的大学生,性意识日趋成熟,他们渴望与异性接触相处。

当然,大学生普遍恋爱,也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4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的确,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大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大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另外,大学生就是赶恋爱“时尚”调查显示17%的同学是在赶“时尚”。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时尚而动”。

赶“时尚”还受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有人爱”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真爱”如果说大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314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珠晖区第一中学曾星秦芳

摘要: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本文就胜利村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查,了解其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探讨。

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胜利村是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一个传统的农业村,现有人口1927人,外嫁未迁户口56人,常住人口1437人,未满14岁的留守儿童74人,占全村人口的3.84%,有52人和奶奶、爷爷在一起生活,22人在家独立生活。在调查中发现,65%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2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情况比较突出。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一)、性格比较内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他们表示一般他们放学回家后一般就在家里,很少出去,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主要的活动就是在家看电视,这主要是10岁左右的孩子,更大点喜欢到网吧去打发时间。和爷爷奶奶这些大人,他们认为没有多少话讲,或者根本就不想和他们讲。这些孩子在群体活动中通常比较静,调查显示,他们很羡慕那些能唱能跳能讲笑话的小孩,而他们只是人群中的一个观众。长期的这种生活形成了他们性格上的孤僻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二)精神抑郁,很难找到快乐

这些孩子大多都是14岁以下,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时期,而稳定的心理特征还未形成,特别是进入到青春期后,一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就更加的突出,在学习上困难、交友的迷茫、青春期的困惑,这些问题使得他们无法找到心理排解的窗口。这让这些人群无法获得快乐,内心的痛苦、郁闷纠结使得这些孩子没有自信,不敢大胆的表现自己,缺乏生气。

(三)情绪暴躁,容易失控

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几名留守的孩子,“对你在学校和家里和老师及大人吵过架吗”的回答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吵过,有些甚至经常和大人及老师吵架、甚至有两个孩子因为经常在学校和同学打架换了三个学校。有2个孩子表示很厌倦现在的生活,不想读书,也想早点出去打工。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学校,学生,全文共 1685 字

+ 加入清单

此次活动以社会学院历史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学习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同学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依然很大。

三,经济生活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上大学以后,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占到33%,与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人数相当,这体现了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是与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20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反应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五,心理平衡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差差别?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应了同学同学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学校还是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题你觉得自信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这两题都反应了我们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题中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吗?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吗?你在为之不懈奋斗吗?只有31%的同学认为是。这两题又都体现出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明天没有信心。以上的几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平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本次调查充分反应了以社会学院07历史班同学为典型的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调查研究社和07历史班表示衷心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