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社区调研报告32篇 调研报告范文【通用20篇】

浏览

4303

范文

128

村委会及社区居委选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1771 字

+ 加入清单

村委会社区居委选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基层政权的细胞,自治组织选举工作是加强自治组织建设的基础,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今年我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已全面铺开,全市1825个村(原为1827个村)都要进行换届选举,整个换届选举工作计划从9月中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从上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情况看,换届工作难度较大,而同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选举则相对容易。在此,我们试着从比较分析的角度,结合上届换届选举的工作实践,对村委会选举和社区居委会选举的异同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把握换届选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达到研究问题、推动工作的目的。

一、我市上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基本情况

村委会换届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形式,我市依法在农村实行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迄今为止,全市已进行了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从历届选举的情况看,我市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了“三个一”:即一届比一届彻底(不留死角),一届比一届规范,一届比一届群众满意度高。在XX年进行的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我市仅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任务,全市1827个村的选举成功率达到100%,换届选举工作做到了一个不剩、不留死角,全市共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6466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村有697个,占38.1%,村委会成员年龄明显下降,文化层次明显提高,结构趋于合理。沁阳市还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试点县,为全省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创造了经验。

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是城市居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四城区先后于XX年和XX年选举产生了我市第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并于XX年3月至4月进行了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这次换届选举是我市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后第一次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进行的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解放、山阳、中站、马村四个城区的85个社区居委会全部纳入换届范围。这次换届选举呈现了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建立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四城区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以确保按期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任务;二是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同步进行,先进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再进行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提倡交叉任职,换届后,有43个社区实现了“一肩挑”,占四城区社区总数的50.6%,交叉任职人数也达到了125人;三是社区民警积极参加社区居委会竞选,以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确保一方平安。换届后,民警当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的社区有48个,占56.5%;四是换届选举工作进展迅速,运行平稳,仅仅用了48天时间,全市85个社区就全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共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528人,平均年龄为37.9岁。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了“三满意”,即各级领导满意、当选人个人满意、社区居民满意。

总体来看,我市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和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做到了组织有力、进展迅速、程序规范、效果良好,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任务。但是在换届选举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既有坦途、也有曲折,既创造了可供分享的经验、也有应当汲取的教训,二者相比,村委会换届选举历时更长、难度更大、竞争更为激烈,我们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更多,从以下三组数字中可以略见一斑:一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期间,全市各级共派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1952个,工作人员达到6200余人;二是在全市最后一个换届的村,温县赵堡镇北平皋村换届选举时,县领导亲自坐镇指挥,同时从各乡镇抽调主管换届工作的副书记、组织委员、民政所长等200余人,分成27个工作组,驻村帮助做好工作,县公安局抽调专人组成应急小分队,负责维护村中秩序;三是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期间,市换届办共接待上访案件151件,涉及36个乡镇96个村。信访工作存在有“两多两大”现象,两多就是上访人数多、缠访次数多,群众上访少则一两个人,多则几十个人,有的村甚至十几次上访;两大就是范围大、影响大,有的群众不仅到市里上访,还到省里上访,甚至到北京上访。而社区居委会换届则相对比较顺利,运行比较平稳,整个换届期间,全市未发生一起越级或集体上访事件。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社区建设与基层群众自治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建设基层群众自治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国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中原地区居民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社区建设与基层群众自治”调研服务队,

采用实地绘图与入户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对我省郑州、焦作、濮阳、周口、商丘等地进行地图法抽样调查。

实践团队每到一处,需要围绕社区进行五次行走调研,过明确边界、确定建筑及区域特征、绘制总图、绘图自查、制作住户清单、补充地图完整信息等几个过程,完成绘制抽样调查图的工作。以郑州市二七区陇海社区为例,队

员们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利用两天时间对社区进行行走绘图工作,先后统计社区大门安置数量和朝向、1100余户居民的居住概况、绘制调查总图及分图4张、初期核查空房空户2家、记录实际住宅总数及门牌号等,尽量完善居民信息。绘图工作完成后,队员们依据地图建设村居抽样框,依次分组入户面访、念读问卷并回收统计。

通过绘图,队员们深入了解调查住户的住宅分布信息,了解了社区建设情况,统计了部分社区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损耗情况,并向居委会主任反馈。采用地图法进行科学的抽样调查,同样为村(居)委会留下样稿底图,得到了基层居委会的支持与认可。调研过程中,来自社科院的顾督导详细向队员们介绍了访问过程中不能干扰被调查者、不能过分解释问题等注意事项,使得调研的过程和法更加规范。调研活动将队员们了解到的基层信息以报告形式呈现,为相关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通过调研活动,队员们对当前社区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锻炼了大家的实践能力,展现出大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及建设美丽中原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社区社会管理现状调研报告[页3]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1381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社会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在社区居委会经费方面,我区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每年1万5千元。各街道办事处统筹部分外,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如劳动、城管、矫正、治安协管员等都是由劳动部门安排的失业人员,工资比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高,不仅发工作服,而且遇年节还有福利。而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险个人负担部分后,每个人只有800-1000元月收入,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金石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四、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金石社区居委会减负

1、是理顺区街关系。要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由开发区委办局在金石滩街道设站(所),实现条条上的一专到底。金石滩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金石滩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

2、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管理四级网络中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居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金石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属于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门)无权向社区摊派;属于社区的工作,社区有责任完成;对需要社区协助办理的工作,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权手续。

3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金石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金石社区居委会经费由金石滩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石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金石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

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492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根据市局(公司)党委关于干部述职述廉的有关要求,现将本人受聘担任区局(公司)副局长以来的情况作个汇报,请予评议。

一、履行职责情况

我是去年八月份来黄陂任职的。近一年来,我深切地感受到专卖工作的压力:一是区公司销量目标任务的完成对市场净化的要求很高;二是推进烟草专卖社区化管理的任务繁重;三是专卖基础管理薄弱,摊子大,素质不齐,内部管理的难度很大;四是执法要求和环境对专卖管理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为区局分管专卖的负责人,如何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保证专卖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区局(公司)总体目标的完成提供条件。一方面,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难辱;另一方面,也以此作为对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又一次挑战与检验。我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从发挥专卖职能作用的诸多方面、每个环节做起,推动工作的有效开展。归纳起来,主要是从以下方面着力:

第一勤于思考出“点子”。我始终认为,分管负责人在企业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对上要为一把手和班子决策提供依据、出“点子”,对下的组织指导抓落实,同样有一个出主意想办法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始终注意把握好四点:①将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②把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结合起来;③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针对性;④崇尚实力,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坚持重实际、务实事、求实效。从年度工作计划到月度工作安排,从宏观政策到中观决策,从专项工作方案到市场检查、案件查处预案,基本上能够做到科学分析,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合理把握,提出系统性、前瞻性、操作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了专卖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二从难要求打“底子”。管理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针对专卖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的状况,我坚持从长远出发,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变“三轻”为“三重”,即重基础管理、重工作过程管理、重人的管理。在具体工作上,一是抓队伍素质的提高。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和抓重点、抓骨干,使专卖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转变。二是健全完善专卖基础管理。利用规范专卖财务管理、网建达标迎检等契机,立足从严要求,很抓专卖各项基础管理,有效地规范和提升了专卖内部管理,初步转变了专卖内部管理粗放、无序的状态。三是加强对人的思想、行为的管理。通过与专卖人员经常性的沟通,交心谈心,随时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做好针对性的工作,使队伍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较高的士气。四是加强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工作过程及结果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可以说过程直接决定着结果。强化对过程的管理,实质上是一个抓落实的过程。我的一个基本工作方法是,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增强对结果的预见性,从而进一步完成过程管理;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从机制上查找漏洞,不断健全管理,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着力追求工作过程与结果的完美性。

第三言传身教做“样子”。专卖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对队伍素质的特殊要求。没有一支素质全面、作风过硬的队伍,是难以完成专卖目标任务的。在专卖管理面临复杂环境、任务繁重的今天,带好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我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以身作则。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实际行动维护局(公司)政令畅通。在工作上坚持求真务实,不断追求卓越。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和工作部署时,始终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追求高效率。二是言传身教。我这个人水平不高,肚子里的货不很多,但最大的特点是不保守。针对专卖管理层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我经常与几个科长、队长在一起,沟通思想、讨论问题、研究方法。无论是人的管理还是事的处理,无论是整体工作方案还是具体工作预案,各个方面我都竭尽所能地进行具体指导,达到了启迪思维,理顺思路,优化措施,促进管理的目的。三是身先士卒。专卖管理受环境条件诸方面制约,在工作时间上呈现出无规律性,结果上呈现出不可知性,特别是执法检查、案件查处过程中的现场处置,更是直接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有鉴如此,每逢重大的市场整治或重要案件线索的查处,我都尽量到现场参与组织指挥,极大地鼓舞了队伍的斗志和士气。

任职以来,我始终抱着“只干不说,先干后说,干好了再说”的态度,尽心谋事,倾心干事,力求干成一点事,留一点印象。应该说,专卖近一年的工作,在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在专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有了一些新的突破和发展。

一是破案打击有新突破。去年8月至今年6月,共查破各类案件854起,查获非法“三烟”32711.5条(654件),涉案案值1723062.55元,其中,5000元以上的大案56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烟违法犯罪案件6件,公安机关立案调查6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处以治安拘留的8案11人。查处案件的数量与案值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区域卷烟市场秩序逐步好转。

二是市场监管有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烟草专卖社区化管理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在组织建设、工作流程、基础管理、监督考核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符合上级要求,切合本地实际的一套完整的社区化管理工作运行机制。②市场监管得到加强。在阶段性目标上突出无证经营、宾馆酒楼、公开摆卖以及重点地区和重点户;在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上突出三个结合(即分散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突击检查与夜间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与一般检查相结合)。市场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大。③市场控制效果明显。宾馆酒楼基本纳入正常管理,公开摆卖违禁卷烟的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无证经营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三是内部管理有新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的意识正在形成。工作有计划,过程有记载,结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已经成为制度。②管理手段与工作方式有很大转变。专卖各层次的管理基本实现四个转变,即从只对事的管理向既重事更重人转变;从大包大揽向带着干、做给看、督着办转变;从单向思维、简单操作向系统分析、数据说话上转变;从粗放紊乱向规范有序转变。③专卖队伍适应能力不断增强。“两员”法律政策水平、业务知识技能有了明显提高,精神面貌有了可喜变化,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专卖除继续保持了无诉讼、复议败诉案件以外,执法能力和素质在复杂的环境中得到了进一步锤炼和提高。我们的同志在相当复杂和艰难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做到忍辱负重,绝不退缩,无怨无悔,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专卖管理能有今天的局面,有赖于这支队伍,成绩应当归功于他们。

二、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情况

自走上区局(公司)领导岗位以来,我尽量从难从严要求自己,注意在思想上解决“人活着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上下了一定功夫。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今年,我参加了省局组织的商业企业领导人员培训班的学习,三个月时间里,比较系统的学习了邓小平理论、xx大报告、市场经济理论、WTO规则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在学习期间,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理论(体会)文章三篇。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从事理论学习,受政治教育时间最长的一次。通过系统学习,理论素养得到了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工作思路更加开阔。

二是注重党性锻炼与修养。在政治上,坚持用“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同市局(公司)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不说糊涂话,不做出格事。在处事为人上,坚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饱满旺盛的热情投入工作,力争用自己的行动感召人,用自己的形象影响人,用自己的诚意打动人。在处理工作关系上,比较注意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自觉地维护大局,维护团结。我是这样想的,副职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了,就是对一把手最大的支持,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工作的好坏优劣,群众心里自有一杆秤,无须自己多说。

三是廉洁自律、清廉从政。平常能自觉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方面的学习,注意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念,常修为仕之德,坚持把轻名利、远是非、躲酒场、正心态和纳言、敏行、轻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实践、去争取。自我回顾检查,没有任何违反中央、省市关于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国企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行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对照岗位职责,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结合这次群众给我提出的四条意见和建议,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理论学习不够扎实。一是不能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学习往往是浅尝辄止,系统性不强,不能持之以恒,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二是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脱节,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还不够。

第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够。忙于日常事务多,调查研究少;做科长的事多,做局长的事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缺乏对黄陂客观实际的深度把握,以致工作起来情况不明、决心不大、办法不多。

第三工作开拓创新的力度不够。表现为瞻前顾后、求稳怕乱。一是认为专卖队伍和基础管理不牢,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得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二是在解决制约专卖工作的关键性问题上还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如破案打击力度还不够,特别是针对危害区内市场的源头性案件查处力度还不大。对市局十分重视的社区化管理工作如何深入开展办法措施不多,推动力度不大。专卖内部管理、队伍建设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仍不尽适应,特别是在立规建制、强化考核、狠抓落实上显得不够。

第四工作方法不够细致,有时急躁情绪较重。面对工作压力和出现的问题,还不能完全做到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时常表现出急躁情绪,有时要求过高,态度过激,方法欠妥。在工作中,沟通协调不够,调动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不够,事必躬亲的多,专卖管理层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检查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自己政治素质不很高、世界观的改造还不够、党性修养不够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从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党性锻炼和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系统性。二是要密切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学习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观念结合起来。三是要把学习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学习锻炼,全面提高作为基层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科学组织运筹的本领,力求通过自己的组织和管理,使区局的专卖工作谋求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第二强化开拓创新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工作的突破口。要始终围绕市局(公司)战略目标和决策,把握当前专卖工作的主要矛盾和重点,集中精力抓大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一是要突出源头控制,着力构建涉烟违法犯罪情报信息网络,加大大要案件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提高破案打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认真落实中队和“两员”的破案打击和市场监管责任,加大挂钩考核力度,确保区域市场有明显的改观。二是要以扩销增量为目标,以完善机制为重点,全面推进烟草专卖社区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提高市场控制能力。三是以规范执法为重点,全面加强专卖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专卖管理整体水平。

第三求真务实,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要以对企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凡是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努力营造一个谋事干事、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二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扬崇尚实干、少说空话,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三是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工作方法,尊重和关心和依靠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四是勤政廉洁,奉公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在企业中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将把这次述职评议作为对我个人支持、监督和帮助的一次极好机会,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团结全体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克难奋进,为推进黄陂烟草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下半年关于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4266 字

+ 加入清单

2020下半年关于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社区党建已成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社区领导,密切联系群众,更好的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领域、新途径。探索抓好新形势下的社区党支部工作,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按照区委组织部安排,到甘霖社区任第一书记后,熟悉社区情况,推进工作开展,对甘霖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现将甘霖社区党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 社区基本情况

邹坞镇甘霖社区居委会于XX年9月经区政府批准,XX年1月16日揭牌成立。设党支部一个,党支部成员4名,大学生村官及普通党员4名,离退休党员57人,社区工作人员7名,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管辖范围为东邹坞以东、小甘霖以西、枣曹公路以北、薛城煤矿以南的区域。辖区内共有居民2065户,总人口11965人,已婚育龄妇女1693人,50岁以上人口约有3000多人。办公面积200多平方,建有7间120平方米的 “一站式”服务大厅、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办公服务场所一处。

二、当前社区党建中存在着三对矛盾

(一)社区党建的快速推进与对社区党建思想认识滞后的矛盾。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区党员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淡薄。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离退休干部的增多,进入社区的党员数量急剧攀升。在社区内,真正进入社区,受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党员主要有两类,一是离退休党员,二是流动、下岗等特殊群体党员。从现实情况来看,第一类已进入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人虽然进了社区,但许多人的心却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认为到了社区会失去单位的一些待遇,故对社区党组织这个新家心怀顾虑,不甘融入。第二类特殊群体党员,他们中的不少人正处于失意之中,思想上有一些抵触情绪。同时,他们还要忙于生计,总希望再进入一个新的单位,认为组织关系留在社区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第二,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目前,社区单位党组织一般可分为“需求型”、“普通型”、“社会型”三种类型:“需求型”指双方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依靠和制约关系;“普通型”指双方不存在或很少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关系型”指的是该社区建立了辖区单位领导个人与社区组织负责人之间密切往来、共建互助的关系。就目前来看,这三种类型党组织支持参与社区党建的自觉性和责任性不够平衡,单位认为社区党建应当由社区党组织承担,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如甘霖矿的离退休党员),且本单位党建任务已经不少,再腾出精力参与社区党建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第三,在职党员自觉投身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目前有相当一批在职党员的“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社区党员意识”相对较弱。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与社区党建的相关性,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党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因此出现三种状况:一是所在单位没有对自己投身社区党建作硬性要求的,则这些在职党员基本上完全疏离社区党建工作。二是所在单位要求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虽基本上能遵守,但许多党员报到后不能主动、自觉地与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参与社区建设。三是大多数党员能参加社区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但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临时交办的任务。第四,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支持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社区党建起步不久,开展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而这些困难相当多的并非社区党组织所能独立解决,须依赖于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比如,社区党建的理论和实践,虽也赖于社区的摸索,但更赖于上级的指导和协调。此外开展社区党建所需的人、财、物也需要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等。但在目前不少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嘴上虽也讲要重视社区党建,却无实际行动,有的不但不帮助和支持,反而给社区党建加压派任务。

(二)社区党建的高要求与社区党建财力、物力投入不足的矛盾。社区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承担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的作用。相对于社区党建的高要求,社区在财力、物力投入方面又普遍存在着承载能力不足的现象。尽管我镇这几年,特别是今年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缓解甘霖社区财力和物力不足的问题,但社区党建财力、物力匮乏的情况仍然存在。

第一,任务膨胀匮乏。近年来随着甘霖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的升温,使得不少部门、单位纷纷把职能任务延伸到社区。社区党组织对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不知分辩,不能拒绝,只有盲从,尽力应付。导致了社区党建在财力、物力上的更加捉襟见肘。第二,支持软弱匮乏。社区党建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也要依靠社区成员和社区单位的支持。但在人们思维上总是习惯地依靠政府的财力、物力调拨,却很难得到社区成员和社区单位(如甘霖矿)在财力、物力上的有力支持。

(三)社区党建的高难度与社区党建工作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与其他基层党建相比,社区党建的难度是很大的。一是难在社区党建的对象是复杂异质的,同一社区中,有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还有流动党员。这些复杂异质的党员思想迥异、利益相左,要统一起来尤为困难。二是难在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社区党建工作内容完全是根据社区党建的实际变化情况而定的,无预设性,要随时依变化的情况而调整。三是难在社区党建开展时,由于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单位及党员没有领导关系和行政约束,这与其他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相比显得更为困难。

三、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机制,激发内在动力,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功能,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网络。一是社区党组织必须要利用自己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人才优势,集思广益、理出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措施等,使整个社区建设每一步无不在社区党组织的设计之中。要以社区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动员和鼓励广大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分配的工作,努力完成社区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实践中巩固、发展和实现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的地位,真正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建立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工作新机制,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网络。让企事业单位、各种经济组织、各社会团体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坚持互相定期沟通信息、交流经验、通报情况,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激发驻社区单位参加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重点抓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都密切关注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以及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项目,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开展。三是树立共同目标,创设共同载体,激活社区党建合力。从社区居民群众迫切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手,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咨询、文化娱乐和社会公益性共建活动,为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共建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进一步增强共同搞好社区党建的信心和动力,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一要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社会影响力,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要对社区干部进行政治、业务培训,使他们认真学习并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为第一目标,防止和克服社区的工作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思想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工作实绩取信于民。 二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强化党内监督机制。对不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要和风细雨,加强教育,对屡教不改的问题党员要严肃处理或劝其退党,严格按照党纪国法处分违规违纪、违法党员。

(三)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抓好外出和流入社区党员管理工作,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一是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要建立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在流动党员中实行党员证制度,解决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繁琐的问题,通过建立和执行制度,规范管理,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要创新教育管理阵地,如在社区建立社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让流入党员有家可归,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要创新教育管理方式,结合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采取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教育方式,党组织活动同务工经商活动融为一体,打破组织活动每月一次的规定,利用书信、电话、电邮等现代联络手段组织党员学习、思想汇报等,不拘一格开展活动,寓管理于学习教育之中,放开形式、放宽时限、放活内容、放开形式,实行开放式教育管理。要创新教育管理载体,开展在家党员向外出务工的党员发一封信,寄一份征求意见书,支委成员联系一名外出务工党员及其家属;外出党员给支部提出一条意见或建议、为当地群众做一件好事、为家乡提供一个条致富信息或致富项目的三个一活动,给包括流动党员在内的社区党员带头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为民解难以及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平台。二是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加快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建立党组织工作的步伐,消除空白点。

(四)建立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服务,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要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在制度上加大社区党建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在资金安排上尽量向社区基层组织倾斜,加强对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支持,确保社区党建工作在财力、物力上得到充分的支持。 二是要搞好社区服务。社区党建工作不能完全依靠财政资金投入。社区党组织应当把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与加强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健全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功能等手段,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关心并努力解决当前群众关心的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社区管理规范化、社区服务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生活、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而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带动社区党员和居民投身到社区建设中,推动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的共同发展,为居民群众营造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精选社区两学一做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精选社区两学一做调研报告

为让辖区党员干部学深学透《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抓好《准则》和《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xx社区党委以“四措”力促“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活动开展取得实效。

一是开展“自学”活动。

社区党委专门印发了《准则》和《条例》原文到每个党员干部手上,制作专门的学习记录本,要求社区党员干部和各村(居)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自学活动,逐字逐条学习《准则》和《条例》原文,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准确领会立意内涵,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上,用实际行动准确诠释《准则》和《条例》,让群众看到行动和变化,做一名合格党员。

二是开展“领学”活动。

社区党委充分利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平台,举办学习《准则》和《条例》“大讲堂”,利用每周工作例会之机,由领导带头领学,逐字逐句原文领读,并结合实际展开讲解和讨论,带头撰写交流学习心得,引导社区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用《准则》和《条例》,将其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要求,争做一名合格党员。

三是开展专项“促学”。

社区党委将“两学一做”活动开展作为2017年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发活动通知,要求社区各部(办、组)、村(居)党支部制定详细学习计划,认真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同时,由社区分管领导和联系村(居)领导牵头开展跟踪督查、随机检查学习笔记、心得等,及时了解掌握各部(办、组)、村(居)党支部学习贯彻情况,及时交流做法经验,推动学习贯彻工作落实,以“促学”力促辖区党员干部达到合格党员的标准和要求。

四是开展“导学”活动。

社区党委除专门制作“两学一做”学习记录本外,还组建了专门的微信群,定期传达社区党委的安排和部署,为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搭建平台,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led显示屏、简报、展板、qq群等形式,全面宣传《准则》和《条例》内容,扩大影响面和知晓率,积极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为社区党委开展“两学一做”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社区两学一做调研报告是不是对网友们有所帮助呢?希望网友们认真阅读,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2569 字

+ 加入清单

资新社区成立于20xx年12月,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居民住宅楼45栋,住户1408户,常住人口3568人,流动人口293人,辖区内有非公企业单位1个,学校1个。个体商业网点35个,有1支志愿者队伍。

社区党建基本情况

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员总数376名,其中妇女党员145名(38%)、流动党员132名(35%),党员学历构成情况:本科22名、大专83名、高中193名、初中78名;年龄结构:30岁以下16名,30-40岁36名、40-50岁139名、50-60岁96名、60岁以上89名。

党务工作者待遇情况:社区工作人员9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4名;社区党总支书记杨邵金,是在支部书记中招考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主任月工资1050元,1名副书记月工资1020元,其余工作人员月工资1000元。 3、运转经费情况:办事处年拨款10余元,在上级争取资金15万元,但每年用于干部工资、道路维修、创建卫生城市、计划生育等日常性工作30余万元。

活动阵地建设情况:资新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是原棉纺厂改制后留下的,面积为300平米;产权为资新社区居委会所有。

社区党建工作特色做法

加强设施建设,帮助居民安居乐业。近年共筹资50余万元,维修危房3座,维修小区道路500多米,20xx年社区安居工程项目启动,总投资600多万,将解决60余户居民住房困难问题。社区投入2万元帮助离退休人员成立了一支秧歌队和腰鼓队、他们活跃在社区内外,参加各种大型活动,社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社区始终把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做为社区工作的重点。对于双职工下岗年纪偏大而又无一技之长的家庭给予部分生活补贴,几年来,社区共办理低保157户,月保障金额55452元。凡是户口在本社区的常住居民家中子女,考上重点高中奖励200元;取得大专学历,奖励300元;取得本科学历,奖励500元;取得研究生以上学历,奖励800元。

发展社区服务,带动就业创业。针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多,经济收入较低状况,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把再就业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每年与区劳动局联合举办就业培训班,同时建立了劳动就业台帐,并实施电脑化动态管理。拓宽就业渠道,每周都派专人到市劳动部门及驻辖区单位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并及时宣传,与未就业人员沟通,面对面的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并记录在案。推进再就业工作的步伐到现在为止,社区20xx年登记在册的119名下岗失业人员现已有114人就业,就业率达到96%。

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不足,活动场所建设受限。社区党建工作非常重要,必须有一定的运转经费保障.但目前除了区委组织部和办事处每年下拨的小额基层运转经费外,只能靠社区集体经济支撑。资新社区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区,社区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没有固定的收入。每年都靠向上级争取资金来保证日常工作开展和社区干部工资还有缺口,所以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建设也一直停滞不前。现有的党建活动室与市民学校、便民大厅等在同一场地,给日常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现有的条件无法满足社区党员学习、活动需要。

群众党员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平时党建开展活动,党员真正能积极参与党员活动的并不多,往往借口工作忙等原因而难以顾及,除非是社区召开会议时发给一定的补助费才能勉强到齐。

对下岗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漏洞。由于传统党组织管理体系的限制,对下岗职工和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存在较为普遍的脱节现象,即用人单位不管、原单位不管、社区党组织没权管,使这部分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

积极探索,解决基层党建中存在的问题

健全管理机制,在增强党的凝聚力上下功夫。建立以社区党总支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依托、辖区全体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格局。 直管 居民党员, 共管 离退休党员协管 社区流动党员双管 在职党员接管 下岗、待岗、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党员和未安置的复转军人、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党员,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健全配套机制,在不断提高社区自治能力上下功夫。建立配套投入机制,采取财政划拨一点、社区分担一点、职能部门投入一点、社会力量支援一点等办法,来解决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的资金困难。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做到既把政府的工作延伸到社区,又不增加社区自治组织的负担。要以 刚性 的细则要求公安、计生、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等政府相关部门把工作任务落实到社区的同时,实行 权随职走、费随事转 的原则,使社区居民委员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基层自治组织。

改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保持社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实行党员分类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支持鼓励在职党员参加所在社区党组织活动,进一步强化在职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社区党员关系不遗漏、组织生活不间断、教育管理不放松、先锋作用不削弱;对社区直接管理的党员实行隶属管理,不断强化党员的组织观念。坚持学习教育制度化。切实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制度健全,学习规范,通过学习教育把社区党员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可组织身体好的党员与他们结成对子,定期传递党组织的信息;强化对年轻党员的教育,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为社区党组织当好参谋和助手;对长期在外、流动性强的党员可经社区党组织介绍,参加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活动。在继续坚持党员责任区的基础上,重点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通过设置政策宣传、民事调解、便民服务、治安巡逻、帮教解困、卫生保洁等服务岗位,在党员个人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社区党支部研究审批,定期评议审核。

调动党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引导党员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自觉行动;二是找准载体,让各行各业的党员有机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帮助党员特别是下岗、失业和有困难的党员掌握自强自立的本领,使他们有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要用严格的党内生活制度约束党员,督促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需要共同努力,做到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探索新举措,取得新成效,为全面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构建 和谐社区 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社区精神文明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2436 字

+ 加入清单

9月15日-10月15日,我在唐家庄西北楼社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现将我的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社区是整个社会最基本的单元,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社会整体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社区建设新问题,探讨社区工作新思路,力求在服务群众上出成效,我于9月23日在西北楼社区进行了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我通过与社区负责人的交谈,察看实地、查阅资料,走访了10位党员、居民代表,收集了有关重点征求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基本概况

西北楼社区位于古冶区社保局北侧50米,包括西北楼24栋楼,启新5栋楼,启新平房5排,四建5栋楼,康乐园5栋楼,爱民花苑3栋楼,共有2202户,3681人,设有35个居民小组,在册116名党员。社区办公用房12间,占地面积180平方米,一居五站设立齐全,在唐家庄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社区党建为龙头,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在构建和谐,争创星级,打造宜居,推进安全社区,平安社区建设等工作中,坚持群策群力,共驻共建,努力营造和谐创建的氛围。

二、开展多项活动,提升社区品质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居民素质,营造良好风气。根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要求,把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对市居民教育的力度。每年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荐我身边的好人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先进居民的事迹,来影响居民那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促进了居民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目前,社区通过市民学校、法制学校、党员大讲堂等形式为抓手,学习内容涉及时事政治、法律、计生、环保、健康、科普等方面知识,扩大了居民的视野,又起到了很好的社区宣传作用。通过活动的开展把居民思想教育的具体要求融入社区工作之中,引导市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珍惜时间、提升自己。

2、坚持标本兼治,创造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围绕“创文明城”的目标,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家园,创造优美社区环境活动。开滦唐家庄社区服务中心投入数万元把开滦所属的西北楼小区的路面全部硬化,老化的水电暖管道换新,路灯,门灯,健身器材的安装,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四建工房等区属工房的旧小区改造也使居民的居住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原来的四建工房居民冬天靠生炉子取暖,家家户户的煤棚里面全是煤块,顶上放满了木柴,乱堆的东西到处都是,自从改造后,居民用上了煤气,暖气,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也没有了,居民楼的巷道变得敞亮了,居民扔垃圾也很自觉的扔到垃圾箱里,居民的行为变的文明了。

3、坚持群防群治,保持社区安宁,促进社会稳定。在开展文明城创建活动中,坚持把“平安社区、安全社区、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实行群防群治、联防联治。一是建立治安工作网络。由居委会在小区居民中聘请政治、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员担任治安巡逻队,并在小区责任民警的业务指导下开展治安值班巡逻。同时加强治保会,调委会建设,及时化解、疏导各种居民纠纷,建立帮教队伍,对社区内帮教对象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有针对性地开展帮助活动。此外,小区民警与巡逻队人员在执勤的同时向居民宣传自我保护、居家安全的常识,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

二、存在问题

在设施建设方面,反映经费投入不足,社区环境建设欠帐较多,有的小区缺少为群众休闲、健身的公益场所,托幼所托老所不配套,公厕少;有的提出要改造社区的下水道,更多的群众提出要求要在社区内铺设步行彩色道板,但都难以得到解决。社区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社区建设经费普遍短缺,社区创建的经费筹措相当困难。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影响了社区创建上档次,无法满足群众提出呼声要求,不同程度地挫伤部分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此外,齐抓共管意识不强。区域共建是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的重要途径,共建单位在社区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有的产权单位缺乏参与共建的积极性。一些职能部门对社区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矛盾采取绕、躲、拖、推的消极办法,缺乏责任心。

三、建议与对策

把“告诉群众怎么做,我为群众做什么”作为社区的重点工作来抓。

1、要充分认识深入开展社区居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从社区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使社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2、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建立高素质的社区工作队伍。社区组织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社区居民依法自治组织。社区工作人员选派一些老、中、青人员,政治素质较高、熟悉社区管理、善于组织群众的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有事业心、有专业特长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队伍中去。

3、加强教育,切实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抓文明社区创建,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一靠教育,二靠管理。没有管理的配合,教育往往是软弱无力的,没有教育作基础,管理往往是简单粗暴的。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活动形式之中,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把改造配套老区,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社区基础设施落后、不配套问题较为突出,如文化娱乐场所、休闲健身场所、生活服务设施等较为缺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结合城市社区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社区的各种配套设施,开辟更多面向广大群众,便于群众参与的公益性文化体育场所等。

5、各职能部门要尽职尽责,充分行使职权和义务,形成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社区建设除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外,各级职能部门的整体配合,各尽职责、各管其事非常重要。充分发挥共建优势,坚持不懈抓好共建。共建单位共同落实社治安综合治理,共同治理脏、乱、差,共同兴建基础设施,搞好绿化、美化,共同建设卫生、整洁、优美的社区,动员社区共建单位力量,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为拓宽服务领域打好基础,共建单位要积极扶持社区服务的专、兼职队伍,帮助他们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服务向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辖区内各单位联手齐抓共管,对社区环境实行长效管理,为社区居民创造较好的生活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社区建设基本现状调研查报告范文2000字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2578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建设基本现状调研查报告范文2000字

历经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区居委会的规模类型、工作内容、工作条件、人员素质、待遇,内部组织机构及工作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对社区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这些都为今后的社区和谐建设工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区的社区建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为我市的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当前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区目前社区建设的基本状况

1、社区架构趋于合理。根据年中办国办下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对原有居委会管辖范围小,资源难以共享,功能弱等弊端,我区积极进行社区体制改革,对居委会所辖区域作适当调整,合并、扩大了社区管理范围。目前全区有居委会64个,每个居委会所辖--4000户左右,人口在7000—10000左右。

2、社区组织体系日益完善。在合理设置社区规模的基础上,各居委会逐步完善了社区组织体系。建立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党建议事会,社区议事园制度。社区还建立了共青团组织,妇女组织、工会组织,并成立了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等各类社区民间组织。

3、社区服务不断发展。经过合并调整,社区办公用房条件大大改善,为社区开展服务和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大部分居委会都可以为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居民在社区可得到卫生、文化、社区救助、再就业等方方面面的服务。

4、社区居民自治有序扩大。逐步形成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具有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全区各街道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建立了街道、社区各层面的党建联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居民自治活动。居委会换届选举,由居民代表选举,户代表选举发展到目前的直选、海选。社区还广泛开展居民接待日,居务公开,社区事务所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促进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和管理。

二、我区社区工作、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现状及分析

服务网络基本形式:区、街道有服务中心,社区有服务站。

服务设施基本齐全:社区基本具备了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设施和条件。

服务领域逐步拓宽:社区服务已从传统的民政对象到全体居民,从单位服务逐步发展到满足居民各种需求的系列化服务,已涵盖了便民利民、救助保障、医疗保健、社区安全、居民教育、普法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服务项目不断增多:社区承担了大量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事务;社区工作人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救助、计划生育、文化、科普、教育、体育、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及社区安全等公共服务。同时还开展社区矫正、残障康复、妇女儿童和青少年服务,老年人服务等专业性较强的社会服务。

现在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主要包括:一是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干部,他们主要是依法选举产生。二是由区民政局等职能部门聘任的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从事低保救助、人口计划生育、就业和社会保障、人民调解等工作。三是社区志愿者,他们具有自原性、无偿性、公益性等特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区已基本建立以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为主体,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这支队伍具有吃苦耐劳、敬业奉献、作风踏实等优秀品质。但是我区的社区社会工作还存在主体职责不清,社区服务过程中有关组织在工作中沟通衔接不畅问题,同时许多体制外的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盲点也无法顾及和解决,如弱势群体的自助和自立等没有专业人员的辅导,“问题青少年”及矫正对象没有归口的机构进行辅导教育等等。

三、加强社区工作及社工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随着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原有的服务手段显得陈旧,缺乏活力,已满足不了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社区及社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一)、严格把好入口,从源头做好社区工作者的选用配备

社区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社区工作者对涉及稳定、违法行为等苗头问题要以敏锐的政治意识及早发现,及早上报,及早控制;要踏实工作、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如果社区工作者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工作待遇和八小时工作权利,缺乏“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不怕千辛苦”的奉献精神,只是上班来办公室,下班就回家,工作机关化,与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就会大为下降。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居委会干部制度,走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道路,配备社区管理专业和社会学人才。

(二)、切实减轻负担,促进社区居委会基本职能回归

目前每个社区的居民户数多在3000-4000多户,社区内居民数上万,社区工作者往往身兼数职,工作强度大,有时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和处理工作上的问题,不得不加班,每天工作十多小时是常事。居委会作为联系政府与居民的桥梁,工作内容烦琐,涉及低保、救助、优抚,劳保,医疗、卫生、治安、就业、文体活动等多方面。社区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完成上级职能部门分配的工作任务上,而真正用在社区居民服务上的时间很少。同时社区服务功能与居民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服务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劳动就业,生活救助,困难帮扶,家政服务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而精神文化、心理疏导等较高层次的服务开展相对较少。

(三)、健全各项制度,克服重用轻管弊病

从广义上讲,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就是社会工作者。尽管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具备了较好的政治素质,工作踏实,勤恳、具有奉献精神,但是他们大多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的背景,而且在他们工作过程中,也没有相关的培训,专业素质不高,工作质量难以提高。鉴于社会的多元化,不同类型、不同经济条件的服务对象对服务有不同的需求,这些都要求社区工作者将服务工作做到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其中“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工作理念,是专业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而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是做好服务的基本条件。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职业培训,充分调动现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现有工作人员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获得职业发展,使社区干部从事社区工作做到“应知应会”,即“知社区、知职责、知业务、知理论,会调查研究、会联系群众、会做思想工作、会管理社区”,全面提升社区工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4644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大量的社会性服务职能交给了社区,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走向社会,加上开发的物业小区越来越多,大量的流动人口及人户分离人员汇聚到社区,计划生育的“条条管理”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导致个别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内非常住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给计划生育管理和优质服务带来一定困难。建立造应经济社会发展,以社区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和服务新机制已势在必行。在此共识上,xx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更是每年对城市计生工作都要作专题工作研究,狠抓落实,并把人口与计划生育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及时进行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改革创新,按照省、xx市人口计生委对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寻求适应枣阳特点的发展机制。

一、社区基本情况

由于xx市目前还没有实行城市社区化管理,现指的社区全部是过去的城中村,3个城区办事处共有社区居委会19个,总人口为84126人,已婚育龄妇女 17546人,其中无孩育龄妇女721人,一孩育龄妇女11256人,上环10146人, 二孩育龄妇女4417人,结扎4308人,多孩育龄妇女952 人结扎931人,综合节育率为88%.每年出生1000多人,近几年来的符合政策生育率一直低于80%。社区居委会通过租、借、建、改和其他资源共享等形式,已有15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占总数的 79%;17 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电脑,19个社区居委会安装了电话;99%的社区建立了规范的政务公开栏、计划生育宣传栏等宣传工作窗口。XX年,全市按照“面向社会、公开竞争、考试考核、依法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计生干部,实现了社区居委会计生干部素质的历史性改变。社区居委会计生干部平均年龄下降10岁,文化程度明显提高,中专以上文化比重由20%提高到85%,其中计生干部的平均年龄为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30%,经过计生岗位专门培训的人员达95%。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待遇也有明显提高,由几年前的月工资报酬50元左右提高到了现在800元左右,计生兼职人员每月还有100元的电话补贴。工作条件改善和用人机制改革为切实提高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二、社区履行计生工作的主要职责

城区19个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主要职责除了开展日常的计划生育工作外,还要组织居民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居民自治,负责对特定人群的 计划生育管理等事务。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政府实行人口与计生工作责任目标管理的一级责任主体,履行对社区内人群的计生工作全面管理职责。

(一)积极推进社区计生工作居民自治。抓住“两个重点”(制定计生 “章程”、签定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合同),突出“四个环节”(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前学法规,自治中广泛参与,自治后居务公开,定期议事、民主决策),基本实现了计划生育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各社区普遍制定了《计划生育居民章程》,签订了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协议。通过居民自治,增强了社区活力;计划生育得到了群众的主动参与,群众满意度提高,效果明显,为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生育文化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育文化服务,是搞好社区计生工作的关键。社区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生育文化服务,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充实生育服务内容,建成了计生宣传栏、生育文化大院、生育文化广场、生育文化长廓等一系列宣传阵地,配备了计生图书资料及避孕药具。

(三) 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生育技术服务。社区定期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定期组织居民和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到计生服务站接受优生优育、计划生育服务。

(四) 为群众提供优质的计生保健服务。坚持办好新婚期、孕产期培训;开展了补碘、补叶酸及风疹病毒监测等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等服务。

(五)为计划生育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服务。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为计生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服务。城区共建立12个社区就业实体,新增就业人数3000多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XX余人。西城西元社区依靠原有场地,多方筹资,解决了40位幼儿入托问题。

三、社区计生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1、建立《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登记和办理制度。一是及时查验《婚育证明》,同时采取计生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实行办证制约等手段督促外地人员办理原籍《婚育证明》,努力提高持证率。二是为本地离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办理《婚育证明》。这项措施不仅有助于了解流入和流出人口的婚育情况,而且给管理工作减轻了许多重复的程序和负担。

2、建立基础资料和报表工作制度。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定期到规定的区域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及时了解最新流动人口生育节育办证等各种计划生育情况, 并输入到流动人口pd系统,以实现网络化管理。

3、建立“计划一起制定,工作分开实施,问题共同解决”的合作与分工并存的工作体系。在居委会主任和计划生育主任的双重领导下,计生小组成员分管几个不同的区域,负责该区域的流动人口最新情况的调查、计划生育方面的宣传教导,向有需要的人发放免费的避孕工具和药物,帮助解决外来人口的疑难问题,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等等。不同成员将收集来的资料一起汇总,对于遇到的比较棘手的情况共同分析处理。分工增强了各自的责任感,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合作又增进了团结,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优化宣传服务,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一是定期组织外来人员学习法律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知识;二是建立固定宣传阵地,利用橱窗、板报,搞好静态宣传;三是经常发放计生宣传资料、手册等。经常化、生动化的宣传,使外来人口了解了更多的现行计生政策法规,提高他们的知法、守法意识,达到了自我约束、自觉执行计生政策、法规的目的。

(二)提高社区计生工作管理服务水平

1、及时掌握信息。在住宅小区筹建时即与开发商签订提供业主情况和计生服务场地的协议,切实做到入住一户管理一户。同时,对育龄妇女实行分类管理,把育龄妇女信息及时录入微机,使每家每户的情况一目了然;物业公司管理员通过购、租房手续的办理、水电费的收缴等措施,及时掌握入住人员情况,并通报社区计生管理人员,实现信息共享。社区计生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定期入户,联合为业主提供计生、治安、家政、防疫、就业、子女入学入托、健康咨询等各项优质服务,确保使各项服务真正落到了实处。

2、增加计生工作责任心。首先建立了干部包社区分管制度,坚持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次现场调研,每季度一次抽查,每半年一次总结,确保问题发现整改及时,业务指导直接到位。其次,与社区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社区党、政一把手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责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严格落实“一票否决”、“黄牌警告”制度。再次,通过聘用计生信息员,实现了人员与职责的统一,工作实绩与工资待遇的统一,充分调动了计生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漏洞,确保了商住小区、零星楼座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的落实。再次社区与物业签订安全生产、治安、环境卫生、流动人口等工作综合协议书,把“一票否决”制度引入管理职责中,实施检查考核,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问题,实行奖惩兑现,提高物业公司的工作主动性,协助计生信息员建立健全小区育龄妇女档案,利用居民入住登记的优势,一旦发现新入住或搬出小区的育龄妇女就及时通知信息员进行登记;利用收水、电费等时机,信息员把避孕药具送到居民手中,既能满足群众需求,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四、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入不足,社区居委会工作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由于认识不到位,社区之间计生工作差距大。我市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时间短等原因,当前,社区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社区计生工作正常开展。一是还有个别社区居委会工作条件差。2个社区办公用房不达标,占社区总数的11%;有的社区居委会办公房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办公场所不落实,起码的办公设施也不能配置。二是工作经费严重缺乏,由于经费紧张,诸如进行流动人口清理登记等基础性工作,社区居委会只能少搞或不搞。三是社区居委会干部待遇未完全落实,严重影响队伍稳定和职工积极性。四是社区工作繁杂,任务繁重。特别是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人手更显不足,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大打折扣。

(二)社区计划生育力量有待加强。城市中大多数人以“单位人”身份生活于社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不少“单位人”将成为“社会人”而接受社区的各项管理服务。由于各社区居委会现只按原常住人口统一配置一名兼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实难胜任如此繁重的社区计生管理工作。

(三)落实计划生育有关奖励政策出现难点,尤以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兑现难。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及民营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农民成为城市人。社区计划生育工作量猛增,原有的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兑现模式亦被打破,城市下(待)岗职工、失业人员、买断工龄人员、纯居民、流动人口等“三不靠”人员及未在国家企事业机关单位工作的人员,无法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婚假、产假待遇落空,计生免费技术服务工作落实难。

五、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建议及对策

(一) 从根本上提高认识。要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等宣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使群众形成男女平等、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新型生育观念。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上去了,社区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才能管到实处,理出成绩。

(二)做实社区工作基础,杜绝管理缺口和漏洞 。房屋产权关系比较复杂,社区人口变动频繁,要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就需要不定期清查小区人口底数,彻底查清小区内产权人以及居住人员(包括流动人口)计生情况,形成完整的信息资料和管理档案,及时跟踪服务和更新信息,夯实社区计生管理向城市管理转变的工作基础,以减少和避免工作缺口和漏洞。

(三) 加强社区基层网络建设。建立纵向到底的计划生育管理网络。这个“底”,在现阶段至少要到居民小区,要在小区物业管理部门中设立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这个机构的职责,就是在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做好本小区计划生育的信息收集、政策宣传、孕情监管,并配合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小区育龄对象的有关工作。这一岗位所需的工作人员,可以由物业主管部门责成物业公司配备。

(四) 完善配套计划生育综合治理

1、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户口归委”。做到人户一致,杜绝现在的这种人户分离的现象。

2、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除原有的公安、工商、卫生、民政、劳动等单位外,将房管部门吸纳进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体制中来,通过房管部门,协调物业管理单位参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

3、全面执行计划生育法规政策。依照《计划生育法》及中央有关文件的规定,全社会各有关职能部门,在履行本部门职责时,都要从有利于计划生育这个大局出发,给予相应的支持与配合。如出租廉租房,安排公益性岗位,安排低保,都要对其进行违法生育情况的审查,扶贫、救助、医疗保险、科技开发向独生子女户和符合政策的两女户倾斜等等。

4、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估,真正发挥“一票否决”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乡村街道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社区,全文共 5980 字

+ 加入清单

2017乡村街道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云扶贫搬迁办发〔20xx〕13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青龙街道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城乡结合的街道,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1.12万人,建卡贫困户195户604人)。

截止20xx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耕地面积8796.9亩,其中撂荒土地787亩。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二、贫困户贫困成因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3个小时以上。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三、思路和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灵活运用搬迁政策。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三是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三、优化产业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劳动力回巢。

一是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

四、加强各项保障政策,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

对于贫困户教育负担重的现状。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建议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在校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二是制定相关灾害救助政策,着力减小农户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损失。同时积极借鉴合作医疗、保险等较成熟的措施,与社保、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农业生产保险,以帮助农户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同时利用专业合作社、集体与企业协议生产等形式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范文二

槐树湾乡位于金寨县中心地带,辖10个行政村,215个村民组,29432人;其中农业人口7226户,28184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现有可耕田地8369亩,人均 0.31亩;山场12.2万亩,人均4.5亩;可养水面2.1万亩,库区群众人均1.1亩。XX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266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99元。尚有贫困人口户2426户、7596人,属于库区一线乡镇、重点贫困乡镇。

一、贫困原因

(一)长期战争影响对槐树湾乡生产生活资料造成了很大破坏。槐树湾乡是革命老区,境内是皖西北根据地中心。在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小组、支部、特支。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立煌县委、中共立煌市委、中共立煌中心县委、新四军立煌办事处驻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万余名英雄儿女参加革命,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六十年代受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军中,槐树湾乡就走出了七位,皮定均为中将,丁世方、马宗璜、陈宏、胡鹏飞、詹大南、康烈功为少将,XX年皮定均之子皮国湧被授予少将军衔;陈绍禹(王明)为槐树湾籍人,是我党早期领导人;桂伯炎为近代民主文化人士;国民党将军中槐树湾籍的也有6位:桂丹墀、桂振远、桂超、陈钢、陈铁、吴沧洲。抗战时期位于槐树湾乡的国民党省政府金家寨受到日军的多次轰炸,槐树湾境内也是国共两党长期拉锯战的战场,百年林木基本被焚毁殆尽。长期战争影响,使槐树湾内工农业生产资料蒙受重大损失,元气大伤,难以恢复。

(二)修建梅山水库,使槐树湾变成了库区一线乡镇。50年代修建梅山水库,淹没了曾是鄂豫皖结合部最繁华的金家寨。金家寨,无论是作为一个地名,还是一个行政单位,今天已然从中国的现实版图上消失了,这无疑是一种损失,且这种损失不仅仅局限于金寨,消失的是皖西及大别山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久远的商旅繁华。槐树湾乡也从昔日的城郊变成了库区一线和偏远山区。建库槐树湾人民无私奉献了2万余亩良田、数万亩经济林,占两库淹没土地的五分之一,1万余移民就地安置,一线群众13077人,占总人口的46.4%。仅槐树湾一个乡的移民就超过梅山水库库区移民总数的四分之一,现在槐树湾的十个村全是库区一线村。山下群众上移到了山边,肥田沃土变成了贫田瘠地,“山是山尖子、田是地边子,冲是冲坳子”,库区一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人均耕地只有三分,其中码头村街后村民组总共只有可耕地0.5亩,人均不到0.5分,连吃菜都困难。而当时户赔偿大多只有几百块钱,一间瓦房只赔150元,牛栏猪圈一概不赔。库区农民长期缺粮。那时的槐树湾乡库区移民,只获得极少的补偿但却义无反顾地支持水库建设,如今一部分靠库区养殖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民,又为了生态功能区建设和库区水环境保护,将已形成产业并成为库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的库湾养殖业压缩直至关停,为了保护青山绿水,库区人民又一次作出了巨大贡献。兴修梅山水库使槐树湾乡人均耕地减少了近一亩肥田沃土,成为全县人均耕地最少的乡镇,这是造成槐树湾长期贫困的主因。

(三)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为详细了解贫困户贫困现状,XX年我们结合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2426户、7596人的主要贫困原进行了调查摸底,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做好做准备。调查显示,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致贫。2426户贫困户中,有850户因家中有人患病致贫,占比35.04 %。心脑血管、肿瘤、哮喘等已成为农户致贫的三大疾病,占因病致贫农户总数的61%(519户)。尽管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但由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所限,当农户特别是家庭主要劳动力遭遇重大疾病时,多数家庭均选择到县级、市级甚至省级医院就医,致使医疗费用总额增加而报销比例降低,还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一部分农户家庭因病支出大幅攀升、收入大幅减少,从而陷入贫困境地。因学致贫。有291户因学致贫,占比12%。农户家庭至少有1人就读高中或升入大学,或有多名子女同时上学,难以承受连续多年费用高昂的教育支出,部分家庭为供子女读书倾尽所有积蓄,缺口部分只能四处借款。“三缺”致贫型。有610户因缺少劳力、资金或技能等发展要素致贫,占比25.14%,发展缺劳力,或者劳动能力差,表现在家中没有男性劳动力,或者男性劳动力因故不能就业,而女性劳动力主要精力要用在照顾家庭、孩子、老人,既难就业、又就业难;就业缺技能,表现在文化程度不高、市场意识淡薄,出门务工没有职能技能,只能“土里刨食”;项目缺资金,表现在村、户两个层级经济基础薄弱、很少或没有资金积累,缺乏项目发展必需资金。如老湾组诸多贫困户想发展香菇种植,有劳力、有技术,但无资金。有一部分贫困人口因劳动缺劳动技能,务工和发展生产均很困难。因残致贫。有254户因家中有残疾人致贫,占调查总户数的 10.47%。有先天残疾的,有后天致残的,主要是由于打工或劳务中发生工伤事故、交通意外车祸等。有的残疾人虽不属于重度残疾,但由于劳动能力受到了一定限制,工厂企业招工大多不选择这部分群体,他们只能打零工,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因老致贫。有131户因年龄大体质弱,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致贫,占比 5.40%。此类农户,大多年事已高、子女成家,本人不能务工务农,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子女大多自身收入较低,只能给予少量赡养费,提供一些维持其基本生存的农副产品。其它致贫型。有290户属其他类型致贫,占比11.95%。

从走访摸底情况来看,尽管绝大部分贫困农户基本上解决了温饱,但总体生活还比较贫困,离生活宽裕、全面小康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部分特因户依靠自身发展已难以走出困境,必须给予相应的扶持。

二、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

(一)危房改造拉开了槐树湾乡扶贫攻坚的序幕。各级党委政府对老区库区人民亲切关怀。早在20世纪90年代,时任六安地委书记的朱成林同志怀着对老区和库区人民的一片深情,先后19次来到库区一线,经他多方奔走,筹资320万元,大面积改造了槐树湾乡的危房,槐树湾群众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二)道路建设改写了闭塞的历史。 XX年8月17日 ,原国家副主席来到槐树湾乡板堰村,与干群亲切座谈。副主席到金寨,开启了金寨“两路”建设的新篇章。槐树湾的交通现状也得到了根本性改观,两路在槐树湾凌空飞架,缩短了与外界的时空距离,闭塞成为历史,到合肥、武汉等省会城市的时间大大缩短。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村道全面硬化,现在正在向自然村庄延伸,“毛细血管”变得更加通畅,纵横交错的路网,使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三)整村推进使贫困村落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实施了15个村次的整村推进工程,共投入扶贫资金650余万元,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兴修村级水泥路 42公里 ,通组机耕路30余公里,修建桥梁28座,兴修渠、塘、堰、坝54处,新建改建村级文化室8处,修筑河堤XX余米,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变了贫困村的贫穷落后面貌。

(四)产业扶贫到户使精准扶贫落到了实处。创新扶贫方式,精准细化到户,变大水漫灌为滴灌,从XX年开始实施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扶持农户发展种养业,响山寺村发展连片茶叶335亩、苗木基地50亩,养猪40头,养鱼40亩,其中80%为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到户工程的实施,延伸了产业链条,帮助贫困农户增加了收入。

(五)光伏扶贫使“失能”贫困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20xx年,我们进一步将产业扶贫工作向纵深延伸,两期共扶持103户贫困户,在实施光伏扶贫,特别是第二批光伏扶贫到户项目时,重点扶持因病、因残、无劳力的“失能”特困家庭,选户做到“四看”:看家庭人员构成情况,了解劳动力状况;看住房情况,了解生活现状;看生产条件,了解农户收入情况;看家庭成员是否健康,了解家庭贫困状况,进行精准选户,坚持不符合条件的坚决调整,确保了扶持户是特别困难户。 (六)旅游扶贫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乡境内有丰富的红、绿、蓝旅游资源。作为梅山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青山、碧水、古寺、名人等元素形成山地—水体—自然环境—历史影响组合优势,打造“湖光山色槐树湾,将星璀灿金家寨”名片。以响山寺和上码头为中心,打造杨桥—响山寺—槐树湾—上码头旅游观光轴,形成四大旅游、休闲、观光、垂钓、养生目的地。

杨桥处于合武高速古碑下道口,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美好乡村走廊。

将响山古寺、廖磊墓、李开文故居、王明祖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深度开发,形成宗教文化和名人文化为特色的综合旅游区。整理革命古迹和抗战古迹,彰显红色旅游元素;依托响山古寺,打造宗教朝拜和古色旅游景点;以开文美食红烧肉、响山素斋、水产河鲜、山珍野菜系列菜为主,打造美食小集镇。

开发上码头旅游观光区。通过对上码头柯家湾—碾子湾周边环境的整治和低密度开发,恢复金家寨老镇的历史风貌,形成开文饮食街、绿色农林休闲园、上码头滨水游憩带、张公山宗教文化点,形成以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中高档度假村。

以梅古路沿线集镇为轴,以槐树湾集镇为轴心,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形成 25公里 板栗带、农业产业和美好乡村观光带,打造槐树湾沿路旅游观光长廊。

(七)美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游新农村。以构建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为主线,大力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人的“美好乡村”中心村庄。杨桥美好乡村建设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将着力建设响山寺、槐树湾、上码头等美好乡村。

槐树湾乡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贫困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提高,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XX年减少贫困人口1566 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0元,下一步我们将绷紧扶贫开发这根主线,以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为抓手,精准细化扶贫到户,全面改善贫困乡村落后面貌,建设美好新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社区低碳生活情况调研报告[页3]_情况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1298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低碳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另外,调查报告中还显示出了“低碳生活”的方式逐渐被大家推崇和认可。据相关部门统计,自驾车每消耗掉100公升汽油,就等于向空气中排放了270公斤二氧化碳,由此可见,“低碳出行”绝对不容忽视。一些居民介绍,他们家距离工作单位并不算远,但出于方便,他们还是习惯于驾车去上班。其实,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选择骑自行车,甚至步行到单位上班,这样既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可谓“一举两得”。若是坚持开车,也可以选择目前市场上所主推的新能源汽车,以电能取代油耗,经济而又环保。

数据显示,“选择节能家电”一项是受访人们最为推崇的低碳生活方式。其中,几乎所有选择此项的受访者均愿意或已经在居家照明方式上以节能灯替换白炽灯,而另有很多人对于如今各大品牌所推出的led节能环保型电视机表示看好。据相关部门统计,家中耗电100度,就相当于排放出78.5公斤二氧化碳。因此,一个三口之家若不能在家用电器方面推崇“节能”,那么每天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便可高达20公斤之多。

在选择“节约使用水、电、气”一项的受访人中,大多数人表示会减少熬夜频率,避免电器的长时间使用,另外,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会“一水多用”,即将洗衣、洗菜的水用于冲厕,以便节约水源。

在“少用一次性生活用品”这一项中,女性受访者的表现明显优于男性。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大多数受访女性习惯于使用自备购物袋,而男性则因图省事更倾向于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二)社区居民践行低碳生活的情况

虽然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都对“低碳生活”有所了解,但在实际行动方面,似乎做得不是特别好。

很多居民依然习惯于使用私家车或者是电动车,只有大部分学生和少部分的上班族选择骑自行车或者是选择乘坐公交车;在使用家用电器方面,大多数家庭在暑期使用空调、电视、电脑、热水器的时间增多,用电量增加,而且大多数居民没有即使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

但与此同时,也有好的一面,大多数家庭选择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而不是电热水器;大多数居民选择自带购物袋而不是用一次性塑料袋等等。尤其是老年人,在节能、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做得要比大多数的青年人要好,老人们大多都注意节省电资源,比如在家的时候不经常开空调、电风扇,电视、电脑的使用时间也较少,开关冰箱们的次数也尽量减少,电器使用完毕时,大多能及时切断电源,以将减少浪费;在用水的问题上,老人们大部分都很注意水的循环利用,比如用洗菜的水冲厕所或是浇花,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等等,别看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只要大家都坚持,那么我们每个人节省下来的点滴能源也会积少成多。

社区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情况

五、此次调研的体会和建议

(一)调研的体会

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我对“低碳生活”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知,同时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居民对低碳生活的态度及其具体地实行情况。

目前,大家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等类似的这些名词很熟悉,对其内容也有一些了解,虽然从目前来看,居民的节约能源的意识还不是很高,但居民们生活习惯上的一些改变足以说明大家的这种意识在逐渐增强,“低碳”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被推崇。

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社区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3677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生活环境是构成社会最重要要素之一,“以人为本”是驱动社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念。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通过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志愿者为载体广泛开展社区活动,完善社区服务,促进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动,以此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使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美满,社会更加和谐。因此在社区不断探索社区志愿者工作机制,丰富社区志愿者服务内容,努力提高社区志愿者服务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社区志愿者的发展道路和方向,我们通过书面汇报和实地调查对全市城区社区志愿者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社区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

20xx年,XX市成立社区后,各社区相继组织了志愿者服务队。其主要构成包括社区党员、居委会干部和工作人员、社区里退休干部、居民小组长和社区先进积极分子,由于这部分人员所组成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具有较强稳定性,与社区居委会联系紧密,因此我市社区志愿者人数基本维持在社区总人口的2%左右,近年根据工作实际和需要,部分社区又相继组建了市民环保队、市民学校、社区文艺队等多个社会团体,社区志愿者成为其中的骨干力量。

伴随全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过七年的建设,全市社区志愿者逐布壮大,志愿服务理念渐入人心,广大社区志愿者充分实践“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参与市精神文明创建以及社会各项公益性活动,展现了社区市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风貌,志愿者活动已逐步成为人们社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居民之间加深情意、互惠互助的桥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社区志愿者的活动弥补了社区服务功能的缺失。我市社区居委会自成立以来,行政职能在不断强化,截止20xx年,社区居委会已经承担了包括党建、计生、低保、社保、治安等等在内10余项行政职能,严重限制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发展,使社区居委会的服务性质相对滞后。为此各社区通过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社区共建单位的志愿者以“利民惠民”为核心开展便民设摊、就业培训、青少年教育、组建爱心超市等服务活动,服务项目涉及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家政服务、法律法规、劳动就业、权益维护、科教文化等多个领域,以其面向特殊人群和公益性的特点,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累计有4000多人次的市民能从中受益。

2、社区志愿者活动修复了社区公共管理功能的缺陷。社区由于最贴近百姓生活,因此社区居委会在大部分时间都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社区正在通过组织社区志愿者介入社区管理,弥补社区居委会的人员不足和管理死角,例如在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上,社区志愿者巡防队在社区居委会的组织下对市容卫生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为社区落实整改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社区志愿者巡逻队负责巡视居民区,承担了社区稳定工作,积极维护社区治安环境;由部分小区居民组长和热心人士组成的社区志愿者协调队积极协助社区居委会协调社区的人事纠纷、维系社区的和谐安宁,此外社区辖区单位也积极组织人员志愿参与公共管理,更帮助社区提高了管理水平。

3、社区志愿者活动完善了社区社会保障功能的覆盖。根据报告显示,全市各社区多次组织社区志愿者帮助弱势群体,保障居民安居乐业,广泛与困难家庭、优抚对象、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结对帮困,积极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有效实现了社会保障功能在社区的延伸,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4、社区志愿者活动提高了社区救灾救济功能的效率。5.12特大地震灾害的袭击让我们看到了我市社区志愿者发展的惊人潜力,5.12地震后,全市社区均遭受重大损失,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全市各部门、各乡镇、各社区居委会殚精竭虑,工作量达到极限,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庞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站在党委和政府身后不遗余力的给予支持,在上千个灾民安置点煮饭的是志愿者,帮助政府运送救灾物资的是志愿者,在物资仓库装卸物资,在居民临时安置点帮助发放救灾物资的还是志愿者,甚至可以看到义务接送的志愿者出租车队,义务送饭的志愿者个体商人。客观的讲,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如果没有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我市的灾后恢复会滞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得全市的应急救灾更有效率。

二、社区社区志愿者工作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比较活跃,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和谐社区建设的更高要求面前还有差距,社区志愿者工作顺应形势的能力尚待提高。从目前来看,制约和影响社区社区志愿者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统一管理。目前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大多是由市宣传部、团市委、民政局和社区居委会等部门临时组织安排的,志愿者并没有明确个人选择的意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翻开社区的志愿者登记册,登记在册的人寥寥无几,完全无法和5.12地震后志愿者所展现出的惊人规模相比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平时大多数社区志愿者没有进行身份和资质登记注册,其服务内容和功能不能做到定向、定位,只知道是做好事,什么事都行,是一种被动的、盲目的服务。同时,这种服务中存在着岗位分配和分派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了个人志愿服务的色彩,科学的志愿服务理念并没有真正确立。另外,很多社区志愿者参与活动都是比较随机的,临时被指派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很高,但长期坚持参与活动很难。

2、缺乏统一组织。由于没有分门别类的组织机构安排统一活动,志愿者服务资源得不到整合,现在社区里有相当一部分志愿者活动存在着散兵作战、各自为政的现象,这部分志愿者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业务才能,这一点在抗震救灾中充分体现出来,救灾过程中许多志愿者所展示出来的专业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缺乏组织造成大量优秀志愿者资源的浪费,使志愿服务长期徘徊在无组织的低水平的重复之上。

3、缺乏正面宣传。一是忽视了典型的示范的标杆效应,对志愿者活动中所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个人缺乏及时、持续、系统的宣传报道,宣传的手段还较为单一,时间上也缺乏连续性,影响了典型作用的发挥,二是忽视对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正面宣传。导致很多居民认为社区志愿者活动形式大于实际,是沽名钓誉、为应付上级检查和工作宣传的需要,没有实质内容。志愿者出力但是却无法达到实际效果,只能白白增加工作量,忽视了志愿者活动对人素质的内化作用和对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甚至有时志愿者的义务劳动被质疑目的不纯。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降低了志愿者立志为民服务的热情,使志愿服务逐步失去群众基础。

4、缺乏经济扶持。有些志愿活动需要购置工具、耗材和零件;有的大型志愿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撑。这对于目前社区志愿者而言,并不具备长期花钱为别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经济条件,还需要社会提供相应的经济扶持和资助。而事实上,由于社会信任度因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很难得到任何社会组织的定向捐助。

5、缺乏相关制度和法律保障。这种松散型、随机型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社会上自发性的一些志愿者队伍,其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会受到很大程度地限制和影响,志愿服务事业难以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和信任。

三、主要对策及工作建议

1、全市应高度重视社区志愿者支持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快速健康的发展。将这项工作目标化、制度化、责任化,做大、做强、做出全国示范;应在社区志愿者组织的组建、培育和运作中,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和支撑;应加大志愿事业的宣传力度,普及社区志愿服务相关知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的精神。社会的认同和理解是志愿者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内容。

2、建立良性运作的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成立“XX市社区志愿者协会”,由市民政局主管。在该协会运行初期,市民政局抽调专人进行扶持组织;在各城区乡镇下设社区志愿者分会;在各社区下设社区志愿者总队;在各总队下设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3、建立完善的规范、详细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明确个人志愿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建立志愿者档案分类信息管理制度,整合资源,统一组织和安排各类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从更高层次上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专业化。

4、建立健全志愿者激励机制。给志愿者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和回报的同时,通过开办志愿者“时间银行”,认真对志愿者的社区服务进行计量登记,以便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务和回报。以鼓励更多人来参与志愿者事业,积极发展和壮大志愿者队伍,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5、定期组织社区志愿者进行各类业务的统一培训和指导。努力使社区志愿活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6、建立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服务需求者和提供者都要在这个平台上建立互动的交流机制,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效率和功能。

目前我市民政局已经和中国社区志愿者协会取得联系,已成功注册为中国社区志愿者协会的会员单位,即将开通联网全国的社区志愿者注册平台,依据中国社区志愿者协会的规章制度对全市社区志愿者进行统一注册管理,统一分类安排志愿者工作,并通过联网平台向全国报道志愿者的典型事迹,是我市社区志愿者工作步入正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执法难点及对策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城管,全文共 3001 字

+ 加入清单

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执法难点对策

当前,街道在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城市管理和执法过程中,协管人员参与执法管理工作,严重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原因有三点。     一、历史原因。街道的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都是以街道城管科为主,负责街道范围内的街、巷、社区市容卫生保洁,摊点(群)整治、居民房屋翻建等日常管理工作。随着城区人口的逐年增加,城市管理工作量也成倍放大,城管科现有的编制人员已经无法满足区域内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的需求。各街道都根据自身情况,陆续招聘了8—12名不等的协管人员参与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工作,对城区市容、卫生、摊点、违建管理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协管人员的工资及加班津贴,都有城管科自筹解决,一般通过收费、罚款、门面出租等形式获取资金来源,罚得多得到也多,这种以“以罚养人”、“罚缴不分”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城管工作人员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是造成街道依法行政工作难有起色的重要原因。     二、体制原因。XX年5月,区政府以宁秦政字[]105号文件转发了区市容局《关于批转的通知》,在街道设立了区市容监察分队(以下简称市容分队),由街道城管科负责领导。城管科实际管理着两支队伍:一支是市容分队,不拿街道一分钱,经费有财政全额保障,人员相对稳定,受过比较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组织纪律观念强,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素质相对较高;另一支是有协管人员组成的临时队伍,没有经过培训上岗和系统法律知识学习,文化程度较低,管理方法简单粗暴,执法打人、多收费、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根本不能依法办事。在城市管理工作方面,有两支不同的执法队伍,执行两种不同的执法标准,怎么能不在执法问题上“打架”呢?实际上,是把一支训练有素的执法队伍等同于一支临时招聘的协管队伍,严重挫伤了市容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分工原因。派驻各街道的市容分队,一般只有5—6人组织,相当于各街道城管科的人员编制,而把街道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摊点整治作为市容分队的工作职责,实际上是承担了街道城管工作的大部分任务,显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工作中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和死角。由于分工上明显不合理,干得越多,犯错误的概略也越大,加上缺乏理解和支持,各方之间矛盾愈加突出,工作上互不支持配合,严重制约了街道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档次的提高。     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是理顺执法关系、明确管理职责,促进街道依法行政工作的有利契机。     首先,要搞清楚相对集中的是哪些权限。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际上就是把原来分散于各个行政执法机关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和相关性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行使,以增加执法的合力,增强执法的力度。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就是把分散于各个部门的市容环境卫生、市政管理、无照商贩、侵占道路等行政处罚权集中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这些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也就是从原来的机关里面剥离出来,而与之相关的审批(许可)权则不作“陪嫁”,仍然留在原部门,或者根据科学划分、相对集中的原则,进一步将审批(许可)权和其他管理权进行归并、调整,由另一个行政机关行使。目前,我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实际上是把相关部门的部分或全部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由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初步实现了处罚权与审批(许可)权的分离。     其次,要搞清楚街道有没有行政处罚权。根据法制办的授权,今年,我市于9月15日在8个城区正式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市政府下发了第209令,即《南京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行办法》及其配合文件,将建设、规划、园林、市政、环卫、工商、公安、市容等多个部门的部分(或全部)行政处罚权转移到行政执法局,由执法局下设的执法大队统一实施,为开展综合执法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条款规定,处罚权一经委托,不得再行其他委托任何单位施行的要求。执法大队是依法成立的全额拨款事业组织,根据法定授权,承担市、区两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工作,是合法主体;下设的若干个行政执法中队(以下简称执法中队),分别派驻在各街道,直接从事区域内相关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具体执法工作。街道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法律上一直没有明确街道是行政执法主体,行使的行政处罚权都来自区各部门的授权委托,如今,被集中到区行政执法局统一实施(计生处罚权除外),原先该部门授权委托的行政处罚权也就自动失效,不能再行使行政处罚权,所作的处罚决定一律无效。事实上,街道城管科已没有行政处罚权的职能。     第三,要搞清楚综合执法的重点和难点。试点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还是要看街道城市管理水平能否提高一个档次。街道是综合执法的主战场,也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推进的重点和难点。重新调整确定街道与执法中队之间的各项关系,是综合执法工作顺利推进的突破口。     一、要明确地位。街道应把执法中队纳入自己的直管范围,提高执法中队在街道的地位,打破原先由街道城管科领导的体制,改有街道直管,是完全符合综合执法的立法精神。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执法中队在街道城管执法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明正言顺地行使街道城管方面的行政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另一方面街道是综合执法的坚强后盾,为下一步解聘协管人员之后,填补行政执法和监督的空隙打下基础。     二、要明确分工。按照试行办法的要求,行政审批、许可权仍有街道城管科负责,不在担任执法任务,协管人员参与执法管理工作的使命,就此应划上句号,有利于改变城管队伍整体形象,转变管理观念,树立服务意识;而检查权、处罚权则由执法中队统一行使,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工作,减少行政管理成本,提升城市管理档次;彼此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有利于提高城市执法工作效率和水平,避免多头执法、交叉管理和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的发生。    &nb

sp;三、要明确重点。城管科要从过去大量的委托执法中走出来,加强区域内综合配套服务功能。重点应放在社区整治、规划、摊点(群)设置、挖掘市场潜力、开发社区岗位等公益事业上。将审批的法定依据、事项、办结时限、办事程序等向社会公示、公开,增强管理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使城市管理工作真正走上公开化、透明化和法制化;与此同时,加强对审批、许可对象的监管工作,通报工作信息,配合执法中队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四、要明确责任。根据综合执法的新情况,重新界定街道的岗位职责、权利与义务,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项制度建设,使街道依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主动接受党委、人大、政府的监督,自觉接受新闻~和社会各界的评判。以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契机,不断推进街道依法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各有关方面要通力协作,不断将试点工作推向深入。区领导要高度重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将其作为提高全区城市管理档次的一件大事来抓;区协调小组要切实发挥组织领导和协调作用,不断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保障全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支持、配合改革试点工作;区行政执法局要抓住这一改革的契机,重塑执法队伍形象,内外兼修,尽快适应综合执法需要,为城市面貌的整体改观做作出应有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街道关于招商引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街道关于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关于招商引资调研报告

李苏华

为进一步对我街招商引资工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以及促进下一步工作的纵深开展,按照工作安排,近日,就街道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当前招商引资工作应当解决的几个问题

从调研结果来看,虽然近几年来我街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引进项目和资金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有效地促进街道经济的发展。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从招商项目来讲

1、现有招商项目成功率较小。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到,有些已经掌握和接触的项目没有顺利操作成功。

2、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不够。受各种因素困扰,街道部分引资项目推动力度不够,如信通达公司和吉州区百乐迪酒吧。

3、在谈的规模项目较少。在谈项目少,招商线索不多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综观我街的招商引资企业,历历可数,所引进的项目多为小型项目,同时广大机关干部手头上能够掌握的线索和信息较少。所以,广泛动员,积极调动,网罗招商线索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从招商人员来讲

1、机关干部重视程度差别大,反映在工作上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机关干部认为招商引资工作主要责任和工作量应集中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中只局限于本职工作,对招商工作热情度不够;二是班子成员对挂点帮扶招商企业的帮助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中的各项问题;三是部分干部将获取的招商信息只掌握在一人之中,不能及时沟通共享,影响了招商工作的有效进展。

2、业务知识普遍较少

大多数干部还只局限于考核型的工作状态,即只对区里的考核标准和政策较为熟悉,而对招商的有关知识,对企业登记、管理、相关法律等知识较少,还没有开始由考核型到招商型的转变。另外,我们发现,很多干部对现有的国家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对客商信口开河,大包大揽,只要能来我们这里投资,什么条件都答应,这样就使客商半信半疑,真正来了,又很难兑现。丧失一个项目,一批资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我们的诚信程度,就可能会使更多的客商不敢到我们这里来投资兴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经济更快的发展。

3、对现有企业勾通较少

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及时了解新招企业的进展情况;二是不知道企业在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三是对企业主不熟悉。

4、机关人员没有走向招商一线

在招商活动中,只有较少干部参与,干部招商引资的主动性较差,难以在招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难以取得实际成果。

(三)从招商方式来看

1、招商信息来源相对简单

亲朋或关系客商仍占主导方式,没能很好的发动全民招商。

2、对于新的招商形式宣传及实践力度不够

我们提出的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网络招商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不会有较好的成效。

3、招商活动市场化不够

对市场的调研和考察较少,外出招商的准备工作较少,针对性差,难以在市场中把握招商信息。

(四)从企业自身看

1、资金不足也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市区社区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6407 字

+ 加入清单

市区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解市区的社区建设现状,探索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的路子,市政府研究室组成调研组对市区的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1986年,民政部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标示着“社区”概念首次进入政府工作的视野。XX年12月,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关于推进全市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步骤、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以及主要工作任务。随后,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对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测评体系进行责任分解的通知》、《六盘水市创建平安六盘水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帮社区创建工作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双拥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提升市民素质活动的通知》、《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方案》、《关于在全市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指导社区建设工作。

在对社区的人口、地域、面积、单位、资源、社区办公用房等调查摸底的基础上,XX年以来,全市共整合成立86个城市社区,在社区建立了党支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了社区居委会。各级各部门相继重心下移,结合社区建设开展各项工作,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街道主管、社区主办、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目前,市区范围内共有50个社区,其中钟山区49个,水城县1个,管理总面积约7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9万人。通过近年来的努力,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办公条件和社区服务工作有了较大变化。

(一)社区队伍建设得到加强。XX年社区居委会选举后,一批文化程度高、有办事能力的人员进入社区机构工作,使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得到优化和提升,形成了一支社区专职工作队伍。目前钟山区251名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0人,占19.9%;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有137人,占54.6%;30岁以下的67人,占26.7%;31—50岁的有175人,占69.7%。XX年,钟山区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招考了20名素质较高的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同时,钟山区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先后对104名社区工作者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4个街道(办事处)采取多种方式培训社区工作者400余人次。为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在各社区均建立了党支部,并从街道(办事处)下派了118名干部到39个社区工作。以上措施,有效促进了社区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社区工作条件有所改善。一是根据实际,采取建、买、租、借等办法,解决办公场所和活动配套场地。现在,钟山区的50个社区中,办公用房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的有10个,还有17个社区租房办公(年租金约11万元),13个社区借房办公。总投资820万元,总建筑面积813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设施国债试点项目正在实施,该项目完成后,将解决4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14个社区服务站的场地问题。二是社区工作者的待遇有较大的提高。钟山区在三年内两次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一次是在XX年,由平均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230元,第二次是从XX年6月起,把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正职、副职、委员的月工作待遇分别从260元、230元、200元提高到500元、450元、400元。同时,根据社区管辖人口的数量,将社区年办公经费从每年1600元提高到了6000—8000元。

(三)社区服务逐步开展。随着社区在城市发展中作用的显现,各部门对社区工作逐渐重视,法律、警务、城管、消防、民政、卫生、计生、街道、劳动保障、文体科教等部门逐渐将工作重心下移,社区服务工作也因此得到加强。目前,市区社区配备了计生服务专职管理人员50人,面向居民开展计生宣传、药具发放、妇检等生殖健康和计生服务,计生工作网络基本形成。已经建成卫生服务中心(站)25个,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结合“平安六盘水”创建工程,在各社区建立了警务室,实现了“一区一警”,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得到加强。各社区配备劳动社会保障协管员110人,负责开展社区就业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再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服务。实施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项目49个,购置图书22500余册,部分社区组织开展了“三个一”(即一本好书、一个好故事、一支好歌)读书活动。已建设“星光老年之家”15处,为居民提供健身娱乐等服务。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有了较大进展,已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89支1万余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使此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凸现出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

(一)对社区的认识有待深化。第一,对社区建设的主体认识模糊。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效力。而当前社区行政化现象普遍。一方面,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挥为主导,对引导社区居民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认识不够,对居民的服务意识不强,简单地把社区工作等同于完成部门交办的任务,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服务比较滞后。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下属”,直接向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社区忙于应付,难以开展自己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区居委会需要承担20多项行政性事务,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仅计划生育一项工作,就要占去社区工作人员60%以上的精力。此外,社区还要应对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考核、统计、会议等。第二,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识模糊,还限于社区就是办办证明、管管卫生的层次,对社区工作的参与意识不够。很多单位的居住小区自成体系,小区资源开放程度不高,对社区工作不关心、不支持;居民有事仍然习惯找单位,对社区活动缺乏了解,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二)社区服务有待深入。社区服务是加强社区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凝聚社区力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我市城市社区服务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制约了社区服务的开展。一是社区服务内容单一。各社区主要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劳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内容为主;另外,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在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等方面的服务还很欠缺,社区文化建设、青少年教育等服务还没有深入开展,社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还不能满足居民需要。二是服务设施缺乏,很多院落、楼栋没有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居民就近、多形式活动的需要。除了广场社区能依托广场开展较多活动,人气较旺外,其他社区要么活动场地小,要么没有活动场地,难以聚集人气。三是社区服务主体单一。政府和社区包揽了许多应由市场提供的服务项目,新型社区服务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在引导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团体、协会等各类民间组织发挥作用方面有待加强,社区服务的内容有待丰富,质量有待提高。由于社区服务不到位、不主动,辖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薄弱,甚至大多数居民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哪个社区。

(三)社区工作经费及人员待遇有待提高。尽管近年来社区经费和人员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市区社区工作者的收入仅在400—500元之间,与其他城市工作岗位的待遇差别很大。由于待遇低,挫伤了社区工作者积极性,一些调研对象表示自己在任期满后将不再参加社区选举;钟山区招考的20名社区工作者中已经有部分人员辞职。造成社区经费紧张和工作人员待遇低的原因,一是财政投入不足,随着社区作用的凸显和部门管理重心下移,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渐增多,但“费随事转”的原则未能得到很好贯彻,社区在承担工作的同时,相应的工作经费较少,有的社区工作人员甚至自己垫钱开展工作,待遇与工作量不相符;二是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弱,社区服务发展滞后,收入渠道少。

三、对社区建设的建议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细胞,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稳定发展,对促进城市管理,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没有无数个社区的发展与进步,城市的整体管理和发展水平就难以提高。针对我市社区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作用。

——提高对社区居委会法律地位的认识,避免居委会变相成为政府的下属机构。社区建设的主旨是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使居民获得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和亲情感,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从而使社区成为社会的“减震器”。因此,在社区建设中,不应将社区视为政府机构,单纯地将政府工作职能直接转嫁给社区,把社区建设变为行政体制的向下延伸。应把政府的角色定位于“教练员”而非“运动员”,应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指导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区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关系,形成共同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及文化状况的局面。同时,把转变政府职能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治安、教育、科技、文化、劳动保障等部门要以社区作为平台,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配合,将工作开展到社区,并真正做到工作人员进社区。

——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居委会选举改革,试行居民直接选举,扩大选举参与面。指导社区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行社区民情恳谈会、民事协调会、民意听证会和民主评议会“四会”制度,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实事项目和公共事务决策,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等组织体系,制定社区居民公约,明确社区居委会选免权、社区事务决策权、社区财务自主权、对政府部门的评议监督权和不合理摊派的拒绝权等自治权,在社区建设中在城市规划、建设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中,有关部门应通过社区征求居民意见,保障社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帮助社区开展好工作。

——认真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使责、权、利统一起来。一是对部门转移延伸给社区的有关工作进行清理和规范。对确需社区居委会协助完成的行政性和临时性任务,可按照社区管理人口数量制定社区工作补贴标准,由相关部门及时向社区拨付工作经费;二是所需人员由社区居委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由社区对所聘人员进行考核监督;三是明确社区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责、权,尽量将社会公益性的工作交由社区,而政府部门做好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同时要避免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避免社区承担本应由政府部门履行的职责。

——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让各级部门、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和理解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使社区内的居民都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提建议、出点子,监督评议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同时,社区要增强主体意识,加强宣传,主动开展服务,提高居民的认知度,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二)增强社区服务能力。社区服务涉及千家万户,是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但目前服务设施有限,成为制约市区社区服务能力提高的“瓶颈”,要下大力打破这个“瓶颈”,改进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落实社区服务所需场地。在城市规划建设、房地产开发中应考虑到社区服务的需要,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落实所需的用地、配套设施和活动用房,对已验收但未提供相应配套公用设施的住宅区,要通过新建、改建、租赁等形式逐步加以解决。对《关于推进全市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市府办发〔〕137号)中要求的“房地产开发商要按照建筑面积百分之一的比例无偿帮助所在社区建设社区工作用房,或折成相应资金支持社区建设”,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督促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大对社区公益设施的投入,并明确这些设施的产权归属于政府,使用管理权归属社区居委会。推进社区信息化,为社区配备电脑、网络,形成信息终端,获取社情基础数据,实施人口、舆情、公共事件的动态管理。

二是对社区内的场地资源进行整合。以建设“适宜居住的城市”为目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居民生活需要,合理规划服务场地,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鼓励驻社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开发、开放社区居民需要的体育场、图书馆、博物馆等活动场地,解决当前文化娱乐场地缺乏的问题。

三是加快发展社区服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14号),针对社区就业、文体、教育、体育、安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政府与民间的关系。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改善公共服务方式,同时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发展,让它们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防止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大包大揽。2、部门指导与社区推动的关系。有关部门要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结合本单位业务,积极制定社区工作方案,指导社区开展服务工作。既要防止撒手不管、一推了之;又要防止相互争利、引发矛盾。3、市场与志愿服务的关系。制定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鼓励创办各类社区服务企业,鼓励待业人员、下岗职工开办社区服务项目,以市场化方式推动社区服务,同时,要提倡中华民族互助互爱的美德,注重志愿服务队伍的培养,将社区志愿服务的经历作为干部考察的一项内容。

四是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生活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点,拓宽社区服务面和影响力,增进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促进社区共驻共建。就目前的状况和条件而言,卫生、文体娱乐、下岗工人再就业、残疾人住房难、低保工作等系列问题都是群众关心的生活热点和难点,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协调下,由社区进行统筹管理比较现实,而且情况也更为清楚,反应更为直接,解决起来更方便。关键是理顺管理体制,真正放权给社区。

(三)加强社区居委会队伍建设。一是扩大居民对社区选举的参与面,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队伍中,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及其聘用服务人员的待遇,把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强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四是加强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体系,对社区治安、服务满意度、居民参加活动率等指标进行考核,促进社区工作。

(四)建立和完善筹资机制,解决社区建设经费问题。一是建立政府补贴机制,市、县各承担一定比例,将社区工作者补助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二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改善社区福利和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建设;多渠道筹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企业,鼓励社会捐助社区事业。三是出台政策,明确驻社区单位按照共驻建的原则,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社区建设给予支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促进社区资源整合;四是鼓励社区结合社区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开展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确保社区收入不断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农村社区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社区,全文共 7481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1】

一、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我市农村社区建设起步于2019年。2019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以农村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揽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案。尤其是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确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承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初步形成了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格局。主要做法有: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优化村庄布局。一是着眼群众需求。倾听民意、反映民声、让民做主、为民说话,始终把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合地方实际。依据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以及村庄自然肌理与资源环境条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致,不搞大拆大建。三是符合发展方向。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美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在执行规划时,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各项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四百工程”、城乡社区结对共建、“阳光村务”、创先争优、“平安家园”等活动载体中设置和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同时,及时完善规划,体现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打破城乡壁垒。一方面,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行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1+12”方案,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低保、养老、医疗并轨,就业和社保城乡一体。目前,全市74万户籍人口已全部登记为“铜陵市居民户口”;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3.7万张。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市场配置、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1+8”方案的具体内容,在明晰所有权、保障收益权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实行常态管理,努力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农房测绘工作已全部结束,截至目前,累计申请房屋登记76561余户,受理65451余户,发证2623余本。建立了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运作机制,防范小额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三,坚持政策引导,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攻坚。去年又专门下发了农村社区建设“五五工程”计划,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日常运行规范化、资产效益最大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村务党务公开阳光化、服务团队专业化。在资金投入方面,几年来,市、县(区)两级结合民生工程,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先后建成13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去年8月份铜陵县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同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促进了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在持续加大“输血”的同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造血”功能,积极谋划产业项目。近年来,围绕农村发展需求,谋划项目437个,总投资5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50亿元。

第四,坚持民主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扩大公开范围,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指导县区编制《村务公开目录》,除国家政策法规统一规范的内容外,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目录,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新公开形式,探索实践村务公开“6+4”工作法,统一财务审批和公开程序,做到常规性工作按季公开,固定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真正让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全过程。同时,建立公开承诺制度,明确办事时限和质量,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决策过程。坚持民主管理,对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统一部署、适时检查,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认识基本到位,但观念转变不够。部门、县区、乡村、农民对要不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是较为统一的,但在具体推进中,一些干部对“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理解不深,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推进,有以“物”代“人”的现象;部分群众对“谁来建新型农村社区”有片面认识,存在“等、靠、要”思想,参与积极性不高;少数部门和干部对“怎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把握不准,特别是对如何与美好乡村建设相衔接研究不深,忽视乡土文化,以城市规划建设的思维建设农村。此外,受客观条件和经济条件影响,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自我减压、降低标准。

二是规划比较齐全,但具体落实不够。主要原因:一是突出单个农村社区功能而忽视区域及区域间的整合。比如,就单个农村社区的规划来看,有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甚至是应有尽有,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彼此间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社区间未能形成彼此呼应、相互补位的有效体系。二是少数规划设计缺证,未能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地方产业承载能力和实际财力,客观上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具体落实中产生抵触情绪。三是由于农村村庄人口少、分布散,且人口素质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这些也增加了规划落实的难度。

三是措施相对有力,但顶层设计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意义重大。若干年前,在《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就曾对相关问题有所阐述。就现实而言,一方面,从市级及市级以下层面,各级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比如在推进城乡保障方面实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等措施,都有力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业化”的特征为主,未能实现更大领域和更高层次的衔接。许多工作仍停留在“单兵推进”层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探索。

四是合力已经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两大经济要素:一是资金;二是土地。从资金方面来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对不足。近两年全市投入“农林水”的资金达6.8亿元,但投入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农技推广、农资补贴等刚性需求上,投入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份额较小。二是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19年全市144个行政村,无经营收益的有56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下的有53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只有35个,仅占25%,难以支撑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维护。三是社会自愿投入有限。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高,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从土地方面来看,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多、指标少;少数农户小农意识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成片流转难度大,影响人口集聚、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的延伸,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困扰。

三、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突出规划先行,构建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联动。以县区规划、产业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为依据,做到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打通城乡之间、农村社区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社区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效组合和多向流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又与未来的区域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时,结合村庄历史沿革、村民居住习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稳妥有效进行合村并点,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益。三是坚持创新模式、量力而行。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当前绿化提升、“三线三边两小”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把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布点、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同时,针对村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办法。比如,对具有较好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有一定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相对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亮点;对规模小、人口少或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必须整体拆迁的村庄,进行拆迁新建;对配套设施不完善,但需要保留的村庄,进行旧村整治、改造提升;对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需要保护的村庄,进行特色保护。

第二,突出政策引领,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体系。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增加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农村用地空间。另一方面,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相邻滚动、合村并点、集中连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一方面,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实行“五个一点”,即:通过市、县、乡各级财政安排一点,积极向上争取一点,整合政府资源筹集一点,共建单位协调帮扶一点,发动社会力量捐助一点,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真正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医疗、科教文体等方面的权利。

第三,突出产业支撑,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以铜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投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创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快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二是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生姜、凤丹等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规模小、集聚效应弱、加工企业少、产业带动力不强、销售平台单一、市场开拓不够等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科学发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品牌效应,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三是在规模生产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及时兑现奖扶政策,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经营能力,引导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第四,突出配套建设,增强农村社区服务的新功能。一是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供给平台。一方面,注重硬件的提升,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以完善医疗计生、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为重点,加快提升已建成的集“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配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使各类公共服务真正“落户”农村、“扎根”农村。二是拓展农村社区服务供给网络。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村、镇、县(区)一体的社区服务供给网络。借鉴城市社区的经验做法,发展壮大各类农村社区非盈利型社会组织,对市场和政府职能进行补充。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协调社保、卫生、公安、民政、文化等有关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搞好相应服务的延伸和覆盖,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减轻社区事务负担。三是创新农村社区服务供给模式。一方面,不断提升政府或社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层次和覆盖范围。比如均衡教育向农村区域的进一步延伸和覆盖。另一方面,探索政府采取委托、补贴、购买等方式,鼓励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提高服务效率。可以预见的是,当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公民社会都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之中,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被打破时,从单一向度的自上而下的管治,转向平等互动、彼此合作、相互协商的多元关系,农村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必然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这也是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题中之义。

第五,突出基层民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由原党或从合村并点的村(居)党支部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支部,探索实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模式。拉长基层党支部服务产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根据新的形势与任务,创新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党组织议事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居民公约和社区各类专项工作制度,探索开展政府性工作、行政性任务由居民自治组织去完成,从制度上保证社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居民权益得到保障。

第六,突出工作实效,健全各方协调联动的新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力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重要工作日程,推动领导力量从过去的重城市、轻农村转变为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切实发挥指导、协调和督导作用,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总结美好乡村村企合作共建机制的经验,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采取捐资捐物、献智献力等形式,开展帮扶和互助活动,形成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支持配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对各县区及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核范围,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同时加强日常督促检查,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扎实开展,走在全省前列。

【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宣读了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这种大背景下,本课题组7~9月通过对驻马店部分县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验和实践的考察, 对全市推进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通过小村并大村、大村扩容和空心村治理,进行资源整合而建设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居住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基础设施和社会化公共服务相配套的现代化农民居住区。

驻马店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要本着“规模要大、档次要高、功能要全、环境要美”的原则,坚持做到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试点先行、积极稳妥、量力而行。

二、驻马店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 ,驻马店市结合实际,确定中心村,整合自然村,抓好示范村,依据“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节约土地,保护农田” 的原则,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产业为主线,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全市新开工建设的51个试点社区开工建设48个,其中21个万人社区开工建设18个、5000人社区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0.2亿元,其中财政投资1.6亿元、整合部门资金1.3亿元、社会化运作资金17.3亿元。累计建成住房9726套,在建5478套。修建水泥道路12条、总长21.3公里,配套排污管道21.3公里,铺设供水管道13.3公里,架设电力线路12.6公里。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三、制约驻马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因素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困难较多,全面高标准的推进该项工作,实现较大突破,还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

1、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主要途径是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增减挂钩,但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存在与现实脱钩的问题,因此,用地问题是制约社区建设的瓶颈。

2、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来源单一、投入不足,且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

3、农民收入偏低,拆迁有一定资金压力。

4、高标准社区尚未成型,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四、驻马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

针对驻马店市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今后的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多元投资模式和良性融资渠道,满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需求。一是将财政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中建设道路、文化广场、水电等各项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支持效果。二是要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资捐物、投工投劳,支持和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是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四是要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五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指标有偿转让,积极盘活建设资金。

2、遵循城市化进程规律,以高起点科学规划确保有序建设。我们要遵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 的原则,着眼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制订高标准,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等。

3、实施重点突破,强化示范带动。对已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从中选取部分具有较好条件的社区,作为全市社区建设的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4、完善服务体系,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建造一个集居住、购物、办公、教育、医疗、健身、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高尚社区。具体来说:一是着力推进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着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是着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四是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6、以农民合作组织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联结,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五、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同城市的发展联系起来,不能孤立进行。

2、要保证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

3、要踏踏实实,量力而行,稳步前进,不能急于求成。

4、要实事求是,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不能脱离实际。

5、要防止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发生新的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社区调研报告范文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4831 字

+ 加入清单

为响应上级党委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暨创新年活动的号召,近期,本人对**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基本状况

**区位处市区中心地段,东至四川南路,南至重庆路,西至西藏路,北至北部湾西路。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23000多人。驻有贵州省驻北海办事处、市广播电视局、广西区海事局、武警北海支队、中国银行北海分行、宝谊商厦、甲天下大酒店等50多个单位。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以及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区**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意见以及民政部"深化社区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区工作机制,落实区委、区政府社区建设"83行动规划",以建设富裕、文化、生态、平安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大投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街道办事处坚持把社区环境建设作为构筑和谐社区的物质基础来抓,正视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条件解决社区办公和服务条件较差的问题。仅20xx年一年就投入资金19万元,建设了2个"星光计划"项目,整修了社区综合办公楼。所辖5个社区建起了3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特别是贵州南路社区办公用房已达到330平方米要求,并建成了目前唯一的北海市老年大学社区分校,搭建社区平台,逐步完善社区功能,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绩。各社区治安调解工作委员会、环境卫生工作委员会、社会保障工作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健全;居民家庭和睦,人民安居乐业,各项指标达到了北海市"83行动计划"标准的要求。

二、社区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社区办公条件和服务设施欠缺。一方面,大部分社区居委会普遍存在着现有财力、物力难于承载,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存在没有经费的问题。每年下拨给每个社区居委会的经费仅够维持社区居委会的水电费、电话费、日常办公用品的开支,而居委会又没有其它经济实体,没有资金投入服务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在社会职能由单位向社区的大转换中,原先承担职能、拥有相应物力、财力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在卸掉职能的同时又没有相应让出原先职能拥有的财力、物力,而原本无多少财力、物力的社区在接过转来的社会职能后,又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财力、物力支持。在政府部门纷纷把职能任务延伸到社区的情况下,社区居委会对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又无法拒绝,这便导致社区党建在财力、物力上更加捉襟见肘。

二是社区建设机制尚未健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渠道不够畅通。尽管各社区居委会组织明确了工作职责,制订完善了工作制度,但是类似社区协商议事会议等动员全体社区居民以及社区成员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社区参与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社区事务和社区政务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也不够,社区居委会依法、民主、科学的执政能力程度不高,居民的民主自治政治热情未能很好地激发和体现。

三是社区公益和产业服务网络尚未形成。社区事务社会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不够健全,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机制尚未成为建设社区的强大力量,未能在沟通社区资源、提供专业化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社区文体活动好文化生活较为单调,市民整体思想素质有待提高。

四是社区建设干部文化、专业素质整体水平不高,队伍不够强大。随着形势的发展,一方面,社区工作范围扩大,内容增多,任务加重,社区居委会干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党务工作者",而是行政、党务"一肩挑"的主要管理者,做好社区居委会各项工作,已成为社区建设工作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加上离退休党员和企业下岗失业党员社会化管理后大批转入居住地社区,社区党员数量激增,给这些功能尚未发育健全的社区居委会带来较大的压力。当前,社区"满足于应付、流之于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责、权、利"的平衡木出现了严重的倾斜,"责"重而"权"少,社区工作内容和任务的不断增加,确已突破了社区居委会现有职责难能承受的范围和底线,社区干部队伍难以适应形势和社区建设发展需要。

三、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社区平台,夯实社区建设物质基础

社区设施是开展社区服务最基本、最必备的物质条件。为确保社区建设工作的正常、高效运作,各级财政必须加大扶持的力度,尤其要从年初的预算上予以安排,保证社区党建的活动经费。另外,各社区也可以挖掘本社区内的社会资源,增加社区党建的发展基金。必须从人力、物力上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投入,解决目前比较突出的社区党建活动经费紧张、人力投入不足问题,配套好社区学校、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档案室、警务室、居民活动室等"五室、四站、两栏、一校、一场所",布设社区

一站式为民便民服务台,添置计算机、电视机、vcd机等,完善党务、居务公开栏,为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要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凝聚社区力量,培育社区自主发展能力

要依靠居民自治实现社区建设,就要推进社区建设中保障居民的选举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扩大社区民主,培养社区自主发展能力。

一是要依法组织换届选举,培养居民参与意识,保障居民选举权。社区民主自治的重要标志就是社区居民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举领导者和领导机构。

二是要发展社区自治组织,充实社区建设力量,保障居民的参与权。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社区成员单位及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社区协商议事会、社区党建联络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组建包括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在内的社区各类组织机构。不断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并通过这些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组织的社区活动,在沟通社区资源、提供专业化服务方面发挥作用。

三是要健全社区议事规则,发展社区民主政治,保障居民的决策权。要以社区居民为主体,指导社区完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听证会制度等各种工作制度等民主决策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实行《社区居民公约》,将社区事务交由社区居民自主决定、自我管理,特别是关系社区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广泛听取和尊重居民群众的意见。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推动居民自治,充分发挥他们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在社区建设大政问题上,要坚持"协调、合作、共建"原则,广泛地吸收不同群体的代表和社区成员单位参加,根据实际召开社区协商议事会议,讨论社区的重大问题,协商社区涉及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的社区事务,保障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事务的决策权,社区居民以及社区成员单位对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内其它工作机构以及政府各部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和监督,规范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民主程度。

四是要实行党务居务公开,增强社区政务透明,保障居民的监督权。各社区要设立党务居务公开栏,将支委和社区居委会成员职责分工、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来信来访处理和办事程序、社区服务热线、计生、低保、救实救济、财务收支、干部年度评议以及社区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的处理情况等,通过制作上墙、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或召开会议形式定期不定期向党员居民群众公开。同时,建立党务居务公开监督小组,聘请退休干部和党员群众作为监督员监督党务居务公开工作,增加党的工作、党内事务和社区政务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扩大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提高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依法、民主、科学的执政能力。

(三)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开展社区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社区服务功能是否完善、服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社区建设的重要标尺。在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质量方面,建议:

一是建立共建机制。要形成建设社区的强大力量,仅靠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几个干部是远远不够的。**区和街道办事处党组织要指导和帮助各社区党支部与驻区社区成员单位与社区居委会签订社区共建协议,开展"组织联创、行业联合、干群联结"的社区党建"互联网"工程,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的"共驻共建"机制。

二是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共驻共建"机制、搭建社区建设的大舞台,促进社会和社区资源的整合,较好发挥社区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优势,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共建社区力量。逐步实施"数字街道、数字社区"工程,开设街道信息网,及时发布招商、用工、卫生、文化等各类信息,满足群众的各种需求。

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要在各社区健全社区服务站、社区社会救助站、社区科普工作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保障工作站,社区居民教育学校、补充健身器械、台球桌等公益服务设施,归拢便民服务产业网点,开通居民应急服务电话热线。培育和发展组建社区义务巡逻队、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各类文体艺术团、"社区志愿者行动"组织、"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各种团体组织,并通过这些组织承接与居民相关的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和公益事业,在基层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了社区公益和产业服务网络。积极发挥他们在社区管理中"反映诉求,调节矛盾、参与管理、规范行为、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化管理,提升社区事务社会化管理水平。

三是开展社区服务。**区和街道办事处党组织要指导各社区依托已经健全起来的服务组织以及文化广场、活动室等场所,开展社会保障、人民调解、帮困救助、文化体育、环境卫生、科普法律、卫生清洁、环境绿化、就业咨询等公益性社区服务以及医疗保健、家政等产业服务;开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培训课堂等;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读书活动和参加社区卫生清洁等社会实践活动,老年人健身、娱乐活动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力推广"无围墙敬老院"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对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促进志愿者服务活动逐步走向制度化、经常化,发挥"社区志愿者行动"组织的各个行动小组的作用,开展公益性社区服务。

(四)要加强教育培养,抓好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要重视选配社区居委会"两委"班子,在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两委"换届选举中逐步推行直选。其次,通过岗前培训、专业培训和鼓励促进学历进修等抓好社区"两委"干部的理论和业务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求我们的社区干部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时具有说懂、说通、说服的能力,让群众了社区干部所做的工作,所做事情的目的,打消可能有的顾虑,认同和接受社区干部所采取的行动和提供的帮助。再次是实行社区居民代表评议社区干部,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有效监督。不断完善自我,为更好更快地提高工作能力和适应新时期对社区工作提出的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要多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凝聚人心,形成健康人文环境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是社区建设的精神支撑和有效载体,先进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起到无形的引领作用。要以文化为魂,树立以社区文化推动社区发展的观念,指导各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们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社区生活,提高市民整体思想文化素质,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人文环境。

一是依托社区文化广场,在"三八"妇女节、"八一"建军节、"九九"重阳节等节庆假日时多举办联谊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和文艺演出,孵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文化团队,吸引了社区爱好者的广泛参与,有效地发挥先进文化满足人们精神需求、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的良好功能,促使不同群体的社区居民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得到共鸣,社区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大大增强。

二是大力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利用新闻媒体、宣传专栏等手段,加大对社区的好人好事的正面宣传,开展,弘扬乐善好施、邻里互助、扶贫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居民在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中建成立平等友爱、和睦共处、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发挥先进文化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粘合"作用,促进社会的团结与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社区调研报告范文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2353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平顶山市委组织部要求,为深入了解我市基层党建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情况,我们采取专题座谈、资料分析、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对我市如何发挥基层党建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保障作用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现状

汝州市辖15个乡镇、5个街道,436个行政村,20个城市社区。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在农村设立了126个新型农村社区,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行政村人口较多(5000人左右)的特大村,单独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共有10个。第二类是3—4个相邻的行政村,联合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共有116个。目前,我市的126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成立了党总支。

二、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做法

(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水平

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推进社区党组织联建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党组织联建工作的意见》,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以及组织整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村村联建、区域联建、城乡联建,实施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全市126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建立了党总支,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市开展了金融、技术、知识、文化、行政、司法“六下农村”活动,在126个农村社区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大学生村干部中选聘,每村3—5名,具体负责“六下农村”工作。市委成立了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管理指导。采用市聘、乡管、村用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1000名联防队员,在全市126个农村社区设立了警务室,大大提高了农村综合治理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创新帮扶机制,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健康发展。去年共选派94名德才兼备的科级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基层的能力;广泛开展了市直单位联系新型农村社区活动,每个市直单位联系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帮助完成“两个规划”、加强基层组织、发展社区经济;实行城市社区党组织与农村社区党组织“一对一”互建、帮建、联建制度,实现了农村党建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了“市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工作机制,从市直单位、乡镇、街道选派近千名干部深入农村基层一线,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严把关口,培养选拔,不断加强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拓宽视野,多渠道培养选拔新型农村社区干部。市委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发扬民主扩大视野多渠道培养选拔农村社区基层干部的意见》,对异地选拔农村社区基层干部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通过外部引进,公开选拔,市、乡机关下派等形式,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社区基层干部队伍。结合后进村党支部整顿,在全市公开选拔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28名,其中异地任职19名,为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干部素质。市财政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市农村干部学校和远程教育站点等,对农村社区干部进行新农村建设有关法律、政策、科技、实用技术等专题培训。同时,我们采取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农村社区干部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还聘请了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等单位的知名教授专家来我市作专题培训讲座。20xx年,市乡两级共举办各类农村干部培训班51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624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广大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研究出台了《汝州市村级班子及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把农村社区干部的工作和报酬结合起来,实行绩效挂钩,建立了责权结合、激励保障机制。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资金用于奖励先进村级班子和优秀村干部。同时,还出台了《关于落实离任村级主职干部补贴的意见》,市财政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离任村主职干部的补贴,切实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大大激发了农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三)重视源头,加强管理,切实抓好社区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源头工程,不断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近年来,我市采取市乡两级领导干部联系指导党员联系帮带等措施,不断加大发展党员力度,每年发展党员都在1000名以上,20xx年共发展党员1238名,其中农村党员869名,消除了不发展党员空白村,为社区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二是实施素质工程,加大党员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市农村党员干部学校和市、乡党校,建立了“广泛覆盖,立体配套,各有侧重,信息共享”的立体培训网络,在培训内容上体现时代性,注重实用性,贯彻按需培训、学以至用的原则,贴近农村实际,创新培训形式,教师带着电脑、黑板等深入到社区村庄、田间地头和蔬菜大棚、养殖基地,重点培训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市、乡两级全年共举办农村党员培训班86期,全面提高了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全市共有9300多名农村党员有了自己的致富项目,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注入了活力。三是实施先锋工程,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党员作用。为了加强对农村社区党员的管理,市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农村社区党员中开展“一岗双责”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在农村社区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社区无职党员明确了四大类24种岗位,在全市建立了1个党员服务中心,20个党员活动服务站,在郑州、常熟等地建立了16个外出务工党员流动党支部,为外出务工党员回乡创业,回报乡邻,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目前,已有123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投资总量达1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社区调研报告范文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6321 字

+ 加入清单

呼伦贝尔市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起步较晚,由于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负责指导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民政干部不知从何处着手,推进力度不大。为更好地贯彻中央、自治区《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牧区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9〕30号)和《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牧区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内党办发〔2019〕32号)精神,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2019年3月,呼伦贝尔市民政局赵勇副局长带领基政科长、海拉尔区、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鄂伦春旗5个村较多、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任务较重的旗市区民政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基政办(股)负责人一行14人,赴自治区民政厅推荐的民政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地区江西省赣州市、九江市和安徽省淮北市,考察学习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在紧张的考察学习过程中,大家边走边看边学边记录,对村落社区、中心村社区、中心村+村落社区等不同类型的社区设施建设和服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学习交流,一致认为,先进地区确实取得了不少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甚至有些可以复制,回去后一定要抓紧落实,力争在本地区创造出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试点经验,加快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步伐。

一、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一)江西省赣州市:赣州市是个农业大市,全市土地面积39379.64平方公里,辖18个县(市、区)和1个开发区,283个乡镇、7个街道,3461个行政村、366个居委会,5.3万余个自然村,总人口927万,其中农业人口738万。

2019年开始在部分县试点,基本模式是以“村落社区”理事会为依托,理事会下设社会互助救助站、卫生环境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和公益事业服务站即“一会五站”的工作模式。2019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抓好村落社区建设的意见》,各县(市、区)结合新农村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深山移民搬迁、因灾倒房户集中建房等工作,发挥村落社区“一会五站”机制和功能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载体,从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时至今日,全市大部分县(市、区)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已经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64个,农村社区服务站995个,农村社区服务点2189个;成立农村社区社会组织1809个,登记农村社区工作者8156人,注册农村社区志愿者6000多人。市级投入农村社区建设资金1013万元。2019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农村社区建设,以中心社区(村委会所在地)和村落社区(村民小组)为切入点,积极创新农村基层服务和管理体制,着力推进以便民服务、居家养老、文体娱乐、卫生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江西省九江市:全市共有13个县市区,422个社区,1738个行政村。2019年开始村落社区试点,是全省村落社区建设的发源地之一。2019年起开始“中心+村落”农村社区建设的新模式探索,已经建成3827个村落社区,每个行政村基本都有2个以上村落社区示范点。

(三)安徽省淮北市:淮北是安徽省的北大门,1960年因开发闸河煤田而建市,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下辖一县三区,共有18个镇、276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220万人。近年来,突出“一村一社区”特色,坚持分档定位、分类指导、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全市18个乡镇、2个涉农街道办事处各选树1—2个精品示范村,通过示范村的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促进村庄改造连点、扩线、成片,实现整体推进、全面铺开,成功打造了“四季榴园”、“长寿南山”、“五彩郭王”、“葡萄大庄”、“隋风唐韵黄新庄”等30个具有淮北地域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2019年6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安徽省淮北市召开。

二、主要做法

(一)江西赣州以中心社区和村落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社会参与、多方联动”。

1、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规划布局。按照就近合并、中心聚集、节约资源、利于发展的原则,在审核村民住房新建申请时,注意加强统筹规划,把居住过于分散的村民集中统建成村民相对集中的农村新户型建设点。二是抓好典型培育。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原则,重点在新户型建设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从实践中探索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有序推进。三是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各村实际,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平台,发展特色农业。

2、注重把握“三个结合”。坚持“有序、有效、有力”的原则。一是注重政府推动与村民运作相结合。二是注重政府服务与保护基层利益相结合。三是注重基础建设与促进民生改善相结合。推动改造空心村、搬迁偏远村、靠拢中心村、建设新农村。

3、着力强化“三个支撑”。一是强化组织支撑。既要发挥好党委政府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要发挥好基层“两委”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要发挥好驻村帮扶、企业帮扶的辅助推动作用。二是强化民心支撑。加大社区服务的宣传,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心理认同,使社区建设赢得民心支持。三是强化投入支撑。重点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支持,在物质上帮扶,在服务上用心,在环境上改善,在设施上用力。

4、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县、乡两级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村级有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试点工作纳入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有专门工作经费,各项资金合理统筹。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单位进村服务,有效整合资金、资源、资产,避免重复建设。建设一批村民迫切需要的农民培训学校、便民百货店、农资供销店、文体活动室、综合工作室、计生服务室、农技推广站、劳务输出服务站、医疗保健站及卫生监督站,使政策法规、村规民约、产业技术、有线电视、电话宽带、致富信息、交通安全、环境卫生、婚育新风及文明诚信进农家有了平台和载体。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当地财政将农村社区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安排,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相关部门给予项目资金倾斜、挂点单位帮扶、城乡结对共建、村级集体资金统筹安排、群众自愿筹资筹劳等多种途径,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合力。赣州市鼓励县(市、区)积极开展精品农村社区创建活动,对通过验收的精品农村社区建设点,市财政给予每个2—5万元奖励。充分发挥创建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江西九江市的农村社区建设特点是“中心+村落”模式,既以建制村设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头”。下设:1、新农村建设服务所。2、公共事务服务所。3、卫生保健服务所。4、农业生产服务所。以村落社区为“足”,采取“一会五站”管理模式,成立以“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复员退伍军人)为主体的志愿者协会,下设社会救助站、卫生环境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节站、文体活动联络站、科技信息传递站,实现对村落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一是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得到拓展,村“两委”组织引领农村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二是农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农村公共服务功能明显加强。三是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基层民主建设得到有效落实,村民自治进一步深化。在社区建设中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社区与村“两委”的关系,社区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村委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二是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社区与部门之间的关系。每个部门帮扶一个村,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形成合力推进社区建设。四是社区与村经济实体的关系。村集体资产预留一部分给社区,如门面房、鱼塘、果园等做为社区的经济来源。

三、实地参观

1、洁源村。是赣州市瑞金市沙洲坝镇农村社区建设的先进村,全村620户、2725人,共有15个村民小组,社区服务主要覆盖临近的5个村民小组,属于“中心村社区”。在管理上有以下特点:一是村两委与社区交叉任职,社区工作人员由村两委成员和志愿者兼任。二是成立志愿者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寄递服务、网购(销)服务、金融服务、便民服务、出行服务、政务服务等便民服务。三是实行“一组三会”制度,例如在危房改造过程中,由“党小组”提出议案,“户主”会议讨论决定建设方案,“村民理事会”负责监督实施,“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验收。村民理事会由8人组成,镇蹲点领导任名誉理事长,村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挂点单位代表、村干部代表、老党员代表任理事。通过“一组三会”制度不但充分体现了村民自治,还减轻了村两委的负担。

2、华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赣州市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的一个自然村,是个著名的红色村庄,因此也叫“红军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19户462人。是典型的“村落社区”,是在村民集资兴建的祠堂基础上,开展文体活动、议事协商、便民利民服务,代办公共服务。实行“一组三会”运行模式,成立社区党小组作为领导机构,提出会议议题;成立户主会作为权力机构,制定规划、计划形成决议、决定;成立理事会作为办事机构,具体落实决议、决定;成立监事会,监督执行决议情况,既显现了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又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工作人员全部是志愿服务。村里的青壮年男子几乎都外出务工,留村的只有一些老弱妇孺,成立义工协会,开展留守儿童照顾、开设妇女儿童之家等为村民提供服务。村里建设按照“保留一部分、拆除一部分、全部统一安置”的思路,依托村里地处赣闽两省边界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把村子打造成一个集“红色”“绿色”“古色”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村庄。

3、铭恩社区。是由赣州市兴国县埠头乡5个建制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形成的铭恩新村。社区建设上做好“三个结合”,形成合力。一是与和谐秀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统一规划采用新户型,融入客家民居元素,实现“有新房、有新村、有新貌”。二是与统筹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坚持规划先行,鼓励农户进城、进村镇、进社区建房,引导农民分散向集中居住转变。三是与经济开发区建设相结合。鼓励开发区企业外来员工在安置点购房,真正使企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进行管理,设立行政事务代办点(由派驻的乡政府干部代办),为村民提供服务。采取“一组两会三站”管理模式,社区党小组指导成立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下设物业管理站、爱心服务站、和谐平安站,强化日常管理服务。按照城市社区的理念,统一规划实施绿化、亮化园林景观建设。修建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铭恩广场。设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留守儿童远程视频聊天室、农家书屋、村史展览室等功能区。

4、田庄上社区服务中心。坐落在兴国县埠头乡,是全县集中兴建的移民安置点。不管是哪里的人,只要搬迁至这里,就可以享受到社区化服务。

5、紫竹陈社区。是九江市姑塘镇沿湖村的一个自然村“村落社区”,是由村民集资建设的祠堂,市民政局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做为社区的办公和活动场所,采用“一会五站”式管理模式为村民提供服务,村里将一处鱼塘划给社区,做为社区的经济来源。

6、双楼村。隶属于安徽淮北市高岳街道办事处,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5663口人。“一村一社区”模式,是全国开放式村部发源地,率先提出“拆除一堵墙、建设一个广场、建好八个室(社区干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全程代理室、文体活动室、信访调解室、计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和警务室)、设立四个栏(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信息发布栏)、打造五个中心(办公议事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文体娱乐中心)”的开放式村部建设工作思路。

7、南山村。居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办事处,是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首批示范村。主要特点是:特在治理、优在服务、美在环境、魅在文化、寿在心和。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村单位和农村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村“两委”与社区工作人员交叉任职,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人员参与管理,倾力打造服务平台,开展为民全程一站式代理服务,投资700余万元兴建幼儿园、文化礼堂、卫生室,采取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吸纳社会资金800万元,建设南山水厂和拉圾中转站等。成立南山莲心果蔬、油品专业合作社,实现农超对接,为村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8、榴园村。是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的建制村,辖4个自然村。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石榴产业优势,尊重群众意愿、地域特点、现有建筑风格,不搞大拆大建,通过结合治理,加大旧村改造,走出了一条可复制且极具皖北特色的新型农村建设实践路径。榴园村建有为民服务中心,是村两委集中接受群众诉求、为民办实事的场所。为民服务大厅实现一站化工作处理,采取一个窗口对外,形成高效便民的服务体系。

四、学习体会及工作建议

(一)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不增加管理成本。农村社区建设重在引入服务理念,使基本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无需单设机构,不必重复建设服务设施,不会大量增加管理成本。中心村社区(一村一社区)以“两委” 为主导,两委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交叉任职,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和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服务人员的社区工作积极性,以村民理事会乡贤理事会、民风民俗理事会、志愿者协会、老年人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为支撑,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村民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社区民主管理机制,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村落社区以“党小组”为核心,村民理事会为主导,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

建议市政府加快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步伐,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承接社区服务。

(二)顶层设计,形成建设合力。由各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社区建设联席会议)统一规划协调,整合各部门资源、资金,合力集中打造,有序推进。

(三)政策扶持,搭建服务平台。赣州市出台的《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赣市字〔2019〕36号)要求,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19万元以上扶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市本级福彩公益金每年切出50%用于扶持社区及居家养老设施建设;县市区将社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县市区本级福彩公益金50%投入社区基础设施。

淮北市出台的《关于村级组织服务用房建设的实施意见》(淮政办〔2019〕61号)中明确村级组织服务用房建设资金采取按阶段“以奖代补”的形式,由市、县财政按7:3分别承担。如:每个村市级资助21万元,县级匹配9万元。

建议市、旗财政预算专项资金支持或以“福彩公益金”资助农村社区建设,给予每个村社区5—10万元的建设补贴。

(四)培育发展能力,保障社区运转。为保证社区(村)正常运转,要给他们保留部分资产资源(门面房、鱼塘、果园、机动地、集体草场等),扶持发展集体经济和合作经营,使他们有能力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五)社区居民服务全覆盖。社区服务要覆盖到辖区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常住人口无论有无户籍和城乡户籍,无论企业和行政事业人员,不留死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比如被撤销(并)的乡镇苏木所在地城镇户籍人员和外来常住人口,都要纳入所在地社区(村)管理和服务。

(六)抓住时机,因地制宜。抓住“十个全覆盖”工程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两委班子有力的、人口条件相对集中稳定、有产业支撑、群众积极性高的村进行“一村一社区”建设。规模较小的村、人口居住分散或生产生活方式相近的地方可以按“多村一社区”的形式组织社区建设。在较大的自然村,可探索进行村落社区建设。

(七)建议召开全市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推进暨现场观摩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社区低碳生活情况调研报告[页2]_情况汇报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1504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低碳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二、调研的方法

采用到社区居民家里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到社区办公室向工作人员咨询等方法,对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电器使用情况、出行所用的交通工具、日常购物时使用购物袋的情况以及生活中大家对资源循环利用等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

三、社区居民的生活情况

(一)社区居民使用电器的基本情况

7、8月份,由于天气较热,又加上是在暑假期间,所以居民呆在家里的时间普遍增加,很自然地,居民们使用电视机、空调、电脑及电风扇的频率也会增加,其次是热水器、冰箱,在家时间长,以至于用电量直线上升。据资料显示,家居用电也要排除相应的二氧化碳气体,用电越多,排放二氧化碳也就越多,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就越大。

7、8月份由于气温高,居民使用空调平均都在5、6 个小时,加上电视、电脑的使用,用电量比5、6月份多用了3、4 倍,居民区内大量的空调热气的排放,使室外空气更加炎热。

(二)社区居民选择出行交通工具的情况

通过几天的观察以及对部分社区居民的调查,我了解到社区居民主要选择一下的出行方式:使用私家车、乘坐公交车、骑电动车或自行车以及步行。由于我所在的社区距市中心较远,乘坐公交车又大多会绕远路,较为浪费时间,而社区居民中又有很多人是在市中心上班,所以这部分据居民一般会选择使用私家车或电动车上、下班;另一大部分就是学生,他们基本都选择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上、下学,有极少数学生选择骑电动车或由家长用私家车接送;还有就是在家的老人,他们基本上就是在家附近活动,出去买菜什么的大多数人选择步行,去大型超市或是去逛街,他们大多选择乘坐公交车。

(三)其他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居民们都不可比卖弄地要使用一些需要装电池的用品,如电视机摇控、石英钟、孩子们喜爱的电动玩具    等,都要定期更换电池,废旧电池的丢弃,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大,主要是对水的污染和对土壤的污染。

另外,厨房里的油烟排放,空调的外机,对空气都有污染。

最后,就是居民们的购物情况。购物时,特别是去超市选购用品时,大部分居民都能够自带环保购物袋;在选择的商品上,一些青年人更喜欢够买包装精致的商品,而老年人则更理性、更环保一些,不仅自带环保购物袋,而且更愿意选择包装简易但却经济实惠的商品。

四、社区居民对低碳生活的了解及实际行动情况

(一)社区居民对低碳生活的了解情况

在此次社会调查中,我向本社区的居民共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涉及居民的日常生活情况和居民对低碳生活的了解情况,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调查问卷回收上来47份。但这些调查问卷已说明了一些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听说过“低碳生活”理念的受访者所占比重高达93%。其中,有39%的受访居民表示很了解“低碳生活”理念,而在全部受访人群中,仅有7%的受访人表示对“低碳生活”一无所知。不难看出,大多数人对“低碳生活”还是有所认知的。

调查显示,社区中10-19岁的居民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度达到70%,但其中年龄较小的对“低碳生活”的理念并不是很了解,对其的认知也只局限在听说过或者只有一些初步了解的层面上;20-39岁的青年受访者对于“低碳生活”的认知度高达98%,这一比例远远高于40岁以上的受访者,但是,在实践方面,40岁以上的受访人中有94%表示愿意或已经将“低碳生活”理念付诸实践,这一比例明显高于青年受访者的71%。据了解,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平时使用电器的时间以及熬夜频率明显低于青年受访者,而在减少不必要购物方面,青年受访者的实践程度更是无法与前辈们相比。因此,我们要呼吁广大年轻人应学习前辈们的合理消费观以及科学的生活习惯,并鼓励中老年人坚持以身作则,为后辈们做好表率。

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