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请(精选20篇)

浏览

2695

范文

214

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怎么说_论文格式_网

范文类型:开场白,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怎么说

论文答辩开场白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xx级xx班的学生、我叫 ,我的辩题是、我的论文大致分为xx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 第二部分是、最后一个是致谢板块,内容是xx老师严谨的学风,渊博的学识,谦逊的为人,将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丰富的实践课堂,源于周密的教案准备,老师乐观、正直、朴实、认真的生活态度,令我深深敬佩。老师的谆谆教诲,将使我终生受益。在本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地感谢。

论文答辩开场白2

尊敬的各位答辩老师,早上好:

我是来自20  级美术史论专业的某某,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本篇论文是在孙小明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精心的指导。以下是本篇论文选题的意义、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文章结构。

一、选题的意义

二、本文论点:

论据:

论证方法:文献检索法、调查法、访谈法、归纳总结法。

三、本文的结构

1、

2、

3、

四、结语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论述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请答辩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陈述完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求毕业论文公开答辩发言稿_论文格式_网

范文类型:演讲稿,全文共 2128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公开答辩发言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的硕士论文题目是《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学实践摸索》,本篇论文是在朱德全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对我这篇论文的审阅并出席本次答辩,以下是本篇论文的选题缘由、目的,资料收集准备工作以及文章结构。

一、选题缘由、目的

向量进入中学数学教材,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特征.空间向量引入立体几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它是一个具有几何和代数双重身份的概念,具有特别广泛的教育价值.用它来解决部分立体几何问题,可以大大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的教师在空间向量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的难点和焦点在于: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如何运用?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教材中怎样安排?如何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正确处理好空间向量和传统方法的关系?怎样设计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部分的内容?为此我进行了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学实践摸索.

二、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自选定题目后,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阅读资料,拟定提纲,在线调查与分析,写开题报告初稿、定稿,硕士论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3月正式定稿。

三、论文的结构

本文从空间向量引入高中数学的必要性入手,研究了空间向量的基础知识和空间向量在高中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对高中教材中的立体几何空间向量进行了教学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在线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对泸县二中数学教师和高二年级的二十七个教室的学生样本进行调查,集中研究空间向量对立体几何教与学产生的影响.

全文总共分为七个部分,约四万七千多字:

第一部分是绪 论

阐述本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背景;通过文献查阅研究,了解国内外空间向量引入立体几何的教学研究前沿的状况;从而划定核心概念、择取研究视野与方法、确立本研究设计与核心观点。

第二部分是空间向量进入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两点:高中立体几何引入空间向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是空间向量的基础知识和空间向量在高中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回顾高中立体几何教材中的空间向量的基础知识:包括向量的起源和发展、空间向量的相关概念及表示、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和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阐述了空间向量在高中立体几何中的主要应用:确立空间位置关系、解决角和距离问题,体现空间向量是处理立体几何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相比于传统方法更具优越性。

第四部分是研究教材:高中教材中的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学分析

首先对高中立体几何新旧两种教材进行对比,分析 “空间向量”这部分内容在立体几何这一章中的安排,进而研究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材教学方式。

第五部分是对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与学的调查与分析

我于这一年2月对我校高二年级进行了在线调查--学生学习空间向量和教师对空间向量教学的调查.

调查的目的:了解普通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与学的现状,发现:高中生在运用空间向量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所犯的主要错误.

【有:(1)建系不合理;(2)求错点坐标;(3)不会求法向量;(4)思路不清晰;(5)计算错误,等.因此,他们在建系、求点坐标以及利用向量求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此外,由于受到“向量解题简单”思想的误导,在什么情况下选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也是学生遇到的困难之一.】

同时,存在着部分教师对空间向量持避而不谈的态度.

【总之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空间向量方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要发挥其优越性的前提是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向量知识储备.

(2)在教学中,教者不能有意无意地给学生传递这么一个错误信息--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是万能的.

(3)在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传授给他们关于数学学习的能力方面的东西.】

第六部分是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及实践效果分析

我针对高中立体几何空间向量作了教学设想,进行了教学方式探索,以启发式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作出立体几何空间向量部分的教学过程设计,以《空间向量的夹角》为例作了教学设计案例,最后进行了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从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笔者对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的教学设想、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践效果是比较好的,能在空间向量教学这一知识板块的研究上,能给予同行以帮助或是提供参考,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所在.

第七部分是关于立体几何空间向量教学的基本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1.空间向量引入立体几何很有必要,还需要加大普及.教学上基于以下两点:

(1)空间向量的引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空间向量的引入降低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训练的要求.

(二)教学建议

1.注重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

2.注重向量概念的教学

3.注重空间向量运算的教学

4.注重空间向量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5.注重向量应用的教学

经过本次硕士论文写作,本人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我将虚心接受,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既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也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以上是我对自己的论文简单介绍,请各位老师提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沈阳化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5608 字

+ 加入清单

沈阳化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题 目 : 年产4200吨环氧氯丙烷车间氯丙烯合成工段工艺设计

指导教师 :

院 系: 科亚学院

专业班级 : 科化工0401班

学 号:

姓 名:

日 期: 2019年 3月 7日

1、环氧氯丙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环氧氯丙烷(EC)英文名:3-Chloro-1,2-epoxypropane;Epichlorohydrin。 分子式:C3H5ClO ,分子量:92.52 , 熔点-25.6℃,沸点117.9℃,相对密度(水=1):1.18(20℃),相对密度(空气=1): 3.29 ,饱和蒸汽压 (kPa):1.8(20℃) ,自燃点415 ℃,折射率(nD20)1。438。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4氯化碳、苯。无色油状液体,有氯仿样刺激气味。用于制环氧树脂,也是1种含氧物质的稳定剂和化学中间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2、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原料及主要产品

环氧氯丙烷是1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10分广泛。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压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合成甘油、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胶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缩)水甘油衍生物、氯醇橡胶等多种产品,用作纤维素酯、树脂、纤维素醚的溶剂,用于生产化学稳定剂、化工染料和水处理剂等。

1原料:丙烯

丙烯的化学结构式:CH2=CHCH2OH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熔点:-129,沸点:97。1,闪点:28,密度(20):0。854,折光率:1。4135。。

用途::丙烯醇是医药,农药和香料的中间体。主要的衍生物及其用途为:用于合成环氧氯丙烷、甘油、1,4-丁2醇以及烯丙基酮,生产增塑剂和工程塑料等重要有机合成原料。此外,其碳酸盐可以做光学树脂、安全玻璃和显示屏,其醚可以做聚合物的增黏剂等。

2主要产品:环氧树脂

目前我国的环氧氯丙烷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其消费比例为环氧树脂占85%,合成甘油占7%,氯醇橡胶占2%,其他如溶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阻燃剂、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剂等占6%

3、环氧氯丙烷工艺生产方法及选择

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乙酸丙烯酯法两种。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此法进行生产。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与次氯酸化合成2氯丙醇,2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

4、 工艺流程叙述

(1)丙烯高温氯化法:

(1)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

丙烯与氯气经干燥、预热后以摩尔比4~5:1混合进入高温氯化反应器,短时间(约3 s)内进行反应,生成氯丙烯和氯化氢气体。精制后得氯丙烯产品,同时副产D-D混剂(1,2-2氯丙烷和1,3-2氯丙烯),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得到工业盐酸。

CH2=CHCH2 + Cl2 →CH2=CHCH2Cl +HCl

(2)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2氯丙醇

氯气在水中生成次氯酸(或采用介质叔丁醇和氯气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叔丁基次氯酸盐,该盐水解生成次氯酸,叔丁醇循环使用),次氯酸与氯丙烯反应生成2氯丙醇(过程中2氯丙醇浓度1般控制在4%左右)。

2CH2=CHCH2Cl +2HOCl→ 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

2,3-2氯丙醇,70%) (1,3-2氯丙醇,30%)

(3)2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

2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3)2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

2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 + 1/2 Ca(OH)2→

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 + 1/2 Ca(OH)2→

丙烯高温氯化法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除了生产环氧氯丙烷外,还可生产甘油、氯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副产D-D混剂(1,3-2氯丙烯和1,2-2氯丙烷)也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的设备腐蚀严重,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大,氯耗量高,副产物多,产品收率低。生产过程产生的含氯化钙和有机氯化物污水量大,处理费用高,清焦周期短。

(2)乙酸丙烯酯法

前苏联科学院与日本昭和电工均开发了利用乙酸丙烯酯为原料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前苏联是采用先氯化后水解工艺,昭和电工则采用先水解后氯化工艺。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合成乙酸丙烯酯,乙酸丙烯酯水解制烯丙醇,合成2氯丙醇以及2氯丙醇皂化生成环氧氯丙烷4个反应单元。

(1)在钯和助催化剂作用下,丙烯与氧在温度160~180 ℃、压力0。5~1。0 MPa,乙酸存在下反应生成乙酸丙烯酯。

CH2=CHCH2+ 1/2O2 + CH3COOH→ CH2=CHCH2OCOCH3 +H2O

(2)在温度60~80 ℃、压力0。1~1。0 MPa下,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乙酸丙烯酯经水解反应生成烯丙醇。

CH2=CHCH2OCOCH3 +H2O→ CH2=CHCH2OH +CH3COOH

(3)在温度0~10 ℃,压力0。1~0。3 MPa条件下,烯丙醇与氯通过加成反应生成2氯丙醇。

CH2=CHCH2OH + Cl2→ CH2ClCHClCH2OH

(4)2氯丙醇与氢氧化钙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

CH2ClCHClCH2OH+ 1/2Ca(OH)2→ CH2— CHCH2Cl + 1/2CaCl2 +H2O

与传统的丙烯高温氯化法相比较,乙酸丙烯酯法具有以下优点:(1)避免了高温氯化反应,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不结焦、操作稳定,丙烯、氢氧化钙和氯气的用量大大减少,反应副产物和含氯化钙废水的排放量也大大减少。(2)开发了丙烯醇的氯化加成反应系统,成功地将氧引入环氧化物中,首次实现了由氧氧化代替氯氧化的技术,减少了醚化副反应,提高了系统的收率。(3)工艺过程无副产盐酸产生。(4)可以较容易获得目前技术还不能得到的高纯度烯丙醇。主要缺点是工艺流程长,催化剂寿命短,投资费用相对较高。

丙烯高温氯化法和乙酸丙烯酯法各有优缺点,其主要技术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高温氯化法与乙酸丙烯酯法的主要技术指标比较

名称

高温氯化法

乙酸丙烯酯法

原料消耗(以100%计)/t·t-1

丙烯

0。66

氯气

2。10

0。89

氢氧化钙

1。12

0。65

乙酸

0。03

氧气

0。316

能耗

较低

3废排放量

较少

ECH收率,%

70~75

90

开工率,%

70

85

产品成本,%

1。14

1

3废治理占总投资,%

15~20

设备维修占总投资,%

5

1~2

表2 国外环氧氯丙烷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kt/a)

国家或地区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

工艺路线

美国

DOW化学公司

227

丙烯高温氯化法

壳牌公司

88

丙烯高温氯化法

德国

DOW公司

90

丙烯高温氯化法

Solvay德国分公司

44

丙烯高温氯化法

法国

Solvay公司

33

丙烯高温氯化法

荷兰

Shell化学荷兰分公司

85

丙烯高温氯化法

日本

大阪曹达公司

40

丙烯高温氯化法

鹿岛化学公司

47

丙烯高温氯化法

昭和电工

24

乙酸丙烯酯法

住友化学

14

丙烯高温氯化法

德山曹达

12

丙烯高温氯化法

中国台湾

长春塑料子公司

12

乙酸丙烯酯法

韩国

Hanwha Chemical Co。

25

丙烯高温氯化法

5、工艺流程图

6、主要设备说明

7、安全环保措施

(1)燃烧爆炸危险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易燃性(红色):3 反应活性(黄色):2

灭火方法:泡沫、2氧化碳、干粉、砂土。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高温下能发生自反应,阻塞安全阀,导致罐体爆炸。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着火,并引起回燃。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

(2)包装与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 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ERG指南:131 ERG指南分类:易燃液体—有毒的

(3)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中国MAC:1mg/m3[皮] 前苏联MAC:1mg/m3 美国TLV—TWA:ACGIH 2ppm,7.6mg/m3 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反复和长时间吸入能引起肺、肝和肾损害。高浓度吸入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致死。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可致眼灼伤。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口服引起肝、肾损害,可致死。慢性中毒:长期少量吸入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变。 IARC评价:2A组,可疑人类致癌物;动物证据充分 NTP:可疑人类致癌物 IDLH:75ppm,潜在致癌物嗅阈:0.934ppm OSHA:表Z—1空气污染物 NIOSH标准文件:NIOSH 76—206 健康危害(蓝色):

(4)防护措施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和粘膜的损害。

(5)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8、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积极发展环氧氯丙烷下游产品,带动环氧氯丙烷的生产与发展今后几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环氧氯丙烷下游各消费领域依然会发展较快,各地区的环氧氯丙烷的生产主要是自用,估计会有少量出口。今后几年我国的汽车工业,住宅建设,电子工业等领域将有1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将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因此,今后几年,我国的环氧氯丙烷的下游产品,如:环氧树脂、合成甘油等的市场需求量将会很大,美国、西欧及日本主要

国家或地区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

工艺路线

美国

DOW化学公司

227

壳牌公司

88

德国

DOW公司

90

Solvay德国分公司

44

法国

Solvay公司

33

荷兰

Shell化学荷兰分公司

85

日本

大阪曹达公司

40

鹿岛化学公司

47

昭和电工

24

住友化学

14

德山曹达

12

中国台湾

长春塑料子公司

12

韩国

Hanwha Chemical Co。

25

5、工艺流程图

6、主要设备说明

7、安全环保措施

(1)燃烧爆炸危险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易燃性(红色):3 反应活性(黄色):2

灭火方法:泡沫、2氧化碳、干粉、砂土。消防器具(包括SCBA)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护。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高温下能发生自反应,阻塞安全阀,导致罐体爆炸。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着火,并引起回燃。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

(2)包装与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 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ERG指南:131 ERG指南分类:易燃液体—有毒的

(3)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中国MAC:1mg/m3[皮] 前苏联MAC:1mg/m3 美国TLV—TWA:ACGIH 2ppm,7.6mg/m3 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4)防护措施

密闭操作,全面排风。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和粘膜的损害。

(5)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8、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积极发展环氧氯丙烷下游产品,带动环氧氯丙烷的生产与发展今后几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环氧氯丙烷下游各消费领域依然会发展较快,各地区的环氧氯丙烷的生产主要是自用,估计会有少量出口。今后几年我国的汽车工业,住宅建设,电子工业等领域将有1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将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因此,今后几年,我国的环氧氯丙烷的下游产品,如:环氧树脂、合成甘油等的市场需求量将会很大,美国、西欧及日本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建议_论文格式_网

范文类型:建议书,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4741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毕业论文答辩中的常见问题对策建议

论文答辩,是在讲述论文的基础上,答复别人的提问,为自己的论文和观点辩护。答辩分为两个基本步骤,一是讲述论文,二是回答提问。

教师等根据学生的个人讲述、对所提问题的回答等来判断论文真伪或独立完成的程度,判断学生对论文的结构和内容的熟悉程度,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外语水平、理论水平、应变能力,了解学生对课题未来发展前景的认识等等。

有必要总结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供将来借鉴。

一、论文讲述中的常见问题

1、仪表不够得体

上场答辩,要求答辩人仪表不仅要整洁,而且要得体。问题主要是个别女生不够得体,例如过度化妆,浓妆艳抹,不像是参加学术活动,倒像是参加舞会或相亲会。男生装束打扮也可能出差错,例如有男生戴项链出场答辩,显得怪异,不够庄重。

2、仪态不够从容

面对台下众人,尤其是面对众多教师,仪态不够从容,甚至神情慌乱,声音发抖,眼睛不知往何处看,低头不敢看台下,或看窗户外或天花板以躲避,手足无措,站立不正,或不自然扭动或走动。有的笑不像笑,硬挤出来的笑,很不自然,甚至比哭还难看。或者,死死盯住台下某人,令双方都很不自在。或者说话不流畅,犯语病。

3、声音语速问题

个人音质不由自己定,但声音高低由自己定。有的学生声音太高,如同吵架;有的学生声音太小,如同蚊子在叫,连坐在最前排的教师都听不见,遑论坐在后排的人;更有甚者,简直是用鼻子发音,像是在哼哼。语速,则语速偏快说不清楚的多,语速偏慢不连贯的少。

4、时间把握不准

讲述论文时间太短或偏长。短的,只有1分多钟。报过论文题目,然后说分为若干章,第一章是什么,第二章是什么,直到最后一章是什么,接下来便无话可说。长的,则超时,一般是念论文原文。念论文原文,七、八千字的论文,也得半个小时左右,一万五千字左右的论文,得一个小时左右。讲述论文限定时间十分钟之内,时间到了,才念了个开头,主持教师不得不叫停。

5、讲述不流畅

多数学生不能脱稿讲述,而是念稿子,有的念都念不利索。稍微好的,则是背稿子,不是讲论文,而是背课文。最不好的,是念论文。背论文的情况则显特殊。曾有一名学生把7000多字的论文背下来,背诵约26分钟,一字不差,一气呵成,反映该生记忆力奇好而且对论文极其熟悉,但严重超时,因为讲述应该在10分钟以内。

6、其它问题

例如支持手段不足,缺少挂图,甚至连个目录挂图都没有。还有吐字不清,普通话不标准等问题。综合问题,则是一个学生同时出现上述两方面甚至更多方面的问题。例如,一名男生,上台后从头到尾一直埋着头,恨不得钻到讲台之下,念稿子,声音很软很小,哼哼唧唧,好不容易才把论文“哼”了一遍,严重超时。

二、回答提问时的常见问题。

1、回答问题态度不积极

避重就轻,绕开主要的、复杂的问题,捡非主要的、容易的问题回答,或者,对需要重点详细回答的问题只作粗略回答,对只需要简略回答的非重点问题作冗长的回答。回避问题,对某些问题避而不答,不作任何交代,好像这些问题不曾提过一样。表情或语气显出不耐烦,等等。

2、老问题都回答不好

有时候,多个学生写相同或相近的论文题目,可能被问到相同或相近的问题。有的问题,前面学生答不好或答不上来,按理,后面的同学被问到同样问题,应该比前面的学生答得好,但实际情况有时是,前面同学回答过的问题,后面的人还答不好,令人失望。例如,“策略”的定义是什么,第一个学生回答不了,过一阵第二个学生还回答不了。

3、回答问题数量少

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属于本科或专科层次,不同于硕士生或博士生等的毕业论文答辩,问题不会太多,一般每生被提问5个左右问题,回答至少3个问题即可。问题是有的学生只回答2个甚至1个问题,或者只能答好1个问题,数量太少,占问题总数比例太低。

4、答案有缺陷

答案不完整,例如某学生写关于中国—东盟自有贸易区的论文,回答“东盟包括哪些国家?”时,列举目前东盟国家名称与数量,与标准答案相差不多,但毕竟不完整。回答“中国与东盟哪些经济体经济往来最多?”时,缺陷更大。某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撰写的论文题目是党政官员带病提拔问题,不仅文字内容没有向商务领域倾斜或靠拢,回答问题时也对商务领域党政官员带病提拔的问题浑然不知,对商务部高官被捕概不知晓。某学生撰写有关企业家能力的论文,但该生不仅没有在论文中对著名企业家进行列表分析对比,而且连国内最著名的企业家都数不上几个来,连大名鼎鼎的海信集团的负责人是谁都不知道,显然相关知识不足。

5、答案不正确或答不上来

某学生论文一再提到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回答“沿海发达地区如何界定?”时,答案不正确,因为其答案是“沿海地区就是发达地区”。实际上,沿海也有不发达地区。

某学生写地理文化对fdi(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回答“外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有哪些?”时,无言以对。还有商科专业毕业生不知道wto的全称是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更有甚者,连三个单词中的一个都说不出来。

6、答案根本错误

例如写“孙子兵法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回答问题时答“孙子兵法第36计”云云,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混为一谈,违反了起码的常识。论文写兵法,却连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都分不清,缺乏起码的常识,犯了原则性错误。

还有,写区域经济问题,论文中贯穿着“长江三角洲”的用词,讲述中也一再提到“长三角”、“珠三角”如何如何,但被要求回答“什么是长三角?”这样简单的问题时,却一再说长江流域如何如何,原来该生连长三角与长江流域都分不清,经教师现场提示,仍然不清醒。论文主题词都根本理解错误,而且大错特错。

7、对论文摘要英译不熟悉

4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翻译成英语,篇幅会有所增加,但不会增加太多,作者应当十分熟悉。但实际上,有的作者不熟悉自己论文摘要的英语翻译。例如,中文摘要中出现“金融危机”,摘要英译中也有“financial crisis”,但被问及“金融危机”如何翻译成英语时,却答不上来,只回答说自己英语底子不好。类似还有“central government”、“local government”、“furious market competition”等等,都是出现在论文中,但作者答不上来。这种情况下,翻译工作往往不是作者自己完成的。

8、其它问题

例如,审题不清,答非所问。过度回答,画蛇添足。胡蒙乱撞,信口开河甚至狡辩、强词夺理等。

教师看到论文摘要英译篇幅明显短少,并发现有整句甚至整段没有翻译,属于偷工减料或粗心大意,于是提出疑问,有的学生回答是意译,不肯承认是自己工作不足。

三、对策建议

1、学生要正确认识论文答辩

学生务必要明白,毕业论文答辩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管理方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以及论文真实性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学风度的难得机会。答辩,既是一项责任,也是一项权利。通过答辩,不仅可以锻炼提高自己,还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情谊等等。答辩中学生辛苦,教师也辛苦,大家为了共同的事业而走到一起。

毕业论文答辩可能只是人生一系列答辩的开始,以后求职应聘或完成工作任务,都极可能遭遇答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则必然再答辩。因此,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是人生一系列答辩的基石。

2、熟悉论文,了如指掌

回答问题需要很多知识,需要熟悉论文,学生很难在短期内增加大量知识,但可以在短期内熟悉论文。其实,论文写作几个月,真要是自己写的东西,早该滚瓜烂熟了,哪一章是什么,哪一节是什么,哪一段是什么,早该了然在胸。抄袭拼凑则另当别论。就算是抄袭拼凑,抄几遍后也该相当熟悉了。

对论文的创新点、不足之处等要重点掌握,对扩展性问题、课题未来前景问题等也要有所准备。

3、写答辩稿

有没有答辩稿,对答辩效果影响很大,所以学生最好写答辩稿。

论文,要短,可以短到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论文标题,一般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字,几秒钟就能说完;要长,可以长到上万字,最长就是全文,几十分钟才能念完。中间有许多状态,就是说论文可以缩写为各种篇幅,例如8000字、5000字、3000字、1000字、500字左右等等。按一般的语速,如果要求讲述5分钟左右,答辩稿应在1000字左右,如果要求讲述8分钟左右,则答辩稿应在1500字左右,余类推。当然,答辩稿与论文缩写稿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论文缩写稿是论述性语言,是书面语;答辩稿则是讲课语言,介于书面语与口语之间。

4、模拟试讲

在正式答辩前搞模拟演习,可以由指导教师组织本组学生实施,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组织,可以以本组为单位,也可以以宿舍或其它为单位。不论以何种形式组织,都可望取得明显效果。试讲与不试讲,有云泥之别。通过试讲,发现和纠正各种问题,可以大幅提高答辩质量。多次试讲,效果尤佳。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行,只有亲自讲一讲,才能体察个中滋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这个意思,提倡模拟试讲。模拟试讲,好比军事演习,也好比节目排练,作用不容忽视。

5、为可能提到的问题预备答案

教师提问,问题可能是论文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基本概念、数据图表闭合或衔接问题、相关知识、英语(或其它外语语种)语法词汇等问题。例如,某论文写报关行业题目,同时提到报关员、报关从业人员、报关专业人才三个名词,那么,就要从名词解释的高度分清三个名词的关系,搞清各自的内涵和外延。再如,某论文写打造文化强市,那么,就需要搞清什么是文化、主要的文化产业有哪些、什么是文化强市等基本问题。还有,写现代企业的题目,需要搞清现代二字的含义;写中小企业的题目,需要搞清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写中国汽车开拓国际市场,需要搞清怎样才算中国汽车、主要中国汽车品牌有哪些;写企业家能力,需要搞清什么是企业家、著名企业家有哪些等等。

当然,答辩人也不必过分紧张劳累。论文涉及的问题无边无际,不可能准备完全;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考察督促,不是为难什么人。

6、每生用时15分钟左右为佳

每生讲述论文时间限定8分钟左右较好。时间太短,说不清楚,表现不出水平;时间太长,没有必要,容易浪费资源。用时恰好8分钟者为最佳,短者不低于7分钟或长者不超过9分钟者为次佳,6-7分钟或9-10分钟者再次,低于5分钟或超过10分钟者为劣。每次答辩的学生数量不同,时间紧张或充裕程度不同,每个学生享有的时间长短不同,但以不突破上述范围为佳。

每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以7分钟左右为宜,灵活性稍大。

7、精心组织,虎头虎尾

班级等要提前布置答辩会场,保证有个良好开端,自始至终同学之间要互相关照,互相服务,特别注意为最后几名同学的答辩捧场。一般情况是,刚开始时,出于新奇感、观摩需要等因素,会场观众多,气氛热烈,接着,新奇感渐消,出现疲劳感,加之答辩过的人已经觉得万事大吉而逍遥去了,于是观众渐少,场面渐冷。特别是,到了最后,学生已极度疲劳,已经没有人需要观摩,容易冷场。精心组织,有意识地为后场捧场,有利于提升答辩人的信心,有利于加强班级的团结。

8、其它方面

保持嗓音清亮。声音甜美与否主要在于天赋,而声音响亮与否主要在于态度。学生不必为了答辩而专门练嗓子,但可以为了答辩吃润喉片,或者预防感冒等。

平常有意识训练。在一切可能的场合有意识训练自己的演讲、应变能力,与答辩相互促进。

有的学生善于答辩,讲述论文恰到好处,从容不迫但声情并茂,回答问题胸有成竹对答如流,应该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典范,善于答辩的学生也要积极帮助其他同学。

跨年级观摩。组织非毕业生观摩答辩,即组织大三、大二乃至大一学生观摩答辩,为未来的答辩打基础。

教师等组织管理方也要在每届答辩会之后进行总结,分析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让后续答辩不断完善。

特别地,应该准备药物,制定应急计划,以防出现晕厥等突发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毕业论文选题申请_毕业论文选题_网

范文类型:申请书,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2019毕业论文选题申请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毕业论文选题申请。

选题是大学生最困惑的问题,又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同学们要明白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决定因素,选题决定研究思考的目标,决定研究成果的价值以及毕业论文写作的成败。

在具体的毕业论文选题中,选择现实有意义、比较适合自己、比较容易出新意的题目,一定要掌握选题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决定论文质量的关键性环节,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也是完成毕业论文的第一步。选题确立了,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创新点的判断、论证方法的选择等等,就为论文写作提供了依据。所谓选题就是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信息积淀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筛选、综合分析、反复推敲、想象提炼而产生的。因此,选题是广博和集中的有机结合,大学生必须尽早地掌握最新的信息资源,尽多地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尽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奠定扎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新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自述报告范文_毕业论文答辩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最新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自述报告范文

我是来自10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下面本人就具体阐述一下论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本论文的主要框架是各章内容、结论、创新点与不足、展望与致谢等,本人就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二章是科学是变革思维方式的精神力量。主要从工业革命时代马克思科学观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科学的发展对认识论的变革作用、科学的发展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形成的作用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三章是科学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从近代科学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马克思关于劳动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的论述、马克思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的论述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四章是科学促进社会形态更替和人的发展。主要从科学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来变革社会制度、科学的发展为新的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奠定物质基础、科学与劳动异化以及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论文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科学对人类的思维方式起着重要的变革作用;(2)要重视科学的物质生产和变革作用;(3)科学具有二重性;(4)科学最终目的是要为人的发展服务。

论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也有一些创新,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以往论文基本都是研究马克思全面的普遍的科学观,论文研究的重点也不够突出,而本论文专门研究工业革命时代的马克思科学观,突出强调和深入研究了工业革命时代科学开始进入生产以后发挥的巨大革命作用。其次,论文在研究中主要以科学在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中革命作用和地位的不断提高为线索,对工业革命时代科学初步进入生产过程发挥的巨大革命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突出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是生产力和物质生产活动的见解。

当然,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性,论文的写作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我会继续提高自身知识能力,查阅资料,更准确清晰地理解马克思科学观的核心思想,也使论文的论证更加有说服力。

最后,我要表达一下我的谢意。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经过多次修改才最终定稿,在这期间,很多老师尤其是我的导师都给予我许多指导和宝贵的建议。在这里,我对他们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另外,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本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学生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的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的报告

第1章 绪论

小综述(本章目的)

1.1项目背景(提出问题)、项目意义 (3~4行话)

1.2开题报告国内外现状对比分析

1.3研究内容(对几个关键点的研究)

1.4论文结构

小结

第2章 需求分析

小综述

2.1需求概述

2.2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画出流程图并加以解释)

2.3功能需求

2.4非功能需求、性能、系统的稳定性、扩展性等。

小结

第3章 关键技术分析 (不要在答辩时出现,走页数用)

小综述

此章不超过15页

整个论文约75页

第4章 总体设计

小综述

1)设计目标、组织架构图

2)系统架构图(拓扑图、物理架构图、逻辑架构图、功能架构图)

小结

第5章 详细设计

小综述

1)重点介绍2~3个模块的详细设计,介绍模块的具体的功能,模块流程、数据库的设计(ER图),展现几张表。

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小综述

介绍测试流程、举出1~2个测试用例(表格形式),性能测试及测试用例。

小结

第7章 系统的验收及应用情况。

小综述

有3~4章系统主要界面运用图。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不足与改进)

小综述

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工程,设计,全文共 4868 字

+ 加入清单

机械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专题:总体设计

专 业:机械工程

班 别:机自041

学 号:1037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XX年3月31日

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总体设计

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依据: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已成为现代学校居住必备。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热泵供热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地源热泵供热机组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源热泵供热技术也进行了1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地源热泵供热产品和技术,现在利用成熟的电子技术来进行综合的控制,并和太阳能结合更注意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2.意义: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可以取代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以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1举3得,是1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通常根据热泵的热源(heat source)和热汇(heat sink)(冷源)的不同,主要分成3类:

空气源热泵系统 ( air-source heat pump) ashp

水源热泵系统 (water- source heat pump) wshp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 source heat pump)gshp

平时还有人把热泵系统按照1次和2次介质的不同,分别叫做:

空气---水热泵系统

水 --- 空气热泵系统

水 --- 水热泵系统

空气---空气热泵系统

这些都是把热源、热汇以及空调系统的传递介质也包括进来分类形成的。

为了和国际标准接轨,我们还是应该依照国际惯例来命名。在1997年由美国的ashrae(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统1了标准术语,无论是wshp、gshp都叫做gshp--地源热泵系统。

另外,为了让我们在学习和讨论中更方便,介绍1些地源热泵室外能量交换系统的概念:

土壤埋管系统----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竖直埋管)

地下水系统

地表水系统

这些都是地源热泵的热源或热汇形式。(具体参见下图)

图。1。1土壤换热器(水平埋管)图

图。1。2土壤换热器(竖直埋管)图

图。1。3 地表水系统图

图。1。4 地下水系统图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地源热泵的发展历史

地源热泵是1种先进的技术,它高效、节能、环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项技术最先开始于19xx年,瑞士zoelly提出了“地热源热泵”的概念。1946年美国开始对地源热泵进行系统研究,在俄勒冈州建成第1个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很成功,由此掀起了地源热泵系统在美国的商用高潮。1985年美国安装地源热泵14000台,1997年则安装了45000台,目前已安装了400000台以上的地源热泵,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长。1998年美国商用建筑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已经占到空调保有量的19%以上,其中在新建筑里面占30%。在欧洲国家里更多的是利用浅层地热资源,来供热或者取暖。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逐渐变得严重,在各个方面节能也被更多的考虑,以可再生的地热源为能源的地源热泵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国内外的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地源热泵研究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各种交流探讨会。中国制冷学会第2专业委员会主办了“全国余热制冷与热泵技术学术会议”;1988年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主办了“热泵在我国应用与发展问题专家研讨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9月6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4次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研讨会;从90年代开始,每届全国暖通制冷学术年会上都有“热泵应用”的专题;XX年6月19~23日,中美地源热泵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介绍了地源热泵技术,国外的应用状况和在中国的推广;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与山东建筑学会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承办“国际地源热泵新技术报告会”于XX年3月17日在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举行,加强了国内外地源热泵先进技术的交流。

2、地源热泵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目前在中国,地下水热泵系统已开始广泛使用,而土壤源热泵系统尚处于研究机构工程摸索和研究阶段。

从有关调查来看,地下水热泵工程真正成功的并不多。原因在于要实现100%的回灌,并回灌到同1含水层,不污染地下水,且能长时间稳定运行,并不容易做到。同时,还出现了大量不进行回灌的热泵工程,更有甚者,出现了直接利用地下水通入风机盘管内进行空调。这样做,1则污染水体,2则浪费水资源。

对于土壤源热泵的发展主要是从1998年开始。国内数家大学建立了土壤源热泵实验台,且大多数进行了地下换热器与地面热泵设备的长期联合运行。其中1998年重庆建筑大学建设了包括浅埋竖埋管换热器和水平埋管换热器在内的热泵系统;1998年青岛建工学院建成了聚乙烯垂直土壤源热泵系统;湖南大学1998年建设了水平埋管土壤源热泵系统;1999同济大学建设了垂直土壤源热泵系统。这些系统为中国推广土壤源热泵奠定了基础。从XX年开始,在国内长春、济南、温州、重庆、米泉建立了1系列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示范工程。土壤源热泵系统越来越多的被房地产商所关注和采用。

鉴于国内的国情和地源热泵系统自身的特点,我们对其各自的前景作1分析。随着地下水热泵工程技术改进和规范化,由于其突出的节能和保护大气环境的功能,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市场。水平埋管土壤源热泵,虽然占地面积大,但靠地表换热可以自然恢复地温,在年排热量和吸热量不平衡的地区应用比较有优势。而垂直埋管土壤源热泵,随着专业安装队伍的发展,钻孔设备的完善,势必会使造价大幅度降低,无疑会成为今后最有竞争力空调方式。

3、本课题研究方案:

本课题属于设计改造现有热水系统,学校宿舍的热水供应系统。在改造中应该充分考虑到:

1、 学生的定时供热,需要的功率及系统响应时间问题。

2、 属于改造系统,要和现有的系统相结合。

3、 考虑到成本问题,造价是否合理。

4、 在使用过程中维护的费用及技术的要求是否合理。

5、 运行的安全及噪音处理问题。

6、 废物的处理及环保问题。

4、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广西工学院北区5#的热水供应改装。

1、该大楼空调工程包括:

1-6层的热水供应,所有宿舍。

2、设计参数:

每层有14个房间,每间8人,共6层。

3、柳州地区基本气象参数:

根据物候报告,5月1号到10月1号之间为高温区很少用热水,寒假期间不用热水

(1)、循环水换热器的计算

(2)、土壤热泵系统(gchp)的土壤换热器设计

地下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其选择的形式是否合理,设计的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地源热泵系统能否满足要求和正常使用。

地下埋管换热器设计主要包括地下热交换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及竖井数目、间距确定,管道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等

(3)、布置型式

目前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主要有两种布置型式,即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选择方式主要取决于场地大小、当地土壤类型以及挖掘成本,如果场地足够大且无坚硬岩石,则水平式较经济;如果场地面积有限时则采用垂直式布置,很多场合下这是唯1的选择。

尽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浅层埋管,初投资1般会便宜些,但它的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故1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3.1 水平埋管

水平埋管主要有单沟单管、单沟双管、单沟2层双管、单沟2层4管、单沟2层6管等形式,由于多层埋管的下层管处于1个较稳定的温度场,换热效率好于单层,而且占地面积较少,因此应用多层管的较多。(单层管最佳深度1。2~2。0m,双层管1。6~2。4m)

近年来国外又新开发了两种水平埋管形式,1种是扁平曲线状管,另1种是螺旋状管。它们的优点是使地沟长度缩短,而可埋设的管子长度增加。

3.2 垂直埋管

根据埋管形式的不同,1般有单u 形管,双u 形管,套管式管,小直径螺旋盘管和大直径螺旋盘管,立式柱状管、蜘蛛状管等形式;按埋设深度不同分为浅埋(≤30m)、中埋(31~80m)和深埋(>80m)。

1)u 形管型:是在钻孔的管井内安装u 形管,1般管井直径为100~150mm,井深10~200m,u 形管径1般在φ50mm 以下

2)套管式换热器:的外管直径1般为100~200mm,内管为φ15~φ25mm。其换热效率较u 形管提高16。7%。缺点:⑴下管比较困难,初投资比u 形管高。⑵在套管端部与内管进、出水连接处不好处理,易泄漏,因此适用于深度≤30m 的竖埋直管,对中埋采用此种形式宜慎重。

(4)、地下埋管系统环路方式:串联方式和并联方式

串联方式的优点是:①1个回路具有单1流通通路,管内积存的空气容易排出;

②串联方式1般需采用较大直径的管子,因此对于单位长度埋管换热量来讲,串联方式换热性能略高于其缺点是:①串联方式需采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因而成本较高;

②由于系统管径大,在冬季气温低地区,系统内需充注的防冻液(如乙醇水溶液)多;

③安装劳动成本增大;

④管路系统不能太长,否则系统阻力损失太大。

并联方式的优点是:①由于可用较小管径的管子,因此成本较串联方式低;

②所需防冻液少;

③安装劳动成本低。

其缺点是:①设计安装中必须特别注意确保管内流体流速较高,以充分排出空气;

②各并联管道的长度尽量1致(偏差应≤10%),以保证每个并联同的流量;

③确保每个并联回路的进口与出口有相同的压力,使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做集箱,可达到此目的。

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中、深埋管采用并联方式者居多;浅埋管采用串联方式的多

(5)土壤换热器的埋管材料回路有相

5.1 管材选择

1般来讲,1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⑴ 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⑵ 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 管

⑶ 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5.2 管件与连接

⑴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

⑵电熔联结

(6)、埋管管长与埋管间距的确定

地下热交换器长度的确定除了已确定的系统布置和管材外,还需要有当地的土壤技术资料,如地下温度、传热系数等(可以通过热响应实验测得)。

6.1 水平埋管:确定管沟数目及间距

埋管管长的估算:利用管材“换热能力”,即单位埋管管长的换热量。水平埋管单位管材“换热能力”在20~40w/m(管长)左右,;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20 w/m。

单沟单管埋管总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 ——埋管总长,m

1 q ——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kw,

分母“20”是每m 管长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w/m

单沟双管、单沟2层双管、单沟2层4管、单沟2层6管布置时分别乘上0。9、0。85、0。75、0。70 的热干扰系数(热协调系数)。

为了防止埋管间的热干扰,必须保证埋管之间有1定的间距。该间距的大小与运行状况(如连续运行还是间歇运行;间歇运行的开、停机比等)、埋管的布置形式(如单行布置,只有两边有热干扰;多排布置,4面均有热干扰)等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本科英语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范例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7422 字

+ 加入清单

本科英语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范例

proposal for ba thesis

i.title: a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of topics and subjec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i. introduction

chinese grammar system, in one sense, is basically an imitation of western grammar systems. but when we put into pratice , many chinese grammarians have found that the rules of the westernized languages do not hold water. therefore, many disputes and controversies have arisen,especially the differences of topics and subjec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on chinese grammar with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theory of grammar, so that it can help our chinese grammar research joint the mainstream of linguistics worldwide and bring the two way together---try to find the universal grammar. we believe that, the process in conformity is not always smooth and pleasant, but the results are supposed to benefit china and the world finally .

iii. literature review

subject and topic as two basic concepts in modern linguistics , their relationship is considered as the crucial research project and heated topic in linguistics.

1, subject is originated form the western grammar systems . in general linguistics , many scholars are trying to give a current concept to subject .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all kinds of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 keenan(1976) summerized the grammatical,semantic and textual features that subject has . the following are conclusion trask(1993:266) made from all kinds of documents including keenan(1976) (参见石毓智,):

subject is the noun phrase that probably has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in syntactic relation in sentence. subject has all kinds of features in grammar, syntatics and text , mainly consisting of:

1 subject represents independent substance;

2 subject restricts the co-reference in sentence, including pronoun, reflexive pronoun and null anaphor;

3 subject restricts the agreement in verbs;

4 subject is the topic with no mark;

5 subject can be questioned by interrogative pronoun,and also can be focused.

6 subject is usually lack of morphological markers.

7 subject is ususlly considered as the actor of unmarked structure.

his conclusion may be more suitable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s of western languages . concerning chinese, part of the descrition fail to reflect the linguistic fact in chinese. for example, trask thought that subject is the topic with no mark . he neglected of pragmatic feature of topic . because we can’t confirm whether the subject is equal to the topic in a single sentence. and he also thought that subject is ususlly considered as the actor of unmarked structure, which is not accord to the fact in our chinese .as in chinese , not only actor, but also patient, instrument, timing and location can act as subject in sentence.

2 , in , shi yuzhi tried to conclude about the subject ’s characteristers in form in chinese. his conclusion is as followed :

the form of the subject can be placed both in subordinate clause and sentence.

subject can be focused.

subject can be questioned by interrogative pronoun.

and its semantic characters are :

subject is the actor of behavior act.

subject is the main body of nature and state.

shi thought that the main difference butween subject and topic is that subject is the ingredient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 while topic belongs to the discourse concept. the former one can be put into sentence and subordinate clause; the latter only can stay in sentence aspect. but his method to distinguish subject to topic seems to be a bit vague.as in chinese, there is a kind of sentence in unusual order, for example: “书小王看完了”. in shi’s opinion, that is a topic structure for it can not be placed in a clause. but in fact, it belongs to a classical subject-predicate sentence. “书” is either the subject, or the topic.

3 , since zhao yuanren introduced ‘topoc’ into our grammar study in chinese , the scholars in chinese home and abroad keep going with research on topic . li na & thompson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n this issue. they’ve done a systematic contract to subject and topic. they said that topic means what is about in the sentence while subject is what the verb predicates; topic can not be indefinite and generic but subject can ; topic have to appear at the front of a sentence while subject is allowed to appear in the sentence; there always be a pause between topic with other parts of a sentence.but in chinese , it is not necessary that the topic appear at the front of a sentence. for example: “老师,这件事让我来处理吧。” in this sentence, “这件事” is the topic ,but it doesn’t appear at the front of a sentence.

4 ,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subject is a concept of syntactic structures while topic belongs to pragmatics . but xu liejiong & liu danqing(1998) didn’t . in their thesis, they consider topic as a ingredient of syntactic structures. just like suject and object , the topic also share a position in a sentence. as an independent ingredient , each of them should has its own position and can not be overlapped. then, let’s analyze this following sentence “小张不来了。”. “小张” is the subject and topic at the same time. subject and topic have been overlapped, so it doesn’t work to consider topic as an ingredient of syntactic structures.

5 qu chengxi(1996), as a specialist of functional grammar, thought that if one only adopt his own theory when he is doing research on chinese grammal , he will always feel impractical. we should try to appreciate other’s thinkings or even accept them if available and no conflict arisen. and i think his opinion is quite fit to grammar study on chinese.

iv. methods and materials

through reading materials from library and the internet, i’ve acknowledged much about subject and topic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ir differences . many scholars have defined the subject and topic in many different angles, such as the form, cognition,function and so on. i prefer to study subject and topic from functional grammar than from the others. at the same time , it will be basic on cognition and communication.

v. discussion

guided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re is a point we should make sure, subject is a concept of syntactic structures while topic belongs to pragmatics whatever our research goals are and from different angles. at the same time , we have to accept that chinese is a language that is lack of morphological change and is very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subject from topic. so when we are doing this kind of research ,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define it clearly ,especially formally.

vi. outline of the paper

1. introduction

2.subject and topic in english

2.1subject in english

2.1.1 dispute over subject in english

2.1.2 definition of subject in english

2.1.3 choice of subject and its semantic role

2.2topic in english

3. subject and topic in chinese

3.1subject in chinese

3.1.1importance of subject to chinese

3.1.2 choice of subject and its semantic roles

3.2topic in chinese

4.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4.1 subjec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4.2 topic in chinese and english

5. conclusion

vii. references

[1]曹(cao)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5: 36

[2]屈(chu)承熹. 汉语认知功能语法[m].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5 .

[3]屈(chu)承熹. 汉语功能语法刍议[j]. 世界汉语教学. 1998,4:28-42

[4]屈(chu)承熹. 从汉语的焦点与话题看英语中的y-movement及其它倒装句[j]. 外语学刊. 1993.3

[5]石(shi)毓智. 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辨f[j]. 语言研究. , 43(2): 82-91.

[6]徐(xu)烈炯&刘(liu)丹青. 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43

[7]袁(yuan)毓林. 话题化及其相关的语法过程[j]. 中国语文. 1996, 4

[8]张(zhang)伯江&方(fang)梅.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经典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_毕业论文答辩_网

范文类型:开场白,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经典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如下文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最后,我想谈谈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这篇论文。烧玻璃的过程以及这篇论文的写作,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烧玻璃实验和论文写作,但所测数据并不完备,对许多还是一知半解,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谢谢!

以上是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

(1)题目名称:要求与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名称一致,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后各空一行。

(2)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学单位署名: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在题目下隔一行,居中,格式:学生:× × ×,× × ×学院(系),另起一行居中,格式:指导教师:× × ×,工作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3)开题报告正文,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的排版格式规范要求。

注2:题目类别是指“研究论文”、“毕业设计”或“毕业创作(设计)”;

题目来源是指题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或实验室建设、其它等。

6. 正文内标题:正文另起一页,论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前后段间距1行或12磅。理工农医类专业正文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标引(阿拉伯数字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符,不加标点符号,如一级标题1 ……;二级标题1.1 ……;三级标题1.1.1 1.1.2 1.1.3 ……),一级标题用小二号、二级标题用三号、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用黑体加粗、顶格排列、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文科类专业正文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小二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排列;二级标题采用两边加圆括号的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三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三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 2. 3. ……)标引、小四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各级标题中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字体。各级标题与正文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从此页开始编页码。

7. 正文文本:宋体小四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体的要求排版,每段首行缩进两个汉字。

9. 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隔2行,“参考文献”4字居中,采用四号黑体;具体参考文献目录按五号宋体、两端对齐的方式排列,行间距为固定值18磅。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

期刊论文——[序号]作者(多个作者用“,”隔开,下同).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不带“年”字,下同),卷次(期号):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标注).译者(对译著而言)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范文类型:评语,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1. 评语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2. 评语: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评语: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3. 评语:本文研究了.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4. 评语: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范文类型:评语,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1、全文以为题,选题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全文结构科学合理,逻辑性强,思路清晰,查阅的参考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要求。论证方法较合理。论证内容较有说服力。对问题的分析比较透彻。该生在论证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原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无论从选题上还是观点论证上都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但创新点不够。

2、论文结构较严谨,逻辑性较强,文字表达准确,内容阐述较为详实,格式不够规范。该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系,并认真调查研究,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3、全文重点探讨分析问题及原因,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全文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论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论证方法合理,了大量的数据来论证,更增加了论证的可靠性。能综合运用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但不足之处主要是语言不是很精炼。

4、该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足球游戏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对小学足球运动的开展和大众健身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5、该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德州学院大学生选修足球的各种动机进行调查分析,这对德州学院足球选修课的开展和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6、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观点表述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

7、论文结构较严谨,逻辑性较强,文字表达较准确,内容阐述较为详实,但格式不够规范。该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系,并做了调查研究,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8、该文参考的文献资料充分且符合论题的需要。该文以为例,重点探讨 。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格式规范,能较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运用来分析现实中的行政管理实践问题。但个别观点论证还不充分。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9、论文结构较严谨,逻辑性较强,文字表达准确,内容阐述较为详实,格式较规范。该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系,并认真调查研究,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10、全文以-------为题。重点探讨出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教合理。参考的资料与主题结合紧密。

12、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语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13、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能很好的调查存在的问题。作者对于论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思路清晰,层次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观点表达准确。研究原理采用恰当。在论证过程中能有效的将专业原理与要研究的主题结合起来。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4、该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首先分析了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功能,进而研究了足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以及足球文化与大学生体育目标,对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5、该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德城区小学足球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其开展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结论与建议,这对德城区小学足球的开展和小学体育教学的促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推荐_毕业论文答辩_网

范文类型:开场白,全文共 2484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推荐

各位老师好!

我叫邱文琦,来自河南焦作,,我的论文题目是“论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的发展 趋势”。论文是在周艳山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 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 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会计电算化软件在现代企业财务

管理及会计核算中, 从表面上来看, 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 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但会 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 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 改变, 促进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的提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加, 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 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研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意见。以期能 够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做出一点贡献, 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面对新技术发 展的浪潮,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推行会计电算化,特别是加强会计电 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提高会计管理水平,促进网络财务规范的重要保 证。因此,组织管理者应对其加以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把握其概念、和特点和作用,正确 运用其正向功能, 克服其负向功能, 从而使电算化财务软件朝着更有利于组织发展和目标实 现的方向迈进。

其次,在结构框架上,本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会计电算化理论, 包括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意义以及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 性。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国家、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一系列会计电算化 管理制度、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并颁布实施,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开发各 行业适用的、具有多层次和类型的系列会计软件、审计软件,并对其合法性、正确可靠性进 行评审,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大量而艰巨的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备基层单位 要进行大量而复杂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管理工作, 主要是提高企业领导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现 代化管理意识, 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 近期发展 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 第二部分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财务软件本身和企业内部两方面对我 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剖析。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实现了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全过程的自动化。

在市场经济 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 增强决策有用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随 着时代的发展, 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 给人们带来了 极大的方便和效益。同时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践中暴露出的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技术水平有 限、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 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另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本身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差、安全保 密性弱等缺陷也是导致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发展搁浅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部分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措施介绍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管理对策。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手工记账、 实现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高效、 快 捷、便利,但是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和矛盾。为推进会计电算 化向更高水准和更深层次发展就要相应采取一些必要措施。 在企业中正确处理会计电算化与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将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独立的子系 统来开发。在会计电算化子系统中增加决策支持系统、预测支持系统,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 息系统,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在财务软件上, 进一步完善软件并形成规范的会计软件市场, “扭转促销有余,维护不足的局面”,同时加强软件系统安全,设置加密系统,建立“病毒防 火墙”等等。我认为,壮大会计电算化人员队伍,从将来培养高级会计软件工程人员的角度 出发,计算机和财会专业应互相渗透、互相兼容,让学生“两条腿”跑步,使会计电算化人才 培养的规模和档次都得到提升。

第四部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 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决策支持计算机化。目前因为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 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 容易组织, 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方法, 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 统比较容易,因此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 信息范围、 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成本、提高会计信 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人。

因此, 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 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 业决策支持系统, 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 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 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最后,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 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 乏的过程。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在老师的指导下, 我知道了毕业论文怎么写。

通过此次毕业论文写作,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视野的狭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小小拙作,敬请各位老师雅正。 再一次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最新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_毕业论文答辩_网

范文类型:演讲稿,全文共 1829 字

+ 加入清单

最新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教授,早上好!

我叫,论文题目是《我国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法律问题研究》,今天很荣幸能向在座的各位教授学习,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关注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课题。

下面我将从选题、内容、观点、意义等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论文。

第一点,我想先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一课题。大家都知道,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热,二是新。热就是热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出现短短两年时间,就引起金融界、法律界、房地产界、政界、理论界等领域的极大关注,成为热点中的热点。新就是新颖,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近两年来刚出现的新事物,老百姓对其了解不深,学者研究不多,操作者也在摸索中,政府管理处于真空阶段,立法更是空白,所以对各行业、各领域来说个人集资合作建房都是全新的事物。这一个既热又新的课题引起我个人的好奇和兴趣,同时在沈教授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也大胆地决定以此为题,了解和研究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并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也希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二点,想说说论文的结构、主要观点和大概内容。为了把个人集资合作建房这个题目研究清楚,我的论文采用了由浅入深、从面到点的结构方式。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概述。首先介绍了我国目前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在各个城市采用不同模式的实施情况,包括北京的与开发商合作、重庆的委托代建、深圳的盘活烂尾楼等模式,然后从纷繁多样的现象中总结出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概念,最后进一步通过评析目前存在的多种观点,表明本文倾向于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法律性质定性为个人合作行为。第二部分是对我国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产生原因及存在必要性分析。本部分首先从思想根源和现实根源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产生原因,然后再从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法律意义三方面全面论述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存在必要性,表明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出现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第三部分是对国际住宅合作社经验的分析与借鉴。本部分通过介绍国际住宅合作社的发展历史以及各国发展住宅合作社的成功经验,表明虽然我国暂时未有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但是可以借他山之石,借鉴外国的相关做法。第四部分是对我国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法律模式选择分析,本部分首先阐明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提出了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立法原则的两个设想,接着通过介绍现行法律法规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可行性规定,提出了制定《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条例》的立法模式设想,最后针对该条例的具体立法内容,运用比较分析、提出建议的方式,详细论述建立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制度所需要的法律基本内容构造,包括管理组织模式、土地使用权取得模式、融资、资金监管及建设工程监管模式、房屋分配模式、物业管理及维修资金模式共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点,想说说研究这一课题的价值意义。意义有两个,一是实践意义。自2017年首次出现的时候,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就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许多人将之看作为现今房地产市场高房价的一种对抗,希望能藉此实现自己的购房梦想,而且非常期待能够住进自己建造、自己管理的理想家园。因此,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正常产物,研究该课题具有实践意义。二是理论意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集资合作建房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既无成功先例,也无明确而完善的法律指引,因此无论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还是对于合作建房者们来说,都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研究该课题还具有理论意义。希望能藉此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个人集资合作建房。

最后一点,想说说论文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方面,由于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本身是新生事物,各界对其认识不深也不全面,人类认识事物都有一个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到深的,这是人类的一条规律,个人集资合作建房是个新事物,同样要经历这一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本人时间、能力有限,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理解难免存在偏颇与不足。由于上面这两方面原因,论文可能存在研究不深,探讨不全面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与老师期望达到的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在论文打印方面也存在一些错别字。因此,恳请各位老师予以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会继续关注、学习、研究这一课题。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格式模板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1.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选题目的要明确,充分阐明该选题研究的重要性,说明清楚其理论和实际意义,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建议400字左右

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应结合选题,与参考文献相联系,是参考文献的概括,需要说明国内、国外的发展情况。

3、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及预期达到的目的

应结合所要研究具体内容,思路明确、清晰,方法正确、到位,有针对性。

4.本选题的参考文献资料

1、……………………

2、……………………

5.论文撰写提纲

拟定论文的结构,即论文分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论文结构完整、逻辑关系合理、拟写的内容与题目一致。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

应从专业角度对选题的意义、难度、创新性、理论和应用价值以及选题的可行性等方面给出评价

是否同意开题: 1、同意 2、不同意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例文_毕业论文答辩_网

范文类型:开场白,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例文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最后,我想谈谈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这篇论文。

烧玻璃的过程以及这篇论文的写作,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烧玻璃实验和论文写作,但所测数据并不完备,对许多还是一知半解,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559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优秀的跳远选手在跳远时,是在追求快速及有效率的助跑以及强力有效的起跳动作,并以适当的起跳角度起跳,但是这两者同时成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助跑速度越快,往上跳跃就会更加困难。

在人体起跳的肌肉变化及弹簧振子运动方面,许多学者都进行过深入研究,但很少将两者结合起来,采用物理方法分析人体起跳的运动过程。本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同时,在国际跳高、跳远等运动项目中,我国选手较为落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作为运动员调高、跳远运动项目的理论参考,对提高我们运动员的成绩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拟研究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1 压缩弹簧弹起的物理原理

1.2 人起跳的条件

1.2.1 分段速度

1.2.2 起跳动作

1.2.3 起跳水平速度利用率

1.2.4 起跳垂直速度利用率

1.2.5 起跳角度

1.2.6 助跑速度利用率

1.2.7 最高速度

1.2.8 起跳技术

第二章 人起跳的物理原理

2.1 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

2.2 有关跳远助跑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研究

2.3 有关跳远踩板研究

2.4 有关跳远起跳技术的研究

第三章 实验方法与步骤

3.1 研究对象

3.2 实验时间与地点

3.2.1 实验时间

3.2.2 实验地点

3.3 实验仪器

3.3.1 压缩弹簧压力部分

3.3.2 测量助跑分段速度部份

3.3.3 测量起跳动作部分

3.4 实验场地布置

3.4.1 受试者选取

3.4.2 受试者填写同意书及基本资料

3.4.3 建立选手基本资料

3.4.4 仪器校正与测试

3.4.5 实验目的与方法说明

3.4.6 基本能力测试

3.4.7 排定实验顺序

3.4.8 前测与后测

3.4.9 数据纪录、整理与分析

3.5 资料收集与处理分析

3.6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建议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谢利民.弹簧振子运动的实际动力学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31(2):91-94.

[2] 基特尔c.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一卷,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 药树栋,宫建平.弹簧振子振动的探讨[j].大学物理,.2,27(2):22-24.

[4] 肖波齐.基于matlab的弹簧振子简谐振动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12,26(6):116-119.

[5] 卢德明主编.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6] 李建英,李磊,郭甫. 十运会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运动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03)

[7] 宋亮,丁磊,巩磊. 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技术的比较分析[j].体育科技.(01)

[8] 罗陵,刘春伟. 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三跳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02)

[9] 宋惠娟,王亚军. 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运动员三级跳远起跳若干速度指标的运动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05)

[10] 王琨等.对肌肉生物力学研究有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25(1):36-40.

[11] norris, dave. (1988). run~ups in the horizontaal jumps. track technique. 104.

[12] tidow, g.(1990). model for teachi ng techniques and assessing movememts in athletics:the long jump track technique .113, 3607~36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简述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_毕业论文答辩_网

范文类型:开场白,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简述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行政组织或多或少受到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纵观非正式组织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它可能成为正式组织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成为正式组织发展的阻力。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各位老师好!

我叫,来自,我的论文题目是“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评估”。在这里,请允许我向xx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从论文的思想内容、结构框架、遣词造句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在思想内容上,本文以行政管理学的一个遗漏点,即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为切入点进行探索。通过对图书馆近百本著作进行调查,我发现其中仅有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学原理、公共行政学涉及到了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作为官场中的“第二种友谊”,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论题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矛盾的统一体,任何行政组织内都会产生一定的非正式组织结构。因此,组织管理者应对其加以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把握其概念、和特点和作用,正确运用其正向功能,克服其负向功能,从而使非正式组织朝着更有利于组织发展和目标实现的方向迈进。

其次,在结构框架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概述,包括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特点及其沟通。

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对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进行剖析。

第三部分介绍了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对策。

最后,在遣词造句上,虽然我对全文做了细致修改,但个别语句语序凌乱、语句僵硬、口语化的问题依然不可避免。另外,全文仅是对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一次初探,对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期盼今后加以完善。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了毕业论文怎么写。通过此次毕业论文写作,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视野的狭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小拙作,敬请各位老师雅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技术,设计,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

研究型的论文,主体部分一般应包括:理论基础,数学模型,算法推导,形式化描述,求解方法,计算程序的编制及计算结果的分析和结论。

要强调的是,研究型论文绝不是从推理到推理的空洞文章。研究型论文也应有实际背景,也应有到企业和实际部门调研的过程,并在实际调查研究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和资料。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富有创建性的结论。

技术开发型的论文,主体部分应包括:总体设计,模块划分,算法描述,编程模型,数据结构,实现技术,实例测试及性能分析。

以上内容根据任务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有所侧重。在任务初期的论文,可侧重于设计实现,在任务后期的论文可侧重于应用。但作为一篇完整的论文应让读者从课题的原理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关键技术以及性能测试都有全面的了解,以便能准确地评判论文的质量。

论文主体部分的内容一般要分成几个章节来描述。在写作上,除了用文字描述外,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原理图、流程图、表格、曲线等来说明问题,一篇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的论文才是一篇好的论文。

测试及性能分析

对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测试数据是不可缺少的。通过测试数据,论文工作的成效就可一目了然。根据课题的要求,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测试,也可以在工作现场测试。

在论文中,要将测试时的环境和条件列出,因为任何测试数据都与测试环境和条件相关,不说明测试条件的数据是不可比的,因此也是无意义的。

测试一般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功能测试是将课题完成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子系统)或应用系统所要求达到的功能逐一进行测试。性能测试一般是在系统(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下,记录实例运行的数据,然后,归纳和计算这些数据,以此来分析系统运行的性能。

测试实例可以自己设计编写,也可以选择学科领域内公认的、有一定权威性的测试实例或测试集。原则是通过所选择(设计)的实例的运行,既能准确反映系统运行的功能和性能,与同类系统又有可比性。只有这样,论文最后为自己工作所做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结束语

这一节篇幅不大,首先对整个论文工作做一个简单小结,然后将自己在研究开发工作中所做的贡献,或独立研究的成果列举出来,再对自己工作的进展、水平做一个实事求是的评论。但在用“首次提出”、“重大突破”、“重要价值”等自我评语时要慎重。

后记

在后记中,主要表达对导师和其他有关教师和同学的感谢之意。对此,仍要实事求是,过分的颂扬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这一节也可用“致谢”做标题。 八、参考文献

中外文的参考文献应按照规范列举在论文最后。这一部分的编写反映作者的学术作风。编写参考文献要注意:(1)要严格按照规范编写,特别是外文文献,不要漏写、错写;(2)论文内容和参考文献要前后对应,正文中凡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应加注;(3)列出的文献资料应与论文课题相关,无关的文献只会使读者感到你的研究目标很分散;(4)选择的参考文献应主要是近期的。

毕业设计论文全文一般在3万字左右,其实,字数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论文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服装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设计,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水中漾女性时装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目的:

该系列的服装设计是以人的因素为主要方面,注重人自身的生活方式、需求和个性审美要求,其目的在于通过衣服本身整体风格的传达与服饰内涵的传递或服饰形象的建立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可行性、创新点

研究的主要内容:该内容包含2部分:1是单一产品的设计,2是着装状态的设计,前者由设计师完成,后者由消费者或设计师完成。

单一产品的设计就是服装产品的造型设计,是单件套设计。但在消费市场上,这种设计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人们开始崇尚完美的衣着形象,这种单一产品的设计已经逐渐适应不了社会发展和大众的需求。

服饰整体着装状态的设计主要考虑到服饰之间纵向系列化关系,服装与人之间最佳搭配的组合设计,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层次与着装品位的外化。它是祈求一种主观意识的创意,这对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研究的可行性:据市场需求及价格的调查分析和预测,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以及预期的市场渗透、竞争情况的研究,该系列服装适合演出,但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的需求,审美观的不同,适合为中高消费者生产,不再只是单件生产。

主要参考资料及使用的原始资料(参考资料不得少于15册)

著作类:《快速服装放样板》、《服装裁剪三维活动标尺》、《教学服装模型》、《服装折纸打样法》、《服装裁剪》、《服装裁剪与缝纫》、《服装特殊体型》、《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的关系》、《服装材料的再创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西洋服装史》、《纸艺设计与制作、《服装造型学》

论文类:黑白搭配女装设计中的应用》、《苏州玖姿高级服装技术培训中心》、《中国风在现代西方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启示》、《浅谈服装设计》、《中韩影视服装设计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整体构思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构思设计:该系列服装最大特点是具有体积感与雕塑感,它受到强调理性、冷峻、简约艺术风格观念的极简主义与强调直线型裁剪的东方风格的影响,并糅合了西方的窄衣文化,使服装的结构具有了创意性的特点。将面料进行有序折、叠加或堆砌,使得二维平面的面料具有一定的三维立体效果。款式的形态构造与服装各部位裁片的几何形状之间的组合是从平面到立体转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系列表面蒙纱受启于折叠痕迹,用皮革能够塑形,类似折纸,又类似荡漾的碧波。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手段、方法(含学校实验室条件):

研究方法:该系列运用打褶的手法,外表用纱做成碎褶来表现折纸的褶皱感,绿色的褶皱又代表了碧浪,恰好又能表现主题《水中漾》。成衣做里料,衣片是几何形,外面包纱,边缘成光边。

预计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工作难度:该系列服装用皮革制成,每套服装裁片重叠很多,在缝纫过程中衣服厚实,很难踩线。还有皮革本身就很难在缝纫机上踩线,只能涂蜡或者先做里料把皮革置于里料下面踩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