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们仨这本书的推荐和读后感(最新20篇)

浏览

4808

范文

1000

《小草和大树》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小草和大树》这个故事,讲了小草和大树一起跟风比赛的事情,从这个故事中告诉我们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可以战胜一切困难险阻,所以我们面对困难一定要勇敢坚强!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勇攀高峰。

小草和大树读后感

在每个人的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 ,这些挫折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但是只要我们向夏洛蒂三姐妹学习,敢于和保守观念、偏见作斗争,发奋努力,勇于面对,以失败作为前进的动力,就一定可以创出一番大事业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关于滥竽充数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滥竽充数》内容是,从前有个南郭先生,是个财迷,还爱占小便宜。听说齐宣王要开一个吹竽队,很挣钱,于是也混了进来,他从来不会吹竽,看着别人吹竽的样子(鼓着腮帮子)他也鼓着腮帮子装模做样的吹,但是他不吹出声。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缗王登机座垫,当了皇上,齐缗王跟他父亲很像,也很喜欢听吹竽,可是他听吹竽的方法很独特,要一个一个的跟他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读完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很深,想到了我有一次在学习中考试中总想到总是怀着侥幸的心理想着这道题不会考,于是就不复习了。但是偏偏就考这道题,于是我就得不了高分了,爸爸妈妈回来教育我不要怀着侥幸的心理去办事,你记住,天上不会掉馅儿饼。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堂吉诃德》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403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关于这本书的看法是它兼有戏剧和悲剧的元素。说它喜剧,主要源于主人公在书中的行为与思想都是十分滑稽可笑的,从而构成了喜剧元素;说它悲剧,是因为堂吉诃德虽然内心有着美好的愿望、崇高理想却向借助于骑士精神来实现,并且得不到世人的认同,这当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构成了悲剧。

而在我看来,这本书应当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才对。即使它真的包含了一些喜剧元素,如上文所提到的一样,那也只是塞万提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悲剧性而特意为之。一喜一悲的映衬不是喜剧愈喜,而是悲剧愈悲。因为我始终认为,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悲剧的艺术性要远高于喜剧的艺术性。喜剧只能用作一时的欢娱,而悲剧才能让人反思。

对于塞万提斯来说,一部不能引起反思的作品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知道,彼时的西班牙王国正日渐衰落,同时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在那里发展起来。复杂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下,所有人都陷入了困境。王国因此希望能够用骑士精神来加强统治,塞万提斯则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嘲弄了骑士精神。

而作者大概并没有向嘲弄堂吉诃德,因为堂吉诃德实际上是一个受害者。相反的,主人公的英雄品质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充分是展现。他不是为了忠君、护教,而是为了扶危济贫、改革社会;他勇敢而善良……除此之外,他还具有渊博的学识。可以说,如果他吧是看了那些骑士书籍,他一定能够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但他就偏偏看来那些误认的骑士小说。这样,他的渊博学识、优秀品质就反而“成就”了他“喜剧”的一生。世事之无常,瞬息万变,在他身上体系得尤为明显。由此也可以想到一个问题:一个人何以由一个天才变成蠢材?又何以由一个英雄变成一个小丑?就作品本身而言,我们似乎可以从作者的时代背景得到答案;然而既然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就足以证明它在每个时代都具有其现实意义。

也不知道是谁说的,所谓的悲剧就是把世间最美的东西撕碎了给大家看。从某种意义上说,《堂吉诃德》符合这样的标准。他把主人公身上种种优秀、美好的东西都“转化”成了被世人嘲弄的理由,成就了一部“喜剧”;恰恰是这样的“喜剧”造就了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也许世界就是这样,一边是喜,一不注意就滑到悲的那一头了。这并且不仅仅存在于这样那样的历史变革期,也不仅仅存在于人性受到压迫、荼毒的时代。

传奇作家塞万提斯在这本被认为代表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中勾勒出了一个既颠且痴的游侠骑士的形象。说他颠,是因为他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说他痴,是因为堂吉诃德从来都是那么固执,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真实的世界——当然他可能也看到了,但他却一点也不相信。

堂吉诃德可以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虽然这样形容他稍微有一点讽刺意味在里边。毕竟他的“特立独行”是有悖于世人的普遍认知的。他的特立独行不但是他敢于与天斗、与地斗,还体现在他在面对世人嘲讽时能够自得心安。非但如此,他甚至还认为整个世界、所有人都错了,想要“拯救”世界。

他让我联想到了阿Q。不过在塞万提斯的笔下,他比阿Q更“Q”。阿Q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心里很清楚拯救是个十足的异类,挖空心思获取一种“精神胜利”以自适。而堂吉诃德则不然,他浑然不知拯救头脑中的世界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世界,反而认为是别人错了。因而在他的观念中,根本就不存在如何自适的问题,而是一门心思与他眼中的巨人、恶魔决斗,不让他们为害人间。仅从这一点上看,姑且不论他的行为是否有意义,我们可以说,堂吉诃德比啊Q的“境界”要高,而且远超诸愚人痴人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草和大树》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文章主要讲了出生在英国北部一个穷牧师家里的夏洛蒂,童年的生活十分艰难,母亲不幸早逝,撇下了她和两个姐姐,一个弟弟,为了生活和求知,她承担起了一部分家务,经常和父亲在家里读书,后来,她把自己的写作成果寄给当时功成名就的大作家,希望得到他的提携,可遭来的却是一阵冷嘲热讽,坚强不屈的她从困难中昂起头来,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简爱》,她把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其中,最终,她们三姐妹的长篇小说震动了世界文坛。

读后,我深受启发,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信念,就一定能成功。不要因为沉重的打击而低头叹息,要在困难中昂起头来,不管多么困难,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困难就一定会向你低头。要像文中的夏洛蒂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拼装玩具,由于零件过多,我一直拼不好,就放在原地不管了,现在已成为了一片“废墟”,现在想起来是多么地惭愧啊。夏洛蒂遭遇了如此大的困难都不放弃,而且坚持不懈,在逆境里成才,在困难中脱颖而出,相对我显得那么渺小。她的生命虽然艰辛,可又壮丽,她的意志不但顽强,而且坚毅。虽然夏洛蒂的处境那么悲惨,可她并没有丧失理智,而变得更加清醒,去在艰难中谋生,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向我们证明了:只要敢和困难斗争到底,最后的胜利都非你莫属,因为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做后盾,有孜孜不倦的行动做顶梁柱,就足以让困难低头叹息。夏洛蒂虽然已离开人世,可她的精神和力量却时刻让我铭记!我永远为你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海洋天堂读后感范文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查尔斯·狄更斯曾经说过:“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欢这一部。正如许多父母一样,我内心有一个宠儿,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他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通过这部小说,总结了社会现实,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大卫的少年生活很艰苦,就像狄更斯的童年一样,也很不容易。大卫从未与自己的父亲见过面,而年轻的母亲在大卫很小的时候就改嫁。但是继父冷酷残暴,他的姐姐也非常恶毒。后来校长的不近人情,朋友的算计,心怀歹意的希普给大卫年幼的心理造成了很深的印迹。但保姆佩格蒂,用善良的淳朴的心一直默默支持着大卫,还有年迈的姨婆,虽然严肃,但心地善良、仁慈。米考伯夫妇、温柔的艾格尼丝也都成为了大卫的知心朋友。大卫的“小童妻”朵拉是多么的善良可爱,叫人发自内心的喜爱她。

读了一遍《大卫·科波菲尔》尤其,是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后,我更加理解了狄更斯的思想。这本书无不生动地反应了社会的多变,展现了社会的真是面貌。通过谋得斯通想尽办法独吞大卫母亲的财产、艾米丽的私奔等一系列的描写,体现了人贪婪的本性,在金钱面前不能维持自我的原则。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汉姆的绝望,不都是金钱造成的恶果吗?但现实总是会惩罚卑鄙和自私的,一步步堕落的希普,最终落得可悲的下场可谓大快人心。

除了对人性、社会的揭示,本书也表现了“真情”。

亚摩斯还宾的那场船难令我难忘。汉姆的“真”正如呼吸,在呼与吸之间是自然的吐纳,无需考虑无需思考。在他面前,纨绔子弟显得如此丑恶、自私和渺小。这份“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可往往被我们忽略。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总会有“真”温暖我们的心。亲人间相濡以沫的支持与关爱;朋友间心有灵犀的默契和配合;路人间细致入微的关怀和搀扶。

读完全文,我感触颇多。我更加看清了社会的多个层面,也对人性、情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另一方面,作者的文笔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描写了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在今后的写作中,我可以逐渐借鉴这样手法,这对对人物个性的把持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虎哈雷》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淘气包马小跳》是杨红樱阿姨写的:马小跳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在办公室里垂头丧气,一出来便欢天喜地,路曼曼是马小跳班的中队长,也是马小跳的同桌,他们每天都有“战争”要发生……马小跳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跟我们孩子一样,有困惑,有委屈,有郁闷,有压力……但我们可以在读书中找到乐趣,找到快乐。

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生活中有喜怒哀乐,不要被小小的挫折给打倒,也不要每天伤心,可以在读书当中找到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季羡林散文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我第一次碰触汪老先生的文字。之所以用“碰触”是因为我无法在匮乏的词库里找出一个更贴切的词来形容这种久违的辛劳,笃实,清甜微苦的细珠润语。汪老是经过那场革命考验过的人,却在字里行间有着不同于老舍的超俗;不同于冰心的细润;不同于秋沅的诙谐。这点在于我是难能可贵的。

品着品着,伴着午后微暖的阳光,透过窗拍打在我的身上。我恍惚间有种若即若离,童真,无奈,幽默,心酸之矛盾感;恍惚间有种赤足漫步于沙滩边,捡拾水花清润的触感,那种幸福的温度,是无法言喻的。试想着,有个足够明亮的花园,生长着巴根草,芝麻,虎耳草,紫苏;栖息着土蜂,蝉,天牛,螳螂,斑鸠如此种种生灵的乐土,我的童年可以畅快淋漓,无畏的度过,那必是一个优美的意境;试想着,有个足够多水的地方,那里有河堤,墙垛子,竹蒿,大船,也有贴水飞的野鸭子,撑蒿人,船老板的家眷,和四面扑打的鱼鹰,我必可以在那里——水乡高邮。肆意的赤足奔跑,任凭将那冷冷的笑声与烦恼都改写成那午后的每一抹暖入心扉的阳光。嗬,心都醉了。

我于是便摸索着,这苍劲的笔锋必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风吹过,雨淋过,宛如幽谷里一朵安心的幽兰;霜欺过,雪压过。宛如月光里默默沉思的绿荷。另一方面,我始终无法理解这乐观幽默的语言为何书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文化大革命,就像在冬日黝黑却坚韧的树枝,在寒冬映衬下宛若水墨画的树枝,突兀的生长着一朵极艳丽饱满的花。那花是毫不忌讳的长着,如此骇俗又如此平实。使人在惊叹其美丽的同时又无疑对它的遭遇感到惋惜;在惋惜之余又为它产生敬佩和畏意了。

再准备从窗前的躺椅上起身时,却再也离不了那种纯净,真实朴实的语言。它虽没有如我最爱的秋沅的文字那般如散发暖暖光芒的珍珠,打磨着我柔软的心,却也有闪烁着正义和尊严,友谊和爱,继而成为引领我走向成功智慧的那一方净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读书心得:《党员就该这样干》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有幸,学校发给每位教师一本朱永新先生的书——《我的阅读观》,只是在会议上随手翻了几页,便被深深吸引了。

朱永新先生的思想总是那么铿锵有力,读着他的文字,总有一种欢欣鼓舞的感觉。

不知是不是命运的安排,我竟真的来到这所学校,看到走廊上那颇具文化韵味的墙面设计和那醒目的几个大字“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总有一种心欲腾飞的感觉。

今天,捧着沉甸甸的书,我沉浸其中。翻到“朱余之争”,我看到了两位教育大家关于阅读的分歧与辩论,更加兴趣盎然。两人为为“国家阅读节”的设立而产生了不同见解。朱永新在提案中写道:“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们中华民族的阅读水平堪忧。”由于国民疏于阅读,远离经典,导致部分国民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心态浮躁。他认为:。“犹太民族为什么那么强大?为什么这个在公元70年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寄人篱下的民族,却产生那么多世界级伟人呢?为什么他们依然能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呢?这与犹太人视书如命、崇尚读书息息相关。” 而余秋雨先生则认为,其一,现在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没必要再增加类似节日;其二,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是成为灾难;其三,今天阅读不再重要,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我被两人的坚定立场与博学善论所折服。但是,我想说,无论如何,两位学者的目光是一致的,即都关注阅读。我赞同,佩服。但我想,这场争论无论结果怎样,都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让很多人重新将眼光投向阅读。有了分歧与争论,才有关注与发展。

我敬仰朱先生及他敢于创新的思想,崇拜他思国忧生的胸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岗位上的小辈,我喜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论语心得读后感3000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317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六册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历来都把这篇短文作为励志类的文章,激励那些在困境中的人们。教参上的分析是这样的:本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这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我认为这样的理解固然可以,但并不是孟子的本意。孟子好辩,注重逻辑,这是公认的事实。《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的最后部分,是孟子的自述,论述的应该只是一个问题:个人怎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为了方便论述,我把教材中的短文抄在下面: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由前文六个事例得出的结论,还是对这六个人被“发”被“举”之后所做事情的概述?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关系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课文开头的六个排比句分别指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人在被“发”或被“举”之前的身份,在被“发”或被“举”之前,舜是一个农民、傅说是一名建筑工人、胶鬲在做着小生意、管夷吾是一个政治犯、孙叔敖在海边隐居、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羊皮从市场换来的奴隶,他们的出身都很卑微。如果说是对前文的论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适合前面的所有人。舜、傅说、胶鬲、孙叔敖等四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说得过去,种地、做建筑工人、做小生意、隐居,生活可能都很清苦,吃不饱饭、很劳累也可能是正常的事。但说他们“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点说不通,难道这些人不满意自己的生活?舜种地的时候、傅说修筑房屋的时候、胶鬲做着他的小生意的时候、孙叔敖在海边过着他的隐居生活的时候,整天报着鸿鹄之志,时刻想着成为王侯将相?管夷吾与百里奚,这两个人动心忍性,还说得过去。据《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管夷吾这个人出身卑微,做过生意,当过兵,但都做得不好,后跟随公子纠。但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过程中,公子纠败。管夷吾作为囚犯本应被斩,后经鲍叔牙极力引荐。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不但不斩他,还封他为相。在管夷吾的辅佐下,齐国日益强大,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百里奚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到,在被“举”之前,动心忍性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而且一个人被“发”或被“举”后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吗?这也不一定。历史上多少人被“发”或被“举”后,仍然名不见经传。像赵匡胤这样黄袍加身以后就成为一代开国君主的人实在太少,很多黄袍加身的人最后落得个叛臣贼子、身死人首。被“发”或被“举”只是给了你一个机会,这后面的路还很长,这路怎么走,能不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这不仅需要个人的素质,更需要你作出更为艰苦卓绝的努力。因此这句话与前面的六个排比句应该都是对这六个人一生的概述,前六个句子讲他们出身卑微,“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说“上天把成就一番伟业的机会给了这些人”,后面的句子概述他们被“发”或被“举”后历经磨难,他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但通过这些磨难,使他们的内心惊动、性情坚韧,竟然完成了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伟业。“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作“竟然”讲更为合理一些。“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他们成就的事业,也出乎“发”或“举”他们的人的意料。这样讲,更能体现孟子的逻辑。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文本的第二段“人恒过然后能改”。一般的理解是: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按这样的理解,有点鼓励犯错误的意思。难道错误也是成功之母?一个总是犯错误的人,很难成就大事业。这有点说不过去。“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心情困顿、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振作。这在第一段中的“动心忍性”已经作了论述,如果还这样论述,显得重复。“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通过自己的脸色或声音表现出来,别人才会了解。如果不是这样,这些人又怎么能被“发”或被“举”呢?这在第一段中这些被“发”或被“举”时,这些人的过人之处应该已经表现出来了,不然也不会被“发”或被“举”,这样的论述也显得多余。对于“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这些人在后来的成就伟业的过程中也犯过错误,但他们都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时,也会心情沮丧,但他们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从别人的言行举止中看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人们是否满意,进而采取更为恰当的方法与措施。这样一来,文句之间的联系就更紧密了。文本第一段是说这些人被“发”或被“举”后成就了一番伟业,紧接着孟子深入一层,论述他们为什么就会在被“发”或被“举”后成就了一番伟业?这里有他们的主观条件,有他们的过人之处。这些人在被“发”或被“举”后,在成就伟业的过程中也犯过错误,也会有心情沮丧的时候,但他们能够从中解脱出来,能够看到希望,他们能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事情做得怎样,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进而按规律或人们的意愿办事。这是这些人成就一番伟业的个人因素,这一点尤为重要。不然的话,每个人都会成就一番伟业,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普遍的理解是:孟子由个人成就伟业谈到治理国家的问题。而我认为,这仍然是谈论个人成就伟业的问题。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时间一久,这个国家就会灭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孟子在这里用了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来打了个比方,仍然是论述个人成就伟业的问题。“入”是个人内心方面的因素,“法家拂士”就相当于个人的主观条件、个人的过人之处,“出”是外部的艰难险阻,“敌国外患”就相当于成就伟业过程中所遭遇的一切艰难险阻。这样一来,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正如一个国家国内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外没有邻国的侵扰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没有能够改正自己错误、没有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信念、没有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耐,没有成就一番伟业的各种艰难险阻,这个人就不会给后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人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孟子在末尾得出了这样的论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这一句话应该是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该是:生死于忧患,生死于安乐。这样一来,这句话就可以这样理解:艰难险阻能让那些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有过人之处的人成就一番伟业,如果安于现状,一个人只能是平平庸庸地过完自己的一生。对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篇短文,这样的理解符合儒家出世的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念,我想这也许才是孟子要表达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东周列国志》讲述的是20xx多年前,周幽王腐败无能,使得各路诸侯纷纷谋反,天下大乱。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介子推。他跟着着晋文王重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我很敬佩他的忠诚,有一次他在帮助重耳登上王位的途中,重耳很多天没吃东西,饿得很是难受。于是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给重耳吃。我想介子推一定也很多天没吃东西了,但他为了重耳,能割下自己的肉给他吃,可见介子推的忠心。他使我想到了我国在抗日期间,也有许多对祖国忠心耿耿的英雄。如王二小,他为了祖国,把敌人引进我军的埋伏圈内,但自己却牺牲了性命。这难道不是对祖国的忠心吗?明知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自己会死,但他还是义无返顾的去了。但还有一些对祖国不忠的人,就是那些汉奸,他们没有经受住敌人的威胁,而成了对方的走狗。

介子推还有一点令我敬佩那就是他很孝顺。在重耳登上王位的时候,重耳要他当官,但他不肯,要回家赡养老母。于是重耳便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出来。一开始我读的时候,我觉得介子推很傻,放着大官不做,却要回家赡养老母。但我转念一想,介子推的父母抚养了介子推,但介子推年轻时就跟重耳四处闯荡,现在清闲了,就应该孝顺父母。但社会上有些人却跟介子推相反。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有一位30岁的人,他离家出走了,因为父母没有满足他的愿望。我觉得,他这么大不务正业还要父母抚养,还跟父母要这要那,不满足就离家出走实在是不应该。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同学们!一月不见,可曾想我马庆原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书是《东周列国志》,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这本书,不少同学都写了读后感,现在,让我来谈谈我对《东周列国志》的感受。

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周幽王"为了褒姒的一笑竟大动干戈,点燃了烽火台,弄得诸侯团团转,结果敌人真的来了,他又点燃了烽火台结果诸侯们一个都没来导致了西周灭亡。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这和"狼来了"的性质不一样么

《卧薪尝胆》最让我敬佩的人是越王勾践。他在越过辅佐君主。一次,吴国为了报以前越国侵犯的仇,发兵伐越,结果大败,后来吴国君主死后。波的儿夫差继位吴王。他打败越国后,越国勾践求饶,吴国答应了。与施工见到了吴国养马,而且整天穿着童仆的衣服,天天斩草料喂马,还舔过夫差的大便,夫差见勾践如此忠心于他,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其实,他每天都要卧薪尝胆,不忘国耻。就这样,20xx年后,文中训练的精兵终于灭了吴国。他那种短时忍辱,最后报仇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假如我们因为一时冲动而导致结果不堪设想时就完了。

最后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但他逼迫百姓们修建万里长城,是百姓们感到绝望。后来陈胜和吴广将军举行了农民起义,秦朝灭亡了。

从西周到秦朝,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永恒的国家,也没有永恒的皇帝,只有永恒的人民,还有永恒的忠臣,谢谢!这是我的理解。我们大后天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武松打虎读后感优秀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童年是什么?也许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但是,读了《戴小桥全传》之后,我知道了。我们的童年是五颜六色的,是金色的。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我的童年……

这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具体的描述了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一起的故事。也反映了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严格的,严谨的。更坚决的说是丝毫不给孩子放松的机会。

比如戴小桥就是一个例子,白天上学,晚上做完作业,就要弹琴,弹完琴就要吃晚饭,晚饭吃好了就要睡觉。就这样,一天就在没有休息的一天里过去了。

如果说老师是戴小桥们的哥们儿,你们信吗?也许你们会不信,但在这本书里,是有的。那位老师就是毛老师。你们肯定在想,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老师给该有多好呀!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只要在学校,这样的老师到处都有,不是吗?

作业不会,老师会细心的教我们。受伤了,老师会关切的问你一声“你没事吧”。这些老师不就像你的哥们儿一样关心你吗?

仔细去读《戴小桥全传》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_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正面管教》作为简·尼尔森对于正面管教理论体系的整理归纳之作,全书言简意赅,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从中受益,我也不例外。全书围绕孩子成长的两个具体环境:家庭环境的和学校环境,罗列了一系列的具体案例,还原孩子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犹如声临其境,感同身受,引起强烈的共鸣。在共鸣的同时给予正面管教的具体应用工具,让每一位父母不仅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有具体的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和父母之前的爱通过正面管教的教养方式链接,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幸福感,有价值感和归属感,能够通过自己影响他人,影响世界的一个人。

这本书每一个章节围绕一个主题,给出围绕这个主题出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读起来轻松明了,条理清晰。比如第三章:“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围绕家里有两个及以上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出生顺序对于每个孩子的影响,独生子和多子女家庭的家庭氛围等理念,给出了如何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来鼓励孩子和引导孩子,让你在遇到孩子战争,家里混乱不堪的时候能冷静下来给出正确的处理方式。比如第七章:有效的运用鼓励,提出鼓励和表扬,鼓励和批评之间的异同点,给出了如何正确的给孩子鼓励,赋予能量,如何花时间训练培养孩子的一些技能,如何利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思考等等。书中每一个章节解决一个问题,既可以整本书阅读,也可以翻阅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父母来说随读随用,实用方便。

上面提到了整本书的结构,除了结构严谨,这本书中金句频现,每句读到,都让我有如获至宝的感觉,重点的词句值得好好理解和吸收。书中第二十二页提出“赢得”孩子和“赢了”孩子的不同。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两个词语“赢得”孩子仿佛是父母和孩子最后达到了双赢的结果,而“赢了”孩子其实是父母用自己的权利压制住了孩子,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表面看大人成功的让孩子的听了自己的话,但其实孩子听话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久而久之,父母总是想赢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么变得自暴自弃,毫无主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变得胆小怯懦;要么孩子积压情绪,觉得自己没人疼爱,总有一天爆发出来,以牙还牙。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合作,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有力量的。“赢得”孩子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尤为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和父母之间爱在流动,才不至于将他们越推越远。

书中第八页和第一百一十页,提出了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如何应对。第八页提出的“转移注意力”法对于低龄的孩子大哭大脑的时候,可以适时的让他们止住哭声,分散情绪。而“我要抱抱法”的拥抱是战胜一切的力量,无论是对于父母和孩子还是对于夫妻都是法宝,当我们觉得生气愤怒悲伤各种情绪下,如果对方给一个拥抱,我们就会觉得被关爱,被看见,情绪就好了一大半。这一点我们家姐姐做的非常好,每当我生气难过的时候,也许是跟她完全不相关的事情,她也会过来说:“我想抱抱你”这个时候我会觉得孩子常常是我们的老师,有时候做的比成年人更好。所以尝试说:“你可以抱抱我吗”或是“我需要一个拥抱”也许能解决你和孩子之间的大部分问题。

读书,学习不能解决我们育儿中的所有问题,但是可以常常给我们一些方法,让我们学会如何懂得爱孩子,如何更好的爱孩子,《正面管教》无疑就是这样给我们具体方法,同时给我们前行力量的书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野犬女皇》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爱丽丝漫游奇境》童话书。这本书里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对它爱不释手。

主人公爱丽丝是一个纯真的小女孩,她美丽、善良又爱幻想。

故事发生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爱丽丝在河边和姐姐读书,突然,一只离奇的兔子跑了过来,爱丽丝追赶这只兔子的时候,和那只兔子一起掉进了一个洞里。那个洞深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童话王国。于是,我和爱丽丝一起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冒险。

在这个国度里,爱丽丝时儿变大,时儿变小,有一次竟掉进了自己眼泪汇成的池塘里。她还遇到了爱说教的公爵夫人、会隐身的柴郡猫、会跳舞的素甲鱼和鹰头狮,还有总是喊着要砍别人头的扑克牌王后…… 爱丽丝参加了一个有趣又疯狂的茶话会、一场古怪的槌球赛和一场审判。直到最后和王后吵架时,爱丽丝才醒来 ―― 原来自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读完这本书,我为书中新奇有趣的事情感到好玩,假如我也能和她一起去那神奇的幻境游玩该多好啊!晚上,我也做了一梦,梦见自己和爱丽丝一起走在神奇的地方,我看到了揣着怀表的白兔,看到了参加茶话会的小动物们,还和他们一起进行”会议式赛跑“…… 后来,扑克牌国王和王后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宴会上的蛋糕居然是用各种五颜六色的树叶做成的,不过这次王后没有再说”杀头“这样的话……

当我从梦中醒来,我多么希望在我生活国度里,每天都有新奇有趣的事情,没有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_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读后感,全文共 2276 字

+ 加入清单

“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在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用平时的语言讲解作者和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每读一个章节,总是要忍不住在一旁的纸上记录下一些关键词,在精彩之处画上几个着重号。有些教育观念确实在读书的过程中,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其实,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教育,可是仔细阅读书中内容,我便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太肤浅了。封面正中的三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虽然我走上教学岗位才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作为班主任,每天都要跟学生相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若是处罚过严,势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若是不处罚,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真的能够拿来管教班里的孩子吗?怀揣了一丝不解和怀疑,我跟随作者踏上了正面管教之旅。

用和善与坚定去赢得孩子

首先令我感触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孩子是随时随地都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否则孩子就学会了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失去了自我评价和内省的能力,从而逐渐被老师和家长培养成“讨好着”或是“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样的学生还处在道德观念发展较为低级的层面,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但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并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的人。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想要赢得学生的合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经过四个步骤: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不过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对极度叛逆,并且态度非常恶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书中提到的“积极的暂停”便与我们平时经常讲的“冷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处。要想赢得学生的赞同和支持,首先就得冷静下来,任何问题都应该是在心平气和的前提之下,才能得到最妥善的解决。犯错的学生需要“暂停”下来去冷静地思考自己做错了什么,老师也需要时间去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行为的目的或是动机。严厉的训斥或许可以迅速地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这种做法对学生却尊重,而且从长期效果来看,也是不奏效的。当然如果想将“暂停”的价值充分利用,还要遵守书中列出的四项指导原则,对学生进行训练。告知孩子使用“冷却时间”等心情好转,再在互敬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绝对不能将积极的“暂停”变成消极的生闷气。

用启发引导犯错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犯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关注于惩罚而不是问题的解决。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得更好。不过,首先我们自己就得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师的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会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能对解决方式更加认同。作者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作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会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么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降低,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长期以往,也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班会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在遇到困惑的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问学生该怎么做比告诉学生怎么做,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体会到冷静思考的好处之后,他们的自我价值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呼兰河传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此文感人肺腑,让我感慨万端,回味无穷。为什么呢?因为作者的一颗爱国心,一段师生情深深地感染着我。

《藤野先生》一文回忆了作者在仙台留学期间的生活,记叙了作者与教师的相识与相处,还有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饱含中国人的耻辱的上野公园中樱花树下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傍晚时分在学跳舞的喧闹。这是鲁迅厌恶不已的,也正是这样,他去了仙台,在那儿,他与藤野先生相识。藤野先生为鲁迅添改讲义,关心解剖实习,他了解中国女子裹脚。在这诸多片断中,我看到那个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教师,那个对鲁迅关爱有加,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遇到这样的教师,也难怪鲁迅说:“在我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藤野先生》一文不仅仅只回忆作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师生情,也记录了作者的心路历程。由学医救国到文艺救国的转变,其中的“中心思想”就是爱国、救国。

在鲁迅留学日本之时,是“风雨如磐暗故园”之时,也是鲁迅个人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时,他本以为他的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当个伟大的军医,可当他从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中,看到了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这时,他才深刻认识到,学医能够救人的身体,却不能拯救人的灵魂。他发现,要想拯救人的灵魂,仅有用文学来当武器。于是开始提倡文艺运动。

我读《藤野先生》所读取到的是鲁迅“寄意寒星全不察,我以血荐轩辕”的报国之心;对于中国人的热爱,对于中国的热爱——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为了拯救中国人的灵魂而从文,而不是以自我个人利益为目标。

我读《藤野先生》所感受到的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动、感激和怀念之情;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鲁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即使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却少有人记住他的名字——藤野严九郎。

《藤野先生》记叙的确实是一段感人的师生情,一颗动人的爱国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野性的呼唤》读后感心得

范文类型:读后感,心得体会,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一晃而过,转眼间,我们已经从初入校园的少年变为如今为了未来生计奔波忙碌的大四学生了。近来忙里偷闲地读完了《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本书。相对于其他那些励志的书籍,我觉得这本书能在现实层面中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这是一本实用书,没有夸夸其谈,只有一个个技巧,实例。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免去不必要的误会。蔡康永:这本书虽然谈很多“说话之术”,但我相信的不是术。我相信的,是先对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认真看待,然后得到比较多的力量、比较靠近幸福。通过说话,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这就是我相信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而今的社会上,我们如果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常常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蔡康永在其书中则提到几点技巧,不仅与说话,更与做人有关:

1。 适度的挑战,能让谈话热络:谈话的时候小小的难度,会让人印象加深。

2。 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吗?悬疑式说话,增加乐趣。

3。 硬生生报出数字,会很难记住。

4。 想表扬人,要找出人感到敏感的主题。

5。 说话要发射感情。

6。 想帮人,要给予小小帮忙。互惠的角度考虑问题。

每天我们说那么多话,其中到底有几句话是我们说完之后,会自己找个空当,把那几句话放在心头玩味一番的?“我为什么说出这句话?”“我为什么会用这个态度说?”如果没事就想想这样的事,就会发现,我们心里其实藏了很多我们自己都没搞清楚的东西。这些东西藏在我们的话里,从我们的嘴巴说出去了,变成别人评价我们的依据。如果我们稍加玩味我们的说话内容和说话方式,会比较懂得别人是怎么形成对我们的印象、怎样定位我们在他们人生中该占的比重。

如果,我们练习,把我们相信的事和我们说的话尽量变成一体,那我们比较可能因为说话谨慎,而成为一个谨慎的人;或者因为注意说话的品位,而成为有品位的人;或者,因为训练自己好好倾听,而终于变成一个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事情的人。

这些,就是我在意的“说话之道”。弄懂说话之道,比只是练习说话之术更重要。

乡间老农一句话,常常比庙堂之上大人物一百分钟的演讲动人,因为老农那一句话里面的“生命含量”很高,能够打动我们。这种浓缩而真诚的言论,虽少,却胜过他人千言万语。

在文中作者还提到:很多人以为:你说什么样的话,透露出你是什么样的人。

但我觉得不只如此。我觉得: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这对我有很大的冲击。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自称性格直爽,然后开始毫无边际,毫无礼貌地大放厥词并认为会因为自己的“直爽”性格而得到大家的谅解。殊不知,就是这一次次的谅解,最终把你和所有人的关系都变得疏远。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之后,我们将真正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在那里,傲气,年少轻狂并不能带给我们什么。相反,懂得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如何在与人的相处中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印象却能真真切切的给我们的人生路去除几块绊脚石。让自己的想法被更多人理解,让身边的朋友因为你而心情良好,书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为了让读者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而这也是我们为和谐社会所能做出的一点贡献,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葫芦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周末,我独自在家趴在床上。忘乎所以地在读一本书——《宝葫芦的秘密》。窗外阳光明媚,点点阳光透过枝繁叶茂的大树,点撒在我的手上和书上,我却毫不在意,任凭这些调皮的金色小精灵在我书上跳着舞,和我一块在书里遨游。

过了很长时间,我终于将这本小说读完了。故事里讲了王葆他意外得到了个宝贝——一个会说话,还能实现自己愿望的宝葫芦。这个宝葫芦帮助王葆获得了许多许多”好东西“,比如那几十盆非常名贵的花草,许多的钱,好多美味的食品,电磁起重器等等,让王葆成了众多人中的明星。后来王葆意识到这些东西都是宝葫芦偷来的。这是因为有一次王葆班级考试,因为题太难了,王葆想不用大脑思考就可以知道考试答案。而宝葫芦把王葆前桌的试卷”变“了过来,却没有发觉这卷子是前桌的,还以为是宝葫芦自己将答案给变了出来,想都不想就交了,而王葆的前桌的卷子不翼而飞,在王葆交卷是,老师发现卷子上的笔迹不是别人,正是王葆的前桌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感到很奇怪,但都一致认为王葆偷了别人的卷子。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王葆的父母,使得王葆有家不能回。最后王葆醒了,才发现这只是南柯一梦。

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它给我的印象很深。小的时候,我也曾幻想过自己能拥有一根魔术棒,可变出许多的东西。

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王葆他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挺想学好,肯做好事,关心身体,热爱同学。就是有一点不好:有点懒,做一些麻烦的事情的时候,会不想做就想把东西变成现成的。于是就幻想有那么一个宝贝,可以帮他实现自己任何想要的东西,害的他有家不能回,整日里提心吊胆……

说来挺惭愧的,小的时候,我也想拥有一个宝葫芦,可以帮我实现很多的愿望。因为在那时滑板车和溜冰鞋可算是当下最流行的东西。看到同龄的孩子穿在脚下的不是鞋子,而是帅气的溜冰鞋。看着同龄的孩子在小道上飞速地向前冲,鞋子下面不是大地,而是帅气的滑板车。看在眼里,馋在心里。可爸妈铁了心不肯给我买,不买就算了,为此还把我臭骂一顿,说我什么不把心思花在学习上,就会想些没用的……

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这个宝贝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会使人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自己的是要自己努力去做,自己动手才有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有关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后感优质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我读了珠格利特·彼得森·哈迪科丝的《和时间赛跑》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心中有个疑问,这个故事和时间赛跑有什么关系呢?当我看完后,明白了杰茜和她父母住在克林夫顿。村里突然发生白喉,村里的孩子命悬一线,母亲派杰茜到外界寻求帮助,她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终于寻找到了帮助。我终于明白了杰茜抓紧时间去救治村里的孩子,她觉得人命关天,如果浪费一丝时间别的孩子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说和时间赛跑。就像红军要飞渡金沙江,夜以继日地行军,其目的就是争取时间,夺取胜利。可见时间是多么重要,这关系这祖国的生死存亡。

时间非常宝贵,要好好珍惜,不能白白浪费掉。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平等的,有的人用来浪费,有的人用来珍惜。时间像一个精灵,你听不到它,看不到它,摸不到它,而它还能从你身边溜走,逃过。时间是吝啬的,也是慷慨的。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我为爱因斯坦争分夺秒、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深深感动。我对王冤孜孜不倦利用点点滴滴勤学苦练的毅志由衷地敬佩。使我更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我们要做个能抓住时间并刻苦学习的人,才能成为有用的人。不能在等待“明日”的蹉跎中,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儒林外史700字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我被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所感动。

课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了一位年轻的教师,认真的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虽然老师写的很吃力,读的也不大熟练,但是”我“能深刻体会到老师是用”心“在”写“,用”心“在”读“,”我“也被老师的真情所感动,也跟着他们一起朗读,下课时老师有好的对”我“说:”他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因为日本人统治不许讲国语,并且领“我”参观了挂着历代伟人图像的礼堂,听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

这就是中国儿女挚爱祖国的一片深情,虽然日本统治了整整50年,但他们无时无刻也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最简单的话语,却表达了他们最真挚的感情。的确中国台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的同胞永远骨肉相连。多希望祖国统一的那一天早日到来,让我们共同高声吟唱”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现在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强盛做出贡献。

学完这篇课文联想到自己的所做所为我感到惭愧,我由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学的态度和同学努力学习的精神想到自己平时写作业和做题,总是写的龙飞凤舞,记得有一次写作业时有同学找我玩,我想草草写完就行了,反正我也写了。我决定从此以后以中国台湾教师为榜样,认真写每一个字,每一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是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创立了一种对当时来说是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并以“幼儿园”这个独特的名称命名,可以说是首倡者。

书的第一篇是总论,作者写的很抽象。静下心来,细细的品读,才能够有所理解,并且真的受益匪浅。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上帝精神,即他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本质在他的身上得到发展和表现,成为觉悟,并使这种觉悟在人的生活中发挥作用。人的本质具体是指什么呢?它是“构成自然本质并永久地显现在自然中的东西”。本质是自然的。“失去了上帝和自然,我们必须求助于人类的智慧和才智,我们只能建立空中楼阁。”对于幼儿来说,好奇、童真、善良……都是自然的,是儿童本质的体现。因此,学前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这些天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发展。儿童从刚刚出生到这个世界上起,人们就应当按照他们的本质去理解和正确对待他,让他自由地、全面地运用他的能力。现在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学到别人不会的东西,各种兴趣班,暑期班,培训班越来越多。为了强调某些能力和肢体的运用而牺牲其他能力和肢体,这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取的。

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作为教育者,如果永远以领导者自居,对学生进行命令和干预,让教育和教学起着毁灭的、阻碍的作用,反过来是害了孩子。

在幼儿的生活中,作者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在没有其他活动物体存在时,不能让幼儿独自呆在床上或摇篮里,这样不仅会使身体虚弱,也是产生心理上娇嫩和脆弱。幼儿的卧床从早期起不应过于柔软,也不能用羽毛的枕头。而饮食始终只能是养料,唯一的目的是促进体力和智力活动,儿童的食物应该尽量简单,以能够维持儿童的生活所需,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达到同样程度的发展为限。教幼儿站立和步行时,我们不应当使用拐杖和绳子。在幼儿的成长中,他会自己发现自己有走人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路和站立的力量,自然的学会这些技能。这些观点,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于儿童过分的保护,并不能让他们最好的成长。适当的放手,让幼儿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生活,在困难中学会坚强。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发展,又有利于他们心理的锻炼让他们成为独立、坚强、自信的人。

福禄贝尔把人的教育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幼儿期和少年期,幼儿期又分为一般婴儿期和幼儿期,少年期有分为少年期和学生期。在幼儿期,幼儿把他以前内化的东西重新外化,在这一阶段,感官发展非常重要。少年期,外部的东西成为内部的东西,即学习的过程。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所在。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家庭生活对儿童来说就是他生活的榜样,会对他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担任学生期的人的教学任务的主要是学校。在这一节里,福禄贝尔对学校的性质、任务、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学校教育问题作了论述。

“恩物”是福禄贝尔设计的一套活动玩具,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因为他十分重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这一时期人的发展最高阶段。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尽情的享受快乐。但可惜的是,作为成人我们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这种快乐。对于儿童的游戏,他们不仅不积极的参与,还采取各种行为进行阻止。认为玩泥巴太脏,玩水衣服会湿……其实,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而往往只有这些儿童自发选择的这些游戏才能显示出他未来的内心世界。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一个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是儿童生活最美好的表现。此外他还主张为儿童创设活动条件,如让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植物,组织他们手工制作等。我想,现在幼儿园里设立的植物角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对以后生活的预习。所以,每一个大人都应该重视这个时期的游戏,给予充分的支持。

《人的教育》为我们讲述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虽然整本书看下来,我还有很多地方并没有真正的读懂,我想,以后我还是应该再仔细的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范文类型:读后感,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我们永远不分开》,这本书是辫子姐姐主题公园系列中的一本。我读了以后很感动,又觉得很有趣,可以说我是“悲喜交加”呀。

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个小女孩名叫苏婷宝,她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自己的外婆没有了房子,没办法,外婆只好寄宿在阿姨家和自己的家中。我的妈妈目中无长辈,不仅不称外婆为妈妈,还处处为难外婆。而且,她还给外婆起了一个外号:老姜茶。

有一天,老姜茶帮苏婷宝缝了一个带有蕾丝花边的布娃娃,还告诉我说这个布娃娃住在一个名叫“快乐老家”的蕾丝宫殿里。在宫殿里住着许许多多奇怪的老人们,他们都拥有一颗童心,而且他们都多才多艺,会做菜的七厘伯伯、音色华丽的配音爷爷、还有神秘的通讯爷爷······他们都在那里过着快乐的生活。外婆很羡慕,于是她也搬进了宫殿里去住。暑假来临,婷宝去快乐老家玩了一段时间。在那里,她看了外婆给的“姜茶语录”,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原来每个人都是要说再见的。在那个夏天,老姜茶,苏婷宝的外婆,跟她说了最后一声再见。婷宝伤心极了,但她后来知道了一个秘密,外婆之前得了重病,她为了不让家人们担心,于是便住在“快乐老家”里,独立面对死亡。所以,外婆是伟大的!

读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你平时最亲的人,也就是你最不愿意离开的人,感情一旦深了,谁也无法将他们分开。我最不想分开的人是我的爸爸妈妈,因为是他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是他们保护我、教育我,希望我们永远不分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