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反担保事宜协议书汇总三篇 担保合同(精选1篇)

浏览

3808

范文

1

篇1:反担保事宜协议书

范文类型:合同协议,全文共 1850 字

+ 加入清单

甲方:______有限公司

地址:__________电话:______

乙方:________

地址:________,电话:________

丙方:____

地址:________电话:__________

各方经自愿友好协商,就甲方为乙方提供担保后的反担保事宜一致达成如下条款,以兹共同遵守。

第一条反担保依据及反担保人

乙方与__________银行已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编号______),甲方依据其与贷款银行的约定为乙方的该借款提供保证担保,担保金额为______万元人民币。现乙方申请展期壹年(编号:),为减少甲方的担保风险,丙方自愿为乙方向甲方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第二条保证责任及保证期间

1.丙方提供保证形式为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2年。

2.本合同所称主债务指甲方在前述借款合同履行担保责任完毕后形成的对乙方追偿之债务。主债务履行期间为甲方在前述借款合同履行担保责任完毕之日起至甲方向乙方主张追偿权利之日止。

第三条担保范围

本合同项下的担保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甲方在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全部保证担保范围,甲方凡因履行借款担保及向乙方行使追索权、实现反担保权利而导致的一切支付均在本担保范围之内。诸如借款合同担保范围,含甲方在履行借款担保中代偿或支付的主债权及相应利息(含罚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等;全部律师费用;以及向乙方行使追索权及实现反担保权利的各类诉讼及非诉讼费用等等。

第四条声明与保证

1.反担保人向甲方声明:

(1)反担保人向甲方及银行提供的所有文件和资料等都准确、真实、完整和有效;

(2)反担保人不存在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有可能影响甲方接受其为反担保人的下列事件:

.存在未了结的重大诉讼案件、非诉讼法律纠纷、行政处罚、争议;

.存在重大债务及或有负债;

.存在尚未披露向第三人担保之情形;

.其他影响反担保人财务状况及担保能力的情况。

2.反担保人向甲方保证:

.甲方在履行了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反担保人追偿款项。反担保人保证在接到甲方书面通知后日内即时支付甲方全部代偿金额及应付费用;

.乙方若同时面临还本付息及甲方追偿时,应优先偿付甲方追偿金额;

.反担保人如涉及任何工商及其他部门之变更、注销登记情形,应立即通报甲方并将变更登记后的副本或注销结果向甲方报备;

.反担保人保证本次担保合法有效,任何影响或可能影响本次担保的

情形均已被反担保人依法排除;

第五条独立担保

1.本合同项下设立的反担保独立于借款合同而存在,不因借款合同的无效而无效,也不受借款合同的终止或修改而受到影响。

2.反担保人明白:如甲方同意修改、补充借款合同,甲方无需另行征得反担保人同意,反担保人应按修改后的相关内容承担反担保责任。但甲方未征得反担保人同意扩大借款合同中约定的担保范围除外。

3.任何时候,反担保人均不得以甲方未积极行使追索权等为由要求减轻或免除反担保责任。

4.本保证担保为不可撤销的担保。

第六条甲方担保权利的提前实现

1.乙方未能按借款合同约定向银行偿付借款本息而使甲方承担或面临承担担保责任;

2.反担保人自接到甲方通知履行担保责任届满之日起仍无代偿行动;

3.反担保人违反本合同之部分或全部规定;

4.反担保人财务状况恶化或面临解体、停业风险,诸如出现严重亏损、企业解散、关闭、歇业、破产、查封、扣押、拍卖、没收及面临重大诉讼、行政处罚等;

第七条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之部分或全部即构成违约,违约方须向守约方支付反担保金额总计数10%的违约金。如违约金不足以补偿守约方因此受到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违约方还须向守约方支付其损失超过违约金部分的差额。如属双方违约,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

任。上述违反合同之部分或全部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1.不履行合同义务,含明确表示不履行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

2.迟延履行合同义务;

3.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违约方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后,如守约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违约方还必须继续履行并视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第八条管辖

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凡因履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纠纷,双方应尽量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条其他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有未尽事宜,三方应另行协商解决。

第十条合同生效

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本合同正本一式三份,各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

法定代表人:

乙方:丙方:

签名及指模:签名及指模: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