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担保合同无效的判定以及相关问题_合同范本
【担保合同的判定与相关问题】
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主要是合同所设定的保证、抵押、质押或其他担保形式不发生担保效力,担保人还可能承担担保合同以外的其他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依 据】《民法通则》
【原 则】“过错责任原则”
【产生后果缔约过失责任】
《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担保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这些法律的规定,确认了无效担保合同的归责原则是采取了“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按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
无效担保合同的民事责任的性质属缔约过失责任,而缔约过失责任也正是以民法上以过错为原则而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
【无效担保合同担保人的法律责任】
担保合同无效时,只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无效担保合同当事人的缔约过失责任范围的确定取决于债权人因担保合同无效所造成的损失、担保人和债权人对无效合同的过错程度等因素。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七条“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和第八条“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的规定,无效担保合同担保人的法律责任应按如下情形处理:
(1)主合同无效致使担保无效时担保人的责任,无论主合同的无效应归责于债权人还是债务人,还是双方都有过错,也无论无效的结果导致的是返还原物,还是赔偿损失,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都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2)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时,债权人无过错的,因担保人的无效担保行为造成主合同债权人损失的,担保人应根据其过错与债务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种担保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情形,主要是指债务人与担保人违反法律禁止性或强制性规定以及恶意串通欺骗债权人而缔结担保合同的情形。
在司法实践中还应注意的是,担保人对债权人的全部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要严格把握该种情形连带责任的适用。
(3)主合同无效而担保合同无效时,担保人明知主合同无效而仍然为其提供担保的,因担保人的无效担保行为造成主合同债权人经济损失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主合同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该种情形,要把握好担保人过错的内涵。此时担保人的过错,并非指担保人在主合同无效上的过错,而是指担保人明知主合同无效仍为之提供担保以及担保人明知主合同无效仍促使主合同成立或为主合同的签订作中介等缔约过错,这也正是担保人不能完全免责的原因。
(4)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时,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主合同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不影响主合同的效力。但是,以提供担保作为主合同生效要件的,担保合同无效时,主合同应确认未生效。担保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无效担保合同的担保人在承担赔偿责任后,担保人是否享有追偿权?】
《担保法》第三十一条、第五十七条、第七十二条规定了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而当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担保人不承担保证责任,而是承担因缔约过失的赔偿责任。为此,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后,是否享有追偿权问题,在实践中,有人认为,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后,不享有追偿权,一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作为特别法的《担保法》对此也未作规定。二是在债务人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时,才能执行无效担保人的赔偿责任,此时,何谈追偿权。
我们认为,无效担保合同的担保人在承担了赔偿责任后,享有追偿权。理由是:
一是法律无禁止性规定,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因过错对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是从维护债权人的角度出发。担保人因担保合同无效而承担了赔偿责任,为维护担保人的合法权益,也应当享有追偿权。
二是债务人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时,执行担保人,无效合同的担保人承担责任后,这种追偿权不能因债务人无财产而消灭,当债务人将来有财产时,担保人可依法行使其追偿权(也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三是担保人承担的责任原本属于债务人的责任,债务人是终极责任人。
四是从责任性质上,虽然担保人的责任属于缔约过失责任,担保人的过错是决定其在担保无效时继续承担责任的根据,但这种根据只是确定一定的代偿责任的根据,担保人承担的责任仍有代偿责任的性质。
因此,应对无效担保合同的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追偿权予以明确规定。《担保法解释》第九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即“担保人因无效担保合同向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或者在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内,要求有过错的反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v
篇2:围棋学校实践总结_综合实践活动总结_网
祖国的花朵要在我的浇灌下茁壮成长,他们永远不会在温室之中,因为只有经受过狂风骤雨的花朵才会明白坚强与沉静的力量—自白
唐x是我这个暑假除了家中呆的时间最长也是付出精力最多的地方,一个月的时间,给孩子们讲授围棋,不可否认,我需要感谢欧阳老师,虽然他是在用我赚钱,但是他也给我提供了一种赚钱的方式,让我有了给孩子们讲课的机会,固然也是因为我的水平比较高的缘故,不过还是比较感谢
孩子们在酷热的暑假吹着空调集训,有的孩子真的是对围棋感兴趣,有的孩子是为了掌握一门特长,或许是家长需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无论如何要懂得很多门东西,有一个孩子给我印象很深,这个孩子只有9岁大,却有了将近业3的水平,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还记得我喜欢多教授这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说了一句,学围棋,学奥数,什么都得学,我感到很悲哀,不是因为这个孩子,而是因为当今社会的中国教育。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反而让孩子们增加了负担,高考人数的减少除了让高校质量下降并没有改变什么,名校逐渐趋向富人的专属领域,越来越多的孩子听着无比多的课程而不能够有效的吸取任何一门,真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最让我无奈悲哀的就是我感到2个小时的教学中有一个小时在坑孩子,作为半助教半老师的我跟那些水平很低的孩子们下棋的时候感到,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指导他们客服很大的弊病,就是在坑孩子啊,哄着孩子玩,只能尽量让孩子们在下棋习惯和基本的下棋观上指点,感觉很亏的孩子们,在我走的那天,孩子们都跟我说再见,那个教导主任王姐还邀请我寒假再去,可我知道我真的不能去了,对不起良心啊!或许真的是在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吧,我当初学棋一年就有了现在的业余二段的水平了,现在的孩子学棋一年甚至还有六级的,坑爹啊!
另一个班的孩子还是比较让我满意的因为他们的水平比较高,接受能力比较强,而且给他们讲课不是坑孩子最主要的是,有详细的时间进行复盘,指点孩子们的错误,让孩子们的水平真正能有提高,真正能让我觉得我是带给孩子们围棋知识和快乐,李佳琪,郭修远,王晨学,何禹尧,陈奇。你们几个孩子我都会记着,下次寒假的时候我们再见,到时候你们水平更高了,当然我的水平未必能一直教你们,我会努力的,你们也要加油哦
后记- 浪淘沙,雨夜打谱
子时亢奋,听雨品棋,有感而发作此文
窗外雨漫漫 棋意盎然 神往情寄血泪篇 首局多少战与和 步步惊心 古风怀杀伐 攻守之间 座子强让惟月天 三劫过后风波尽 终了局盘
篇3:山西《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_细则_网
为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制定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下面是细则的详细内容。
山西《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依法查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 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环发[20xx]175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系指故意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以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等行为。
本细则所称环境监测数据,系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通过手工或者自动监测方式取得的环境监测原始记录、分析数据、监测报告等信息。
本细则所称环境监测机构,系指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其他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环境监测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等。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以下活动中涉及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一)环境质量监测;
(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三)污染源在线监测;
(四)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五)污染事故及污染纠纷仲裁监测;
(六)执法监管涉及的环境监测;
(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测;
(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环境污染治理项目验收监测;
(九)排污许可证申领监测;
(十)排污单位开展的自行监测;
(十一)依法开展的其他环境监测。
第四条 篡改监测数据,系指利用某种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故意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未经批准部门同意,擅自停运、变更、增减环境监测点位或者故意改变环境监测点位属性的;
(二)采取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式,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部环境的;
(三)人为操纵、干预或者破坏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污染源净化设施,使生产或污染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四)稀释排放或者旁路排放,或者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规范的排污口排放,逃避自动监控设施监控的;
(五)破坏、损毁监测设备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采样管线、监控仪器或仪表以及其他监测监控或辅助设施的;
(六)故意更换、隐匿、遗弃监测样品或者通过稀释、吸附、吸收、过滤、改变样品保存条件等方式改变监测样品性质的;
(七)故意漏检关键项目或者无正当理由故意改动关键项目的监测方法的;
(八)故意改动、干扰仪器设备的环境条件或运行状态的;
(九)故意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监测设备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随意更改仪器相关校准或测试参数的设置导致仪器校准参数与测试参数不一致的;擅自设置数据采集、传输上下限值及波动范围或随意更改数据信号传输参数的;
(十)人为使用试剂、标样干扰仪器的;
(十一)未向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自动监测设备暗藏可通过特殊代码、组合按键、远程登录、遥控、模拟等方式进入不公开的操作界面对自动监测设备的参数和监测数据进行秘密修改的;
(十二)故意不真实记录或者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的;
(十三)篡改、销毁原始记录,或者不按规范传输原始数据的;
(十四)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合理修约、取舍,或者有选择性评价监测数据、出具监测报告或者发布结果,以至评价结论失真的;
(十五)擅自修改数据(涉及监测全过程的所有数据)的;
(十六)为达到质量保证规定或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篡改其中部分数据的;
(十七)其他涉嫌篡改监测数据的情形。
第五条 伪造监测数据,系指没有实施实质性的环境监测活动,凭空编造虚假监测数据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纸质原始记录与电子存储记录不一致,或者谱图与分析结果不对应,或者用软件进行谱图二次修改导致分析结果改变,或者用其他样品的分析结果和图谱替代的;
(二)监测报告与原始记录信息不一致,或者没有相应原始数据的;
(三)监测报告的副本与正本不一致的;
(四)伪造监测时间(包括手工监测采样、分析、报告时间和自动、在线监测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时间)等;
(五)伪造签名(包括手工监测中采样、分析、报告中三审三校等签名和自动、在线监测中各种数据报表报告的签名等)的;
(六)通过仪器数据模拟功能,或者植入模拟软件,凭空生成监测数据的;
(七)原始记录中记载的监测仪器或监测方法与实际所使用的监测仪器或监测方法不符的;
(八)未开展采样、分析,直接出具监测数据的;
(九)到现场采样、但未开设烟道采样口,出具监测报告的;
(十)未按相关技术规范等规定对样品留样或保存,导致无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复核的;
(十一)未按规定时间、地点采集样品的;
(十二)未在有效期内分析样品或少于最短分析时间报出监测数据的;
(十三)未按规定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凭空编造质控数据的;
(十四)其他涉嫌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形。
第六条 涉嫌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系指涉嫌强制、授意环境监测机构、其他有关机构或环境监测人员及有关人员违反工作程序或技术要求,进行篡改或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
(一)强令、授意有关人员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二)将考核达标或者评比排名情况列为对下属监测机构、监测人员的工作考核要求,意图干预监测数据的;
(三)无正当理由,强制要求监测机构多次监测并从中挑选数据,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签上报监测数据的;
(四)排污单位或其他委托方授意环境监测机构或监测工作人员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在未作整改的前提下,进行多家或多次委托监测,挑选其中“合格”监测报告的;
(五)委托方授意环境监测机构或监测人员不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监测的;
(六)委托方授意、威胁环境监测机构或有关人员必须出具合格监测报告,否则不予履行合同的;
(七)排污单位或其他委托方授意、威胁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运营单位或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设备运营单位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八)其他涉嫌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形。
第七条 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排污单位及其负责人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和自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负责环境自动监测设备和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日常运行维护的机构及其负责人按照运行维护合同对监测数据承担相应责任。
第八条 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发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时,应及时深入调查,依法严肃查处,并向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九条 对干预环境监测活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被指使人及相关知情人员应如实记录,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接受举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能提供基本事实线索或相关证明材料的举报,应当及时受理。
第十一条 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现场调查取证
1、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及时委派调查人员赴现场取证。对一般案件进行调查的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对重大案件应当成立两人以上参与的调查组,调查人员中应有环境监测专家。
2、调查人员应制作现场调查笔录,并采取相关措施收集、封存证据。
收集、封存证据可采取的措施有:
(1)封存涉及案件的有关材料;
(2)通过现场拍照、录音、录像或拷贝等方式取证;
(3)对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现场测试、比对核查;
(4)记录现场检查结果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等。
(二)上报调查结果
调查人员应及时将取得的证据、作出的调查结论和提出的处理建议,上报负责调查处理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负责调查处理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及时向社会通报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及相关责任人,并记入社会诚信档案。
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涉及环保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将考核结果降低等级或者确定为不合格,对情节严重的,不授予或取消授予的环境保护荣誉称号;涉及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的,视情节严重程度,报请环保部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涉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有关任务完成情况排名的,分别以当日或当月监测数据的历史最高浓度值计算排名。
第十四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出具虚假监测报告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该机构和涉及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列入不良记录名单,禁止其参与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或政府委托项目,并报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监测仪器设备应当具备防止修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功能。
监测仪器设备生产及销售单位配合环境监测机构、排污单位、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等进行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部主管部门向社会通报生产厂家、销售单位及其产品名录,将弄虚作假的单位列入不良记录名单,禁止其参与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或政府委托项目,并对安装在企业的设备不予验收或联网。
第十六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篡改、伪造或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移送有关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七条 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移送有关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据《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构成违法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本细则由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