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的事迹范文推荐20篇

浏览

7297

范文

455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彭士禄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尖端科学讲究精细严谨,但彭士禄偏偏“大胆”。

在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开发前期,许多人对核动力的知识都几乎为零,他们有学电的、有学化工的、有学仪表的,对某个技术上的问题意见不一致,甚至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出现这种情况,他就对研究人员说“不要吵,做实验,用实验结果说话。根据实验结果,我来签字,我负责!”

1970年7月,反应堆开始缓缓提升功率。每提高一档功率,出现的险情也越多。问题不断增加,反对继续提升功率的意见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彭士禄力排众议,继续提升功率,8月30日,他决定实现主机“满功率”。这一天,实验现场围满了人,负责数据运算的黄士鉴并不知道彭士禄满功率的计划,下午六点多钟,黄士鉴发现,竟然满功率了!他以为自己算错了,继续算第二遍、第三遍,第三遍,他才确定。

彭士禄的“大胆”,并非有勇无谋,“拍板”也并非胸中无数。有一次,有人问他:“为什么敢于拍板?”他说:“其实,有个秘诀,一定要用数据说话。”牢牢掌握实验数据,是他大胆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人问他,“在潜艇核动力研制过程中,那么多次拍板,有没有拍错的时候?”彭士禄毫不掩饰地说:“有啊,怎么可能没有。错了,我就改过来,再继续前进。只要三七开,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就可以干,不然,都准备好了,要我们干什么?”

就在核潜艇进行最后调试工作时,剧烈的胃疼袭来,彭士禄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医生诊断为急性胃穿孔,这一次手术,彭士禄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那一年,他才49岁!他说:“我喜欢这个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到:“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群体团结,是合力,至关重要,最怕‘窝里斗’,分力抵消,越使劲越糟糕,最后变成负力,悲矣!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

大国重器,以命铸之。他们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用自己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几十年后,中国大地上已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洁的核电站。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将青春年华化作深海中前行的潜艇、澎湃动力的核电站,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刘伯明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非常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非常和睦,这是飞行员的传统。

当初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海胜的体重就稍稍有点超标。于是,如何帮他“减重”成为整个家庭十分关注的课题。航天员在训练中身体消耗很大,不吃东西不行,吃不好也不行。如何减重?只有通过加大运动量来实现。妻子聂捷琳说:“这几年,他在体能训练上的付出,比别人要大得多。我们全家跟着他都成了‘运动员’。”

聂捷琳是一位细心的女人,除了给丈夫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以外,她每天都和女儿为聂海胜叠幸运星,希望这样能够给聂海胜带来平安和幸运。聂捷琳对远在湖北的婆婆也照顾得非常好,每个月定期给老人寄200元钱,逢年过节寄1000元,还常常把老人接到北京玩,但老人对北京的生活不习惯。

20__年10月,“神六”发射成功后,在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聂海胜家门口,襄阳市委、市政府,枣阳市委、市政府,举办了隆重的文艺演出进行庆祝。当地政府授予聂海胜家为“航天之家”称号,并授予聂海胜的母亲“英雄母亲”称号。

如今,执飞“神十”,聂海胜将成为我国飞向太空的最年长航天员。而她最敬重的母亲已于20__年去世。当时,聂海胜因在执行任务没有办法来赶回老家。聂海胜说他只能以刻苦地训练来回馈老人的真情。

20__年第一次飞天以来的8年间,当他的普通同龄人经历着正常的生理衰退时,聂海胜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骨骼代谢变化不大,出色的心肺和心血管功能更是普通人无法相比。这是一项属于聂海胜的中国纪录。这是一个职业航天员时刻准备出征的状态。

20__年4月,聂海胜以优秀成绩入选“神十”飞行乘组。在担任指令长的同时,他还将承担手控交会对接的操作任务。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史上,这两项艰巨任务首次由同一人承担。

一年前,刘旺手控操作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聂海胜在地面提供技术支持。这一次要自己上阵了,他很有信心:“压力肯定有,但我们经历了千锤百炼,绝对不会被压力打垮!”

这是名副其实的千锤百炼:执行任务前,聂海胜的地面模拟训练已超过20__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肖卿福事迹及颁奖词介绍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肖卿福事迹及颁奖介绍

不惧麻风:肖卿福

【肖卿福事迹】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

肖卿福自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他在尽心尽力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防科普知识,到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皮防知识讲座近百次。

说到麻风病,许多人都会望而生畏,肖卿福却和麻风病打了40年的交道。于都县黄麟乡安背康复村正是一个麻风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在村里,肖卿福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理员,不管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他为病人打针、敷药、清洗溃烂的伤口,护理眼、手脚畸残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子,将救治麻风病人之责时时记在心上,从没有过任何埋怨。

“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肖卿福这样说过。现如今66岁的肖卿福,仍然还在麻风病防治一线奋斗着。,肖卿福是全省麻防专业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麻风战线突出贡献奖——“马海德奖”“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

【肖卿福的颁奖词】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亚洲飞人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张顺东说,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变命运。所以,在自身奋力拼搏苦干的同时,他还担任残疾人联络员,为村里的87户97名残疾人提供联络服务。他坚信,一根草顶一颗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每个人都会像小草一样活下来,残疾人一样能够脱贫奔小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党的政策好,我们很幸福”

白天忙着栽秧、薅谷子,晚上还要去放田水。张顺东被电击伤的双脚因经常泡在水里而发炎,加上没钱医治,20__年时右脚溃烂得厉害,晚上洗脚就是一盆红水,不得不截肢。幸运的是,国家给报销了2万多元医药费。

手术后,张顺东筹钱买了一辆三轮车作为代步和生产工具。20__年,政府补助他们家5.1万元盖新房,料子全是他一车一车拉的。工期紧张时,他白天拉、夜晚拉,一天拉20多趟,连续拉了1个多月,仅运输一项就为家里节省了1万多元。

新房盖好了,他也累垮了,左脚严重发炎,先后做了两次手术。

疾病无情人有情。东川区委、区政府确保各项政策逐一落实到位,还安排挂钩联系干部定期走访、帮扶,为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困惑,帮助他们坚定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乌龙镇党委、政府和坪子村党支部及相关帮扶单位,经常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去年6月,李国秀生病无法劳作时,村里便组织群众帮助他们把5亩红薯秧全部种了下去。

如今,在各方的关心帮助下,张顺东成功安上了假肢;女儿顺利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儿子初中毕业后参加技能培训,正在靠勤劳的双手实现务工增收。张顺东还买了一台电脑,积极参加残疾人电商培训,希望把更多特色农产品放到网上去销售,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20__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并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北京时间20__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很多网友看到汤洪波坐在靠窗位置,评论说“感觉像极了第一次乘坐飞机时的自己”。

负责什么工作会靠窗坐?穿舱的过程中,他们如何分工?

首次飞行航天员为何靠窗坐?

从发射传回的画面中可以看到,聂海胜坐在中间位置,刘伯明和汤洪波分别坐在其右侧和左侧。

据航天员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刘伟波介绍,他们的座位与各自所负责的工作有关,以在飞船的狭小空间内有效进行协同工作。作为指令长的聂海胜坐中间座椅,方便下达指令;刘伯明的任务是协助飞船的驾驶,因需要操作的便携式指令板安装在了右侧,所以,刘伯明坐在聂海胜的右侧;汤洪波的座位安排在了左侧靠窗。

穿舱的过程中,航天员如何分工?

三位航天员进入核心舱后,需要跨过两个航天器之间的4道舱门。

据介绍,在穿舱过程中,航天员需要不断与地面进行沟通,判断飞船的增压情况。负责这一通信工作的就是汤洪波,因此他在返回舱内留到了最后。

聂海胜负责打开舱门,并设置状态。刘伟波表示,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尤其是对接锁紧之后,打开返回舱的舱门进入轨道舱的过程。

此外,聂海胜和刘伯明要先从穿着压力服换成日常工作服,接着把设置在前舱门的轨道舱摄像机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

同时,因为需要记录首次建立对接通道的具体状态,留下数据,供未来参考,所以,刘伯明在协助聂海胜的同时,还要进行摄像工作。

舱门为何需手动?不能自动吗?

对于这个疑问,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从大气环境方面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以及一些有害气体的压力都不能超过允许值,同时,湿度也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神舟飞船中,两个舱段处在密闭不互通的状态时,打开舱门的前提就是压力一致,否则,要么舱门无法打开,要么舱门打开速度会极快,可能伤害到航天员,因此,航天员需要先手动打开舱门上的平衡阀,建立一个小通道,将两个舱体联通,待压力趋于一致后再打开进行穿舱。

而从需求上来说,杨宇光指出,自动开门也没有什么必要,因为穿舱的动作只有航天员在现场的时候才会发生,完全可以手动开门,自动开门反而没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起令国人自豪的体育项目,除了乒乓球之外,中国女排必然是不二之选。从五连冠时代开始,中国女排给刚刚走上崛起之路的中国体育带来了无数的激情与荣耀。时至今日,“女排情结”、“女排精神”依然诠释着国人对这支队伍的偏爱。

早年间,为看一场女排的比赛万人空巷,如今,国人再一次为中国女排血脉贲张。在里约奥运会半决赛上,中国女排3-1力克荷兰队,成功闯入决赛,距离再次登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只差一步。可要知道,中国女排从第一场小组赛开始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易。

奥运会前,稚嫩的女排大名单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谁也说不好这支年轻的队伍能在竞争残酷的奥运会走多远。小组赛3负2胜的战绩似乎印证了大家的担忧,主教练郎平默默地承担着压力,她在等待,等待着这支年轻的队伍化茧成蝶。因为她知道,只有这些小姑娘迈过怕输这道坎,才能真正释放她们的“洪荒之力”。

淘汰赛第一场,郎平终于等到了姑娘们化蝶之时,中国女排似乎如凤凰涅槃,在巴西观众山呼海啸般的嘘声中把东道主淘汰出局。赛后,女排姑娘们尽情地欢呼,压抑了5场比赛的闷气终于得到释放。里约当地时间18日晚,中国女排面对小组赛曾经击败过自己的荷兰队,落后、扳平、被逆转、再扳平,最终将胜利揽入怀中。连续两场胜利固然值得高兴,但真正令人振奋的是这支打不死、冲不垮、压不倒的中国女排又回来了。

我们总是用“女排精神”来褒奖一代又一代的取得辉煌成绩的女排姑娘,郎平却说:“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

的确,“女排精神”不仅仅是一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口号,也不是运动员胸前金灿灿的奖牌,而是融进每一位女排队员血液中的传承,正是这种传承让我们为之感动。当我们看到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忘我的拼搏,不管比赛输赢,都由衷地想为她们喝彩,也正是“女排精神”让中国女排总能在低谷中触底反弹。奥运还未结束,比赛仍在继续,8月20日的小马拉塔纳体育馆将迎来中国女排的终极一战,希望“女排精神”再次见证中国的姑娘们登上世界之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在内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草原,当航天员杨利伟身着乳白色航天服跨出返回舱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此后,聂海胜两度飞天、景海鹏三上太空,每次凯旋后的第一句话,还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八个字,字字恳切,重逾千钧,折射出航天员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这份挚爱源于深知:为托举他们一飞冲天,在祖国航天的各条战线上,多少人把铺盖搬到车间,多少人伏在桌案上入眠,多少老专家透支了健康,多少年轻人霜染两鬓……

“祖国托举我飞天!”景海鹏记得,为了研制我国自己的舱外航天服,女设计师张万欣先后7次赴俄罗斯参加学习培训,不仅刻苦钻研技术原理,还主动参加操作训练。由于身材瘦小,她穿上充气加压后的舱外服,关节活动非常吃力,每次训练结束后都浑身湿透,累得瘫倒在地,半天也站不起来……俄罗斯专家十分惊讶地问:“她不会就是你们中国选出来的女航天员吧?”科研人员把一天当作两天用,硬是靠着这种坚韧执着的拼劲,只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8年才能干成的事。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后自豪地说:穿着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漫步太空,感觉真棒!

说起国家,航天员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提到个人,他们却常常轻描淡写:

20年来,在很多人看来,邓清明是个“消失”的人,甚至不少老家的亲戚都会这样问起:“只听说是航天员,咋不见他上天哩?”作为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邓清明二十年如一日训练备战,3次入选任务梯队,却始终没能圆自己的飞天梦——“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漫长的等待,你后悔吗?”邓清明这样回答:“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神九”出征前,北京航天城里回荡着《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航天员们至今都感动不已……刘洋说:“如今当大家对我说‘你没有变’的时候,我知道我不曾忘记初心,不曾迷失自己。因为我清醒地知道托举我们飞天的双手,一只叫‘科技’,一只叫‘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鲍峰,是马鞍山师专的一名思政课教师,同时也是和县人。在他的同学当中,有几位是叶连平老师门下毕业的学生,因此很早以前,他就从同学处听说过关于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几年前,有一次学校请叶老来校给青年教师作报告,鲍峰也第一次当面聆听了叶连平老师的讲述,知道了他更多的生平故事,为之感动

鲍峰认为,叶老既是他的乡中先贤,也是他的同行前辈。学习叶老敬业乐业和奉献精神,自是应有之义。“叶老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崇德向善的师德,叶老是我们和县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和楷模。”鲍峰表示,叶老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业成长和身心健康,自费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把孩子们聚拢起来,无偿施教。又把有限的收入掰成几瓣花,组织学生出外学习参观,扩大视野,甚至自费发放奖学金,鼓励孩子们的每一个进步。倾其所有,以个人之力,先后培养辅导千余学生。

“没有仁爱精神,是难以做到这样的倾情付出,更别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鲍峰说。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鲍峰认为,他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仁爱精神不可或缺,放下身段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关注他们学习生活情感需要,如此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教学之中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鲍峰还认为,叶老的精神还表现在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教师不仅仅是个职业,更是学生灵魂的引路人。”鲍峰说,“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为学生的人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指引他们走好人生的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有这样的觉悟,好在有叶老为我们做了榜样。”

提及对自身的未来规划,鲍峰表示,他将以叶老的精神为指引,补精神之“钙”,不断武装头脑,强素质、提本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岗位查找不足,强化学习,提振精神,不断加强看家本领,耕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和责任田,向叶老看齐,争当先进模范,立足岗位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2024年度聂海胜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耄耋之年的杨振宁站着讲完了自己关于冷原子的新发现。工作人员担心他站久了腿会发抖,后悔未能预备一把椅子。更出乎人的意料,有学者因事提前离会,而杨振宁一直坚持听完19日的最后一场报告,并即兴发言,与人分享了自己在治学上“最近几年慢慢想通了”的困惑。人们原本猜测,他做完自己的报告就会离开。

在做完报告被主持人请下台之前,杨振宁还主动询问听众有无疑问。会议间歇,年轻的学生过来请教,他也耐心解答。

“很多人学问很大,脾气也比较大一点,而杨先生,你跟他什么都可以说。”葛墨林说,杨振宁是位尊重人的忠厚长者,什么事都可与他辩论。

比杨振宁年轻19岁的中国科协副主席赵忠贤院士向同行感慨,每次自己不想多干,觉得可以休息一会儿的时候,跟杨先生谈过以后,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魔力影响着自己,还得好好干。

顶尖的实验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朱经武形容,杨先生属于“天生有仙骨”。国外有人称杨振宁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也有人说他在物理上是“建设性的革命家”,朱经武则以物理理论的“炼丹专家”来形容他,认为他就像拥有点金术。

“杨先生对物理的热爱、热忱是没有人可以理解的。有人说他是富有罗曼蒂克的物理学家,他对物理有一种很多人看来是爱情的东西。”朱经武说。

朱经武说,人们常将物理学家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天到晚听人家讲而自己不讲,然后拿回去做得更快更好。另一种是不停地讲话,让人家知道自己多么伟大。杨振宁是第三种,他会认真听别人讲,还给别人提意见。

葛墨林说,杨振宁主张学术上的平等,还体现在,每次到南开参加理论物理讲习班,他都跟学生们一起排队领自助餐,边吃边谈。多年以前,国际会议用餐补助中外有别,国人补助5元,外宾补助40元,吃饭时往往隔着一道屏风。杨先生坚持,在南开开会,无论中外,补助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85 字

+ 加入清单

吃得苦,霸得蛮"湖南小子

一九六六年十月的某一天,湖南湘潭县云湖桥镇飞兰村的汤姓人家迎来了他们的大儿子,汤家这个大儿子取名洪波,大概是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干出一件波澜壮阔的事。

果不其然,汤洪波作为汤家的长子,从小就很懂事。

由于汤洪波在家务农,承包了10多亩地,汤洪波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在地里劳作,从5岁起,就跟着他们一起地干活。

年仅10岁时,就已是家中插田的高手。

汤洪波不仅在地里干活,而且还帮着家里做家务。到了初中,他每天起得很早,然后烧火做饭,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之后去上学。

如此乖巧懂事的孩子,做过最调皮的事也不过是躲在田野里看小说而已。

汤洪波的母亲伍兰清心中,汤洪波的艰苦奋斗精神来源于父亲汤海秋用心教导。

根据伍兰清的回忆,汤海秋从小就教导汤洪波和弟弟做事要勤快,常常把“不能插完这一块田不能吃,不割一担鱼草不能休息”这句话挂在嘴边。

或许是父亲对汤洪波的严厉要求,才造就了他坚毅的性格,能够吃苦。当了一名空降兵的飞行员,不管训练过程多么辛苦,他总是咬牙坚持下来,也从来不给父母打电话。

即便每一次回到湘潭老家,汤洪波都没有放松过,别人跑出去玩,他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书学习。正如汤海秋所说:“儿子恋家,可以工作,学习从不含糊!”

追逐梦想的勇气,永不懈怠,永不懈怠

汤洪波高三毕业那年,向家里说自己很想参加“招飞考试”。因此,在父母的支持下,这位勇敢的少年朝着自己的飞天梦迈出了第一步。

妈妈伍兰清回忆说,汤洪波一下子就通过了“招飞考试”,那时年仅19岁的汤洪波特别开心,还特别高兴,还跑到村口的小卖部买了一串鞭炮为自己庆祝,随着一声“招飞”而来,他要保卫祖国的远大目标。

事实上,在老师的记忆中,汤洪波的成绩在成绩上并不突出,属于中等偏上。

而且,在老师眼里,汤洪波还是个遇事十分淡定、从容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镇定自若,非常镇定、镇定。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阳光和稳重的个性,才让这样一位成绩并不出众的孩子在追梦路上越走越坚毅,越走越勇敢。

汤洪波于1995年入选为飞行员,经过长达8年的飞行训练,成为大队总队长。

「我喜欢听飞机起飞时引擎发出的那种轰鸣,也喜欢驾驶飞机在云层里爬上爬下,这种直插云霄的感觉,很惬意。」汤洪波这样形容自己对飞行的热爱。

但是汤洪波的心中仍然有一个更加远大的理想,他要成为一名航天员,飞向太空。通过多年来的坚持和努力,他终于在20__年5月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这是一次跨越,从飞行员到宇航员。接着,汤洪波必须从零开始学习,开始一天一天的严格训练。

自作自受,成大器

「特别能吃苦可能是我们家的「遗传」,我家大人都可以吃苦,小孩也可以!」汤海秋的父亲觉得,正是儿子从小在农村的历练,让儿子在追梦的路上从不怕累,不怕苦。

由于这是汤洪波第一次参加载人航天任务,被问到是否有压力,他真诚地说:压力会更大。

确实,压力是必然存在的。

但是对汤洪波来说,这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挑战,他已经为这个挑战准备了11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满载而归。

汤洪波在六月十七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了这样一句激动人心的话:

「要往上长,先往下扎!」

虽然只有十一个字,但却显示出汤洪波作为一个航天员应该有的精神面貌。

事实上,无论何时,做什么事,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努力向上的心,困难再大,也无法放弃心中的梦想。

正如汤洪波,向着目标永远坚定地前进,只要坚持下去,光明就会迎来辉煌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1984年,青海省成立全国唯一的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吴天一的才华在此充分施展。

牧民居住分散,又随季节变化游牧迁徙,有时数十公里才见一处帐篷,但吴天一告诉他的队员们,“为了准确掌握人群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群体调研时一家也不能落,可能出问题的就在这一家。”

高原气候变化剧烈,刚才晴空万里,转眼就大雨如注。但这些从未让吴天一退却,他总说“我是塔吉克的好骑手。”高远难走的地方都是吴天一和他的乘骑冲在最前面。

数次历险,数次转危为安,吴天一的研究数据越积越多,不同海拔、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的数据都在几十万份。1981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感慨道:“我的成长和成功,都是国家给予我的,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

上世纪90年代,吴天一设计的大型高低压综合氧舱建成。舱体上升可至海拔1.2万米,下降可至水下30米,对高原医学研究至关重要。但人体实验有风险,第一次由谁进舱?“我设计的,肯定我进。”吴天一毫不含糊。

进入舱内,压力逐步攀升,吴天一感受着每一阶段的身体反应。由于当时缺乏经验,操作人员在减压时让压力下降速度过快。骤然间,他头痛难耐,只听耳鼓膜“嘣”的一声,再就陷入无声。吴天一的鼓膜被击穿了!即使如此,长好了,再实验,又穿了,又长好了,前后四次,致使他的听力受损严重。

氧舱实验结果后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派上大用场。吴天一提议在青藏铁路沿线建供氧站、高压氧舱,后被证明是解救急性高原病患者的最佳方案,创造了14万筑路大军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成长,这是竞技体育最大的魅力之一,苏炳添也是如此。同是中国短跑队的队友张培萌曾多次击败过苏炳添,比如20_年4月的全国田径大赛上,张培萌打破了苏炳添保持的纪录;同年8月,又在莫斯科田径大奖赛中跑出10秒整的成绩,这一度让苏炳添感到“压力山大”。

但是,苏炳添并没有放弃,而是一如继往的训练,分析技术动作的每个细节,从0.01秒中争取进步。最终在20_年5月31日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中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亚洲短跑第一人,为黄种人争得了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亚洲飞人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只念过几年私塾的女人,在儿子6岁以前就教会他认3000个字,这个女子想必应有绝顶的聪明。杨振宁就是靠这样一个妈妈启蒙的。一个78岁的大科学家如此深情地回忆自己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教育的母亲,那情景让人感动

“我母亲1896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她小的时候还裹过脚,到了民国的时候,才又把脚放开了,所以她的脚不是三寸金莲,但那是一双变形了的脚,我每一次看见她的脚,都觉得非常难过。她念过几年私塾。我认识的头3000个字是母亲教会的,那时候父亲在芝加哥大学留学,只有我跟母亲住在一起。我认识了许多与我母亲一样的旧式妇女,我很佩服,她们受到了中国传统礼教的影响,而对于这些礼教,有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今天讲起来,有人会认为是愚忠愚孝,可是假如你抛开这个价值观,这个所谓愚忠愚孝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那么,到了比她年轻一辈的男人或者女人,我想这个坚强的意志,渐渐地没有了,这是因为整个世界都在向另一个方向走。所以你如果要问我,说我母亲除了养育我,除了教我3000个字,还给我留下了什么呢?我想,她留下的,是使我了解到有坚强意志的信念,是一种无比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聂海胜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妻子希永在世时,曾开玩笑说,朱彦夫身上长了“瘆人毛”,谁见了都怕。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有一回,邻近村庄的两兄弟动了手,谁也劝不住,只好请来朱彦夫。朱彦夫刚一露面,弟兄俩就偃旗息鼓,握手言和。

无论是妻子儿女,还是父老乡亲,对朱彦夫怕在表面,爱在深处。怕他,不是因为他的残躯,而是因为他为人公道、铁面无私;爱他,是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别人,却唯独没有自己。

百善孝为先。朱彦夫是出了名的孝子,他不愿待在荣军医院,一是不想当“寄生虫”,二是为了侍奉娘。吃饭时,娘不动筷子,他不碰碗。说话时,娘嗓门高起来,他头会低下去。

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翘大拇指的大孝子,却干过两件“大不孝”的事儿。

从荣军医院回村不久,为帮村民扫盲,朱彦夫打算在自家办个图书室。房子腾出来了,买书的钱也凑齐了,可书架却没着落。朱彦夫想来想去,竟然打起了娘的寿材板主意。那时,农村老人哪怕吃不饱、穿不暖,也要早早备好寿材板。这东西,在老人眼里金贵着呢。朱彦夫刚一张口,老人眼泪扑簌簌地掉:“什么都依你,这个不依。”

朱彦夫跟娘斗起心眼,一连几天憋在屋里,不吃不喝,妻子叫他不答,弟弟叫他不理,老娘叫他不应。最后,还是娘让了步。图书室顺利开张,他给娘磕了一个响头。

娘去世时,朱彦夫又干了件不孝的事儿。1975年秋,75岁的老母亲患肝癌晚期。当时,沂源刚开始推行农村殡葬改革。庄稼人祖祖辈辈都是黄土埋身,哪个愿意让一把火给烧了?

老人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把她烧了,要让她入土为安。朱彦夫哭着答应了。

没想到,老人一闭眼,朱彦夫就让老大队长张茂兴去办火化手续。张茂兴不肯去,村里人也说,该让老英雄的母亲土葬。朱彦夫哽咽着蹦出一句话:“咱是公家的人,又是党员,咱不带头谁带头!”

张家泉人都记得,送葬那天,朱彦夫用残臂捧着娘的骨灰盒,声泪俱下:“娘啊,儿子不孝,对不住您。等儿子到了那边,再去伺候您!”

对自己的亲人,朱彦夫“无情”得近乎残忍。他不止一次对家人说:“咱家有特等残废这一个‘特’字就够了,绝不容许再有一个‘特’字——特等公民!”

打从跟了朱彦夫,妻子希永就没享过福。上有老婆婆,下有6个孩子,加上照顾朱彦夫,她天天忙得团团转。朱彦夫当上支书后,希永的活儿更多了,但生产队里她几乎没缺过勤,就是怀孕期间也没落下。

“母亲是日照海边长大的,不会推独轮车,常常连人带车翻到一边。”儿子朱向峰打小就看见,母亲没有闲的时候。“后来才明白,不是父亲不心疼母亲,而是要给乡亲们一个交代,在乡亲们面前说话有底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8月17日消息,中国在里约奥运会1/4决赛迎战巴西队,尽管15-25大比分输掉首局,但中国女排没有受到影响,逆境中打出女排精神,第二局几度落后的情况下终于追平,最终实现逆转取胜,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本届里约奥运会输掉的首局。

中国队以15-25输掉首局,尽管场面非常被动,郎平还是给队员正能量,“没关系能打多少是多少,拦网要快。”而第二局一上来,郎平再次变阵,用魏秋月首发,张常宁上场顶替了杨方旭。

郎平的激励也起到效果,中国女排这局一度6-11落后,似乎又是完败,但中国女排用实际行动给出否定的答案。打出一波进攻潮,惠若琪反击打手出界,张常宁二号位连续两次反击下球,中国队连得5分后将比分追平。

巴西女排立即叫了暂停,很快连得3分又将比分拉开,但凭借徐云丽快攻和朱婷直接打探头得分,女排又连得三分,再次将比分追平。

然而这局进程堪称是一波三折,巴西队在中国队追平后又拉开了比分,20-17领先中国女排,郎平叫了暂停,赞队员打得好,而随后中国女排凭借刘晓彤反击直线打手出界,颜妮发球得分,又将比分追到21平,本场比赛第三次大比分落后情况下追平。

而从21之后双方咬得很紧,面对中国女排的步步紧逼,巴西女排也出现慌乱,中国女排24-23反超获得局点,徐云丽和朱婷拦住了谢拉的扣球,为中国追回一局。从三次落后到三次追平,最终实现了逆转,无论结果如何,中国女排的不放弃精神值得我们点赞,而不得不提的是,巴西女排在小组赛全部是3-0横扫对手,这是桑巴军团本届奥运会丢掉的第一局。

其实在去年日本女排世界杯的比赛中,郎平就让外界见识到了她挑战鹰眼的准确度。因为郎平挑战的成功率一直相当高,队员们甚至笑称“郎导的眼睛比 鹰眼 还尖”。谈及个中秘诀,郎平笑着说:“挑战凭的是直觉和经验,最后一点就是运气。”

在本次里约奥运中国队与意大利首节比赛中,意大利就3度挑战鹰眼。而郎平也在第二次对方挑战时,在排球落点处站了起来,并向对手竖起了拇指。当时就有人表示,郎平这竖起拇指是基于战术考虑迷惑对手。

今天中巴女排冠军一战,郎平又在首局比赛挑战鹰眼,在挑战成功之后,郎平也向场内信心满满的竖起了拇指。

第一范文网作文栏目为大家带来最权威、种类最多的关于励志作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8日下午,在秀洲区举行的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朱丽华朴实的话语、感人的事迹,感染了现场每一位党员干部,新城街道春晓社区党委书记朱育奇就是其中之一。

“朱丽华在失去光明后还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从头学习专业推拿技术,不愿因为自己的残缺给社会增加负担,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反而成了命运的强者,为这么多人带去希望、传递正能量,我真的很佩服她!”朱育奇由衷感慨道,“与她相比,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无比幸运的,因为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而朱丽华的世界没有光亮,但是她的付出、奉献、大爱,却比我们来得更加精彩!”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朱育奇表示,要学习朱丽华的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社区的弱势群体更是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他们的难处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通过日常的点滴行动传递给他们,使他们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这个月的网格服务日中,我们的党员、退伍军人志愿者在网格中开展了助残活动,走进残疾困难家庭,帮他们打扫卫生、理发等,也将朱丽华的先进事迹带进了他们家里。”在10月22日听完朱丽华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湘都社区党委书记赵丽便想到了社区里的残疾人群体。“朱丽华在失明后也有过低沉,但她在张海迪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力量,对于我们社区里的残疾人群体来说,朱丽华就是张海迪式的榜样,能带来更多对生活的期待。”

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赵丽觉得在自己发挥带头作用的同时,要将朱丽华先进事迹在居民中宣传好,带动更多人在奉献中讲好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下庄。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岁的毛相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20__年,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主任。“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相林坚定地说。

毛相林学历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除了先修路还得发展产业。听说漆树值钱,他就带领几个青壮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当年夏天树全部热死了。

后来他又在村里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

为此,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做了检讨,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学,不能蛮干”。虽然屡战屡败,但毛相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他请来县里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积极争取县农委补助,组织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还率先种植10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儿子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挂果,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20__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题记

在20_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有10个人,第一位是隐姓埋名30多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第二位退休后20_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第三位荣誉迟到20_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第四位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建。第五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第六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第七位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的村官段爱平。第八位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第九位是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的老兵陈俊贵。第十位是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秀出宏伟巨作:《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但在这些人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六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对自己很抠门,但在给学生捐款的时候却很大方,刘盛兰是一位普通再不过普通的村民,每天清晨,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20_年几乎没尝过肉味儿,没填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不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但这些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该思考答案。

从老人的举动中,能清楚的感受到他的慈爱之心、友善之心。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39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二号飞天了,它不是一次简单的

“飞跃”,而是承载了无数研究者昼夜不分的努力、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期盼!

水滴汇聚在一起成为河流,星星汇聚在一起成为银河,个人梦汇聚在一起成为国家梦。

何为梦想?敢梦敢想是目标实现的奠基石。因为有梦想,所以有激情;因为有激情,所以有动力;因为有动力,所以有坚持;因为有坚持,所以有成功。

汤洪波用11年的奋斗实现了“飞天梦”,他把自己为数不多的11年投入在他热爱的事业中,这既是挑战也是坚守。

他用11年的时间去赌,赌一个可能没有结果的未来;他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默默坚守了好多年。

也许在他看来,这既是无法推脱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

汤洪波也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收入全靠家里的那10多亩地。孝心爆棚的他不忍心看自己的父母在田地里干活,所以他从小就下田地干活。不仅如此,他还帮家里人做家务活。初中正是青少年、攀比、享乐、叛逆的时期,而他并没有,他早晨起早为了烧火做饭。父亲也经常告诉他做事要勤快。

“不插完这丘田不准回家吃饭,不割满一担鱼草不准休息”,这不只是父亲的言行教导,也是自己得以深刻领悟的源泉。吃过生活的苦,所以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不管多累都不叫苦。这份“称不上”苦的事业源自于他的追求,源自于他的教养,源自于他的韧性。

汤洪波高三毕业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招飞考试”这条路。1995年成功入选飞行员的他,有着孩子般的天真与稚嫩,或许这就是青春的模样。年仅19岁的他开始了飞天之路,在这条“重重艰难困苦”的路上他对自己的选择从未动摇过。在八年艰苦训练之后,终于不负众望,圆自己所梦,成为飞行大队的领班人。成为飞行员是汤洪波的“小梦”,当“小梦”扎根的那一刻,他开始了自己的“大梦”之旅,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化需要一个更加艰辛的过程。

一切从零开始,严苛的训练、艰辛的条件、无数个累到瘫倒的日日夜夜,这是汤洪波的选择。数不尽的艰难困苦在他身上上演,他没有一丝抱怨,他只知道坚持下去会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

终于,在20__年他入围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这就是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不怕吃苦,能吃苦,能坚持吃苦”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从20__到20__,11年的时间他经历了常人难体会的辛苦。野外训练,剥脱睡眠训练等等,更艰难的是在不确定未来之路会如何的同时,他还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是努力,而是必须。就怕因为一个行为得不到位就断送了自己的航天之路,他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

在等待这条坐立不安的路上,他一直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的一切。对他而言,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是他的热爱,因为是他的选择;因为这是社会的命脉;因为这是国家的希望。他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在他飞行过程中用过的头盔自始至终都陈列在他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

“要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这是汤洪波的信念,

鼓励着新一代青年也要在自己的选择中坚持不懈,在自己生命里熠熠生辉。坚持不只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行动,汤洪波的成功,源自于他的坚持和努力,这就是他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64 字

+ 加入清单

身穿开线的毛线背心,披着薄棉军大衣,“穿”着解放鞋的两条假肢并立床前,端坐床上的朱彦夫,似乎随时都会披衣下地,抬“脚”出门。

“很想回去看看。”4月1日,朱彦夫说,想去曾经热闹一时的张家泉村夜校旧址走走,去流水淙淙、繁花朵朵的大寨田逛逛,去看看乡亲们。只是看看。

乡亲们也惦记着他。从张家泉村嫁出去的蔡淑英一直念着朱彦夫的救命之恩。她说,“最近老是从电视上、报纸上见老书记,特别想亲眼见见他。”

朱彦夫不当村支书有32年了,大伙儿为啥还惦记着他?

“为群众做事,干不干,实不实,带头不带头,境界不一样,影响不一样,结果更不一样!”沂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黄雪颂说,朱彦夫干村支书25年,光假肢就磨坏了7副。他带领乡亲种植苹果和花椒,绿化荒山近千亩,在贫瘠的山地上造出一块块旱涝保收的“小平原”。至今,当年种下的果树还在开花结果,造福村民。“朱彦夫心里装的都是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样的人,过上一百年,大伙儿也能记住他。”

“没有手,却把群众的事办得更实;没有脚,却为群众趟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他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干部冲锋在前、务实为民的责任担当。”黄雪颂说,朱彦夫值得沂源县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学习。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桑梓店村村支书滕长利了解到朱彦夫的事迹后非常感动。他告诉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朱彦夫刚回村当支书时,每月拿36元的伤残补助金,是乡里唯一吃“皇粮”的,可他竟然也是全村欠债最多的人。

钱都去哪儿了?

1956年,朱彦夫倾尽积蓄凑了172元,在沂源农村办起了第一个图书室;大女儿朱向华出嫁时,村里打井修渠正到关键时刻,他把手里的钱都贴到工程上,没给一分钱嫁妆;村民蔡淑英10岁时,先天性心脏病发作,他揣上抚恤金及时送医,蔡淑英得以脱险。

群众有苦,他自己难甜;群众受穷,他心里难安;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滕长利说,朱彦夫把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关心群众胜过自己,赢得了父老乡亲发自肺腑的拥护和爱戴。“如果我们所有的村支书,能做到像朱彦夫这样,一心为民、从不为己,学习他真正植根人民、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的崇高品质,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底线,我们广大的农村基层,会不会比现在更有凝聚力?”滕长利又仿佛是喃喃自语,“哪怕,只是做到一部分呢?”

“什么是幸福?”在举国上下掀起学习朱彦夫的热潮之际,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发出这样的疑问?毫无疑问,朱彦夫用一辈子的实际行动作出了他的回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群众着想、为百姓谋福。

“现在有些价值观认为,幸福就是房大不大,钱多不多,为追求幸福不择手段,甚至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也如此。这是享乐主义的幸福观。”王忠武认为,当今中国,亟需补足“精神的短腿”。

“要像朱彦夫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不图虚名,不辱使命。如果没有奉献精神,作为执政党就没有感召力,作为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和前途。要实现中国梦,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朱彦夫奉献本位的价值观。”王忠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xx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20xx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xx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