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20年颁奖词和事迹【合集20篇】

浏览

2486

范文

548

篇1: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是一种深切的情感。每个人都爱养育自己的父母双亲,都爱自己的家,爱自己舒适的小院,进而爱自己生于斯的故土、长于斯的祖国。爱国不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它时刻蕴藏在人们的心底,人们对祖国的感情,就像与父母家人一样,永远割舍不断。

爱国是我们心底的激情,又是我们心中的信念。每一个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应当的事。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祖国历史上无数爱国英雄的心中。爱国将领史可法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英勇不屈,慨然就义;飞机设计师冯如为国争气,设计我国第一架飞机,在国际上引起轰动,而他不为国外荣华富贵所动,毅然回国……这些事迹说不尽、数不完,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步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作为这部历史的续写者——我们爱国的信念,正是在祖先们爱国精神的滋养下,开始抽芽、长大,并坚定的树立起来。80后的大学生们喊出来这样的口号:在我们心中的价值天平上。祖国是最重的砝码!爱国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更应该是中华子孙的美德。

爱国更是一种责任。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地坚持。郭明义,16年捐出工资总额的一半参加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20载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倡议,600多名矿业职工积极响应;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1700多人踊跃追随;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人参与,资助孩子1000多名。他不但以德束己,而且以德树人,他的高尚行动,感染甚至教育了很多人;他不仅独善其身,而且兼善天下,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因他而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他积极献血、热心公益,他的爱心和感召力,使他一个人的力量最终形成了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以致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他不但正己,而且正人,他用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端正了社会风气,增强了人们对社会公平公正和奉献社会的理解和认识。这种精神,包含着当代公民具有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表现为当代公民浓烈的人文关爱、国家情怀与自觉担当。这种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就是崇高的公民道德与良好的公民素质;外铸成社会力量,就是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

爱国是一种深切的感情,是一种坚定的民族信念,是一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我们,为了祖国光明的前途,为了民族灿烂的未来,干!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海胜归来,雄鹰返乡,英姿飒爽处,争睹争睹,满城尽说聂英雄。

当选湖北日报形象人物的我省枣阳籍航天英雄聂海胜回归故里,出席颁证典礼。两天来,英杰所到之处,万众瞩目,成了街巷啧啧夸赞的焦点人物,又掀起一阵“聂旋风”!

有一种追逐总是让人翘首,有一种标杆总是让人仰望,有一种楷模总是让人致敬,有一种精神总是让人激昂。

这是因为,以聂海胜为代表的优秀荆楚儿女身上的责任、理性、坚毅的光芒,指引着普通人前行的方向,榜样让人找到向上的励志力量,因而显得备加亲切可感。

京剧宗师谭鑫培出自江夏,武音大三学子两度用音符打动央视,武钢撑起北京鸟巢,“武汉舰”护航索马里……

为什么这些“传奇”总是让我们津津乐道?并不是名人效应让我们有攀附的世俗,也不是要拿他人的成就为自己脸上贴金。

是因为这类“湖北造”的人杰,根植于荆楚的地灵。历历在目的,是他们曾跟我们一起奔跑在田野上的身影;历历可数的,是他们从我们这一方水土一方人物中脱颖而延伸出去的攀爬足印。

他们的伟大,他们的神奇,都所来有本。父老兄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没有丝毫“如隔云端”的缥缈。因为“水有源,木有根”,他们成长的经历,是荆楚人民握在手中的育才母本,顺着他们走过的路,可以孵出新的希望、复制新的成功。

他们在璀灿之前,也是平凡的,从小草长成大树,从小鸭变成天鹅,是因为付出更多。

聂海胜也好,其他荆楚骄傲也好,总是让我们不知疲倦,常见常新,就是因为身边熟悉的风景有着借鉴的便利,激励着荆楚子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曾跟大家一样生在这块土地长在这块土地,他们能之,后生亦能之!

这就是聂海胜让人欢呼的意义吧。惟楚有才,英杰辈出,愿我楚天,星光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7日上午,20__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的村民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多年来,他们凭借“一只手+两条腿”相依为命、自强不息,在战贫斗困中奋发、奋斗、奋进,书写“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的感人事迹。

“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俩都是一级残疾。丈夫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在常人眼里,他们并不适合组建家庭。

“当初,我到她家提亲时,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两个残疾人在一起无法生活。”张顺东说,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以真诚打动了她,组建了这个特殊的家庭。

结婚后,他们经历了短暂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家里贫穷、住房破旧,感觉“日子过得像爬大山一样难,两人想死的心都曾有过,觉得自己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国秀常常流着泪说:“我这一生最大的亏欠,就是不能给孩子一个拥抱。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用双手抱大的,而我家的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

家中有小是个宝,儿女是全家人的希望。“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

不论天阴还是下雨,常常是别人还没有起床,夫妻俩就上山找猪草,下地种庄稼。

“靠养牲口、种庄稼增加收入,是我们靠自己努力能够做到的。”张顺东说,妻子虽然没有双手,但她的脚像手一样灵活、有力,煮饭、喂牲口、针线活等家务,她样样能干;除草、收花生、种红薯等农活,她样样在行。

夫妻同心,黄土也能变成金。面对困难,张顺东总鼓励妻子说:“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过不去。”夫妻俩就这样相互扶持着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张家泉村是沂蒙腹地一个小山村,迈步脚踏山,出门眼见天。山连山,山套山,山山连环。村里200多户人家分布在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百余米的峡谷地带。

他离别家乡数载,归来就让全村炸了锅:四婶死了的儿子回来了!死人复活了!

重残卧床生涯使他的性格骤然改变,原有的刚直爽快、勇敢坦诚已经消减殆尽。他变得沉默寡言、抑郁多思。他羞涩、自卑、惧怕别人嘲笑的心理,与身体遭受重残密切相关。

他在任何陌生场所,都极尽所能保持一个完整人的形象。不卸假腿,不摘帽子,不摘墨镜,避免让陌生人感到惊讶。就连吃饭、喝水、穿衣这些生活琐事,他也极想独自一人“秘密”进行。

他双上肢在手腕上方5厘米处截肢,双臂神经剧痛,极难学会自己配戴假腿。他双下肢在膝盖下方7厘米处截除,即使装上假腿,走上十步八步也会因为腿短打弯双双脱落。

他不想让别人窥探他吃饭的“秘密”,他认为那是一种丑态。他知道,假如人们发现他罕见的“猪舔食槽”饮食方式,孱弱的母亲会急出病来,同情怜悯者会竞相争助,猎奇好事者会大肆宣扬。而且,还会越传越离谱。

他负伤截肢以后第一顿“自食”,是用断臂搓掉帽子,推掉墨镜,四肢扑在床上一点儿一点儿地爬到桌边儿,伸嘴叼着碗下压呈半立状态,慢慢地吸食。他的臂碴触扶桌沿儿,伤口末端神经就会剧烈疼痛。因为疼痛,他每一次只能够坚持半分钟左右。

他难过得想哭,想让情感在哭声中迸发。他在床上攒了攒力气,“腾”地一下子坐了起来。暗自骂道:真他娘的笨蛋!连哭一场都不能,这“哑巴”的滋味比哭还要难受。战场上头颅被烧得半熟没有哭,骨肉散架“大搬家”没有哭。现在反倒想哭了?没出息!

他顷刻间来了精神,身立臂摇,不知不觉中站立起来。他感到自己与受伤前一模一样,依然是一位整装待发、威风凛凛的军人。他挺胸立正,抬腿迈步,却“哐当”一声,囫囵个儿从床上栽了下来。想象中的英姿,也一下子被“哐当”没了。

医生判定他最多只能够活三年。可是,他经过六年苦涩煎熬艰难锤炼,不但活了下来,还逐渐做到了生活自理。他在一望无际的艰难中,一寸寸、一点点、一步步,向着生命的亮光挺进。

既然敌人的子弹炮火没有夺取他的生命,他要替牺牲的战友们活着。既然活着,就要活出名堂。随着时光流逝,他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他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活着,他生发出强烈的愿望——我要工作!

他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一干就是25年。为着让乡亲们吃饱肚子,过好日子,他竭尽所能,竭尽所有,吃苦受累,不在话下。

他在崎岖的山路上,“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他一般都是晚上行动,因为白天出来怕被人们发现而特殊照顾。他穿着假肢行走山路,经常摔倒,有很多次跌倒滚下山去,摔得鼻青脸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在_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在百米半决赛中跑出了9秒83的成绩,半决赛排名第一进入决赛。决赛中由于有人抢跑,影响了苏炳添的心态,最终苏炳添只跑出9米98,排名第六。

近日,外媒制作的苏炳添纪录片播出,给我们带来了关于苏炳添更多的信息。纪录片中说到,苏炳添在半决赛中跑出的9秒83不仅是亚洲纪录,其前60秒用时6秒29更是前无古人,载入史册。

注意了,前无古人,也就是说,苏炳添是60米世界第一人。如果奥运会有60米跑,苏炳添不但能够站上领奖台,还很有可能拿到金牌。不过很可惜,奥运会最短距离是100米,并没有60米跑。

苏炳添前半程跑能力出色,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一张照片很经典,那就是苏炳添和博尔特一起隔道而跑。苏炳添超快的前半程让博尔特都感到惊讶,看着快如闪电的苏炳添,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不是吹苏炳添,如果只比60米,那博尔特都不是苏炳添的对手。博尔特起跑反应并不算很快,启动速度也一般般,但后程爆发力十足。博尔特通常是在40米左右开始发力,大步流星甩开对手冲向终点线。

苏炳添由于身高所限,步子迈得相对小一些,所以虽然前半程能建立优势,后半程还是很难和博尔特这样的高手媲美,能够跑出9秒83,已经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个成绩了。

苏炳添爆发力不如博尔特他们,为什么前60米却能跑出世界第一的成绩?这都是因为苏炳添的努力和坚持。在短跑这个领域,30岁算是老将了。博尔特29岁就退役了,可想而知短跑对于年龄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苏炳添在30岁后还能取得进步,在32岁时创造个人生涯最佳成绩,打破亚洲记录,靠的就是不停的打磨技术。为了能够跑得更快,苏炳添对起跑姿势,对枪声的预判,对频率的协调等等,都做得非常细致。

很多人以为短跑靠的就是身体素质,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身体素质自然是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如果没有强壮的腿部肌肉,那想在短跑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但要想在世界大赛中跑出好成绩取得名次,除了身体素质,技术也很重要。尤其像苏炳添这样身体素质并没有黑人运动员好,就更需要技术来补救了。

可以这么说,以苏炳添的技术,如果他拥有黑人运动员平均的身体素质,那100米跑很可能博尔特都要甘拜下风。

在东京奥运会结束后,苏炳添就没有再参加比赛。苏炳添开始陪伴家人,享受生活。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职业运动员,经常要东奔西跑,和家人聚少离多,是非常辛苦的。到了苏炳添这个年纪,想回归家庭,也属正常。

不知道外媒制作的这个苏炳添纪录片,会不会重新唤起苏炳添的雄心壮志。作为60米世界第一人,如果就这样结束告别奥运会赛场,那是非常可惜的。苏炳添既然能在32岁时再创新高,那为什么不能在3年后的巴黎奥运会再创辉煌?支持苏炳添继续跑下去,在巴黎创造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3月31日,30名热血方刚的青年恪尽职守,坚守职责,勇扑山火,把生命挥洒在烈焰之中。事后,全国人民皆沉浸于悲痛中,却有一男子对烈士冷嘲热讽,甚至谩骂。最终,受网民炮轰,也受到法律制裁。我认为,应勇于为正义发言,不容邪恶滋长。

不为正义站岗,就为邪恶买单。在现实中,我们应发自肺腑的去维护正义,为正义站岗。对待不良行为,应以笔做武器,向毫无感恩之心的男子,口诛笔伐,反倒对烈士侮辱,维护正义与天理,守护烈士的尊严不被玷污,让那些邪恶分子为不道义行为买单。这才是作为一名有正义感的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否则,作为旁观者,社会就会冷漠与麻木。

向最可爱的人致以崇高的敬礼。有些处在青春年华的人,他们的光阴是在安逸中度过的,他们不愿为心中的理想去奉献,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而这些烈士们同样拥有青春年华,他们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毅然地投身于危险的救火工作之中。正因他们为正义站岗,所以我们才有了和平的生活,社会安宁,是他们为我们负重前行,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和学习。我们应在他们舍生忘死的行动里,感受到他们为正义站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为时代需要奉献精神,民族需要牺牲精神,有担当的人才有这种责任感。致敬,国家的脊梁!

冷眼向阳看世界,热血喷涌洒江天。先前有重庆公交车坠江女乘客的任性,导致15人坠江惨案,现有海南刻薄冷血网友胡喷,他们都反面教材——作为事件的始作俑者,他们从事件发生,就注定要为所犯下的罪恶买单。而相比之下的有些旁观者,不能主动出来说句公道话,不为救火英雄的行为感到钦佩,不为履行责任而为正义站岗的献身精神称颂,反倒玷污英烈的灵魂,辱骂英雄,是法律所不容,为正义天理所不容。事件再一次告诫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英灵不能玷污,邪恶者要为邪恶买单,我们能做的就是为正义发言。

领袖说: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身为时代青年,诚应自我勇于为正义发言,为正义献身,这样方能完成时代使命。

有本领能担当,我们才能完成建设美好社会的愿望,才能创造出更美社会,切勿委身于邪恶中。因为时代需要正能量,不为正义站岗,就必为邪恶买单。

英雄虽逝,岂容玷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节目如约而至,这批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同往年一样,尽管他们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忠诚、敬业、担当、奉献、大爱等优秀品质,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爱国奉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而且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激励人们奋进新时代的光辉旗帜。爱国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体现在一世一生中,落实在一言一行里。“感动中国”人物中“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成为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不仅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而且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把爱国之情化作不懈奋斗的动力,以报国之志书写新时代的华美篇章,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职业孕育事业,事业高于职业,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才会激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感动中国”人物中守岛卫国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32年如一日,坚持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坚守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教,一干就是17年,把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始终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把辛苦当成一种幸福,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责任担当,尽职尽责,实干苦干,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是一种担当本色,也是一种责任自觉,体现出一种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民帮困的境界。“感动中国”人物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他们当国家利益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的紧要关头,都是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无畏,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毫不犹豫地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竭尽全力维护和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面对大事难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做到平常时候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生死关头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当先锋、打头阵、做标兵。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展示新作为,要从“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去汲取精神的营养、激发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奋力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535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3月3日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20__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当选为年度人物。组委会以唐代诗人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中的一句“冲天鹏翅阔”表达了对顾诵芬院士将毕生理想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心有大我,赤诚报国,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和国家科技事业倾尽心血的无限敬仰。

“每当国庆阅兵战机呼啸飞过,都是万众瞩目的时刻。人们在仰望的时候,也是在行注目礼。几代战机几代人,他在长空留下了鲜明的痕迹。”组委会在给予顾诵芬院士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的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考虑到身体原因,今年92岁高龄的顾诵芬院士未能亲临颁奖盛典现场,他以视频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他表示:“组委会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授予我,自己感到很惭愧。我没有做出什么,党和国家给了我太多了。感谢组委会,感谢全国人民,还要特别感谢一代代为祖国航空事业接续奋斗的全体航空人。”

顾诵芬院士出生于1930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引领者、我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航空工业第一位航空报国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顾诵芬院士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新设计多型飞机气动布局,建立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歼8、歼8Ⅱ超声速歼击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歼8系列飞机是20世纪我军核心主战装备。他建立了我国歼击机研制体系,为航空武器装备跨代升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高度关注国家战略安全,为大飞机飞上蓝天提供决策支持。他对党忠诚,甘于奉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飞机设计领军人才,为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航空工业各单位很多干部职工通过各种形式收看了颁奖典礼,再次被顾诵芬院士为航空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和他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所感动。顾诵芬院士是航空工业沈阳所的第二任总设计师,作为他的后辈,现任沈阳所总设计师的孙智孝说:“顾老为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开创性贡献。我是所里第六任总设计师,虽然肩上担子很重,但在老一辈飞机设计师们的精神指引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来自航空工业成飞的“90后”员工吴松泽则表示:“顾老和老一辈飞机设计师们在‘一张白纸’的背景下开创了新中国飞机设计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他们永远奔腾在祖国航空事业第一线的品格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飞机设计师,我要传承好前辈们忠诚忘我、探索不已的精神,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的接班人。”

“感动中国”自20__年启动以来,近200位人物和群体走进大众视野,他们传递出的精神力量激荡人心,令无数国人为之动容。其中,“壮志凌云”的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和“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航空报国英模罗阳分别于20__年和20__年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们与顾诵芬院士一样,作为航空人的杰出代表,身上凝结着的“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感染和激励着后来者们接续奋斗,也让更多国人认识“深藏功名尘与土”的航空人,认可“隐秘而伟大”的航空事业。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中国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__年。共评选出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10位年度人物,并特别致敬中国航天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维护民族团结,要从每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今后,我要继续向库尔班校长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争做民族团结模范。”10月11日,在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在民族团结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六年级学生古丽孜巴·艾合买提受到表扬时说。

在库尔班·尼亚孜创办的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不仅融入课堂,还融入到师生们的行动中。定期对民族团结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只是学校促进民族团结众多举措中的一项。

被授予“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改革先锋称号、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殊荣的库尔班认为,爱国主义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爱国情怀,要从娃娃抓起。今年,他对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和外延进行了拓展:班级每天利用“班班通”播放一部爱国主义宣传片,全校学生每周集中观看一次红色电影;教师每周轮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宣讲,周末到学生家中走访;学生每月学两首红色歌曲,带动家长学一首红色歌曲等。

库尔班是前进镇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1986年毕业后到阿克苏地区一所中专学校任教。辞职后他开过饭馆、超市和药店,有了一些积蓄后,他开始去内地学习,并萌生了创办一所学校,让家乡孩子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愿望。

20xx年,库尔班拿出家中所有积蓄60余万元,创办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他向乡亲们宣讲,鼓励大家把孩子送来读书。

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库尔班创造了“浸泡式”学习法。在校园里,所有老师和学生都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堂教学时,学校为低年级学生安排两名教师上课,一名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另一名辅助教师用动作阐释国家通用语言的含义;每周轮流安排三至六年级的一个班学习国学精粹、研读诗词歌赋……

经过全天候“浸泡式”的教育,孩子们从刚入学时的一句国家通用语言也不会说,到三年级时就能用流畅的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过程中,库尔班还专门请老师编写了简易中华文化教材,给学生讲“孔子游学”“花木兰从军”等故事,教学生唱京剧、豫剧,将维吾尔族传统舞蹈与中华戏曲相结合,编排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学校编演的很多节目,多次在乌什县文艺汇演中获得好评。前进镇很多干部群众评价:库尔班真是一位好园丁,他在用真心、用真情培养孩子们成长,也在辛勤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耳濡目染之下,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孩子们对国学兴趣越来越浓,争做民族团结好少年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孩子们的带动下,家长的民族团结意识也不断增强。现在,很多家长喜欢上了扭秧歌、唱红歌,还在庭院改造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张顺东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李国秀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这对夫妻以“一只手和一双脚”为生活支点,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一个家”的感人故事。

丈夫在山沟山洼围水,妻子在稻田里用脚插秧;丈夫修枝打杈,妻子在地里除草;丈夫用一只手掰苞谷,妻子背着篮子站在地里接着。自从结婚后,夫妻俩始终坚信,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健康人能做的他们也能做到。张顺东甚至学会了使用农用三轮车,李国秀也能用双脚娴熟地做绣花鞋垫。

夫妻俩虽然残疾,但从未因此放弃赡养父母的义务。母亲已经80多岁了,夫妻俩把老人照顾得很好。张顺东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继去世,夫妻俩一直无微不至地关怀哥嫂留下的两个孩子。

如今,张顺东和李国秀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儿子初中毕业后参加技能培训,也开始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陈家顺:“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

【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事迹】人物介绍: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xx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__年6月17日),女,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人,20__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__年3月26日,黄文秀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__年6月16日晚,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从黄文秀的事迹和精神当中,我们要学习她不获全胜不撤退的使命担当和扶贫精神。“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说“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算什么”,她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把扶贫当作长征,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完成着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基层工作很难,但总有人在做实事;崇高不远,就在身边的那些坚守者身上。学习她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的坚实信念和坚定信仰。扶贫干部、第一书记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制度设计,开展脱贫攻坚战役是我们中国摆脱贫困的一大创造,充分彰显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成为了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行到紧要关头,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有序实施,美好的生活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学习黄文秀精神为契机,凝神聚力交出一份脱贫攻坚的圆满答卷,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国“天宫”空间站为孩子们在太空进行了一场生动、趣味性十足的授课。王亚平和叶光富以及翟志刚三位航天员老师,向孩子们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的人体运动、细胞学试验以及液体表面的张力等神奇现象。这是我国空间站首次展开授课,而未来神舟十三号乘组包括后续抵达的航天员们,也将继续在太空授课向大众科普航天知识。

而在太空授课进行时,神舟十二号的乘组人员也在返回后首次在大众和媒体前亮相,但网友却发现了他们不同之处。从刘伯明、聂海胜以及汤洪波身穿的航天服装看,发现他们每人胸前都多出1颗“星”,这让广大网友十分好奇。目前聂海胜已经拥有2颗,但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却至今只有1颗,未来王亚平也有望再获1颗,这颗星到底代表什么?对航天员们来说,这代表着骄傲。

神十二乘组全部“加星”,对于自己的3颗星聂海胜表示,这代表他执行了3次航天任务,每次进入太空都会多1颗星,执行任务的次数越多胸前的星星就越多。目前刘伯明已经拥有2颗,汤洪波虽然目前仍然是1颗,但未来的“星星”数量一定会再增加。而除了胸前的“星”之外,航天员们胸前还佩戴徽章,这是他们飞行过的任务标,有的是神舟六号,有的是神舟十号,当然也包括不久前的神舟十二号。

这些徽章不仅见证了航天员们的付出,同时也是我国太空事业的最佳见证,无论他们胸前有几枚徽章、几颗星星,都是我国航天的功勋者。而这时候就不得不提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虽然他胸前只有1颗星,但在国人眼中他却是最了不起的太空人。作为我国首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和如今的航天员们不同,他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太空,可以说赌上了自己的性命。

但最终他成功完成任务并顺利返航,为我国开启了载人航天历史,堪称中国航天的里程碑,但后期因为身体原因加上需要为我国培养更多的航天员,所以他不再执行航天任务。而在大众眼中,他永远是那个不会被忘记的航天员,即便他胸前只有1颗星,但这颗星却是中国第1颗,分量不言而喻,当然不仅是杨利伟,每位航天员都值得被铭记,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的中国航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995 字

+ 加入清单

四月的沂源,桃花正艳。西里镇张家泉村走出的朱彦夫,在20__年的这个春天,成了全国第一个“时代楷模”。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山东省委先后下发文件,要求广泛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朱彦夫的事迹,像春日的花朵一样,开遍神州。

这位81岁的老人,手脚尽失、半身瘫痪。究竟是什么,让他放弃疗养院的优待,回到家乡投身建设?是什么力量让他为群众无私奉献,带领村民奔向致富路?又是什么力量,驱使他在退下来后写出呕心沥血之作,警示后人?

纵观朱彦夫的人生轨迹,就是一部坚定信仰的践行史。

到各地宣讲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最近一段时间,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教导员汪祥松的主要任务。朱彦夫当兵时就在一营,汪祥松,可以说是朱彦夫的小战友。他说,虽然每次都在讲一样的故事,但每一次作报告,都能给他以新的启迪。

“朱老14岁参军,16岁入党,历经上百次战斗,经过47次手术才从死神那里挣脱出来。活着已是奇迹,本应在疗养院颐养天年,却不忘党的教育和组织的培养,毅然回到家乡自食其力。让人肃然起敬。”汪祥松说,朱彦夫经常念叨,与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自己是幸运的。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奉献一天。“他一辈子的奋斗,为信仰的力量作出了生动诠释。”

如今,在张家泉村,依然能感受到朱彦夫留下的痕迹。他整治的山沟,挖掘的机井,还在继续造福着这里的百姓。而他的故事和精神,更是被几代村民津津乐道。

张家泉村现任村支书刘文和说起朱彦夫,心存敬意。“老支书是个有信仰的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老天爷对自己眷顾太少,生不逢时,命运多舛。但是看看老支书,他一辈子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曾鼓舞和教育了几代人,朱彦夫的《极限人生》,同样揭示了人生的价值和底蕴。省委老干部局调研处处长宋文军说,朱彦夫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一部书,他所表现出的不屈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更值得深刻领悟。“信仰,是精神的支柱、力量的源泉,看似无形,却是顶天立地。”

“_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时代楷模朱彦夫身上体现的最宝贵品格就是这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包心鉴认为,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朱彦夫四肢残缺但人格健全高大;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为带领乡亲们走上富裕道路而拖着假肢四处奔走;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用嘴含笔艰难写作,为我们留下催人泪下的作品。

包心鉴说,时代楷模朱彦夫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生动表明,崇高的人生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革命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认真学习朱彦夫,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担当起人民赋予的责任,应当成为所有共产党人终身的价值追求。

看了中央台播出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后,很多人哭了,不是因为他做出的事迹有多些,也不是因为他让人们富起来,而是因为他那种永不退色的共产党员的本色。

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他能从一个废人变成一个比一个正常都强的人;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比每一个正常人所做事都超出寻常。

他被追为“时代楷模”当之无愧啊!朱彦夫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总结起来有三条:

一是朱彦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在战争中生存下来的重残战士,没有躺在功劳薄上享福,而是离开休养所回老家,瞒着老人,练习生存本领;用毕生的心血带领村民致富,从不领取任何待遇,教育子女做人,还写出两本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二是朱彦夫的人品值得我们学习。他当村支书,从不领村里一分钱。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还经常拿出自己的抚恤金帮助他人。自己的女儿出嫁,作为亲生父亲却没出一分钱给女儿买嫁妆,他是不愿意买吗?不是,他是没有钱,他的钱用在别人身上啦。

三是朱彦夫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朱彦夫的毅力不仅表现在他的身体上,而且还表现在他一生不停地的为人民服务上。他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他坚持锻练自理能力。大家可想而知,一个没有四肢的人,连吃饭都困难,要达到正常上班、写书、爬山,这个毅力得有多大啊。另外,朱彦夫从年轻起,坚持造福于民,一直到81岁,心里还是想着百姓,从没有想过自己。这种毅力又有多大啊。

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怀。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时代楷模,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可以说是大家的同事、邻居、朋友。他们平平常常、朴素无华,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学习着生活着,默默无闻地坚守着道德标准、涵养着道德情操,以点点滴滴的积累,以持之以恒的追求,成就了平凡中的伟大,汇聚了不寻常的道德力量,铸就了关键时刻的坚强意志。从这些平民英雄身上可以看到,无私与善良就在自己身边,无畏与勇敢就在自己身边,平凡和伟大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把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像他们那样,“勿以善小而不为”,认认真真做好身边事,力所能及帮助周围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崇德尚义、积小成大,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向时代楷模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把工作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是时代楷模的一个鲜明特征。张丽莉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岗位,在车祸瞬间保护自己的学生,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吴斌连续十多年安全行驶一百多万公里,在遭受突如其来的重创后,用生命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高铁成三次勇闯火海,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展示了当代革命军人的风采。这一个个壮举背后,是他们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对职业精神的坚守。他们崇高的职业操守,托起了生命的方舟,升华了民族的美德,成为激励人们奋发有为、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像他们那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推进改革发展中创造一流业绩。

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时代楷模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发挥好时代楷模示范引领作用,是培育文明新风的时代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以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作用,把宣传时代楷模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以发现伟大的眼光和崇尚先进的情怀,挖掘闪光事例、报道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要注重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运用文艺作品、宣讲报告、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时代楷模的高尚情操,让人们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要坚持知行统一,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广泛搭建平台、丰富渠道载体,把学习时代楷模与精神文明创建、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等活动结合起来,使时代楷模的崇高精神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要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完善相关激励机制,礼敬时代楷模、关爱时代楷模,褒扬良好道德行为、制约不道德现象,推动形成好人好报的良好风气,形成尊重时代楷模、学习时代楷模的社会环境。要进一步健全文明委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团体积极配合、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完善工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学习宣传时代楷模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祥和、更加温暖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同桌妈妈:陶艳波

【陶艳波事迹】

陶艳波,48岁,女。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1930年2月4日,顾诵芬出生于江苏苏州。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那时的飞机轰炸声成了顾诵芬儿时印象最深刻的声音。日本飞机频繁在头顶上空盘旋,炸弹爆炸震得家里的玻璃窗都发颤。经历过这样的日子,顾诵芬说:“没有航空的话,我们国家将来还得受人欺负,我以后想造飞机。”就这样,报国的种子在他心里埋下了。

顾诵芬10岁生日时,叔叔顾廷鹏买了架航模飞机送他,他视若珍宝。父亲见他这样喜欢航模,便也买了一架给他。最初的航空梦想,便从小小的航模上诞生。此后,他先后求学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没有制空权的军队就要被动挨打,航空武器装备是现代战争的首战装备、决胜装备。建立独立完整并能与西方列强比肩的航空工业,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1951年,顾诵芬毕业后分配到航空工业局。当年正值抗美援朝的困难时刻,党中央做出重大决定,国家拿出“60亿斤小米”建设航空工业,航空工业局成立,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这一年,21岁的顾诵芬便将自己的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于1956年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开拓者的领导下,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2024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339 字

+ 加入清单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陕西洋县人,1948年3月在陕西瓦子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转业到来凤县,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公所、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5年1月离休。

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他深藏功名六十余载,连至亲好友都不知道他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直到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才了解到他是一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张富清同志是始终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优秀党员,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忠诚战士,是衷心体国、夙夜在公、淡泊名利的先进楷模,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学习榜样。为深入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县委决定,在全县开展向张富清同志学习活动。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在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同志坚决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在祖国建设时期,坚决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儿,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张富清同志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面对生死考验、紧急关头,他无私无畏,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员,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当前锋打头阵、翻城墙炸碉堡,与敌人殊死搏斗,负伤不下火线。他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革命军人驰骋疆场、果敢坚毅、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胸怀大局、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支援地方建设,他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的来凤工作;国家精简人员,他率先动员妻子放弃“铁饭碗”;坚守工作岗位,忠孝未两全成为毕生遗憾。他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不务虚功、开拓奋进,体现了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廉洁齐家的高尚情操。张富清同志九死一生、功勋卓著,却从不以此为资本要待遇、要名誉、要福利。他珍惜军人荣誉,却选择深藏功名、回归平凡,婉拒媒体采访——“党要我接受采访,我就接受采访”。他珍爱党员身份,始终保持清廉本色,从不利用职务为亲属谋利,教育子女“自强不息、自己奋斗”。他始终坚定信仰、笃定信念,拿起的是责任,放下的是名利,向我们传递着时代的正能量。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张福清同志住着老房子,用着老家具,生活清贫却时时想到的是响应党的号召,处处想到的是减轻国家负担。他热爱学习,95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工作上离休了,思想政治上不离休”。他珍爱生命,88岁截肢,仍乐观向上、坚持锻炼,靠着假肢和支架重新站了起来。他以奋进不息、积极向上的坚强意志,为“英雄”写下了最好的注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聂海胜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坚持才是王道 飞人也差点中途放弃

终于开始了正规的短跑训练,苏炳添的天赋更是一下子体现出来。 有一次苏炳添家聚会,苏炳添问表哥蔡健发100米的成绩是多少,蔡健发说11秒多。苏炳添就笑话表哥,“这么慢,我能够跑到11秒以内。”表哥蔡健发根本不信,当即和他打赌,如果苏炳添能够跑进11秒,能够答应苏炳添要求,“要什么就奖励什么。”结果,他们就到附近一个学校测了一把,苏炳添跑出了10秒7,这个速度把当时一旁上课的体育老师都震住了。

不过,真正的体育训练并非那么轻松。苏炳添在20__年代表古镇参加了中山市运动会,被当时中山体校的教练发现,并将苏炳添从乡下中学带到了中山市体校。刚到体校的时候,苏炳添对于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训练并不适合。而且,因为刚到市体校,又没有朋友,苏炳添一个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个人3次从体校跑回家。体校教练发现后,就动员杨永强教练再去苏炳添家里做说客,劝说苏炳添回去。

之后随着成绩越来越好,苏炳添在新学校也开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来。20__年,苏炳添代表中山市参加了广东省中学生比赛,暂露头角。于是,苏炳添成为了广东省田径队的一员,真正进入了专业运动员的行列。

即便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苏炳添也一度险些放弃。在田径队成绩中游,苏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绩瓶颈,甚至还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过放弃。后来很多人都劝他留下,协助他坚持渡过瓶颈期。这才有了后来短跑名将袁国强发掘出苏炳添,一路成就中国速度的故事。

苏炳添励志故事

学习体育两不误

苏炳添不但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即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动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即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水平。在国内,苏炳添面临 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即使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85 字

+ 加入清单

吃得苦,霸得蛮"湖南小子

一九六六年十月的某一天,湖南湘潭县云湖桥镇飞兰村的汤姓人家迎来了他们的大儿子,汤家这个大儿子取名洪波,大概是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干出一件波澜壮阔的事。

果不其然,汤洪波作为汤家的长子,从小就很懂事。

由于汤洪波在家务农,承包了10多亩地,汤洪波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在地里劳作,从5岁起,就跟着他们一起地干活。

年仅10岁时,就已是家中插田的高手。

汤洪波不仅在地里干活,而且还帮着家里做家务。到了初中,他每天起得很早,然后烧火做饭,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之后去上学。

如此乖巧懂事的孩子,做过最调皮的事也不过是躲在田野里看小说而已。

汤洪波的母亲伍兰清心中,汤洪波的艰苦奋斗精神来源于父亲汤海秋用心教导。

根据伍兰清的回忆,汤海秋从小就教导汤洪波和弟弟做事要勤快,常常把“不能插完这一块田不能吃,不割一担鱼草不能休息”这句话挂在嘴边。

或许是父亲对汤洪波的严厉要求,才造就了他坚毅的性格,能够吃苦。当了一名空降兵的飞行员,不管训练过程多么辛苦,他总是咬牙坚持下来,也从来不给父母打电话。

即便每一次回到湘潭老家,汤洪波都没有放松过,别人跑出去玩,他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书学习。正如汤海秋所说:“儿子恋家,可以工作,学习从不含糊!”

追逐梦想的勇气,永不懈怠,永不懈怠

汤洪波高三毕业那年,向家里说自己很想参加“招飞考试”。因此,在父母的支持下,这位勇敢的少年朝着自己的飞天梦迈出了第一步。

妈妈伍兰清回忆说,汤洪波一下子就通过了“招飞考试”,那时年仅19岁的汤洪波特别开心,还特别高兴,还跑到村口的小卖部买了一串鞭炮为自己庆祝,随着一声“招飞”而来,他要保卫祖国的远大目标。

事实上,在老师的记忆中,汤洪波的成绩在成绩上并不突出,属于中等偏上。

而且,在老师眼里,汤洪波还是个遇事十分淡定、从容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镇定自若,非常镇定、镇定。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阳光和稳重的个性,才让这样一位成绩并不出众的孩子在追梦路上越走越坚毅,越走越勇敢。

汤洪波于1995年入选为飞行员,经过长达8年的飞行训练,成为大队总队长。

「我喜欢听飞机起飞时引擎发出的那种轰鸣,也喜欢驾驶飞机在云层里爬上爬下,这种直插云霄的感觉,很惬意。」汤洪波这样形容自己对飞行的热爱。

但是汤洪波的心中仍然有一个更加远大的理想,他要成为一名航天员,飞向太空。通过多年来的坚持和努力,他终于在20__年5月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这是一次跨越,从飞行员到宇航员。接着,汤洪波必须从零开始学习,开始一天一天的严格训练。

自作自受,成大器

「特别能吃苦可能是我们家的「遗传」,我家大人都可以吃苦,小孩也可以!」汤海秋的父亲觉得,正是儿子从小在农村的历练,让儿子在追梦的路上从不怕累,不怕苦。

由于这是汤洪波第一次参加载人航天任务,被问到是否有压力,他真诚地说:压力会更大。

确实,压力是必然存在的。

但是对汤洪波来说,这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挑战,他已经为这个挑战准备了11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满载而归。

汤洪波在六月十七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了这样一句激动人心的话:

「要往上长,先往下扎!」

虽然只有十一个字,但却显示出汤洪波作为一个航天员应该有的精神面貌。

事实上,无论何时,做什么事,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努力向上的心,困难再大,也无法放弃心中的梦想。

正如汤洪波,向着目标永远坚定地前进,只要坚持下去,光明就会迎来辉煌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亚洲飞人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张顺东,男,汉族,1974年6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李国秀,女,汉族,1969年10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村民。二人系夫妻。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女,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张顺东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李国秀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没有什么坎儿过不去的。”结婚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难上加难。李国秀靠双脚在地里劳动,还能用脚绣花、写字;张顺东凭借一只手学会驾驶农用三轮车,平时自己力所能及地搞点运输,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鼓励支持下,不等不靠,坚持种田、养殖、赶集、卖货,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张顺东坚信:儿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决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现在女儿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儿子初中毕业后参加技能培训,靠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务工增收。

夫妻俩虽然残疾,照顾自己都有困难,但从未因此放弃赡养父母的义务。母亲已经80多岁了,生活难以自理,夫妻俩把老人照顾得很好,老人经常夸:“顺东是个好儿子,国秀更是个好儿媳。”张顺东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继去世,两个孩子成为孤儿,夫妻俩给予他们精心的照顾,使他们健康成长,大侄女出嫁、小侄女上学一样都没有落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