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20年颁奖词和事迹【实用20篇】

浏览

2571

范文

548

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敌人的再次冲锋,朱彦夫把三挺机枪压满子弹,不停地换位射击,死守阵地。而就在朱彦夫再一次给机枪上子弹时,眼前突然飞来几颗手榴弹。他迅速抓起一颗扔向敌人,又抓起另一颗刚扔出手,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眼前一道火光,随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钻心的疼痛将朱彦夫从昏迷中唤醒,身体已经被厚厚的雪花覆盖,他想大声喊,但喊不出声;想伸开手,手指早已被冻坏。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头搓揉双眼和脸部,想把沾在脸上的冰凉的东西去掉,但拳头不听使唤,又饥又渴之下,他索性将这个异物吞下,后来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弹炸出来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于对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彦夫咬紧牙关,开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艰难地挪动躯体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彦夫终于被两名志愿军战友发现救起,紧急地送往战地救护所救治。

由于朱彦夫的伤势太重,他被辗转送回国内接受治疗和手术。在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朱彦夫先后进行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流出体外的肠子被塞了回去,医生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朱彦夫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双手和双腿都没有了,痛心至极,满脑子都是轻生的念头。想饿死,但护理人员按时往他嘴里喂食物;想跳楼,但没有手脚连窗台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药睡过去,好不容易攒起8片安眠药,吃下去却没能把自己“解决”掉。朱彦夫自杀了三次,都没有成功。

还是医生的一句话点醒了朱彦夫:“你的命是我们用几个月的时间,千难万难,硬从死神那里夺回来的,你有什么资格不珍惜?”从此,朱彦夫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严酷的现实是,他的双腿从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双臂手腕以下被锯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视力也下降到0.3。一个没有四肢、没有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啊!

虽然国家对像朱彦夫这样的特等伤残军人有切实的优待和抚恤保障,但朱彦夫认为自己“无手无脚仍是军人”,他不甘于成为一个躺在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1956年,他放弃在条件优越的医院疗养康复,毅然回到了故乡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88 字

+ 加入清单

6月17日9时22分,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火箭的托举下飞向太空。

这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飞行。

汤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听着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长大, 心里早早种下一个英雄梦。

1995年秋,校园里的一纸招生通告让汤洪波心潮澎湃:空军招收飞行学员。

“我要守卫祖国的蓝天。”体检、考试、政审,一路“过关斩将”后,汤洪波顺利被录取。

可入学后,汤洪波遭遇了学业上的“拦路虎”——体能成绩班里垫底。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一个字,练!汤洪波每天风雨无阻,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垫底“跑”到了优秀。

“我一直加倍努力,争取实现更大进步。”汤洪波说。

空闲时,他总是拿着飞机模型一遍遍比划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他还在脑子里一次次“演练”操作飞行,琢磨眼手脚如何更好地协调。就这样,他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战友们都评价他是“教科书式的飞行员”。

毕业时,队长跟他进行了这样一番对话。

“选择飞直升机还是战斗机?”

“战斗机!”

“你选择留在内地但飞行次数少的地方,还是偏远但飞行次数多的大西北?”

“飞行员生来就是要飞行的。”汤洪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北大漠。

20__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此时已经担任飞行大队大队长的汤洪波义无反顾报了名,并于20__年成功入选。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汤洪波说。

天空太空,一字之差,却是巨大的跨越——航天员要完成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等8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

20__年12月,汤洪波梦想成真,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可模拟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

“训练服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汤洪波说,“刚开始,我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特别烦躁,恨不得马上出来。”

那段时间,汤洪波寝食难安。“训练都完成不了,还谈什么飞天呢?”他心里暗暗自责。

起初,汤洪波不敢把这种自责和痛苦告诉家人和同事,怕大家替他担心。后来,他请教执行过出舱任务的刘伯明,并且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的温度尽量调低,让心情冷静下来。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终于越过了这道难关。

“经历过这些极限考验,以后哪怕再难再苦,也都能扛过来。”汤洪波说。

对于这次飞行任务,汤洪波很有信心。他说:“首先,我一定要确保每个步骤都零失误。其次,保证每天身心健康,以免让地面的工作人员担心。”

一路走来,妻子夏宜一直给予汤洪波支持和鼓励。

来到航天员大队后,大量的学习训练使得汤洪波没空照顾家庭,夏宜独自一人边工作边带孩子,从不给他拖后腿。

夏宜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室工作,她参与了这次任务舱内工作服的研制过程。

“航天员在我心中,航天员的安全在我手中。这是航天员中心科研人员对航天员的庄严承诺,也是我最真挚的祝福。”夏宜说。

妻子爱写毛笔字。这次汤洪波上太空携带的个人物品中,有妻子贴心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满寄语。

儿子是名中学生,从小就崇拜爸爸,立志要当飞行员。这次出征前,儿子郑重地对汤洪波说:“爸爸,你要安全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这位81岁的老人,手脚尽失、半身瘫痪。究竟是什么,让他放弃疗养院的优待,回到家乡投身建设?是什么力量让他为群众无私奉献,带领村民奔向致富路?又是什么力量,驱使他在退下来后写出呕心沥血之作,警示后人?

纵观朱彦夫的人生轨迹,就是一部坚定信仰的践行史。

到各地宣讲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最近一段时间,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教导员汪祥松的主要任务。朱彦夫当兵时就在一营,汪祥松,可以说是朱彦夫的小战友。他说,虽然每次都在讲一样的故事,但每一次作报告,都能给他以新的启迪

“朱老14岁参军,16岁入党,历经上百次战斗,经过47次手术才从死神那里挣脱出来。活着已是奇迹,本应在疗养院颐养天年,却不忘党的教育和组织的培养,毅然回到家乡自食其力。让人肃然起敬。”汪祥松说,朱彦夫经常念叨,与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自己是幸运的。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奉献一天。“他一辈子的奋斗,为信仰的力量作出了生动诠释。”

如今,在张家泉村,依然能感受到朱彦夫留下的痕迹。他整治的山沟,挖掘的机井,还在继续造福着这里的百姓。而他的故事和精神,更是被几代村民津津乐道。

张家泉村现任村支书刘文和说起朱彦夫,心存敬意。“老支书是个有信仰的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老天爷对自己眷顾太少,生不逢时,命运多舛。但是看看老支书,他一辈子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曾鼓舞和教育了几代人,朱彦夫的《极限人生》,同样揭示了人生的价值和底蕴。省委老干部局调研处处长宋文军说,朱彦夫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一部书,他所表现出的不屈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更值得深刻领悟。“信仰,是精神的支柱、力量的源泉,看似无形,却是顶天立地。”

“国家领导人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时代楷模朱彦夫身上体现的最宝贵品格就是这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包心鉴认为,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朱彦夫四肢残缺但人格健全高大;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为带领乡亲们走上富裕道路而拖着假肢四处奔走;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用嘴含笔艰难写作,为我们留下催人泪下的作品。

包心鉴说,时代楷模朱彦夫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生动表明,崇高的人生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革命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认真学习朱彦夫,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担当起人民赋予的责任,应当成为所有共产党人终身的价值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排球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在去年上半年的世界赛场中,中国女排以极大的优势,一举获得了世界赛场的冠军,并且让中国女排精神重现每一个人的心中。但是在前段时间的世俱杯中,拥有众多国手的天津女排表现却相当差劲,在比赛中打出了垫底的成绩,很多球迷归结于天津女排的惨败,除了队伍中主教练陈友泉的战术指导出现了问题,还和世界第一主攻手朱婷因伤缺阵密不可分。

如今,朱婷不仅是世界第一的主攻手,更是中国女排的队长,也是中国女排的精神支柱,除了郎平之外,能让中国女排激发斗志的便是朱婷了。最近朱婷登上某综艺节目时,也表示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在世界赛场中获得相当优秀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队伍中的团队合作密不可分。

朱婷表示,自己在赛场中如果出现发挥失误,那么她就会让张常宁帮她并且接替一传的位置,而张常宁如果赛场竞技状态不佳,自己也会帮助他,正是因为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让中国女排多次在世界赛场中一往无前获得冠军。二人经常互补,并且很有可能在东京奥运会中作为队伍中的主力决定中国女排最后的成绩。

如今,不少球迷感叹,朱婷和张常宁不愧是中国女排中最有力搭档,二人一攻一守分工相当明确,所以才在赛场中凝聚了整个团体的力量让中国女排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虽然天津女排目前的成绩比较糟糕,但是中国女排作为排球赛场中的领头羊,一定能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更优秀的成绩。再加上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也是郎平的落幕之战,中国女排一定会在今年让大家看到更优秀的球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逆行者”这个词最近悄然火了起来,那么到底什么是逆行者?逆行者就是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在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撤离时,那些把生命置之度外,向着危险的地方去拯救更多生命的人……

谁都知道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可是仍然有太多人选择逆行而上。他们与病毒作斗争,他们与死神抢夺生命,他们用火热的中国心书写着大爱的文字,他们不断地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信仰”,什么是“使命”。奋斗在一线的医生,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坚持前方报道的记者,许多滞留武汉的异乡人,甚至还在上学的学生……千千万万人的命运,都在这个新年对彼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关注着手机上的最新消息,一条条来自一线报道,一串串令人揪心的数字,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这场巨大漩涡。让人欣慰的是,更有越来越多的人请战、报名,他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不管是抗击一线还是支援后方,他们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勇敢负责的精神,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线。

奔跑着,在死神的世间与时间赛跑;穿梭着,在阳世和阴间抢救生命;坚守着,病毒不退前进的步伐不停;也逆行着,不怕困难病毒不消决不退缩!哪怕前方是万丈悬崖,也要义无反顾往下跳;哪怕背后死神在挥着镰刀,也要从容不迫向前跑。责任,他们的肩头,承载的是全国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却也是最伟大的逆行者!

防控疫情,他们是“最美逆行者”。84岁的钟南山院士,带领一流技术团队,在前线努力工作;无数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而来,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筑牢基层防疫第一防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也正凸显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我们在努力,我们再努力。

这本是一场毫无温度的灾祸,但逆行者却让灾区的人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20__年的非典,我们挺过来了,20__年的H7N9,我们也战胜了,20__年的肺炎,肯定也会在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最终胜利!

武汉封城,封锁住的是病毒的扩散,而锁不住的,是武汉人民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全国人民对武汉的祝福。武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等待着病情过去,等待着武汉重新焕发生机,等待着……再去武汉吃一碗热干面,再等一场樱花盛开。

这世上本就没有岁月静好,我们所谓的安逸,其实只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替我们负重前行。逆行者,是“伟大”的代名词,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在他们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我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725 字

+ 加入清单

就在敌人兴高采烈庆祝“胜利”时,这群已经冻成了雕像的战士里,有一个人正在慢慢有了意识苏醒,这个人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朱彦夫

朱彦夫的身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伴随着缓慢的蠕动,他身上的冰雪发出了咔嚓的声音。鹅毛似的大雪仍然在下,朱彦夫靠着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和毅力,终于艰难地坐了起来。

伴随着意识的苏醒,朱彦夫的身体也慢慢有了感觉。因为过分的疼痛和寒冷,他感觉到自己的五脏六腑仿佛燃起了一把大火。他十分口渴,但这冰天雪地的野外,去哪儿找水源呢?正当这个时候,朱彦夫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嘴边仿佛有一湾清泉。

朱彦夫尝了一口,感觉又黏又涩,实在难以下口。朱彦夫继而又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饥饿,他想吃些东西。此时他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的脸颊上有一团黏糊糊的东西。饿得发疯的朱彦夫已经顾不上许多,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活下去”!

朱彦夫想都没想,直接就把脸上的东西扯了过来,一口吞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地上的气温变得越来越冷,朱彦夫开始变得紧张起来。随着自己慢慢活动,朱彦夫的四肢已经有了些知觉。他明显地感觉到现在的气温变得越来越低,仿佛这世间的一切都会被冻在一起。如果自己不能赶紧找到取暖的办法,或者离开这里,那么自己极有可能“再次被冻死”。

与此同时,朱彦夫的意识也慢慢苏醒了,他发现,刚刚喝的并不是什么水,而是自己头上流下的鲜血。自己吞下去的东西,正是因为爆炸而掉落的眼球。

朱彦夫感觉自己的左眼什么也看不到,世界变成了黑黢黢的一片。右眼虽然能够看见,但却十分模糊。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整理好思路。

朱彦夫发现自己的双手似乎没有任何感觉,他甚至尝试着把手放到了自己的牙齿上,狠狠咬了一口,但令人难过的是,他依然没有任何感觉。他打了一个冷颤,一个想法冒出来,他赶忙尝试着站起来,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这个时候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双手和双脚,都因为过度寒冷已经失去了知觉,甚至极有可能已经被冻坏。

朱彦夫感觉非常焦急,因为他想到了自己出发前立下的誓言,人在阵地在。他开始下意识在周围找自己的枪,却始终一无所获。

朱彦夫又再次昏迷了过去。等到再次苏醒的时候,朱彦夫想到了自杀,他找到了最后一件武器,想着和战友们一起在250高地上长眠。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朱彦夫的双手已经无法扣动板机。

或许老天就是为了留自己一条命,只要还有一丝残念,那就还有机会。朱彦夫的内心迸发了一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他无比想要活着,虽然四肢已经失去了知觉,但他依然努力靠着仅剩的有意识的躯体,在雪地上努力前行。

不知道究竟过了多长的时间,也不知道究竟爬了多远,朱彦夫终于在一条小河旁被友军发现,送到了后方医院。

自杀还是努力活着?

等到朱彦夫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又是几十天之后的事了。

朱彦夫感觉到自己的右眼模糊糊地有一片光亮,他努力动了一下自己的头,却感觉到周身剧烈的疼痛。他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喊:“醒了,醒了!”

接下来便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虽然看不清楚,但朱彦夫还是凭借大概的轮廓判断出,站在自己眼前的这个人,是个穿白大褂的医生。

医生用非常急切的语气问:“你感觉怎么样?”

朱彦夫没有回答,因为他没有任何的力气,除了疼痛,几乎没有任何的知觉。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朱彦夫才知道了自己昏迷后的经过。在被友军发现后,朱彦夫被送到了后方医院,昏迷了90多天,经历了47场手术。

朱彦夫被送到后方医院的时候,他的肠子暴露在外面,四肢严重冻伤,左眼眼球已经没了。就连医生都连连摇头,这样的“重症伤患”,哪还有可能生还?

但朱彦夫的生命力就是这么顽强,当时医生都把朱彦夫推到太平间了,认为他一定活不久,但他却一直有生命体征,这也意味着他还活着。就连就是他的医生,也为他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到不可思议。

就这样,医生和朱彦夫达成了无声的“契约”,一个坚强地活着,一个努力地救助。医生先后对朱彦夫实施了颅内取弹、腹内排异、四肢截肢、面颊植皮等前前后后47次手术。

每一次手术前,医生都觉得朱彦夫估计挺不过这一次,因为伤口深度感染,朱彦夫始终高烧不退。但奇迹的是,每一次他都保持着明显的生命体征。

可惜的是,这47次手术,朱彦夫全程都在昏迷的情况下进行,推出手术室的朱彦夫依然深度昏迷。直到三个多月后,朱彦夫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xx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__年6月17日),女,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人,20__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__年3月26日,黄文秀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__年6月16日晚,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从黄文秀的事迹和精神当中,我们要学习她不获全胜不撤退的使命担当和扶贫精神。“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说“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算什么”,她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把扶贫当作长征,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完成着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基层工作很难,但总有人在做实事;崇高不远,就在身边的那些坚守者身上。学习她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的坚实信念和坚定信仰。扶贫干部、第一书记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制度设计,开展脱贫攻坚战役是我们中国摆脱贫困的一大创造,充分彰显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成为了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行到紧要关头,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有序实施,美好的生活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学习黄文秀精神为契机,凝神聚力交出一份脱贫攻坚的圆满答卷,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高的一句校训。

在笔者的心中,华坪女高的的师生们垒石而成“高山”,而不忘初心的你,就是屹立在那“高山”之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千里冰霜脚下踩”的坚定意志,完成了一个让世人景仰的人生伟业。

华坪女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难以为继到全国闻名,你带领全体老师,用4000多个日夜的坚守,用分秒必争的拼搏,用十二个寒来暑往,帮助1804名山区贫困女孩,靠知识改变了命运!

在大山里,你用一所没有门槛的女高,改变1800多名山区女孩的命运同时,也将在未来改变无数家庭的命运。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唤醒百花齐开放”的高尚情操,唤醒无数贫困山区无助少女的人生向往。

从办学之初的96名学生,到今时今日闻名遐迩的“全国第一女高”,你让多少穷乡僻壤的少女实现了人生梦想?而为了不让一名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12年里,你步行着翻山越岭劝学,坐着拖拉机、摩托车家访。为了助学,你走遍了丽江边远山区的每一个村寨,并曾为此摔断过肋骨……

你为华坪女高付出了一切,甚至不顾生死,但你从来不求回报。这一切,只为换取贫困山区那些逆境中的女孩,得到一个光明的未来。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三九严寒何所惧”的坚强品格,把世人眼中的“天方夜谭”,变成世人仰慕的“魅力学堂”。

20__年9月1日,华坪女中只有一座教学楼,迎来了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深度贫困县的96名贫困女孩在此就读……由于没有入学门槛,摸底考试有的学生数学才考了6分!面对这样的学生基础和办学条件,你却坚定地许下誓愿:三年后,必须让学生全部考上大学,而且要努力上一本二本!当时,在所有人看来,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你说到做到,三年后,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百分之百考上大学,从此“一战成名”。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坚定信仰,把自己锤炼成乘风驾雾的领头雁。

华坪女高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9名辞职。眼看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当内心无比焦灼的你,了解到剩下的8个老师中,有6名是党员时,终于找到并肩战斗的力量。

于是,你在学校的墙上画了一面党旗,并写上誓词,当举着拳头重温誓词时,你对同志们说:“我们有6个党员,如果在抗日战争年代,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阵地都不会丢掉!”

使命在身,丹心向阳。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之际,你想到了党,你想起了入党誓言,这就是你,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不平凡。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你弱小多病的身躯,藏着对学生无尽的爱,藏着对党无限的忠诚,藏着对人民教育事业无比刚强的使命与担当。

梅开“高山”分外香。你说,你最爱唱《红梅赞》,你一路走来,一路高唱,唱着唱着,你就把自己唱成了昂首怒放的那株“梅”,你就把自己唱成了香飘云天外的那株“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2024年度聂海胜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打破“个子小跑不快”的说法,宁教练为苏炳添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安心留下来的苏炳添,在宁教练的系统训练中受益匪浅,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苏炳添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他明白自己的短板所在,总是认真完成教练的每一个训练方案,无论多苦从不喊累。

他对自己的饮食也很严苛,家庭聚会中,他不吃猪肉、不喝酒,甚至连饮料都不会喝。

他的自律和坚持,成为他人生路上的法宝,也为日后他成为亚洲飞人做好铺垫。

经过正规训练后的苏炳添,虽然伤痛不断,但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20__年,苏炳添在学校的推荐下参加了广东省运动会,这个不是专业运动员的选手,竟然以比冠军落后0.01秒的成绩,夺得比赛亚军!

这个成绩让广东省田径队的教练们大吃一惊,也为苏炳添进入省队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

省队中高手如云,苏炳添先前的优势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发挥出来,训练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

成绩出不来,再加上日渐增长的年龄,苏炳添又一次产生了动摇,他怀疑自己的短板可能真的阻挡了短跑事业的发展。

眼看苏炳添的运动生涯又要画上句号,是队友的一句话让他再次燃起向前奔跑的斗志:

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每次就要求自己提高0.01秒,每年进步几个0.01秒,那夺冠不就在眼前吗?

为了0.01秒的突破,苏炳添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训练上,他除了在训练场上,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生活,不抽烟不喝酒,每天10点准时上床休息。

如此自律的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很是难能可贵。

努力付出的结果,是收获一枚枚象征荣誉的奖牌:20__年,苏炳添在国内外比赛中,累计获得11枚金牌。

金牌代表着苏炳添的进步和实力,一年后,他走进国家队的大门,这个农村娃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走向田径运动的最高殿堂。

国家队有着全国最顶级的训练方案、设备和教练,苏炳添在这里还有着自己远大的目标,希望可以将成绩提高到9秒。

百米9秒是个什么概念?全球能跑出这个成绩的,只有区区几十人,亚洲至今还没有人能达到这个成绩。

9秒不仅是苏炳添的心愿,更是国家队的目标,为了让自己的运动员积累更多的国际大赛经验。

国家队斥巨资将运动员送出国参赛,与此同时还请来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田径教练来为运动员训练,这其中就有苏炳添的教练兰迪。

针对苏炳添的短板,兰迪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调整了他跑步时的整体节奏,对他整个身体机能进行了解并改善,加强他的爆发力。

20__年,经过苦练后,苏炳添征战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赛场上他以0.01秒之差,打破张培萌保持的10秒00成绩,成为第一位在百米赛道冲破10秒大关的亚洲运动员,这次比赛也被人们称为苏炳添的成名之战。

继此之后,苏炳添的职业生涯像是被命运打开了好运之门:

他两次闯进世锦赛决赛,与短跑名将博尔特这样的体育巨星同场竞技,就连亚洲人难于突破的9秒成绩,苏炳添也轻易打破,还多次在国际比赛创下9秒92、9秒91的亚洲纪录,成为国际著名运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2024年度聂海胜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58岁,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快要退休的年纪。但对于宇航员来说,却是黄金年龄。前不久,神舟12号返回舱顺利落地,指令长聂海胜一出舱,就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国民的簇拥。每一位宇航员的成功都很不易,但聂海胜的成功,却尤其不易。

1964年,在湖北襄阳的一个小村庄,聂海胜出生了,他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他排行老六,是老幺,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生活很穷困,母亲生下他的时候,乳汁不够,四处向同村的哺乳妇女要乳汁,才把他养大。

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面的负担一下子变得大了起来,父母常常因为几块钱的学费发愁的睡不着,有时候,没有学费,只能交几只兔子上去。在伙食上,家中常吃的只有黑面馍馍和大酱,那种味道,直到现在提起,都让他记忆犹新。

聂海胜从小就成绩很好,后来考上重点高中,又考上空军学院,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998年,国家招收第一批航天员,聂海胜凭借突出的表现被选中,加入了航天大队。

此后,他一直不敢松懈。20__年、20__年、20__年,聂海胜分别入选神舟5号、神舟7号、神舟9号备份宇航员,20__年、20__年、20__年,入选神舟6号、神舟10号和神舟12号正式宇航员。聂海胜成为了第一个从小村庄飞向太空的农民的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64 字

+ 加入清单

身穿开线的毛线背心,披着薄棉军大衣,“穿”着解放鞋的两条假肢并立床前,端坐床上的朱彦夫,似乎随时都会披衣下地,抬“脚”出门。

“很想回去看看。”4月1日,朱彦夫说,想去曾经热闹一时的张家泉村夜校旧址走走,去流水淙淙、繁花朵朵的大寨田逛逛,去看看乡亲们。只是看看。

乡亲们也惦记着他。从张家泉村嫁出去的蔡淑英一直念着朱彦夫的救命之恩。她说,“最近老是从电视上、报纸上见老书记,特别想亲眼见见他。”

朱彦夫不当村支书有32年了,大伙儿为啥还惦记着他?

“为群众做事,干不干,实不实,带头不带头,境界不一样,影响不一样,结果更不一样!”沂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黄雪颂说,朱彦夫干村支书25年,光假肢就磨坏了7副。他带领乡亲种植苹果和花椒,绿化荒山近千亩,在贫瘠的山地上造出一块块旱涝保收的“小平原”。至今,当年种下的果树还在开花结果,造福村民。“朱彦夫心里装的都是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样的人,过上一百年,大伙儿也能记住他。”

“没有手,却把群众的事办得更实;没有脚,却为群众趟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他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干部冲锋在前、务实为民的责任担当。”黄雪颂说,朱彦夫值得沂源县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学习。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桑梓店村村支书滕长利了解到朱彦夫的事迹后非常感动。他告诉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朱彦夫刚回村当支书时,每月拿36元的伤残补助金,是乡里唯一吃“皇粮”的,可他竟然也是全村欠债最多的人。

钱都去哪儿了?

1956年,朱彦夫倾尽积蓄凑了172元,在沂源农村办起了第一个图书室;大女儿朱向华出嫁时,村里打井修渠正到关键时刻,他把手里的钱都贴到工程上,没给一分钱嫁妆;村民蔡淑英10岁时,先天性心脏病发作,他揣上抚恤金及时送医,蔡淑英得以脱险。

群众有苦,他自己难甜;群众受穷,他心里难安;群众有难,他慷慨相助。滕长利说,朱彦夫把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关心群众胜过自己,赢得了父老乡亲发自肺腑的拥护和爱戴。“如果我们所有的村支书,能做到像朱彦夫这样,一心为民、从不为己,学习他真正植根人民、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的崇高品质,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底线,我们广大的农村基层,会不会比现在更有凝聚力?”滕长利又仿佛是喃喃自语,“哪怕,只是做到一部分呢?”

“什么是幸福?”在举国上下掀起学习朱彦夫的热潮之际,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发出这样的疑问?毫无疑问,朱彦夫用一辈子的实际行动作出了他的回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群众着想、为百姓谋福。

“现在有些价值观认为,幸福就是房大不大,钱多不多,为追求幸福不择手段,甚至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也如此。这是享乐主义的幸福观。”王忠武认为,当今中国,亟需补足“精神的短腿”。

“要像朱彦夫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不图虚名,不辱使命。如果没有奉献精神,作为执政党就没有感召力,作为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和前途。要实现中国梦,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朱彦夫奉献本位的价值观。”王忠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名列其中,在他的颁奖辞中这样说道: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顾诵芬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他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持续开展航空战略研究,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去年11月3日,20__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顾诵芬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30年,顾诵芬出生于苏州的一户书香世家,祖上系有着“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美誉的苏州名门唯亭顾氏。他的父亲顾廷龙是我国著名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5岁那年,父亲顾廷龙应邀到燕京大学任职,顾诵芬全家迁居北京。顾诵芬少时便立志航空报国,高中毕业后,他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攻读航空工程系。1951年大学毕业后,顾诵芬毅然投身新中国刚刚起步的航空事业,此后的30多年间,在基础全无、经验空白、人力缺乏、设备掣肘的境况下,顾诵芬先后参与或主导设计研发了“歼教1”“歼8”和“歼8Ⅱ”等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机型。

多年来,顾诵芬院士始终关心、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20__年5月,市科协专程拜访看望顾诵芬院士,他亲笔寄语苏州:“科技创新,引领苏州高质量发展。”去年10月,市科协、姑苏区科协等共同为远在北京的顾诵芬院士寄去了精心准备的重阳礼物。顾诵芬院士亲笔致信表示感谢:“家乡如需我做什么,我当尽力为之。”寥寥数语间,尽是心系桑梓的拳拳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1975年10月,他出生在湘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读书的时候,班里的男孩子都很淘气,但他比较安静。

当时农村的孩子想要坚持读书很不容易,但他的父母不仅努力供他读书,而且对他要求很严格,没有丝毫放松。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偏上,平时话不多,但总在默默努力,骨子里面憋着一股韧劲,励志走出农村。

小学的时候,他特别喜欢看课外书,因为怕父母知道,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的看,看完再回到家里。

高三那年,他第一次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飞入伍。

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他顺利通过了中国空军的招飞测试,当了一名飞行员。

在飞行学院他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最努力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被评价为“教科书式的飞行”。

入伍以后,他一般每隔两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带很多书,除了陪家人聊天,其余时间都躲在房间读书学习。

20__年,35岁的他成功入选航天员。

到了航天员中心以后,他抱着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的决心,坚持从难从严训练,比如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等。

从走进航天员中心,到实现自己的“飞天梦”,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1年。

他就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汤洪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529 字

+ 加入清单

10月,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漫山果树枝头上热闹起来,挂满一个个“沂源红”苹果。看到当年的荒山生机勃勃,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曾经的村党支部书记朱彦夫满怀欣慰。在朱彦夫家,86岁的老英雄坐在床上,依旧是战士的英姿。

1947年沂源解放,那年冬天,14岁的朱彦夫穿上了军装。让他自豪的是,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中,他都立过战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朱彦夫失去四肢和左眼。是一辈子在疗养院被人伺候,还是回老家?“去”还是“留”,如当年的“生”还是“死”一样,摆在了他面前。最后,他作出决定:不能让国家养起来,我要回家。

1956年春,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特护待遇,朱彦夫毅然回到家乡——沂源县张家泉村。1957年,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人生的第二个“战场”,与乡亲们一起奋斗25年。

一上任,朱彦夫就拄着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臂上搭着块随时擦汗的毛巾,深一脚浅一脚,到田间地头查看生产,逐门逐户查访民情。主意慢慢拿定:治山、治水、造田、架电。一个个山里人想都没想过的大工程,在张家泉村热火朝天地展开。他始终掌握第一手资料,春天的耕播、用肥、苗情他了解;夏天庄稼长势、旱、涝、虫、草荒他知道;秋天庄稼收割、打场情况他说得清;冬天整地、积肥状况他了然于胸。

全县第一个有拖拉机、第一个平均亩产过600斤;全乡第一个用上电、村民人均收入第一……谁能想到,这么多“第一”,竟是张家泉村,这个新中国成立初期村民连地瓜干都吃不饱、一到灾年就靠讨饭糊口的穷山村创造的。

在休养所颐养天年,不是很好吗?即使回到村里,也可以吃国库粮,衣食无忧,为什么非要干村支书这个苦差事呢?朱彦夫说:“虽然我没手没脚,但有心有脑,哪能吃闲饭?看到乡亲们连饭都吃不饱,我哪能袖手旁观?带领大伙过好日子,困难肯定不少,但再难,比战场上拼刺刀还难吗?与其腐烂,不如燃烧!”

那时候,村里没有办公室,朱彦夫家狭窄的屋子就是会议室。支部开会,一开就到深夜。他不止一次对全家人说:“咱家有特等残废这一个‘特’字就够了,绝不容许再有一个‘特’字出现!”

对家人严苛得近乎“残忍”,但朱彦夫对村民却百般呵护。他的大女儿朱向华告诉记者,父亲每月的伤残金,大部分都用在了集体的事和接济村里的穷人、病人上。上级每月配给他的白面、红糖,他也总要分一些给四邻八舍的老年人、五保户、病人和烈军属。家里的鸡蛋也不让孩子们吃,用作公务招待。公社、县城来人,到了吃饭点儿,他就自掏腰包在家里招待。

前不久,张家泉村现任支书刘文合又来到朱彦夫家。一落座,朱彦夫就扒拉开自己的日记本,搓出一张纸条交给刘文合。这是老书记的习惯,自从朱彦夫患脑梗塞后,思维就难以一直清晰。看电视时,有什么致富项目和信息,觉得村里能用上,或者自己有什么建议,他就写下来,等村里来人交给他们。

朱彦夫是个发光源,释放正能量。在他身上,没有暮气,没有怨气,没有骄气,而是处处彰显着勤俭朴实的优良作风、感天动地的浩然正气。从1952年开始,到1996年突发脑梗塞倒在讲台上,44年间,朱彦夫拖着残腿,每请必到,奔走大江南北,无偿作了1000余场报告,听众达几百万人,所到之处,都会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

谈吐间,他有军人的豪气,也有沂蒙汉子的朴实。他常拿自己开玩笑,身上的伤疤每到阴天下雨就疼,他说自己是“天气预报”;假腿走在泥水里,他说这就是优越性,零上100度不觉得烫,零下100度不冻得慌。“我当了一辈子‘小偷’,14岁偷着去参军,从疗养院里偷着回家,当村支书也是瞒着家人偷着干上的。晚上想出门查看工程,老伴、子女都不让,我就偷着去。见熟人就躲到庄稼地里,要不让他们发现了就背着你、推着你,你就看不到想看的东西了,就不自由了。”在朱彦夫心里,“偷”是一种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题记

在20_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有10个人,第一位是隐姓埋名30多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第二位退休后20_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第三位荣誉迟到20_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第四位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建。第五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第六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第七位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的村官段爱平。第八位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第九位是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的老兵陈俊贵。第十位是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秀出宏伟巨作:《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但在这些人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六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对自己很抠门,但在给学生捐款的时候却很大方,刘盛兰是一位普通再不过普通的村民,每天清晨,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20_年几乎没尝过肉味儿,没填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不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但这些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该思考答案。

从老人的举动中,能清楚的感受到他的慈爱之心、友善之心。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2月14日,《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台综合频道播出,节目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好评,各地群众在评论中认为,《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继20xx年春晚之后的又一暖心力作。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杰出的文艺工作者阎肃、为国家努力奉献的优秀军工匠人徐立平、一心为群众服务的少数民族村官买买提江、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奋不顾身救助落水者的好战士官东、为抚养孤儿茶楼卖艺的戏剧名家王宽、专门帮助寻找被拐儿童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为学生鞠躬尽瘁的中学校长莫振高等人获得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荣誉。此外,《感动中国》还向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的抗战老兵和海外侨胞表达了特别致敬。

而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是寻找被拐儿童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的事迹,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xx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xx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xx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刘__系__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材专业0901班学生,任职班级学习委员,生源地辽宁省大连。工作中,是老师与同学间的沟通桥梁,使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及时的传达给每一位同学,并督促同学按时、保质的完成任务。对同学在学习上遇到的疑问,热心解答。同时努力妥善处理学习和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使自己做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在学习方面,在大学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以4.27的绩点获得了二等综合奖学金;在大学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以3.98的绩点获得了二等综合奖学金,同时获得百佳千优奖学金三等奖,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三好学生标兵。在大学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省级数学竞赛中获得了省级本科工科类数学竞赛三等奖。成功考取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证书和高级文秘及办公自动化职业技术证书。

勤于学习,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是该生的座右铭。课余时间该生用心的参加校、院组织的活动和班级组织的6S活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拓展了其兴趣和知识视野。曾在校园运动会中,担任学生裁判一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带领观众重温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模范事迹。

获此殊荣的,有“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这样的国家栋梁,有英勇负伤的排雷战士杜富国这样的英雄模范,有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这样的专家学者,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支教20__年担起山村孩子未来的乡村教师张玉滚,零事故往返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他们中,有青春洋溢的90后,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菜市场里卖鸡蛋的大叔,也有学富五车、为人师表的院士。他们生于不同的时代,来自不同的行业,怀揣不同的梦想,如一道道色彩不同的光芒,在爱与奉献的精神世界里相映生辉。

没有谁生来就懂得奉献,没有谁注定会成为英雄。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们,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也是普通人。潜心科研、教书育人、执行任务,他们的故事是普通人日常经历的故事;尽忠职守、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他们的光辉也是普通人内心时常闪现的光辉。只不过,他们能在紧要关头处站出来,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守初心,能用肩膀扛起大家的希望,才在岁月淬炼中将平凡变成伟大。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他们的精神应颂扬、应传承。时代在变,但感动不变,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不会变。只要像他们一样坚持、奋斗和奉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感动别人的英雄,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素材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45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身高只有1米72的广东小伙子,成为了中国速度,亚洲乃至世界飞人。飞人的背后,却是一段无比辛酸的成长故事。1989年8月,苏炳添出生于广东中山古镇一个贫苦农家。苏照华夫妇既不会做生意也没有什么手艺,只能以种地为生。为了贴补家用,苏照华还会农闲时节到县城周边捡破烂变卖。5岁时,苏炳添就得承担家里的家务,成为了家里的小大人。除了照看自己的弟弟外,他还需要学会做一家人的饭、烧水、洗菜。农村孩子也没有太多可以玩的项目,只能在巷子里瞎玩疯跑。街坊邻居们都亲切地喊着这个小巷飞驰的少年“添仔”。小小年纪的苏炳添那时候就跑得比其他小朋友快,但是他也没有感觉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况且他还有一个比他跑得更快的表哥,曾经小镇的短跑记录保持者。因为在学校里苏炳添的文化成绩并不好,导致他一度厌学自卑。

上了初中,苏炳添的个头长到了1米5左右,在同学里这不算高。他的学习成绩依旧在班里只是中下游。那时候苏炳添最喜欢的还得是体育课。初二时一节体育课上,后来成为苏炳添启蒙教练的杨永强敏锐地发现了他的潜力。这个看起来个子不高相貌朴实的小伙子,却有着惊人的爆发力跟弹跳力。杨永强热情地邀请苏同学加入学校的田径队。苏炳添一听乐坏了,很快就答应了下来。因为他早就听说田径队下午训练就可以不上课。跟上课相比,操场对于苏同学有更大的吸引力。中学的训练条件有限,那时没有塑胶跑道,只是铺着些许炭渣的泥土地。平时训练时还好,跑起来顶多就是尘土飞扬。但是一到下雨天,满是泥泞。苏炳添跟伙伴们不能中断训练计划,只能在泥水中奔跑。那段岁月,雨水、泥水、汗水或许还掺杂有少年们的泪水。就在如此艰苦的训练环境下,苏炳添在中山市中学生运动会上,100米跑出了11秒72的好成绩。这一下可不得了,苏炳添在全市中学生体育圈子里成了小名人。各路团队纷纷来“抢人”。

此时中山市体校的宁德宝也恰巧来选人,与苏炳添一见如故。最后苏炳添接受了宁教练的邀约,进入了中山市体校。这也是苏炳添成为伟大田径运动员职业化道路的第一站。但是到了体校苏炳添有点懵了,宁教练这次总共收了两个徒弟,除了他之外,另一名是个女生。而且专业化的训练课程也让苏炳添感到无比枯燥,加上对于离开家的不适应,他就打起了退堂鼓。但是宁教练何许人也,苏同学的这点小心思瞒不过她。她告诉苏同学学籍已经转到体校了,原来学校肯定是回不去了。而后苏炳添的妈妈也专程来了一趟,叮嘱他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于是苏炳添才打消了当逃兵的念头,把心思都放在了训练中。

时间到了20__年,这一年苏炳添18岁。在田径队的日子虽然已经适应,但是他的成绩却遇到了瓶颈。那种感觉就仿佛你再怎么努力,都被禁锢在了一个数字下面。苏炳添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压根不适合职业运动员这条路,再次打起了退堂鼓。但是有一次他看到队友们还在拼命地训练,在为了提高0.01秒而拼命坚持着。苏炳添再联想到了自己,非常羞愧。自那以后,在教练跟队友的帮助下,他也逐渐克服了心魔。随之而来的是,他的成绩也在一点一点的提高。时间来到20__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百米飞人大战的赛场上。有一个少年如同闪电刺穿夜空一般,以10秒16夺冠,并且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周围创造的10秒17的全国纪录。整个会场沸腾了,在场的每个人都庆幸自己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20__伦敦奥运会是苏炳添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20__年8月4日,苏炳添以10秒19的成绩名列小组第三晋级半决赛,成为了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苏炳添改写了历史,但是他心里知道这远远不是自己的终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