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中国形象的最好宣传:到西欧旅游需多讲究小节_涉外礼仪_网
法国旅游界人士表示,法国非常欢迎中国人到法国旅游,同时希望中国游客尊重当地习惯,注意文明礼貌。
法国安塞尔旅行社是一家大型华人旅行社,XX年1月,这家旅行社的中国事务负责人唐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许多中国游客应当注意的事项。
她说,中国人在法国等西欧国家旅游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宾馆大堂或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西欧人比较注重个人的安静空间,大声喧哗会破坏宁静气氛,对西欧人来说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唐璐说,中国游客在宾馆洗澡时应当注意不要把地面弄得到处是水,如厕后应立即冲水,离开时应当注意不要把房间弄得过于凌乱。另外,不宜在宾馆等公共场所的禁烟区域吸烟,而且宾馆公共区域陈设的有些物品看上去似乎可以往里面吐痰,但实际上只是装饰品。
至于小费问题,唐璐表示,在欧洲的宾馆,小费不是惯例,但对让服务生搬运行李和在房间用早餐等特殊服务,最好给服务生几欧元小费以示谢意。在旅游途中,大的旅游团组中每位游客给导游和司机的小费一般共为每天4欧元左右。如果是几个人的小团组游客,相应给的小费应该更高一点。在正式餐馆用餐时,如果服务生热情周到,可以给相当于餐费的10%的小费,但一般不超过10欧元。
近年来,随着中国游客人数的上升,中国人逐渐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偷窃的对象。唐璐提醒说,一般不要把值钱东西放在显眼地方,最好把包放在身体前面,并且一定要把护照等重要物品保管好。此外,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而贸然进入陌生区域,以防遭遇不测或麻烦。
唐璐说,从欧洲其他国家以及国内来法国旅游的中国人每年约有60万人次,中国游客的文明举止和尊重当地风俗的态度是对中国形象的最好宣传。
篇2:国外旅游如何不犯忌_职场礼仪_网
莫议论婴儿的眼睛 中国人夸婴儿总爱说:“看这对水灵灵的大眼睛”。到伊朗您可千万别议论婴儿的眼睛,伊朗人对婴儿眼睛最敏感,来客若出言语不慎,双亲会出钱让人挖掉婴儿的“邪眼”。 女人上街必须戴耳环 到西班牙去旅游,女同胞上街需要戴耳环,如果没有戴耳环,就象个正常人没有穿衣服一样,会被人笑话。 千万别弄碎玻璃器皿 去匈牙利旅游,不论是住店,还是用餐,千万别弄碎裂玻璃器皿,如果有人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器皿,就会被人认为是要交逆运的先兆,您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千万别碰黄牛 在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黄牛是神明的“神牛”,对“神牛”,不准鞭打,不准伤害,不能役使,更不能宰杀吃肉;“神牛”走近身边,应把最好的食物送上,逢年过节,要举行教牛仪式; 在公路闹市遇到“神牛”,行人,车辆要回避、绕行,尼泊尔政府将黄牛定为“国兽”,谁若伤害、鞭打它,是要罚款和判刑的。 日本人用筷有八忌: 1、舔筷; 2、迷筷,手拿筷子,拿不定吃什么,在餐桌上四处寻游; 3、移筷,动一个菜后又动一个采,不吃饭光吃菜; 4、扭筷,扭转筷子,用舌头舔上面饭粒; 5、插筷,将筷子插在饭上; 6、掏筷,将菜从中间掏开,扒弄着吃; 7、跨筷,把筷子骑入在碗、碟上面; 8、剔筷,将筷子当牙签剔牙。 讨厌过问私事 如果您去英国旅游,千万不能像在国内一样,问人家“您去哪儿”,吃饭了吗?这类问题,中国人认为很热情,英国人会认为你很粗鲁,他们讨厌别人过问他们的个人生活,英国人更忌讳别人淡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就连他家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这些却是他闪个人生活的秘密,绝不允许别人过问。 西方人厌恶“13” 西方人极端厌恶“13”这个数字,在任何场合都极力避开它,楼层中的口上面便是14,宴会厅的餐桌14号紧接口号,每月13号,西方人都感到惴惴不安,西方人认为13是个不幸,凶险的数字,它源于《最后的晚餐》,耶酥和弟子们一起吃晚饭,第13个人是弟子犹大,他为贪图三十块银币,将耶酥出卖了,使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影响极深,西方人憎恶犹大,故把“13”这个数字当作“不幸的象征”。所以到西方旅游要了解这一禁忌。 左手不洁 去印度或中东旅游,吃饭和接拿东西,只能用右手,绝对不能用左手。因为这些国家的人一般是用左手洗澡,上厕所,左手是不洁净的。所以用左手接拿食品是对主人最大的不礼貌。
篇3:讲礼仪重细节:出境旅游请表现出大国公民风范[页3]_涉外礼仪_网
消防队一天来了两三次
孟 明 中国外运职工
一次在澳大利亚随团旅游,饭店方在我们入住前一再强调不能在房间内抽烟,可是有些同胞就是不听。因为有个别团友不听劝告,在房间内大吸特吸,结果导致烟感报警器报警,人家当地的消防队救火车一天来了两三次。
拍照细节见文明
顾万勇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去年,在法国参观访问时的拍照经历让我至今倍感温暖:当别人为我拍照时,经过此地的法国人会主动停下来,等拍完后再通过或主动从身后绕道而行。我在法国停留了8天,没遇到一次拍照时有人从镜头前穿过的事情。而今年5月去黄山旅游,因不断有人从镜头前穿过,先后4次才拍下一张照片。旅游景点是人们生活舞台的延伸。旅游不仅仅是游玩,更是一个展现个人修养的过程。提升国人的旅游文明素质应从游客的每一个言行举止做起,从方便别人拍照这种小事做起!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篇4:不要大声喧哗、声声“哈啰”欧洲旅游切记六不要_涉外礼仪_网
一不要贪小便宜。
德国的地铁是采取“荣誉制度”的,即乘车者无票上车,出站时自觉付款,无人监督。此制度应用以来,该国地铁收入没减反增。欧洲如厕需0.5欧元(约5元人民币),多数厕所无人看管,出来后在门前小盘中丢币即可。据记者观察,一些国人很坦然地享受上述“免费”待遇,还有个别人如厕后“咣当”一声,扔一元人民币走人。
二不要声声“哈啰”。
各国对迎接我国游客做了不少准备,记者所到各国的窗口行业人员中不少人都会用中文说“您好”和“谢谢”等。奥地利的维也纳机场特地聘用了一位学音乐的中国留学生为往返的中国游客服务。小伙子马尾发,俊朗热情,跑前跑后为同胞服务,成为维也纳机场一景;巴黎塞纳河的游船和卢浮宫都有了详尽的中文解说。欧洲许多非英语国家,如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在语言上有着极强的民族自尊心。而不少中国游客见到欧洲人就喊“哈啰”,这常引起他们的反感。
三不要吃喝不停。
一位意大利司机说,他搞不懂有些中国乘客为何一上车就吃喝。他认为,游客们在他的车中吃喝不停,清除车中的垃圾和污垢会增加他的工作量,而他并没有清洁的责任,这就是不尊重他。而且,他也不喜欢某种食物的气味。浙江女士一上车总爱吃鱼干,“熏”得意大利师傅头发昏。
四不要大声喧哗。
欧洲人说话声音较低,特别是在公共场所。而少数中国游客习惯成自然,在海外也喜欢大声说话。有一位常为中国游客开车的师傅对记者说,他常以为坐在后面的中国游客吵架了,或对他不满,结果一问,他们是在正常交谈。欧洲一位中餐馆老板说,他有一些怕接国内团,因为他们一来就太“热闹”,因欧洲物价高,当地人吃一次中餐也不容易,希望有一个好的就餐环境,太吵会吓跑他们。
五不要“动手动脚”。
有导游告诉记者,在看一些重要展品时,有些中国游客喜欢动手摸一摸,这会犯大错的。如巴黎卢浮宫的维纳斯和蒙娜丽莎等,你千万不要好奇地动手,这会引起大麻烦。欧洲大多数商店都很小,但布置精巧,店主不喜欢顾客东摸西摸。在一家红酒店,记者就看到用中文歪歪斜斜写道“请不要动手”。
六不要盯住人看。
“看人”是海外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看人的时候也要有些风度,不要盯住不放。有时也要看看场合。比如,记者在维也纳机场候机室,看到一对奥地利恋人依依不舍地分别,反复拥吻,老外从他们身后匆匆走过,会心一笑而已,而几位中国游客则盯住不放,简直当“秀”看,还不时指指戳戳,评点一番,这种举动在欧洲是很无礼的。
篇5:莫要乱打“手语”:出国旅游需知中外手势含义不同[页2]_涉外礼仪_网
向上伸小指:在中国,这一手势表示“小”、“微不足道”、“最差”、“最末名”、“倒数第一”,并且引伸而来表示“轻蔑”;在日本,表示“女人”、 “女孩”、 “恋人”。在南朝鲜,表示“妻”、“妄”、“女朋友”。在菲律宾,表示“小个子”、“年少者”、“无足轻重之人”。在美国,表示“懦弱的男人”或“打赌”。尼日利亚人伸出小手指,含“打赌”之意。但在泰国和沙特阿拉伯,向对方伸出小手指,表示彼此是“朋友”,或者表示愿意“交朋友”,在缅甸和印度,这一手势表示“想去厕所。”
伸出弯曲的食指:这一手势是英美人惯常用的手势,表示招呼某人过来。这个手势在中国表示“9”;在缅甸表示“5”;在斯里兰卡表示“一半”;在墨西哥表示“钱”或“询问价格”;在日本,表示“小偷”或“偷窃行为;在南朝鲜表示“有错”、“度量小”;在印度尼西亚,表示“心肠坏”、“吝音”;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表示“死亡”。在新加坡,伸出弯曲的食指,还表示(拳击比赛的)“击倒”。
大拇指和食指搭成圆圈:将大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圆圈,再伸直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这一手势在美国和英国经常使用,相当于英语中的“ok”,一般用来征求对方意见或回答对方所征求的话,表示“同意”、“赞扬”、“允诺”、“顺利”和“了不起”。在中国,这个手势表示数目“o”或“3”。在法国,表示“零”和“一钱不值”。在泰国,表示“没有问题”。在印度,表示“对”、“正确”。在荷兰,表示“正在顺利进行”、“微妙”。在斯里兰卡,表言谈礼仪示“完整”、“圆满”和“别生气”。在日本、南朝鲜、缅甸,表示“金钱”。在菲律宾,表示“想得到钱”或“没有钱”。在印度尼西亚,表示“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啥也干不了。”。在突尼斯,表示“无用”、“傻瓜”。在希腊、独联体,这个手势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举止。另外,有些国家用这一手势来表示“圆”、“洞”等。
伸出食指和中指: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常常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比划作“v”形表示“胜利”,“v”是英语单词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传说,“v”字形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一位名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发明的。他在1940年底的一次广播讲话中,号召同胞们奋起抵抗德国侵略军,并动员人们到处写“v”字,以表示胜利的信心。从此“v”字手势不胫而走。尤其要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游行检阅中使用了这一“v”形手势,使这个手势迅速地广泛地流传开来。不过,做这一手势时务必记住把手心朝外、手指朝内,在英国尤其要注意这点,因为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做手背朝外、手心朝内的“v”形手势是表示让人“走开”,在英国则指伤风败俗的事。在中国,“v”形手势表示数目“2”、“第二”或“剪刀”。在非洲国家,“v”形手势一般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东西。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篇6:莫要乱打“手语”:出国旅游需知中外手势含义不同[页3]_涉外礼仪_网
伸出食指和小指:在欧洲大多数国家,人们向前平伸胳膊,再伸出食指和小指做成牛角状,用来表示要保护自己不受妖魔鬼怪的侵害。在非洲一些国家,这种手势若指向某人,则意味着要让那人倒霉。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把伸出食指和小指的手竖起来,则表示“交好运”。但在意大利,这一手势表示自己的老婆有了外遇。
中指和食指交叉相叠:在中国,中指和食指交叉相叠表示数目“10”和“加号”;在香港,这一手势则表示“关系密切”。在英国、美国、法国、墨西哥、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一手势表示“祝愿”、“祈祷幸运”。在澳大利亚,表示“期待”、“期盼”。在斯里兰卡,表示“曲折”和“邪恶”。在印度,表示“结束”、“完成”。在荷兰,表示“发誓”、“赌咒”,或指“对方撒谎”。在尼日利亚,表示东西或数字“相加”。
屈伸手指:在拉丁美洲、英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突尼斯以及亚洲、非洲部分地区,人们伸出下臂,稍微抬起,手心向上屈伸手指,表示“让人走过来”。但这一手势在中国是用作招呼动物或幼儿的。中国人招呼人的手势是:将手臂前伸,手心向下,变动所有手指。然而这一手势在英美等国又是招呼动物的。
摆手:在欧洲,人们见面时习惯用“摆摆手”来打招呼。其具体作法是:向前伸出胳膊,手心向外,但胳膊不动,只是用手指上下摆动。如果欧洲人前后摆动整只手,则表示“不”、“不对”、“不同意”或“没有”。但是美国人打招呼时总是摆整只手。在世界许多地方,摆手表示让人走开。在希腊和尼日利亚,在别人脸前摆动整只手意味着极大的侮辱,距离越近侮辱性越大。在秘鲁,前后摆动整只手则表示“到这儿来”。
搓手:在欧美国家,摩搓双掌,表示“完成了所作的事”。在非洲,人们常用“搓手”这一手势来表明自己与某件事毫不相干、没有关连。其具体搓法是:先用左手手心搓右手手背,从手腕一直搓到手指尖。
双手拇指相绕:在英美等国,双手大拇指不停地有规律地互相旋绕,表示“无事可做”、“闲极无聊”之意。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篇7:讲礼仪重细节:出境旅游请表现出大国公民风范_涉外礼仪_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韩玉灵
出于研究需要,我经常担任领队带旅游团去境外,对一些同胞的表现深感遗憾。一次,我带旅游团登上一艘豪华五星级邮轮。团友大声招呼刚进来的同伴,引来不同国家客人侧目;为参加浪漫的船长晚宴,团友抢先预订处于最佳位置的餐桌,但晚宴开始了却还空空如也;一些团友穿着短裤搭配拖鞋,被婉拒门外……
如此情形,并不鲜见。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让出境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项调查显示,在对1746人的访问中,59%被访者认为出境旅游是“重大消费决策”。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的修养、文明程度关系密切。
第二,中外文化存在差异。人们认为日本人彬彬有礼,与其“羞耻文化”有关;外国人对中国人询问年龄、收入、婚否颇为反感,其实对中国人来说则是一种客气;请人吃饭不停劝吃,本是国人的热情,却让外国人受不了。欧洲实行收小费,主因在小费是服务行业的收入来源之一。中国人不付小费如同当年外国游客来中国,被组团社告知中国导游员不收小费,付小费会认为不被尊重一样。在泰国一市场,某中国游客懒得弯腰,用脚指点要买的商品,当即被认为是极大的侮辱而引起纠纷。见多才能识广,缺乏足够的旅行经历和国际交际能力自然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入乡不能随俗也就在所难免。
第三,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尚不成熟,行业运作有待规范化;诚信机制尚待完善;出境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在三大市场中,出境旅游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政府、业界对这一与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协调的“火热”现象准备不足,被动适应。游客处处提防导游人员“欺客”、“宰客”,无暇顾及不良习惯;领队劳动强度太大,未尽到提醒告知的义务。
第四,游客主动、自觉提高修养的意识不足。游客跨境参加旅游活动,理应掌握相关旅游消费知识,要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文明”行为,尤其应当防止个人行为给国家形象带来的损害。抽样调查的数据值得关注,出境游客的学历普遍偏高,被访的1746人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7。9%;大学专科学历37。9%;中专及高中学历19。8%;初中及以下学历4。4%。这表明,游客自身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但还缺乏提高自身文明素质的意识。
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纠正公民在旅游过程中的陋习,笔者建议从如下方面做起: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对国人加强关于国际礼仪方面的教育宣传;从国内旅游抓起,形成文明旅游的新风尚,有效制裁游客在景区及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新加坡、韩国对不文明行为的惩罚帮助国民形成了良好习惯,值得借鉴;国家旅游局应加强对拥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旅行社的管理和指导,并采取措施帮助游客养成文明旅游的习惯,对屡屡造成不良影响的领队和组团社要进行批评教育和责令整改。
讲礼仪要重细节
中国贸促会国际联络部 陈 曦
我在中国贸促会国际联络部工作,经常组织中国企业家去欧洲商务旅行,感觉一些企业家在商务旅行中的文明素质与国际惯例还有差距。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篇8:莫要乱打“手语”:出国旅游需知中外手势含义不同_涉外礼仪_网
手是人身体上活动幅度最大、运用操作最自如的部分。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忘不了它。事事处处离不开它。即使在社交场合也要尽情发挥它的功能。于是五彩缤纷的手势语也就应运而生。手势语是人体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无声语言。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人们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尊工具。世界不同的国别或相异的民族,同一种手势语表达的意思可能大体相同或相近,也可能截然相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手势语:
向上伸大拇指:这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手势,表示夸奖和赞许,意味着“好”、“妙”、“了不起”、“高明”、“绝了”、“最佳”、“顶呱呱”、“盖了帽了”、“登峰造极”。在尼日利亚,宾客来临,要伸出大拇指,表示对来自远方的友人的问候。在日本,这一手势表示“男人”、“您的父亲”。在南朝鲜,表示“首级”、“父亲”、“部长”和“队长”。在美国、墨西哥、荷兰、斯里兰卡等国家,这一手势表示祈祷幸运;在美国、印度;法国,则是在拦路搭车时横向伸出大拇指表示要搭车。在印度尼西亚,伸出大拇指指东西。但在澳大利亚,竖大拇指则是一个粗野的动作。
向下伸大拇指:世界有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都使用这一手势,但含义不尽相同。在中国,把大拇指向下,意味着“向下”、“下面”。在英国、美国、菲律宾,大拇指朝下含有“不能接受”。“不同意”、“结束”之义,或表示“对方输了”。墨西哥人、法国人则用这一手势来表示“没用”、“死了”或“运气差”。在泰国、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拇指向下表示“失败”。在澳大利亚,使用这一手势表示讥笑和嘲讽。在突尼斯,向下伸出大拇指,表示“倒水”和“停止”。
向上伸食指:世界上使用这一手势的民族也很多,但表示的意思不一样。中国人向上伸食指,表示数目,可以指“一”,也可指“一十”、“一百”、“一千”……等这样的整数。在日本、南朝鲜、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国,食指向上表示只有一个(次)的意思。在美国,让对方稍等时,要使用这个手势。在法国,学生在课堂上向上伸出食指,老师才会让他回答问题。在新加坡,谈话时伸出食指,表示所谈的事最重要。在缅甸,请求别人帮忙或拜托某人某事时,都要使用这一手势。在澳大利亚,在酒吧、饭店向上伸出食指,表示“请来一杯啤酒”。在墨西哥、缅甸、日本、马来西亚,这一手势表示顺序上的第一。在中东,用食指指东西是不礼貌的。
向上伸中指:两千多年来罗马人一直称中指为“轻浮的手指”。事实上,单独伸出中指的手势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意味着好事情,普遍用来表示“不赞同”、“不满”或“诅咒”之意。在美国、澳大利亚、突尼斯,这种手势意味着:搞那种关系”,表示侮辱。在法国,表示行为下流龌龊。在沙特阿拉伯,表示恶劣行为。在新加坡,表示侮辱性行为。在菲律宾,表示诅咒、愤怒、憎恨和轻蔑。在中国,表示对方“胡扯”或对对方的侮辱。不过,在缅甸和尼日利亚,向上伸出中指表示“一”,在突尼斯表示“中间”之意。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篇9:讲礼仪重细节:出境旅游请表现出大国公民风范[页2]_涉外礼仪_网
3月份,我随中国企业界代表团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中国―西班牙食品行业洽谈会。中西两国的企业家皆是面对面详谈。可中国一些企业家的装扮却十分“出位”。比如,一位企业家上身西装笔挺,可下身却配了条颜色不搭还皱巴巴的裤子,一双沾满灰尘的黑皮鞋外加破了洞的白袜子,在与外商谈事的时候还喜欢将裤腿撩起至膝盖以上。另一位企业家则在谈判时无意识地挖鼻孔。
我不知道西班牙的企业家见此情景会有何想法。如果咱们的企业家连自身基本形象都管不好的话,怎么去管理一个庞大的公司呢?生意谈不成,我们的企业家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是否是这些细节问题在作怪呢?在这一点上,完全可能“细节决定成败”啊!
不少企业家只注意到日常文明,如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却忽略了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商务礼仪文明。建议一些企业家在出国前自学商务礼仪或参加相关培训班,更得体地出现在国外企业家面前!
别让“到此一游”出国
我叫陈启鹏,是深圳市康宁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6月份,我随团去西班牙、葡萄牙和德国旅游,途中国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让我颇感汗颜……
在德国,当我端坐在科隆大教堂的长凳上,正准备好好体会西方建筑文明时,突然搭在前排长凳靠背上的手感受到些许的凸凹不平,凑近一看,“张×到此一游”几个汉字竟清晰地映入眼帘!
葡萄牙的奥比多斯古城是葡萄牙国王送给王后的生日礼物。我沿着古老的城墙漫步,突然惊奇地发现城墙上“××永远爱你”、“××和××白头偕老”等汉字。虽然也有英语和韩语等文字,但汉字绝对占大多数!此情此景,和国内的旅游景点如此之像,我不由得狠掐自己一把,这是在欧洲吗?
现在,咱中国人有钱了,世界各地的旅游点都有大量同胞的身影。可中国人的国际形象需要所有在国外的中国游客共同维护。愿每位在外的同胞都能从我做起,真正展现 “礼仪之邦”所应表现出的风采!
议论风生
爱管“闲事”与公德缺失
徐秉君 沈阳市皇姑区陵北街1号
我在德国发现德国人很爱管“闲事”。一次在汉堡,一个中国人随手把香蕉皮扔出车窗,驾车的德国青年一个急刹车,下车捡起香蕉皮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还有一次,几个德国老太太看到旁边中国人吃自助餐剩菜太多,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叫来了警察……欧美的一些国家有一种不成文的规矩,资源是社会的,你只能获取满足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而不能随意浪费。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被称为公德。相形之下,在中国又有多少人去管这类“闲事”?不是不敢管、不能管,而是压根儿就没管这类事的意识,这不正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在公德方面的缺失吗?
关键在“慎独”
徐爱民 河南省淇县人民法院政治处
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我认为主要是“慎独”问题。一个人在单位也许是位文明职工,在家庭也许是个文明成员,在国内也许是个文明公民,但到了一个陌生地方去旅游,特别是在国外,一切的束缚好像都不存在了,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以至于一些不好的习惯就在无意中冒出来了,诸如不讲卫生,不讲礼貌,变得与平日里判若两人。可见,提高旅游者的文明水平,除加大处罚力度外,关键在提高公民的文明养成,特别是要增强在没有监督和约束条件下的道德自律,真正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篇10:旅游礼仪之在国外捡垃圾_涉外礼仪_网
讲述人:江涌职业:教师生活范本:我出国旅游最愉快的收获,就是看见外国人对我们竖起大拇指。2003年夏天,我应邀到美国作访问,学术交流之余,当地的朋友带我到著名的“优山美地”自然保护区旅行。 在途中我们看到几对晒日光浴的青年男女,返回的时候,再次经过那个阳光明媚的空地,人已经走了,却留下了许多空啤酒罐,还有烟头。我拿出背囊中的垃圾袋,开始清理地上的垃圾。朋友先是很惊讶,然后手忙脚乱地过来帮忙,边帮忙边说:“江,你真的很棒。我们有些年轻人,太没有教养了。”点评:礼仪,东西方有很大差异,做人的修养,却是一样的。到国外学雷锋做好事,懂得尊重当地的文化,不卑不亢不歧视———在国外,我们是游客,也是可以代表国家的外交家。文明旅游指数:★★★★★来源: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