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语文教学改进措施(实用20篇)

浏览

365

范文

308

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措施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690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为了备战20xx年中考,必须充分做好复习备考工作,深入分析近年来我市的中考试题及本届学生的实际,及时找出问题,研究对策,对症下药,奋力拼搏,以最大的决心、最充沛的精力、最有效的措施,确保我校20xx年中考再创佳绩。

二、复习安排:

第一阶段:单元复习(1~10周),把初一~初三考点每一单元安排3-4节课时间复习,引导学生对知识系统和结构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讲练结合,明确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到哪个程度。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11~14周)划分为三个版块即心理与品德、法律知识、国情与责任进行复习,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印发相关的复习资料。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热点复习(15~17周),以重大时事为材料,切入书本理论分析社会问题。

第四阶段:冲刺复习(18周),本阶段以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以模拟训练为主要方式。

三、教学建议:

1、 转变观念,新课改“进头脑”。

要求全体政治老师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超越教材,创造课堂情境,教出兴趣。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联系实践案例,在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中通过思维碰撞,使课改的理念真正走进大家的头脑。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校教案的征集、教育教学论文的征稿、课题的研究。

2、 改革备课,减负增效“磨好课”。

在制定规划、教学目标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维设定;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重点、难点及其对策,强化支撑点;加强备课组的管理,实施分工合作备课,鼓励提倡电子备课;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创设氛围,掀起高潮,力争随堂课好课率达50%以上。

3、 提高素质,提供舞台“练内功”。

要求各位政治教师努力学习掌握娴熟的教学推理能力和综合的教学理念;倡导鼓励跨学段、学科听课,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开展系列的基本功、教研评比活动,为更多的青年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请相关高级教师、带教老师跟踪听青年教师的课;努力请进名家示范上课、做讲座,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机会。

四、教学措施:

1、改革课堂教学。立足课堂,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益,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扣中考题型、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渗透能力。每节课尽量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容量适当,材料、例题典型,代表性强,重视课堂教学小结、题型分析,精讲精练,善于对知识点的归纳梳理。

2、依纲靠本,狠抓双基。在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时效性,精挑细选,密切与中考接轨。同时,对于每章节的重点基础知识,要求严格,一定要牢固掌握。

3、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社会理论和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教会学生解题要领,答题技巧,使学生学会抓规律、抓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成绩。

4、加强目标分层辅导,切实做好培优扶差工作。对于上层的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外辅导材料,引导他们自学,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让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对下层学生,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勤纠正的训练方法,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5、加强学法指导。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科学的记忆方法,审题、解题、答题的技巧技能方法,语言表达艺术等等,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考,以提高学习实效和应考能力。

6、研究中考试题,捕捉中考动向。在教学、组织复习时要重视加强对近三年“中考说明”和中考试卷的研究,总结得失,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复习方法,做到专题性复习、选择性训练、拓展性讲评,针对性矫正相结合。同时,注意收集中考的新信息、新材料,关注中考形势,捕捉中考动向,精心编制训练题。

总之,中考复习,是一项繁杂的任务,需要锻炼各种能力,考生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总结平时的考试经验,按照老师的指导,多角度多方面去调整准备,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师,教研,全文共 2936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中考工作已经结束,我校中考语文总分排罗湖区第三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与领导的重视和正确的管理,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都是分不开的。与翠园、罗外相比,我校初中学生入学时普遍起点低、基础差、差生面大。针对如此现状,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比别人更投入,更用心,才能实现目标。下面我代表上届初三语文备课组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管理科学是成功的保证

初三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袁校长和邱书记等学校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多次召开初三工作会议。举行每月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学情、教情。根据本届学生优生不优,中、差生面广的劣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培优补差的方法,以缩小优、中、差之间的差距,更好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特别是非典时期,加之中考大改革,在老师和学生都慌乱的情况下,及时做好思想工作,统一认识,重新制定计划,使学生和老师的情绪稳定,顺利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中考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备课组有田小芹、张确和我三位老师。我非常幸运能与两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将合作。平时工作中,他们既是我的同事,又是老师。我们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他们总是言传身教,及时提点。田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的独到见解,张确老师对待差生那种耐心和乐观的精神都使我敬佩!我们从备课到复习计划的制定、落实,以及时间的分配都按照整体配合,大军团作战来完成。因为我们深知团结协作、齐头并进是提高整体水平的保证。中考只考中、英、数,语文只考作文这一方向的确立。使三门学科连轴转,每天四节课,除了写作文,改作文,就是讲作文。特别是田老师、张确老师年龄大,身体不好,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我们咬牙挺过来了。年级组长禹力,处处从大局出发,为我们出谋划策,创造条件。张溶、元涛、戴艳红三位班主任,她们不仅以满腔的热情,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还主动配合我们科任老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大家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那段日子里,我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们相互间的合作是愉快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已成为我们年级老师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的年级精神,更是滨中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成功的原因所在吧!

三、更新观念,抓好复习,提高成绩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结合点.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该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订阅《语文报》、《散文》、《读者》等优秀报刊。. 这些报刊杂志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以上报刊杂志,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因为在短时间进行大量的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到初三时,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老师只启发和点拨即可。

2、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黎锦熙)。

3、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4、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吗!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是明显的.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如学生做完20xx年各省市中考试卷后,要求他们自己分析和总结,写一篇20xx年中考语文命题预测,各抒己见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综上所述,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反馈应该及时迅速。

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试教学。

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是我们备课组三位老师三年来的教学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年级语文总结改进措施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三年级,全文共 2031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级组育人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少年,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使他们在改革开

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献身的一代新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这关键是靠人的培养。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3自能力为突破口的系列教育活动,收到显著成效。

1、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年级同志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3自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1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近年来,为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着重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我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了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9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对于每学年入学的新生,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1抓到底。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1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结合《3字歌》的贯彻落实,每天提醒他们注意3个1,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如每周上校会,我要求学生注意听讲了几件事?是什么事?回到教室后抽学生起来说出要点,如答不出,就说明没有专心听讲。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2、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培养自育能力。

值日问题,过去的一贯作法都是只让几个干部轮流,经过实验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好的学生好,差的仍然赶不上,因为这会使部分儿童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上进心和积极性。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儿童都有锻炼的机会。采取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后,学生表现出10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当值的那天。在当值日时,值日生要报告当天的学习内容、清洁、纪律、出勤以及戴红领巾情况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实践证明:过去在我眼中看来十分不起眼的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通过值日,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和管理好自己班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参与管理班级的权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定。

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长期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感:人才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养其习于童蒙。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充分强调了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及其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是基础教育,基础工程事关重大,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爱国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心理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_整改措施_网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初中,中学,全文共 13836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

语文困难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学习困难”,是由语文问题和情境引起的,主要表现是语言、说话、阅读和社会交往技能方面存在异常。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的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篇一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表现特征

1、识字量少,写字不规范,错别字多,标点不规范,不会使用标点符号。

2、朗读水平低,拖长音,似唱非唱,似读非读,不会断句,无抑扬顿挫,无情感。

3、无阅读习惯,阅读范围相当狭窄,语言积累少。

4、整体理解能力差,感悟能力低,找不出关键词句,做题、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不准确,不简洁明了。

5、思维模糊,在学习中理不清内容的主次,先后顺序,思维过程一片模糊状。

6、归纳概括能力差。对语文的学习只停留在识记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并进行归纳的能力较差,在学习上基本不能归纳,概括和总结。

7、迁移能力差。对照例题能完成部分作业,但对变形的题就不知所措,联系生活实践回答问题的能力较弱。

8、表达能力低。不自信,回答问题声音小,胆怯,不参加课堂讨论。

9、观察生活缺乏独到的视角,生活视野狭窄,见识少,想象和联想能力不强。

10、存在厌学情绪,认为自己语文知识和能力差的现实无法改变,缺乏学习自主性。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困生自身原因

语文学困生自身的原因是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由于农村条件制约,初中升入高中人数有限,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既使考取高中,家长也不一定就供得起,更别说上大学了。大多数“学困生”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到城里打工实惠,无心学习;有的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只碍于家长的要求,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与主观能动性,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作业照抄,应付老师,没有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特别是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意志不坚定。学习是毅力和耐心的较量,是马拉松赛跑。而这些“学困生”只有三分热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克服语文学习困难的毅力。

3、学习方法欠妥,效率低,依赖心理强。学困生因没有做好课前预习,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方法,只重视掌握知识结论,生搬硬套,不多问几个为什么,造成学习时抓不住重点。这样长期会养成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的不良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4、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语文是中考的主要科目之一,由于语文学不好,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同学的鄙视,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形成对老师缺乏信任,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从而在语文学习上形成枯燥、无聊、沉闷、低落的情绪,缺乏自信心。

5、语文学习的某个阶段产生了障碍。如拼音差、识字差、阅读差等等,从而造成心理厌倦,对语文产生厌学心理。

(二)外部原因

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原因。

长期以来,教育课程教材内容为了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的需要,偏难偏深,各学科相对教学时间缩短,使大多数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对学生的要求也整齐化线,不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简单,忽视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广泛阅读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不重视思维训练,致使学生智能因素得不到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摄取信息量少,不能有效地记忆,,不能形成有效思维,使智力活动处于半停滞或停滞状态,语文学习效率低下,这是造成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最直接的原因。

2、小学阶段基础较差的原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毕业后不管成绩如何全部进入初中,小学教师没有升学的压力,山区农村部分教师综合素质还赶不上形势的需要,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小学基础太差,进入初中后,初中管理及教学又有很大的差异,致使一部分原本语文成绩就差的学生无法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从而造成语文学习更多的困难。

3、教师的原因。

(1)部分教师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学习优、中等生,忽视甚至歧视语文学困生,对那些语文学习优、中等生有着很高的期望,而对学困生的期望值普遍较低。在不同期望下产生的老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教育态度上的差异,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平等。语文教师对语文学困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的抱负水平。

(2)少数语文教师对语文学困生认识上有片面性

有些教师往往只把学习困难生看作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认为学生的学必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去适应学。他们缺乏对学困生的深入了解,忽视了学困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对学生学习难极少归因到教育教学问题上,而多归因于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上。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不及格的时候,教师总会主动找这个学生谈话,学生总把原因推向客观。有的教师会这样想:我一样教,别的孩子学得好,而你却不及格。学生必须从自身找原因,才能提高。于是教师就逼着学生学习,学生不愿学就批评,有时甚至讽刺,挖苦等。这样,不但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反而还会增加他对教师及学习的厌恶感。

(3)有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教学上的两种倾向是使学生在学习上落伍成为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一种是教师不顾学生是否弄懂得,是否真正掌握教材,只顾自己教,他认为这是老师教学上的形式主义;另一种是教师低估学生能力,“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嚼碎了喂学生,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这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学上就存在以上两种情况,特别是山区农村初中教学中较为普遍。

4、课外教育活动贫乏,语文实践活动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常识和能力,缺乏表述生活,表达情感的语文综合能力。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学校和老师把主要精力主在教学上,即只重视课堂上的说教,不注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比如:开展读书读报,写作、演讲、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不能使学生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体验生活的乐趣和艰苦,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提高生活能力。因此,许多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懒惰自私、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对自己的学习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规划,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5、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尤其是读完中专、大学后,就业不包分配或者就业难问题,与当前落后的农村意识相交识,“读书无用论”四处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6、家庭方面的原因。

(1)父母自身素质较差

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过问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认为只需把娃娃养大了,能挖地种田干农业生产劳动就是尽了父母的义务。有的家长十分溺爱子女,对子女要求不严,引导督促不力。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

(2)父母不良兴趣的影响

学生的启蒙教育很重要的部分是由家长的家庭教育来完成的,家长对子女成长起着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有的学生家长经常在家中聚众赌博,尽管孩子一开始也反对父母这种行为,但由于孩子内心较稚嫩,很容易耳濡目染,受父母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孩子沉迷于父母的爱好,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兴趣。

(3)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在当今,山区农村还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比如,没有生下男孩的夫妻,尽管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要超生出一个男孩,才肯罢休。现如今,以“X超”、“超”为姓名的学生已是屡见不鲜。于是乎,家长对男孩子是疼爱有加,十分宠爱,对其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哪管他学习好与差,只要能延续香火就成,而对女子的学习和思想成长则是不闻不问,“顺其自然”。

(4)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这种期望仅仅是对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语文学习的难度大,考试获得高分不容易,想要取得满分更不可能,而家长又只把眼光盯在高分上,动辄就问:“怎么不像数学一样考一百分?”这种期望过度和期望偏向,会使学困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滋长消极的情绪。

三、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教育对策

1、倾注爱心,提升教师的亲和力。教师的事业心衍生出对学生爱心,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动力,教师应该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学业。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思想是教育好他们的前提。关爱学困生,这种关爱的“触摸”,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语文老师要正视学困生存在的缺点,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点欣赏的热情,引导他们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鼓励他们放弃自卑心理,大胆参与讨论和发言,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认识、思想情感。老师要充分给予肯定,使其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加强理想教育。优秀学生有理想,学困生也有理想,但优秀学生的理想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的强化、赞扬,使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劲头倍增,学困生的理想往往不被重视,而常常受到嘲笑,使学困生茫然。语文教师要从素质教育出发,从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角度去认识问题,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理解学困生的理想。大张旗鼓的进行理想教育,不管理想是当科学家、工程师、总经理、出国经商、教师、还是农民这都应该肯定,多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闪光点,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中不能没有语文知识,从将来生活的角度鼓励学生,激起语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动力。

3、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学困生往往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自信心不足,容易退缩。语文学困生也不例外,针对这种特点,可以这样尝试:一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如“我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体能。”或“我计划每天读30分钟的课外书,提高阅读能力”等等。二是注重精神培养,认为自己有顽强的意志,不断的暗示自己。三是磨练意志,通过一些方法去训练,如坚持每天早晨起床时做几十个仰卧起坐,做十几个伏卧撑,拉十几个引体向上,每天坚持晨跑不少于1000米等等。四是督促学行坚持到底。五是逐步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是一夜间突然产生的,它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形成。因此教师要有耐心,要不断的鼓励学生。

4、长期坚持习惯的养成教育。学困生没有良好的养成习惯,教师要认真研究校规、班规,既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又能达到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一经确定,严格执行,彻底改变一些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好习惯不利的做法,使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从而使每一个同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在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运用,实行“兵教兵”,即会的教不会的。在回答问题上,让语文学困生先说,优生讲评的方法。起点在学困生,优生在帮教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能力,学困生、中等生进步了,水涨船高,优生自然会越冒越多,有利于面向全体的原则。

6、整合教材内容,实行分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对知识情感、学法指导,思想训练,实践技能提出相应层次目标,让不同学生在不同领域有所发展。

7、开展优生、学困生一对一的帮教活动。比如:字词积累,阅读指导,作文批改等。由于学习成绩差,每一个学困生都有自卑心理,因此,他们平时的交往对象都是和他们一样成绩落后的同学,很少会和优生交往,这种组合,有利于打破他们自卑的心理,同时,让优生“手把手”的教,能让他们尝试一次次的成功后,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要定期调查、分析和总结活动情况。

8、成立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特别是对语文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短期的培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改变自己对孩子不利影响的思想和行为,并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正确的对待考试的分数;以及让家长了解,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才能教育好孩子。

9、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强语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0、重视活动与实践,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学校周围有语文活动,树立各学科节节都学习语文的新理念,语文学习不仅是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师的事,物理、化学、数学课堂也是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阵地,让语文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学中用,在用中提高语文能力。

11、培训老师。假如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识渊博,儒雅大度,能讲一口标准普通话,能写一手漂亮字,教学艺术高超,热爱学生,敬业奉献,那么我们的语文学困生还愁不能转化吗?教师培训提高难,但我们必须坚持始终,想方设法地去做。

12、培养良好语文品质,提高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让他学会学习,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

总之,由于语文学困生是由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语文学困生问题牵涉到学生心理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因此,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语文学困生进行“综合治理”,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语文学困生问题。学困生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目前有暂时的困难、缺点,我们应当给他们时间,帮助他们。尽管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曲折的,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转化学困生的前途是光明的。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篇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心理、生理及能力等各方面。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越来越明显,“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产生“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也成了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研究的主要课题。俗话说:“五指也有长短”,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可能没有。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充分注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能力表现的不同形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 所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否则结果肯定是与实施新课程的初衷相悖的。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成了教师肩负的义不容辞的重任。

自本学年开始,我校成立了关于“学困生”转化研究的课题组,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困生”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化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探索研究和教学实践,谈谈“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一、语文“学困生”的现状调查

目前学困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城镇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平均比例在10%左右,他们的平均成绩大概在10-50分左右。我校地处城郊,生源不是很理想,因此“学困生”比例在20%左右,而且学生基础要更差。这一部分“语文学困生”,他们虽然存在各自的差异,但也具有以下一些共性特征:一是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具体表现为:上语文课提不起精神,爱做小动作,易分散注意力,不愿参与朗读讨论等学习活动,语文作业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二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差。具体表现为:错别字多,说话含糊不清,作文时语句不通,无话可说等。三是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具体表现为: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功课,对自己要求放松,有一些学生近乎要放弃语文学习。对于我们的语文来讲,多一两个差生表面看来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希望的全部,所以,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二、语文“学困生”的分类

“学困生”总的来讲分为两类,一类是假象“学困生”,这类学生成为“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所致,一般是由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另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困生”,那就是即使学生尽力,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转化的方法上有很大区别,不能一概而论。这两类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说起转化,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三、语文“学困生”的形成根源

语文“学困生”的形成不是智力因素造成,更多的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再结合大量的事例,发现其形成因素主要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前所在学校及小学的基础等有关。

(一)家庭因素

据调查统计,多数语文“学困生”的家庭环境都很差。他们的父母往往都没文化,而且几乎是常年出外打工,这些家庭的孩子们一般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家庭的帮助更多的也就只是衣食了。而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无助至极。由于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因父母本身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从小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主建构自身语言的习惯。同时,不少家庭由于打工挣了一些钱,稍稍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这些家长就把更多的钱、更多的精力花在装修房子、购臵电器等方面,甚至毫不吝啬用上大把的钱让孩子先“富”起来。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家长用钱作为诱饵鼓励孩子学习;很多家庭有了影碟机,而且家长还买回很多没文化价值的碟片跟孩子一起看。

可见,农村的孩子们所受的家庭教育还远远不够,虽然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好了很多,可孩子们所得到的来自家庭的环境熏陶仍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甚至比以前更糟。

(二)社会因素

近些年,整个农村被外出淘金热席卷着,很多学生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而且还说能挣钱。可他们所见到的、跟他们朝夕相处的、说自己曾经多么努力读书的教师们,每个月能领到的也就那么几百块钱。还有,社会上有不少青年既没文化,又不劳动,外出做一些非法的勾当赚了一大笔钱,这对孩子是一个强有力的误导。孩子们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山沟里那些有钱的、开着小车的人,多数做着不正当的生意。另外,现在的网吧、电子游戏厅也对孩子们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调查时,一个同学就说,他有好几个亲戚外出打工,挣了很多的钱,他曾想跟他们一起出去,只是还没有身份证而受限。

所以,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耐心的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学校因素

一是教育教学设备落后。农村小学的设备往往比较落后,近几年上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靠粉笔与黑板学习的,他们所享受的教学条件还不如幻灯时代。虽然近几年来多数中心小学有了多媒体教室,可绝大多数老师从不涉足,而以前的幻灯机又早已退居二线。好多学生似乎从没喜欢过语文。而且,他们往往也容易轻视语文,觉得母语嘛,不是从小就在学吗?没什么要紧的。

二是教育改革的冲击。随着普九的深入,考核制度又不够完善,小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教师、学生都很松懈。加之收费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待遇降低,所以许多教师情绪低落。同时,教师在改革的浪潮里在教学方法上也感觉无所适从,还处在探索、适应阶段。诸多因素导致教学质量的暂时滑坡。

(四)个人因素

这其中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智力因素主要有:记忆力差,表现为识字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为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很多;想象力差等。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胆小、自卑、沉默、懒惰,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

四、语文“学困生”有效转化对策

结合“学困生”成因分析,从转化原理和指导要求出发,我们认为要转困、脱困必须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学困生”学习动机、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内容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多管齐下,研究对策,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一)重视思想教育,是对“学困生”实施有效转化的前提

1.结合学科特点,加强思想教育

通过与“学困生”的接触,我们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什么“追求”和“信念”,许多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学习不努力,纪律涣散。作为语文老师,“传道”与“授业”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及典型人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好材料。例如学习《〈昆虫记〉译本前言》,可以拿小时候的法布尔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不甘居人后的决心使他最终走向成功的例子来激发“学困生”:做人要有志气,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消除那种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相信通过比别人付出多倍的努力定会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又如学习了《为学》,教育学生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使“学困生”明白:学与不学是关键,即自己主观上是否努力。

2.关爱困难学生,增强师生情感

在班上,“学困生”常常被学生鄙视,认为他们是班上的包袱,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自卑感,厌学,自信心不强等心理障碍,所以对这些学生,首先是要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对学生的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自信心,一种舒服,一种安全,对那些心理脆弱、自弃的语文“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爱心栽培。教师必须设法在爱的氛围中融化“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负担,彻底铲除心理恐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一见“闪光点”应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要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他们即使是错了,也要在肯定、鼓励其积极性的基础上,恳切指出其不足,循循善诱,而决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肆意批评和指责,而使他们顾虑重重,畏缩不前,把那些忽隐忽现的自信的火苗扼杀在摇篮里。

(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1.寻找离“学困生”最近的教学资源,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宋代程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杨胜利老师也认为:“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不是天生的,它要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将语文教材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广泛涉猎,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轻松的学习语文、快乐的运用语文。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电视,“学困生”往往喜欢看电视,作为语文老师可以来个顺水推舟,倡导学生看电视,但尽可能看好节目。同时,看了之后,要反思,要做笔记。为了落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给这些同学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看电视的收获。而这个过程又需要语文知识,反过来又能促使他们去学好语文。此外,像孩子们在路上所见到的广告,在街上看到的商店名,在购物时跟营业员的对话,生活中人们的话语,无一不可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内容。我想,只要我们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的特点,利用像电视这些共同语言,跟孩子们进行沟通,因势利导,激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这些孩子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2.让学生体味成功的乐趣,树立学语文的信心,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意志。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孩子还是很想把语文学好,只是感觉语文很难,觉得无从下手,有时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成绩却还是很糟糕,于是,他们就开始害怕、甚至讨厌语文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多鼓励,以让“学困生”树立学语文的信心。

“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在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叶萧瑟,晚来风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小心呵护孩子们那一点点易碎的自信,并慢慢的培养他们学习语文、克服一切障碍的顽强意志。 狄更斯说:“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赞扬给学生,把批评留在心里。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学习给孩子们“借分”的做法,给孩子们的作文尽可能多的给分,而不要吝啬,反正数字的大小与用去墨水的多少不成正比。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培养起学生些许自信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想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继续树立和保护孩子们的那点自信;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在课堂上能留住孩子们的心,并让他们学有所获。这就势必要我们语文老师改变教法,进而促进学法的转变。

1.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面对当今新时期的青少年,服务于这样一种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习活动主体,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动机。

(1)多带学生进网络教室,先试着让他们欣赏一些美的歌词、好文章,甚至是精彩的影视作品等,让他们漫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学艺术的魅力。

(2)在课堂上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的读一些有趣的、好的课外书,读了之后还可以给机会让他们讲,他们往往也很乐意表达,而那些基础欠佳的孩子常常会遇到障碍,这时他们就会主动去克服。时间长了,他们便会自觉的努力学习,没准还会枕头底下放上一本好书,以做茶余饭后的享受,甚至会自觉地开始动笔写起来。

(3)教学课内文章时多创生情境。如教学《天静沙 秋思》时,就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除夕之夜,四处鞭炮阵阵,家家团圆,而你跟你的妈妈这时正在盼望一个人……与此同时,一个游子漫步于异地沙滩,朝着故里的方向,望着朦胧的月亮……这个人就是你的爸爸,他今年春节不回家!让学生闭眼想象这样的场景后,再学《天静沙 秋思》可能会事半功倍。

2.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学以致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语文、解读语文、提高语文,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臵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

例如,在课堂上就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喜欢新衣服,有时对父母买的衣服还很不满意。于是,就让同学们表演卖衣服和买衣服,去体验一下怎样推销,怎样选货,怎样谈价等等。在活动中,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同时还会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堂。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语文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语文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语文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语文认知过程与方法。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小学学过一篇文章——《金色的鱼钩》,文中的伤员们就靠炊事班长一人钓鱼、挖野菜维持着生命。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不多培养学生“钓鱼”、“挖野菜”的能力,将来也会有更多的伤员需要我们照顾。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像学习数学中的例题那样对待、学习每篇课文,教师多给学生菜子,少给现成的菜。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当然,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

4.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反馈信息,对语文“学困生”要格外留心,多给他们关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难易层次不同的练习,做到有的放矢,练在点子上,多次反馈,重视个别辅导,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缺漏,使之每一节课、每一天都有收获,哪怕学一个词,记一个好句子,练一二篇小字,都是进步。教师可利用课前10分钟休息时间,让学生或自己在黑板上抄一二个好词语,一句优美的、有哲理的好句子,让他们欣赏、积累。

(四)课后灵活多样,实施有效辅导

1.个别辅导

有些“学困生”,课堂上无法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又不可能过多兼顾他。这时,教师可采用课后补差加强辅导。在这里,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态度,不能因为他们接受能力差而指责他们,那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负担。如教授文言文时,有的学生对一些文言实词总是不能理解,下课后,可以请他们到自己身边进行个别辅导,鼓励他们多积累、多记忆。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只要摸清每个“学困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使用不同的辅导方法,相信“学困生”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进进步。

2.生生辅导

每个班都有一些聪明能干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有余力,学习感到很轻松,可以将这部分优生动员起来,在班上建立一个优生一个“学困生”的一对一帮助对子,这样的话“学困生”得到了发展,优生也得到了锻炼,老师也省下了不少精力。每一个对子发一个辅导本,要求优生对“学困生”每天都要做出辅导,并作好记录。老师特别要作好监督,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奖励。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勤学好思、细心感悟、注重积累、看书练笔、答题缜密、书写整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还要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搜集整理“学困生”转化过程资料,总结研究转化的规律。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还停留在表面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特点,拓宽改革面,加大实践力度,把对策集中到“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高、“学困生”的学与教师教的依附关系上,继续进行探索,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均衡发展。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篇三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在学生中分布极为广泛,学困生转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之一。关注和研究学困生转化,对于实现教育生际均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工作回顾

近阶段,在语文教研组长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 阅读理论书籍。

课题组成员阅读了有关“成功教育”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皮格玛利翁的需要认知理论等书籍,做了读书笔记,为继续研究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第二,学困生调查研究。

为了摸清我班语文学困生情况,为学困生诊断研究和分类转化提供依据,同时引导其他教师关注学困生的生存状况,掀起学困生研究热潮,我们“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组组织了调查活动。

1、调查过程。该调查以本校八年级一班的经过挑选的语文学困生为对象,调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调查”,组织35名学生无记名填写,问卷设计经相关研究成员反复论证并参考部分学术资料;

第二部分为“学生访谈”,调查组共访谈了20名学生,收集了较详实的个案资料。

2、数据统计。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5份。经本人认真统计,获得了关于我班语文学困生致困原因的一些基本数据。学生认为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见下表。

原 因 人 数占比

不想学语文课,没兴趣80%

不喜欢语文教师2%

基础太差,跟不上40.22%

语文课太难了,很畏惧19.10%

学习方法不当或习惯不良80.44%

其它原因36.20%

3、调查结论

我班学困生致困诱因有以下特点:

(1)有2%的学生因“不喜欢语文教师”而致困的。这说明学生对语文教师还是比较满意的,也说明科任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很不错。

(2)有44%的学生因“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而致困。这是我班学困生致困的第一大诱因。

(3)有22%的学生因“基础太差,跟不上”而致困。这是我班学困生致困的第二大诱因。

(4)有10%的学生因“课程太难,很畏惧”而致困,有4%的学生因“没兴趣,不想学这门课”而致困。

2.我班语文学困生解困的重点应放在学习方法习惯和基础补习两方面。

二、理论成果

根据教研组意见,课题组把学困生诊断、学困生转化策略作为研究重点,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学困生诊断方面:

课题组对学困诱因做了认真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两个概念。外部诱因包括教师和家长,内部诱因则态度、方法与习惯、学习基础、智力品质、意志方面等方面。

学困生转化策略方面:

1、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2、给予语文学困生方法上指导。

3、实施分层教学,给予语文学困生设计适当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

4、多鼓励,增强语文学困生的信心。

三、实践成果

近阶段的工作表明,语文学困生转化研究已经和正在对班级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的积极因素悄然兴起。

通过期中考试来看,语文学困生成绩有所上升,学习信心有所增强。 例如,董瑞兴、王德胜等同学进步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第二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2567 字

+ 加入清单

1.了解作者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2.通过意象分析揣摩诗歌的意境,进一步体会诗人对祖国复杂而深沉的爱。

教学方法:诵读与品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北方”这两个字,你马上会联想到什么?(启发:你也许会想到某个物体,也许是某个景观,也许是北方某种特定的情感)

学生发言,如:

想到黄河——(那一泻千里,“奔腾到海不复回”的黄河)

想到长城——(那巍峨起伏,不到那里非好汉的长城)

想到大漠——(那“沙如雪”,“孤烟直”的大漠)

想到羊群——(那风吹草低中的羊群)……

师:这是你们心中的“北方”(充满诗意的、富有现代感的北方)。其实,你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架构了一座通向诗歌的桥梁,因为联想和想象正是诗歌最美丽的翅膀。现在让我们把时光推至1938年,当年轻的诗人艾青在面对广阔的北方时,他又会有想些什么?他对北方有怀有怎样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

要求:放出声音,自由朗读全诗。(板书课题:北方 艾青)

问:诵读时,你了解到北方是一个怎样的所在?体会到诗人对北方怀有怎样的情感?

明确:北方是悲哀的,诗人热爱北方。令人悲哀的北方,却点燃了诗人心中爱的火焰。

三、研习前三节问题:

(一)第一、二节

教师过渡:艾青既是位诗人,又是位画家。他认为诗人“应该有如画家一样渗合自己情感的构图”。在这首诗中,诗人就通过“情感的构图”来描绘悲哀的北方。

1、听教师朗读前两节(配乐),要求:这两节中有哪个“情感的构图”( 哪个画面)让你最有感触?

2、师读毕,引导:这些构图就像一个个电影镜头那样向我们展现了悲哀的北方。读诗还要充分展开自己的创造性想象,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个画面,读一读,品一品,品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品赏过程中,师简洁点拨并指导朗读,再全班跟读或生领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注意:第一生讲到的片段一定要点拨朗读到位,起示范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导分三步:画面想象或评析——语言点拨与把握情感——指导朗读)

[准备]

(1)行人——细节:上身俯前,一步一步地。(行走姿势)

路上行人的困苦情状,所以在读时要把一步一步挣扎着前进读出吧。(师示范读后生跟读:语速要放慢,语调要低沉)

(2)驴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摹在痛苦的重压下驴子的神态)

载负了痛苦的重压/厌倦的脚步/徐缓/修长寂寞。(让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个画面呈现出来,把作者的悲哀情感读出来。)

(3)雁群——(写出它的形、声、色)

雁群为何要迁徙逃亡,因为这里荒凉寒冷、无法在生存下去了。全部流离到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诗人在这里强调的是“不安”,是“悲苦”,是“逃亡”,让我们感到诗人沉重的心情。

师出示材料帮助理解雁群画面:(幻灯片)

1937年11月7日,第一架日本轰炸机呼啸着扑向潼关街头行走着的中国平民,开始了疯狂的轰炸。八年抗战,潼关遭到七年的轰炸,遭受了莫大灾难,“房屋十室九家空”。

问:联系时代背景,这个惶乱的雁群让你有何联想?

明确:写雁群,实写人民的流离逃亡,生活难以为继。故要读出大雁逃亡时惶急、凄凉、忙乱的情状,相对于读驴子画面时的疏缓语气,这里要急促。

师总结:北方是如此的暗淡、荒凉、阴郁、破败,生活在北方的人民是那样的多灾多难。总之,北方是悲哀的。

(二)学生齐读第三节。

请一生谈朗读时特别关注这一节中的哪些词语。

“灾难与不幸”、“ 贫穷与饥饿”——这一节是对两节的概括。

“汹涌”,“倾泻”——说明灾难与不幸的的深广;刻画,说明贫穷与饥饿的长久。

四、引导鉴赏第四节诗:

1、品读前两句,体会诗人感情的逆转:诗人由悲哀转而“爱这悲哀的北国”。读好“爱”“而”两字。师范读一次。

2、北方——北国——国土

师:诗人对这片土地爱得如此强烈,以至于在诗的最后一节反复咏叹。请找一找一共有几次?

明确:四次。

问:文题是《北方》,而这里却反复申明“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能否将它改为“我爱这悲哀的北方”?

明确:不能,因为这里的北方只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从“北方”到“北国”再到“国土”,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爱北方,其实就是爱祖国,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

3、爱的理由

师:请再仔细读一读,说一说作者爱的理由。

讨论后明确:

(1)这土地他们开垦过,这土地,他们生存过,这土地,他们保卫过。现在,遗留给了我们,故要爱它。

(2)人类的文化由语言来传递,语言是文化的根,淳朴的言语之的是古老的文化;宽阔的姿态指的是兼容并蓄的胸怀或博大的胸怀。

(3)这是最艰苦的种族,艰苦中孕育着坚韧的精神;这是最古老的民族,悠久的历史带来了灿烂的文化。

师总结:因为这片土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这片土地有我们灿烂的文明,这片土地曾经孕育着我们古老而艰苦的民族,所以艾青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4、拓展感悟。

问:能不能把这首诗定位为一首悲歌?

生讨论:

(1)诗人用了三次重复“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使人读到伤痕累累的祖国,也是曾经让骄傲和自豪的祖国。(2)我们从“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这些诗句里读到诗人对祖国抱有坚强的信念,看到了民族坚毅的精神,给人以振奋和鼓舞的作用。

老师明确:是颂歌。本板块是颂歌的变奏。变奏是音乐上的术语,所谓变奏,就是先奏出一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使主题得到多方面的发挥.现在移植到文学中,指的是主题变形。

情感的“变奏”:——在苦难中坚信,在悲哀中热爱。(不再是纯粹的“圣歌”式赞颂,而是对黑暗现实的悲愤,是反思,透露出深深的悲剧感与忧患意识。是对苦难中的祖国的深沉之爱。)

因此,这是一曲颂歌的变奏。

诗人曾说:“我们是担戴着历史的多种使命的……我们写诗,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艾青(《诗论?诗与宣传》)正是这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使他成为“时代的歌手”。这位时代的歌手,如果生活在新时代,看到崭新的北方,他一定会唱出新的时代变奏曲。

5、生听艺术配乐朗读最后一节,要体会出诗人对国土的热爱和信念!

五、结束语:

朱光潜先生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我们从艾青的《北方》这一曲颂歌的变奏里,看到了日寇铁蹄下的悲哀,听到了我们诗人坚毅的声音。北方将使我们这些南方人倍增一份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音乐教学计划_整改措施_网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音乐,教研,全文共 4043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

音乐教学是初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表现和享受音乐的过程。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初中音乐教学计划的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篇一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在慢慢的教学中,我有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教材分析

1、八年级学第二册,以唱歌为主,分五部分共9课。安排19课时,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1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2、九年级学第四册,以欣赏为主,分四部分,共8课。安排20课时,其中机动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四、工作任务:

1、初二、二级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五、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在备课时,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课前准备要充分,特别是教具的准备。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六、 教学措施

1、初二、三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七、具体安排:八年级至九年级

1《岭南春早》《编钟》

2广东音乐古琴

3广东民歌印安人的音乐

4《故乡的亲人》欧、非黑、白人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5《噢!苏珊娜》北美洲的音乐

6亚洲的歌中国民歌的题材

7圆舞曲中国民歌形式的分类

8小步舞曲民管乐简介

9玛祖卡、波兰舞曲古曲欣赏

11进行曲简介民族调式

12《军队进行曲》《在太行山上》

13《送别》《黄河大合唱》

14《问》抗战时期的音乐

15《快乐的铁匠》贝多芬简介

16至17终考终考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学生多听多唱,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篇二

本学期我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学习相辅相成, 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以学生的乐理知识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说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有少数学生对音乐课根本就没有兴趣,不愿参加音乐活动;更有甚者连一首完整的歌曲都不能唱出来,不要说其它的音乐知识了。因此,想在短期内将学生的素质提高,那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内容非常丰富,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教材分为以下六个单元:奥运情怀、收获的季节、中国民歌集锦、交响入门、轻音乐之页、永不言败等内容。

四、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 10 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 1‐2 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五、工作任务

1、初二音乐教学课堂教学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1)龙家店镇中学庆教师节暨新生开学典礼

(2)继续开展社团活动(校园乐队、舞蹈、葫芦丝)

(3)挑选小小歌唱家

(4)庆祝20xx元旦晚会

六、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 作,备课时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在备课时, 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 课前准备要充分,特别是教具的准备。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 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7、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检验教学效果并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让有兴趣学习音乐的学生有学习的机会。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要正确引导。八年级这几个班学生相对来说上课较认真,学习主动较教高,学习兴趣较浓,而其他班级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二的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每一单元都有自己的教学主题,分唱歌、欣赏、实践与创作三个版块,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个几个方面的内容:

1、知道“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在歌唱练习中加以运用。

2、能够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3、能够背唱3—5首歌曲。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多地补充延伸的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3、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4、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音乐教学措施方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初中,音乐,教研,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接手了八年级和九年级两个班级的科学课程教学,更是兼职学校的教导工作。而教导工作非常的繁重,使得我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时间投入,有些不够。但一直以来,都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进行我的教学工作。如今临近学期结束了,我也对自己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目的是希望能准确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更希望能把握好以后的教学方向和目标。

一、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

由于八、九年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学风不同,原有的知识构成也不同,这就要求我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们所隐含的不同情况。

对于九年级学生,因为八年级的时候,我已基本上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前的科学是另外一个科学教师任教的,所以我只是基本上有所了解)和他们的知识构成。而对于他们的学生更是耳濡目染、深刻了解。针对这些情况,这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我就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执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走的也是严格、负责的路线,就是希望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

对于八年级学生,由于我们之间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接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深知这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

识掌握和成绩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但这个班级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学生的纪律非常好,这让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有了充分的准备——利用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在此种种条件下,我本着面向全体学生,既注重实效、有注重实际的精神,制定好了这个学年的工作计划和这个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抓好教学过程、激励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八年级的学习情况很差,导致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掉落,到了九年级,班级里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人数已经大打折扣,这给我自己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非常差,班级里有3/4的学生没有学习状态,更没有学习的心思。如果一味的贯彻学习目的和内容,我怕会引来更差的效果,在备课的时候,我往往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对课堂内容进行处理,让枯燥的学习生活多一点精彩。但我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了优秀的学生,或者放弃了后进生,尽量的让我的课堂多一些气氛,而至于课本上那些深奥的专业术语,我更多的是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实在不行的,再另外处理。一年下来,虽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没有让学生失去科学的兴趣。(我觉得在一个毫无学习氛围的班级里上课,真的好辛苦) 。

而对于八年级学生,学习的情况比较好,基础也比较扎实,但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我想提高后进生的基础知识,不能只靠我自己一个人,这样的效果会很差,找了很多的学生,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最后将几个后进生进行;一帮一;的传帮带教学,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补习,效果也不错。课堂上,教学的内容虽然以突出基础知识为主,但很注重知识的提高。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不仅给了足够的知识挑战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胜心,来把握优生的心理动态。一个学期下来,效果也不错。这种班级的教学,最怕的就是顾不到两头,能够做到;后进生吃好,优生吃饱;,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一直在努力。总的来说,我们的教学都以落实基础知识为主,加强知识的延伸,联系生活的实际,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其实是轻松的!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学习科学就是感受生活;让他们喜欢上我的科学课,是我最大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语文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初中,中学,全文共 721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心理、生理及能力等各方面。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越来越明显,“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产生“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也成了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研究的主要课题。俗话说:“五指也有长短”,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可能没有。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充分注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能力表现的不同形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 所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否则结果肯定是与实施新课程的初衷相悖的。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成了教师肩负的义不容辞的重任。

自本学年开始,我校成立了关于“学困生”转化研究的课题组,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困生”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化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探索研究和教学实践,谈谈“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一、语文“学困生”的现状调查

目前学困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城镇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平均比例在10%左右,他们的平均成绩大概在10-50分左右。我校地处城郊,生源不是很理想,因此“学困生”比例在20%左右,而且学生基础要更差。这一部分“语文学困生”,他们虽然存在各自的差异,但也具有以下一些共性特征:一是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具体表现为:上语文课提不起精神,爱做小动作,易分散注意力,不愿参与朗读讨论等学习活动,语文作业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二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差。具体表现为:错别字多,说话含糊不清,作文时语句不通,无话可说等。三是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具体表现为: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功课,对自己要求放松,有一些学生近乎要放弃语文学习。对于我们的语文来讲,多一两个差生表面看来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希望的全部,所以,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二、语文“学困生”的分类

“学困生”总的来讲分为两类,一类是假象“学困生”,这类学生成为“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所致,一般是由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另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困生”,那就是即使学生尽力,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转化的方法上有很大区别,不能一概而论。这两类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说起转化,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三、语文“学困生”的形成根源

语文“学困生”的形成不是智力因素造成,更多的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再结合大量的事例,发现其形成因素主要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前所在学校及小学的基础等有关。

(一)家庭因素

据调查统计,多数语文“学困生”的家庭环境都很差。他们的父母往往都没文化,而且几乎是常年出外打工,这些家庭的孩子们一般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家庭的帮助更多的也就只是衣食了。而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无助至极。由于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因父母本身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从小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主建构自身语言的习惯。同时,不少家庭由于打工挣了一些钱,稍稍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这些家长就把更多的钱、更多的精力花在装修房子、购臵电器等方面,甚至毫不吝啬用上大把的钱让孩子先“富”起来。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家长用钱作为诱饵鼓励孩子学习;很多家庭有了影碟机,而且家长还买回很多没文化价值的碟片跟孩子一起看。

可见,农村的孩子们所受的家庭教育还远远不够,虽然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好了很多,可孩子们所得到的来自家庭的环境熏陶仍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甚至比以前更糟。

(二)社会因素

近些年,整个农村被外出淘金热席卷着,很多学生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而且还说能挣钱。可他们所见到的、跟他们朝夕相处的、说自己曾经多么努力读书的教师们,每个月能领到的也就那么几百块钱。还有,社会上有不少青年既没文化,又不劳动,外出做一些非法的勾当赚了一大笔钱,这对孩子是一个强有力的误导。孩子们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山沟里那些有钱的、开着小车的人,多数做着不正当的生意。另外,现在的网吧、电子游戏厅也对孩子们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调查时,一个同学就说,他有好几个亲戚外出打工,挣了很多的钱,他曾想跟他们一起出去,只是还没有身份证而受限。

所以,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耐心的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学校因素

一是教育教学设备落后。农村小学的设备往往比较落后,近几年上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靠粉笔与黑板学习的,他们所享受的教学条件还不如幻灯时代。虽然近几年来多数中心小学有了多媒体教室,可绝大多数老师从不涉足,而以前的幻灯机又早已退居二线。好多学生似乎从没喜欢过语文。而且,他们往往也容易轻视语文,觉得母语嘛,不是从小就在学吗?没什么要紧的。

二是教育改革的冲击。随着普九的深入,考核制度又不够完善,小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教师、学生都很松懈。加之收费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待遇降低,所以许多教师情绪低落。同时,教师在改革的浪潮里在教学方法上也感觉无所适从,还处在探索、适应阶段。诸多因素导致教学质量的暂时滑坡。

(四)个人因素

这其中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智力因素主要有:记忆力差,表现为识字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为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很多;想象力差等。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胆小、自卑、沉默、懒惰,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

四、语文“学困生”有效转化对策

结合“学困生”成因分析,从转化原理和指导要求出发,我们认为要转困、脱困必须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学困生”学习动机、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内容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多管齐下,研究对策,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一)重视思想教育,是对“学困生”实施有效转化的前提

1.结合学科特点,加强思想教育

通过与“学困生”的接触,我们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什么“追求”和“信念”,许多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学习不努力,纪律涣散。作为语文老师,“传道”与“授业”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及典型人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好材料。例如学习《〈昆虫记〉译本前言》,可以拿小时候的法布尔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不甘居人后的决心使他最终走向成功的例子来激发“学困生”:做人要有志气,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消除那种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相信通过比别人付出多倍的努力定会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又如学习了《为学》,教育学生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使“学困生”明白:学与不学是关键,即自己主观上是否努力。

2.关爱困难学生,增强师生情感

在班上,“学困生”常常被学生鄙视,认为他们是班上的包袱,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自卑感,厌学,自信心不强等心理障碍,所以对这些学生,首先是要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对学生的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自信心,一种舒服,一种安全,对那些心理脆弱、自弃的语文“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爱心栽培。教师必须设法在爱的氛围中融化“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负担,彻底铲除心理恐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一见“闪光点”应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要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他们即使是错了,也要在肯定、鼓励其积极性的基础上,恳切指出其不足,循循善诱,而决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肆意批评和指责,而使他们顾虑重重,畏缩不前,把那些忽隐忽现的自信的火苗扼杀在摇篮里。

(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1.寻找离“学困生”最近的教学资源,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宋代程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杨胜利老师也认为:“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不是天生的,它要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将语文教材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广泛涉猎,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轻松的学习语文、快乐的运用语文。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电视,“学困生”往往喜欢看电视,作为语文老师可以来个顺水推舟,倡导学生看电视,但尽可能看好节目。同时,看了之后,要反思,要做笔记。为了落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给这些同学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看电视的收获。而这个过程又需要语文知识,反过来又能促使他们去学好语文。此外,像孩子们在路上所见到的广告,在街上看到的商店名,在购物时跟营业员的对话,生活中人们的话语,无一不可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内容。我想,只要我们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的特点,利用像电视这些共同语言,跟孩子们进行沟通,因势利导,激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这些孩子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2.让学生体味成功的乐趣,树立学语文的信心,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意志。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孩子还是很想把语文学好,只是感觉语文很难,觉得无从下手,有时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成绩却还是很糟糕,于是,他们就开始害怕、甚至讨厌语文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多鼓励,以让“学困生”树立学语文的信心。

“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在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叶萧瑟,晚来风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小心呵护孩子们那一点点易碎的自信,并慢慢的培养他们学习语文、克服一切障碍的顽强意志。 狄更斯说:“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赞扬给学生,把批评留在心里。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学习给孩子们“借分”的做法,给孩子们的作文尽可能多的给分,而不要吝啬,反正数字的大小与用去墨水的多少不成正比。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培养起学生些许自信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想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继续树立和保护孩子们的那点自信;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在课堂上能留住孩子们的心,并让他们学有所获。这就势必要我们语文老师改变教法,进而促进学法的转变。

1.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面对当今新时期的青少年,服务于这样一种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习活动主体,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动机。

(1)多带学生进网络教室,先试着让他们欣赏一些美的歌词、好文章,甚至是精彩的影视作品等,让他们漫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学艺术的魅力。

(2)在课堂上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的读一些有趣的、好的课外书,读了之后还可以给机会让他们讲,他们往往也很乐意表达,而那些基础欠佳的孩子常常会遇到障碍,这时他们就会主动去克服。时间长了,他们便会自觉的努力学习,没准还会枕头底下放上一本好书,以做茶余饭后的享受,甚至会自觉地开始动笔写起来。

(3)教学课内文章时多创生情境。如教学《天静沙 秋思》时,就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除夕之夜,四处鞭炮阵阵,家家团圆,而你跟你的妈妈这时正在盼望一个人……与此同时,一个游子漫步于异地沙滩,朝着故里的方向,望着朦胧的月亮……这个人就是你的爸爸,他今年春节不回家!让学生闭眼想象这样的场景后,再学《天静沙 秋思》可能会事半功倍。

2.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学以致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语文、解读语文、提高语文,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臵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

例如,在课堂上就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喜欢新衣服,有时对父母买的衣服还很不满意。于是,就让同学们表演卖衣服和买衣服,去体验一下怎样推销,怎样选货,怎样谈价等等。在活动中,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同时还会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堂。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语文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语文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语文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语文认知过程与方法。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小学学过一篇文章——《金色的鱼钩》,文中的伤员们就靠炊事班长一人钓鱼、挖野菜维持着生命。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不多培养学生“钓鱼”、“挖野菜”的能力,将来也会有更多的伤员需要我们照顾。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像学习数学中的例题那样对待、学习每篇课文,教师多给学生菜子,少给现成的菜。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当然,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

4.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反馈信息,对语文“学困生”要格外留心,多给他们关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难易层次不同的练习,做到有的放矢,练在点子上,多次反馈,重视个别辅导,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缺漏,使之每一节课、每一天都有收获,哪怕学一个词,记一个好句子,练一二篇小字,都是进步。教师可利用课前10分钟休息时间,让学生或自己在黑板上抄一二个好词语,一句优美的、有哲理的好句子,让他们欣赏、积累。

(四)课后灵活多样,实施有效辅导

1.个别辅导

有些“学困生”,课堂上无法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又不可能过多兼顾他。这时,教师可采用课后补差加强辅导。在这里,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态度,不能因为他们接受能力差而指责他们,那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负担。如教授文言文时,有的学生对一些文言实词总是不能理解,下课后,可以请他们到自己身边进行个别辅导,鼓励他们多积累、多记忆。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只要摸清每个“学困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使用不同的辅导方法,相信“学困生”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进进步。

2.生生辅导

每个班都有一些聪明能干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有余力,学习感到很轻松,可以将这部分优生动员起来,在班上建立一个优生一个“学困生”的一对一帮助对子,这样的话“学困生”得到了发展,优生也得到了锻炼,老师也省下了不少精力。每一个对子发一个辅导本,要求优生对“学困生”每天都要做出辅导,并作好记录。老师特别要作好监督,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奖励。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勤学好思、细心感悟、注重积累、看书练笔、答题缜密、书写整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还要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搜集整理“学困生”转化过程资料,总结研究转化的规律。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还停留在表面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特点,拓宽改革面,加大实践力度,把对策集中到“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高、“学困生”的学与教师教的依附关系上,继续进行探索,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均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范例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教研组将继续本着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思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特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将根据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把语文组打造成为我校教科研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1、进一步完善教师读书学习制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进一步提升我们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将进一步完善读书学习制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把语文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的教研组,形成学习上的互动、联动。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促进语文学习的健康发展。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写规范字,说普通话,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3、继续完善集体备课,形成团队合力。

本学期要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首先备课组长思想上要重视,措施要到位,其它老师要紧密配合,讲究求真务实,对各种课型都要进行研讨,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重视课堂视导工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本学期继续开展听、说、评、讲等教研形式,督促组内成员上好优质公开课,坚持同课异构,组织有效的观课评课,决不可流于形式。同时,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完成每月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的考核,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5、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挖掘课外语文学习资源。

本学期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挖掘课外语文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上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6、积极参加市教师发展中心及教育基地开展的各类教研培训、学科竞赛等活动,切实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师,教研,全文共 1955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二年级3班和1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初二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部编版初二年级教材难度明显增加,两个单元都是文言文,加大了学生的背诵量,其次学生的文言文是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文言文学习的“度”很难把握,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文言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语文课应该注重品词析句,品出语文味。语文课本身包含的知识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语文课强调学生对于语言的品味,有时候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得不对一些文句优美描写精彩的片断,对其中的重点词句忽略,让学生笼统读过几遍就过。但是大多数时间在课文方面都是让学生对重点语句品析,来了解作者思想,认知文本走进文本。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我反思得出以下方法:

一、反复朗读能让学生感悟理解文本。语文课重在品词析句,这是语文课语文味的来源。语文教学需要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尤其是对一些成语,需启动分析思维、聚合思维,并在联系上下文的过程中进行理解。需要强调的是,这理解决非斧砍刀劈式的肢解,更非喧宾夺主式的灌输,而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心灵与文本的交融。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理应成为阅读的基本功。

二、将品词析句与朗读相结合。游离于品词析句之外的朗读,犹如丧失灵魂的躯壳。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方显其完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在解析后借助朗读进行表达。对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可直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诠释、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有品有读,语言文字才能得以咀嚼,消化,积淀,学生才能学会阅读,才能进行大阅读,他们心灵中的文学园地才有可能生机盎然,硕果累累,才能品尝到语文课的味道!

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上我对自己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继续听课学习,勤于请教师傅,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在本册教材中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使教材更加完善,学生的认知更加强化。

其次要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我的教学行为,使我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不过我觉得已有的知识、两年的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课堂上要不断的创新,不然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所以我想是到了要及时充电、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片新天地。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教学助手的功能,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用教学助手辅助教学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这学期我所带班级,虽然经过努力取得一些进步,教学水平及经验上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仍须努力学习,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我经常教导学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也要坚信但,只要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会让自己所带班的语文成绩的进步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怎么写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808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材分析

本册书共有6个单元(主题), 每个单元包括5篇课文、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思想状况方面: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学习习惯也比较差,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没有能够形成,上课也有一些会常开小差,不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但也有少数学生情况较好。

学习心理方面:只有极少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较认真刻苦,学习情绪比较稳定,也能坚持不懈,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不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有l/2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课堂喜欢享受欢乐,他们希望有好的成绩,但好逸恶劳,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劳动, 上课时而认真时而精神不振,回家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十几个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或对学习毫无兴趣,其中少数同学需要老师再三强调才能勉强完成作业。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下)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环保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第一、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并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第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教学过程的活动性。积极探索新模式,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认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进度表

周 次 内 容

第一周 1-3课+作文+基训

第二周 4-5课+综合性学习1+基训+第一单元测试 第三周 6-8课+作文+基训

第四周 9-10课+综合性学习2+基训+第二单元测试 第五周 11-13课+作文+基训

第六周 14-15课+综合性学习3+基训+第三单元测试 第七周 前三单元复习(期中备考)

第八周 期中考试

第九周 16-18课+作文+基训

第十周 19-20课+综合性学习4+基训+第四单元测试 第十一周 21-23课+作文+基训

第十二周 24-25课+综合性学习5++基训+第五单元测试 第十三周 26-28课+作文+基训

第十四周 29-30课+综合性学习6+基训+第六单元测试

第十五周 第4-6单元复习+模拟测试

第十六周 第1-6单元分类复习

第十七周 第1-6单元分类复习

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会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根据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改变,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语文教学措施方案

范文类型:方案措施,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4951 字

+ 加入清单

一、针对学情,注重方法

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年龄特征,知识内容积累的程度、身心特点的差异性,都是我们上课前应考虑的,所谓知己知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的观念就会有所转变,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那么教学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教呢?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认为,注重传授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乐趣,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又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音乐是有趣的音乐学习是快乐的,在一种自然地学习中提高审美的情趣。不难想象,妙趣横生的讲解和形式多样的参与,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夯实了知识,掌握了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一条不失为能达到目标的良好途径。

举例说明:在我们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不喜欢和较难接受的内容就是戏曲和民歌,前者是因为孩子们对其基本没什么概念,仔细分析起来,出现类似现象是不能怪我们的学生,而是我们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音乐课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博大的内涵、感受戏曲悠长的韵致,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近经典,进而热爱经典、痴迷经典、反思经典。而民歌也是不太容易让学生喜欢的,因为民歌有很多都是方言演唱的,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些太土了,跟不上时代,跟不上潮流,那么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或是教学手段来解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又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就要创设欣赏音乐的情境,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在这里提到的情境的创设不单单是指创设一个安静的欣赏音乐的氛围和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气氛,更主要是要设计一个新颖地、别具一格的课前导入,让学生们能很快的兴趣盎然地进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这是上好一节课很关键的一步。所谓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兴趣是能力的幼芽,只有在听赏歌曲的过程中,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认知规律,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认识到:音乐教育首先不是教授技能技巧,不是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歌唱高手,而是要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一首乐曲、一支歌曲,使学生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和热爱艺术。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音乐听众,合格公民。而不是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初中阶段我们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最好的音响资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接触和亲近音乐,从而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

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作法不公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三、合理布局,内容重组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风趣幽默,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究其根底,是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过多杂了,在学生还没有很好的掌握如何击鼓的节奏这个知识点时,就忙着进行练唱歌谱,在歌谱还不能熟练演唱的基础上又忙着学非洲舞蹈,最后匆匆进行表演唱,整堂课就像过节吃饭,不停端上各种佳肴,一道没吃完又上另一道,如此这般,别说吃不出滋味,更来不及消化?当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其实,这节课只要教师放缓节奏,删除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或者干脆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很好。我们针对这个现象,应该引以为戒,不应犯同样的错误。 有人曾把一节好课,比喻成一幅水墨画,有浓墨,也有淡彩,有布局,也有留白,我觉得非常恰当,翻开新课程音乐教材,绚丽多彩的民歌民乐,流传百年的音乐精粹,古今中外的音乐大师„„庞杂的教学内容与仅仅20课时的教学矛盾困扰着我们,如果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明确讲述,那么一周一节课是不够用的,即使能明确讲述也成了满堂灌,学生不仅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一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能集中了。

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教学内容不仅只是“文本内容”,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原有程度与目标要求做恰当的取舍整合。

四、多元评价,增强自信

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地情绪学习。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但是,评价不是生硬的,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找准课堂评价的时机,评价才能在音乐课堂中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正面评价的时机。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点,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适时的鼓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从而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音乐和语言都是一种艺术。在音乐课堂中如能很好地掌握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便能使音乐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语言具体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评价应具体化,一些具体的词汇放入其中就会大不一样,如“你的声音太动听了,真肯动脑筋”、“说的真精彩”、“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有进步!“„„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的内容,这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学习会更努力。教师还可以尝试多采用体态语言评价的方式,给孩子无声的评价,包括动作、表情、身体等语言,如教师亲切期待的目光、轻轻点头、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等都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同时得到获取知识的成功感,体验参与学习到来的愉悦。

曾经听课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让我记忆尤深,这是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欣赏圆舞曲《小拜年》,课中,学生虽然比平时的表现的好,但还是有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坐不住,在角落里偷偷讲话,最后声音竟然越来越大了,大家纷纷侧目,这时,只见这位教师不慌不忙的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说:“看来这位同学很想好好的表现一下,展示一下自己,那么我们即兴出一个节目,我请你和我共同跳一支舞如何?”这位学生站起来,脸通红,手不安的搓着衣角,嗫嗫地说,我不会跳,老师说:“没关系,我跳的也不好,我带着你,根据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来变换步子,同学们,鼓鼓掌,给他的勇气好不好?”“好”,同学们如雷的掌声响起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生翩翩起舞,一瞬间课堂里只剩下美妙的旋律,一曲终了,教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之前还讲话的同学脸更红了,但却又能看到他眼中的激动与兴奋。上位之后,这位同学再也没有讲过废话,而是无比专注的听着老师的讲课。从这个突发的事例来看,恰当地评价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关心,同时也能让其树立信心,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 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心理,

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有些歌曲,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学生往往会被歌曲中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的打动而禁不住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也强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习效果明显的有了提高。有些民歌, 是典型的探戈节奏与我国的民族化的旋律相结合的乐曲。

在教学时,可以先播放影片让学生欣赏,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往往会被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染而纷纷在下面轻轻的模仿、视唱。教师便可以不失时机的带领同学们分析曲子的特点以及演唱风格等,同学们积极地发言、大胆地讨论,很快就能够准确、生动地演唱歌曲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 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

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当然,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想象,是要建立在音乐要素之间的基础上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但并不等于所有的音乐都必须描述一个场面或着表现一个场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想象。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

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灵活设计、选择运用,以上所阐述的观点,这些点滴反思只是我们探索前进沧海中的一粟,通过我们所有音乐教育者的不懈努力追求,不断实践总结,我们音乐教育的天空,将会越来越晴朗,越来越灿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怎么写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将根据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把语文组打造成为我校教科研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1、进一步完善教师读书学习制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进一步提升我们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将进一步完善读书学习制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把语文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的教研组,形成学习上的互动、联动。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促进语文学习的健康发展。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写规范字,说普通话,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3、继续完善集体备课,形成团队合力。

本学期要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首先备课组长思想上要重视,措施要到位,其它老师要紧密配合,讲究求真务实,对各种课型都要进行研讨,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重视课堂视导工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本学期继续开展听、说、评、讲等教研形式,督促组内成员上好优质公开课,坚持同课异构,组织有效的观课评课,决不可流于形式。同时,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完成每月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的考核,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5、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挖掘课外语文学习资源。

本学期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挖掘课外语文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上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6、积极参加市教师发展中心及教育基地开展的各类教研培训、学科竞赛等活动,切实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部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3768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20xx年xx月22日,即当周周四下午3:00—:30,,,,,,一行五人代表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教文化与中小学古诗词语文教育研究”课题组走访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这次走访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及负责初一初二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针对学生的调查主要是发放此前设置好的调查问卷;针对教师的调查内容主要是访谈。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这次的走访调研做一个总结,即“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和“附中初中部古诗词教学的综合面貌”。

一、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吟诵方面的基本现状及其相关(师大附中):

(此部分由陈、杨完成)

通过对学生所填问卷的初步统计和对教师的访谈,我们得知,目前初一初二阶段(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初中阶段,因为初三基本上所有的时间用到了准备中考上,教学方面的时间留的不是很多)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以下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首先是教师自己根据诗意和诗歌的节奏给学生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其次是,教师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名师朗读的录音和一些结合古诗词意境所设置的视频、flash、幻灯片等等。

目前主要是凭借这两种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这样的现状表明,即就是像师大附中这样的软硬件设施都属于一流的名校,他们目前针对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仅仅只是涉及到了“诵”这一个方面,即我们所说的“朗诵”,换句话说,最高也只能是神情并貌的朗读而已。在师大附中,一般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要“朗读过关”的,显然,这也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重视。

我们知道,“古诗词吟诵”决不仅仅是诵读诗词,他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之一。“吟诵”其实是包含了两层意思的,一是“诵读、朗诵”;二是“吟唱(力求原生态)”,即就是像古音乐那样把古诗词演唱出来。针对这个理论方面的问题,我们从师大附中语文教师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语文组备课组长a老师说:如果现在要对古诗词进行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吟诵”教学的话,是个好事,很多教师和大多数学生也会对此极感兴趣的,但这个做法就目前来说只能局限在“兴趣的范围之内”,而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大范围推广的的可能。究其原因,老师讲到:一方面是因为原汁原味的古诗词吟诵文化已经基本失传,现在仅见的几家吟诵方法和理论体系只是冰山之一角,况且各持一套,没有规范性,这样就基本上决定了目前还没有关于古诗词吟唱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没有那种所谓的话语环境了(一个很好的原因,根本性的)。所以,这个东西无法存在于正常的“齐步走”课堂教学中(此可思索处),如果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型的辅助手段,肯定是很受欢迎的,只要你的东西做得好,有人感兴趣,毕竟这个东西是个新鲜的“玩意儿(意味深长)”。

可见(仔细琢磨),尽管很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还是不能对“古诗词”的吟诵研究抱以灰心的态度。事实上,作为一种兴趣性的研究,这个是大有前途的。如果做一个设想的话那就是:把可吟诵的古诗词配乐配谱吟唱出来,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材料,带进学生的课堂,作为正常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一项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辅助资源和材料,这应该是很现实的。好东西总是会有人来买的。

考虑到目前课题组的工作现状,我们应该鼓足勇气,放手一搏,吟诵团要继续做强做大,争取让人们承认它的价值,最终将古诗词的吟诵带进课堂,为目下的语文教育添枝加叶。

二、“与师大附中语文组教师的访谈”文字记录(以窥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为目的):

(以“课题组”和“附中教师”为说话人)

课题组:目前学校用的古诗词教学文本是?

教 师:现在主要用的是在孙立权老师《中学生古典诗词xx00首》框架下修订的“古典诗词三百首”,另成一册,取名曰《高山流水》,这是附中的 “校本教材”,是根据原来的五百首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情况编定的,有专门的一个古诗词三百首编写小组,这个作为学生古诗词的教学的辅助文本,类似于“在教师督促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而原则上的讲授仍以(大本、小本)教材为主。

课题组: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教 师:一般的孩子都能完成300篇的背诵,在毕业之前。另外,肯定有些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记背的更多。这个校本教材所有学生都是人手一本。

课题组:我们现在有个关于“古诗教”的课题,就是先秦孔子那个“诗教”……

教 师:(对另一个老师讲)他们说的是“古诗教”,不是诗歌教育(用疑惑的口吻,满脸疑惑:是不是弄错了,会错意了)……

课题组:(解释)不是不是,“古诗教”只是一个“源头理论”,现在我们谈的仍然是“古诗词教学或者说教育”。

教 师:哦!我们的学生(含高中)是在背完了xx00首的前提下走进高考考场的。初中阶段所背诵的一般是比较实用的三百首,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内容不长,也不难理解……(言外之意他们的学生语文文化修养肯定高于一般学校的学生,而且这样做对学生来说很实用)。

课题组:那么学生这样学完了之后的实际效用会是?

教 师:我们的要求是,对这些古诗词,要求学生“朗读过关”、“背诵默写过关”、“解析(读)过关”、“鉴赏过关”。这所有的要求之间并没有一般人所想的那样有轻重主次之分,比如朗读就随便意思一下等等,而是全都同等重要、同等对待。所以学生实际得到的收益因该是挺多的,考试就不用说了,平时还会举行一些诗歌朗诵会、校园文化活动,这些对学生来说是锻炼的机会,而所学的古诗词方面的知识又是他们得以参加这些活动的一个重要资源。甚至有部分学生尝试写诗,投出去发表等等。

课题组:我们花这么大的气力进行古诗词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呢,是不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实在是一个很愚蠢的问题,但是问得也很现实,了解一下我们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教 师:考试的时候只考三四十首,所以我们很明确的讲,这完全是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而进行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当然学生的语文成绩本身也会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这应该能看出:当前的教育如果可能,尽量从大出着手,这样可以避免培养出一些瘸腿的后代,而只针对那些特定单一的目标的教育方式正好是弄巧成拙的)。

课题组:能讲一些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做法么?

教 师:例如,在教材上(指的是语文大本教材)如果有专门的赠别诗的话,在讲授的时候,老师会结合这首诗歌把其他的赠别诗列出来让学生注意积累,这样对学生进行诗歌题材分类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主题等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另外的,如思乡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等,都可按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学习。我们一般是在每周的周六,只要有时间就会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必讲的主要古诗词的引导下,去拓展,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课题组:还有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的?

教 师:比如杜甫的诗,一般的学生都认为比较难,理解起来有些费劲,所以教师一般是结合杜甫的生平来讲解的。杜甫在那年的那月具体做了些什么事情,之后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就是现在你们(指学生)看到的这首诗,用来抒发他的特定的感想;杜甫在这时候创作这类风格的诗歌,在那个时候创作那样风格的诗歌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还能加深印象。在语境的还原中让学生懂得诗意和诗人的感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诗歌。学以致用,这是很好的目的。

课题组:除此之外是否会用多媒体帮助讲解古诗词呢?

教 师:那肯定是的,现在的教学,几乎每堂课都要用到多媒体,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放一些结合诗意所配置的音乐、视频等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等等。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感兴趣了,这方面的技能提高了,我们每学期还会举行诗歌朗诵会。

课题组:怎样考查、评价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呢?

教 师:我们隔一段时间会有一次专门的抽查,我们叫做“诗歌点背制”,会在班级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抽背考查,做出评价,用以督促。

课题组:那么咱们学校这样做,对长春市其他学校有没有什么影响?

教 师:他们现在也在借鉴性的、试验着做,尽管他们具体的教学目标可能和我们有点差别,比如他们增加古诗词的教学力度或许只是为了在中考、高考中,学生的作文更有文采,语言更加精彩等等,但基本模式还是借鉴的这一套。但咱们附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语文修养。以量为积累,增加感觉,古人不就是在童年的时候背诵了大量的古文来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应考做基奠的么?

课题组: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对于“古诗词吟诵”的具体要求是?

教 师:我们也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古诗词的诵读,比如像古人那样,涉入到一种意境当中,沉静其中、在优美的旋律当中、优美的节奏当中,去模仿、去感受去表现那种意境,加深理解,但是现在的学生或许是因为学业负担比较重的缘由,咱们要求的和学生实际做的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课题组: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反映如何?

教 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烦躁,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不仅仅在学校要学习,而且还报了很多班,老师和家长又对他们有很多很多的要求,所以他们很忙乱,产生反感是肯定的,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理出规律来,渐渐就会得心应手(师大附中的孩子)。至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所周知,是很不错的。

课题组:咱们学校有没有文学社?学生有没有自己尝试着作诗的?

教 师:有个“一鸣文学社”。我教的一个普通班里的一个孩子现在已经作了很多诗歌(古的、今的),比如前一段时间陈晓旭死了,他(她)就针对此事写了一首诗……还发表了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6年级语文教学的改进计划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428 字

+ 加入清单

一、学情分析

二(5)班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1人。由于他们各自的家庭不同,家庭教育、经济基础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但经过一年的教与学,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学习语文。我与家长也形成了教育同盟,家长都很配合与支持我的教学工作。但是依然有个别同学学习语文的态度不正确,不喜欢学习语文。他们将是我这学期的教学重点对象。在暑假里,我对本册语文教材进行了认真地解读,结合本班孩子的语文学习现状,我对本学期语文教学做了认真的计划。所以,我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更是充满信心,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我的孩子们会有更大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文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但多音字随文注音。文中生字均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350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2.认识450个常用字,读准字音, 结合词句了解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难点:

1.提高识字能力,巩固识字,继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3.培养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写日记。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随时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2.正确定位识字与写字: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识字与巩固识字;在识字的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对于写字,必须从严,人人做到:正确、端正、整洁;优秀的学生做到“书写美观”。

3.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分组读、集体读、男女生对读、配乐美读、分角色表演读等,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4、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进行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只要学生的感受合情合理,就应该予以肯定。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同时,我将努力将适当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口语交际不流于形式:口语交际教学尤其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交流。学生交际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发现语病,要以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规范口头语言。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自由、愉快地参与口语交际,使口语交际课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目的、有层次的口语交流的过程。除专设的口语交际课,我也应有意识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激发写话的兴趣,提高写话的质量:学写日记,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提高写话质量。

六、学习习惯方法指导

1、在教学中,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思维。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用优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2、合理地安排时间,开展“结对帮扶”、“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不同个体学生的发展。

3、多以激励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

4、继续发挥QQ群和微信的作用,与家长及时联系,真诚沟通,不仅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还可发展家长成为班级的志愿者,协助我开展教学。

七、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9.1-9.5

暑假作业讲评识字1(2) 1、秋天的图画(3) 2、黄山奇石(2)

2

9.8-9.12

3、植物妈妈有办法(2) 4、古诗两首(2)语文园地一(3) 单元盘点(机2)

3

9.15-9.19

识字二(2) 5、一株紫丁香(2) 6、我选我 (2)7、一分钟(2)

4

9.22-9.27

8、难忘的一天(2) 语文园地二(3) 单元盘点(机2) 识字3(2)

5

9.30-10.7

国庆放假

6

10.8-10.10

9、欢庆(2) 10、北京(2) 11、我们成功了(2) 12、看雪(2)

7

10.13-10.17

语文园地三(3) 单元盘点(机2) 识字4(2) 13、坐井观天(2)

8

10.20-10.24

14、我要的是葫芦(2) 15、小柳树和小枣树(2) 16、风娃娃(2) 17、酸的和甜的(2)

9

10.27-10.31

语文园地四(3)单元盘点(机2) 识字5(2)18、称赞(2)

10

11.3-11.7

19、蓝色的树叶(2) 20、纸船和风筝(2)21、从现在开始(2) 语文园地五(3)

11

11.10-11.14

单元盘点(机2) 识字6 (2) 22、窗前的气球(2) 23、假如(2)

12

11.17-11.21

24、日记两则(2)25、古诗两首(2) 语文园地六(3) 单元盘点(机2)

13

11.24-11.28

识字7(2) 26、“红领巾”真好(2) 27、清澈的湖水(2) 28、浅水洼里的小鱼(2)

14

12.1-12.5

29、父亲和鸟(2) 语文园地七 (3) 单元盘点(机2) 识字8(2)

15

12.8-12.12

30、我是什么(2) 31、回声(2) 32、太空生活趣事多(2) 33、活化石(2)

16

12.15-12.19

34、农业的变化真大(2)语文园地八(3)

单元盘点(机2) 复习

17

12.22-12.26

复习

18

12.29-1.2

复习

19

1.5-1.9

复习

20

1.28—2.1

期末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范例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2199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学指导思想在继承上学期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教学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调动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胆地开展语文教育活动和教改实验,探索新世纪语文教育的正确方向、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

本学期,要着眼于根基教育,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兴趣,教会孩子科学的生活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自己的突破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工作目标 根据教研组工作量大的特点,积极探索组内教师自主、合作、科学专业发展的途径,加强引导,营造氛围,全员参与,强化落实,抓好课堂教学,规范教学科研,提高教学效率,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与探索。

三、工作举措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学习常规,进一步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设计相关理论专著,加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观念,促使教师从观念到行动的彻底转变。 教研组将重视提高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充分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目标、具体要求及其实施方式这一核心内容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地加强协作。

(二)加强常规管理,提升业务水平

1.以课堂为主阵地,合理、科学、有效地安排课堂,向课堂要质量,要成效,提高课堂单位时间的使用率。

2.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强调教师之间的协调合作,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落实备课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按教学内容划分不同内容的主备课负责人,主备课人要提出备课内容的重难点分析,教法的组织和学法的指导,本单元检测评价和分析方案。备课组活动还要加强教师对习题的研究,做到教师通过做习题后再为学生精选出相应的习题,要研究中考的试题趋势。

3.加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分层次地对各年级教学工作进行指导,继续抓好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校本教研,通过教学视导及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促使广大语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课改,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落实教研职能,加强校本教研 1.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参加各级种类业务学习与培训。加大教研组的校本研训工作,提高教研组的教科研能力。

2.组织好组内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 结合本学期每位老师的教学随堂公开课,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围绕相应的课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随堂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在共同学习中一起成长,不断适应新的变革,促进本组教师共同提高。 保证教研组内老师完成教科室规定的上课、听课任务,认真落实组内教师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活动,积极参加集体评议以提高听课评课的质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者先说后讲再反思。反思要求有:反思成功之举;反思“败笔”之处;反思教学机智;反思学生的创新见解;反思再教设计。要求笔记反思评价全部登载于个人成长博客上。 评者要做到:发现执教老师的一个亮点,找出执教老师的一个不足之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3.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研环境,建立语文教研组QQ群,随时随地地开展网络研讨活动,如及时评课或针对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研讨等,并将教研内容整理发布于教研组博客,共后期的交流与共享。

4.积极参加区级教研室及学区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掌握教学信息,研究新教法,提高教学水平。参加各类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力求出几篇高质量的论文。

(四)进行课题研究,提高教研质量。 1.改变教研课研讨方式,尝试教研课一课多上,一课多评。倡导教师听课不仅仅是听,更是对教学的研讨,通过研讨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2.抓好课题研讨,组织教师认真上好公开课、研究课及示范课。教研组每位成员要紧密结合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做到:自觉学习理论,深入研究探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使理论学习落到实处,落实每人围绕课题主讲一节公开课。做好课题研究和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五)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拓展活动,进一步贯彻大语文观念。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策划、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组织好学生手抄报、写字比赛、经典朗诵比赛,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自由地去飞翔。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六)明年年中考工作

抓好20xx年的语文中考的教学指导。为了提高语文中考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我校语文中考的质量,在教研组活动中组织召开中考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全体语文老师的智慧,帮助教师熟读《中考说明》,抓住教学重点,仔细研究中考教学及复习的方向,为20xx年的中考早做准备,夯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语文组教学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范文类型:演讲稿,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们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讨论班主任工作。说实在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当上周六听到西南大学附中的张万国老师说到的一个问题:怎样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的四有新人时,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作为班主任,自己所教的学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引导,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自己的班务工作,注重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正确引导学生,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用的人。

我们都知道班会活动是学校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少先队活动的主阵地之一,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活动可以获得真切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我当了二十年的班主任,虽然也组织学生开展了许多的主题班队活动,但谈不上什么经验,今天只是说说自己在组织开展班会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第一,主题:近。

我觉得班会活动的开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主题。我们选择的主题,一定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孩子。我觉得小学低段的主题要注重基础性习惯、常规、意识的培养,于是我组织开展了《让书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安全我知道》以《我能行》系列的竞赛类活动。而中段则注重对基础性习惯、常规、意识的提升,我班开展了《让我有双明亮的小眼睛》、《洒一缕阳光给老人》等活动。到了高段更要注重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价值观的沟通、引导,于是我班又开展了《感恩父母》、《说说心里话》《我就是我》等活动。

二,内容:小。

主题选择好了,还要注意内容的确定,因为一堂课只有短短的35分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触动,有所收获,内容不要过多,形式不要过繁。如在三年级时,我班开展了《让我有双明亮的小眼睛》活动,选择小学生近视这个话题,用贴近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的3个小游戏,体验近视眼的不便,虽然造成学生近视的原因很多,但这次活动我们只关注了小学生最容易形成近视的书写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不注意做好眼保健操三个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在这三个方面进行注意和改进,切实达到引导学生积极预防近视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怎么写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5287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将秉承洋思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紧张,尽可能地给学生减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校本,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新课改理念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洋思教学的先进经验,真正让每一堂课落到实处,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同时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1、以课文为有效载体,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线,阶段性地逐步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在继续训练并培养学生认读、感知能力的同时,侧重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作好过渡和衔接。

3、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程,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环境。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5、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特色,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6、细化、优化各项常规工作,发挥教研组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序、有效、积极的开展各项语文教学活动。

7、注重骨干培养和带教工作,提升组员整体素质。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以学校教学工作检查为契机,营造教研氛围。

8、继续强化协作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充满创新与活力的优秀教研组,出色完成学校各项工作。

(二)常规要求

第一、备课

1、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备课计划。

2、备课必须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在备课之前,个人必须先通览本单元(章、节)教材,按集体备课的要求考虑好自己的意见,再参加集体研究。在集体研究后,个人按课时编写教案。

3、备课必须坚持“四定”、“六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达到“五统一”。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六备:备教材、备考纲、备考点、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

(3)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4)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5)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6)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基本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统一单元测试。

4、备课的主要内容:

学习和理解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着重研究每个单元的特点: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一单元在知识上有哪些联系,与后一单元在知识上又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知识迁移,有什么内在联系;本单位(章、节)的教学目的应该怎样确定,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采用什么教法,教给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课前需要作哪些准备。做好单元测试、阶段考试、期末考试的命题及试卷分析、评价工作。

第二、上课

严格执行教学目标,能放能收;注意语言表达的严谨、简明、连贯、得体,风格平和风趣,吸引学生注意。注意教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大纲、考纲为本纲,不随意授课,传授知识准确,疑难问题注意研究讨论,务求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

注意差生的教育,管理好课堂教学秩序,能够个别提醒指导;不辱骂、体罚、恐吓学生,也不放任自流。课堂结构严谨,有头有尾;授课课型明确,讲授课、讨论课、活动课、写作课区别分明。

第三、作业

练习分为两部分:与教学的同步训练,语文课后练习。初三练习以选定的复习资料和教材的练习为主,适时据情补以中考相关的练习。

第四、作文训练

初一重点训练学生写记叙文,初二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克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形成作文教学的系列性。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初三年级面对的是高考,作文训练尽量一周一次,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内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在规定的60分钟内完成;课外训练学生可以尽量地查找资料,充实作文的素材。必须注意并解决学生的书写问题,书写较差学生教师可令其交练字作业。尽可能进行片段训练,逐点逐项落实。

第五、听课

全学期听课每人不少于10次,备课组长不少于12次,教研组长不少于15次,每月初或每月末检查。

第六、辅导

各教师在任教班级内自选培优补差对象,鼓励优秀生参加校内外各项竞赛活动,各年级可以成立语文学科的活动小组;要善于培养差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定要争取所有的学生爱母语,爱语文老师,爱语文学科。要大胆创新,逐步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语文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一定要占领学生语文学习的思想阵地,使课内外的学习辅导成为一体,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科成绩。

第七、教学进度与教材使用

本学期起,初一、初二年级除完成教学进度规定的任务之外,单周用一节课时阅读“语文读本”,双周用一节课时自主性阅读(在阅览室或教室进行)。本学期初一、初二的课本教学必须严格依照教材编排的体例,落实大纲目标和考纲具体考点,不得提前结束课程。

初三年级要认真积极地做好中考复习冲刺阶段的工作,科学地、有序地安排好各个环节;复习中力求做到:强化针对性,提高实效性;认真分析每次考试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扬长补短,争取在中考中考出好的成绩。

三、工作安排

1、以课堂为主阵地,合理、科学、有效地安排课堂的40分钟时间,向课堂要质量,要成效,提高课堂单位时间的使用率。

2、加大教研组的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研组自培的能力。

3、本期进行一次分年级的硬笔书法大赛;

4、拟成立校园文学社和校园读书社;

四、具体措施:

(一)认真学好理论,不断更新观念

(二)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造能力

1、加强知识创新。要研究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切实落实课改精神,组织高一、高二新课程的观摩课,加强在教学过程中的探讨和研究。

2、注重方法创新。

a、结合本学科特点,在除一、初二、初三年级切实实行教案改革,让每一节课都有知识梳理、基础过关练习和能力训练三个部分组成的讲义。

b、加强课堂教学研讨,寻求教学方法的创新。

(三)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每天按时处理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按时清校。教师备课分两次检查,第一周检查寒假备课情况,每月一次检查全部的备课。每月检查学生作业一次。

2、抓好教学质量检测。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质量为主的思想,继续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并在效率上下苦功夫,花巧功夫。本学期,语文将进行不同形式的月考,分年级的单科调研,有后进生跟踪调研,有阅读能力,现场作文比赛等。在调研后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根据语文学科平时考查、期末考试及市抽测的班级合格率、优秀率在年级组的名次进行考核。

3、重视培养特长生,重视成绩。作为所辅导学科的课程,把兴趣组活动逐步走向课程化,规范化。每个兴趣组有切实辅导成绩,成为学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生力军。

(四)开展校本教研,服务课堂教学

1、加强课堂教学研讨。要把抓课堂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立体互动的课堂指导监控”网络。组织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和要求,形成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以及新课程的具有范中特色的教学模式;做到加大听课密度,统筹安排好备课组互听课、教研组观摩课、赛课互相学习课等听课评课活动,让教师在听课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切实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规范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实抓细每个流程。实实在在地抓好备课和集体备课工作,保证集体备课“三定”(定地点、定时间、定检查)“三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初案、统一练习”),强化组内教学研讨,要保证教学资源组内完全共享;进一步强化电教工作,寻找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点;加强集体备课,协调研讨的力度,保证组内成员人人有成绩,严格落实学校关于集体备课的备课组长负责制、蹲点干部问责制和组内成员捆绑制,向团队作战要质量。

3、讲求练习质量。

a、要真正做到“四精四必”,在下水的基础上选题,在教师监督下训练,在详细统计后讲评;

b、初三年级要继续深入研究复习课的模式,提高训练和讲评的针对性。

c、初一、初二年级新授课教案要在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的结合上下功夫,要研究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真正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4、重视补差工作。

要做好“补差辅导工程”,从初一开始就要想方设法采用不同形式搞好补差工作,要达到一年内初一、初二、初三每班有15、10、5个同学有明显的稳定的进步的目标;开展“一帮一”学习助困活动,在同学们中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氛围;重视对补差对象的学习习惯的管理,指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重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和语文学习的消极心理;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防止走题海战术。

5、进一步强化以“教学五认真”为主的教学常规检查,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坚决杜绝教学工作中的随意现象。

对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复习辅导、成绩考查等环节,采取了教师自查、备课组统查、教研组抽查等形式,不姑息,不迁就,将检查结果及时曝光,并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规范现象责成当事人及时整改。组织、有目的地进行了听课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交心,较好地掌握教学工作中的动态情况,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对教学活动的健康运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努力钻研业务,规范教学行为

1、备课做到“三备”,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同分享,做到备课要“深”。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后写好教学反思,每月上传一篇教案及反思。

2、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作业检查每学期4次)做好自己对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

3、要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对于练习及测验的试题要精选,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出题能力,每位教师至少出一份卷子存档。

4、鼓励教师上公开课或研讨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做到全员参加。并收齐研究课的全部资料存档。组内公开课必听,边听边思,及时评注,提倡同年级组老师相互之间多学习,多交流。5、重视骨干教师的培训和使用工作,注意做好推荐开课、讲学、培训、外出学习、参观等活动。

(六)提高教师素质,理论、实践结合

1、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有目标,有层次,有措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抓好骨干教师示范。每位老师每次听课后都要发表意见,提高评课水平,作为听课依据之一。而是抓好青年教师培养。本学期进行一次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评出校级本年度好课优质课教师。

2、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每周一次的学习分组进行,并作好记录。

3、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工作,回来后上好汇报课,并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使一人学习,大家受益。本学期开展市级公开课活动一次,友好学校教学研讨活动一次。

4、鼓励大胆使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步伐。

5、有敢于争先的勇气与决心,积极参加县局和学校各项各类的业务竞赛,其中包括学科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比赛、教学案例设计等。

(七)优化本组建设,发挥团队优势

1、教研组要认真做好创建工作。针对学校对先进教研组的考评要求,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力争语文组成为学校先进教研组。

2、教研组本学期配合学校活动开展至少一至二次的综合性学科活动。

3、教研组每一位教师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科学合理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开学第一周将进行寒假备课情况的检查,每月一次将对语文学科的所有备课进行检查。

4、组织学科类校级比赛活动。教研组本学期将组织两次学科类竞赛活动,语文的诵读论语,写字比赛,讲论语故事比赛、现场作文比赛等等。

5、教研组将全力组织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如:整班写字比赛、学生现场作文比赛等,安排专人辅导,责任到人,争取满意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政治教学计划措施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131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是保证学生身心正常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身体发育的健康,还能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灵魂,为学生正常而高效地投入学习保驾护航。因此搞好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一、备好课是前提

1.备教材

教材为我们提供教学大纲、授课内容,是我们上课的依据。教学大纲从总体上为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应该认真研读,以保证学期或学年教学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明白了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教材中的内容要点和关键之处就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可以根据内容特点安排教学器材和场地,确定教学时数和流程,明确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教学时自然能主次分明,提高效率。

2.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不了解而盲目教学可不行,因此备好学生至关重要。每个年龄段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我们既要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联系性,又要清楚地知道各个阶段的独立性。具体到每个班级、每名学生又有各自的特殊性。了解他们的体质、爱好、性格及特长。使他们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增强意志,塑造强健体魄;对于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自然就要求老师做伯乐能慧眼选拔并重点培养。

3.备场地

体育教学分室内和室外。在什么地方授课取决于教学内容。一旦确定了教学场所,就要详细了解场地位置、面积、器材配置、天气和周围环境等情况。既要保证场地充分适合和满足教学所需,又要有助于学生身心得到真正的锻炼,更要能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

4.备教法

钻研教法,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法宝。钻研教法,才能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达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恰当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节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备课时充分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的特点和差异了然于胸,然后去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这就是所说的变学生必须学为“我要学”。教学质量自然得以提高。

三、应把生理卫生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始终把情感价值观目标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在每一项具体的体育知识或技能教学中,教师都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顽强意志力、乐观向上的品性等。这些优秀品质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师自然应该抓住体育这一有利阵地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的渗透。

四、安全时刻牢记在心

安全教育也是提高体育质量的应有之义,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

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运用器材教学时,一定使安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终,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确保教学的安全。

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可少

科技发展带动了教育手段的更新。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体育教学服务,使学生爱学易学;又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起到情绪上的感染;又为本来受欢迎的体育课注入新奇的诱因,使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单纯的哪一种方法便能奏效的,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 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从教X年以来,X年我一直在农村中学教语文。对语文教学个人有以下几点理解,希望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钻研教材,以环境为基础精心设计教案

我们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必须课前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回纳演绎,了解教学环境,尤其是教育对象。

二、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并写好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教完一课时后的心得体会,从教学后记可以观出我们在教学一课时的优点是什么?值得改良的地方在哪里?教师在明确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后,就会不自然的反思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什么?继承什么?摒弃什么?这样就不愁咱们教学水平提不高了。因为我们的教师在反思中得到了成长,在反思中得到提高。所以,写好教学后记是必要的,它对我们研究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时刻关注学生,以学定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副体。

四、加强思想交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思想交流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都源于交流,只有交流方可密切人际关系。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是学生最信任的人;是学生最 为依赖的人。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大多取决于教师,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的思想就可能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入行良好的引导与帮助,那么学生的思想就有可能不会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观来我们教师只有时刻关注学生、懂得学生,不时与他们入行思想交流和心灵碰触,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才可能实现师生关系的真正和谐与平等。

五、抓住课堂契机,培养创新能力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就是在瞬间被发掘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时刻抓住契机,科学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挞出创新思维能力的火花,使他们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敢于创新、乐于创新、习惯创新。只有这样,我们培育的学生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才能立足于这个纷纷复杂的社会;才能适应各种激烈的社会竞争。

综上所述,我们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师只有满足以上几个条件,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自己的语文课堂,真正地实现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怎么写

范文类型:工作计划,适用行业岗位:初中,教研,全文共 2447 字

+ 加入清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本着“为了学生服务,为了自己提高”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

(一)认真学好理论,不断更新观念。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要围绕“减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2、每位语文教师要坚持通读二、三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3、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激励教育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每天按时处理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2、好教学质量检测。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质量为主的思想,继续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并在效率上下苦功夫,花巧功夫。本学期,语文将进行不同形式的月考,分年级的单科调研,有后进生跟踪调研,有阅读能力,现场作文比赛等。在调研后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根据语文学科平时考查、期末考试及市抽测的班级合格率、优秀率在年级组的名次进行考核。

3、重视培养特长生,重视成绩。作为所辅导学科的课程,把兴趣组活动逐步走向课程化,规范化。每个兴趣组有切实辅导成绩,成为学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生力军。

(三)开展校本教研,服务课堂教学。

1、加强课堂教学研讨。要把抓课堂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立体互动的课堂指导监控”网络。组织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和要求,形成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以及新课程的具有范中特色的教学模式;做到加大听课密度,统筹安排好备课组互听课、教研组观摩课、赛课互相学习课等听课评课活动,让教师在听课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切实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规范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实抓细每个流程。实实在在地抓好备课和集体备课工作,强化组内教学研讨,要保证教学资源组内完全共享;进一步强化电教工作,寻找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点;加强集体备课,协调研讨的力度,保证组内成员人人有成绩。

3、强化答题规范。在学生中要大力开展“向规范科学答题要分数”和“关注并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这两项活动。把每次考试当成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机会,有布置有检查有实效,教研组要在这方面指导备课组切实做好工作。

4、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检查,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坚决杜绝教学工作中的随意现象。对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复习辅导、成绩考查等环节,采取了教师自查、备课组统查、教研组抽查等形式,不姑息,不迁就,将检查结果及时曝光,并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规范现象责成当事人及时整改。组织、有目的地进行了听课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交心,较好地掌握教学工作中的动态情况,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对教学活动的健康运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努力钻研业务,规范教学行为。

1、备课做到“三备”,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同分享,做到备课要“深”。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做好自己对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

3、要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对于练习及测验的试题要精选,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出题能力,每位教师至少出一份卷子存档。

4、鼓励教师上公开课或研讨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做到全员参加。并收齐研究课的全部资料存档。组内公开课必听,边听边思,及时评注,提倡同年级组老师相互之间多学习,多交流。

(五)提高教师素质,理论、实践结合。

1、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有目标,有层次,有措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抓好骨干教师示范。每位老师每次听课后都要发表意见,提高评课水平,作为听课依据之一。而是抓好青年教师培养。本学期进行一次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评出校级本年度好课优质课教师。

2、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每周一次的学习分组进行,并作好记录。

3、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工作,回来后上好汇报课,并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使一人学习,大家受益。

4、鼓励大胆使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步伐。

5、有敢于争先的勇气与决心,积极参加县局和学校各项各类的业务竞赛,其中包括学科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比赛、教学案例设计等。

(六)重视队伍建设,不断培养优秀教师。

1.加强教师的培训。教研组将在教导处指导下定期开展多层次的校本培训,切实转变教师观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时,组织教师配合学校创建学习型校园,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上一堂公开课。

2、重视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跟踪培养和使用工作,注意做好推荐开课、讲学培训、外出参观学习、课题研究参与等催长活动。同时也要重视发挥非骨干、非青年教师在语文课改中不可低估的作用,注意教师的均衡性发展,落实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3.认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优活动,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更多的机会。本学期将组织进行“每人一课”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上出一堂好课,并请学校领导、专家进行组织评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