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后赤壁赋古诗文网实用20篇

浏览

6175

范文

98

2024年湖北赤壁古战场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93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国吴楚地,赤壁战场”。我是大家此次三国赤壁之旅的导游员小刘,很高兴有缘能和大家一同游览,希望我的真心能换来您的开心!

说起赤壁大战,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消灭吴蜀两国,而孙刘联军只用了区区三十万人就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在这赤壁大战。且不说这是军事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单单是在这场战役前前后后发生的三国故事都足以让我们一起来到这里缅怀这段历史。

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20xx年,刘备为了能抵挡曹操的大军和孙权联盟,在长江上展开了一场载入历史的战争。赤壁古战场的遗址也就应运而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在苏大文豪的诗句中感受到了“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景。这里不得不提到湖北的两个赤壁了。 黄冈的文赤壁,咸宁的武赤壁。苏轼当年贬官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冈之后,在江边看似赤壁大战的崖壁,顿时偶发感慨,挥笔写下了《赤壁赋》,而实际上的赤壁大战就发生在赤壁市的赤壁镇江边。首先在史书上记载,“曹操屯兵于乌林镇„„”,而赤壁对面正好面对的是洪湖的乌林镇。再就是在此地发掘出了很多当时遗留下的文物古迹,包括了大名鼎鼎的诸葛连弩,现在保存在咸宁市博物馆中。还有当地的很多地名和一些习俗也遗留了三国时期的特点,比如这附近的周郎嘴、鲁公村、黄盖湖、陆水湖„„,都是以三国里面的人物名命名的。而脚盆舞的习俗则是当年孙刘联军军民同心的产物。话说当年诸葛亮的部队人数只有十来万人,而诸葛亮很善于体恤民情,也得到了群众的爱戴,于是每当他的军队训练的时候,为了造势迷惑江对岸的曹军,当地老百姓把家里的脚盆拿出来然后用木棒敲击,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让曹军误以为对岸有千军万马,心理上威慑敌军。诸葛亮的得民心在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帮助,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借东风。我们都知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故事,诸葛孔明呼风唤雨的神技几乎让我们觉得他过于常人,但实际上在赤壁这个地方,由于三面环山,一面朝水,冬天的时候就是刮的东风,这个消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那么当地老百姓把这个重要的消息告诉了诸葛亮,那么才有了后面的火烧赤壁。既然诸葛亮都知道了要刮东风,那他为什么又要装神弄鬼假借东风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大都督了。 当年诸葛亮就是要弄得烟雾弥漫,神乎其神,让周瑜对他另眼相看,然后借着烟雾偷偷溜走了,不然周瑜肯定会对诸葛孔明痛下杀手,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孔明先生的智慧。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

讲了这么些大家所不知道的故事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吧,三国赤壁古战场在20xx年重新修建之后,现在分为遗址区和仿古建筑区。门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七个遒劲大字是由前在20xx年11月4日题写的。遗址区包括授计堂、凤雏庵、千年古银杏、三国雕塑园、拜风台、摩崖石刻、赤壁文物展览馆等。仿古建筑区主要由跑马场、赤壁塔、金城、土城、神武台组成。

授计堂将三十六计用三国里的故事展示出来,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其中的智慧。凤雏庵是为了纪念凤雏先生庞统所建,最早为九重大殿,后屡经战火,最后只保留了一层,当年有“卧龙凤雏,得一者得天下”之说,刘备两者都得到了,但却没有得天下,这也应运了另外一句话“一山不容二虎”。庞统虽然奇丑无比,但智慧却不亚于孔明,可惜心胸太过狭窄,不然三国的历史又要重新改写了。然而凤雏先生在赤壁大战中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是由于他向曹操献上了连环计,才使得曹军的战船全军覆没,那么庞统为什么要献计于曹操而帮助刘备呢?话说当年曹操因嫌弃庞统其貌丑陋,没有重用,庞统整日只能隐居在金銮山脚下,种种菜,泡泡茶,而刘备和孔明发现了这位奇才之后决定重用他,这样为了报知遇之恩,庞统故助孙刘联军一臂之力。而凤雏庵上所题写的“绝甘兮少”正是当年孔明来此喝茶时,觉得庞统的茶很甘甜,世间少有,所题写的。他们的交往情深可见一斑。

凤雏庵门口那株庞统亲手所植的银杏树距今已有1800多年,雌雄共体的奇观也是世间罕有的。大家一会不妨猜猜他们的公母吧!

三国雕塑园里生动的塑造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张飞横刀立马吼段长板桥、吕布凤仪亭中私会貂蝉等人物故事,等会且听我一一道来。

拜风台相处是诸葛亮祭天借东风的地方。而摩崖石刻则是整个景区最精华的景点了,在辽阔的江面上,火红的崖壁间,赫然镌刻着“赤壁”二字,相传周郎在打了胜仗之后挥剑在石壁之上刻下了“赤壁”二字,后来经过考古专家的考证,这二字乃唐人所刻,而中间的鸾字符号则是道家中火凤凰的代表,正是当年的一把火,烧红了当年的整个江面,也烧红了现在的旅游市场,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拜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我教学《猫》的第一课时,引领学生走进了老舍笔下的猫。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深切的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初步感受了作者是真实具体的描写。

教学中,以下几点作一总结:

⑴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引导学生将生活积累、感兴趣的事情同课文中描述的内容结合起来,畅所欲言。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都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⑵关注叙述需要和发展,变课堂生成为教学机智。

如“猫叫声多变化”时,有个孩子控制不住,小声叫了一声,教师没有批评,而是鼓励大家一起模仿,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沸腾了,一声声不同的“猫”叫声,叫出了兴趣,叫出了和谐,更加叫出了对课文的理解。

一位大教育家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反思这节课,热热闹闹,学生兴趣也较浓!猫的可爱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后来的读少了,主要是前面的识字环节浪费了时间,今后在时间安排这一方面我会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湖北赤壁古战场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60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曹军由江陵东进,长途跋涉,将士已有疾疫。与江东兵初战,发生挫折,曹公把全军移于江北,便于进退。与江东兵隔江相持于乌林、赤壁之间。江东兵统帅周瑜等 在江南,部将黄盖提出“火攻”作战计划。瑜等为达到“火攻”敌方船舰的目的,由黄盖出面,向曹公致书云欲诈降。书内大意“以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原百 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次述惟有“周瑜、鲁肃偏怀浅赣,意未解耳。”最后又述:“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 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即。”曹公因一系列性胜利,把周瑜、黄盖密谋,看成刘琮、蒯越举荆州归降,等量齐观,影响到谋士、军师荀攸等看不出底 细和密谋,一般将领更不至疑问。都乐于看到黄盖从水上来降场面。

建安十三年(208)十一月十三日,黄盖指挥的十艘蒙冲斗舰满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黄盖在舰上乘着东南风急,于 江上举帆,各舰只顺序加快速度,向北岸急驶。曹公与吏士,皆出营立观黄盖的来降,只有谋士程昱于东风紧急中发现来舰轻而浮,判定不是运粮船只,担心会发生 意外,即向曹公提出注意敌人有诈谋问题。来船距北岸将近二里时,黄盖指挥的十舰,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驶如箭,冲击曹军水寨。水寨火起,船被铁链锁着, 无法拆开。火随风舞,岸上营寨也都起火,烈焰冲天,曹军陷于一片火海。南岸孙军则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江北岸曹军水寨、岸上遭到风火船舰突然袭击,引起一阵混乱。南岸孙军也增派部队渡江,参加战斗,以图扩大战果。双方在火焰纷纷中,相互战斗。曹将张辽指挥 所部精兵,击退黄盖的猛攻。徐晃也能乱中镇定,整军应战。在这曹孙二军战斗紧张剧烈间,刘备的豫州军及猛将张飞、赵云各率所部分向乌林两侧与背后猛烈攻 击,刘备也亲冒矢石指挥战斗。曹公以腹背受敌孙损失惨重,乘孙刘两军尚未合之际,遗弃大量人马物质和死伤将士,撤出乌林,向华容道方向转进。

刘备乘乌林江面战起,指挥部属向乌林侧背曹军进攻,同时顾 及孙刘两军钳攻。曹军失败,又可能向江陵方向转进,对通往江陵的华容道,选派精兵,巧施埋伏。并 于危险路口两侧,堆集薪柴,预备火攻。曹公引兵进华容道,遇着猛雨、大风,遇到泥泞、堵塞,道不通行。派遣羸兵负草填铺,骑才得通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死者满地遍野。刘军伏兵以气候关系,发火稍晚。曹公一行已出险区。及到江陵,对华容道刘军伏兵犹心有余悸的说:“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准备和动手)稍 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全被消灭)矣。”虽未被全部歼灭,但南进大军损耗大半,属严重的惨败,从而结束了曹孙刘三方的赤壁之战。

赤壁战后,出现曹、刘、孙,即魏、蜀、吴鼎峙局面,即历史上的三国。这个关键性战役,曹公以绝对优势兵力(20万左右)对孙刘联合绝对劣势兵力 (4---5万)。战争过程,出现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中形式的斗争。战争结局,失败的为兵力优势的曹军,胜利的则为刘孙兵力劣势的联合部队。因赤壁之 战,就成为中外人士所瞩目和关心乐道的著名战役。

兵家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必数赤壁之战。中国人认为:到赤壁才知 “道、天、地、将、法”的高妙。外国人认为:到赤壁才能体味东方文化之神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外婆的澎湖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参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在80年代中国台湾泄气的校园民谣中,成为深受大家喜欢的歌曲之一,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是我充分感受到了课前深挖教材,巧妙构思,课前互动,灵活多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一是将节奏贯穿整个教学,用节奏为课前准备,从易到难,并学习新节奏,为歌曲中的难点节[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奏做铺垫;二是抓住歌曲的学习,让学生理清歌曲节奏,分段学习,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演唱要求来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地方,仔细,逐个解决。

本课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首先通过欣赏澎湖湾的美景引入教学,让学生通过情境欣赏提高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通过初听,再听熟悉歌曲的旋律,学习第一段歌曲的时候,采用了按照节奏念歌词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读节奏,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去,学生学习的兴趣较为浓厚。在演唱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准确的,有感情的演唱完整首歌曲,整节课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教师教学,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课堂教学气氛也较活跃,充满激情的演唱也感动着我,学生们在本课的学习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虽然本堂课教学环节基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还是有颇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还不够精炼丰富,语言过多难免有些累赘,与学生的互动还是欠佳。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男生,G大调的歌曲音似乎高了一点,教学前没有及时意识到,应该可以再降一个调演唱。在演唱过程过,只注意到了节奏要把握,情感要把握,却没有把握住学生的歌唱气息,学生后来气息不够也没有及时给与纠正。

总之,本课教学环节较流畅,目标明确,但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并加以改正,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上的“调味师”和“魔法师”给学生们带来教学上更大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然后在此基础上,重视学生对情景交际的学习与运用,重视句子的听说读,本课就是在此理念的引导下而设计的。

本 课采用复习旧知的形式引入新课,通过与几位学生对话复习What’syourname?/Myname……我趁机向全班学生介绍 ThisisWangYifan;ThisisChenWeixin;ThisisYinZhengjie。然后让学生猜测Thisis……的意思,学生 顺理成章猜出它的意思。然后我通过卡通图片的形式对句型进行演练,就这样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课堂。整堂课几乎都是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游戏活动之 中,尤其是对本课重点(介绍他人的情景交际训练)的学习,我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小老师领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熟对话后,让学生用学过的铅笔、橡皮、 尺子等进行了分组木偶剧排练与展示,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学习很投入,有不少学生都是脱稿,在不知不觉中就背会了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59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法学法的设计,最终要在教学程序中体现。因此,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我用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一)激趣引入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仍然爱唱、爱跳,一开始上课就让他们学习语言或者复习语言对他们来说是枯燥的,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一上课进行简单的问候之后,我便带领学生进入了听音动作这一环节,结合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动作:standup,sitdown,run,walk,dance,jump,sleep,wakeup.这样能有效的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以昂扬的热情参与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我在学生面前做出很开心的样子,然后高兴的告诉他们“Ihaveanewroom,abigroom,inmyroom,Ihaveadoor,adesk,achairandabed.,Ilikeitverymuch.Doyoulikemyroom?Welcometomyroom.引导学生回答Yes,Ido.然后我出示Let’slearn的图片,教学单词:因为这些单词同学都熟悉,教起来很容易,只需注意单词fridge,shelf,table的发音就可以了。因此,我通过各种游戏帮助学生记忆这些单词,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单词教学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两个小游戏:第一个将本课时的单词上下左右贴在黑板上,播放录音,学生听一听,指一指。再次打乱图片顺序,学生根据录音指图片。教师还可请能力强的学生说单词,其他学生指图片。另一个游戏是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learn中生词。然后教师随意说词,学生快速的指出。这个游戏能让学生快速反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意识。

游戏结束后,我会及时找到各组的leader简单总结自己组成员的表现情况并对其他组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简单统计各组的奖励情况,对暂时领先的组提出表扬,对稍落后的组进行鼓励。

在Let’sdo这部分内容的教授中,我通过

1)学生听录音,边听边做。

2)教师边发出口令,边示范动作。示范后,教师发出口令,

学生做动作。

3)教师在黑板上展示Let’sdo的图卡,让学生看看图,

做一做,说一说。

4)比比谁最快,教师快速出示图卡或者说指令,学生迅速

反应,做出动作。

(三)练习延伸

小组内拿出自己准备的房间图片,根据房间图片,相互之间询问。要求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结合学过的语言描述房间内家具陈设的名称、特征等。学生看着自己亲手绘制的房间图片,亲切感、生活的真实感都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此时他们用学习的语言进行交流的愿望也就特别强烈。

(四)总结评价

根据各组学生的对话情况,完成小卡通贴的发放,选出本节课的优胜组。学生进行简短自评,老师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并小结本课知识点。

虽然课堂是按照原来的设计讲了下来,但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一.复习热身的过多,以至于后面的时间过于紧张;复习的时候老师说得过多了,因为是讲过的内容,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说,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这些内容,老师没必要讲的很多。

二.从“新词呈现”的活动设计来看,五个新词的呈现方式未免显得单调而乏味,学生没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程序,亦步亦趋,显示出一种明显的机械式的“走马观花”。虽然我通过TPR动作来教授单词,但是缺乏生活化的语言活动却无法激发学生的课堂表现欲。因此,课堂缺少趣味性。

三.小学英语还是要强化汉义,注重词义,不要因为要达到全英教学就不许说汉语。

改进:

一.课堂上要多用英语夸奖孩子;

二.要多听录音,学生多跟读;

三.要教学生简单的发音法;

四.单词讲解忌平均用力。

小学英语的教学要善于把英语教学生活化、活动化、情趣化。利用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巧妙地设计一个个有效的语言信息沟,让学生在趣味中习得语言,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这样,语言的生成就水到渠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通常都不被师生重视,并且它的内容多议论,有些枯燥,李大钊生活的动乱年代,和现在我们生活的和平时代隔得太远,学生不熟悉也难深刻体会爱国之情,这都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我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最大的亮点就是“猜想”环节。让学生先通过标题才文章的主旨,再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来创作,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曾遭受的艰难处境。例如:唐山大地震、20__年非典、20__年洪灾、20__年汶川大地震、大雪灾、泥石流、玉树地震……这些都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和现实中的中国时事结合起来,学生很快进入文章情景环境。另外接着引导学生在国家受难的时候,四川人民是怎么做的?如果当时你也在,你会怎么做?这很容易让学生体会在国家艰难的时候,雄健国民的重要性,也在内心感悟自己要做个雄健的国民。

其他一些比较满意的地方,例如:在导入和结尾部分,充分利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国歌,激起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在朗读时,用纠错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男女分段朗读,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打起精神、充满斗志。在讲到“趣味”的时候,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现实中所真切感到的乐趣:做出一道难得数学题、完成一件难做的家务事等。在“欣赏文章美”部分,总结这篇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加深学生印象,掌握写作技巧。

以上是这堂课比较令人满意的地方,当然也有不足。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有些学生理解速度慢或根本不懂,参与的人数不多,多靠老师讲解。另外没有过多讲解李大钊生活年代背景,致使学生不能深刻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迫切之情和爱国之深。在互动环节上,讨论合作的地方也不够多。

总的来说,这一课上的还比较成功。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理解文章主旨,掌握写作技巧,并且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来,了解中国时事,关注国家命运,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个“雄健”的国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这学期开学学校就提倡各位老师要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提倡先学后教,预习先导,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课堂不可占用过多的学生时间。如何落实这一要求呢,我也琢磨了好久,无论备课还是上课,如何向自己的课堂要效率,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的困扰了我好久。经过一个月的上课摸索,经过多次的观摩同行的课堂教学,通过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研讨,我终于有种如梦方醒的感觉,这中感觉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之后更为明显.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 课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深刻的内心世界。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再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如何让学生轻松学习这篇课文呢。我在设计预习上下了一番功夫。我深入地分析了教材,把重难点定位在通过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我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文,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而且让学生根据文章的重点句子发散思维。这个表格看似简单但是包涵了课文的重点,通过心理活动的揣摩,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

二、课堂凸显以学生为主体。

这篇课文的讲解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学生汇报的形式。让学生找出在献血前描写阮恒的表现的句子,在这个环节我交给学生体会句子的方法是通过抓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学生能很准确的找出阮恒的表现的句子,学生从自己找到的语句中自己感悟阮恒这个人的品质,揣摩他内心可能会想些什么。找到重点句子都动情地读,认真地品,而且重点词语学生抓得都不错。学生的想像力也是很丰富的,学生能把自己想象成阮恒舍身处地想。但是为了朋友,如果我不给她输血她就会死,我一定要救她,为了朋友,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朋友死去。但是我好害怕啊……’”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而且课文的重点把握也非常的好。看着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互相交流,争论。我作为主辩方与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我故意说阮恒是胆小的孩子,不勇敢,我举出了课文中的句子,孩子们跟我争得面红耳赤,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今天正是个有矛盾冲突的环节,因此我也因势利导地用上了辩论。真理往往是越辩越明,在我和孩子们的辩论中孩子们掌握了文章的重点,认识了阮恒这个勇敢的孩子。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每一篇语文课文都有训练学生习作的素材,因此这篇课文的结尾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以阮恒的朋友的名义跟阮恒说几句话。题目就是:阮恒我想对你说……学生在争辩的情绪中自然有很多话想对阮恒说,因此他们此时都集中于对阮恒的说话的情境中。这一个环节看似不经意设计的,其实我是想了很久的,孩子们不是肤浅地对阮恒说几句话,在孩子们的话语中看出孩子对真善美的崇尚,对奉献的崇尚,对人物品格的再认识。如果我们的语文课都能够坚持对学生写话的训练那么我们的孩子的写作能力一定提高很快。

存在不足: 这节课中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由于辩论的时间有些长我为孩子们没有准备课外阅读,时间也不足了,以后课上的时间还得压缩,使课堂的节奏快些,孩子们得到多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看到要讲的是《赤壁赋》时,心里很矛盾,因为这一课很有内容可讲,但同时内容多,又怕时间不够,这是刚开始时的困惑,不过,上次讲过一次公开课,这次的信心很强,静下心来,认真回想上次讲完课,评委的评价,一定要注意。通过几遍梳理,阅读《教参》、查找相关备课资料,心中慢慢理出了思路,那就是抓住景、情、理三者交融这一线索,分析理解课文,试讲几次,发现效果还不错,但前提是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但后来得知:学生还没学到这一课,那么教学内容就需要变,这时离正式讲课还有六天,作为高三的老师,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建议以后公开课的时间可否提前,他正好跟高三一摸冲突,于是,迅速定目标,大胆删节,立足课本,吃透语言。

可以说,《赤壁赋》的难懂字词不多,但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告知学生,其他的只要结合课下注释,完全能够理解,只要问题引导的具体,学生应该能听懂,事实证明,效果也是不错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在安排教学环节中,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理清感情脉络,难点是第三、四段的哲理分析。当然,在时间上没有把握好,分析第四段时,我觉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忍心打断他们,所以延时三分钟,不过我觉得学生参与度较高,就是一种成功,能说一些有用东西,能体会做的一点思想,这节课就是有收获的。但我觉得呢里的多媒体设备真是太老了,出现状况,又不能及时弥补,有点不好,以上是我对这次作课一点不成熟的看法,留下我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多多交流。最后我想说一句:“作为教师,不讲公开课是不完整的,也很难成熟,我就是爱将公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湖北赤壁古战场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296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名胜风景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赤壁市西北。“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照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唐朝伟大诗人李白诗中咏叹的“赤壁”就是大家今天要游览的三国古战场

主席在《论诗久战》中说: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著名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20_年)孙刘联手,在赤壁大破曹操,赤壁如今是我国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它以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中外游人慕名前来。赤壁之战为什么能以少击众,以劣胜优?让我们漫游赤壁,凭吊古人,探寻其中奥秘。赤壁之战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主要是“善联巧借”。如今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世上追逐人生目标者强手如林,如果您能从赤壁旅游中领略先人的智慧而古为今用,也就不虚此行了。

往事越千年,青山壁立,日月依旧,如今赤壁可供游人凭吊怀古的景点有: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赤壁大战陈列馆等多处历史人文景观。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战前,卓越的军事家曹操,曾以一万余人击败袁绍十多万大军于河南的官渡,同时粉碎了刘备割据徐州的尝试,消除了汝南黄巾农民起义在后方的威胁,逐步统一了我国北方,形成了独占中原的局面。但是,在公元220_年的赤壁之战中,却以20多万大军,败给了只有几万人的孙权、刘备联军。其原因何在?下面就让我们在游览古战场中回顾历史,寻找答案吧。

我们现在所在地方就是赤壁矶头。赤壁矶头位于长江南岸,我们环顾四周,在长江以南的滨江平原之内只有这座赤壁山,它如一柄利剑斜插江心,大有欲断长江水之势。抬眼对岸,那就是当年曹操屯兵的乌林古寨,在那里,现已发现深达1米厚的人马骨,以及标有当年年号的铜马蹬。乌林在以前是个窄长的走道,分上、中、下三部分,上乌林是曹操步兵,下乌林是骑兵,中乌林是曹操指挥部也是连环水城所在之处。极目西南,一泓清水,传说是当年黄盖操练水军的地方,赤壁大战后,孙权论功行赏,以此湖赐名黄盖,据《蒲圻县志》记载:此湖原名太平湖,地形险要,背靠蒲圻,左连洞庭八百里,对面长江是个隐蔽的港湖。翘首东望,流经于古城蒲圻的陆水河边,陆溪古镇依稀可见,那就是当年陆逊驻兵的地方……所有这些,在长江中游南岸,以赤壁山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可攻、可守、可进可退的天然屏障,其中的特点是以“水”为主,而孙刘联军又以水战优于曹操。凭借长江天堑,加上战略上联合抗曹,战术上智用火攻,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再看翼江亭。翼江亭原为周瑜的前沿观察哨和指挥所,因赤壁山如鲲鹏的翅膀斜插江心而得名,由国民党某师师长蔡汉卿所建。亭柱上的这幅楹联是根据明末清初诗人朱彝樽的《满江红·吴大帝庙》缩写而成。我们看上联:江水无情红,赁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卮言兴霸良策。这是说水火无情,战争无情。赤壁之战时,这里的江面都被那场无情的大火映红了,现在我们追忆当年,自然会想起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子布是指张昭,东吴的三朝老臣,官封长史。兴霸是甘宁,东吴年轻的水军将领,原是江夏黄祖部下,投奔东吴后向孙权献策,先夺江夏再取荆州,以巩固江东基业。此主张却遭到了张昭的强烈反对,关键时刻孙权明辨是非,力排异议,采用了甘兴霸的良策。此联以甘宁、张昭之争,盛赞孙权善纳良策。我们看下联: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身价陆弟风徽。周郎是指周瑜,赤壁之战时,他以火攻为主,火烧曹军连环水城,把曹操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烧得灰飞烟灭。陆弟是指陆逊,据《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载:建安20_年(公元220_年)陆逊与吕蒙用计夺荆州,东吴黄武元年(公元220_年)刘备率蜀国七十万大军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陆逊领兵在夷陵,利用火攻,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刘备退守于四川奉节,死于白帝城。他们二人功载史册被人称为“三国两把火”。下联即赞孙权在立国后,两次面临危局皆以周瑜、陆逊二人力挽危艰,始得巩固东吴基业。又因二人建功立业时,皆年在弱冠,均遭张昭等人反对,而孙权独能力排众议,重用青年将领,方建万世奇功。《三国志·吴志》对孙权的评价是:“能屈身忍辱,任才尚贤,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整副对联融写景、抒情、咏史为一体,借东吴历史上几位文臣武将为东吴政权建功立业的故事,赞颂了孙权在关键时刻能知人善用,是一位英明君主。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时,周瑜是孙刘联军的总指挥。我们眼前的这座周瑜石雕像是于1990年秋落成,由湖北省博物馆的程德兴设计。周瑜雕像造型揉合了汉画像石刻、北魏石刻和现代建筑艺术的双重优点,写实结合写意,既考虑历史环境,又为旅游服务,而且偏重后者。周瑜的战袍设计就体现了这种特点,从正面看,东风吹来,战袍飘向西北与孔明设坛祭风的东南风向相吻合;反面看,象一面石壁,和“赤壁”意合。底座设计别具匠心。那刀劈斧刻的纹络象征拍岸的惊涛,三个层次比喻“卷起千堆雪”,从苏轼的词中取意,同时也隐喻了三国鼎立。雕像底座宽高各2米,长3米,人像高6.85米,由26块花岗石雕砌而成。全高8.58米的石像,有5个成年人加起来那么高。您看周都督手持利剑,目光英武,面对曹军的二十多万强敌毫不畏惧,整个雕像把周瑜“欲与曹公试比高”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与卧龙孔明的齐名的就是凤雏庞统了,此二人是当年隐居襄阳的两大名士,凤雏庵是专为纪念赤壁之战中献“连环计”的庞统所建造的,它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即公元1846年),原为九重大殿,因毁于战火,今仅存最上一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分三个殿室,正殿供奉有凤雏先生的全身塑像,神像两侧有对联一副:

造物多忌才,龙凤岂容归一室;

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许三分。

人们纷纷传说: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刘备志在扫除群雄。匡复汉室,他不仅得到了孔明,而且得到了凤雏庞统,可惜的是“造物多忌才,龙凤不容归一室”,结果同一个智慧的化身庞统早年夭逝,假如庞统不死很有可能三国的历史将会是另外一回事了,当然这个下联是对庞统进行的更高境界的一种评价。凤雏庵的右侧门牌上有“绝甘兮少”四个字,传说是赤壁之战时诸葛亮题赠给庞统的。那时庵外有一块小菜地,庞统在菜地里种上了鲜嫩的马蹄菜,菜园正中有一个古井,里面的水清澈干冽,庞统还在山坡上栽了些色味甘美的香茗,每次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来了,庞统总是炒上一大碗马蹄菜,拿出糯米酒来招待,酒后又给人客人用井水和香茗泡一杯浓茶,客人们受到这种招待无不啧啧称赞。一天,诸葛亮、周瑜、鲁肃、阚泽等人又来到了庞统的茅庵中,庞统同样给大家炒了一碗马蹄菜,给客人斟满了香甜的糯米酒,酒足饭饱后,庞统又给各位泡上了香茗,大家的心情舒畅极了,高谈阔论,天南海北的闲聊着,鲁肃说:“像仕元兄这样雄才大略,歌赋吹弹样样会的人可谓古今少有了”。周瑜说:“仕元兄不独如此,就是应酬客人也是十分周到的,《史记》上记载李陵这个人也喜欢结交社会名流,有什么东西总是和大家分了吃”。诸葛亮忙说:“故乐司马太史公送给他‘绝甘兮少’的美称呢。鲁肃和阚泽说:“果然二位老兄博古,我们今天何不也将此名号送与仕元兄呢”?周瑜、诸葛亮都表示赞同说:“有理!有理!”庞统连忙说:“各位过奖了”。诸葛亮对周瑜说不得:“那都督请执笔吧。”周瑜忙谦虚的说:“还是先生写”。诸葛亮说:“村夫的字可没都督的刚劲有力啊”。周瑜说:“先生休要推辞,当年我在庐江便闻先生作《梁父吟》,那字可是古今无双啊”。大家一齐说:“还是先生写吧”。诸葛亮只好提了笔说:“如此,村夫就献丑了,不过司马迁赞李陵是:‘素与士大夫绝甘兮少’。我想改掉一个字为‘绝甘兮少’,大家说行吗?仕元兄的马蹄菜、糯米酒、香茗茶皆甘美之物啊,可惜太少了,像仕元兄这样大度慷慨的人也太少了”。大家都拍手叫妙,只见诸葛亮握紧狼毫,一挥而就,“绝甘兮少”四字潇潇洒洒,恰如诸葛亮其人一样,大人神仙风姿呢。

人去物存,庵外有一颗高大的银杏树,人称这银杏树是庞统亲手所载,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银杏树又称“活化石”、“白果树”,是集药用、材用、食用、观赏于一体,浑身是宝的摇钱树。凤雏庵外的这棵银杏树连理共生高达35米,树上长有倒垂的树瘤,据林业专家鉴定树生千年方长瘤,庵外的这颗白果树瘤已不知存在几朝几代了,很有可能跟凤雏同一个时代。它若有知,可就是赤壁之战时隔岸观火,目睹当年那龙争虎斗的大厮杀的唯一有生命的幸存者了,人们对它倍加珍爱,一代一代的保护这颗大树。千百年过去了,凤雏庵金鸾的传说久传不衰,这颗巨大的白果树更显得枝繁叶茂,如今这颗高大的银杏树撑开巨大的绿伞,迎接八方游客。在这个千年古树的下面还有这样一段传奇。在赤壁大战未开战之前,有一天庞统在银杏树下阅读兵书,一阵清风徐来催他入眠,睡梦中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公公在庞统的头上敲了三下并留下这样四句话,遇蒋而动、择刘而辅、遇凤而止、还本而栖”。并告诫他须牢记。可是根据历史真实,庞统虽然聪慧过人,但心襟比较狭窄。公元220_年,他作为副军师中郎将随刘备入川为了早立大功,为了证明自己才能高于孔明,不听劝阻,机会尚未成熟急躁冒进,在落凤坡(今四川)不幸中箭身亡。这句话印证了庞统一生的际遇,是对他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无度量难以容人,无胸襟难以展抱负,庞统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千百年过去了,当来此游览的人,中午对弈于树下,还似乎可以听到庞统变金鸾的悲歌:

业未尽兮命先亡,栖白果兮化凤凰。

山高水长兮知音少,知音少兮我心伤……

最后,我们要参观的是赤壁大战阵列馆,该馆位于赤壁山右侧的子龙滩,是我国第一个以古战史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于1994年10月国家和地方共投资450万元建成,总面积2069平方米,外形的奇特,有它特定的涵义。《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陈列馆的中间圆形顶,雄居中央,涵盖三室,象征祖国团结统一,意喻合;旁边呈半独立状的三室代表赤壁战后的魏、蜀、吴三国鼎立,意喻分;中间圆形顶又仿周瑜的头盔所制,体现出赤壁大战的总指挥——周瑜。平面看似太极八卦图,象征诸葛亮,侧面看似古战船,体现了赤壁大战以水为主,整体看又似风火轮突出了赤壁大战的以火攻为主,整个陈列馆含一厅三室,它通过内容丰富的壁画、模型、图表、文物、文史资料以及七组蜡像故事,一组大型仿唐三彩人物塑像,以展示赤壁之战的战区概况,社会历史及全过程,让人从现实中走向历史,再现了东汉末年的人文历史和当时三国赤壁鏖兵的壮观场面,最近上映的史诗巨片《赤壁》也必将会给古老的三国战场增色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湖北赤壁古战场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345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曹军由江陵东进,长途跋涉,将士已有疾疫。与江东兵初战,发生挫折,曹公把全军移于江北,便于进退。与江东兵隔江相持于乌林、赤壁之间。江东兵统帅周瑜等在江南,部将黄盖提出“火攻”作战计划。瑜等为达到“火攻”敌方船舰的目的,由黄盖出面,向曹公致书云欲诈降。书内大意“以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原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次述惟有“周瑜、鲁肃偏怀浅赣,意未解耳。”最后又述:“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即。”曹公因一系列性胜利,把周瑜、黄盖密谋,看成刘琮、蒯越举荆州归降,等量齐观,影响到谋士、军师荀攸等看不出底细和密谋,一般将领更不至疑问。都乐于看到黄盖从水上来降场面。

建安十三年(208)十一月十三日,黄盖指挥的十艘蒙冲斗舰满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黄盖在舰上乘着东南风急,于江上举帆,各舰只顺序加快速度,向北岸急驶。曹公与吏士,皆出营立观黄盖的来降,只有谋士程昱于东风紧急中发现来舰轻而浮,判定不是运粮船只,担心会发生意外,即向曹公提出注意敌人有诈谋问题。来船距北岸将近二里时,黄盖指挥的十舰,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驶如箭,冲击曹军水寨。水寨火起,船被铁链锁着,无法拆开。火随风舞,岸上营寨也都起火,烈焰冲天,曹军陷于一片火海。南岸孙军则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江北岸曹军水寨、岸上遭到风火船舰突然袭击,引起一阵混乱。南岸孙军也增派部队渡江,参加战斗,以图扩大战果。双方在火焰纷纷中,相互战斗。曹将张辽指挥所部精兵,击退黄盖的猛攻。徐晃也能乱中镇定,整军应战。在这曹孙二军战斗紧张剧烈间,刘备的豫州军及猛将张飞、赵云各率所部分向乌林两侧与背后猛烈攻击,刘备也亲冒矢石指挥战斗。曹公以腹背受敌孙损失惨重,乘孙刘两军尚未合之际,遗弃大量人马物质和死伤将士,撤出乌林,向华容道方向转进。

刘备乘乌林江面战起,指挥部属向乌林侧背曹军进攻,同时顾 及孙刘两军钳攻。曹军失败,又可能向江陵方向转进,对通往江陵的华容道,选派精兵,巧施埋伏。并于危险路口两侧,堆集薪柴,预备火攻。曹公引兵进华容道,遇着猛雨、大风,遇到泥泞、堵塞,道不通行。派遣羸兵负草填铺,骑才得通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死者满地遍野。刘军伏兵以气候关系,发火稍晚。曹公一行已出险区。及到江陵,对华容道刘军伏兵犹心有余悸的说:“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准备和动手)稍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全被消灭)矣。”虽未被全部歼灭,但南进大军损耗大半,属严重的惨败,从而结束了曹孙刘三方的赤壁之战。

赤壁战后,出现曹、刘、孙,即魏、蜀、吴鼎峙局面,即历史上的三国。这个关键性战役,曹公以绝对优势兵力(20万左右)对孙刘联合绝对劣势兵力(4---5万)。战争过程,出现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中形式的斗争。战争结局,失败的为兵力优势的曹军,胜利的则为刘孙兵力劣势的联合部队。因赤壁之战,就成为中外人士所瞩目和关心乐道的著名战役。

兵家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必数赤壁之战。中国人认为:到赤壁才知“道、天、地、将、法”的高妙。外国人认为:到赤壁才能体味东方文化之神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替换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很有好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弄清在有差数关系的问题中替换后总量发生的变化。反思本节课教学中自己较为满意是:

1、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在课前我通过苹果换梨的动画图片并让学生说说梨和苹果的关系?然后指出:两个苹果可以用四个梨来代替,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替换,今天我们就利用这种办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引出新课。比较生动的实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对比教学发展思维。 本节课我进行了两次比较。第一次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学生采用了两种替换策略,一种是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另一种是把小杯替换成大杯。我让学生思考: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从而揭示了替换的目的在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二次对比是在倍数关系和差数关系的替换的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明晰:倍数关系替换后总量不变,而差数关系替换后总量发生了变化,从而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替换策略的要领。

3、注意差异重点教学。 替换的策略——尤其是相差问题的替换,学生尽管知道替换的方法,但对于替换后总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少学生模糊不清,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如何协调这种差异,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明白替换前后的变化,一是给学生时间和鼓励。在教学中我发现把6个小杯替换成6个大杯总量增加6个20毫升,有的学生不甚理解,动画的演示能帮助学生理解,但对一小部分孩子还是存在困难,让学生分别从图中指出原来的橙汁和还需增加的橙汁,能促进更多学生的理解。我们只有本着承认差异,尊重学生的态度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4、多种策略综合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画图把替换的过程表示出来。并且在检验后我提出“回顾一下,刚才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你觉得哪些步骤是解题关键?”引导学生既感受到用替换的策略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又让学生感受到面对一个问题有时会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

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了 “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是更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湖北赤壁古战场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赤壁大战,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消灭吴蜀两国,而孙刘联军只用了区区三十万人就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在这赤壁大战。且不说这是军事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单单是在这场战役前前后后发生的三国故事都足以让我们一起来到这里缅怀这段历史。

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刘备为了能抵挡曹操的大军和孙权联盟,在长江上展开了一场载入历史的战争。赤壁古战场的遗址也就应运而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在苏大文豪的诗句中感受到了“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景。这里不得不提到湖北的两个赤壁了。黄冈的文赤壁,咸宁的武赤壁。苏轼当年贬官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冈之后,在江边看似赤壁大战的崖壁,顿时偶发感慨,挥笔写下了《赤壁赋》,而实际上的赤壁大战就发生在赤壁市的赤壁镇江边。首先在史书上记载,“曹操屯兵于乌林镇”,而赤壁对面正好面对的是洪湖的乌林镇。再就是在此地发掘出了很多当时遗留下的文物古迹,包括了大名鼎鼎的诸葛连弩,现在保存在咸宁市博物馆中。还有当地的很多地名和一些习俗也遗留了三国时期的特点,比如这附近的周郎嘴、鲁公村、黄盖湖、陆水湖,都是以三国里面的人物名命名的。而脚盆舞的习俗则是当年孙刘联军军民同心的产物。话说当年诸葛亮的部队人数只有十来万人,而诸葛亮很善于体恤民情,也得到了群众的爱戴,于是每当他的军队训练的时候,为了造势迷惑江对岸的曹军,当地老百姓把家里的脚盆拿出来然后用木棒敲击,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让曹军误以为对岸有千军万马,心理上威慑敌军。诸葛亮的得民心在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帮助,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借东风。我们都知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故事,诸葛孔明呼风唤雨的神技几乎让我们觉得他过于常人,但实际上在赤壁这个地方,由于三面环山,一面朝水,冬天的时候就是刮的东风,这个消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那么当地老百姓把这个重要的消息告诉了诸葛亮,那么才有了后面的火烧赤壁。既然诸葛亮都知道了要刮东风,那他为什么又要装神弄鬼假借东风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大都督了。当年诸葛亮就是要弄得烟雾弥漫,神乎其神,让周瑜对他另眼相看,然后借着烟雾偷偷溜走了,不然周瑜肯定会对诸葛孔明痛下杀手,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孔明先生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的优点:

1、整节课的设计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指导,具体来说,是阅读故事类文言文的三种境界,即初读——读通文意,再读——读出情景,三读——读懂特色所以说,本课是比较有高度的。

2、本课试图以一则《狼》的学习来让学生领略《聊斋志异》的特色:内容上“奇异”,情节上曲折,文笔上简练。应该说,本课是比较有深度的。

3、对朗读的指导是比较有成效的。四步走:读出形势的急缓,读出屠户的动作,读出屠户的心理,读出作者的态度。几遍朗读下来,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读出《狼》的惊险与曲折。

并且四步的指导尽可能的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形势之急(第二段)是老师分析引导示范,学生齐读;形势之缓(久之……意暇甚),是学生找出原句,老师朗读,学生听出拖音,然后齐读;屠户的动作是老师问如何读?快还是慢?学生自由读,单个展示;屠户的心理是老师告知心理:吃惊与放松,加入“啊”与“呼”,问应该加在哪?自由趣味朗读,同桌交流,然后学生说理由,单个展示朗读;最后是老师问什么态度?齐读。以朗读带动分析理解,从而以朗读达到体味情节曲折的效果,手法比较新颖。本课的朗读学生是趣味盎然的,尤其是“读出屠户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习,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习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就已听过,早先也看过两三遍,有几位老师开课也谈起过这篇课文。而我自己现在也要教学这篇课文在备课时,发现课文后面练习有这么一道问题: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是不能含糊的。所以,现在备课时我首先要找出这些“充满童趣”的语句来。但是,我课文看了好几遍,却始终没有发现有关“充满童趣”的语句。难道题目出错了,课文中本来就没有这类语句?这是不可能的。就是自己没能找出来。怎么办呢?俗话:“船到桥头自然直。”把其它内容准备得充分一些,这一问题就交给学生,学生肯定会发现“充满童趣”的语句来。

果然,在课堂上我提出这一问题时,学生很快地就找出来,纷纷举手,让他们一说,这些语句果然都是“充满童趣”的。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出来,而我却不易发现,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的理解能力不如学生?当然不是。根本原因在于我已是成人,已失去童心,所以发现不出“充满童趣”的现象。于是,我颇有感慨:人人在盼望长大,渴望成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失却童真。儿童的世界新奇而美丽,充满惊异和乐趣。可是,对我们多数人来说,等不到成年,这种锐利的目光,爱一切美丽的和令人惊奇的事物的天性,就已经迟钝,甚至丧失殆尽,这真是我们的不幸。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真诚地相信,对儿童来说,感觉比知识更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2307 字

+ 加入清单

9月5日上午第三节课,市教研室专家来校听课,我想从新课程的角度,用生成性的教学结构,运用问题发现法,来上好这节课。

我准备上的课文是一篇传统名篇――《游褒禅山记》。我向来不喜欢做课,所以也没有强调预习,只是早读的时候要求他们读了课文,并且放了朗诵录音;我想同学们经过早晨的读,应该对课文有一定的熟悉了,于是按照原来的思路满怀信心地在第三节课走上了讲台。

先是按照惯常安排,徐益安同学讲了一首词,可是准备得不是很让人满意,既没有抄写到黑板上,也没有用幻灯打出原词,同时不能脱稿,同学们只是隐隐约约地听到“为赋新词强说愁”,大多都没有听清楚。我只有皱皱眉头,怎么这样呢,多少次强调要将词句抄写到黑板上,或者幻灯打出,可是他们怎么就是做不到呢?

开始讲课了――

我的第一问题就是“请你谈谈你所知道的王安石。”教室一片静默,没有预想的热闹,后来连问多次后,黄恒才拿了一本参考书把王安石的生平念白的一遍,差强人意地对付了过去,可是这依然不是我问题中的“你所了解的王安石”呀,依然是从别人的文本中得出的结论。这让我很吃惊,对王安石的了解是这样的苍白么?可是更让我吃惊的还在后面呢!

看到同学们的为难,我只好把自己准备的资料用幻灯打出来,并简单地讲解了其中的一些词句的意思。没想到的是,讲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中的“天”字时候,我随口问了问“天”的意思,竟然无一人知道,这可是我在这个班不止十次地提到过的呀,但是事实是又是一片静默,多方提示都无济以事,偶尔几个人说出自己的理解,都是风马牛不相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心中已经感觉到这场课是失败了,最后还是陆萍怯怯地小声说对了是“自然”,但在这个小小的问题上我认为我已经是失败的了。时间浪费了,下面重要的内容就要被挤兑压缩了。

我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你能背诵王安石的一部作品么?全班又是一片寂然,让人心骨寒冷的寂然。同学们往日灵动的思绪似乎全部被冻结了,难道是有老师在听课,怕出错么?看起来又不像。我退而求其次,希望同学们能记得王安石的一句也好呀,可是结果依然令我失望,有一个同学说了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远近高低各不同”;张冠李戴了,前一句是对的,后一句则是苏轼的《《题庐山西林壁》了。这让人哭笑不得。

就这样磕磕绊绊地讲下来,进入我这堂课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把课文读通,我以为学生有昨天晚上的预习和有一个早读的时间朗读,对这样一篇文字并不很艰深的文章的读通,应该是没有问题(事后了解,今天这个班有5节课有老师听课,除语文外,其他老师都是强调又强调地做了详尽的部署,同学们本来就重理轻文,所以就自然根本没有看书预习了),哪知道读得也是不能尽如人意。就几个断句有问题的句子和几个读错的词语稍微点拨之后,我就进入了这场课最重要的阶段,“请同学们把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共同探讨”,我感觉这样做才能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教学精神。但结果依然让我非常失望,在我不断的启发诱导下,也只是寥寥几个人提出了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甚至有个别被点到了名字的同学站起来都不愿意,以至于吱唔以对,真的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40分钟快过去了,下课铃声就要响起来了,可是同学们依然没有任何哪怕是毫无价值的问题提出来。没有问题提出,这种生成性的教学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如果是平时,我当然会叫他们再看书,再个人体味、品读课文,力争读懂而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但是这时候有专家听课,不能一节课什么都不解决,光看书吧,后面讲得再精彩这堂课还是失败的了。于是,我不能也不敢这么做了。就这样在不断的激励学生提问的过程中下课铃声响了,我环视整个教室,能够按要求写出问题的寥寥无几,因此我只能最后要求他们课后把问题收集起来交我,下节课再来辩难析疑了。

走出教室,我感觉极度失望。这堂本以为可以上得很好的生成式结构的教学课是彻底失败了。不用听课的专家说,我心里已经知道结果就是这样的。听了专家的点评,我对这堂课彻底失败的原因更加明晰:

一是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本以为学生基础差,但总会提问题吧,水平低的就提低水平的问题,浅显的问题呀;哪里料想得到,这个生物班学生的基础水平之差已经超出了我所有的想象了,尤其是文学常识、古诗词识记,今后需要恶补了。

二是同学们对这种自主式课堂教学方式还很不适应,师生始终有隔;加上前面已经上了二堂有专家听课的课,大家进入了思维疲劳阶段,所以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减。

三是本人对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精神理解还不够,尤其是在具体教学中的贯彻实施上还有不明了的地方;自主应该是在教师充分引导下的自主,还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解决了基本的文本阅读问题后的自主?自主、探究、合作是有层次的,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步骤,确立难易高低程度不同的标准来安排教学步骤,达成教学目的。

四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够,这有待于以后的培养。学生对自主角色的认同感还待于实践的磨砺才能明晰。

五是机械的理解新课程理论,尤其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缺乏实践的磨练。理论的灰色情调再次露出了他荒谬的悖论色彩,相信学生是主体确实是不错的,但是一个做惯了奴隶的人陡然让他做一回主人,当然会无所适从,甚至会闹出许多笑话来的。老师本领再高,面对一班只是知道抱着手臂、竖起耳朵听的学生,要将新理念贯彻下去,真是神话呀。本应该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把这权力抛去了,就是不提问题;因为他们没有这个习惯。从小学到现在,当奴隶已经当成了习惯,要让他们彻底改变这种习惯,多么艰难呀。

这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适应,还要迅速改变教学只是应付各类排名考试的现实状况,才可能改变这种局面。把课堂交给学生,我是操之过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教规律和教方法,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语文阅读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如何让学生以课文为例子,达到举一反三,“老师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教规律、教方法,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围绕教学目标,我引领学生总结了教学规律。朗读时读准字音部分,要注意通假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句中停顿部分,要注意保持词语和短语的完整意思;无实在意义的词在句首时,常常要停顿;句中表停顿的词后面也要停顿;三个字的句子不要再划分停顿。翻译课文时,一要注意积累文言词汇,二要掌握常见的文言现象。三要注意会运用“六字法”直译课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引领学生掌握了阅读规律和阅读方法,善于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就能为学生高效学习语文打下了良好的阅读基础。

紧扣目标,进行知识反馈。这个环节既检验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又强化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学生通过此环节地学习,既巩固了知识,又加深了记忆,达到了学习地高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福民巷小学 宋炎红

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望大陆》是一篇略读课文,诗歌短小但感情真挚浓郁,教学时间为1课时。

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谈话导入。

二、师朗诵《望大陆》。

三、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于右任的爱国情怀。

四、生读诗歌,初步感知。

五、了解诗意,体会情感。(师创造意境,让学生体会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再通过有感情朗读展示出来。)

六、总结全诗,拓展延伸。(感情升华后,生朗诵诗歌。)

在教学时,我觉得自己有几点处理得挺好:

一、本课导学案设计合理,在教学时我努力把导学案上的题与课堂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融在一起。

二、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中思,思中读,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入体会于右任老先生思念故乡、心系大陆、渴望祖国统一的赤子情怀。

三、南宋大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正可作为本诗的注释。它们表达了同一种精神。教学时联系旧知《示儿》一诗,

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先生渴望祖国统一的拳拳爱国心。

余光中先生《乡愁》诗中写道:“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而于右任这节诗所传达的感情要比余光中的“乡愁”更浓烈。 前两节两次出现“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在这两句里作者对死亡没有丝毫恐惧,祖国占去了他整个灵魂,祖国的统一成了诗人牵挂的一切。拓展延伸时联系《乡愁》这首诗,学生兴味盎然,情感升华。从而潜移默化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个教学环节过渡并不很流畅自然;因为班班通故障,未能采用班班通等多媒体有效辅助教学,课堂显得单调。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在课改道路上摸索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一、画一画:文中使自己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勾画出来,并让学生抓住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体会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抓住作者对母亲语言的描写“咱娘儿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二、说一说:文中自己最感动的句或段落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感人之处有许多,我让学生说自己最喜欢之处。这时,有的学生说最喜欢第一自然段,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有的学生说喜欢文中的五、六两个自然段,还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等等。然后我把学生各自喜欢的段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说出是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使自己感动,只要他们说出来的感受是真实的都行。

同时,有的同学对以上同学的看法会有不同看法,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说出来,感染其他没有发觉的学生。 如:《秋天的怀念》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位同学说,在妈妈离开后的日子,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时,我觉得作者写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这就正如她的母亲对子女那种纯洁高尚,无私的感人挚深的母爱,也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听了这个学生的独到的见解,我很震惊,学生却从读文中感受到了,这也许就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所寄托的感情吧!

三、议一议:

让学生透过母亲为儿子所作的小事进行讨论: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学生自由表达,这一过程使学生母亲对儿子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最后教师说:“又是一个深秋或清明节,假如你是作者‘我’,在‘母亲’的坟前,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纷纷演说,真情流露,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本堂课教学,我个人认为有满意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满意之处

1、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己自由地解读文本,课堂上呈现出“我要阅读”的主体兴奋状态,令人欣慰。

2、全班学生真正沉浸于文本,进行了一次文本细读,而且读出了文本中蕴含的人物思想、情感,与文本、作者进行了较深入的对话。

3、学生有些解读超出了我的预见,生成点较多。

4、本课着眼点在于:(1)读出文本背后 “空白、沉默、隐匿的东西”。(2)学习“文本细读”的解读方法。(3)感悟、体验母爱的无私、博大、宽容、含蓄。后两个内容在这节课上完整呈现。

二、不足之处:

1、从课的完整性上看,结尾时对“秋天的怀念”的题旨分析略显不足,当然,如果留待下节课分析还是可以的。

2、生生间的对话还不够,虽然也有生生间的正面交锋,但限于时间,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否则生成点会更多,也许更精彩。

3、当教学中遇到学生的生成影响教师的教学预设的时间、节奏和内容完成时,教师应该怎么办的问题。这节课里也有几处学生的生成颇有意思,但我顾虑时间不够,中止了学生的发挥,虽觉得有理由,但仍觉遗憾。

以上为本课的教学反思,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赤壁赋的教学反思

范文类型:教学反思,适用行业岗位:教研,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这一线索贯穿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学中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相结合,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理解和感悟白鹅的高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让学生整体阅读、体验文本,感受白鹅的高傲。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学习本课词语。字词是构建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也对白鹅形象有了整体感知,为后面学习课文、体验情感做了铺

三、品读课文,感受“高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