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主要事迹(20篇)

浏览

5025

范文

558

2024感动中国人物聂海胜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到来,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__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师、1个最美教师团队的先进事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刘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师”。

今年32岁的刘秀祥,是曾经千里背母上大学感动了无数人的中国孝子。他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任教,如今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从20__年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学生,他牵线“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开展公益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达上百万人。

刘秀祥老师 邓小艺摄9月7日,记者一行赴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采访刘秀祥老师的事迹。采访结束,我们和刘秀祥在校门口告别时,一名女孩挽着父亲,拿着录取通知书来找刘秀祥报喜。女孩叫姚恩全,前一天刚收到大连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父母都在望谟县实验高中食堂工作。刘秀祥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高兴地说:“恭喜呀!你们在学校为学生们服务,自己的孩子又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是太好了,太好了!”从刘秀祥爽朗的笑声中,我感受到了采访中人们的说法:“刘老师,他是光……”

“他是光……”王代分深情地说起刘秀祥老师。

王代分和妹妹王代美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的父亲身有残疾,精神也需要长期靠药物稳定,只靠母亲一人支撑一家5口人的生活。20__年,在望谟县民中高一的一次历史课上,刘秀祥注意到了这对眼神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却有些怯怯的双胞胎姐妹。在了解到了姐妹俩的家庭情况后,刘秀祥像哥哥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尽力帮助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她们。

“刘老师的经历和我们有些相似,我们会觉得很有共鸣。当时刘老师特意为我们俩姐妹写了一篇文章《同样的命运,同样的坚强》,鼓励我们。他是我们奋发读书,改变命运的精神动力!”说到这里,王代分有些激动。

现在,王代分和王代美已经分别从贵州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姐妹俩都选择回到望谟建设家乡。妹妹王代美在望谟县政府工作,王代分则成为了刘秀祥工作室的一员,看到工作室筹备的消息时,她立刻联系刘秀祥表示自己希望加入。“刘老师改变了我们,我们也想回来改变更多的人。”王代分说。

刘秀祥工作室是在宁波市教育局、黔西南州教育局和望谟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建设起来的。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乡村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将刘秀祥的光和热辐射到更广的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高中摘抄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x年前,当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直刺苍穹,湖北枣阳市杨垱镇沸腾了。从这个小镇农家走出的航天英雄聂海胜,名字响彻神州大地;

8年前,这个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的小镇再度成为热闹的海洋。聂海胜担任神舟十号飞船乘组指令长,又一次逐梦苍穹;

又一个8年过去了,已是57岁老将的聂海胜担任神舟十二号飞船乘组指令长,成为继景海鹏后,我国第二位三探苍穹的宇航员,他也是我国执行飞天任务年纪最大的宇航员。

这位出生于荆楚大地的航天老将,正续写着我国载人航天的新传奇。

老将出征

“海胜可能又要飞了!”

端午节前夕,在聂海胜老家杨垱镇凡庄村,几位村民坐在一起闲聊着。

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在即,网上一直有消息称,聂海胜将又一次执行“飞天”任务。虽然最后确定的名单尚未公布,但家乡父老期待着他能再立新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说过: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而朱彦夫,又是这所大学中灾难最为深重的人。就是他,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他始终保有对党的坚定信念,靠着对党无限的忠诚精神,靠着自己非凡的毅力,自强不息,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美的人生价值的奉献之歌。他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学习的“精神粮仓”。

首先,要学习他始终保有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正是因为他始终保有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朱彦夫,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年代,他毅然选择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在丧失四肢和左眼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自食其力、奋发进取;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能够在平凡的岗位干出辉煌的业绩,带领村民,千方百计,历经艰难,发展教育,大搞农业开发,把一个穷山区村,变成全乡的先进村。朱彦夫,一个四肢不全的人,却能够经受住来自社会变革带来的各种严峻挑战和风险考验,也正是因为他始终保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始终保有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在任何时候把握人生的正确方向,在任何时候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其次,学习他始终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抗美援朝的一场战争中,他奋勇抗敌,最后阵地只留下他一个人。当昏迷几十天的他醒过来时,发现自己没有了四肢,没有了左眼,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选择了做人生的强者,挑战人生的极限。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为了不让别人照顾,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凭着对生命的热爱,他学会了生活自理;凭着对家乡有热爱,他奋发图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凭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自学知识并写出了《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代表作。他的生活历程,就是一部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历程。

再次,学习他始终坚守老百姓这块阵地的执着。他回到家乡后,那一天,全村8名党员齐刷刷地举起手,选举他为张家泉村党支书。很多人眼里他是一个传奇,但他说:“我这个条件只能是一个字:拼!为百姓,就是守住阵地!”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落后面貌,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从那时起,他肩负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写地的绝世文章!他拄着双拐,爬山头,到田间,访贫问苦到家院;他用残臂、用假肢支撑着大干苦干,开山劈岭,治山改水,打机井;他躺在地里,跪在沟里,育苗、拔草、浇水;他带领村民,千方百计,历经艰难,把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山果园;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产;修道路、搞副业,全村用上了电……”在他的带领下,一个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他坚守老百姓这块阵地,也就坚守了一个共产党的精神高地,永远值得我们共产党人学习。

“时代楷模朱彦夫”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活动的“精神食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中的强大“精神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回到下庄 英雄谱前告慰筑路牺牲群众

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山,毛相林坐的小车在山路上盘旋,他的思绪从北京的颁奖现场回到了下庄的这条路上——

开工修路那一声声开山炮、村民坠崖那一声声哭喊、路基坍塌那一声声叹息、建成通车那一声声欢呼、游客进山那一声声欢笑……一下子涌上毛相林的脑海,在耳旁一遍又一遍回响。

“停一下!停一下!”车到鸡冠岭,毛相林下了车。这里建有英雄谱,上面有修路村民的名字,特别设置了筑路牺牲人员名单。毛相林怀抱“时代楷模”荣誉证书和奖牌,默默地伫立了几分钟,回头对杨亨双、彭仁松说,“这份荣誉属于下庄人,属于修路的村民,特别是6位村民,他们没有白白牺牲。”

“昔日登天路,今日致富路。”看着这副对联,再看看山路盘旋的下庄和谷底的果园、袅袅升起的炊烟。毛相林说,“我们一起努力,让下庄变得更美好。”

到家已是下午3点过,毛相林放下手头的东西,径直去了党员黄玉庭家。黄玉庭70岁,因患风湿残疾。当年,黄玉庭非常支持修路,也多次为村里的发展和治理提意见和建议。一有空,毛相林就会去找黄玉庭聊天,关心他的身体。

“毛主任领奖回来啦!”傍晚,毛相林从北京回来的消息在下庄传开了。村民黄全亚第一个冲进毛相林家要抢先看看他的荣誉证书和奖牌。60多岁的刘恒保也丢下锄头赶了过来。一下子,毛相林家挤满了邻居,“哈哈!你是我们下庄的佼佼者,下庄人的骄傲!”邻居们对毛相林说。

荣誉,没有让毛相林止步,而是让他更加干劲十足。接连几天,毛相林围着村头转了几圈,去看了柑橘果园、人居环境整治、污水治理项目,几项工作都进展顺利;同时又忙着张罗村里的扶贫扫尾工程和扶贫迎检准备工作。

“你上新闻联播了”“央视报道你们下庄啦”……最近,毛相林接到很多亲友发来的微信祝贺,“还有很多未接电话,我还没来得及看新闻。”

毛相林说,这份荣誉是对他的鼓励和鞭策,自己一定会努力把下庄建设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张家泉村是沂蒙腹地一个小山村,迈步脚踏山,出门眼见天。山连山,山套山,山山连环。村里200多户人家分布在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百余米的峡谷地带。

他离别家乡数载,归来就让全村炸了锅:四婶死了的儿子回来了!死人复活了!

重残卧床生涯使他的性格骤然改变,原有的刚直爽快、勇敢坦诚已经消减殆尽。他变得沉默寡言、抑郁多思。他羞涩、自卑、惧怕别人嘲笑的心理,与身体遭受重残密切相关。

他在任何陌生场所,都极尽所能保持一个完整人的形象。不卸假腿,不摘帽子,不摘墨镜,避免让陌生人感到惊讶。就连吃饭、喝水、穿衣这些生活琐事,他也极想独自一人“秘密”进行。

他双上肢在手腕上方5厘米处截肢,双臂神经剧痛,极难学会自己配戴假腿。他双下肢在膝盖下方7厘米处截除,即使装上假腿,走上十步八步也会因为腿短打弯双双脱落。

他不想让别人窥探他吃饭的“秘密”,他认为那是一种丑态。他知道,假如人们发现他罕见的“猪舔食槽”饮食方式,孱弱的母亲会急出病来,同情怜悯者会竞相争助,猎奇好事者会大肆宣扬。而且,还会越传越离谱。

他负伤截肢以后第一顿“自食”,是用断臂搓掉帽子,推掉墨镜,四肢扑在床上一点儿一点儿地爬到桌边儿,伸嘴叼着碗下压呈半立状态,慢慢地吸食。他的臂碴触扶桌沿儿,伤口末端神经就会剧烈疼痛。因为疼痛,他每一次只能够坚持半分钟左右。

他难过得想哭,想让情感在哭声中迸发。他在床上攒了攒力气,“腾”地一下子坐了起来。暗自骂道:真他娘的笨蛋!连哭一场都不能,这“哑巴”的滋味比哭还要难受。战场上头颅被烧得半熟没有哭,骨肉散架“大搬家”没有哭。现在反倒想哭了?没出息!

他顷刻间来了精神,身立臂摇,不知不觉中站立起来。他感到自己与受伤前一模一样,依然是一位整装待发、威风凛凛的军人。他挺胸立正,抬腿迈步,却“哐当”一声,囫囵个儿从床上栽了下来。想象中的英姿,也一下子被“哐当”没了。

医生判定他最多只能够活三年。可是,他经过六年苦涩煎熬艰难锤炼,不但活了下来,还逐渐做到了生活自理。他在一望无际的艰难中,一寸寸、一点点、一步步,向着生命的亮光挺进。

既然敌人的子弹炮火没有夺取他的生命,他要替牺牲的战友们活着。既然活着,就要活出名堂。随着时光流逝,他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他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活着,他生发出强烈的愿望——我要工作!

他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一干就是25年。为着让乡亲们吃饱肚子,过好日子,他竭尽所能,竭尽所有,吃苦受累,不在话下。

他在崎岖的山路上,“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他一般都是晚上行动,因为白天出来怕被人们发现而特殊照顾。他穿着假肢行走山路,经常摔倒,有很多次跌倒滚下山去,摔得鼻青脸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亚洲飞人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回乡之前,很多村民以为他已经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了。没想到在1956年却把这位“烈士”给等回来了,尽管回来的已经是一个“缺胳膊少腿”的战士,村民们仍旧激动万分。但在当时,村里依旧贫困落后,大家也没有对归来的朱彦夫有着太大的期望。

但这恰恰是朱彦夫所想要改变的,他生长在这里,深知贫困的滋味不好受,上天既然重新给了他希望,他绝不会放弃,他回来就是想带领村里的老少爷们都过上好日子。

回乡后朱彦夫先是“闭关”了一段时间,既是为了继续磨练自己自理生活的能力,也在琢磨如何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张家泉村历来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祖辈们都没办成的事,要摘掉这帽子谈何容易。

朱彦夫在疗养院期间因为时间充裕,看书弥补了一些文化知识,他苦思冥想很久终于悟出一个道理:要扶贫,先扶智。他想到了让乡亲们看书、学习。书从哪里来?他决定用自己的退伍抚恤金采购;看书的地点呢?他与家人商量后,将老母亲的房间腾出来用做村里的图书室,消息一传开,乡亲们踊跃前来,一时门庭若市,但乡亲们大多数不识字,朱彦夫只得陪在旁边帮大家一篇篇文章讲解,一天下来常常口干舌燥。时间长了,朱彦夫想,既然乡亲们学习都要指望他来讲解,何不顺势而为,在村里办夜校?

村干部们对于这个大胆的想法很支持,很快在山上为他腾出一间仓库,用石头垒了板凳桌子,再装上黑板,张家泉村的夜校正式开学。而朱彦夫理所当然就是村民们的老师了。但“朱老师”这个新角色可一点也不容易,上课时他用残臂抱着粉笔格外吃力,讲课久了双腿就麻木了,好几次下课迈不开腿直接摔倒在讲台上;不仅如此,由于夜校离家有2里地,朱彦夫下课天都黑了,因为看不清山路而摔倒那更是家常便饭……为了帮村民在精神上脱贫,朱彦夫吃尽苦头,打破牙齿和血吞。在他担任教师那两年里,从未因为个人原因缺课,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村民们不少都学会了写信和看书,还培养出了几个会计,村里的文化水平真的提高了。

后来,村里的老支书请辞,谁来当下一任村支书?村民们纷纷推举“朱老师”,人心所向的朱彦夫就这样当上了村里的书记,这一干就是25年。

接过村支书的担子,朱彦夫这位重残军人一开始还有点犹豫,但村民们已经认定他是村里的领头人了,他咬咬牙,告诉自己要么不干,要么就要真的到一线跟大家一起劳动。从那之后,朱彦夫每天早早就穿好假肢,戴上墨镜和一条擦汗毛巾,深入到田间地头督促生产,不时还会挨家挨户询问民情,把村里的现状全部掌握在脑海里,晚上回到家了仍不休息,还在为村子的未来出谋划策。

张家泉村的路不是上山就是下坡,为了考察村里的每个角落,朱彦夫这位村支书摔的跟头比之前更多了,工作中不时“洋相百出”,跟村里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有过亲密接触,但朱彦夫对此格外乐观,总结出自己的四种走路方法: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滚着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缅怀四川凉山消防英烈感触_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四川森林消防员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这些牺牲英雄的名单时,我被两个00后的名字而痛心:

英雄的名单中20__年出生的有2个,真为他们的父母感到心痛,还不到20岁的年纪,在父母眼中还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就这样和亲人永远的分离,这种痛只有身为父母才能真正体会;

昨天看了很多报道,抖音中全是欢迎英雄回家的视频,说实话当时心真的是在滴血!也深深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而感动,每次有灾难来临的时候,都能看我们消防员的身影,他们冲在第一线,为大家换来了祥和,向这些“逆行者”致敬!

同时也想要提倡大家一定要提高消防意识,在天灾和人祸面前,虽然天灾我们没法控制,但请让人祸少些,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三十名消防战士的牺牲,三十个鲜活的年轻生命,被三月三十号的凉山大火吞噬,你说能有啥感触,说真的,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就不用再说失去儿子丈夫亲人的心情了,他们有的是父亲,有的是儿子,有的是丈夫,但有一个共同的职位就是消防战士,他们就是在这个共同的职责面前,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共同的职责,不顾火海的危险,被无情的大火吞噬了生命。

水火无情,无疑,消防员做为应急保障的第一线战士,他们是最危险的职位,而且他们都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个事业。不论消防事业怎么改,但他们冲锋在前的精神是不变的,所以我要善待咱们的消防战士,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不要让他们流血又流泪,最后默默的说一声英雄一路走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先进事迹摘抄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电商梦”成真

3月3日,一堂特殊的“电商培训课”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开课。讲课的是东川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施勇和东川电商达人、“扶贫明星”云丽,而学生是去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奖者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你望望,网上卖个大米,都几十万的单了。”

“你又不会操作,望也是白望。”

张顺东一直都有一个“电商梦”,但李国秀总觉得做电商困难大。2月25日,_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点名表扬了夫妻二人,这对只有一只手加一双脚的东川夫妻,去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4个国家级奖项,是全国闻名的“最美家庭”。_的鼓励,再次点燃了张顺东的梦想。

但是,怎么做呢?张家所在的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距城里有40分钟车程,坪子村也没有特产,就算开店,这对身带残疾的夫妇也难以上网操作。开了多年小卖部的张顺东认为,做电商和小卖部一样,要进货。钱从哪里来呢?货源在哪呢?

培训课一开始,云丽就发现,要改变张顺东固有的念头。被人们称为“扶贫明星”“慈善公益之星”的她,曾于20__年1月20日与在昆明考察的_记有过短暂的对话。_对她做电商带动乡亲们脱贫、帮助东川特产打开销路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这成为她努力做电商的最大动力。

“电商可以不囤货,有多少货就上架多少。还可以一键发货……”云丽还没说完,张顺东便说:“我见不到产品,质量怎么办?”

产品的质量的确决定成败,但云丽对此颇有心得。“如果不愿意做一键发货,可以从土特产入手,或者你把货交给我,我帮你们卖。”

李国秀又提出一个问题:“网店谁来操作?你会弄电脑吗?”张顺东虽然20__年接受过相关培训,可频繁操作电脑对他来说还是很难。其实,在李国秀看来,他们的儿子张光云目前的工作恰与电脑有关,儿子就是最佳人选。

“万事开头难,慢慢地学,一步一步来。”云丽说。

这堂特殊的“电商培训课”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张顺东终于明白了电商和开小卖部的区别。

从授课的3日到8日,东川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就为张顺东的“电商梦”做好了初步规划。施勇说,张顺东的小卖部将被改造成直播间和小型超市综合体,此后还将陆续加大对张顺东一家的培训力度,为张光云提供一个月的跟班学习机会。本周内,直播间和标准化超市的改造就将完工。施勇还介绍,张顺东的微店近期即将开张,上架面条、大蒜、蜂蜜、洋葱等东川特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周秀芳牵线,由我市爱心人士捐建的凤来石浦岑玉希望小学落成,周秀芳和部分师生合影。右一为周秀芳。

她非湘人,却一心行善,舍家离子,千里驰援湘西南;她年已古稀,二次奉献,支教扶贫,三年募款建九校……日前,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揭晓,我市李惠利小学70岁的退休教师周秀芳入选“感动湖南人物”前三甲,并将代表湖南参评央视“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她的颁奖词也随即火遍湖南溆浦县。

20xx年9月,67岁的周秀芳前往贵州省惠水县蛮纳村小支教。20xx年3月,周秀芳又前往湖南溆浦县支教。记者去年5月前往溆浦采访周秀芳,了解到周秀芳的很多感人故事。

周秀芳初到溆浦时,住在一所废弃的房子里。白天,她或在借来的教室给孩子们上课,或顶着烈日去监督新学校施工;晚上,她常和村干部一起,或与村民商量,解决建校中遇到的问题。施工车辆进出的地方需要平整,周秀芳自己动手;给施工人员做饭,也是周秀芳自己来。

为了省下钱用于助学,周秀芳在溆浦县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张木板床,一个电磁炉,一只行李箱,就是她在溆浦县九溪江中心小学宿舍的全部家当,常常一碗米饭一个菜就是她的一餐。但周秀芳为孩子们花钱却很大方,走访贫困学生时,她常送上几百元钱;留守儿童过生日,她常买来生日蛋糕。周秀芳特别关心留守儿童,她募集资金给当地学校买来电脑,使留守儿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

在周秀芳的感染下,宁波数千人助学溆浦。用这些钱,周秀芳已经在溆浦建起5所希望小学。

“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一个人干不了这么大的事,是宁波人太有爱心了,使我有物资可以搬运到贫困山区。”周秀芳谦虚地说,她搬运过去的物资,是3000多名宁波爱心人士“众筹”来的,有的人捐出一所学校,有的人捐出一件衣服,有的人捐出5元压岁钱,不管多少,都是一分心意。

周秀芳目前已经筹款近300万元,为山里的孩子建成5所希望小学,还送去价值上百万元的物资。昨天,记者联系上了周秀芳,她说,最近,她又联系到了大笔宁波爱心资金,准备在溆浦县再建4所希望小学,她希望通过本报,向助学溆浦的宁波爱心人士道声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聂海胜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妻子希永在世时,曾开玩笑说,朱彦夫身上长了“瘆人毛”,谁见了都怕。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有一回,邻近村庄的两兄弟动了手,谁也劝不住,只好请来朱彦夫。朱彦夫刚一露面,弟兄俩就偃旗息鼓,握手言和。

无论是妻子儿女,还是父老乡亲,对朱彦夫怕在表面,爱在深处。怕他,不是因为他的残躯,而是因为他为人公道、铁面无私;爱他,是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别人,却唯独没有自己。

百善孝为先。朱彦夫是出了名的孝子,他不愿待在荣军医院,一是不想当“寄生虫”,二是为了侍奉娘。吃饭时,娘不动筷子,他不碰碗。说话时,娘嗓门高起来,他头会低下去。

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翘大拇指的大孝子,却干过两件“大不孝”的事儿。

从荣军医院回村不久,为帮村民扫盲,朱彦夫打算在自家办个图书室。房子腾出来了,买书的钱也凑齐了,可书架却没着落。朱彦夫想来想去,竟然打起了娘的寿材板主意。那时,农村老人哪怕吃不饱、穿不暖,也要早早备好寿材板。这东西,在老人眼里金贵着呢。朱彦夫刚一张口,老人眼泪扑簌簌地掉:“什么都依你,这个不依。”

朱彦夫跟娘斗起心眼,一连几天憋在屋里,不吃不喝,妻子叫他不答,弟弟叫他不理,老娘叫他不应。最后,还是娘让了步。图书室顺利开张,他给娘磕了一个响头。

娘去世时,朱彦夫又干了件不孝的事儿。1975年秋,75岁的老母亲患肝癌晚期。当时,沂源刚开始推行农村殡葬改革。庄稼人祖祖辈辈都是黄土埋身,哪个愿意让一把火给烧了?

老人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把她烧了,要让她入土为安。朱彦夫哭着答应了。

没想到,老人一闭眼,朱彦夫就让老大队长张茂兴去办火化手续。张茂兴不肯去,村里人也说,该让老英雄的母亲土葬。朱彦夫哽咽着蹦出一句话:“咱是公家的人,又是党员,咱不带头谁带头!”

张家泉人都记得,送葬那天,朱彦夫用残臂捧着娘的骨灰盒,声泪俱下:“娘啊,儿子不孝,对不住您。等儿子到了那边,再去伺候您!”

对自己的亲人,朱彦夫“无情”得近乎残忍。他不止一次对家人说:“咱家有特等残废这一个‘特’字就够了,绝不容许再有一个‘特’字——特等公民!”

打从跟了朱彦夫,妻子希永就没享过福。上有老婆婆,下有6个孩子,加上照顾朱彦夫,她天天忙得团团转。朱彦夫当上支书后,希永的活儿更多了,但生产队里她几乎没缺过勤,就是怀孕期间也没落下。

“母亲是日照海边长大的,不会推独轮车,常常连人带车翻到一边。”儿子朱向峰打小就看见,母亲没有闲的时候。“后来才明白,不是父亲不心疼母亲,而是要给乡亲们一个交代,在乡亲们面前说话有底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6月23日,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的训练视频显示,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在节点舱内,进行舱外航天服首套安装与测试、服装尺寸调节等工作,聂海胜在舱内使用训练仿真软件,与操作台配合,进行第一次出舱前活动机械臂操控科目训练。

7月4日,中国空间站两名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成功出舱,完成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任务。

时隔13年,中国人再一次在太空留下“中国足迹”。

然而,刘伯明在那一次时曾遇到险情,当时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20__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9月27日,神舟七号出舱任务正准备执行。然而,就在出舱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第一次拉门,翟志刚和刘伯明使出全力,舱门却纹丝未动。第二次拉门,舱门拉出了手掌宽的缝隙,又迅速吸了回去。此时,两人的体力已经透支到极限。如果舱门打不开,神七的核心任务,出舱行走就无法达成。

休息片刻后,刘伯明把一根撬棍递给翟志刚,两人利用杠杆原理艰难地撬开了舱门。就在两人准备出舱时,轨道舱中竟突然响起了火灾报警声。太空中一旦产生火花,轨道舱很可能发生爆炸。

然而太空出舱活动即将展开,无数中国人都在翘首以盼,到底是排除警报,还是继续出舱,航天员们面临艰难抉择。

刘伯明在采访中曾表示:“‘神七’这次任务是什么,就是出舱。只要我们出舱了,这次任务就顺利完成了,至于我们回不回得去,其实个人的生死,跟国家民族大义相比,轻如鸿毛。”按照出舱程序,翟志刚出舱后,首先要取回舱外一块固体材料的试验模块,然后再展示国旗。那天,三名航天员临时决定改变出舱程序——首先展示五星红旗。

“我们执行任务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出舱,那么最具代表的,就是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证明我们来到了太空。”刘伯明说,“展示五星红旗,就是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在6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释。不过,我记得他还是奖了我一支钢笔,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象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巴克斯方程"。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794 字

+ 加入清单

12年前,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为了读大学,而又不得不同时要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所以只能背着自己的疯娘一起上大学。他的故事当年感动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那么12年过去了,这位不惜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如今怎么样了呢?

他叫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个贵州偏远的普通农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顺其自然的,那么也许大家也就都不会认识他了。但是他正因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而收获了成千上万人的眼泪和感动。

他在家里他排行老三,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本来最小的他应该是得到哥哥姐姐们的照顾,和父母的宠爱的。生活即使过得有点艰难,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然而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四岁开始就要承担起所有家庭的责任。

在刘秀祥四岁那年,命运的魔爪便毫无声息地扼着了他的咽喉,让他本来幸福的家庭偏离了轨道。这一年,刘秀祥的父亲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不久便去世了。这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也许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永别了。

刘秀祥的父亲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更别说他怎么托付别人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紧接着他的母亲也因为承受不住这天大的打击,患上了间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连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这三个未成年人身上。

在经受了这样的打击,4岁的刘秀祥本来还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没想到7年后自己的哥哥姐姐因为忍受不了这样不堪的生活离家出走,再无音讯传回。刘秀祥从此过上了更加艰难的生活,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邻居帮衬过日子,好在哥哥姐姐这些年教会了他如何种地,才让这11岁的孩子可以维持生存下去。

刚读三年级的刘秀祥,承担起了照顾患病母亲的重担,忍受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为这种磨练,让他懂得了坚强,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每天他为了不影响去上课,迎着还未褪去光华的月亮就得起床了,去地里种菜,去山上砍柴,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准备,最后给母亲做好早饭才能放心去上学。

生活已然怎么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念头,所以他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学校离他家很远很远,每天来回就得花4个小时,这不得不使他要比别人跑得更快,所以脚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

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的,因为他付不起高额的学费,也不能去太远的地方读书,家里丧失自理能力的母亲还需要他照顾。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坚强的决定,选择了一个不要学费的民办中学就读。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带着母亲到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他在学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这里便成了他临时的家。

这样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影响他求学的信念,白天他在学校心无旁骛地上课,晚上他就出去捡破烂来换生活费,去菜市场捡剩菜拿去做饭,吃肉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奢望。为了梦想和母亲,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那个金光灿灿的夏天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高兴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几圈。为了凑足自己的学费,他背着自己的母亲到山东赚学费。当然大学他同样是背着自己的疯娘去学校,在经过了报道之后,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好心人开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学校的帮助下,他最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毕业那年,很多单位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在面对前程似锦的未来时,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名乡村老师。也许在大城市里工作会更好,工资也会更高,但是他说,他要回馈这个家乡,回馈这个社会,要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这样他带着母亲回到了曾经的故乡,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普通老师,不再过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经是县里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不过他仍然坚持在教育一线的岗位上给孩子们上课。

20__年刘秀祥入选了中国好教师,他说这只是幸运,而没有觉得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上限了,他觉得自己还要更加努力。

20__年刘秀祥荣获了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说这是碰巧,他的内心到底有多伟大才能承荣誉时而没有半点骄傲。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战胜不了的磨难,不抛弃,不放弃就会成功。我们出身的环境没法改变,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他用自己最励志的人生告诉我们,“倘若命不眷你那便与命争,倘若天下不容你那便与天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叶连平老人一生热爱教育事业,“痴迷”三尺讲台,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自办留守儿童之家,努力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

“我希望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朴实而又豪迈悲壮的话语,令人动容,更让人敬佩。

90岁高龄的叶连平老人,一生热爱教育事业,“痴迷”三尺讲台,在每天1个小时的课堂教学中,渴了,抿嘴唇忍住。累了,扶桌角坚持。从不中途间断休息,这节“课”整整上了30年。

每次站在三尺讲台上,都会精神矍铄为孩子们上好每一堂英语课。由于听力下降接近失聪,他只有戴着助听器上课,竭尽全力大声讲课,生怕有学生听不到或听不清楚而跟不上进度,也尽量听清孩子们的每一句话。长期以往用坏了好几个助听器,而把助听器声音设置到最大带来震耳欲聋、身心疲惫的痛苦没人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今天上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将加注推进剂。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试(实)验;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

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稳定,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苏炳添其实一直是个乖宝宝。苏妈妈回忆,小时候的苏炳添就很乖,性格很温和,很少和别的孩子发生什么纠葛。初中进入学校田径队,苏炳添并不像别的体育生那样张扬,一直都显得安静低调。杨永强教练回忆,苏炳添在学校田径队的时候,从来不缺勤,每次训练都积极参加,而且非常自律。即便刚刚入队,还没有成为正式队员,苏炳添也从来没有把参加训练当做可有可无的随便试试,对教练布置的任务都是不折不扣地完成。

这种自律的态度一直伴随着苏炳添成长。表哥蔡健发回忆,每次家庭聚会,大家都是吃吃喝喝,苏炳添从来不乱吃东西,不吃猪肉,更从来不喝酒。省队教练也大赞苏炳添的自律能力,在省队、国家队都是统一的饮食,有严格规定,但放假回家,很多运动员都会放松对自己的约束,而苏炳添回家之后也是严格按照饮食要求,滴酒不沾。

除了很自律,苏炳添即便拿到全国冠军也没有丝毫的骄傲自满。有机会回家,会一如既往地看望家人、启蒙教练。没有时间回家,也时常会通过微信、电话和大家联系,汇报一些训练、比赛的情况。

现在,苏炳添不仅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及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进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375 字

+ 加入清单

苏炳添原本就学习成绩不佳,他上了体校后,家里人都很高兴,他自己也很高兴。但是,苏炳添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面对刻苦的训练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在体校,每天早上五点就得起床,还要跑十几公里,有时候还得带着沙袋,可比读书的时候苦多了。

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的苏炳添,突然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地方,不久便开始想家了。由于是转校生,没什么朋友,他的委屈无人诉说,只能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偷偷抹眼泪。情绪不佳,导致训练成果也不显著。彼时能跑市里第一的苏炳添,在体校考试时,成绩居然在中下游,实在让人不解。

看到苏炳添的成绩后,体校老师非常失望,随后便开始忽视起这个小伙子,苏炳添察觉到这一变化,内心也非常委屈。在情绪最低落的时候,他想吃妈妈做的饭,想跟着表哥在田里奔跑。这个15岁的小男孩,自小在田里无忧无虑地长大,从未曾想过未来,更未曾想过为中国人争光。

那时的苏炳添只知道,体校剥夺了他的自由,剥夺了他曾经的快乐。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早上,他偷偷跑出了学校,坐上了回家的大巴车。回到村子里,看到母亲在田间劳作,苏炳添一把抱住母亲,嚎啕大哭。这几个月受到的委屈,他一股脑朝着母亲哭了出来。母亲几个月没见到儿子,看到苏炳添身形消瘦,身上还带着伤,也心疼不已。苏炳添告诉父母,不想再去体校上学了,那里太苦了,比上学苦多了。父亲得知原因后,怒火中烧,差点要暴揍他一顿,幸好母亲拦了下来。另一边,体校老师也慌了神,原本以为苏炳添只是偷跑出去玩,但到了晚上却迟迟不归。老师们搜遍了整个中山市,还联系到了体育老师杨永强,也没有找到苏炳添的身影。杨永强赶到苏炳添家中已经是凌晨,见到苏炳添时才放下心来。随后,杨永强又赶回镇里,在共用电话亭给苦苦等待的体校老师回了电话。

苏炳添一连在家待了几日,杨永强又带着体校的老师来拜访他的父母。体校老师连连自责,称是自己和学校的责任,没能照顾好苏炳添,差点酿成大祸。然后对苏炳添的母亲说,他是块练短跑的好苗子,假日时日定能出人头地。母亲不放心把苏炳添再交给体校,后来请来了已经成为专业运动员的表哥蔡建发。表哥劝解母亲,为了苏炳添的前途,现在吃点苦不算什么。苏炳添看着优秀的表哥,“超越表哥”的梦想再次燃起了他的斗志,于是决定回到体校,继续参加训练。

就这样,苏炳添又回到学校,再次扬帆起航。

在学校,苏炳添一直是个内向的孩子,不爱和人讲话。兴许是老师叮嘱过,以前同在一个宿舍的同学,对苏炳添也热情了起来。

他也愿意敞开心扉,和同学们交朋友,和老师交流,逐渐恢复了往昔的活泼。情绪好了,吃的饭也多,苏炳添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气。他在训练中也变得积极,成绩稳步提升。老师也发现,苏炳添是个自律的好孩子。训练要控制饮食,放假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在胡吃海喝,苏炳添却坚持合理饮食。每天早上五点的训练,他从不迟到,甚至就连放假也坚持五点起来训练。天赋加自律,那肯定就等于成功了。

有一次苏炳添见到表哥,问表哥100米最快能跑到多少秒?表哥跟他说11秒;苏炳添说,那也太轻松了。表哥不相信,要他现场演示。苏炳添二话不说,和表哥来到村里小学的百米赛道,表哥拿着秒表替他计时。当秒表定格在10秒75时,表哥张着大嘴哑口无言,十分震惊。

苏炳添从小超越表哥的梦想,也终于实现了。这次奔跑更加坚定了他心中的信念,那就是跑的更快。既然已经超越了表哥,那就超越自己。毕竟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2408 字

+ 加入清单

亓__,中共预备党员,机电汽车工程学院机141-5班的一名本科生。自从上大学以来,亓__一向严于律己,勤勤恳恳,刻苦钻研,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他热爱科研创新,关心同学,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同学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他热爱科技创新

热衷参与各类竞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小就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亓__,上大学之后就参加了学院的科技创新协会,并且与同学们一齐组织与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成为预备党员之后他根据自身的优势用心申请了“党员先锋示范岗”科研表率岗。他用心号召同学们一齐参加各项科技竞赛,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在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各类重量级科技与学科竞赛中获得多项奖励。

作为科研表率岗,他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更加用心地参加学院与校园举办的各类赛事活动,第一时间协助班级科技委员进行宣传,发动大家一齐参加竞赛。大一学年,他就与同学一齐参加了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Cup公开赛,获得全国二等奖的成绩;大二学年,他和同学一齐参加了__省机电产品大赛并获得省级二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西门子大赛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参加__省机器人大赛获得二等奖等。

他设计制作的机器人站上

中国机器人大赛的擂台

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时,勤奋努力的亓__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让他作为队长带领全院的三个团队进行比赛。相比较其他队员,亓__比较赛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了队长,职责肯定是最重的,所以要更加努力,协调好整个团队。”起初同学们的用心性并不是很高,亓__引导大家,告诉大家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务必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在做好自己份内工作的同时,他和小组其他同学一齐攻坚克难。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努力学习,用心参与,应对困难不服输,更加努力地学习和锻炼,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坚韧的性格,提高了独立自主学习知识的潜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亓__带领的团队最终获得了中国机器人大赛武术擂台赛轻量组一等奖,其他两个团队分别获得了武术擂台赛无差别1vs1项目组全国二等奖与全国三等奖的优异成绩。透过参加比赛,他和同学熟练掌握了基础的C语言以及SolidWorks的简单应用,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潜力,比赛中获得的经验也被他们活学活用到了日常的学习中。因为比赛,他们都喜欢上了制作机器人;因为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机器人站上擂台博弈,他们不再惊羡欧美大片中的机器人。

他每一天都在付出

也每一天都在收获成长

_年12月,亓__又带领院里其他的几位同学参加了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而后,他又带动其他同学参加了__省电子信息技术水平应用大赛,获得了团队一等奖的成绩。

身边的同学都明白亓__参加比赛热情很高,对待比赛一丝不苟,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机电学子加入到科技创新的队伍中。为了带动更多的同学参加竞赛,亓__还在_年11月参加了烟台大学PPT大赛获得优秀奖,于_年12月参加了烟台大学无碳小车竞赛并获得三等奖。

亓__不仅仅仅在科研竞赛方面兴趣浓厚,也一向热爱钻研数学。_年12月,他还参加了__省大学生数学竞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成功的果实是甜美的,期间为之奋斗的过程更是令人回味。亓__回想起那些参加比赛的日子感觉很充实,他说:“透过比赛我结识了很多老师和朋友。与他们交流,我学到了更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参加竞赛也极大地锻炼了我的信息搜索和整合潜力,进一步扩展了我的知识面。每一天都在付出,每一天也都在收获成长。”

透过对学术创新的不断讨论与用心实践,亓__与周围同学的科技创新潜力不断提高,大家参加科技竞赛的热情也越来越浓厚。

他默默努力

每一件事情都力臻完美

“人们通常只看到萤火虫发着光,却没有看到它拼命挥动的翅膀。”亓__的优异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有太多不遗余力的辛苦付出。入学初,亓__即确立了明确的学业规划目标——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他也一向在为这一目标默默努力着。

他始终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并逐渐摸索出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小目标开始,积跬步渐至千里。他每一天坚持上自习,周末也不例外。为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作为一名工科生,他还经常看一些文学类的书籍,培养感性思维潜力,提升综合文化素养。大学里第一次期末考试,亓__总成绩排行专业第一,_年5月被评为“烟台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进无止境,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亓__没有丝毫骄傲,持续不断努力着,大二荣获“优秀学生奖学金”“绿叶制药优秀奖学金”,大三荣获国家奖学金。

在保证学习时间和效率的状况下,亓__对待工作也一丝不苟。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他用心参与班级活动,真正融入到班级这个大群众中,和同学们一齐学习,共同进步。作为学院科技创新协会机械电子部副部长,他与协会其他同学用心组织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每一场活动都力臻完美。他还担任了机161-4的导师助理,为新生答疑解惑,协助导师共同引领新生成长。

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带动影响更多人

亓__一向有着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梦想。为了早日实现梦想,刚进入大学,他便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用心参加学院组织的党课培训,透过不断努力学习,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顺利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在生活中,亓__一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帮父母做家务,做家教兼职,努力学习拿奖学金,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他尊敬师长,向老师请教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他用心与同学沟通,乐于帮忙同学,和同学相处融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亓__的座右铭,他也一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这一座右铭。他不忘初心,在科技创新路上追逐自己的梦想,努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影响更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朱彦夫说,生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腐烂,另一种是燃烧,他宁愿选择后者。这位钢铁战士、传奇书记,用赤诚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用苦难和血泪汇聚起了中华民族的正能量,震古铄今,荡气回肠。朱彦夫不愧是现代版的“山东好汉”,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朱彦夫在战场上英勇顽强,战功赫赫,在战火中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后,面对极端困难的生活,他毅然放弃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在和平年代,用残臂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书写极限人生。作为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朱彦夫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以一个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畏艰难,挑战极限,无私奉献,困难面前不退缩,重病缠身不离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

信念不倒,精神不垮。生命在颤抖,信念却闪烁着光辉,“仰不愧大,俯不愧人,内不愧心”,朱彦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作为党员干部要

学习朱彦夫坚定理想信念,不失赤子之心,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懈追求高尚情操,对手中权力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勤于自省,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信念不倒、意志不减,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不断强化精神之“钙”。

英雄气概,攻坚克难。“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朱彦夫筚路蓝缕,逆水行舟,爬山头,到田间,用残臂带领乡亲们开山劈岭,治山改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于,滴水之微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曾经战火蹂躏的土地被装点得秀美而丰腴,曾经贫苦不堪的家乡也成了先进村庄。实干彰显魅力,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朱彦夫“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以勇往直前的气概攻坚克难,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拓创新,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赢得群众口碑。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面展开,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朱彦夫为榜样,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不但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还要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作风,把为民务实

清廉的价值追求根植于思想行动之中,矢志不渝地为党奉献、为民造福,像朱彦夫一样创造辉煌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顾诵芬(1930.2.4-),江苏苏州人。飞机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I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历任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工程师,沈阳机械制造厂设计室空气动力组组长,中国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所所长,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会理事。当选第六、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致力于飞机设计研究,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也是该机以后改型的总设计师。他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先后承担歼教1型和歼教6型喷气式教练机的气动设计工作;他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成功研制歼8Ⅱ飞机;领导了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高性能远景飞机概念研究。

顾诵芬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在中国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抓住初级教练机失速尾旋特点,通过计算机翼环量分布,从优选择了机翼布局;消化吸收中国国外机种的技术,利用中国国内条件,创立超音速飞机气动设计程序和计算方法;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的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

顾诵芬主持歼八飞机的气动力设计,任歼八飞机型号总设计师,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担任歼八Ⅱ飞机总设计师,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法,把飞机的各项专业技术综合优化于一个机型中;主持了主动控制验证机的研制;与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合作研究远景飞机布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王娅 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电力退休职工,她致力慈善事业三十余载。今年2月16日,与胰腺癌抗争了11个月的她静悄悄地走了。在弥留之际,王娅 听说资助的学生家里发生变故,不仅从治疗费里拿出20__元捐赠,还再一次和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签订了20万元的债权捐赠协议。2月20日,王娅 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天津市红十字会向王娅 的家属颁发了她公益路上获得的最后一张证书--《遗体捐献证书》,她成为今年天津市第十九位遗体捐献者。

王娅 从1985年开始致力于慈善事业,30余年奉献爱心、捐款捐物,从西南旱灾、青海震灾、南方水灾、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处处都有她留下的爱心。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让王娅 深受感动,随后她通过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资助西部地区多名贫困学生。去年3月,当66岁的王娅 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放弃使用昂贵的化疗药物,却向基金会捐款3万元,更将名下唯一房产无条件捐出用作助学。

王娅 在遗赠书里写道:“我一生行善,已将生前主要财产捐赠,帮助了很多贫困的孩子,而今卧于榻上,每念及此,终觉欣慰之至,此生无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