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始终坚持党建【实用20篇】

浏览

7346

范文

28

篇1:坚持党的执政经验深刻把握执政规律_党建党委_网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4313 字

+ 加入清单

坚持党的执政经验 深刻把握执政规律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半个多世纪以来治国理政的六条主要经验。这些经验,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党执政的主要经验,需要正确处理六个关系,进一步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是它与生俱来的理论品质,也是它永葆青春活力的源泉。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应当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不动摇;二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三是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们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理论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三个重大问题:毛泽东思想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产阶级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锐意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积极进行新的理论探索,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实现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在发展理念、执政理念上的新飞跃。这一系列理论上的飞跃,是我们党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典范。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不动摇与坚持与时俱进、立足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结合起来,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正确处理巩固社会主义与完善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更优越的社会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也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盛、人民要富裕,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行,不改革、不完善社会主义也不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巩固社会主义与完善社会主义的关系。我们党在巩固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方面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不断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改革放开26年来,全国上下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灿烂夺目的青春活力。在新的发展阶段,正确处理巩固社会主义与完善社会主义的关系,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中发展社会主义,在发展社会主义中坚持社会主义,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其中,关键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正确处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障,精神文明是动力,三者必须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三者相辅相成、全面推进。处理好“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一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基础。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此,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除体制上的障碍。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搞好“五个统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二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保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特点。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些制度,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扩大民主和健全法制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切实得到尊重和保护。三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文化,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现代文化等各个方面。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与发展并重,繁荣与管理齐抓,努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本质要求。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的最大危险。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实现了人民的意愿,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的利益,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违背了人民的意愿,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关键是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克服轻视群众、脱离群众、少数人关起门来冷冷清清办事情的错误倾向。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决策、办事情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和群众利益,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要关心群众疾苦,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来,意义重大而深远。科学执政,讲的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民主执政,讲的是依靠人民群众办事;依法执政,讲的是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三者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的与时俱进,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党的领导与国家政权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是执政党,必须坚持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权,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通过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中去。二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问题。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特别是对那些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充分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发挥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三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问题。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党对立法和政法工作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防止和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正确处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等。其中,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当前,我们党的队伍状况总体上是好的。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求真务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指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但是,也存在一些与形势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抓好“一个指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一个核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个关键”———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个重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个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把党的执政基础夯实打牢。只要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项根本建设,坚持从严治党,我们就一定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3075 字

+ 加入清单

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认真学习关于勇于自我革命和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

“御政之首,革故鼎新”。“革命”二字最早见于《易经》:“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古人把君王易主、朝代更替称之为革命。从哲学意义上讲,革命指的就是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从社会发展和政治变革的意义上讲,革命指的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质变过程,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一种政权推翻另一种政权、一种制度取代另一种制度的变革过程。

革命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自我革命。何为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指的就是某个政党或个人通过自我剖析和自我批判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它强调的是党通过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正如所说:“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自我革命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是向自然界、社会这些客体领域进行的挑战,改造主观世界是向主体自身进行的挑战。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不可分割的。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我们党强调的思想建党、作风正党,强调要自觉改造世界观,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自我革命,只有通过这种不断自我革命,才能真正实现自身跨越,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2、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说:“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

知己者明,自胜者强。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以勇于自我革命和自我改造而著称的。在长期领导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始终秉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解剖,向顽瘴痼疾开刀”的坚韧态度和勇气,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这种通过自我解剖和自我革新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自我革命的过程。

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任何革命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经常自己批评自己”。列宁说:“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是决定一个政党前途命运的不是它犯不犯错误,或犯多大错误,而是犯了错误能不能及时纠正。只要能通过自我剖析、自我革命及时修正错误并能吸取教训继续前进,这个党就有光明的前途和未来。

“无私者,可置以为政。”中国共产党是敢于直面问题、善于不断探索、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一方面大胆改造客观世界,并由此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功;另一方面又注重改造主观世界,先后通过延安整风和各个时期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实现了党自身的不断净化和不断发展。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并不断发展?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历经艰难曲折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3、自我革命要有义无反顾、动真碰硬的勇气

指出,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形势越复杂,挑战越严峻,任务越繁重,我们党就越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越要大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必须拿出义无反顾、动真碰硬的勇气,以永远在路上的劲头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各种思潮,我们的每一位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只有理想信念坚定、追求执着,自我革命的意志才能坚定,自我解剖、自我净化和自我提高的自觉性才能更加坚定。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必须坚定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也是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党只有坚定不移站在人民立场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敢于并勇于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自觉地同那些漠视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的官僚主义作斗争,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指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全体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自我革命需要找准问题、摸清“病灶”。自我革命本身就是对着问题去的,讳疾忌医是自我革命的天敌。只有敢于正视问题,敢于聚焦“病灶”,以问题为导向,以消除“病灶”为目标,然后认真研究对策,找出破解办法,才能达到药到病除、强身健体的目的。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必须抓好关键少数。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的突破口。指出:“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强调:“中央政治局要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为全党作表率,做勇于自我革命的战士。”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必须充分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怕揭短亮丑,敢于纠错纠偏,才能促使全体党员通过自我革命不断实现党的队伍自我净化和自我革新。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还必须具有刮骨疗毒的勇气。打铁还需自身硬。自我革命是一种面向自身的革命,它需要具备非凡的勇气和魄力。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对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来说,要实现自己战胜自己就必须通过自我革命,必须具备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为了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必须不断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使党在自我革命中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当星星之火初燃于暗夜,其燎原之势便已被时代所预言。96年前的那个寻常夏日,一艘画舫,一湖烟雨,13名党代表参加的中共一大伴着嘉兴南湖的桨影波声举行。波澜不兴之间,却肇端了一场风雷万钧的历史大事变。

开天辟地之功孕育于一艘红船,强国富民之心承载于一艘红船。今天,作为一名中央党校在读学员,每每走过停泊于校园里掠燕湖湖心的那艘1:1仿制红船,我总会感受到一种真切的精神洗礼与灵魂触动,总会回想起概括并首发的“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彰显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命运的洞察与担当,对于理想信念的忠诚与执守,对于人民群众的深情与尊崇;揭示了它从一支小队伍成长为一个大党,从探索一条道路到引领一个大国的精神密码。

今天,党的十九大擘画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更加充分地认识“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以这面高扬的旗帜为风帆,引领新航程、夺取新胜利。

首先,“新”就要有新的勇气。从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看,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依然并且更加需要“红船精神”。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在决胜关键期迈出的每一步,都可能面临超乎想象的新挑战与新磨砺,都需要付出百倍于平常的艰辛努力。此时,我们需要回到党的伟大精神的源头,武装头脑、振奋精神,在追本溯源之后,积聚起面对全新挑战的磅礴伟力。

其次,“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从我们党面临的历史使命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工程,依然并且更加需要“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今天,当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鼎力推进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同心共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之时,能否取得最终胜利,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到决定性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必须时刻保持南湖红船上便已形成的初心,持续激荡初创时期便已具备的勇气,直面问题、刮骨疗毒,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最后,“干”就要有干的智慧。从新时代对全党全国干事创业的能力要求看,要想持续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依然并且更加需要“红船精神”。首创、拼搏、奉献,对“红船精神”的概括和思考,体现了不忘本来的科学理性、着眼现在的务实精神、面向未来的高瞻远瞩,不论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这都是对我们实干苦干、务求实效的鞭策与启发。面对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夺取新胜利,必须坚定不移赓续“红船精神”,方能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11月1日,由稀土实验室党支部组织由CCTV-1《开讲啦》特别策划的“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走进西安交通大学,寻找历经60余载的精神传承——西迁精神。由国际数值传热学知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大能动学院教授陶文铨作为主讲嘉宾,结合亲身经历及感悟,以真挚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从不同角度回望了交通大学波澜壮阔的西迁征程。1956年,党中央为适应国防形势和国家建设布局的需要,将交通大学大部分由上海迁至西安。为国家建设冲锋在前,1400多名教工把实验器材装上火车向西行进。西迁的时候,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还是后勤工作人员,都毫无怨言,代之以壮怀激烈,欣然踏上驶向西安的列车。西迁之后,交大人克服了西安当时还算艰苦落后的生活条件与科研条件,艰苦创业,刻苦搞科研,严格施教学。时光荏苒,交大西迁已有62年了,正是在这群西迁的开拓者们的努力下,西安交大成为国家首批进入211、985工程的高校,让大西北拥有了国家重点大学和一批新兴学科。“西迁人”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深切感受到老一辈知识分子胸怀赤子之心、坚守报国之志,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的胸襟与情怀。通过视频学习,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西安交大老一辈人民教师舍小家,为大家,始终以党和国家的发展为准则的家国情怀感人至深。我们要以交大“西迁人”的先进事迹为榜样,激励自我,砥砺前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以爱国奋斗彰显新人的青春底色。

在学习了西迁老一辈知识分子为祖国科教事业奉献终生的先进事迹后,稀土党支部又组织学习了施一公院士在CCTV-1《开讲啦》上的演讲。施一公老师讲述了他的成长和在国外留学的经历,并且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即使在我最崩溃的时候,我也会写日记,我也会拍拍胸脯鼓励我自己,说别忘了你是施一公,别忘了你要做大事儿。”虽然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这种在逆境中不颓废不气馁,犹如磐石一样的毅力深深的打动我。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荣誉、奖励没有得到或者一个实验挫折而大受打击。这种为琐事牵绊的性格极大的限制了眼界和格局。中国正在日益强大,怎么才能更加强大,才是摆在我们当代年轻人面前最迫切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才,并利用自身所长建设祖国才是第一要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3321 字

+ 加入清单

内容提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主流媒体要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发挥作用就必须解答好这个课题。要认清媒体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抓住信息革命机遇,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

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刻认识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意义,抓住信息革命机遇,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奋力谱写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新篇章。

深刻认识重要意义

面对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的形势,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作为一项紧迫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提速降费措施深入推进,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正如所指出的,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这意味着我们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主体与客体是相互的、双向的,既是“人找信息”,也是“信息找人”。媒体融合发展需要从“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进化到“你找信息、信息找你”的智能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媒体仅仅生产内容和信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而要变得更智能,能够将信息精准分发给需要这条信息的那个人。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需要。当今时代,技术进步是传媒发展的重要动力,核心技术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通信技术实现了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正朝着“5G领跑”迈进。信息技术的迭代演进大幅提升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容量,让图文、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信息传播载体愈加丰富、新闻报道方式日益多元。主流媒体要跟上时代,就必须跟上信息革命的步伐,及时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主流媒体只有把群众变成“用户”,通过丰富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感染力,保持稳定增长的用户量和总用户时长,深入影响广大用户的思想和言行,才能充分发挥塑造主流社会价值、夯实共同思想基础的主渠道作用。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今,人们对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上升,很多人把互联网作为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渠道。如果主流媒体对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用力不够,就会失去赢得更多用户关注和使用的机会。媒体融合发展应超越新闻业务的限制,拓展内容建设的空间和领域,把丰富用户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切实增强紧迫感

当前,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媒体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但离构建媒体平台还有差距。从纵向发展看,这几年传统主流媒体发展新媒体的力度很大,融合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例如,人民日报从阵地拓展上推动融合,截至20xx年6月,人民日报客户端累计下载量已达2.4亿,微博总粉丝数突破1亿,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20xx万,新媒体用户总数突破3.5亿。但从横向对比看,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的差距仍然不小,在用户下载数量、打开频率、使用时长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新兴技术应用普遍,但技术驾驭与研发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普遍把网络信息前沿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实践,互联网思维明显增强,在新技术应用上取得重大进展。但大多仍处于将别人的技术拿来用的状态,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是别人开发的,所建设的各类媒体“云”大都嫁接在商业平台上,自主性不够强,影响范围和覆盖面比较有限。

融媒体内容创新得到社会认可,但可持续性还不够。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内容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日益丰富,涌现出大量有思想、有情感、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精品力作。一些主流媒体推出的融媒体产品,因其优质、生动、亲切等特点赢得社会认可,受到网民欢迎,但也存在有爆款作品、无爆款产品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爆款产品的创作生产机制尚不完善,还没有形成可持续的内容生产力。

紧紧抓住关键环节

面对信息革命对新闻舆论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主流媒体作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抢抓机遇、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媒体竞争本质上是对用户注意力的竞争。用户对媒体的使用频率越高,媒体的价值就越高、影响力就越大。一体化发展能够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聚合各种应用,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增强媒体平台对用户的友好度和黏性,形成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媒体融合发展需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不是搞“一刀切”“一个样”,而是根据各自特色和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坚持移动优先策略。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8.6%,智能手机是最大的上网入口,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媒体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主流媒体需要用好信息革命成果,加快建设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用好商业化、社会化互联网平台,开发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等信息服务,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坚持用主流价值驾驭新兴技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是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共同使命。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我们重视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运用技术,着力用信息技术创新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我们并不奉行技术中心主义,而是坚持用主流价值引导技术发展、规范技术运用,努力做到趋利避害、确保安全。

坚持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准确、权威的信息得不到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在信息生产领域,主流媒体既要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又要开放媒体平台,构建内容生产、分发与收益机制,给各种内容生产者提供创作与展示空间,让用户、专业机构、社群等主体生产的内容进场,让内容生产变得更加多元、专业和智能,从而为主流媒体平台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感性的网络信息,不断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时,主流媒体应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于信息内容的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提供千人千面、特色有效的信息,全面提高舆论引导的精确制导能力。

坚持依法管网与技术治网相结合。对网络内容治理与监管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系统梳理,对其中滞后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主流媒体可以探索与提供内容信息服务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建立综合治理协作机制,开发网络内容管理与审核应用程序,将法律规定的内容和行业标准程序化、数据化、流程化,从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追责机制、技术支撑等方面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网络内容治理指令执行体系,提升内容管理智能化水平,确保网络生态健康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11月22日早上九点,我们在小鸟巢观看了“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事迹报告会,虽然由于网络的原因,直播总是卡卡停停的,但是不影响我们观看的心情。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从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旨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西迁精神”。整个报告会的过程中,有诸多西迁的老一辈们,老教授们用他们朴实无华的文字,用她们激昂的话语向我们传达了他们当时参与西迁的种.种感受与经历,整个过程中掌声不断,我们在为她们的故事所感动,所震撼,与此同时,我们心里也思绪万千。

报告会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已经84岁高龄的胡奈赛教授,她在交大度过了66个春夏秋冬,她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她在用她的所有岁月书写大写的“西迁”,我看到的第一幕,是她在哼唱她最喜欢的一首歌“越过平原,路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台下的听众也都受其影响而大声高唱,场面壮观。她说她的很多老师都是西迁人,他们出身名门望族,资质资历都极佳,他们都选择了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西迁之上,并且义无反顾!这种无私的付出,令人热血沸腾!

我曾听过一句话:“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是祖国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在他们面前,这句话被诠释的恰到好处。他们几乎以己之力,撬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又在后续的岁月里,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蓬勃发展。

精神立则人格立,精神强则国家强。西迁精神,必将鼓舞更多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的国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沿着前辈们爱国和奋斗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创足以慰藉家与国的伟大事业和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126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

我国改革开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反对教条式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更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不断彰显。我国改革开放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具有普遍性,能够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有效指导实践发展。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集中体现在它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实现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而不是僵化的教条,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将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必将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事实说明,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回答新的时代课题中永葆青春活力。

同时也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既有凯歌行进,也有困难挫折。但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社会主义的前景是光明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稳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这有力证明了社会主义完全能够通过改革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走向新的辉煌;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2096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领导能给我这次机会,让我站在这里,向在坐的每个人,阐述我的观点及我的思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需要什么?》。

我是去年7月份来到咱们福利院的,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来过,对福利院一无所知,我甚至不知道,这里面住着的是什么样的人,是老人还是小孩?当我第一次有机会认真观察和体味整个福利院的时候,我的心被融化了。看到卧床老人那满足的微笑,听到孤寡老人爽朗的笑声,我感觉,我来到这里,将会改变我的一生。

生命需要什么?这是我演讲的题目,同时我也不止一次自己问自己,生命需要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生命,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在细心呵护着生命。

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伟大是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小学五年级才第一次看一整本的课外小说,我看的第一本说,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和精神深深的震撼着我,我到现在依旧记得他最后说的那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对我的激励作用,至今还是很大的,我常常通过这句话来让我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斗志,让我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一颗本心。通过保尔的故事,我知道了,生命,需要奋勇前进,永不言败。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名社会工作者,当我真正开始开展工作的时候,我才发现并且明白,社会工作者,特别是老年社会工作者并不简单。我曾经在刚工作不久就看到我们福利院高莉护士长的一件小事,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那年冬天,一位脑梗塞并且失语老人住进了福利院老人部。这位老人虽然不能言语,但意识清醒,对治好自己的病早就丧失了信心,既不配合治疗,也因为情绪烦躁而拒绝进食。有一天,护士长看到这位老人不停的进出厕所,一小时数10次,表情十分痛苦。经过手语交流,得知老人已经两周没有大便了,护士长马上取来了开塞露,并帮老人进行灌肠,但都无济于事。这样严重的便秘对于老人的病情十分危险,如果脑梗塞复发,后果不堪设想。短暂的思考后,护士长取来了医用手套,帮助老人一点点抠出干结的粪便。当一颗颗石子样的粪便砸落在痰盂里,发出清脆的撞击声时,我的心难受极了,这样的痛楚,怎是人能忍受的?同时,我感觉我的心镜都升华了。痛苦解除了,老人的眼里含着泪,拉着护士长的手直点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这件事之后,老人改变了态度,开始积极配合大夫的治疗。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护理,病治好了,原来奉献与付出是这样的让人快乐!

“没有他们,哪有我们?”护士长曾经多次给我说这句话。这如同对我们父母的心声,是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我知道,老年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关爱老年人的工作,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生命,需要什么,我说,生命需要奉献。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希望世界,可以充满爱,希望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工。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以子女之心真诚的对待老人。无私的奉献与爱,是人类存在和世界美好的基础。只要有一个正确的大方向,有爱的支持,就没什么办不到。工作快一年了,我一直以奉献的精神要求我自己开展工作,我一直要求我自己,无差别的对待每一位老人,哪怕他大小便失禁,哪怕你对他好与坏,他都不知道亦或是不明白,我需要的,仅仅是感受到生命的欣欣向荣。我明白,同样,相信在座的每个同事也都明白,只有无私的奉献,才能让老人生活的更好,才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怎样利用它,有些人活的时间并不长,却有很长时间的影响。中国古代有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于用毕生的经历去奉献的人最好的诠释。我相信,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事,他们真的是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这座占地面积仅仅30亩的福利院。我为有这样的同事和前辈而自豪,而骄傲。他们真真正正的,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在这里,请允许我向我的各位同事,向各位前辈们深深的鞠一躬,以表达我自己内心深处的崇高敬意。

生命需要什么?生命需要关爱。生命之心,常常因为细腻而伟大。我们社工运用自己所学,用细腻的关怀和充满人文精神的帮助,让冷漠、自卑的孤僻老人在福利院的温暖下,自信地抬起头,学会与人交往;让总爱和人抬杠、对周围充满怒气、如刺猬般的老人,性情和顺、待人和气;让不懂得珍惜情感与缘分的老人重新回到他的温暖的家庭。

一位老人在经过一场大病之后,我几乎是热泪盈眶地看著那张已然消瘦的不能在消瘦的脸,不过让我感动是福利院的关怀和帮助。正是福利院的及时护理和治疗,才将老人从命悬一线中拉了回来。没有细腻的关爱,怎么会有那老人爽朗的笑声?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诺贝尔付出了,所以他成为了“炸药工业之父”;陈景润付出了,所以他摘到了数学王冠的明珠;爱迪生付出了,所以他成为了“世界发明大王”。

生命需要什么?作为一名社工,当我第一次叩开老人的心扉,我知道,我只有将像其他的同事那样,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进去,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当初我的誓言!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你们好!

我想,我今天之所以能够站在这里,唯一的原因便是:我是一名东阳的员工。

自古以来,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这个具体到企业运作的话,天时是我们的产业前景;地利是我们的市场定位;而所谓人和讲的便是我们的团队。天时、地利往往不是我们这些普通员工所能左右的,但我们所处的团队执行力是否强,团队成员间是否相互理解,是否始终贯彻团队合作理念,是否拥有稳定的团队结构是与我们每一个东阳人息息相关的。

我们都知道现如今的社会再也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年代,你想办成一个企业,你希望你的企业在市场的洪流中有一席之地,你想做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种种这些都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你需要有一群人,一群由和你有着相同理念和方向的伙伴组成的队伍。

当然,一群人可以是一个团队,也可以是乌合之众,团队意味着精神上的契合,目标上的一致,行动上的配合,困难中的鼓励,失败中的给力;团队意味着你可以孤单,但不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战友就在你身边伸手,团队就在你身后扶持。

当你于万千企业中选中东阳,来到东阳成为一名东阳员工的时候,你是否为自己能否融入这个集体担心过?你是否工作了一两年始终看不清那个被我们称为团队精神的东西?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所站立的这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

什么,中国便是什么„„这句话往小了看,放在我们东阳员工身上一样适合,你会自豪的告诉你的朋友你是东阳员工吗?你会为东阳每一次的进步开心吗?你会为东阳因这市场每一次波动所带来的损失而痛惜吗?你会为身边的同事开心而开心、为他们的难过而难过吗„„

我知道,团队精神很虚无,但我们每天做的事、说的话却很实在。我们又结交了新的同事;我们今天的工作完成量比昨天多了一点点;我们有了自己的餐厅;有整齐的停车位;我们又拉到一笔新的订单;我们这月的成品报废数比上月有所下降„„等等这些都是真实存在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天一天,我们在成长,这个团队在成长,东阳也在成长。

我们一直记得,我们记得曾有很多人来到东阳,而我们,坚持了下来;我们记得工作间中夏日酷暑难耐,冬季寒冷异常,而我们,坚持了下来;我们记得曾经有无数的困难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退缩,而我们,坚持了下来!

如今东阳在大家的努力下已经要迈入第4个年头了,4年来,400多位东阳的员工为了东阳的发展披荆斩棘、殚精竭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4年来,多少的东阳人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奔波在每一个能给东阳带来效益的市场;4年来,又有多少的东阳人忍受着与亲人两地分割的思念,始终为东阳的富强努力着!

以后,东阳还会有很多个4年,而这个很多需要我们去见证,去为之努力,我想每一个来到东阳的人都希望这里是自己求职生涯的最后一站,我们可能换过很多工作,我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寻觅着一种叫做“归属感”的东西,我们希望寻找到一种契合自己的团队精神,其实这些都不是外人所能给予的,只有你自己可以。你是这个团队的一员,东阳便是你的家,而我们东阳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你的家人,我们一起在这个大家庭中努力,为了自己的明天努力,也为了东阳的明天努力!

在这里,我想说:东阳的这4年,感谢有你!东阳的下一个4年,感谢有你!东阳的每一个4年,感谢有你!!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1286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企业,优秀的企业,不论所有制,不分国界,都有一种性格,体现出一种精神,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其核心取决于企业团队。企业发展,思维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都完全依靠企业团队实现,企业团队精神与素质的优劣,显得至关重要。

这里,重点就企业团队精神进行探讨,应该具备什么精神?如何保障实施。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什么团队精神,简单地说当是大局意识、密切协作和无私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基础还必须尊重个人的思想和成就,核心是分工基础上的协同作战,最高境界是团队成员的的向心力、凝聚力、感染力,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体现出了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高度统一,各项措施的高效率运转。

一、企业团队必须具备的精神

1、树立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创新

一个企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团队,具备良好精神风貌。而这一切,却离不开企业领头人的素质与精神体现。管理界人士均知,在管理学中有个《狮子和羚羊》的故事,说的是狮子带领一群羚羊,羚羊带领一群狮子,双方进行战斗的案例,结果是狮子带领的羚羊打败了羚羊带领的狮子。还有,《亮剑》这部电视剧,很多人看过,叙述部队需要一个军魂,也就是《亮剑》精神。其实,在此举这两个故事,意在阐明,一个企业,也应该有这样的精神,而这个精神尽管靠企业团队

实施,却重要的取决于企业领头人。企业领头人的精神与素质优劣,直接决定于企业团队精神优劣,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因此,建设企业团队精神,首先必须使企业领头人树立坚定的信念,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理念与精神。

2、营造相互信任,密切合作的良好氛围

作为一个团队,每个成员之间,都应当树立集体利益、企业利益、职工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虚心践行“三人行必有吾师”,正确认识与把握自己的工作职责与任务,着眼于企业团队集体精神建设和企业发展大局,牢固建设彼此相互信任、交流理解沟通、有分工、有协作的良好工作氛围,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3、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建设企业“大家庭”

作为企业团队,应当确立职工为企业的“主人翁”思想,积极营造企业“大家庭”的氛围,让每个职工真正体验到企业之“家”的概念。同时,不断加强与重视对职工的无私奉献与集体主义的教育,使职工自觉树立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职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注重关心和培养广大职工的创造性与协作性。保证企业团队的精神,在全体职工中得以充分体现,让职工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荣辱与共,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勇于进取,共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4、广开渠道,招纳贤才,积聚企业发展的人才优势

一个优秀的企业团队,必须领会并践行“金奖银奖不如职工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职工口碑”的基调,一切以企业发展为大局,摈弃私欲、清除壁幛、放开胸怀、广开渠道、任人唯贤,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机制,多方吸纳优秀人才,加入企业建设与管理,为企业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同时,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用人制度与措施,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内部交流等多种方式,注重培养和挖掘企业内部人才,加强对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的培养,整体提升企业员工素质。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19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前进的新时代,必然要求我们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新时代、解读新时代、引领新时代。这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来说,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在学习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总结以往的经验,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它涉及的根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三个着眼于”从三个方面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深刻内涵。从这一重要概括中,我们应该着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我们必须始终巩固和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人类思想发展的大视野来看,马克思主义依然处于人类思想史的巅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科学真理。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达到新的境界。正因为以上理由,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主流原则,认同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因为它具有先进性、正当性、开放性、创新性、适应性。

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有一项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党性原则,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方向。所谓党性原则,指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之所以把党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因为时代化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而理论创新是需要立场和方向的。如果立场不稳,方向不正,就有可能走向“老路”和“邪路”。这样创造出来的理论,就不可能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我们加强理论武装,熟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并理解这些原理,同时熟练地运用这些原理,即不断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x20xx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关于学习的内容,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也谈到了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体现为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调:“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有重大的责任意识。守土有责是要解决好守什么土,尽什么责的问题,就是“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守土负责,就是要在其位,谋其职,细化职责,强化责任。守土尽责,就是要求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这些应尽的职责包括:舆情的研判、思想意识的引导、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等。如有不尽责的,应追究责任。

这些基本要求贯穿的主线和宗旨,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只有更为准确、更为深入、更为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要求,才能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内涵,才能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也才能真正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3318 字

+ 加入清单

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这一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在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指南,关系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提供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总钥匙”,是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坐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面貌发生着深刻变化,对既有利益格局进行着深刻调整,这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化解影响社会秩序和活力的新的结构性矛盾,通过不断创新的社会治理,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促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经济社会、民生保障的发展成果,都在基层实践中得以实现。因而,国家治理的价值关怀与最终归宿都落脚于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我们必须盯住基层社会治理薄弱点空白点,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把党的组织健全到基层,把政治素质高、治理服务能力强、群众认可的骨干人才选配到基层,以党建覆盖推动治理落地。推动党建写入社会组织章程,支持党组织健全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服务项目,更好参与治理,使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火车头”;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提升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鼓励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关键环节、重大任务中有所作为,使党员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主心骨”。

人民当家作主追求广泛、真实、管用,基层民主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丰富和发展基层民主,既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又要回应基层的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新时代,“广泛”就是要充分挖掘群众中的“内部潜力”,鼓励其有序进行基层选举、参与民主管理、深化民主监督;“真实”就是绝不照搬西方式“民主”,而是把民主形式落实到“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等群众普遍关心的关键环节,将部门开支等项目进行公开,做到让群众看得懂、摸得清;“管用”就是依靠群众,解决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让基层民主为社会和谐实实在在作出贡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思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一些地区干部群众探索出提高基层自治组织透明化程度为目标的“民主法治村”模式和系统化村规民约规范,为当地新农村法治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制度基础,为基层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树立了标杆。我们要做到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我们必须意识到只有扎实开展法律进基层的普法活动,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才能营造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只有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才能倡导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秩序;只有健全落实依法决策机制,才能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的现象。

2.促进法治、德治、自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深度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我国,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基层社会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还需继续巩固,需要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中国社会重视价值伦理,有着浓厚乡贤情结、宗族文化和礼仪传统。但近年来,城乡基层出现的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感的提升,人们逐渐意识到不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强化道德自律方面入手,而只是就事论事、就矛盾论矛盾,社会治理的成效会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村民社区的自治章程,应承载道德要求、弘扬美德义行,把人民群众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观念及时上升为规则体系和群众认同,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协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促进,使村规民约在基层体现为人民群众真心尊崇的良法,使执法守法在基层体现为温暖基层民众的善举。

以村民居民自治为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社会的现实要求。过去我们在基层工作中的经验表明,基层政府无需对群众利益相关的事情都“大包大揽”,而应当划清“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利”的边界,让基层自治组织回归村民居民自治本位,让人民群众和基层政权机构一起承担社会治理的任务。基层党组织和政府,一方面应当鼓励广大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与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管理,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达到自我提高和基层善治;另一方面应做好督促,确保基层自治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开展,引导基层自治接受道德规范约束。

3.促进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效衔接

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将政府主导的行政机制、法院主导的司法机制,与依托于基层群众的人民调解机制有效衔接起来,是解决当前基层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毋庸置疑,行政力量承担社会冲突的应急反应职能,对于及时有效抑制冲突激化、平息矛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行政权力在参与纠纷解决中,具有民间性机制不具备的专门性和权威性,也具有司法机制不具备的能动性和高效性,应当按照“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行政主体设立或主持的行政调解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的自愿、合法原则,使用说服、教育等方法,以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并达成协议,从而有效化解纠纷。

当前,我们应当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人民法院作为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司法机关,肩负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责,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法治引领、矛盾预防、司法保障等作用。这一方面要求法院通过对具体案件的审理裁判和司法监督,促进依法履职、维护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也需要法院善于运用诉讼调解这一手段,促使当事人和谐化解纷争,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以检察机关为重要主体的公益诉讼制度,避免了公共利益处于无保护、不设防状态,使得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得以通过司法诉讼得到惩治,使得检察机关可通过行使打击刑事犯罪、作出检察建议、行使法律监督、提起公益诉讼等职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人民调解以当事人的同意作为其正当化的基础,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机制为当事人在地位平等基础上进行友好协商提供平台,赋予当事人充分的自由选择权,从纠纷提交处理直至达成调解协议,均由当事人自愿协商决定,不允许任何人采取任何强制调解方式。其制度上的保密性和温和性,功能上的自愿性和平等性,操作上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其容易取得当事人选择与信任。此外,调解方式由事后被动调解转化为事前主动调解,还能更大程度减少社会的不和谐因素,真正起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定有序。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社会治理要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确保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以实现,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在社会治理领域,就应当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地在基层贯彻好、实践好;把自治、法治、德治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方式,构建起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充分整合行政、司法、社会资源,以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维护社会长期稳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4008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xx大以来,在多个重要会议、重大场合,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多次就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性的深刻阐述,指引我们更充分地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和工作主动性。

从历史维度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的济贫历史同样久远。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的观点和论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为基础的慈善传统,开展了以个体、邻里、宗族、会社、机构及政府为主体的慈善救助行为,为近现代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近代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提出民生和社会救助思想,倡导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近代中国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雏形。但是这些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普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现实。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改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1993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xx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至20xx年底,根据现行贫困标准全国还有近亿农村贫困人口,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依然任重道远。

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作出新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3年后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攻坚目标,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从政治维度看,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必然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培养锤炼干部和人才的重要平台。到贫困村和群众一起脱贫攻坚,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形式之一。脱贫攻坚各种政策的落实,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支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不仅有事干,而且有条件干事、干成事,这对于年轻干部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是有价值的。把干部锻炼培养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把真正能干的干部派下去,若干年后,这些干部中就会出现一批对乡村有感情、懂农村、懂农民的国家治理骨干,这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价值体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脱贫攻坚对整个社会扶贫济困氛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更和谐的发展氛围,都是重要抓手和载体。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地区在支持西部地区减贫发展的同时,拓展了自身发展空间,彰显了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定点扶贫,不仅为定点帮扶县带来资金项目、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和新市场,而且定点扶贫成为中央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了解农村、密切干群关系、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广泛动员民营经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扶贫济困的情感,在帮扶中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新时代脱贫攻坚展现了我国贫困治理体系的巨大价值:以实施综合性扶贫策略回应发展中国家扶贫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发挥政府在减贫中的主导作用以回应全球依靠经济增长带动减贫弱化的普遍趋势;我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大规模实践检验的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分解与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评议相结合的精准识别机制,为有效解决贫困瞄准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而且成为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亮丽风景。

从发展维度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

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只有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才能凸显全面小康社会成色,让人民群众满意、国际社会认可。

党的xx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减贫幅度达到70%,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是1994年至20xx年间年均减贫人数的两倍多,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强度集中投入,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条件的明显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明显提升,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前所未有。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退耕还林等明显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奠定了实现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有机结合的基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施,明显提高了贫困地区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全体人民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从治理维度看,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成为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关于扶贫工作论述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扶贫开发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党的xx大以来,我国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扶贫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责任体系。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贫困县党委和政府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攻坚期内保持稳定。强化东部省份和中央各单位脱贫攻坚责任。二是政策体系。围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区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政策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三是投入体系。确保扶贫投入与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相适应。扶贫资金由过去的中央财政投入为主,转变为中央、省、市县投入“三三制”局面,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成为新的投入渠道。出台扶贫小额信贷和扶贫再贷款政策,加强保险扶贫、资本市场扶贫和土地政策支持等。四是工作体系。开展建档立卡,摸准贫困底数,着力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组织驻村帮扶,增强一线力量,着力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实施“五个一批”,推进分类施策,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制定退出办法,严格考核评估,着力解决如何退的问题。五是动员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化细化中央单位、军队和武警部队定点扶贫。动员中央企业开展“百县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确定10月17日为国家扶贫日,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奖和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建设中国社会扶贫网,不断完善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六是监督体系。对各地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民主监督,中央巡视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内容,加强纪检监察、检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和媒体等监督力量的合作,改进督查巡查办法,确保监督工作质量。七是考核体系。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办法、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办法,组织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和媒体暗访,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

这套体系的建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科学性、指导性,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坚持为民宗旨践行务实作风讲话_党建党委_网

范文类型:演讲稿,党团党建,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坚持为民宗旨践行务实作风讲话

本文是坚持为民宗旨践行务实作风讲话,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决心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要准确把握目标任务,抓住反对“四风”这个重点不放,集中解决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要准确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个总要求,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不分阶段、不搞转段,采取统一部署、梯次展开、压茬进行的办法,县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先行一步,县直各单位、乡镇(场)和村(社区)及其他基层组织依次推进。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要以良好的学风抓学习,直接到群众中听取意见,大力开展随机调研听意见,高度重视来信来访,注意征求意见的方式方法,认真分析讨论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开展换位体验;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要把问题找真找准,把对照检查材料写深写实,把谈心交心谈开谈透,真正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起来;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要上下联动抓整改,狠抓专项整治不放松,把正风肃纪一抓到底,健全落实制度规定。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努力实现四个“突破”。即:夯实学习教育基础,在为民意识上有新突破;把握实践活动要求,在保持清廉本色上有新突破;抓住建章立制这一关键,在坚持务实作风上有新突破;紧扣跨越发展目标,在促进马关发展上有新突破。

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强化分类指导、加强宣传引导,坚持统筹兼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加快马关发展,建设美丽马关提供坚强保障。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的部署,正确把握基本要求,确保活动不走样;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扎实抓好实践活动;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做好督导工作。会议还对县级领导班子和处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我大概已经有二十多天没出过家门了,这本来是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日子,望着窗外那么晴朗的天空,路上却一个人影儿都没见到,我不禁咽了咽口水,心想:如果我能下去玩一会儿,那该多好啊!

可是我不能,妈妈告诉我:我们的祖国妈妈生病了,生了一种叫冠状病毒的病。冠状病毒是一种形状长得像皇冠一样的病毒,它那美丽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恶毒的心,它像一只狡猾的蚊子,稍不留意,你就可能被它盯上。因为它,我们出不了门;因为它,原来热闹的城市变得安静;因为它,我们的祖国妈妈生了病。我讨厌它。

傍晚,我打开电视看新闻,我看到医生护士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看到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奔赴武汉一线,看到科学家们为了研究药物正日以继夜地忙碌着……我不禁热泪盈眶,他们可真是我们的英雄啊!我也好想冲向战场,与他们并肩作战,消灭“敌人”。妈妈告诉我:只要我现在待在家里,不做病毒的传播者,那我也是一名小小的战士。

我回到学习桌上,重新打开课本,认真地学习起来。因为我知道,只有我现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长大后才能听从祖国的召唤,成为像英雄那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坚持“守初心,担使命”推动改革开放行稳致远_党建党委_网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3314 字

+ 加入清单

坚持“守初心,担使命推动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持续40多年推进改革开放,中国成就世界奇迹。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一直处于进行时,并以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从“出发”到“再出发”,推动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后,向“强起来”的目标继续奋进。持续40多年推进改革开放,方向不变、动力日增,中国何以能成就这样的世界奇迹?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具备根本动力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政党,要不停顿地向前迈进,都要有强大的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在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找到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就是改革开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还指出,“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又一次强调,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复杂局面下持续有效推进改革开放,就在于我们有一个根本动力,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确立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只要了解一下改革开放的发生和行进路径就可以发现,改革开放的逻辑包括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党的思想路线的逻辑。这一思想路线的逻辑起点,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这个作为思想和行动出发点的“实际”,既是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实际,也是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和中华民族历史追求的实际。因此,对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中国共产党来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包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科学要求,也包括“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的价值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是为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今世界的基本世情出发,改变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富起来”。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中华民族能够在“富起来”的基础上迎来“强起来”的明天。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及贯穿其中的党的思想路线的逻辑,在价值追求上,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事实就是这样。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实现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并实行改革开放;从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提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到形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从强调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到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到强调全党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再到按照“治国必先治党”的思路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再到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到确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从提出“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适应新情况、提出新思想、作出新决策,不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就在于始终牢记我们党成立时的初心和使命。

具备明确方向

“改革开放”属于实践范畴。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而不是盲目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目的对于实践的起步、进程、结果及其成效,关系甚大。目的对不对,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是不是具有可行性,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方向、进退和成败得失。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时,人们拥护改革开放、参与改革开放,就是希望改革开放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吃饭穿衣等物质文化需要;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们期待过上小康生活,希望改革开放能够让大家有房住、有车开、有家电可用。人民群众这些朴素的要求和希望,正是改革开放全部追求的一个缩影,可以折射出改革开放目的和方向的崇高和光明。现在,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实现这一目标后,还要分两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人民群众对于改革开放的更高期盼、更高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的目的不仅是伴随着实践的推进而提升的,而且是有层次的。即使在人民群众把解决温饱问题、过上小康生活看作改革开放目的的时候,也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希望物质生活改善了,社会道德风气不能搞坏了。我们党体察人民群众这一需求,在当年就已经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目的提了出来。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解决我们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有阶段性、层次性的。

进一步考察改革开放的目的,可以发现,这些目的之所以紧密联系、相互衔接,是因为有一个根本的目的。这个根本的目的是什么?邓小平同志给出了答案,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赶上时代”“振兴中华”。今天,我们党带领人民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表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具备人民支持

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有效推进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坚守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使改革开放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具有历史的、政治的、道义的、法律的正当性,因而一开始就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仅仅考虑到改革开放具有正当性,而没有考虑到改革开放作为一场社会革命具有高度复杂性,包括会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那么,改革开放在持续推进中就会遭遇各种难以克服的阻力,就难以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持续有效推进改革开放,还必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也就是说,改革开放要持续有效推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路径,从而确保改革开放始终得到人民支持、具有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这就意味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必须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为改革是为了人民群众、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同时也注重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们党提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其着眼点就是要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动力,必须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党的xx大以来,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等等。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改革开放始终得到人民支持、持续深入推进的重要密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4月大学生党课思想汇报: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4月思想汇报_网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大学,学生,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2019年4月大学生党课思想汇报: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敬爱的党组织:

众所周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提出的。自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十三大、十四大、xx大、xx大、xx大都始终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通过政治学研究院的俞老师生动详细的一课,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任何先进的理论,如不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问题的话都只是些空洞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在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和总结,它结合了我国的具体发展情况和基本国情,是全党和各族人民的旗帜和方向,带领和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展开、来深化的。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逐步提升。无数的事实说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还应该廓清道路上的种种疑难。在实践中做好一切,充分肯定和证明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也不能动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发展中总会存在问题,这是不能避免的。在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背后也必然要意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刚结束的“两会”中,“民生”成为重要主题,出现了一些关键词,如:幸福、医改攻坚、保障性住房、还清教育欠账、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平稳物价、规划纲要等,这些都反映党章网了繁荣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国情和国际大背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开创新局面。

“希望大家在享受现在的幸福的同时也思考下自己如何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俞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让我记忆深刻。的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是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享受着父辈们带来的幸福生活,居安思危,我们应该

时刻保有忧患意识,不断努力加强理论学习来武装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中国的发展永远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永远离不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人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向全世界人民昭告自己的理论创新成果,所显示的是一份自信,是一份社会主义的自信;所展示的是一个启示,一个关于人类未来选择的启示,要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汇报人:党章网

xx年4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10月30日下午,通过“智慧党建”云平台,湖北省司法厅副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局长蒋国平与正在开展党组织生活会的沙洋汉津监狱三监区党支部负责人实现远程视频对话。

10月30日,湖北全省监狱党务干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培训班在沙洋监狱管理局召开。蒋国平、湖北省监狱管理局副局长朱建新等率全省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政治处主任等110余人走进沙洋汉津监狱,现场观摩“智慧党建”云平台运行情况。这是湖北省监狱系统近年来第一次举办如此高规格、大规模党建工作培训。

“党建云”大数据、智慧党建APP、远程视频连线、VR全景虚拟展馆、电子党员证、党建智能音箱……一系列科技感十足的“黑科技”集体亮相,标志着湖北监狱首个“智慧党建”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全省监狱党建工作步入“云时代”。

20xx年1月,沙洋监狱局机关党委和汉津监狱先行试点研发“智慧党建”云平台。

历时9个月探索和实践,“智慧党建”云平台完成了电脑端、手机端、大屏端的整体建设,支持党组织管理、党员管理、学习考试、宣传展示、数据分析、督查考核等多项功能。

《法制日报》记者现场扫描二维码,即刻进入“智慧党建”云平台,能够线上查看电子党员证,了解在线学习、党费缴纳、积分排名等信息。

目前,汉津监狱31个党支部、427名党员已纳入“智慧党建”云平台信息系统管理。

“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党员联动模式的改变,以前是传统交流方式,现在变成线上和线下互动,最大的好处是党建学习教育普及方式更便捷,活动也更加多样化。”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政委明平说,“智慧党建”云平台能重点解决监狱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组织管理难、党员学习难、上级督导难、数据统计难等问题。

工作人员还现场演示“智慧党建”云平台各大功能及操作流程,各党组织的位置、机构、党员及领导干部、党内组织生活等信息一目了然。

在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局长段晓东看来,将党务与政务、狱务、警务“四务合一”,“智慧党建”云平台实现了监狱党建工作从“融合党建”向“智慧党建”升级,能够全面加强新时代监狱系统党的建设的主动性,不断提升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水平。

“新时代对全省监狱系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在全省推广‘智慧党建’做法,把从严治党管警要求落实到每一个支部,教好、管好、用好每一名党员民警,通过抓党建推进业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坚决守护好平安稳定最后一道防线。”蒋国平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在新时代发展需要坚持依法治国_党建党委_网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适用行业岗位:党工团,全文共 6062 字

+ 加入清单

在新时代发展需要坚持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后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过一段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推动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高度重视,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xx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制定了路线图、施工图,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描绘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

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反复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凸显,党风政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大量矛盾和问题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相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依法治国,既是立足于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谋划。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

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强调,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这三个方面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要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要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坚持立法先行,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完善社会规范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依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包括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必须明确,我们坚持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有一些人打出“宪政”牌,目的是拿“西方宪政”框住我们,用所谓“宪政”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要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维护宪法尊严,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加快建设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法律的全面有效实施。

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史,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有力的法治保障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一系列的保障条件,全面依法治国就难以实现。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

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

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公正

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

法治不仅要求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执法机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老百姓讲“一碗水端平”,如果不端平、端不平,老百姓就会有意见,就会有怨气,久而久之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实现。必须把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人民群众每一次求告无门、每一次经历冤假错案,损害的都不仅仅是他们的合法权益,更是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他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强调, 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推进公正司法,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人民权益。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裁判文书,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人民心田。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按照权责统一、权力制约、公开公正、尊重程序的要求,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三个方面,着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旗帜鲜明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绝不容许利用职权干预司法。司法人员要刚正不阿,勇于担当,敢于依法排除来自司法机关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坚守公正司法的底线。

4.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把握党和法的关系。指出:“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绝不是要虚化、弱化甚至动摇、否定党的领导。有一些人提出诸如“党大还是法大”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少数人之所以热衷于炒作这个命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把党的领导和法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最终达到否定、取消党的领导的目的。我们说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是把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而言的,是指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而言的,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就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

对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真正要解决的,是“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真命题。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不是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要把厉行法治作为治本之策,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讲起来、守起来,真正做到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

要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主要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行动和工作来体现、来实现的,他们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毫不动摇坚持党建思想精神

范文类型:党团党建,全文共 147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演讲活动。我是机电维修班的李颀,首先,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建先进企业文化 创西销辉煌明天!”。

诚如大家所言,中油西北销售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这个家的亲人。今天,您用实践行动证明了您是独一无二的,您是无法取代的;明天,我们将自豪地向世人召示,我们的西销、我们的精诚团队以及我们的企业文化同样是独一无二的,是无法取代的。

有人说:企业是一个大舞台,看谁更精彩;还有人说:竞争是一套有氧健身操,能舒筋活络,谱写跳动的脉搏;我想说,优秀的企业文化、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能量宝库,放飞激情,收获红红火火。

那么应该如何来理解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的意义在于它充盈着整个企业的方方面面。它既是企业的灵魂和潜在生产力;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更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源泉。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对外是一面旗帜。

也许这样来解释企业文化,会有一些差强人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企业文化打交道。当我们接触到一个企业时,这个企业中最明显、最不同寻常的现象、事物常常会引起我们的

关注和兴趣。比如,你踏进一个企业,马上就能感觉到该企业所处的氛围,人们是如何彼此问候的,如何待人接物的,如何规划办公环境的等等等等一些有声无声的事物向您展现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如此深入的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甚至是那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正所谓企业文化无处不在。

海尔的企业格言中有两句话道出了海尔人的心声:“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情办成,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的办下去。”这两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海尔企业文化的精髓,体现了海尔公司永远创新、永远进取的企业精神,以及谦虚务实的企业风貌。

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发展的、进步的,无所不在的。您看,那一条条规范企业与员工行为的制度是一种企业文化;一次次感恩社会的捐赠活动是一种企业文化;一套套代表整体形象识别的工服是一种企业文化。工作几年来,工作环境在变,身边的同事在变,但我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结下深深的情谊,他们有的时候像长者一样帮助我,有的时候像家人一样关心我,有的时候像朋友一样听我诉说,有的时候像儿时的玩伴一样给我欢乐,有的时候,太多的有时侯,今天,在这里,我想借这个机会,对他们中的每一位都说声“谢谢”!是他们让我在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逐渐成熟,慢慢地成长,懂得了只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还是一样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人生就要不断的去挑战自我、经营自我,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干劲,这样才会感到生活的真实,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无限潜力。

一路走来,一路感动,是西销企业的文化氛围,是领导的民主科学管理,是同事之间的真心帮助让我觉得选择了在西销工作,就是选择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就需要自己不断地战胜自己。一张白纸能描绘出美丽的蓝图,我将无怨无悔地在这里辛勤描绘我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蓝图。

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我们的西北销售是这样一个充满温情的、充满人性的大家庭;我们的团队是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集体;我们的领导是这样具有亲和力、英明决策的领导;我们的员工是这样互助互爱、团结协作的员工;我们的企业文化是这样以人为本、精诚团结的文化。

一艘航船的顺利航行是一个舵手的成功,一个企业的成功是一个激情团队的成功。

建设中国石油,我们任重道远;畅想未来,我们激情满怀! 让我们尽情挥洒我们的才能和激情!让我们携手奋进,为共同建设西北销售辉煌明天而努力拼搏吧!

最后祝愿我们公司繁荣昌盛,员工生活幸福,明天更美好!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