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无锡大觉寺导游词通用五篇 江苏导游词通用20篇

浏览

649

范文

581

留园导游词_江苏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969 字

+ 加入清单

留园导游词

【门厅】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解放,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几成废墟。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暑山庄一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

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的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近普通民居。

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由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

【门厅与桥厅间的东侧长廊】

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的。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

这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

【“长留天地间”南院】

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的小院。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的造景,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的粉墙,来为游人设计了一幅立体的“国画”。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外,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的立体国画的画境。

【“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

各位请看这扇窗。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的单纯的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的话,那么这里的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所以说,这扇空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光。和前面讲过的蟹眼天井同样道理。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所以为了避免空窗的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

再请大家看这门楣上的砖刻门额“长留天地间”这几个字。这是篆刻书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写的,寓意留园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的期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条长廊虽有数十米长,然而造园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较封闭的暗处设计了“蟹眼天井”来采光,用富于变化的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间上产生出了明与暗大与小的对比,另游人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欣赏着各种布置独到的园林小品,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这段长廊。另外,从园林审美方面来看,这段长廊相对于秀美的中部远景来说,大有一种“欲扬先抑”的审美效果。因此,这段长廊不仅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个苏州古典园林的廊形建筑中也有一处佳例。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无锡灵山导游词_无锡灵山胜境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灵山胜境坐落于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马山,距无锡市区三十余公里,规模宏大,气势非凡,是一座佛教文化主题景区。景区自1997年开园至今,已接待海内外游客1600余万人次。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xx年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目前,灵山胜境已成为华东旅游的精品景点。

灵山胜境以88米灵山大佛著称,大佛总用铜700余吨,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释迦牟尼露体造像。大佛脚下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灵山文化园内佛教胜景、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庄严肃穆的佛足坛、中国第一石牌楼五智门、大型仿石窟青铜浮雕“降魔”、阿育王柱、千年古刹祥符禅寺、天下第一掌、江南第一钟、佛教文化博览馆等均为难得一见的精品景观。

灵山文化园主体景观大型动态音乐群雕“九龙灌浴•花开吉祥”,塑像精美生动、栩栩如生,再现了佛教经典中“花开见佛”的神圣境界,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景观中高达7.2米通体鎏金的太子佛像、四大天王、莲花和九龙喷泉在“佛之诞”音乐的映衬下,每日定时升降开合,并将寓意吉祥平安的“八功德水”带给每位远到的游客。此景观不仅是国内同类景区中的创举,在国际上也甚为罕见。

灵山胜境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融入景观建设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体系,系统地展现了佛祖释伽牟尼的出生、悟道、降魔到涅磐的一生以及佛教产生、发展、传播的历程,阐释了佛教思想的精华部分,对当代社会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

一个融古代东方文化精粹和现代科技文明于一体的全新灵山,一个体现人文关怀思想和现代旅游理念的全新灵山,她带给游人的不仅是一场气势恢弘、瑰丽奇幻的东方文化之旅,更是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江苏七里山塘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267 字

+ 加入清单

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3600米。因此被称作"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 唐宝历二年(820xx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

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七里山塘是苏州古代的金粉地、闹市区(类似南京的夫子庙),是开发的新景点。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

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

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苏州山塘街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据传说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建。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地位仅次于观前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一是因其历史有1100多年;二是格局最具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

以半塘桥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以市井胜。从起点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商铺鳞次栉比; 北段以风景胜,从半塘桥至虎丘山门,水面渐宽,河边村舍简屋,绿树成阴,颇有野趣。

目前的山塘老街从渡僧桥到广济桥段共360米长,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 街区店肆林立、会馆齐聚。既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黄天源、五芳斋、绿杨馄饨店,也有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有刺绣、紫檀木雕、石雕、玉雕、蓝印花布等传统工艺品前店后坊式的店铺,尽展江南水乡和苏州街巷的特殊魅力。

小镇是美丽的,七里山塘就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

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于是,我和爸爸在金秋十月来到这个美丽的小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塘街"几个大字,再往里走沿街摆着很多特色的小店铺,吆喝客人,很是热闹。

走着走着来到了白居易纪念馆。我一边参观,爸爸一边告诉我:"唐宝历二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的水路交通,开凿了一条起虎丘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我不禁感叹:"白居易真是一位伟大的人"。

走在一块块青砖铺成的小路上,放眼望去两旁是各种纪念品的店铺,有小巧玲珑的草包,各色的糖果糕点,丝巾和旗袍~~~~~~

在热闹的街道旁是一条蜿蜒的小河,两旁的树木倒映在河中,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洒着金色的阳光,几座古老的石桥横在小河的中央,桥上的石狮子栩栩如生,几条小木船停靠在岸边。

山塘街果真是名不虚传,真是个美丽的小镇!,是开发的新景点。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

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

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江苏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361 字

+ 加入清单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遐迩闻名在于她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盘门景区位于苏州长古城西南隅,在唐宋年间曾是南北交通要冲,加上瑞光禅院香火旺盛,形成商贸云集的繁华地区,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打苏州,清军溃退纵火,使昔日繁华付之一炬,盘门逐步成为冷水盘门,但仍保存众多古迹涵丰富,景观独特。

盘门景区占地24.86公顷,早在1983年苏州市政府就立项改造盘门景区,1986处重建城楼,修复城墙及驳岸各300米; 1988年起部公修复了伍相祠;1990年整修加固了瑞光塔;为了加快盘门景区的建设速度,1997年,市面上政府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列入苏州市跨世纪重点实事工工程之一。盘门景区建设总投资历约3.2亿元人名币(除吴宫大酒店),整个景氏由五个部分组成: 南面为闻名中外的古水陆城门,早在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设计和督造,是现今全国仅存的一座水陆城门,著名学者陈从周先生曾称道:北看长城雄伟,南看盘门秀丽。

北面是由中新合资建造的五星级宾馆,耗资近十亿人民币的吴宫喜来登大酒店,目前是苏州档次最高,经营较好的酒店之一。

东、中、西区,97年市委、市府决定由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改造,通过近二年的建设,搬迁居民七百户,单位近十家,投资近二亿人民币。目前已建成东部商市区,占地2.1公顷,仿明清古建群1.2万m2。中部也就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中央庭园占地113亩,投资近1.2亿元,自98年10月开工,至99年9月竣工,恢复、修缮景点二十几处。 西部为高档别墅区,依园傍水。现已投资四仟余万元,用于拆迁和基础设施改造,建成后高档别墅为70套,高档公寓1.2万m。九九年建成开发的中央庭园,位于景区中部,传承“一池三山”的造园思想,园中挖地成湖堆山,水面与内城河连成一脉,水路贯穿景区各个景点,重建的塔园、丽景楼、四瑞堂、涛隐翠野及钟鼓楼、瑞光胜迹牌坊、白牛助役、白龟听禅、放生池、水上蓬莱、绿坪广场、双亭廊桥、碧波夕照、春水宫影、听枫拜月、千年夹石、蟠龙迎贵等二十多处重要景点,山池亭榭、湖光山影、绿地草坪、古树名花,和历史文物盘门水陆城门、瑞光塔、吴门桥等构成一个极富江南特色的盘门景区。 请大家看那座高大的牌坊,这是进之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牌坊作为一种用以纪念先贤,旌表功德之外,已引申用来表示仪注,引导游客进入游览胜迹的象徵。牌坊高 8.8米,宽12.8米,8、8、1、2、8皆音是发、发、要、你、发,象征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牌坊采用吴地之传统风貌重檐四柱三间三楼石木结构,坊顶两精饰开口哺龙脊,合角处、戗脊上分别塑饰12只雄师和12条飞龙,象征中华腾飞。正间坊前额为谭以文书《瑞光胜迹》,后为郦方书《赤乌遗踪》,告诉人们:盘门景区瑞光胜迹源自三国时期赤乌年间,额书雄浑纹饰,牌坊檐角高挑,群昂飞动与古塔相得益彰。

穿过牌坊,来到庄重肃穆的将军门楼,大门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建筑组成的明清商市区,位于塔圆的东、南、北三个方位的三座将军门楼由1.5米高的仿宋式塔园围墙相连接。

入东将军门即是塔园,闻名中外的瑞光塔是国家级保护文物,由于塔基比外面路基低近一米,因此塔院呈下沉式,有石阶拾级而下。瑞光塔高53.57米,其中塔刹9.14米,为七级八面楼阁式佛塔,塔作为一种佛教艺术,是名胜古迹的重要标志之一。

苏州建塔的历史悠久,造塔初衷是为了存放佛祖和高僧的舍利子。佛教界认为:舍利是佛的象征,具有列比圣洁和崇高,供奉舍利就是供奉菩萨,所以要先造庙后建塔,塔必须造在庙的旁边。塔从印度传入我国后,受我国建筑艺术的影响,塔的形式大都以楼阁式佛塔为主,而塔的层次与平面图形受到了中国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林家数数看,瑞光塔有几层?对,应该是七层。为什么是七层,而不是六层或八层呢?因为按照五行阴阳学说:偶数是阴,奇数为阳,阴为地,阳为天。塔的平面图形在地,应为偶数;塔的层数是往上朝天,则应为奇数。一般塔的层数以七层为多,所谓“七级浮图”就是塔的同义词。

瑞光塔起源舍利塔,据史志记载:赤乌四年(241 年),西域康居国(地处中亚西亚)高僧性康,千里迢迢来到三国时期东吴郡讲经说法,吴大帝孙权为迎接他,特在盘门内建一座普济院。六处后即赤乌十年(274年),建十三级舍利塔于寺中,以报母恩,这是瑞光塔前身,也是苏州历史上最早建的塔。现存的瑞光塔建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20xx年),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竣工,历经二十年余时暗。宋宣和年间(1119-1120xx年)朱缅赀重修,赐额瑞光禅寺。靖康兵毁,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法林禅师重葺,复塔七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昙芳再修,永乐元年(1420xx年)、十五年(1420xx年)两修,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乾隆四年(1739年),道光年间三次修建。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毁,禅寺全毁,仅剩孤塔。古塔从此形影相吊,年久失修,塔体发生倾斜。从1979年开始,苏州市政府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对古塔进行了测绘、考试,制订出科学的维修方案。

1987年由市修塔办公室组织施工,1990年竣工。修复后的瑞光塔,内有楼梯和回廊可直上顶层。外立面恢复宋塔风貌,每层均有平座,勾栏和伸展深远的飞檐角,檐角下悬铜铃,风吹便会发生清脆的铃声。

瑞光塔作为一座七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佛塔,无论是营造技艺,装饰艺术,还是塔藏的稀世珍品,都是古代匠师专的智慧结晶 1978 年4月在塔的第三层塔心窖穴曾发现一批极为珍贵的五代、北宋文物,其中以真珠舍利宝幢(俗称珍珠塔)最为珍贵,已定为国家级文物。真珠舍利宝幢仅珍珠就用了四万多颗,技艺之精,用材之贵,造型之美,是国内在古塔中发现的最精美的工艺品,堪称列价之宝,现珍藏在苏州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最新的江苏玄武湖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玄武湖中分布着五块绿洲,构成五处风景区。最有特色和最负盛名的要数环洲和梁洲。从玄武门开始,一条形如玉环的陆地,从南北两面伸入湖中,就是环洲,旧名长洲,因它像一条翠绿的玉带环绕樱洲,故称环洲。旧时称“环洲烟柳”。湖的南端假山瀑布尽显江南园林美感,著名的石峰有“观音石”和“童子石”,为明代中山王徐达府中的遗物。假山北面的土山,名墩子山,或叫郭仙墩,为东晋郭璞衣冠冢。洲中有喇嘛庙和诺那塔。

与环洲以一座白桥相连的是樱洲,又名连萼洲,是四面环水的洲中洲。樱洲以遍植樱花而得名。春天,那里是赏樱胜地。繁花似锦,人称“樱洲花海”。

从环洲经芳桥,就是玄武湖五洲中开辟最早的梁洲,又名旧洲。梁洲团梁朝时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在此建读书台而得名。当年太子在此聚书近三万卷,博览群书,还常召集贤士谈论古今,撰写文章,选编了一部我国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这为以后的文学发展与研究产生了用心的影响。

据说之后昭明太子在湖上荡舟游玩时,不慎掉入水中,得病不治而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好学的太子,将他的读书台所在地称为梁洲。梁洲是五洲中风景最美的地方,洲中有湖神庙、铜钩井、赏荷亭、览胜楼、陶然亭等名胜古迹。梁洲一年一度的菊展,传统而壮观,故有“梁洲秋菊”的美称。

梁洲东是翠洲,旧名磷趾洲。洲上有音乐台、少年之家、万人露天剧场。翠洲风光幽静,长堤卧波,绿带练绕,别具一格。苍松、翠柏、嫩柳、淡竹,构成“翠洲云村”的特色。

玄武湖最中心的一个洲是菱洲,洲东濒钟山,有“千云非一状”的钟云山霞,自古就有“菱洲山岚”的美名。洲上有动物园,饲养各种珍禽异兽150种,2500多头(只)。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最新的江苏玄武湖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34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著名的城市风景园林玄武湖

这座城门为什么叫玄武门呢?首先介绍玄武二字的来历。玄武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为主管四个方位中北方的灵兽,形状为龟蛇合体,五行中主水,又称灵武、元武、真武,北极等,所以历代宫城北门了多以玄武命名。但这个玄武门不在宫城也不位于北,明京城并无此门,而是在清末举办南洋劝业会,在湖内辟建公园,为方便客商游人人园,才开辟此城门,名丰润门。后在1931年改称玄武门,倒是因湖名丽得名。

各位游客,进入园内,立即感到城墙内外,气象大不相同,湖上惠风和畅,宇清气朗,山光水色,妖娆怡人,将我们带入如诗如画的境界。大家知道,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可以说玄武湖的山山水水都与六朝历史紧紧相印。公元1760年以前,湖面是现在的四倍,东晋即作为操练水军的水上教场,宋齐梁陈时为皇家宫苑,环湖分布上林苑、青林苑、华林园、乐游苑等,真是繁华似锦、晴红涸绿。但随着南朝的覆灭,也就繁华事散逐香尘了。唐诗人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的诗句就是最好的说明。北宋年间,大文学家王安石任江宁府尹,奏请泄湖造田以养饥民,使湖水消失达Z80年之久。到了明代,朱元璋建造长达34公里的京城,将湖面与城内隔开,又在湖内洲上建造国家档案馆—黄册库,不许随意进入,可惜一湖风月都付与禁卒巡舟。清代中期以后,渐有游人涉足。宣统元年(1920xx年)正式辟为公园。建国后党和政府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和整治改造,现在大家看到玄武湖内山明水秀,融山水城林为一体,既是休闲游览胜地,又是节日盛会场所。

玄武湖兼有皇家园林的壮丽气势和江南山水的精巧雅秀。玄武湖总面积472公顷,北京颐和园是290公顷,西湖是560公顷,它介于二者之间,风景不殊,自有独到之处。说到这里,有的游客可能要问,为什么没有颐和园西湖名气大?我可以告诉大家,自六朝之后,玄武湖是千年含羞深闺,现在—-8显露芳容,便令人惊叹不已。下面的游览就会证明我言不虚。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走的大道叫翠虹堤,一路花坛首尾相连,四时鲜花不绝,湖边花柳夹道,仿佛彩虹飞跨,翠带铺陈。走完这段堤,即到了环洲。环洲是较早形成的湖中之岛,长如环臂,拥青抱绿,岸柳依依,烟水迷离,最具浓郁的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后湖烟柳”的景观特色,故名环洲烟柳。烟柳二字就是风景欣赏中的朦胧美,“绿杨烟外晓寒轻”,碧玉妆成,遥烟近无。许多著名景点如瘦西湖的长堤春柳、西湖的柳浪闻莺都以柳命名。大家从两侧看过去,右边堤岸上,柳、樟高大成行,绿荫压水,休息座椅,卧花迎风,一派西湖风光,左边是翠虹堤的延伸,桐、柳参天,枝叶婆娑,不亚苏堤春晓。

大家看,我们正面是一组富有中国园林特色的大假山和奇峰妙石,假山以湖石堆就,高达6.7米,山形如云卷飞走,也似鹰博狮吼,气势嵯峨,流瀑飞下,叠落泉池,山径曲折,盘曲绕环,是假山叠石中的佳作。假山前的二块孤峰巨石“童子拜观音”,童子高4。2米,宽0.8米,形态虔诚恭敬,观音石高超6米,宽不过0.9米,顶如披巾,身形玉立,恰似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俯察世情,布施救苦救难之善,可谓神意天成。这块奇石和江南名石

——苏州留园冠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竹素园绉云峰同为中国园林山石中的极品,都具有“皱、瘦、透、漏”的山石审美特点,均为“花石纲”遗物。什么叫“花石纲”呢?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园林艺术,我不妨介绍一下。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治国无能,书画有道,生性风流,精于游乐,他下令全国征集奇峰名石进贡朝廷,运至开封,建造寿山艮岳,是历史上有名的假山杰作,这次贡石活动就叫“花石纲”。江南太湖一带,山灵毓秀,水溶石穿,自古多出奇石,称太湖石,在花石纲中也出产最多,在征集运输过程中有的船沉落水,有的被官员私留,散人民间,为历代高官巨商造园所追逐,引以为镇园之宝。此块观音石即为当时的遗物,明初为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寻得,立于府邸花园,建国后从徐府遗址庭院中移到这里,昔日朝廷贡品、王府奇玩成为人民大众的欣赏对象。我还告诉大家假山奇峰是中国抽象艺术的表现作品,比西方近代流行的抽象派艺术要早几百年,不要小看这些石头,可大有来头大有学问哟。

沿堤北行,有一小土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座小土山就是东晋大文学家、大阴阳风水家郭璞的衣冠嫁,叫郭仙墩。其人学博才高,文采雄健,著有《山海经注》《尔雅注》《葬经》等,他不畏权势,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当大将军王敦谋反,命其卜卦成败,他直言“无成”,被王怒而杀之。他一身正气,从容就义,平叛后被迫封太守,在此立墓纪念。山侧有一亭叫郭璞亭,原有碑文,现已不存。

前面就是儿童乐园,从木马滑梯到飞机大炮,各种大型玩具齐全,南京许多市民都在这里留下了童年的回忆。

过了游船码头,我们看见花丛之上有一石雕。请问大家这尊石兽叫什么主子。好,我来告诉大家,这种神兽张口吐舌,昂首仰头,四腿矫健,肩生双翼,名叫辟邪。原来是南京六朝帝王陵墓前的守陵神兽,雕刻精美,神形具备,是六朝艺术的代表作品。其形象都是从狮子演化而成,有独角的叫麒麟,双角的叫天禄,在帝陵设立;无角的叫辟邪,在王墓守护,南京市徽的中心就是辟邪的形象。各位游客,辟邪就是辟除邪恶,确保平安,我们大家看了它,它就会给各位保佑平安,带来一生幸福。

从这里走过幽静的林间小道,看到前方有一九级六面的玲珑宝塔,塔侧是西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的华丽殿堂,叫莲花精舍,俗称喇嘛庙。大家会奇怪,在东南沿海汉传佛教之地怎么会有藏传佛教的寺庙呢?这里有它的来历故事,它是为纪念民国时期西康的最高宗教领袖诺那呼图克图而建。呼图克图

是喇嘛教大活佛的称号,仅次于和班禅,他一贯反对西藏地方分裂主义势力,抵制割裂祖国的“中印藏会议”(西姆拉会议),阻止溥仪去做日本的傀儡,他依附清朝和民国的中央政府,有不少头衔。但他出于地方势力的立场,既与国民党川军发生武装冲突,又拦阻工农红军通过西康北上长征,被红军击溃外逃,被藏人抓获送至红军营中,绝食谢医而死,红军以教仪礼葬。1936年西康驻京办事处向国民党请求建庙纪念,选址在环洲东北端,由元老、司法院长居正撰写碑文。建国后改为俱乐部礼堂,1993年由公园和他在台信徒共同修复旧观开放。这里遥对钟山,湖面开阔,绿柳掩映。白桥之内叫莲花港,是栽植名贵荷花的水上花坞,为夏日赏荷的佳处。

过了喇嘛庙,通过一道精致小拱桥白桥即进入樱洲,因洲上曾大量栽植樱桃而得名,处于环洲大半圈的环抱中,洲中有洲、湖中有湖,景致十分幽雅。原有樱桃品种优良,色泽红艳,风味甘美,清代曹雪芹祖父曹寅在康熙南巡时贡奉皇上,深得康熙喜爱,并说“先进皇太后,朕再用”。现在代之而起的是如云似雪的樱花。樱花在亚太地区是声名卓著的花木,日本作为国花,富士山樱花盛开,举国放假赏樱。这里先后种植十余品种,干余株,已蔚然成景。在樱洲上还种植了几十种花木,四时八节,花果绵延,玉兰皎洁,红杏闹春,绣球斗雪,海棠粉艳,紫荆红条,金钟飞黄,丁香馥郁,榴花似火……香风红雨,有如花海,因此而命名为“樱洲花海”。

这些花木中,有不少是来自美、法、意、荷兰、墨西哥、塞浦路斯、日本等国友好城市的使者手植,成了南京对外友好交往的象征。

樱洲的北侧有长达三百余米的长廊,依水偎树,一面紧临荷风送香的莲花港,一面为草坪广场,杂花生树,闲庭散步。过了大草坪,有一竹篱茅舍的园中园,就是荷花品种园,与莲花港相呼应,名莲竞放,或并蒂双开,或碗中吐艳,共有名品170多种,20xx多盆。荷花是不妖不污的君子之花,凝珠含露,亭亭出水,赏荷吟唱,总是风雅韵事。

品种园之东就是清真餐厅,翘角飞檐的民族建筑形式辅以回廊亭架,环境清幽,更以清真名菜著称,风尾虾、松鼠鱼、桂花牛肉等是这里的名馔,为保留穆斯林风俗习惯的游客创造美食之家的温馨氛围。樱洲西南又是一大草坪,是露天舞台,每逢节假日,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跨过小桥,峰回路转,我们现在来到了芳桥。

芳桥是进入梁洲的主要通道,是湖内历史最久、最大、最有名的一座桥,明代即有记载,几经扩建,遂成现状。桥两端堤岸樱花舒展,金钟伏地,春天红云缀黄,颇似太湖长春赏樱的景象。前方就是湖中最大的陆地—梁洲,史载梁武帝长子昭明太子萧统在这里筑园读书,编纂《昭明文选》,故称为“梁园”。可惜这位风流文采的太子于湖中落水,惊疾不治而终。定名梁洲,就是源于这个历史典故。梁洲是开发建设最早的一个洲,也是历来全园活动的中心场所。每至秋季,几十万株菊花盛开,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梁洲赏菊成为南京市民的时尚。我们迎面看到的大形盆景花坛,山石嶙峋,松姿盘虬,是一园艺上品。踏上台阶,看到色彩鲜艳的立体花坛,经常变换成大象、熊猫、钟表等造型,是园林工作者向各位游客献艺。中间是遮天蔽日林荫大道,栽植了著名的观赏树种,如雪松、广玉兰、银杏等,绿意盎然。路东侧的白苑餐厅,是一组集楼台亭阁为一体的组合建筑,形式典雅,色彩纯朴,巨树簇拥,迎风对山。这里是玄武湖特色菜肴活鱼宴美食菜馆,活杀活烹,上席后鱼嘴仍在张动,有机会各位不妨尝鲜,可令你大快朵颐。

前方就是盆景展览馆,由展馆、温室、庭园组成。院内陈列各类盆景数以千计,其中全国省市评比获奖作品就有几十盆。历次各种花卉展览的精品都在馆内展出,温室里四季奇花,姹紫嫣红,观叶植物,绿意如诗。漫步庭中,小院春回,修竹绿蕉,洞门漏窗,游此可怡情养性。

出了盆景馆,即是览胜楼、阅兵台。览胜楼建于清末民初,二层四角攒尖,富丽堂皇,时为要人云集联吟结社的风雅场所。阅兵台出于六朝故事,让人们遥想起南朝当年,楼船战舰,樯帆林立的水上阅兵盛况。

向西数十米,就到了玄武厅。此厅建于抗战时期,初名“涵碧轩”,一直作为招待上宾之用。1953年2月22日在陈毅、谭震林陪同下在此接见江苏省、南京市党政负责人;朱德、邓小于等也在此会见过各级负责干部。文革期间改名“友谊厅”,专门接待外宾,现作茶社。这一座并不显眼的西式小型建筑却有它辉煌的历史。

玄武厅下面是游船码头,快艇轻舟直抵对岸南京火车站湖滨广场,外地游客一踏上南京的土地即可乘艇入园,饱览湖光山色。

再沿路西行就是牡丹园,小丘伏地,曲径迂回,湖石筑砌的花台内栽满了牡丹芍药。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它雍容华贵,娇艳非凡,其中姚黄魏紫、监玉豆绿为花中极品,此园为南京赏牡丹的一处重要景点。园内高处有一四》重檐亭叫闻鸡亭,相传南朝齐武帝夜猎晓归,在此闻宫中鸡鸣。这里地处一隅,幽静恬淡,是游人取静休闲的地方。

牡丹园南侧就是公园中最古老的名胜建筑湖神庙。明初朱元璋造黄册库,一姓茅老人建议库房东西布局以防日晒,朱皇帝欣然采纳,命他做湖工,死后葬此筑祠。因茅、毛、猫同音,有人传说皇帝取猫镇鼠的谐音,杀毛老人造库立庙以避鼠害。清代湖民以打鱼为生,也因猫食鱼,对渔产不利,改称湖神庙。两江总督曾国藩于公元1872年重建此庙,作延引宾客吟风咏月的会所。庙前有一铜钩井,是光绪年间所掘,打井挖出一具铜钩,考为六朝遗物,故就叫铜钩井。湖神庙建筑古朴深沉,庭院雅致,常作展览之用。

再向南,是一组游乐设施,溜冰场、碰碰车、碰碰船、疯狂老鼠等,游人可在此享受动感娱乐之趣。

当我们穿过这组花架,可见架廊上古老的百年紫藤,盘缠如龙,令人感到满架和风轻拂,紫珠垂串,蓝宝生翠,晶莹可爱。

在白苑餐厅下面的码头上,停靠着一组水上列车,很适合团队乘坐,列车在湖上破浪而行,游人尽可一览山水风光。隔着一湖堤,是观鱼池,精巧水榭临水而筑,一湾碧水,流花游鱼,别有花港观鱼之乐。

各位游客,前方走过湖堤,我们看到青翠浓郁,树木参天,这一小岛犹如绿水浮翠烟树如云,叫“翠洲云树”。这里苍松翠柏,修篁幽竹,碧桐挺拔,芳草如茵。洲内有一座大绿篱围蔽的大型露天舞台。民国时常在此演出交响乐和大型节目。50年代,苏联红旗歌舞团、体育表演团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文艺团体曾在此演出,轰动一时。现在也有时在这里举行大型演出活动。

在绿荫丛中还有一组鲜为人知的建筑,现在挂着南京书画院的牌子。这里原来是30年代,一批留日军人发起建立的留日海陆空军同学会的会馆,还供奉吴禄贞(民国初期军长,著名将领)和蔡锷(云南滇军首领,倒袁护国的发起者)灵位,称吴蔡合祠,抗战后作为励志社的招待所,接待美军官兵。建国后改为“翠虹厅”,成为交际处接待贵宾的休息之地。翠洲是园中最为幽静的一处世外桃园,远避尘嚣。从翠洲可向东出公园门,门外沿湖分布有情侣园、水上乐园、湖滨游乐园。出门向右即是通往钟山的十里长堤。

各位游客,我们从翠洲上车顺着湖堤往回走,不久就到了环洲的另一头。我们下车可以看到坡地上是大片月季园。大家知道月季是花中颜色丰富,花形多变,色香俱全的名花,一年多次开放,号称“此花无日不春风”。欧美人把月季当作高贵和爱情的象征,现在已成为花道中必不可少的鲜花。月季园中,木香花架围绕的是一株近220xx年的老银杏树,银杏俗称白果树,是中国特有的活化石植物,该树种在恐龙时代即已进化,在物种灭绝中幸存,也叫孓遗植物。坡下有一座钟塔,叫中日友好塔,1985年日本爱知县与江苏省结为友好城市时共建的,动力是太阳能,自动报时。

通过月季园前的菱洲大桥即进入菱洲,菱洲是湖中形成较晚的一个洲,曾盛产红菱,故名菱洲。原来一直孤立在湖中,建国后浚湖筑堤,连接解放门、台城和环洲,才与各洲贯通,我们一眼看过去。二条绿色巨龙,张牙舞爪,腾跃戏珠,这是园林工作人员创作的立体花坛,用钢筋竹木作骨架,敷上泥土,外植花草,当时是国内最大的一组花坛,仅栽上的五色草就用了12万株,成为游人驻足留影的景点。原来从这里过一小桥是动物园,有许多珍禽奇兽,但已搬迁至红山森林动物园。现这里拟建鸟类生态园和专类花卉园,再建一主体建筑,正在规划建设中。菱洲距山最近,湖面最开阔,钟山雄峙,富贵、九华、鸡笼诸山蜿蜒,山色青黛,塔影矗立,水波潋滟,云影徘徊。早晨紫气东来,山岚氤氲,晚夕暮霭沉沉,落霞返照,山林城影溶入湖中,山下岸柳依然,楼群耸立,展现了钟山风景区挺拔秀丽的一面。游人披襟开怀,心旷神怡,“菱洲山岚”真是恰如其分。

沿台菱堤南行,长堤卧波,直抵台城,在右边远处的城墙脚下有一大型圆攒尖的新型建筑,就是高尔夫球场。那里有水上凉篷和钢网围起的是水上高尔夫练习场,一大片芳草低伏,坡缓丘延的是小型陆上球场,是南京城内惟一的高尔夫球场。大家看到,前方左边有一古典建筑,下面层台错落,清一色的古城砖砌成,只听到流水轰鸣,直泻隧洞,那就是著名的武庙闸。这里原是1720xx年前孙权开渠引湖水入宫的水道,明初朱元璋造京城,为沟通玄武湖与城内水系,在此建“通心水坝”,设计精巧,技术高超,建有长40米的进水槽,十几米高的闸槽,150米的穿城隧道由钢铁管组成,内架随水流旋转的旋刀,切碎杂物,保持通畅,是一处文物保护单位,至今还在发挥冲洗城内河道作用。

各位游客,顺城墙西行,我们即将走出玄武湖公园。大家一定很奇怪,怎么会穿过二道互相垂直的城门,不像瓮城,也不像内外城呢,告诉大家这里不仅事出有因,而且还在将错就错呢。当年朱元璋造城原打算城墙从这里一直向西延伸,但发现这样一来,城池面积小了三分之一,沿江的军事要地围在城外,于守城很不利,朱元璋立即修改方案,放弃已经筑好的数百米城墙,从这里折转向北,切掉一部分湖面入城再沿湖北走。弃之不用又未拆除的城墙引起后人的误会,因六朝宫城距此不远,俗称台城。现在已经文物部门的努力修复开放,还辟建了南京城墙博物馆,向游人介绍古城的变迁。同时与金陵名刹鸡鸣寺、九华丹青玄奘塔串连成线。

各位游客,当车从解放门下穿过又进到城内时,我们也就结束了这次的玄武湖之行。希望这颗金陵明珠能给你留下愉快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江苏寒山寺导游词_江苏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1314 字

+ 加入清单

精选5篇江苏寒山寺导游词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5篇江苏寒山寺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精选5篇江苏寒山寺导游词(一)

游客们,大家好,这天我们游览的景点就是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城西枫桥镇,当时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唐朝时才叫寒山寺,建于公元508至520xx年的梁代天监年间。寒山寺并非因山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唐代时,寒山、拾得两位高僧到此,后人为纪念寒山,改寺名为寒山寺。寒山确有其人,是唐朝诗僧,著有《寒山子诗集》留世。寒山寺自唐代以来一向名扬中外,魅力无穷,寻本探源,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佛门弟子一向认为,曾住持过此寺的唐代和尚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的高僧,并把他们神化为我国的和合二仙,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神仙。民间传说,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钟,飘洋过海到过日本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中国文化。这个故事曾以连环画的艺术形式在日本的1989年第4期《中国医报》杂志上登载,题为《寒山寺钟声》,更使寒山寺多了个娓娓动听的中日友好话题。

第二,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使它家喻户晓。"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些传世佳句,起到了文因景传,景因文名,钟声诗韵,名扬百世的效果。该诗不但在我国流传极广,而且很早就传到了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因此,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记》一文中说过:"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到这天它仍被编人日本校园教科书中。在东南亚、欧美,这些诗句也很受青睐。

第三,寒山寺的钟声不但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还有奇妙的功能,这功能用12个字能够概括二"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为"觉悟""大彻大悟"。所以旅游者都要亲自聆听寒山寺的钟声。

第四,民间相传,张继诗中涉及的钟,历经沧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山田寒山先生便四处探寻,欲将此钟归还原主,但终无下落,便募捐集资,铸一对青铜钟,一送寒山寺,一留日本馆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史册中,写下了完美的一页。

唐代诗人张继当年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正是听了夜半寒山寺钟声的启迪,灵感顿开,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了引人注目的一席。也正是寒山寺钟声使他消了烦恼,继续寒窗苦读,之后再次赴京城应试,结果中了进士。总之,苏州寒山寺的钟声能安抚心神,启迪思维,寄托完美期望。此刻我们就要进入寒山寺景区了。

寒山寺景区拥有"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供游人游览。古寺,指寒山寺。古关,指大运河和上塘河交汇处的铁铃关,建于公元1557年,为明代抗击倭寇的关隘,城楼雄伟。古桥,指寒山寺西侧大运河上的江村桥和枫桥,诗人张继名句"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枫,就指这两座桥。古镇,就是寒山寺所在的枫桥镇,粉墙黛瓦的民居,鳞次栉比的商店、茶馆、书场,一派姑苏水乡风光。古运河,指寒山寺旁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全长1794公里,是公元605至620xx年间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物资和文化交流,也给苏州的经济带来了繁荣。

各位朋友,前面金碧辉煌、宏伟庄重的宝塔就是寒山寺的普明塔。寒山寺的布局与众不同:一反寺庙普遍朝南的惯例,它的庙门是朝西的。为什么呢?请大家思考一下。此刻我们下车取道寒山别院去寒山寺。

寒山别院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它终年绿满视野,苍松、翠竹、桂花、樱花、腊梅、草坪与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桥、听钟坪、觅诗廊等景物交相映辉。在一小匠上,有座雅致的松茂亭,内立一块依照我国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手书《枫桥夜泊》诗碑。李大钊同志的这件墨宝写于1920xx年,原件珍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于1993年立碑于此,为寒山寺景区增添了光彩。寒山寺内还珍藏着宋代的、明代的、清代的、民国年间的以及现代文人学者写的枫桥夜泊诗碑。

寒山寺山门就要到了。前面的那座石拱圈古桥就是江村桥,桥堍与山门之间那垛黄墙称照壁,墙上"寒山寺"三个大字为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古朴苍劲。推荐大家在此留影。

请看,寒山寺的山门,即大门,是朝西的。说起这门的朝向,有它的来历。苏州孔庙里有块刻于1220xx年的苏州地图,名叫《平江图》,因为宋代苏州称为平江府,图上的寒山寺庙门就已经是朝西的了。另外,《寒山寺志》也明文写到:"寺院呈长方形,四周培垣峻起,山门西向。"为何朝西?德高望重的寒山寺老方丈性空法师曾指点迷津,说过四个字:"因地制宜"。隋代开的大运河,至唐宋之际日益繁忙;苏州是水乡,庙门朝西靠河边,便于飘过的商贾、船民、农民、信徒乘船来此朝拜进香。再者,人们熟知唐玄类西天取经的故事,西是佛祖居住地,西方又称极乐世界,光明圣洁,无一切烦恼,庙门朝西也表示崇敬向往佛国圣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另外,按照五行学说,水能克火。历代寺僧以大运河的水来克火,所以历史上寒山寺曾太平了几百年。

然而,和尚的苦心仍逃不脱人间灾难。元未遭战火;明代两次火灾;清代也是两次,其中一次是战火,烧毁了这座古寺。此刻的寒山寺是清光绪三十二年,即1920xx年重建的。

山门两旁两棵古樟,郁郁葱葱。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迎着山门坐在佛龛中的那尊金装佛像是弥勒佛,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笑迎客从四方来。他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接班人,所以也叫未来佛。在有的佛寺中,如苏州的灵岩山寺,天王殿内的弥勒像衣冠端正,面容庄重,正襟危坐,那是弥勒的真身。而许多佛寺中供奉的喜笑欢乐的弥勒,乃是弥勒的化身。他的塑像两旁常配的楹联是: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此刻再看佛龛背后一尊威风凛凛的将军像,面朝里,对着大雄宝殿,手拿金刚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韦驮,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为何韦驮要面向大雄宝殿呢?据说古印度佛寺内的大雄宝殿,为佛祖灵堂,宝殿前是安放释迦牟尼舍利塔,即灵骨塔的。有个"捷疾鬼"偷走了佛的两颗牙齿。韦驮神通广大,能行走如飞,他飞驶抓贼,夺回佛牙。之后,他就担负起守卫佛祖舍利塔的重任,所以在寺庙中他总面向内。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著文说过: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要吸取佛教文化精华,发扬"人间佛教"精神,为两个礼貌建设服务。他还说:"人间佛教"重在净自己的身心,重在有利有益于社会人群。如僧人植树造林,行医施药,劝人从善等不胜枚举。

请向前走。那里是寒山寺的主庭园,树木葱茏,可谓清静佛地。左侧的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一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刻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八个遒劲漂亮的大字,简明扼要地点出了寒山寺1480多年来的历史;梁代初建时叫妙利普明塔院,唐代时高僧寒山。拾得从天台山来此当家,称寒山寺。

我们先参观罗汉堂。那里五百尊罗汉,都是香樟木雕成的镀金罗汉,是清代雍正年间的文物。五百罗汉就是释迹牟尼的五百弟子。罗汉能到达这样三个境界:一、不受生死轮回之苦;二、不贪,无烦恼,永久进入涅盘状态;三、受天人供养。

在罗汉堂中央矗立着一尊观音铜像,高2.5米,重1.5吨,是由日本宗教画院、日本禅宗画家协会赠送的,于1995年落成。

参观大雄宝殿前,请在花岗岩铺地的露台上欣赏三件东西。一是露台的栏杆,均用汉白玉雕成,刻以莲花等花纹饰物。二是铁香炉,炉上"大化陶熔"四字,是何含意?"大化"意为"佛的教化"。"陶"比喻造就、培养。"熔"可作熔铸金属或浇制成器具时用的模型解。综合四字,就是:按佛教教义规范培养信徒,使顽者归化,脱胎换骨。暗示佛的神通广大。三是大殿前的一对石柱,称露盘,是和尚就餐前放饭盛水,以供所谓饿鬼食用的器具。

那里是大雄宝殿。"大雄"指的是释迦牟尼,意为像大勇士一样,一切无畏。宝殿正中坐在莲花上的就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他曾在古印度的深山老林里苦修六年,最后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他胸前的金色"卍"符号,唐代武则天把它读作"万",意为"万德吉祥"。在有的佛寺中,也有写成"卐"的,能够通用。

佛祖左边站立的眉毛雪白的长者名叫迦叶,佛祖右边站立的年轻者叫阿难,他们是如来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叶在灵鹫山主持了佛教信徒第一次集会;阿难是佛祖的堂弟,聪明智慧,擅长记忆,跟随佛祖20xx年,把佛祖生前的话语写在贝叶树的叶子上,成为佛经。1920xx年,康有为参拜寒山寺,写了一副"真经书贝叶,法果证菩提"的对联,概括了佛教历史,现珍藏在寒山寺枫江楼里,成为寒山寺重要文物之一。

大雄宝殿两侧沿墙分列十八罗汉坐像,都是明代的铁铸金罗汉,是从山西五台山擎来的。寒山寺大雄宝殿的特色在于殿的后面。一般寺院中右侧木架上挂一口钟,左侧木架上放鼓,体现出家人晨钟暮鼓的修炼生活,但那里右侧悬挂着的钟,与众不同,这就是我在车上提到的日本铜钟。该钟全名为:仿唐青铜乳头钟。钟上的铭文全是汉字,为1920xx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写。

所谓晨钟暮鼓,乃是古时唐代一种计时方式:早晨敲钟,一天开始;晚间击鼓,一天劳作结束。寺庙持续古风,迎接早晨敲钟,晚上击鼓结束一天佛事,也称功课。

钟右边墙嵌有清代佛教居士大鹤山人郑文焯画的指画"丰干像"。丰干和尚是寒山、拾得的师父。但也有人认为这幅刻像是寒山。墙上还许多书条石,刻有历代诗人咏寒山寺的诗数十首。

个性值得一看的是背后正中墙上的寒山、拾得石刻像,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所画。他俩"状如贫子,又似疯狂",寒山手指指地,笑口微开,似在讲:"吾俩菩萨转世,天机不可泄漏,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拾得则袒胸笑颜,更逗人喜爱。石碑上方刻有诗篇,其中两句为:"我若欢颜少烦恼,世间烦恼变欢颜。"全篇资料都是劝人变烦恼为欢喜,这样呢。国家能欢喜,君臣能欢喜,夫妻合家能欢喜。很有哲理。似乎我们出来旅游就是遵照寒山拾得的意图办事,不是都期望旅游愉快吗?

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达名闻遐迩的听"夜半钟声"的钟楼,正前方的两层屋宇是藏经楼。远望屋顶,可见唐僧、孙悟空等西天取经塑像群。

我们先登塔观光。寒山寺始建时就有塔,所以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后毁于战火。北宋重建宝塔,元代末年又毁,后近630年来寒山寺无塔,造塔一向是寺僧的心愿。此塔历时3年多,于1995年秋建成,1996年10月30日举行隆重开光典礼。塔为仿唐木结构楼阁式塔,五层,呈正方形,高42.2米,镀金的铜塔刹重12吨,高9.6米,金山灿烂,塔四周挂有108个风铃,塔内各层都有木梯供信徒和游人登临。登上宝塔,东望苏州古城,南看苏州新区和大运河,可见北面的虎丘山和西面的狮子山,吴中美景几乎尽收眼底。塔院四周建有回廊,漫涉其间可观赏古代名人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

藏经楼到了。楼上秘藏珍贵佛经。赵朴初先生题写书名的《苏州佛教文化》巨著,图文并茂,其中有两页专门介绍了寒山寺藏经楼。楼上佛堂金碧辉煌,佛像庄严,两旁巨型朱红漆经柜整齐排列,内藏许多经书和佛教著作。

楼下叫"寒拾殿",门上方这三个字的匾额是赵朴初会长所写。那里供奉着状如和合二仙、真人大小的木质全身寒山、拾得雕像,敞襟袒胸,相视面笑,栩栩如生。寒山手持荷花,拾得捧着方棱圆口净瓶,一"荷"一"瓶",取其谐音"和""平",意为和和气气,平平安安,百年好合。旧时举行婚礼时,喜堂内高挂和合神像,以图和气好合的好口彩和好气氛。也有在家里厅堂内常年悬挂的。清代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所以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

寒拾殿后墙的背面立一巨碑,刻着千手千眼观音、韦驮和关公等人物,刀法细腻,形象生动。两壁墙上嵌书条数十方,上刻《金刚经》及诗词文章。殿内文化艺术气氛极浓厚。

著名的钟楼就在寒拾殿旁,游人常在楼上撞钟。楼上悬挂的铁钟外径达120厘米,铸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即1920xx年。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苏州举办首届除夕寒山寺听钟声活动,108声钟声就来自那里。至1998年除夕,已连续举办20届,年年成功,20个除夕共有两万多海内外游人来到这座钟楼下聆听夜半钟声。

是夜,枫桥古镇灯火辉煌,敲锣打鼓,黄墙内外,宫灯齐明;江村桥畔,铁铃关下,龙舞狮跃,剧曲杂技,各显神通。茶馆书场,各式店铺,顾客盈门。庙内殿堂,点烛焚香,诵经拜佛,木鱼声声,钟鼓齐鸣,吸引四海游人一睹为快。11点42分10秒,方丈在此钟楼上敲响第一声钟,此时万籁俱寂,人人心诚听梵音!人们被中华古老文化所倾倒。当第108记钟声撞响时,正好是新年元旦零点,刹那间爆竹声声,乐曲锣鼓齐鸣。苏州市长年年在此致新年贺词,把听钟声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已成为我国旅游界开拓最早、从未间断、影响深远、效益良好的特殊旅游项目。

那么,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何敲108下呢?

首先,这一习俗在唐代十分盛行。之后,随着中日文化交流,此风俗在日本流传至今。民间盛传:人生一年中有108个烦恼,登寒山寺钟楼撞钟,或聆听钟声,便能消除一年的烦恼,逢凶化吉。又说,人一生有108种烦恼,听了佛寺108下钟声就能去掉所有烦恼,年年吉祥如意。

还有一种说法是: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古代称五天为一候,按农历360天计,一年分为72候,把12、24、72相加,得108,既可代表一年,又贴合108种烦恼之数。因此,若除夕听钟声108声,既能解除新的一年中烦恼,又能消除人生108种烦恼,真是大吉大利。好,请登楼撞钟。也请各位除夕夜来听钟声。

寒山寺的碑廊是非看不可的。沿钟楼下的走廊、小道前行,即达碑廊、弘法堂和枫江楼庭园。自古至今,寺中《枫桥夜泊》诗碑到底有几块呢?答案是:一诗六碑千古留芳。

寒山寺的唐朝张继诗碑,始于北宋翰林学士、珣国公王珪(1019~1085年),早已失传。令人欣慰的是,由于苏州佛教界、文化界的刻意恢复,四处寻觅王珪墨宝,我国台湾博斯年图书馆无偿惠赠三千余字的王珪手迹资料--王珪写的一块宋碑的拓片。然后,依王珪之原字或字体,苏州碑刻博物馆于1996年重刻了王珪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现立于塔旁。

第二块碑为明代诗、书、画"三绝"的巨匠文征明所写,因寺失火,已成残碑,虽留下不到十字,但笔迹流畅秀劲。现展示于碑廊墙内。

第三块碑保存完好,为清代俞樾所书,碑之拓片流传甚广,极为公众称颂。陈列在碑廊。

第四块碑为民国年间的国史馆馆长、与张继同名同姓的河北沧州人张继所书,不幸的是他于1947年12月14日书写,第二天便猝然逝世。这块堪称绝笔的诗碑保存较好,近年才陈列在普明塔院内。这位沧州张继先生手书的《枫桥夜泊》诗原件,保存在中国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史馆。海峡两岸汪辜会谈时,话及情谊,多次提及这一墨迹,成为佳话。真是:古今两张继,往事越干年,同赞寒山寺,游人皆称奇。

第五块碑,就是1993年刻成,立在寒山别院内松亭中的李大钊先生写的诗碑。刚才我们已先睹为快。

第六块碑立在碑廊墙内,为大画家刘海粟86岁时所写,1995年春揭幕,也是盛事一桩。

《枫桥夜泊》诗碑千年来均出自名人之手,是寒山寺悠久文化历史的反映,加上佛教文化,说明文化是它名扬天下的根本。至此,能够这样说:诗碑书法异彩纷呈,四海游人大饱眼福。

碑廊内与俞樾手书的碑相对而立的是康有为1920xx年在寒山寺题诗之碑,诗曰:"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为曾感慨于古钟流失到日本,他风趣地说:也怪丰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台州太守阎邱点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菩萨化身的天机。若不泄露天机,再有转世者到来,寺内就不会空空地连古钟也保不住了。

碑廊内还陈列着明唐寅的《化钟疏》碑、民族英雄岳飞的"还我河山"等题词。岳飞被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召回,飘过枫桥,宿寺中时留此墨宝,表现了他誓抗金兵收复失土的决心。

碑廊斜对面是弘法堂,里面供着三尊铜像。正中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于公元620xx年去西天取经,645年返长安,译超多佛经,还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一向是佛教界的泰斗。小说《西游记》中,他作为孙悟空的师父出现,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

右侧供奉的是另一位唐代高僧鉴真,他五次东渡失败,第六次在双目失明的状况下,于公元753年从苏州张家港黄泗浦启航,再次吃尽千辛万苦,成功抵达日本,传播佛教、建筑、雕塑、农业、文学、医药、书法等知识和技术,被誉为日本律宗始祖。公元763年,76岁的鉴真在奈良唐招提寺病逝。鉴真贡献卓越,被尊为"盲圣",也是弘扬佛教先驱之一。

鉴真像对面供奉的是日本高僧空海。公元804元,他随日本遣唐使来华,阴历十一月廿二日抵苏州,廿三日乘船到枫桥参拜寒山寺,最后到达唐京城长安学习佛学、诗文、绘画等,三年后回国成为日本真言宗密教创始人,被誉为"日本的鉴真大师"。852年去世,日本天皇追赐"弘法大师"谥号。

讲解到此结束。愿寒山寺的悠久文化历史、迷人的钟声传播友情,给各位带来福音。谢谢大家。

精选5篇江苏寒山寺导游词(二)

各位朋友,到苏州旅游,寒山寺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就是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城西枫桥镇,建于公元508至520xx年的梁代天监年间,当时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唐朝时才叫寒山寺。寒山寺并非因山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唐代时,寒山、拾得两位高僧到此,后人为纪念寒山,改寺名为寒山寺。寒山确有其人,是唐朝诗僧,著有《寒山子诗集》留世。寒山寺自唐代以来一直名扬中外,魅力无穷,寻本探源,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使它家喻户晓。"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些传世佳句,起到了文因景传,景因文名,钟声诗韵,名扬百世的效果。该诗不但在我国流传极广,而且很早就传到了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因此,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记》一文中说过:"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到今天它仍被编人日本学校教科书中。在东南亚、欧美,这些诗句也很受青睐。

第二,佛门弟子一直认为,曾住持过此寺的唐代和尚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的高僧,并把他们神化为我国的和合二仙,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神仙。民间传说,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钟,飘洋过海到过日本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中国文化。这个故事曾以连环画的艺术形式在日本的1989年第4期《中国医报》杂志上登载,题为《寒山寺钟声》,更使寒山寺多了个娓娓动听的中日友好话题。

第三,民间相传,张继诗中涉及的钟,历经沧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山田寒山先生便四处探寻,欲将此钟归还原主,但终无下落,便募捐集资,铸一对青铜钟,一送寒山寺,一留日本馆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史册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

第四,寒山寺的钟声不但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还有奇妙的功能,这功能用12个字可以概括二"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为"觉悟""大彻大悟"。所以旅游者都要亲自聆听寒山寺的钟声。

唐代诗人张继当年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正是听了夜半寒山寺钟声的启迪,灵感顿开,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了引人注目的一席。也正是寒山寺钟声使他消了烦恼,继续寒窗苦读,后来再次赴京城应试,结果中了进士。总之,苏州寒山寺的钟声能安抚心神,启迪思维,寄托美好期望。现在我们就要进入寒山寺景区了。

寒山寺景区拥有"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供游人游览。古寺,指寒山寺。古关,指大运河和上塘河交汇处的铁铃关,建于公元1557年,为明代抗击倭寇的关隘,城楼雄伟。古桥,指寒山寺西侧大运河上的江村桥和枫桥,诗人张继名句"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枫,就指这两座桥。古镇,就是寒山寺所在的枫桥镇,粉墙黛瓦的民居,鳞次栉比的商店、茶馆、书场,一派姑苏水乡风光。古运河,指寒山寺旁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全长1794公里,是公元605至620xx年间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物资和文化交流,也给苏州的经济带来了繁荣。

精选5篇江苏寒山寺导游词(三)

寒山寺是苏州著名的古刹之一,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大监年间(502~520xx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唐代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住持,塔院遂改名寒山等。当时寺中有一口大钟,以钟声悠扬宏亮闻名。唐代诗人张继一次途经寒山寺,夜泊枫桥,半夜闻钟声,使孤舟之中含愁不眠的旅人触发诗情,写下了千古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自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问世后,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寒山寺便更为人们所熟知,随着诗的广泛流传,寒山寺名播海外。现在,每年除夕之夜常有日本朋友专程赶来寒山寺聆听古刹钟声。

古老的寒山寺,在历经宋、元、明、清的一千多年中,曾五次毁于兵火、屡毁屡建。据志书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0年)左右,节度使孙承佑建有七层宝塔。元末时寺与塔俱毁,于明洪武中又重建,正统年间知府况钟再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全寺毁于战火,殿堂、楼阁均荡为尘埃。现存的殿宇,则是在清光绪二十二年至宣统三年(1866~1920xx年)重建的。

位于古运河畔,枫桥与江村桥之间的这座古寺,气势雄伟,山门前黄墙照壁矗立,寺门横书古寒山寺匾额。通过林荫小院,正中为大雄宝殿,殿内有释迦牟尼像,佛座两边和后壁嵌有寒山子诗三十六首,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以及郑文焯所绘的寒山、抬得和丰干的写意画像石刻。那著名的寒山抬得塑像在大殿右侧的偏殿内,一座巨大的莲花座盘上,两个袒胸露乳、蓬头赤足的年轻胖和尚,一个手捧净瓶,一个手执莲花,纯朴浑厚,嬉笑颜开。寒山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僧,有诗三百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集》三卷。在大殿东西两侧偏殿内,还有小型香樟木雕刻的金身五百罗汉像,造型古朴,生动自然。殿后为藏经楼,环壁嵌着宋代张樗所书《金刚经》石刻,笔力刚劲秀逸,是传世少见的珍品。藏经楼左右连以长廊,左边折上方亭,亭内嵌有明、清诗人题咏寒山寺的诗文石刻;右边通向钟楼。

精选5篇江苏寒山寺导游词(四)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去苏州旅游时,寒山寺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参观的景点是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城市西部的凤桥镇。它建于公元520xx年至520xx年的梁天间。它当时被称为“庙里普明塔苑”。它只在唐代被称为寒山寺。寒山寺不是以山命名的,而是以人命名的。唐朝时,在这里发现了寒山和两位高僧。为了纪念寒山寺,后人将寒山寺改名为寒山寺。寒山确实是唐代的一个诗人和尚,他写了《寒山子诗集》。自唐代以来,寒山寺在国内外都很有名。它的魅力无穷。寻找它的起源有几个原因。

首先,张冀的诗《凤桥夜舟》使其广为人知。月落的鸟儿啼叫着,霜冻填满了天空,枫木垂钓的火苗在河面上牵挂着沉睡;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午夜钟声敲响了客轮。这些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优秀句子,几百年来发挥着文学遗产、文学遗产的文学名称、钟声的诗韵、名扬千古的作用。这首诗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传到了东方的日本。因此,清代著名学者余岳在《重建寒山寺记》一文中说:“在他的国家,三尺大的孩子都不会背诵诗歌。”时至今日,它仍被编入日本教科书。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这些诗歌也很受欢迎。

其次,佛教门徒一直相信,唐朝和尚曾举行了寺庙,寒山山和传感器,分别是文殊的转世喇嘛和莆仙神化成和谐与和谐的两个神仙在我国,成为人们喜欢听到和看到的神。民间传说,这位僧人在寒山寺拾起一尊钟,漂洋过海来到日本一个叫萨迪的地方,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这个故事1989年以连环画的艺术形式在日本《中华医学杂志》第四期上发表,题为《寒山寺的钟声》,使寒山寺成为中日友好的一个更加美好的话题。

第三,据民间传说,张继石诗歌中的钟在经历了多次沧桑之后,于明代末年进入日本。清末,日本的山田寒山先生四处寻找,想把钟还给它原来的主人,但是钟没有掉下来。他筹集资金,铸造了一对铜钟,送到寒山寺,留在日本关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的历史上,谱写了美丽的一页。

第四,寒山寺的钟声不仅具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而且具有奇妙的功能,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为“听钟声、忧思、智慧、菩萨”。“菩提”在梵语中的意思是“觉醒”和“彻底觉悟”。所以游客必须亲自去听寒山寺的钟声。

唐代诗人张冀在北京考试中考上了孙山,在回家的路上搭上了凤桥。他受到寒山寺半夜钟声的启发,创作了《枫桥夜行》这首永恒的歌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凡的地位。也正是寒山寺的钟声解除了他的烦恼,继续在寒冷的窗口努力学习。后来,他又去了北京参加考试并获得了奖励。总之,苏州寒山寺的钟声可以抚慰心灵,启迪心灵,寄托美好的期望。现在我们要进入寒山寺风景区。

寒山寺风景区有“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供游人游览。古刹是指寒山寺。古关,是指位于大运河和上汤河交界处的铁岭关。它建于公元1557年,是为了抵抗明朝的日本侵略者。这座城市的建筑是宏伟的。古桥是指汉山寺西侧大运河上的江村桥和凤桥。诗人张继明的“江风渔火消眠愁”就是指这两座桥。古镇是寒山寺所在的凤桥镇。凤桥和大和的民居,以及商店、茶馆和书店,都是姑苏水乡的一道亮丽风景。古运河是指汉山寺旁的京杭大运河。

精选5篇江苏寒山寺导游词(五)

各位朋友,到苏州旅游,寒山寺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就是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城西枫桥镇,建于公元508至520xx年的梁代天监年间,当时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唐朝时才叫寒山寺。寒山寺并非因山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唐代时,寒山、拾得两位高僧到此,后人为纪念寒山,改寺名为寒山寺。寒山确有其人,是唐朝诗僧,著有《寒山子诗集》留世。寒山寺自唐代以来一直名扬中外,魅力无穷,寻本探源,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使它家喻户晓。”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些传世佳句,起到了文因景传,景因文名,钟声诗韵,名扬百世的效果。该诗不但在我国流传极广,而且很早就传到了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因此,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记》一文中说过:”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到今天它仍被编人日本学校教科书中。在东南亚、欧美,这些诗句也很受青睐。

第二,佛门弟子一直认为,曾住持过此寺的唐代和尚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的高僧,并把他们神化为我国的和合二仙,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神仙。民间传说,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钟,飘洋过海到过日本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中国文化。这个故事曾以连环画的艺术形式在日本的1989年第4期《中国医报》杂志上登载,题为《寒山寺钟声》,更使寒山寺多了个娓娓动听的中日友好话题。

第三,民间相传,张继诗中涉及的钟,历经沧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山田寒山先生便四处探寻,欲将此钟归还原主,但终无下落,便募捐集资,铸一对青铜钟,一送寒山寺,一留日本馆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史册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

第四,寒山寺的钟声不但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还有奇妙的功能,这功能用12个字可以概括二”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为”觉悟””大彻大悟”。所以旅游者都要亲自聆听寒山寺的钟声。

唐代诗人张继当年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正是听了夜半寒山寺钟声的启迪,灵感顿开,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了引人注目的一席。也正是寒山寺钟声使他消了烦恼,继续寒窗苦读,后来再次赴京城应试,结果中了进士。总之,苏州寒山寺的钟声能安抚心神,启迪思维,寄托美好期望。现在我们就要进入寒山寺景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江苏太湖的导游词_江苏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261 字

+ 加入清单

江苏太湖导游词范文5篇

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苏太湖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江苏太湖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各位游客:在游览了重头清后,我们将从北岸的渡船码头乘船前往鼋头渚景区内的一组湖中小岛——“太湖仙岛”去参观。

【三山概况—“太湖仙岛”牌坊—“五帝巡天图”浮雕—“洞天福地”景区—会仙桥】

我们从船上眺望三山,只见岛上松竹苍翠,枫香染红,距我们约2.6公里处的湖中小岛,如神龟静优水面,绰约多姿。

太湖仙岛的原名叫“太湖三山”,三山是著帽山、乌龟山及笔架山的俗称,由东鸭、西鸭、大矶、小矶4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长约2.5公里。岛内景色迷人,素有“三山映碧”之称。1993年,凭借天然山水,巧设人文建筑,建成了一处太湖旅游的新景观,有道是:太湖佳绝在鼋头,三山仙岛胜天堂。

游客们:我们走过长长的游船码头,首先看到的是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太湖仙岛牌坊。这座三重飞檐翘角的牌坊,红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正中有“太湖仙岛”4字。门楼前的台阶上雕刻着一条盘龙,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牌坊后是“玉帝巡天图”汉白玉浮雕。玉帝端坐在龙椅之上,文武群臣簇拥左右,仙鹤道游云间,游人置身其中真好像仙境浮现人间。

现在我们右转沿山路向上,便可到“洞天福地”景区。这里有花果山、水帘洞、演武场,还可以观赏歌舞,如有雅兴还可观看猴戏,逗逗猴子。

向东走是“会仙桥”,它连接着西鸭山和大矶山,是通往三山岛的主景区。此桥原名“五洞环桥”,是座仿古建筑,桥上建有四面开敞的亭子,雕梁画栋,仿佛引导人们由此进入仙境。

【南天门—摘星亭—天街—大觉湾—灵霄宫—太乙丹炉】

过了会仙桥,来到的是“南天门”,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天境”。沿着台阶一级级“登天”,仿佛我们离世外天国越来越近了。“南天门”是座汉白玉建筑,顶端刻有篆书“天门”二字,左右有副对联:“离尘了却几间事,到此逍遥星汉间。”横批“梯云直上”点出跨入此间,各位游客便可彻底脱离几间,畅游“天国仙境”了。

进入“仙境”,首先看到是飞檐翘角的“摘星亭”。登上此亭,仿佛浩瀚星际触手可及。亭前水池前是仿青铜器“太湖宝鼎”,香烟综绕,飘飘似仙。

沿左边台阶向上,过彩绘门楼是“天街”的人口。进入门内便是“天国”热闹的街市。请看右边墙上有一个钱型的图案,中间一个方孔,两边写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童史无欺”。再看前面是二层楼的“天香楼”,右转台阶上为“天韵台”,后测是“天都仙府”,入内左边房中有财神端坐其中,手中元宝闪闪发光,期盼大家人人发财。右边房内有“药王”孙思邈在恭迎佳宾,保佑各位,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各位游客:在天街最开阔的地方,是一羽仙茶楼”,游客可在此品茗赏景,透过薄雾眺望对面的“鼋头渚”。

穿过“兀衢”门洞,沿山坡向下,过摩云亭便到了大觉湾,我们在此可“一览人间石窟景”,这些石窟雕刻群,再现了中国古代石窟建筑艺术的精华之作。这里有长达49米的卧佛;那面湖端坐,高达6米,若有所思的老者就是我国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塑像。

沿着“仙人洞”石阶向上,可到达“仙岛”最高处——“灵霄官”。一侧为“王母府”,只见那王母正在瑶池中尽情享乐。对面的灵霄宫宏伟挺拔,里面的玉皇大帝站像,高18米,为国内玉皇塑像之最。只见五帝双手合十,昭示天下,展示帝王之气。沿梯而上,两边墙上画有各路神仙飞天图案。二楼后室内,是复制的“永乐宫壁画”以及神道真人彩绘壁画。这些壁画,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冠”。

灵霄宫后山上是三层圆形天坛,摆设镇山之宝——太乙丹炉。沿林间小路下山,可以到达后山的“月老词”,里面有“鸿喜堂”。

游客们,太湖仙岛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最后出南天门,乘船返回鼋头渚。再去下一个景点游览。谢谢大家!

江苏太湖的导游词范文5篇(二)

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与浙江省相连,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它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来随着湖面缩减已退为第三大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太湖横跨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虎丘区、吴江区)、无锡市滨湖区、常州市武进区、宜兴市,其中大部分水域位于苏州市,分别由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管辖。

太湖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湾而成的湖泊。周围则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串连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太湖周边主要景点: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常州市)、太湖湾广场、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万泽太湖庄园、竺山湖小镇、太湖湾度假村、国家龙舟竞赛基地;苏州园林、永慧寺、统一嘉园、玄阳洞、碧云洞、禹王庙、白马庙、罗汉寺、圣恩寺、东西山风景区、三元文化遗址;无锡影视城、灵山大佛、鼋头渚、自然公园、太湖仙岛、万佛塔、五女墓、小王山摩崖石刻、蠡园。

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林苏州,太湖八百里,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淼,峰峦隐现,气象万千。

太湖横跨江苏、浙江两省,但作为风景区,最精华的部分则在距离无锡市区18公里处的鼋头渚。1994年10月25日,我国内湖第一长桥——太湖大桥正式通车。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和周边拥有多家三、四星级的农家乐餐厅,游客不仅可以饱尝吴地传统的农家菜肴,还可品尝到镇湖地方特有的渔家菜系,如红烧野生甲鱼、太湖杂鱼和各式野味家乡菜,如果再喝上一壶农家自酿的花酒,那更是人生一大惬意之事。在景区内,您还能品尝到具有浓郁田园特色的农家菜饭、土鸡汤、鱼头汤,或者亲手烹制您从湖中钓上来的鱼虾和下田采摘到的新鲜蔬菜。

您还可以登上青云号画舫,与亲朋好友一起游湖赏景、品尝一顿味道鲜美的太湖船宴。

太湖蟹,生长于太湖水域,亦称螃蟹,其背壳坚隆凹纹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脐,雄尖雌团,内有硬毛。蟹系洄游性生物,每年秋冬,二龄蟹性腺成熟,便成群结队顺流东下,至江海交汇处的浅海中,繁殖而后终生。次年初夏,孵化后的蟹苗又逆流而上,返回至太湖水域落户,经多次蜕壳,逐渐长大,次年便成大蟹。1949年以后,因沿江建闸,蟹苗难以洄游,1966年起以人工流放蟹苗,1公斤蟹苗可出成蟹3—4吨。

太湖三白:白鱼、银鱼和白虾,构成了太湖标志性的味觉体验。最惬意的方式是在太湖湖畔的船餐厅品尝“太湖三白”,一湖水色,秀色同样可餐。

酱排骨:守着一条历经沧桑的古运河,品尝这道最经典的锡帮菜,排骨的浓香与历史的沉淀滋味同样让人回味。

鲜笋:太湖西岸不仅有百亩茶园,还有千顷竹海。鲜嫩的竹笋不仅是可口的菜肴,还有奇妙的药用功能。

绣花锦:一个雍容华贵的菜名背后实际却是一道相貌清秀、口味清爽的家常青菜,不过这道青菜的鲜嫩可不是在哪里都能尝到的,要不它也不会成为南浔。

莲子:随手买一只翠绿的莲蓬,剥开嫩绿的莲子,取出乳白的莲仁——那满口的清香便是最新鲜的太湖之味。

江苏太湖的导游词范文5篇(三)

无锡市别名梁溪,简称锡,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东南部。东距上海市128公里,与苏州市接壤;南濒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与浙江省相望;西离南京市183公里,与常州市交界;北临长江,与天然良港——张家港为邻。沪宁铁路横亘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水陆空交通便捷,是江苏省重要的交通枢纽。

无锡总面积为46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517.70平方公里,下辖江阴、锡山、宜兴三个市(县)和崇安区、北塘区、南长区、马山区、郊区和新区六个区。无锡市总人口432万。无锡市区居中而立,南濒浩渺太湖,西抱锡、惠二山,中有千年古运河,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繁华而又宁静。

无锡境内除宜兴南部属丘陵山区外,地势平坦,间有低山矮丘,河流湖泊纵横交织,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山明水秀,风景佳绝,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无锡四季花果飘香,盛产水蜜桃、柑桔、巨峰葡萄、梨、杨梅等水果。无锡是江苏省重要茶叶产区。无锡太湖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湖内“太湖银鱼、太湖白虾、梅齐鱼(风尾鱼)”为太湖三宝。

无锡市经济发达,风景秀丽,是中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和十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凭借改革开放的活力,无锡人民创造了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辉煌,跨入了全国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40优的行列。所辖原锡山市(现为锡山区、惠山区)多年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号称“华夏第一县”。无锡正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

江苏太湖的导游词范文5篇(四)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周近400公里,湖中有大小岛屿48个,连同沿湖半岛山峰,共有72峰。

太湖横跨江苏、浙江两省,但作为风景区,最精华的部分则在无锡。游览太湖,一般都是游览位于太湖北部的无锡太湖风景区,其胜处又在鼋头渚。

太湖绝佳处在鼋头渚位于太湖之滨的充山西端,因有石渚形如鼋头伸入湖中,故称为鼋头诸。太湖,古称震泽,亦名具区、笠泽、又名五湖。面积三万六千顷,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风光以雄浑清秀见长,四季景色不同,晨暮意境迥然。鼋头渚是观赏太湖风光的最佳地方,“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鼋头渚从1920xx年开始建园。先后辟有横云小筑、郑园、退庐等。游人进园先至“太湖佳绝处”牌坊,过“间津”、“利涉”门后,渐行至长春桥边。这里初春时樱花破绽怒放,排红粉白,一树树,一片片,像彩云,似晨雾,灿烂眩目。这些樱树是日本友人赠送的。

过了长春桥,从“具区胜境”牌坊左转,有荷花池,曲桥和湖心亭。“藕花深处”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清芬屿”位于荷池中央,有小桥相通,上筑3间古式敞厅,名“诵芬堂”。曲折幽深,动中有静,景色富于变化,与浩瀚的太湖相映成趣。

登上鼋头,绕过矗立的灯塔,只见一块未经雕琢的巨石立于绿树丛中。正面刻有“鼋头渚”三字,为秦敦世所写。游人到此,纷纷摄影留念。反面“鼋渚春涛”囚字为清末唐陀手笔。站在此间,面向太湖,即可见似神龟漂游的3个小岛,即为”三山”。三山,亦称笔架山,由西鸭、大矶和小矶3个湖岛组成。距鼋头渚2.6公里,面积12公顷,最高处49.8米。山上筑有环山公路,又有石桥使三山联成一体。山上边植松、竹、枫、樟及批把,红橘等。还散养了猴群,更增添了野趣。近年来,三山已成为一座令人神往的大湖仙岛。最佳的游览线路为:牌坊影壁——洞天福地——会仙桥——月老祠和鸳鸯亭——天都仙府——天门、摘星亭——天街——灵霄宫——太乙天坛。沿着环岛幽径散步漫游,微风拂面、赏日出、观日落、宛如身入仙境。

离开“鼋渚春涛”巨石,不远处即可见一八角形的“涵虚亭”,亭下崖石上刻有“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字样。再放眼望去,沿湖的峭壁上刻有“包孕吴越”、“横云”的摩崖题字。湖上薄雾迷蒙时,“横云”二字点出了鼋头渚一带风景的特色。循山路而上,有一座仿宋明的古式建筑“澄澜堂”,建于1931年。中堂书有“天然画图”额,两旁槛联”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拂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意即在澄澜堂看太湖,比在南昌滕王阁看鄱阳湖还要美。离此循山向左,可登飞云阁,劲松楼。一路直上。则可到广福寺,万方楼,万浪桥一带。如从七十二峰山馆、小南海,陶朱阁则可到达鹿顶山的最高处光明顶,俗称“海龟之背”。山顶舒天阁巍峨耸峙,登阁远眺,可鸟瞰整个太湖山水。“鹿顶朝晖”,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天上彩霞万道,给群山披上金色,给湖水撒下一片金点,十分壮观。

鼋头渚公园是一个以天然山水为主,人工修饰为辅的园林。当游人进入公园的大门,看到的是花木、庭园,根本见不到太湖的影子。只有当你在庭园内走出一段路,登上一个高阶,那浩瀚壮阔的太湖,一下子展现在你的眼前,使你感心胸开阔。这就是采用我国园林艺术的“欲露先藏”的手法。

鼋头渚公园花木扶疏,郁郁葱葱;湖岸怪石嶙峋,曲折多变;在绿树丛中,又有长春桥、澄澜堂、飞云阁、劲松楼、万浪桥、万方楼、光福寺、陶朱阁、光明亭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整个公园景色秀丽多姿。

蠡园在蠡湖畔。蠡湖是太湖的一部分,又名五里湖。蠡园的布局,一部分以太湖石堆放的假山为主;另一部分以湖边的千步长廊、沿湖长堤为主。 千部长廊一边紧靠碧波荡漾的蠡湖,一边是砌有不同团案的89扇花窗的长墙,墙壁上还嵌着一些珍贵的石刻。

蠡湖、蠡园皆因著名历史人物范蠡而得名。传说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灭吴后,曾与西施泛舟在五里湖上。后人为纪念此事,把五里湖改名为蠡湖。

江苏太湖的导游词范文5篇(五)

各位贵宾,欢迎您来太湖,来到美丽的游客中心。我是讲解员小X。作为散客出游的第一站,我们游客中心起到了承前启后、连接内外的作用。首先请各位来看一下,我们眼前的这幅就是吴中太湖旅游区的全景图。请看一下,在我们右手的上方有一个logo,它就是中国旅游业的标志——马超龙雀。在logo的下方,还有五个A。在今年的1月份,我们吴中太湖旅游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的旅游景区,也成为了今年我们江苏省唯一一个入选国家5A的景区。我们再来看一下,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五角星位置太湖游客中心了。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旅游区包含了三大景区、八大精品景点。从我们游客中心出发,前往这三大景点可以说在距离上都是比较接近的。在正上方看到的,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誉为“天下第一智慧山”的穹窿山景区了;在右手边看到的则是江苏最美的山村——旺山景区;在下边看到的是东山景区。东山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里共有五个精品景点,其中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雕花楼、紫金庵;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陆巷古村;中国湖滨私家园林——启园,以及在我们左手下方看到的国家级地质公园、江苏省最后一个通电的村落——三山岛!可以说,我们将这八大景点整合在一个大家庭内,不加砖瓦,不添围墙,为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为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为一大创举!

看完了全景图,各位贵宾,里边请。我们游客中心今年6月正式对外试营业,它占地面积近120亩,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共五层,达 3.4万平方米,是我们华东地区最大的一个旅游集散中心。太湖游客中心一层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现在打造成了一个商业区,二层是一个文化展示区,三层、四层为办公区域,五层则是餐厅和多功能会议厅。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游客中心大厅。这里集合了三大功能于一体,分别有咨询服务、票务服务和导游服务。在两侧LED的大屏上,左手边滚动的是吴中旅游三十四条经典旅游线路。来到这里的朋友就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或是制定一条个性化的路线,买好门票,叫上导游,组合成团,饱览美景,畅游太湖!在右手边的大屏上,为我们播放的是吴中旅游宣传片《又见吴中》,由苏州本地“小娘鱼“韩雪所主演。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大厅四周上方,还有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精美的石雕作品。在前方看到的是西山景区,有林屋洞、石公山等景点;在左手上方,看到的就是光福景区和旺山景区了,有香雪海、宝华寺等景点;在右手上方看到的是穹窿山景区,因为穹窿山景区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所以我们用整块版面展示出来;而后方看到的就是东山景区了。

好的,朋友们,参观完了大厅,请随我往左手边走。我们前边看到的是雕刻时光咖啡馆。1997年,两位中国台湾大学生游历xq后,有感于xq人民那种犹如咖啡般的恬静、安逸的生活,便萌发了在快节奏的北京开一家让人享受生活的主题咖啡馆。而后,这一创意取得了巨大成功,雕刻时光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建立根据地。目前在北京地区已有13家,上海有7家,眼前看到的这家店呢,是该品牌在苏州的第一家,也是整个华东地区的总代理。我们客人来到这里,就可以点上一杯咖啡,取上一本好书,消磨一下午的美好时光,这也与苏州人的“慢生活”交相辉映!

在雕刻时光旁,是一个候车室。里面约有200个座位,来到这里的散客可以18人组成团,也可以自助乘坐观光休闲大巴前往自己想去的景点。如果候车感到无趣,您既可以逛逛一楼的商业区,也可以去二楼看看文化区,或者是取阅旁边资料架上的宣传手册或是新闻报刊都是不错的选择。在候车室东边,是特殊人群功能区。在左前方看到的是一个医务室,不久后我们将安排当班医生对突发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在右前方看到的是一个迷童区,里面还有一个母婴室,里面的卫生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参观完了候车室,请随我往右手边出来。在右手边有一个吴中区团委设立的吴小志绿“V”站。他不仅为客提供宣传资料的取阅,景点线路的咨询,志愿者服务的报名等工作,目前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爱心义卖的活动呢!感兴趣的朋友等会也可以去献一下爱心。

在前边呢还有一个洗手间,里面不仅有残疾人专座,还有一个开水房,这样的基础设施,我们一至五楼都有配备。

继续往前走,是一条文化长廊。右手边为我们展示的是“姑苏十二娘”,在展板上还有现任苏州市人大主任杜国玲女士和著名诗人、散文家车前子先生对姑苏十二娘的诠释。这里有“花娘、茶娘、蚕娘、绣娘、琴娘、灯娘”等等,每一个“娘”的背后都是我们吴地女性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正如先辈所云:“妇女也能顶起半边天!”

其实,整个太湖旅游区的游客中心并非“只此一家”,在三大景区我们也开设了“分店”,称为二级游客中心;在各个景点门口我们也配套了三级游客中心。在左手边,我们看到这有许多基础设施。像ATM机、自动饮料售货机和储物柜,我们二级游客中心也有设立。旁边的充电机和擦鞋器,我们三级游客中心体系都有配备。可以说,我们正用崭新的风貌不断努力营造出“于细微处见真情”。

再往前走,是苏州首家同程网线下体验店。同程网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今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我们体验店内配备有三台电脑,三台ipad,可以为客人提供免费的、全天候的上网冲浪服务和线下预定功能。

参观完了同程网体验店,请各位贵宾再来看一下,在左手边有吴中十二匠的风情展板。他们与姑苏十二娘相呼应,展示吴地匠人的独具匠心和古老的手工艺。这其中就有光福四大雕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技艺等等。

接下来请各位朋友随我往手指的方向往前看,前方还有许多厂房和民居,根据规划,未来的3到5年内,将对他们进行整体的搬迁。不久的将来,我们度假区的东入口将形成一个占地1平方公里的风情小镇。届时,一个全新的、极具特色的、更为精致的湖滨旅游区风貌将呈现在四方游人的面前。

下面,请各位朋友随我一起到二楼参观一下。(请大家注意安全)在我们左手边还有一块屏风,上面有洞庭东西山特产、太湖三白以及菱、藕、茭白等水八仙的时令水产。在屏风里面,则是我们集团自主创建的品牌——太湖礼物特产超市,等会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在来看一下,左右两边还有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两幅人物画,左手边是东山人,明代大学士王鳌;右手边是吴国大将,兵圣孙武。他们都是吴地才子的杰出代表!

来到了二层,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右手边的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姚老师是苏州镇湖人,从小拿针学艺,30岁就荣获联合国大奖。如今,姚老师具有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的职称,被誉为“继绣圣沈寿之后的新一代的刺绣皇后。”成为了当代苏绣行业的领军人物。眼前的这幅刺绣作品是一件高仿作,是姚老师为庆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而创作的精品,现被永久地珍藏在英国白金汉宫内。这幅作品最传神的地方就在于眼神的表达和面部表情等细节的捕捉,很多来到这里的朋友都会误以为这是件摄影作品呢!在前边还有一只绣架,来到这儿的贵宾还能亲自体验一番,着实不错!

走出刺绣馆,请随我往前边走。在右手边的粉墙上,还有许多摄影作品。目前我们正举办一个摄影作品展,它们都由吴地的两位摄影大师束兰根先生和何月华女士摄制而成,为我们展示了吴中太湖旅游区优美的湖光山色。在右手边看到的就是4D影院了,里面不仅有一个长达12米,高3米的环形播放大屏,还有48个4D座椅。在传统3D的基础上,我们4D影院增加了环境特效仿真模拟,通过烟雾、风雨和座椅的转动摇摆等多种手段,营造出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里边体验一下,享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上的刺激!

看完了4D电影,请随我继续往前走。眼前看到的就是我们游客中心的一大特色——评弹雅苑。评弹被称之为说书或者说大书,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尤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而家喻户晓。目前,苏州评弹已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誉为“吴文化的三朵金花”之一。我们评弹馆内长期聘请江浙沪一带的名家进行演绎,来到这里的朋友可以点上一杯碧螺茗茶,聆听“中国最美的声音”,在袅袅青烟中感受这门古老的说唱艺术的魅力。

听完了动人的苏州评弹,请随我去看一下苏州最大的一个景区监控中心。出评弹雅苑往前右手边走,在这能看到许多古老手工艺的摄影资料,更丰富了二层的文化内涵。在游客中心的办公区域,就是我们的监控中心了。请看一下,在热感应屏幕上有27幅画面。我们不仅在景区内部,在去景区的道路中,我们都安置了摄像头。这272个摄像头中,绝大多数都是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转的高清探头。一旦旺季,道路出现拥堵,或者平日,景区突发状况,我们有关负责的同志就能第一时间在这指挥中心紧急协调、处理问题。

参观完了监控中心,请随我一起往外走。继续往前走,粉墙上为我们展示的是何老师的作品。眼前的这幅作品叫《轻纱曼舞》,表现的是我们太湖流域的渔家生活。在右手边,是我们的太湖窑DIY体验馆。太湖窑土,取自太湖湖底,材质中具有金属颗粒,所以烧制出的作品相当坚硬。来到这里的朋友,可以选择或是手捏泥巴,制作成型;或者可以在半成品上再做修饰,画龙点睛。在左手边还有一个太湖窑的精品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参观一下。

走出太湖窑体验馆,请各位贵宾往前走。眼前看到的就是我们周建明老师的核雕艺术馆。周老师和姚老师一样,都具有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的职称。他也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项目的唯一一个代表性传承人,20xx年还荣获“中国雕刻工艺大师”的称号。周老师从业近40年,屡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在右手边的立柜中就展示着周老师的十八罗汉、苏州园林、水浒传人物等原创核雕精品。核雕自古就有“金橄榄”的美誉,它取材于广东油橄榄,本身需要保存数年才能进行雕刻创作,在配件上,大师们也不遗余力地采用象牙等珍贵辅料做装饰。因此,这样的核雕作品更是深受中国收藏届朋友的欢迎。

欣赏完了核雕馆,请各位同我一起乘坐电梯,返回一楼。在下方,是我们集团精心打造的太湖礼物店。走进太湖礼物特产超市,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我们太湖流域一带极富特色的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书籍,再往里走则是许多具有吴地特色的送礼佳品,如:碧螺春茶、卤汁豆腐干、甪直萝卜头等等。与此点点,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太湖游客中心称得上是一个整合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圣地。

各位贵宾,今天的游览到此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光临,也欢迎各位再来游客中心做客,再来太湖领略湖光山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江苏莫愁湖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莫愁湖水面虽然逐渐淤塞到只剩2平方公里,但水质清澈,洁净。远远望去,波光粼粼,杨柳依依,湖光山色不逊当年。环湖路已建成了湖滨公园。公园沿湖而建,蜿蜒曲折,占地面积12。36公顷,绿地面积11。06公顷,布局有春园、夏苑、秋廊、冬林4处个性鲜明的游园,建成了“南国风情、探古寻源、梦幻莫愁、桃花潭水、梅林幽径、荷塘月色”等众多景观。景区内亭台楼阁、小园芳径、绿树成荫、花草锦簇。环湖建成步游道3360米,配套绿化、景观灯等设施。每到夜晚,华灯齐放,灯火辉煌,成为一道靓丽的湖滨风景线,是市民度假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一位市民用一首诗形象地概况了现在的莫愁湖:“莫愁盛世换新装,南岸楼林代乱岗;扩湖清於融彩霞,植树修亭沐朝阳;情侣沉醉环湖路,宿耆痴迷博弈乡;游船翩翩播绚烂,珍禽阵阵赛翱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无锡蠡园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4053 字

+ 加入清单

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scenic spot we are going to visit now is Liyuan.Liyuan, 10 kilometers away from Wuxi City, is located in Qingqi village on theNorth Bank of Qianhu lake. It is a famous garden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River.

[a brief history of Liyuan: origin of its name - History of itsestablishment - distribution of scenic spots]

Liyuan is named after Lihu lake, formerly known as Wulihu Lake. It is aninner lake on the Northeast Bank of Taihu Lake, covering an area of 9.5 squarekilometers. It is said that more than 20__ years ago, fan he, a senior officialof the state of Yue, helped the king of Yue to perish the state of Wu. He becamefamous and lived in seclusion with Xi Shi. Later generations called the WulihuLake, where Fan Li and Xi Shi were boating, Liyuan also got its name.

The earliest construction of Liyuan was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of China. Yu xunzhen, a native of Qingqi village, planted willows and lotusroots on the Bank of Lihu lake. Then he built embankments and built thatchedpavilions to form "eight sceneries of Qingqi" such as "fragrant snow in meibu","spring dawn in Nandi" and "fish watching in Quyuan". He also set up a "scenicarea with bright mountains and beautiful waters" to show visitors, thus laying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yuan landscape. In 1927, Wang Yuqing,another native of Qingqi village, got rich in flour business in Shanghai andreturned to his hometown. On the basis of the "eight sceneries of Qingqi", hecreated 30 mu of land, dug pools to divert water and piled stones to form apeak. It took three years to build Liyuan. In 1930, Chen Meifang, anotherbuilder of Taiyuan, built another garden beside Liyuan. According to the rumorthat Fan Li raised fish with his villagers here, he named it "Yuzhuang" andclaimed that he would surpass Liyuan, so he named it "sailiyuan". In 1936, WangKangyuan, the son of Wang Yuqing, built Huxin Pavilion and Ningchun towerrespectively. After liberation, in 1952, after comprehensive renovation, WuxiMunicipal government built a thousand step corridor between Taiyuan andYuzhuang, thus connecting the two countries,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Liyuan". In 1978, a new garden was built in the east of the corridor, formingthe scale of today.

Taiyuan now covers an area of 123 mu, of which the water surface accountsfor more than 40%. The whole garden is divided into four scenic spots: BaihuaMountain House, yuebo pingting, Nandi Chunxiao and Siji Pavilion in the East;Qianbu corridor, Huxin Pavilion and Ningchun tower in the West; rockery groupand Lianfang in the middle; and Chunqiu Pavilion in the new.

[Liyuan gate Baihua Mountain House]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now at theLiyuan gate, which was rebuilt from the original Yuzhuang gate. The entrance isa 90 square meter open hall with a landscape of Liyuan on the right wall.Passing through the dark corridor, moon cave gate and rockery barrier, you cansee the famous Baihua Mountain House on the right side, which is piled with lakestones and rockery. It was built in 1934, the appearance of long windows for thefloor, with a variety of patterns carved. The hall is furnished with ancientfurniture, and plantain and palm are planted behind the house. The wall in thecloister of Baihua Mountain House is decorated with painted murals, whichvividly shows the main experience of Xi Shi to Sheng with the story of Xi Shi asthe clue. Xishi is one of the four beauties in ancient China. She was born inZhuji,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war between Wu and Yue, fan he, the counsellorof Yue, helped Gou Jian, the king of Yue, set up a "beauty trick" and offered XiShi to Fu Chai, the king of Wu, so that Fu Chai indulged in wine and sex andfinally perished.

From the corridor forward, the two-story building is "Zhuojinbuilding".

[rockery group Lianfang xierquan Tianxiang, Guilin]

Ill be a tour guide. Rockery and stone formation is the main feature ofTaiyuan scenic area. When Chen Meifang built the fishing village in 1930, hebuilt rockeries with Taihu stones, which were designed and built by JiangZiyuan, a native of Dongyang, Zhejiang Province. When you come to the rockerygroup, you can only feel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the road. Its like entering alabyrinth. The construction of rockery group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garden,increases the wild interest of mountain forest, and separates the space ofscenic spot. These rockeries are all named with the word "cloud", includingyunwo, yunjiao, Chuanyun, Duoyun, Panyun, Guiyun, Liuyun, etc. The highest partof the rockery is Guiyun cave, which is 12 meters high. Here you can have apanoramic view of the whole garden. If we come here, do we have the feeling of"living in the mountain, not knowing the depth of clouds"? Although the rockeryis small, the scenery is unique. Beside the rockery group, there are alsopavilions, ponds, streams, curved bridges, stalagmites, and various kinds ofprecious flowers and trees, which have the scenery of Kuaiji OrchidPavilion.

The largest building in the rockery group is LIANHANG. It was built in1930. It faces the pond on three sides and connects with the revetment on oneside.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ompartments: the front compartment is a longlanding window, the middle compartment is decorated with low wall flowerwindows, and the tail compartment is separated by a pink wall railing.Navigation is a kind of boat shaped building built in the Garden Lake, which ismainly for people to stop and watch the waterscape during sightseeing. Mostgarden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Center on water, and Li Garden isbuilt on the edge of Taihu Lake. Therefore, Chen Meifang built this lotus boatin the rockery group, which makes visitors feel like they are in a boat insteadof rowing in the water,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intention of the gardener.

After the visit, we went south along the stone road. In front of us, thereis a spring well about one meter in diameter. The surrounding rocks are likeauricles. This is the famous "Xier spring". The big stone beside the spring,like a lion, seems to be guarding the spring. If you look at these Lake stoneson both sides of the stone road beside the spring, if you carefully identifythem, you can see the animal forms of the 12 zodiac animals. There is the word"Qianyu" on the stone bridge across the river. The landscape here is likescenery, so we have to admire the ingenuity of the gardeners.

Next, lets go around the rockery and come to a suddenly bright scenicspot. There are ten ancient osmanthus trees planted on the flat land, which arefull of green and fragrant, so it is called "Guilin Tianxiang". If you come hereduring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you will be able to feel the taste of "Tianxiangcloud floating outside, Guizi moon falling in the middle".

[Jiuxu Pavilion - Siji Pavilion - yuebo Pingtiao - kongjie bridge]

I come to be a tour guide. I walk out of the rockery group and cross thestone arch bridge of Yuelao Pavilion. The pavilion that I see in front of me is"Hanxu Pavilion". This pavilion was originally located in the east of Liyuan. Itwas moved here when the fishing village was built. Originally, the pavilion wasdivided into eight sides, with low walls and long lattice windows on it. When itwas renovated in 1958, the flower windows and low walls were removed, making itthe open appearance now. In 1983, there was a statue of "Xishi Huansha". Infront of Hanxu Pavilion is the four seasons Pavilion. Although the fourpavilions have the same appearance, they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Theyrepresent the four seasons of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in a year. Builtin 1954, the four seasons pavilion has a unique shape and a Xieshan Paviliontop. The three sides of the handrails inside the pavilion are called"meirenkao", and the top of the pavilion is decorated with aquatic plants lotus,lotus leaves and lotus pods. In ancient China, aquatic plants were regarded asmascots to avoid fire. How can we distinguish the four pavilions? First, we cansee the plants planted beside the pavilions: plum blossom and Yingchun besidethe spring pavilions; Nerium indicum beside the summer pavilions; Osmanthusfragrans beside the autumn pavilions; Chimonanthus praecox beside the winterpavilions. The second is to look at the location of the four pavilions. Wuxi islocated in the coastal area with a low latitude and a subtropical climate. Thewind directions in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are mainly east, South,West and North. Therefore, the location of the four Pavilions in the East,South, West and north is determined.

Four seasons Pavilion also has a better name, which was selected in Wuxidaily in 1980. They are: Spring Pavilion is called "Yihong", Summer Pavilion iscalled "DiCui", Autumn Pavilion is called "zuihuang", winter Pavilion is called"Yinbai".

I came to be a tour guide and built a "six corner Pavilion" near the lakein the southwest corner of Liyuan, which is the most beautiful view of Liyuan.It has cornices, green tiles and red pillars. Because there was a crane on thetop of the pavilion, it is also called "crane Pavilion". In 1958, it wasdemolished during renovation and replaced with the current hulucan spire. Thereare 12 pieces of wood on the top, which are connected by brackets. There are 60Golden Phoenix carved on the top. Each five Phoenix is led by a dragon, andthere are two dragons playing with pearls in the middle, so it is also called"dragon and Phoenix Pavilion". In 1981, Wuxi calligrapher and painter Ni Xiaojinwrote the plaque of "yuebo Pingtiao" hanging in the center of the pavilion.Standing in the pavilion, you can overlook Wuli Lake and appreciate the sceneryof the lake and mountain, so it is also called "Wanghu affair".

Dear tourists, if we take a boat to visit Lihu lake here, we can see theBaojie bridge in the distance. It was built by Rong Desheng when he celebratedhis 60th birthday in 1934. The bridge has a total length of 375 meters, a widthof 5.6 meters and a height of 7.7 meters. There are 60 holes under the bridge,symbolizing rongdeshengs 60th birthday. Because the bridge is at the foot ofBaojie mountain, it is called Baojie bridge. Because it is the longest bridge inWuxi, it is also called Changqiao.

[Chunxiao in the South - Qianbu corridor - dark red smoke green - Ningchuntower]

At the front of the "Wanghu Pavilion" is the "South dike" beside the lake.In the early 1930s, Yu xunzhen planted peaches and willows here, known as"spring dawn on the south bank", and became the first of the "eight sceneries ofQingqi". Now there are more than 300 willows and 600 peach trees. Every spring,more than ten varieties of peach blossoms, such as Hongbi peach, ziye peach,Jinshan Jinbi peach and double petal Baibi peach, etc., are blooming, competingfor splendor and beauty, making this place extremely beautiful. Along the Southdike to the East, through the rockery cave, is a small patio, on the left is theincense tree, on the right is a wisteria, and then forward through the moon cavegate, is the corridor. The 289 meter long corridor, also known as "Qianbucorridor", was built in 1952. It not only connects Laoli lake and Yuzhuang, butalso forms a unique landscap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rridor is a long wallwith more than 80 leaky windows and various patterns made of green tiles. If youlook carefully, you will find that each pattern is different and unique. On theeast side of the corridor, there are 38 brick carvings carved by Su Dongpo, MiFu, Wang Yangming and others, which were inlaid when the garden was built in1928. Benches are set on the water side of the corridor, which not onlydecorates the corridor, but also provides visitors with a rest and a view byleaning on the fence. People can really appreciat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mountain light shining on the sill and water circling the corridor". At theeast end of the promenade, the trestle and the promenade are connected by thepavilion in the center of the lake. The pavilion in the center of the lake is aflat bridge culvert structure, which extends about 50 meters into the lake. Itwas built by Wang Kangyuan in 1935. The pavilion is rectangular, with cornicesand corners. It is open on all sides. The top is covered with golden glazedtiles, and the bottom is made of yellow scaffolding materials. On one side ofthe wall, there is a mural of Jiahu Jiahua; on the other side, there is a plaqueof "clear red smoke gree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cenery of Wulihu ischangeable, so it is also called "dark red smoke green" Shuixie. Across thewater from the pavil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lake is the "Ningchun tower", aboutseveral meters high, with five stories and octagons, red bricks and green tiles,small Lingxi, a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which is a famousscene in Liyuan.

[Banting Spring Autumn Pavilion]

Ive come to be a tour guide. Now when we return from the Qianbu corridor,we can see that at one end of the corridor, there is a unique building, which isconnected with the corridor. Half of the corridor and half of the pavilion, soit is called "Banting". Banting is an extension of Qianbu corridor, whichconnects Liyuan new area and plays a transitional role. It is also the bestplace to enjoy the Spring Autumn Pavilion.

Tourists: the three story Pavilion in front of us is "spring and AutumnPavilion". It was built in 1978. Lets get close to the pavilion. You can see:this single eaves building on the top of the hill stands at the highest part ofthe whole garden, adding a variety of layers to the architecture of Taiyuan.Under the eaves hung a horizontal plaque of "spring and Autumn Pavilion", whichwas written by Liu Haisu, a famous calligrapher and painter. The name of thepavilion comes from the story of fan Mai and Xi Shi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period. Tourists: there is an ambulatory in the pavilion, which can be viewedfrom afar. At the bottom of the pavilion, there is also a large mural "thepicture of Fan Lis Xi Shi boating" for you to enjoy. Now, please join me on thespring and Autumn Pavilion to enjoy the magnificent landscape of Liyua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江苏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584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_X,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游览栖霞山。

“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水之胜者,莫如栖霞”。栖霞山古称摄山,因山中盛产中草药,可以滋养摄生,故名。栖霞山位于南京东北郊十八公里处,山有三峰,中峰最高,名三茅宫,又称凤翔峰,最高峰等,海拔286米;东峰绵延向东形似卧龙,名龙山;西峰突兀江边,状如伏虎,名虎山。栖霞山外形似伞,因此古时又称为伞山。至于“栖霞”名之由来,至少有两种说法:一是山以寺名,二是因山中漫山红叶,每当深秋时,犹如晚霞栖落,蔚蔚壮观。现栖霞山为我国五大红叶观赏风景区之一。

古人云,“会游游栖霞,不会游游天下”。可见栖霞山独具魅力,首先栖霞山兼山水之胜,被乾隆皇帝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且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其次,栖霞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被专家称为浓缩了半部金陵文化史,是南京六朝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见证地。第三,栖霞山(古称摄山),自古以来以盛产中草药而闻名于世,在我国中草药资源宝库中独树一帜,葛玄、葛洪、李时珍等名人曾多次来栖霞山。第四,对于国内外地质、地理工作者而言,栖霞山富有地质之胜,栖霞山是我国东半部地质情况中南方类型的“模特儿”,现在国际地质学界还把一些地层名字冠以“栖霞”二字,此外,栖霞山还盛产金、银、锰、锌等矿产。第五,就自然景观而言,独特的山峦奇石,二涧四泉,加之春桃花、秋红叶,确实为一引人入胜的风景名胜地。

乾隆皇帝与栖霞山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除了第一次外,后五次他都来过栖霞山,并在栖霞山行宫前后驻跸四十五天,描写栖霞山各名胜的诗有120首,匾联44副,佛赞一篇,对其偏爱的栖霞十景,行宫、彩虹明镜、紫峰阁、玲峰池、万松山房、珍珠泉、德云庵、叠浪岩、幽居庵、天开岩,不仅写出许多赞美的诗联,而且并画下这个十景当时的盛况。乾隆皇帝第一次来栖霞山就写下了赞誉栖霞山美景的诗《游栖霞山》,“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画屏云庵紫峰阁,乳窦春淙白鹿泉,梵业镌碑尚隋代,净因舍宅自齐贤,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

哼哈殿

哼哈殿位于景区主入口,于20_年9月15日建成。一般寺庙都设有三个门,亦称“山门”,象征解脱人生、痛苦的入口。殿内两侧通常供奉两尊金刚神像,威武骠悍、露牙睁目,就是“哼哈二将”。他们的俗名一个叫郑伦,一个叫陈奇。郑伦是商纣王的督粮大将,他只要用鼻子一哼,便能使人魂飞魄散,因得名“哼将”;陈奇原也是商朝的督粮官,他张嘴一哈,黄气喷出,嗅者当场丧命,二人一个哼鼻,一个哈气,各显神威,故称哼哈二将。

他们是“封神演义”里的人物,后因得到了佛教的认可,也顺应了世俗百姓的习惯与爱好,所以就成为佛教中的守门神了。

“彩虹明镜”与月牙池

过了哼哈殿可见一个小巧的明镜湖,真象是透明的玻璃镶嵌在绿色的地毯上,当湖水盈盈之时,可见寺门及两侧岗丘前的古枫绿树倒映水中,涟猗骤起,波光浮动,山林古寺就象映在银幕上,景色比岸上更胜三分,即所谓“彩虹明镜”为栖霞之一景也。

鼓 楼

明镜湖向前数步,可见钟鼓楼,栖霞鼓楼沿古寺主建筑中轴线与钟楼完全对称,而建筑结构、尺寸、材料、色调、外形与钟楼保持一致,形成南有千禧钟,北有太平鼓之完臻格局,钟楼之声更添古刹之庄严,实乃太平盛世之殊胜因缘也。大鼓腰直径二点五米,鼓面直径二点一米,厚一点八米,重约四百公斤。

钟楼

栖霞山钟楼建于1999年12月,“钟楼”二字出自于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之手,楼下供地藏王菩萨,佛教中认为他是地狱中的神,钟声响起时能解脱罪恶的灵魂,楼上的千禧大钟总重量为9.6吨,每年新年来临人们在此举行敲钟活动以祈祷来年平安幸福。

寂然法师像

在钟楼后方竖有一寂然法师像,寂然法师弱冠之年出家于寿圣寺,一九二一年来栖霞奉事剃度师振禅和尚,法师悉心照料体事入微,若舜和尚深为感动,遂请法师担任监院。

一九三七年,南京沦陷,日军烧杀奸淫,暴行肆虐,寂然法师留守栖霞,得大本、志开二位法师建议与协助,以大慈悲之心,于寺中设佛教难民收容所达四月之久,救护难民二万三千余人,并掩护抗战将领安全脱险。为赈济难民,又设法四处告贷募化。一九三九年秋终因积劳成疾,心力交瘁,壮年早逝。

法师一生,爱国护教、济世救民,实为佛门楷模。

白莲池

钟鼓楼向前数步为白莲池,呈半月形,故名月牙池,供游人或佛门信徒放生之用,俗名放生池,沿池的汉白玉栏杆,雕刻水禽花卉,颇有艺术情味。关于放生池的由来,尚有典故可寻,这里从颜真卿说起,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梁武帝萧衍是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佛门天子,是一个以佛化治国的皇帝,在位时极为倡导佛教,主张天下僧民皆吃素食,但他借皇帝权威,自作“断酒肉文”,强令各地寺院执行,从此形成了中国佛教素食的制度。放生池的设置亦在此时。素食与放生是一脉相通的。

二亿年前的碑材——明征君碑

栖霞寺山门广场左侧即是栖霞一宝明征君碑,明征君碑是唐代高宗皇帝李治在上元三年4月25日(公元676年)为纪念明征君(明僧绍)将自己的宅第捐献给佛门,创建栖霞寺而立,至今有1300多年,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所撰,出自唐初著名书法家高正臣手笔,笔法俊逸清秀,刚柔有致,可见当时风格特点,碑面除碑额篆书“明征君碑”四字外(四字为王知敬手书)均为行书,共二千三百七十六字,现尚存二千三百六十三字,仅缺十三字,字迹清晰可辨、碑阴有“栖霞”两个大字,据传为高宗亲笔。其字体历来有两种说法,其一,笔力遒劲,雄浑;其二,字体并无遒劲,潇洒之感,倒有柔弱疲软之貌,如果说字如其人,那它不正是李治自身的写照么!要不然他的政权怎么会落到武则天的手中去呢?此碑也是南京地区保存得最完美的唐代碑刻,在全国现存唐碑中,是极罕见的珍品。

栖霞寺历代僧人都称碑材为“梅花石”。现此碑经古生物专家考证,属于沉积岩类的“海百合茎石灰岩”,朵朵梅花是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全碑正面约有海百合动物化石2万2千多个,距今已有2亿零5百多万年。具有这么多可见的动物化石制成碑的如此大块的标本,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也是罕见的,因此,栖霞山的明征君碑不仅是文物古迹之珍品,而且也是地质界收藏的化石标本之珍品。

六朝古刹—栖霞寺

栖霞寺座落于栖霞山中峰西麓,龙山、虎山相抱,前有南象山、北象山,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由隐居于此的高士明僧绍(字征君),舍宅为寺,始称栖霞精舍,由高僧法度居之,即栖霞寺之始创,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唐高祖时规模宏大,与湖北玉泉、山东灵岩、浙江国清并称为我国“四大丛林”。

栖霞寺寺内建筑

步入山门过草坪登石阶,一派褚红的高墙迎面壁立,中间大门的额墙上书“栖霞古寺”,两侧门额上各书“六朝胜迹”和“千佛名蓝”八个字,黄金的字面被深兰色的底衬托出来,格外庄重耀眼,从此便把你引进这座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刹了。走进山门即弥勒殿,迎面坐着一尊弥勒佛像,袒胸露腹,纵情大笑,令人想起平常在此佛龛两侧写着的一副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妙语警游人,使人大增游兴,弥勒像后站立着威武的韦陀天将,据说他是全寺的保卫者,两侧为天王殿。

穿过弥勒殿是一方形宽敞的天井,两厢为客堂、斋堂及补助堂,向正中步上台阶,即宏伟的毗卢宝殿,金碧辉煌,佛象庄严,神台上端座毗卢遮那佛,象高近五米,连须弥座在内高达8.6米,通身贴金,庄严端重,其两侧侍立着梵天、帝释两菩萨,两边站立听经的二十诸天也是点金着彩,光泽耀眼,显示出一派肃穆的佛国景象。殿后塑立着南海观世音,她站在鳌头上,其左右为善财和龙女像,足下海涛澎湃,头上彩云飞舞,她的背后是众多的大小菩萨,此为观音三十二应化身。观音殿内再现瀛洲三山仙岛。值得注意的是大殿后侧原来供文殊,普贤座像处是两座金光灿烂精工细雕的大型佛龛,到处是神龙飞舞的画面,一般民间寺庙是不曾见过如此豪华的建造,这是后从中南海运来的皇家之物。

对门即方丈室,门额上书“方丈”两字,这两块匾额出自近代著名书法家萧娴的手书,大门两侧一副篆书楹联“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意思是指文殊,普贤两菩萨普救众生的事迹。方丈中门进入藏经楼,藏经楼是全寺的最高处,藏经楼的正中佛龛的供奉着一座释迦牟尼玉佛。由汉白玉雕琢而成,其形象与国内常见者颇异,这是缅甸僧人早年赠送的,室内两侧放置着整齐的木柜,即七十二函匣为藏经之处,有佛教的经、律、论书籍,其中最名贵的是贝叶经,采用多罗树叶烙印着梵文,但很少有人认识他。

栖霞山标志性建筑——舍利塔

栖霞寺东南方方门之外,千佛岩前广场之上耸立着一座石塔,这就是有着一个千年历史的舍利塔,所谓舍利是梵语,意思是和尚修行成佛(死)后,其身体在火化时化为结晶,即成“舍利”。栖霞寺舍利塔相传初建于隋文帝时,据说隋文帝杨坚在当上皇帝之前曾遇见一异尼,其预言杨坚日后必然显贵,位尊_,佛教也将重兴,并赠予舍利一袋。杨坚即位后,深信是佛保佑了自己,于是大力兴佛,仁寿元年(620_年)甚至下令各地建造塔,而栖霞山的舍利塔就是其中的一座,为南京市内四座宝塔中最负盛名的一座。

现存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重建于南唐(公元937~975年),根据塔身为五层密檐形式,塔平面呈八角形,下有塔基和须弥座,以为是五层宝塔,但也有人加上塔座和塔基一共为七层(七级)。塔周围栏杆皆由白石建成,仿木结构,塔基两层,在第一级有释迦牟尼八相图的浮雕构成八幅连环画,每幅图画的构思都富有想象力、人物情态,刻画逼真,虽是雕刻,却表达了雕刻与绘画艺术的密切联系。舍利塔对于研究佛教建筑史、佛教史和石雕艺术都是极好的实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绵千佛岩

紧邻舍利塔旁即千佛岩,又名千佛岭,雕凿始于大佛阁,据说栖霞精舍的开创者明僧绍曾与友人法度研习无量寿经。某日夜半,摄山西岩石壁上突然放光,光环中辉映显出无量寿佛和佛阁宝殿的景象,明绍僧等人即试图在此石壁上凿石为像,却未能实施,明僧绍逝世后,其子仲璋变卖家产和法度一起在西岩雕凿佛像,这时正值齐武帝永明年间,他们一共雕凿成三尊巨型佛像,即无量殿或称大佛洞,又是三圣殿,是所有洞龛中之最大者。殿内正中是无量寿佛象,两侧为观音,势至两菩萨,栖霞山千佛崖石窟是南京地区现存的唯一六朝佛教石窟遗迹,20_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寺的千佛岩石窟造像,仅较大同云岗推迟31年,即开创于齐武帝永明二年(公元484年)而我国另一处重要的石窟造像即河南的洛阳龙门,比之栖霞山千佛岩要迟20_年。

整个千佛岩大小佛龛总共为三百四十九个,包括所有的大小造像共为五百一十五尊,凿像或五六尊为一龛,或七、八尊为一龛,遥望之如鸽房峰舍,故有千佛岩之称。这些佛像艺术品长时间的暴露于天下,极易剥落风化,所以经历了千百年以后已经凋敝不堪,尤其是头部五官手指等纤细的部分最易破坏,无法观看眉宇间的神气,甚至有不少头部和手臂都断缺了。

在诸多的佛龛中,还有一个独特的并且长期为人称道的石匠殿,石匠殿位于无量殿左侧角落中,龛洞高仅2米龛中雕凿的不是佛像,而是一解衣持锤的石匠,关于石匠殿有种.种推测和传说,较为普遍的说是一位石匠真身所变,据说这位能工巧匠是在造千佛岩石窟石佛时,迫于期限将至连夜开工,直至最后一夜天将破晓却还剩最后一座佛像来不及雕凿,石匠情急生智,跳入佛龛化身为石,立地成佛,留存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精选江苏虎丘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小傅。欢迎大家来到“人间天堂”苏州,今天将由我带您一同游览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的虎丘

虎丘坐落在苏州城西北郊,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出现,因而得名虎丘。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是“憨憨泉”!相传梁代有个僧人叫憨憨法师,是庙里的挑水和尚。他自小患有眼疾,但他的耳朵灵心眼儿好。一次,他挑水经过这儿时,踩在青苔上摔了一跤。他就想到这下面可能有泉水,于是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有个村民看见了,就嘲笑说,要是能找出泉眼来,他就变成一只大青蛙!正说着,从地下冒出一股清泉喷到了憨憨法师的脸上。他顿时感到一阵清凉,随后双眼就重见了光明。这个时候,憨憨法师才发现那个农夫果然变成了一只青蛙,久久地守在了这憨憨泉旁。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虎丘剑池”。据说,这四字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题,后因年代久远,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问,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拓摹重刻,补上了这“虎丘”二字,但与原来的真迹相比却逊色不少,缺少力度,所以就有了“真剑池,假虎丘”一说。

剑池是虎丘最神秘的古迹,据说吴王墓可能在这里。相传吴王生前酷爱宝剑,其死后曾以宝剑三千为他陪葬,故名剑池。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一种“池暗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最新的江苏东关街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东关街位于扬州最繁华的古城区,一进入街道就会感觉到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路两边的房子都是用青砖砌成的,房顶覆盖着黑色的瓦。在这种青砖黑瓦的映衬下,挂在房子门口的红色的灯笼显得十分耀眼。这些房子的檐口都是翘着的,妈妈说这就是古代房子飞檐翘角的特点,这是为了让雨水不流进屋子里。

东关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最有特点的还是路两边的小吃。有卖面人的、有卖芝麻糖的、有卖烧饼的……琳琅满目的小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忽然我看见一群人围在一个路边的摊子边,我凑过去一看,呀!原来是一位老爷爷正在用糖做各种画,我不禁问道:“老爷爷,这个叫什么?”

“叫糖画。”老爷爷回答。

“我也想要一个。”

只见老爷爷拿了一个勺子,在烧着的圆锅里舀了一勺糖,再在一个方形的冷板上轻轻画出一个弯弯的虾身,然后他在虾身的前面绕了几下,呀!画出一对钳子,接着他又在两个钳子之间抖了两下,两条长长的胡须就出现在我眼前,然后又飞快地在虾身的下面来回绕了几下,这次画出的是一只尾巴。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活蹦乱跳的大虾就出现在我眼前。只见老爷爷又用一根木棒沾了点糖,然后用力压在画上,最后他小心翼翼地用铲子把糖画铲起来,我急忙舔了两下,甜丝丝、香喷喷的,真好吃!

热闹非凡、车水马龙、古色古香的东关街真让人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123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朋友:你们好!

我是无锡旅行社的导游。今天,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无锡太湖之滨的鼋头渚风景区。

鼋在我国古代被称为神物,它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渚是半岛,鼋头渚就是一个伸入湖中,三面临水的半岛,因状如鼋头而得名。

鼋头渚风景区是我国5A级旅游景区,其始建于公元1920xx年,无锡地方商绅杨翰西买下此地开发,不断完善,解放后收为国有,现有游览面积130多公顷,其中以藕花深处、鼋渚春涛最为出名。鼋头渚依山傍湖,以太湖自然山水为主,人工修饰为辅,是观赏太湖风光最佳之地。

眼前的门楼上写“太湖佳绝处”五个大字,是因为当年大文豪郭沫若老先生在游玩鼋头渚后写下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过一旁的“问津”门,我们便来到了樱花堤,这里的樱花是当年杨翰西从日本引进种植的大野山樱。漫步长春桥,一边看着太湖,一边欣赏着两旁的樱花,那盛开的樱花就像天边飘来的朵朵彩云,粉红的花影,拱形的桥影和水中的倒影,那简直就是一幅画。

过了樱花堤,我们来到的就是鼋头渚中最幽静的景区--藕花深处。“藕花深处”主要有这里的方亭、前面的小岛、曲桥以及四周的荷塘等组成。藕花深处的名字听起来很有诗情画意吧,大家猜想这名字肯定是哪位文人墨客题的?其实不然,鼋头渚最早的园主杨翰西在1931年建成这组景之后,当时他请了很多亲朋好友为这亭子题名,其中有人提议叫“湖心亭”,太俗了,杨翰西没有采纳。就在这时,家中有位小工匠站了出来说:“老爷,我能不能题个名字?”杨翰西想小小的工匠能题什么好名字?但是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好意思回绝他,“那你就说吧。”“老爷,虽然我是个小工匠,但也读过几年书,我记得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这一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我看这里四周都是荷花,亭子也显得比较深远,是否能叫藕花深处?”藕花深处,太有诗情画意了,又很贴切,从此就这样定下来了。

离亭不远处的一个小岛叫“清芬屿”,岛上有宫殿式房屋,曾经是杨家祠堂,堂内有李苦禅写得“诵芬堂”匾额。“清芬”、“诵芬”都是歌颂荷花的芬芳,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让人自然而然联想起江南文人追求像荷花一样的高尚品质,想在自己营造的小天地里实现淡泊明志的人格理想,更体现了江南文人园林所特有的恬静、含蓄、淡雅的情趣。

堂前水中还立着一块太湖石,它像少女一般亭亭玉立。藕花深处、杨家祠堂、水中的太湖石以及前面的曲桥,这组景安排得疏密有致、景色浓淡相宜,既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又有古典园林的风格,这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曲桥相连、荷花满池,形成一个宁静的空间。让游客走进太湖之前陶醉于眼前的江南园林中,似乎让人们忘记了前面烟波浩淼的太湖,用这里的静态美衬托出太湖的动态美,用这里的小巧幽静衬托出太湖的雄伟壮观,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各位要饱览太湖的美丽风光,还是随我到鼋头上去看看吧!

这里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有“鼋渚春涛”四个大字,这是我国清末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途经此地时是写下的。鼋渚春涛是太湖波涛中最奇特的,据记载:吴越春秋时,越国向吴国进贡梅树的船,经过此地,船被汹涌的波涛打沉了,后来每到春天,太湖上泛起的波涛就好像朵朵梅花,美丽极了。

我们站在这里不仅能听到涛声,更能感受到太湖雄伟得气势。前面摩崖石壁上刻有“包孕吴越”四个字,就是明证,这四个字是清代无锡知县廖纶所写,它是形容太湖气魄宏大,孕育了吴国和越国,也就是现在的江浙两省。太湖确实很大,面积有240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物产丰富,盛产鱼虾,其中银鱼、白鱼、白虾更是名扬天下,太湖使吴越两国受益非浅,太湖像伟大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吴越儿女,也孕育了吴越文化,无锡人温文尔雅,无锡人待人热情,“无锡充满温情和水”的旅游口号,无不是吴越文化的一个写照。

现在我们顺着石阶来到了鼋头渚风景最精华的地方——鼋头。请各位向南远望,三万六千顷太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七十二峰隐约可见,九渚十八湾更是尽收眼底;远处湖面上渔帆点点,千帆竟发,近处货船,游艇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再请大家往正前方看,前面三座葱绿的小岛,在万顷波涛的推动下,若断若连,你看它多像一只乌龟正在慢慢游动,它就是太湖著名的风景区,太湖仙岛,现在我们再回头向北来瞧一瞧,这一带湖面虽然不是很开阔,但是在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掩映下,显得很秀丽,倒有几分杭州西湖的风光。所以,有人说太湖既有大海的雄伟壮观,又有湖泊的明媚秀丽,难怪大诗人郭沫若畅游太湖之后,曾留下“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

站在鼋头,极目远眺,太湖缥缥渺渺,朦朦胧胧,像巨幅泼墨山水,悬挂在天地云壁之间。太湖气象万千,静时,湖水如镜,波光粼粼;动时,波涛滚滚,惊涛拍岸。迎风而立,令人心旷神怡,看万顷太湖,烟波浩渺;想吴越春秋,惊心动魄。在这里既可领略江南的秀气,又能感觉吴王的霸气。想当年多少英雄人物在此沉浮,只有范蠡西施的故事至今流传。英雄美女泛舟太湖,隐逸其间,给太湖增添了一段柔情,几分神秘。明朝江南才子文徵明的《太湖诗》是对鼋头渚风景区自然山水和历史典故的最好总结:

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

中流仿佛闻鸡犬,何处堪追范蠡踪。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无锡。无锡充满温情和水,热情好客的无锡人欢迎您的到来。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最新的江苏玄武湖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玄武湖的历史沿革】

东晋初年,玄武湖被用作封建帝王操练水师的地方,故称“习武湖”。六朝时,又演变为封建帝王的围猎、游乐场所。直到唐朝起,才成为游览区。李白、李商隐、李煜等许多诗人都有描写玄武湖的佳作。南唐灭亡后,李煜被宋太宗捉去,软禁在玄武湖的樱洲,在此期间李煜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哀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此寄托他对故国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哀愁。北宋神宗时,当朝宰相王安石被罢免回到江宁,在1075年写《湖田疏》上奏朝廷废湖为田,得到批准,从此玄武湖美景不复当日。元代时,重新疏浚玄武湖,使它焕发昔日美貌。但明朝初年,明太祖又把玄武湖作为禁地,在梁洲上建了“黄册库”,专门贮藏全国户籍、田亩统计册和各地的赋税档案。直到清代,玄武湖又重新开放。曾作为19xx年南洋劝业会的游览地。辛亥革命后,更名为“五洲公园”。今天的玄武湖,经过国林工作者的梳理美化,旧貌换新颜,已初步形成了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大型风景式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

【玄武湖的主要景区: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

玄武湖中分布着五块绿洲,形成五处风景区。最有特色和最负盛名的要数环洲和梁洲。从玄武门开始,一条形如玉环的陆地,从南北两面伸入湖中,就是环洲,旧名长洲,因它像一条翠绿的玉带环绕樱洲,故称环洲。旧时称“环洲烟柳”。湖的南端假山瀑布尽显江南园林美感,着名的石峰有“观音石”和“童子石”,为明代中山王徐达府中的遗物。假山北面的土山,名墩子山,或叫郭仙墩,为东晋郭璞衣冠冢。洲中有喇嘛庙和诺那塔。

与环洲以一座白桥相连的是樱洲,又名连萼洲,是四面环水的洲中洲。樱洲以遍植樱花而得名。春天,这里是赏樱胜地。繁花似锦,人称“樱洲花海”。

从环洲经芳桥,就是玄武湖五洲中开辟最早的梁洲,又名旧洲。梁洲团梁朝时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在此建读书台而得名。当年太子在此聚书近三万卷,博览群书,还常召集贤士谈论古今,撰写文章,选编了一部我国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这为以后的文学发展与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说后来昭明太子在湖上荡舟游玩时,不慎掉入水中,得病不治而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好学的太子,将他的读书台所在地称为梁洲。梁洲是五洲中风景最美的地方,洲中有湖神庙、铜钩井、赏荷亭、览胜楼、陶然亭等名胜古迹。梁洲一年一度的菊展,传统而壮观,故有“梁洲秋菊”的美称。

梁洲东是翠洲,旧名磷趾洲。洲上有音乐台、少年之家、万人露天剧场。翠洲风光幽静,长堤卧波,绿带练绕,别具一格。苍松、翠柏、嫩柳、淡竹,构成“翠洲云村”的特色。

玄武湖最中心的一个洲是菱洲,洲东濒钟山,有“千云非一状”的钟云山霞,自古就有“菱洲山岚”的美名。洲上有动物园,饲养各种珍禽异兽150种,2500多头(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江苏拙政园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862 字

+ 加入清单

拙政园。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园内主要景点有:兰雪堂、芙蓉榭、秫香馆、放眼亭、远香堂、小沧浪、留亭阁、浮翠阁等。

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东园介绍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芙蓉榭: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此榭面临广池,池水清清,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漫步芙蓉榭,凭栏四顾,可见满池青翠,粉黛出水,风流丽质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微风骤起,掀起一片绿浪,送来阵阵荷香,……尽情领略荷花的娇美、幽雅和高洁的风骨。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可以坐歇欣赏。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据《乾隆长洲县志》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一带有一座寺庙叫大宏寺。又过了百来年,馀泽和尚居住在这里,并建了一所“东斋”。斋前有井,称“天泉”。苏州是个水乡泽国,河多、桥多、井也多,但被载入史册的则不多见。王心一建“归园田居”时,保留了这井,也使园中平添几许田园风光。

秫香馆: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中园介绍

倚虹亭:在复廊西面的直廊上,坐东朝西,身后长廊迤逦,面前水木旷远,是进入中花园后一个极好的观赏点。亭右是梧竹幽居,亭前有一座青石小桥,名“倚虹桥”,桥栏、石质都体现了明代风格,似是明代拙政园的遗物。站在亭内,中间开阔的池水,曲桥分割水面。盛夏,满池的荷花红裳翠盖,一片江南风情。绿荫深处,隐约可见一座秀美、玲珑的宝塔,这是运用借景的手法,将园外千余米之遥的北寺塔借入园中。是“借景”中“远借”的佳例。

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

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动。周围竹丛青翠,林木葱郁,绕溪盘行,颇有城市山林的趣味。亭为长方形,在池中西部土山上,外观质朴而轻快,亭内匾额“山花野鸟之间”为当代书画家钱君陶所书。

嘉实亭:园内种植许多枇杷树,枇杷秋天孕蕾,冬天开花,春天结果,夏天成熟,蕴含四季之气,结成累累金丸。嘉实亭,既有对江南名园的赞扬,又寓意收获的喜庆。亭墙正中开有方形窗洞,窗洞外一侧是太湖石,石旁冬有腊梅,夏有芭蕉,组成一幅天然的立体图画。通过枇杷园洞门,嘉实亭与雪香云蔚亭形成一组对景,这是造园的艺术手法之一。

听雨轩

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五代时南唐诗人李中有诗曰:“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宋代诗人杨万里《秋雨叹》诗曰:“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现代苏州园艺家周瘦鹃《芭蕉》诗曰:“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这里芭蕉、翠竹、荷叶都有,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雨夜,由于雨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自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海棠春坞:倚虹长廊蜿蜒,玲珑馆东侧花墙分隔的独立小院是海棠春坞。造型别致的书卷式砖额,嵌于院之南墙。院内海棠数株,初春时分万花似锦,娇羞如小家碧玉秀姿艳质,有超群绝类之美。文人墨客为之动情讴歌。庭院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而成海棠花纹。院内茶几装饰图案均为海棠纹样。处处有景点题,庭院虽小,清静幽雅,是读书休憩的理想之所。

远香堂: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在原明正德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荷池宽阔,红裳翠盖,清香宜人。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堂内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由于长窗透空,四周各具情趣的景物,山光水影,尽收眼底,犹如观赏山水长卷。室内陈设典雅精致。

小飞虹:苏州是水乡,拙政园是水园,有水必有桥。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小沧浪:小沧浪取北宋?苏舜钦“沧浪亭”名为阁名,寓意遁世归隐。小阁面阔三间,南窗北槛,两面临水,外形十分别致,似房非房,似船非船,似桥非桥,完全是架在水面上的一座水阁。水阁横跨池上,将水面再度划分,把到此结束的中园水尾营造得貌似绵延不断,艺术手法高超。亭廊围绕,构成开敞的幽静水院。从前苏州古城文人雅士、官宦人家众多,无论是华屋巨宅还是一般住房,都特别注意小空间的修饰,这小空间就是庭院,而水庭院则是这绝无仅有的小沧浪,一方面,它体现了江南水乡风情,另一方面,因水造景,院落内外互相借景而构建了一个特别清凉的环境。

松风水阁: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在文人写意园中,尤爱栽种这类用以“比德”的植物,来表达主人的思想感情。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作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这座水阁攒尖方顶,空间封闭,由廊间小门出入,其余三面采用半墙加半窗的结构。屋顶出檐特大,飞檐起翘尤高,表现出翩翩欲飞、飘逸轻灵的风采,整座建筑不是采用规整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斜过45度角,凌空架于水上,可避阳通风,最适宜于夏天观景。亭侧植有黑松数株,有风拂过,松枝遥动,松涛作响,色声皆备,是别有风味的一处景观。

香洲: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香洲,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也很得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拙政园香洲大概称得上是造型最为美观的一个。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使人想起古时苏州、杭州、扬州一带山温水软、画舫如云的景象。香洲位于水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头,波起涟漪,四周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清凉。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的题额,后人还专门为之题跋。香洲这条旱船,建筑手法典雅精巧,引人入胜,使人感到一种对高洁人格的追寻。

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湖内莲花亭亭净植,湖岸柳枝丝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用在此处十分贴切。尤其是联中的“壁”字用得好,亭子是最为开敞的建筑物,柱间无墙,所以视线不受遮挡,倍感空透明亮,虽然无壁,然而三面河岸垂柳茂盛无间,四周芙蓉偎依簇拥,不是密密匝匝地围成了一道绿色的香柔之墙吗?动人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使这座岛上的小亭愈发显得多姿多彩,亭亭可人。风吹墙动,绿浪翻滚,清香四溢,色、香、形俱佳。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红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

见山楼:见山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它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春季满园新翠,姹紫嫣红;夏日薰风徐来,荷香阵阵;秋天池畔芦荻迎风,寒意萧瑟;冬时满屋暖阳,雪景宜人。原先,苏州城中没有高楼大厦,登此楼望远,可尽览郊外山色。相传此楼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所。见山楼高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玉兰堂:玉兰堂,是一处独立闭的幽静庭院,它处在拙政园主人居住区与花园的交界部位,是园主会见宾客与处理日常事务的主要场所,玉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南墙高耸,好似画纸,墙上藤草作画,墙下筑有花坛,植天竺和竹丛,配湖石数峰,玉兰和桂花,色、香宜人。玉兰堂曾名“笔花堂”,与文徵明故居中的“笔花堂”同名。这显示了当初园主王献臣与文徵明之间不同一般的亲密关系;再则,“梦笔生花”也是古时文人对创作灵感的一种追寻。在此读书作画,实是人生的莫大享受。

西园介绍

宜两亭:在别有洞天靠左,叠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顶,这就是“宜两亭”。它踞于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亭基较高,六面置窗,窗格为梅花图案。登上宜两亭,可以俯瞰中部的山光水色。从中花园观景,从层层递进的景色展开后,宜两亭突出于廊脊之上,使整个中花园的景色变得绵延不尽,形成非常深远的景观空间,这是造园技巧上“邻借”的典型范例。“宜两”出自一个有趣的故事。唐代白居易曾与元宗简结邻而居,院落中有高大的柳树探出围墙,可为两家共赏。白居易写诗赞美道:“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以此来比喻邻里间的和睦相处。当年,拙政园的中园和西园分属两家所有,西园主人不建高楼,而改为堆山筑亭。西家可以在亭中观赏到他十分羡慕的中园景色,而中园主人在中花园亦可眺望亭阁高耸的一番情趣,借亭入景,丰富景观,岂不妙哉!一亭宜两家,添景更添情,就这样,一句好诗,一段佳话,造就了一个妙亭,一道风景。

波形廊:在西花园与中花园交界处的一道水廊,是别处少见的佳构。从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环池布局,分成两 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这里原来是一堵 分隔中、西园的水墙,作为两园之间的分界横在那里,如何规划成景颇费踌躇。聪明的工匠借墙为廊,凌水而建,以一种绝处求生的高妙造园手法来打破这墙僵直、沉闷的局面,将廊的下部架空,犹如栈道一般,依水势作成高低起伏、弯转曲折状,使 景观空间富于弹性,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由南往北,经过一系列形态变化之后,突然出现大幅度转折,把它拉离园墙一段距离,使之突出于水池之上,低贴水面,左右凌空,廊顶变化如亭盖,临水处立小石栏柱两根,犹如钓台一般,在波形廊靠近倒影楼的近终点处,在其下部设一孔水洞,让廊跨越而过,使园的中、西部水系相通,廊体也拔高至最高点。若远看水廊,便似长虹卧波,气势不凡。

卅六鸳鸯馆:是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南部叫“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叫“卅六鸳鸯馆”。一座建筑同时有两个名字,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以屏风、罩、纱槅将一座大厅分为两部,梁架一面用扁料, 一面用圆料,似两进厅堂合并而成,其作用是南半部宜于冬、春,北半部宜于夏、秋。鸳鸯厅面阔三间,外观为硬山顶,平面呈方形,四隅均建有四角攒尖的精巧耳房,又叫暖阁。北半部挑出于水面,由8根石柱撑住馆体架于池上。馆之中央的银杏木雕玻璃屏将大厅一隔为二。北厅(后厅)临清池,夏、秋时推窗可见荷池中芙蕖浮动,鸳鸯戏水,东汉时大将军霍光“(在)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卅六对,望之灿若披锦”,馆名取其意,匾额为清同治年间苏州状元洪钧题写。苏州自古出人才,明清时期状元人数居全国前列,洪钧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民间传说中成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大多是因他娶了一代名妓赛金花为妾。赛金花的故事后来被人写成小说,洪钧也就更加出名了。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宜于冬、春居处,厅南向阳,小院围墙既挡风又聚暧,并使室内有适量的阳光照射。曼陀罗花即山茶花。清代末年,张履谦建此馆时曾栽种18株名贵的山茶花,冬季百花凋零,山茶却如傲雪的腊梅嫣红斗雪,“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展示着独特的美,此馆匾额是晚清苏州的另一个状元陆润庠所题。陆状元和洪状元在苏州话里洪、陆谐音“红、绿”这一红(洪)一绿(陆)同邑两状元为同一建筑写匾额,为厅堂增色不少。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连续四卷的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主人在此宴友、会客、休憩,环境优雅,在厅中铺就一方红氍毹,吹笛弄箫,吟歌唱曲。陈设古色古香,书画挂屏、家具摆设配置精当。

倒影楼: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的景点。楼分两层,楼下是为“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石田),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拙政园之蜚声江南,是与大画家、大诗人文徵明分不开的。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二十年(1894)特建此楼以资纪念,他将自己收藏的文徵明、沈石田画像和《王氏拙政园记》拓片以及俞粟庐书《补园记》石刻嵌在楼下左右两壁。中间裙板上刻有郑板桥的书画真迹。面水的一侧于柱间安装通透玲珑的长窗,窗内有木质低栏。倚栏而立,可凭水观景。左有波形长廊相伴,右有“与谁同坐轩”,尤其是这些景物的倒影如画,尽入眼中。水底明月,池中云彩,波影浮动,景色绝佳。楼上原是园主儿媳王氏的书房。此楼四周遍植桂花无数,入秋赏罢残荷赏金桂,桂香如酒令人醉。无论是读书习字,还是吟诗作画、观景自娱,皆环境可人,幽香可爱。

与谁同坐轩: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鹅颈椅、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轩内扇形窗洞两旁悬挂着杜甫的诗句联“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扇亭地处山麓水边,地理位置甚佳,树高而雄,石幢静立,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视,小坐歇息,均可感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在扇亭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小亭,称“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浑圆形,顶部坡度较平缓,恰如一顶箬帽,掩映于枝繁叶茂的草树中,摒弃了一切装饰,朴素无华。山小亭微,搭配匀称,衬以亭前山水,俨然一戴笠渔翁垂钓,悠然自得。前人曾写词赞道:“花间萝蹬一痕青,烟棱云罅危亭。笠檐蓑袂证前盟,恰对渔汀。 红隐霞边山寺,绿皱画里江城。槐衙柳桁绕珑玲,坐听啼莺。”与谁同坐轩和笠亭是两种不同的园林建筑艺术造型,也是在古典园林中较少见的象形建筑。亭、轩结合,浑然一体。笠亭山上有一座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叫做“浮翠阁”。造型高耸凌空,立面槅扇饰有精美图画。登阁眺望四周,但见山清水绿,天高云淡,满园青翠,一派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乐不思返。扇亭、笠亭、浮翠阁,地理位置依次是临水、山中、山巅,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由低至高,循序渐进,犹如音阶中的哆、唻、咪,一气呵成,使人陶醉在这动听的旋律里。

留厅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浮雕、镂雕、圆雕相结合,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接缝处不留痕迹,浑然天成,是园林飞罩不可多得的精品。从整体外形看,留听阁是一个抽象化的船厅,厅前平台如船头。左侧池塘中种满了荷花,荷花生长期间其叶、蕾、花、果皆有姿有态,观赏期特长,从春末夏初池面冒出点点绿钱到盛夏时节的满池华盖,直至秋意浓浓的枯叶残花,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到的美。俗话说,花无百日红,再美的鲜花最终也是“零落成泥碾作尘”,残花败叶的凄凉晚景让人不忍卒睹,唯独秋塘枯荷却别有一种残缺美的意境,李商隐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句,留听阁就是取此诗意而名。花谢了,人已老,景犹在,情难忘,触人心境,发人幽思。《红楼梦》第四十四回里 ,贾宝玉与林黛玉乘着姑苏驾娘撑动的木舫在水中游赏,黛玉看到满池荷花时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是个极有文化修养的姑娘,多愁善感,聪明绝顶,但又孤傲清高,不愿随波逐流,所以才会对李商隐这句表达冷寂清幽之美的诗句产生共鸣。这虽然是文学作品里的描述,但她所欣赏的如此富有诗意的境界也出现在拙政园的西花园里。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在中国园林中奏出了或恢宏或欢快或喜悦的美妙乐章。

塔影亭:此亭从顶部到底座及四周窗格均为正八角图案,是园中最精致华丽的建筑物之一。在留听阁船台,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至致。狭长的纵向水系拉开了层次,隔了一定的距离,水湾的纵深感就增强了,那攒尖的八角亭印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真亭假塔,虚实相连,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在拙政园中,有两处景观与宝塔有关。一处是在倚虹亭看远借的园外北寺塔,还有一处便是这借水景而成的塔影亭。在中花园中看到的宝塔是实体,而在西花园中看到的宝塔是虚体。不论是真塔远望,还是假塔近观,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留下深刻的印象。塔影亭所处的位置并不显眼,已到了花园的尽头。聪明的主人在水源将尽处筑了一个小亭,若将整个西园比作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那么塔影亭 就是最后一节音符。嘎然而止的乐曲让人觉得突兀,而此处有了塔影亭则组成了完整的乐章。更妙的是,不光有亭,还有影,就如曲终遗音余韵不绝,让人回味。

在拙政园里面走走,感觉真不错,景色很美,不管在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图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江苏周庄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804 字

+ 加入清单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周庄是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而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却是在清康熙初年。周庄在苏州管辖的昆山之西南,古称贞丰里。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最为著名的景点有:沈万三故居、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周庄八景等。

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周庄古镇南濒临的一片大湖,俗称南湖、南白荡,与吴江分界。乘船经南湖可抵青浦商榻,游览大观园。湖滨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湖水清澈澄净,鱼虾丰盛。这里既是一个天然水库和养鱼场,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景区。南湖景色四季皆宜,秋夜的月色格外醉人。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湖面上一片碧绿、一带金黄,充满了“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意境。周庄八景:—全福晓钟、指归春望、钵亭夕照、蚬江渔唱、南湖秋月、庄田落雁、急水扬帆、东庄积雪,随着岁月的变迁,有的陈迹依旧,有的增添了新的光彩。有的却已影踪难觅。被历史的风尘所湮没。迷楼:地处贞丰桥畔,原名德记酒店。店主李德夫祖籍镇江,于清光绪末年,携眷迁徙周庄古镇,因擅长烹调珍馐佳肴,掌勺开设酒店。夫妻俩年过四十,才喜得千金名唤阿金。

年长后,如阿一枝出水芙蓉,在水乡周庄压倒群芳。在父母的宠爱下,抵制缠足,“大脚观音”的雅号不胫而走。求婚者纷至沓来,李德夫难舍爱女远离膝下,小楼藏娇,让她守着双亲共度生涯,当垆劝酒,张罗顾客,生意火红。全福路南端的新老镇区交界处,矗立着一座仿古牌楼。四根坚固挺拔的浅褐色花岗石方形柱子,支撑起重檐翘脊的盖顶;浑然粗犷的木质斗拱,透露出仿明建筑的风采。整座牌楼气势轩昂,形态翼然,恰如水乡周庄古镇的一道庄重古朴的门扉。

周庄镇旧名贞丰里。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官位名)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但那时的贞丰里只是集镇的雏形,与村落相差无几。1120xx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才逐渐稠密。元朝中叶。

颇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浔迁徙至周庄东面的东宅村(元末又迁至银子浜附近),因经商而逐步发迹,使贞丰里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旧集镇。到了明代,镇廓扩大,向西发展至后港街福洪桥和中市街普庆桥一带,并迁肆于后港街。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栅一带渐成列肆,商业中心又从后港街迁至中市街。这时已衍为江南大镇,但仍叫贞丰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为周庄镇。另有资料,周庄地域春秋时期至汉代有“摇城”之说,相传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播君封于此,周庄的历史就显得更加悠久。在镇郊太师淀中发掘到的良渚文化遗物,也证明了这一点。周庄元代时属苏州府长洲县。明代中期属松江府华亭县,清初复归长洲县。清雍正三年(公元1720xx年),周庄镇因元和县一分为二,约五分之四属元和县(今吴县市)。五分之一属吴江县(今吴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苏巡抚陈文恭将原驻吴县角直镇的巡检司署移驻周庄,管辖澄湖、黄天荡、独墅湖、尹山湖和白蚬湖地区,几乎有半个县的范围。

周庄由原来的小集迅速发展为商业大镇,与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发迹很有关系。沈万三利用白蚬江(即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优势,出海贸易,将周庄变成了一个粮食、丝绸及多种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最突出的产品有丝绸、刺绣、竹器、脚炉、白酒等。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虽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张厅。同时,周庄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它们共同构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周庄,悠远的历史,给古镇造就了诸多胜景。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盛赞周庄“不但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最新的江苏个园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6260 字

+ 加入清单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20xx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国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20xx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最新的江苏个园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 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江苏周庄的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476 字

+ 加入清单

周庄素有“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的美誉的周庄镇,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文化源远流长。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定居。他们渔猎耕织,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2450年前,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的言偃来到周庄,见到这里的人们渔猎耕织,一派祥和,“仓禀而知礼节”,决定在此定居施教,将黄河文明传入周庄。男耕女织是周庄自古以来形成的传统生产格局。明代时期,民间土布相当兴旺,清代走到鼎盛时期,日产土布千匹,销往大江南北以及东南亚,成为闻名遐迩的纺织之乡,有“江南布码头”之盛誉。

周庄镇工业经济发达,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前景广阔。形成了纺织、轻工、机械、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电子等十多个工业门类,拥有600多种产品,产品覆盖全国并远销上百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11月,江苏省首家乡镇企业与外商合资的江南模具塑化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共有50多家外资企业,总投资38000万美元,外方投资到位7900多万美元,通过合资合作,周庄镇在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1998年,国家农业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授予周庄镇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管理先进单位。自改革开放以来,周庄乡镇工业一直名列江苏省前茅、江阴市榜首。早在20xx年,周庄就实现了“三个一”的历史性跨越:日均工业产值一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一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一万元。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5亿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2.76亿元,完成自营出口贸易额7.2亿美元,实现商品流通经营额108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52亿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250 元。

如今的周庄,经济发达,实力雄厚,拥有4家上市公司、6家省市企业集团,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乡镇的前列。20xx年,全镇工商业开票销售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年完成工业开票销售868亿元,继续位列全市第一。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8亿元,工业总产值875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7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4.8%和6.3%;完成自营出口贸易额15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量继续在全市乡镇(街道)板块中保持第一的位置。现已有6家银行在周庄设立分行,乘着打造“金融中心”的东风,全国首家乡镇级创业投资公司——中科双盈创业投资公司在周庄成立。

始建于1996年的周庄镇科技工业园区,是经上级政府批准设立,由周庄镇人民政府规划、开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30.21平方公里,建成区10平方公里,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已初具规模,20xx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区内拥有10万千瓦和2.5万千瓦热电厂二家,110KV变电所四座和35KV变电所四座,苏南供水网和热网管道覆盖整个园区,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邮政、电信、有线电视网络、商务宾馆、文化娱乐、环保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金融、工商、税务、保险、公安、交通等设有驻镇办事机构,服务周到。现周庄已有德国、荷兰、美国、韩国、日本及香港、中国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来投资的企业达上百家。

经济发展而迅速致富的周庄人更加注重建设环境、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周庄荣获全国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化纤棉纺名镇、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中国产业集群经济示范镇、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建设部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文明镇、省体育先进镇、省群众文化先进镇、省首批新型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卫生镇、省化纤纺织名镇省创新型乡镇、江苏百亿服装产业集群、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最新的江苏东关街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员,我叫×××,我来自于×××旅行社,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也希望我的服务能给大家带来轻松和愉快。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他已经有了多年驾龄,所以大家尽可放心,尽情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和倾听由我给你带来的热心讲解。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最有扬州风情特色的烟花古巷。现在距离我们的目的地东关街还有一段距离,下面由我来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历史古城扬州。

扬州是一个会让人产生自豪感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向上追溯25XX年。这座千年古城屡经风云变幻,汉代的兴盛,隋唐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这座古城体现出了无限的魅力。今日的扬州更是风采依旧。它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XX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XX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头顶这么多美丽的光环,扬州的秀美景色一定让各位不虚此行,来了就不想走了!

扬州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不用我多说,很多早已久负盛名了。先说玩的,扬州的景点很多,如诗如画的瘦西湖、晚清第一名园“何园”、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等等。扬州还有很多特色美食,像大家所熟悉的扬州炒饭、大煮干丝、富春包子等等,这些足可以让您在扬州期间大饱口福!“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是对扬州百姓生活的最生动概括,另外,扬州还有“三把刀”,分别是理发刀、修脚刀、菜刀,这不仅是指扬州的刀口好,而是还反映了扬州三大服务业的繁盛。也就是说,这三把刀背后还代表了三大服务业,分别是:理发刀代表的是理发美容业,修脚刀代表的是修脚沐浴业,厨刀代表的是餐饮服务业。“到扬州,吃得好,玩得好,还要享受剃头洗个澡”,这已经成为近三百年来到扬州享受生活的典型写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最美的侧面,扬州的古巷也可以算是扬州最美的侧面了,扬州人常说:“巷连巷,巷通巷,大巷里面套小巷。”东西南北,横竖曲折,在扬州十几平方公里的老城区里就有500多条巷子。而巷子的大小是不能用长短,而是要用深浅来衡量的。于是也就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在繁华似锦的扬州历史上,巷子的深浅也是门户高低的象征,幽幽的巷子尽头必隐藏着庭院深深的富商名贾之家。

我们今天参观的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街道路面全部是用长条石铺设的。它是扬州古城的cbd(中心城市商业圈),也是我们扬州名城文脉显著的体现。这条街不仅是古城扬州水陆交通的要冲,也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活动的中心。从街口唐宋东门遗址的挖掘考证来看,历代都以东关街为东西向的中轴线,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据扬州文史专家考证,唐代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描述的就是这里。到了清代,中国四大行商之一的扬州盐商,更把东关街作为居住的首选之地。这里集中了大量盐商住宅以及园林别墅。到了清末民初,扬州近代工商业开始启蒙,东关街又成为众多商业老字号的发祥地。东关街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街内现有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这种“河、城、街”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空间格局,体现了江南运河城市的独有风韵。

好了,现在东关街已经到了,请各位带好自己的随身贵重物品,随我一同下车,感受一下老街给我们带来的时代气息吧!

走进东关街,迎面扑来的就是古色古香的市井景象。继续往前走,您会发现东关街老字号很多。在XX年国家商务部认定首批“中华老字号”,这一条街上就有两个老字号入选,一个是创业于1820xx年的四美酱园生产的“三和四美酱菜”,另一个是开办于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铺生产的“谢馥春化妆品”。

“三和牌”、“四美牌”系列酱菜是久负盛名的传统名特产品,具有鲜、甜、脆、嫩四大特色, 名扬四海,畅销国内外。“三合四美” 酱菜的主要品种有乳黄瓜、宝塔菜、萝卜头、嫩生姜、甜酱瓜、香心菜、什锦菜、宫廷龙须等数十个规格品种。这一系列的酱菜都是选用皮色嫩绿、肉厚皮薄、脆嫩籽少、瓜形苗条、粗细均匀的扬州线瓜精心腌制复酱而成。成品滋味鲜美、具有乳黄瓜特有香气,曾获酱菜最高奖--国家银质奖,是扬州酱菜中的突出佳品。如果大家喜欢吃的话,也可以在东关街上买些回去和着早饭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