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物的特点(精品20篇)

浏览

7555

范文

734

2024年感动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陆繁伟:大山深处的坚守

“我什么都可以放弃,但唯独不能放弃的是我所从事的教师职业”。20xx年大山深处的坚守,印证了全国优秀教师、山亭区徐庄镇共青希望小学校长陆繁伟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高中毕业,他不顾家人反对,当上了“孩子王”。邻居大爷断言他撑不过一年;老母亲面对每天守着三间破房和几个孩子,痴迷教学的儿子,唉声叹气:“这啥时能熬出头哟”。自他走上讲坛的一刻起,就和山里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偏远艰苦贫困的山区小学一干就是20xx年。他多次有改行和“下海”挣大钱的机会,却始终没有放弃教师这个职业。

他热爱教育,在坚持进修提升的同时,学以致用,勇于创新,很快成长为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0xx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他爱生如子,多少次为动员辍学学生返校,翻山越岭,苦口婆心;多少次在漆黑夜晚,走街串巷,深入家访;多少次迎着风雨,冒着严寒,背着生病的学生走进医院。20xx年特困生陆现英因父患重病濒临辍学,他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1000元资助其完成学业,直至该生考上大学。20余年来,他先后资助贫困学生及留守儿童100余名,劝返辍学儿童80余名,累计捐助金额达13000多元。他认为也许自己的付出不一定能改变学生的命运,但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都应该满怀爱心去做,因为“我们是这些孩子的老师”。

担任校长后,他走过一所学校改造一所学校,为改善破旧、落后的办学条件,他自带干粮,远赴他乡,先后从家乡走出的名人那里筹措校建资金60余万元;为节省资金,教室的水泥地自己打,漏雨的楼顶自己修,校院的花草自己栽,围墙自己砌。他亲自参加劳动,一次在修缮学校楼顶时不慎落下,肝脏受伤,胆囊破裂,在医院做完手术后他带病返校坚持工作。到任共青希望小学后,他一手抓薄弱,一手抓特色,立足实际,大刀阔斧地进行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主持开发根雕、奇石,经典诵读等校本课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经过两年多努力,就使该校成为枣庄市农村品牌特色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他个人和学校事迹先后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吸引了众多学校前来考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风雨同舟,披荆斩棘。1月9日上午9点,正在接受第一轮核酸检测筛查的宋雨轩接到指令,核酸检测结束后立即调配物资前往天津鸿泊酒店进行隔离酒店改造。接到指令后,他迅速清点现有物资,积极参与现场需用物资筹划。时间紧、任务重,他与工人一起搬运物资、装卸车辆,积极联系供应渠道,从各种渠道及时调配物资。

1月10日,由于近期工作强度较大,他右脚患上了足底肌腱炎,走动时疼痛难忍。在医院简单处理后,他又立即投身于隔离酒店改造各项工作当中去,先后又参与了滨海新区第三老年养护院、青皮树酒店、希尔顿酒店改造工作。1月12日至1月17日期间,他每天坚持在现场进行物资采购与调配。由于所承接酒店改造工作方案确认基本都在傍晚,许多供应商和门市均已休息、停业,他一家一家打电话,一家一家去敲门。每天工作到凌晨,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有效保障了改造现场物资供应,为隔离酒店改造施工按时完成保价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陈家顺:“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

【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事迹】人物介绍: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xx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4日下午,市属教育系统举办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朱丽华及其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讲述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与会人员感受到了这位身残志坚、心存大爱的“朱大姐”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

坐在台下,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刘玉成内心久久不能平静。“10月16日在嘉兴大剧院的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我就深深地被她感动,再一次聆听,受到了更多激励和鼓舞。”他告诉记者,以前就听说过朱丽华的无私奉献,但没想到她有这么多令人敬佩的故事,特别是在28年间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80多人次,捐款数额333万元,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特别大的贡献。“报告团中还有受助学生代表,他们发自肺腑的言语让人动容,同时,朱丽华的事迹,也影响着学子们的成长,让他们有了更多前行的动力。”

在刘玉成看来,作为嘉兴教育人,要宣传好朱丽华先进事迹,引领更多的老师、学生不断向前,“对标先进、加压奋进,争先创优、追梦奔跑,为高水平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奋力打造红船旁品质教育不断贡献力量。”

和刘玉成一样,这几天,嘉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经开分局局长谢斌在听了朱丽华先进事迹后,也深受影响。

“我印象最深的是朱丽华说的‘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可以没有事业’这句话。她身残志坚,靠刻苦学习成为盲人中医师,令人敬佩;她资助400多名寒门学子,用爱心为他们点燃希望,令人感动。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对于谢斌而言,朱丽华先进事迹有着鼓舞和振奋人心的作用,“我们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需要与群众打交道,在这一过程中,怎样改变以往老百姓的观念,把管理变为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这是我们要一直去努力的。只有每一位市民都参与到城市管理之中,我们的城市才能变得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升空过程中,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在舱内状态良好,同时亮点频出,让人印象深刻。

三名航天员中,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则是首次飞行。

舱内画面显示,聂海胜与刘伯明两位“老司机”的情绪冷静淡定,而汤洪波则看起来略显激动。

比如,汤洪波在失重状态下,一会瞄向窗外,还开心玩起了笔。

画面中,他把笔往上一挥(抛),笔向上翻了一个弧线,汤洪波则继续翻工作手册,也不理会笔飘回来没。旁边两位宇航员则是一副淡定的模样。

没过多久,这支笔又飘到了镜头面前,汤洪波顺势一接,又玩了一轮。

不少网友被航天员的可爱“小动作”逗乐了,“汤洪波,全国人民都看到你瞄窗外和玩笔了”“第一次上天都这么可爱吗”“到底是年轻人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英雄王锋的故事,要从20__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灾事故说起。

那天夜里,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预见,危险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点多,因一楼电动车短路失火,继而引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锋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折回头冲进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儿子。

“你打电话报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楼里还有很多人。”王锋安顿好妻子潘品后,便转身第二次冲入火海。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楼东间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的生命。

此时,楼内已火光冲天,还不时响起爆炸声。“里面还有人,我还要去救人。”说完这句话,他第三次冲入火海。

这一次,他挨门挨户敲门示警。邻居听到咚咚的敲门声,赶忙起床逃生。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个逃出去的王锋,第三次从火海中出来时,已被烧成了“炭人”,全身乌黑,神志已经不清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边跑边喊,奔走呼号。住处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

整栋楼的邻居无一伤亡,但王锋全身的烧伤总面积达到98%,命悬一线。

虽经多方救治,但因严重感染,在顽强坚持了136天后,王锋于20__年10月1日因多脏器衰竭不幸离世。

英雄王锋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对他英勇事迹的高度认可。

如今,王锋事迹已在全国发酵,关于他事迹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就像“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写的一样,高贵的灵魂浴火涅盘,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的内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扎根丽江市华坪县的63岁女校长、党员张桂梅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位人民教师让1645名山区姑娘走进大学,引领她们改变人生的命运,用信仰与奋斗,书写了“初心”深山“耀”,“云岭”红梅“开”的感人事迹。

“云岭”开“红梅”,她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云岭楷模”张桂梅凭着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走进大学。更令人感动的是,她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敬业奉献,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在与时间赛跑和病魔的抗争中,以实际行动兑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尤其为解决贫困山区女孩教育问题,克服种种困难,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践行了共产党人的担当与奉献。

以奋斗践信仰,她把奉献谱写为“初心”的赞歌,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在贫困山区,托举起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梦想,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艰苦的条件,简陋的学校让很多教师打起了退堂鼓,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辞职,只剩下8个老师。学校教学工作近乎瘫痪,原本心灰意冷的张桂梅忽然发现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这让张桂梅心中燃起了希望,她坚信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阵地,于是她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以信仰之力凝聚起奋斗的动力,以党员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践行至诚报国的崇高信念,通过以德施教、无私奉献,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最终展现了奋斗的最美姿态。

云岭梅香依旧,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让共产党人的精神代代相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一个根本性原则问题。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凭着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忠诚,张桂梅用坚定的信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使命,用深沉的爱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本色,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一位追梦人的担当。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奋斗精神,强化使命担当,让共产党人的精神代代相传,同时要以只争朝夕,锐意进取,保持好奋斗者的姿态,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好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445 字

+ 加入清单

于金忠、男、46岁、中共党员,在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设公司工作已有20xx年时间,20xx年来他谦虚好学,热情待人,助人为乐,团结同志积极向上,对热爱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精力投入工作。特别是担任一建公司项目部副经理后工作综合繁琐,经常加班加点,从不计较报酬,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于金忠八冶技校毕业,参加工作后,他自知自己掌握的知识太少,经常向一些学历高的同志学习,开始从基础技术学起,天天查资料,细心专研施工图纸,耐心细致地学习、查阅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书籍,并不断地融入到自己的知识库,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仅得到快速成长,同时也铸就了坚强和永不服输的性格。每天早晨天刚亮,他便起床洗漱完毕,伏在桌上钻入图纸的“海洋”。晚上,别人的房子早早就关灯休息,他的影子却清晰地映在窗帘上,直到很晚。经过自己刻苦学习,20xx年取得了电大大专学历。他的学习精神受到员工们的高度赞扬。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来往的领导及外来务工人员很多,为了适应工作,于金忠自己买了有关接待及职业道德等多种书籍,系统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受到顾客和农民工的好评。在他的协助下,项目经理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和才智,把项目部由一个小施工队发展扩大成一个管理岗位齐全,责任明确的知名项目部。

20xx年11月,因工作出色,于金忠同志被公司任命为项目副经理,从此,在“兵头将尾”的岗位上弹奏起拼搏与奋击之歌。

在工作中他对年轻人也是关爱有加,常常把徒弟们称作“孩子”,在气氛融洽时还经常开开玩笑。在担任“导师带徒”师傅几年中,他共担任了3位学员的指导老师,倾其所学,耐心辅导,使学员快速成长,现已全部成为了技术骨干、管理能手。徒弟们一提起师傅,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高高在上、望而生畏,而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徒弟们说:“我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加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和融入企业文化中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得到了他的悉心指导,他从来没有训斥、批评过我们。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他的敬业精神。工期紧的时候,通宵加班黑白颠倒地工作就成了家常便饭,每一次加班他都陪着大家。”

于金忠也是生活在上有老人,下有妻子和孩子的一个大家庭,他为了项目部的工作,为了给员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员工们上班前半小时他就上班,每天下班最晚的就是他,他只有利用晚上时间处理一些家务。就20xx年底他母亲患了脑梗阻、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病情,需要家人里外伺候,他总会想尽办法把工作的事情和孝道合理的安排到位,他和妻子轮流守护在老人身旁,为了不耽误公司的工作,他让妻子白天管老人自己夜里管,每天晚上于金忠为母亲翻身、测温、擦洗。既保证了老人的身边有亲人伺候,又使项目部的工作正常运行。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工作20xx年来,于金忠参加了酒泉卫星基地工程、嘉峪关水泥厂、兰州河湾铝厂、青铜峡铝厂、俄罗斯图瓦金矿工程等十余个项目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在二十七年的艰苦与磨砺,造就了于金忠严管理、善经营,敢挑重担,勇于创新、勤于学习的优良品质,以优秀的业绩受到各级表彰,连续多年获得集团公司和一建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很坦然地说:“过去的成绩已成历史,我不会抱着昔日的荣誉沾沾自喜,我要把它当成一种鞭策,为了我们心中的信念,我将不断前行!”于金忠是一名普通的经营管理者,但又是一名不平凡的共产党员,他以对党的事业赤诚奉献和绿叶对根的深情,谱写了一曲锻冶青春实现自己美好梦想的赞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彭士禄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对话发生的时间是1956年。问话者是到苏联访问的时任外交部副部长陈赓,回答者是结束在苏联学习化工机械即将毕业回国的彭士禄

当时,美国和苏联原子弹与氢弹已问世,苏联也有了核电站,而中国的核技术基础几乎为零。周恩来总理欲选择一批优秀的留学生转学核专业,为中国今后的核发展储备人才。彭士禄就是被选中的人员之一。

自此次对话之后,彭士禄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开启了在莫斯科动力学院为期两年的学习。从那时起,彭士禄便与中国核动力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从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到参与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从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到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尽管拥有“革命先烈彭湃之子、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等诸多响当当的头衔,彭士禄却说自己从事的工作都是垦荒,且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他更愿意称自己是“一头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西藏自治区墨脱公路通车的次年,当地群众听闻县上请来一位医术高超的“门巴族老大夫”,十里八乡的人们慕名求诊,甚至有骑马骑驴赶来的。

这位“门巴族老大夫”就是吴天一。墨脱通车后,他赴实地开展高原病调查,还很快学会用门巴语交流,以至被群众误以为是门巴族的大夫。

了解吴天一的人,都惊叹于他的语言才华:出生在塔吉克族家庭,读书时说得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大学修过俄语,到青海工作后自学成为“藏语通”,如今英语也不在话下。

上世纪80年代,吴天一曾主持一场大型田野调查,历时数年,到过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大部分高海拔乡镇牧村,收集到大量的临床资料,最终提出藏族已获得“最佳高原适应性”的论点,对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作出了科学系统研究,影响深远。

田野调查时,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艰辛相比,吴天一更关注工作怎样得到藏族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过去由于文化差异,牧民们忌讳抽血化验,可吴天一有办法:穿戴上毡帽、皮袄、马靴,地道的藏语一出口,牧民就亲热地拉他坐进了帐篷。

能用娴熟的藏语沟通,得益于吴天一日积月累打下的底子。早在1958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他就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奔赴青海支援西北建设,初到高原就开始自学藏语,后又长期坚持练习。

为牧民罗松杂巴治病的事,时隔30多年,吴天一仍记忆犹新。

罗松杂巴的家在海拔4700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秋智乡布甫村。当时已年过花甲的他,因患腿疾连帐篷门都迈不出。一番检查下来,吴天一确诊罗松杂巴患有关节炎,给他开了抗风湿药,还定下热敷、活动韧带等全套治疗方案。1个多月后,当田野调查团队再次途经此地,罗松杂巴站在帐篷外,带上儿子、孙子一同手捧哈达,等着献给“马背上的好曼巴(曼巴,藏语意为‘医生’)”。

田野调查也是大型义诊,具体惠及人数,吴天一没有特意统计过,“应该有上万名群众”。“那次,我和同事们骑马已走出很远,一回头,罗松杂巴家的大人小孩还在朝我们挥手……”回忆至此,吴天一掏出裤兜里的手帕,擦拭着湿润的眼眶。

“我们没有辜负这身白大褂,换来了藏族群众对科研的理解支持。”吴天一的论文,写在雪山草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刘伯明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发射在即。继聂海胜和翟志刚之后,刘伯明作为“神舟六号”的梯队航天员成为“上天”的又一热门。近日记者了解到,刘伯明也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家住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距离翟志刚齐齐哈尔龙江县郊区何家楼的家,只有180多公里。今天记者造访了他的家乡,去倾听一个航天员成长的故事。

他有一个爱动脑筋的童年

10月11日晚,记者经过20多公里的土路的颠簸,才来到了刘伯明父亲刘志生的家——一栋典型的东北农村的矮平房。刘志生的家非常的简陋,家里人都在等待这刘伯明最后能否“上天”的消息,电视机始终停留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时刻关注着“神六”的最新情况。说起刘伯明,刘志生说其实刘伯明和其他小孩没有两样,也比较调皮、淘气。如果说到不同便是刘伯明虽然淘气,但却很少和同龄的小孩玩在一起。都是自己玩自己的。

刘志生还说,刘伯明小时侯爱动脑筋。那时他在家里的最大特点是爱拆东西,他经常把家里的收音机拆了再装上,有时甚至他自己能琢磨安装个小风扇什么的。

为给家里省钱放弃考大学的机会报考飞行员,不想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据刘伯明高中时的班主任、现在他的母校依安一中的校长张福林介绍,当时刘伯明在他们班级一直学习很好,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的前三名。以他的学习成绩,他完全可以考上大学;但是他为给家里省学费,高中毕业后他就报名要当飞行员。据他的父亲刘志生说,由于儿子的身体一直很好,他在参军体检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他的学习也很好,所以他顺利考上了飞行员。

刘伯明先是在长春飞行学院学习,之后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学习实验,然后他又在锦州飞行大队学习。由于他各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1991年,他开始独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飞机。这期间,他在1995年度,因工作中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正是由于他各方面表现得很出色,在1998年,他与翟志刚等人一起被选为航天员,开始了他的穿刺苍穹之梦。

校长相中当了女婿

刘伯明的妻子与他是依安的同乡,目前也在航天领域工作,现在是一名秘书。说起这段姻缘,还挺有意思。

当年,由于刘伯明以出色的成绩考上飞行员,当时一中的校长,也就是他后来的岳母就十分喜欢他,尤其是欣赏他人聪明、诚恳、有上进心,就有意将女儿张瑶嫁给他;后来就找人给从中牵线。结果一介绍,两人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人经过几年的相恋,最终结婚。

如今两人的女儿也已经12岁了,十分可爱,在北京上学。据刘志生介绍,每回儿子往家打电话问候父亲的时候,小孙女总要与爷爷唠一段,问爷爷的身体如何,生活咋样,她好想好想爷爷。每回听到孙女这样一说,刘志生说,他感觉真得很激动,也很高兴,他说他非常喜欢这个乖孙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的中国梦——寻访基层人物抗战老英雄纪实_活动总结范文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中国梦——寻访基层人物抗战英雄纪实

暑期一来临,我们的实践队也开始了真正意义的实践,在做过我们的课题“小微企业的民间融资”的问卷调查之后,今天我们要深入乡村生活,探访基层人物,找寻心中的中国梦。

梦想实践队来到了xx市寨里镇的一个乡村,因为在这里,住着一位80多岁高龄的抗战老英雄。老英雄名字姓曹,村民都亲切地喊他曹大爷。当我们走进乡村,向街上的路人打听曹大爷家的住址的时候,村民都争先恐后的告诉我们他的住址,并向我们讲述他的光辉事迹。

在村民的指引下,不久我们就走到了曹大爷家里,在我们说明了来意的时候,曹大爷热情的给我们拿凳子,倒水,身体的健壮和硬朗一点都不像80多岁的人。一番寒暄之后,曹大爷开始对我们讲述他的一生。

曹大爷在年轻的时候对于国家军队就很是热爱,当祖国需要他的是时候,他选择义无反顾的冲上前去,在结束了解解放战争的洗礼,新的中国成立了,说到这,曹大爷开心地笑了。刚刚建国不久,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曹大爷在此奔向战场,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胆怯,心中秉承着对祖国的热爱,只为了保家卫国!战争结束了,曹大爷因伤退伍,作为一名优秀的退伍老军人,他的一生就是我们一直学习的楷模。

很快我们的寻访实践就结束了,告别了曹大爷的家,我相信对于中国梦的答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个自己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正能量的人物事迹名人故事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913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石河子大学校园的一处草坪上,静静矗立着一座雕像。年轻学子走过时,总会放缓脚步,投以崇敬的目光。这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优秀援疆教师孟二冬教授的雕像。

校园里的苹果树繁花盛开,学生们诵读树下,广播里汉语和维吾尔族语交替播报着新闻,一切宁静又充满活力。生前最牵挂这片土地、这方校园的孟二冬,已离开20xx年。

如今,在这所边疆大学,师生们仍在深深怀念着这位育人治学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质朴师者。“孟老师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师者风范,让我终身受益。”孟二冬的学生、已成为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教师的吴新锋这样评价自己的恩师。

1957年,孟二冬出生于安徽蚌埠,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留在北大中文系任教。

此后10多年,他埋头于尘封的古籍,孜孜求真,潜心研究。先后撰写了《中国诗学通论》《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等多部论著。尤其是他历时7年艰苦研究完成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登科记考〉补正》,得到了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20xx年3月,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孟二冬主动要求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

中文系20xx级学生张瑜记得,那一天,《唐代文学》第一课,一位身材高大、衣着整洁的老师走到讲台:“同学们好,我是北大的孟二冬,现在开始上课。”

旁征博引,文采飞扬,隽永的竖行板书,中气十足的嗓音……浩瀚古代文学的大门就这样为边疆的学子缓缓打开。那堂课,大家做了厚厚一沓笔记,有的同学“甩着胳膊直喊手酸”。

学生们发现,在孟老师的课堂上,不仅能感受唐代文学的恢宏气象,还能窥探做学问的方法。比如,在讲“初唐四杰”的排名次序时,老师从讲述最初的排名方法和理由,扩展到多年来几次排名的变更,再到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总是能由一个点入手,连成知识线,最后扩展到面。”

孟二冬告诉学生,“要多读书,相信书,但不要尽信书”。他让学生们为教材“找错儿”,对书中每一首诗、每一句话都仔细查对。在石河子大学,除了为中文系20xx级100多名学生授课外,孟二冬还为中文系教师教授《唐代科考》选修课。

年轻教师张凡最喜欢去“蹭听”孟老师的课。在他的印象中,孟老师“学问好、课讲得好、心态好”。

然而,没过多久,孟二冬就出现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在医生开出“噤声”的医嘱后,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坚持为师生授课。

后来,孟二冬“咳嗽得厉害,脸憋得通红”“几乎是用气流在讲课”。大家实在不忍心,请求老师不要再上课了。孟二冬却依然倔强,“我还可以讲”。

“病得严重时边咳血边给我们讲,说不出来就写在黑板上,很多课我们是含着眼泪上完的。”吴新锋说。

经医院诊断,孟二冬罹患食管恶性肿瘤。人们这才知道,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肿瘤正卡在他的食道里,气道被挤得只剩下1/5,随时都有窒息死亡的危险。

但孟二冬放不下他的学生们。20xx年4月26日,憔悴的他被搀扶着走上讲台,为学生们上完最后一课。

张瑜永远忘不了,那天,老师用细微的声音将晚唐诗词逐一梳理,“每讲一句都十分困难,额头上的汗珠一滴滴往下淌”。大家哭着求他不要再讲,他却笑着说“没关系”。

“没给大家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很抱歉。”课后,孟二冬向学生鞠了一躬,艰难地说。“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大家要多看些书,都会比我强。”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那句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

台下,学生们的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凝望着老师的背影,不舍离开。

回北京住院,病痛折磨中,他坚持指导研究生,学生们络绎不绝地拿着论文到病床前汇报,“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但他最惦记的,还是远在边疆的学生。新疆学习资料紧缺,孟二冬自己掏钱买了全套的《全唐文》《十三经注疏》《文苑英华》等书籍,托人带去。学生们也惦记着老师,他们募集了近3000元寄到北京,希望能为老师尽份心意,但孟二冬却叫妻子用这笔钱刻录了200多张古籍文献光盘带去新疆,还筹划让自己的博士生到石河子大学继续任教。

20xx年4月22日,49岁的孟二冬因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讲台和学生。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涓涓细流,最终换来山花烂漫。如今,孟二冬的60多名新疆学生已成长为人民教师,其中45人留疆执教。而一批批燕园师生,多年来也在传递着爱心,志愿到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云南等西部省份支教。

“孟老师用生命之火给了我们温暖和爱,让我们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在祖国的边疆,我们将接过这火炬,在三尺讲台上继续传递爱与希望!”学生们说。

天山脚下,未名湖畔,孟二冬的话言犹在耳:“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能为这个职业奋斗终身是我的荣耀,我愿跟我的学生们一起拥抱美丽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3、心有清泉:赵久富

【赵久富事迹】

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xx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xx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xx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xx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对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xx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关键词1:另起一行,走出别样风景

周围的人都说是正确的路,就一定正确吗?未必!当年的苏炳添很反感学校的放学后“兴趣小组”补课行为,这种“自愿”参加的“兴趣小组”实在引不起他的兴趣。于是,为了逃避补课,他选择了短跑队。然而,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一选择,竟然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苏炳添是一个知奇才。在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赛中,他以11秒72的成绩引起市体校的注意,随即进行专业训练。

关键词2:感恩对手,在竞争中成长

本次上海站比赛,与苏炳添一同站上跑道的还有19岁的小将桐生祥秀等三名日本选手,苏炳添最好成绩是9秒99,而桐生祥秀在超风速情况下曾跑出过9秒87。拿桐生祥秀的话说,本次上海站比赛中,日本选手要围剿苏炳添。然而,疾风知劲草,烈火现真金。在两次有选手抢跑等种种扰乱比赛节奏的情况下,苏炳添成功突围,以10秒09强势夺冠。这才是对日本选手们最好的回应。

关键词3:临渊羡鱼,不若退而结网

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成长,这是竞技体育最大的魅力之一,苏炳添也是如此。同是中国短跑队的队友张培萌曾多次击败过苏炳添,比如20__年4月的全国田径大赛上,张培萌打破了苏炳添保持的纪录;同年8月,又在莫斯科田径大奖赛中跑出10秒整的成绩,这一度让苏炳添感到“压力山大”。

但是,苏炳添并没有放弃,而是一如继往的训练,分析技术动作的每个细节,从0.01秒中争取进步。最终在20__年5月31日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中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亚洲短跑第一人,为黄种人争得了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元帅朱德人物评价_申报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318 字

+ 加入清单

大元帅朱德人物评价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并在党内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朱德同志身经百战,历尽艰险,功勋卓著,在每一个重大关头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德同志怀着“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的决心,率领抗日将士挥师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朱德同志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抗战,力挽狂澜,为挺进敌后、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40年5月,朱德同志从太行前线回到延安,协助毛泽东同志领导各敌后根据地的抗日战争。为克服陕甘宁边区的严重经济困难,朱德同志响应毛泽东同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亲自指导和推动大生产运动,倡导培育了“南泥湾精神”,成为人民军队的一个光荣传统。1945年4月,朱德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总结了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 解放战争中,朱德同志参与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各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朱德同志不畏艰险,深入前线,有效解决了各兵种协同作战、后勤补给、军工生产等问题。朱德同志亲自指导解放石家庄战役,为组织夺取大中城市的攻坚战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战略决战和战略追歼阶段,朱德同志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统治,领导我们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朱德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同志不顾年事已高,在党、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岗位上,殚精竭虑,奋斗不息,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朱德同志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参与领导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朱德同志是第一任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对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纪党风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朱德同志十分重视国防现代化建设,在人民军队革命化、正规化建设和各军兵种创建发展、军事院校建设、部队教育训练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9月,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朱德同志当选为党中央副主席。从1959年至1976年,朱德同志连任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职务,主持了170多次人大常委会会议,为国家政权机构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朱德同志参加革命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这是党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这是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动中国2024年度先进人物事迹个人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适用行业岗位:个人,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以来,空间站环境已经变得整洁舒适和秩序井然。除了有航天员辛勤整理的功劳,也有空间站结构上的收纳便利。

原来是天和核心舱内部大有乾坤。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期间,行李包裹是用特制的包装袋收纳起来,捆绑在核心舱内壁。这样航天员进驻的时候,就能够更直观更方便的看到所有包裹的内容和状态。但如果任由这些包裹留在舱内,看上去不够整洁,并且会占用航天员大量的活动空间。那些暂时用不到的包裹,就会被收纳进空间站的夹层之中。

收纳的秘诀,就在地板上的这些储物空间。视频中,聂海胜和汤洪波打开了摄像头最近处的储物间。汤洪波整个人趴在地板上,将手探进去寻找包裹,聂海胜手中还拿着一支手电筒帮他照明。在他们的身边,已经有了两个大型包裹。

像这样的储物空间,在空间站中还有不少。可以说为了方便航天员在轨生活,空间站设计者们集智巧思,设计出了很多人性化的使用模式,并且在应用方面进行了反复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观看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将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的使命与担当。昨晚(7月1日)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发布会,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黄文秀的先进事迹,追授她“时代楷模”称号,引起百色各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向这位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驻村第一书记致敬。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为黄文秀的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黄文秀的亲友、同事、老师、同学及其帮扶过的脱贫群众以电视访谈、实物展示等方式,追思缅怀心中的好姑娘、好党员、好干部,现场观众纷纷感动落泪。

“相机,原来不文秀是这么年纪轻轻就想明白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她就是要成为一位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人,因为只有投身在社会这样的建设当中,投身在国家建设当中的人才是有意义的,所以她一直是为了这份信念而活着的

在黄文秀的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各级干部群众自发组织收看《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发布会,在百色市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同样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围坐一起,看着昔日战友黄文秀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感触颇深,感慨万千。

“黄文秀书记和我是同龄人,她在人生中最绚烂的年纪选择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同仁,我要以她的精神为榜样,继续一如既往,满腔热血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百色市团市委各级团组织青年收看央视报道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报道,对她的离去,大家内心无比的悲痛,纷纷留下惋惜的泪水。不少团员干部表示,学习黄文秀同志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自己守初心、担使命。

“学习黄文秀同志,我们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她的事迹激励着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更加以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来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当中

昨晚,百色市卫生健委组织全体干部观看直播并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不少的党员干部表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汲取榜样力量。

“我觉得我们在工作当中,要把所有的工作做细、做实,对每一个细微的小事,要想办法把它做好

当晚,田阳县宣传部门全体党员集中收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大家被黄文秀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先进事迹所深深感动。纷纷表示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学习她不畏艰险、担当实干、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脱贫工作的强大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向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机,我真的感到很心痛,可是她给我们留下是学习的楷模,今后我们在扶贫路上要继续坚持走下去,奋力打赢扶贫攻坚战

在乐业县百坭村群众家中,不少群众自发的聚在一起,共同观看黄文秀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大家神情哀伤,为这个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村里的群众说,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路灯亮起,他们的心里就会更加想念文秀书记。

“我见她不在了很想她,我没有女儿,见到书记感觉像我女儿一样,我觉得很可惜。我们记得她,一点都不会忘记她

在百色学院,同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也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秀精神”的核心意涵,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扬“文秀精神”,以黄文秀先进事迹为标杆,作为自己努力前行的方向。

“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以及她的个人精神,会是我将来在工作岗位上,也就是在扶贫岗位上的一个标杆。

“为人民群众群众服务,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回报党和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__是一个健康、阳光、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尊敬师长、自律、勤奋的学生。他告诉妈妈,他的理想是成为像袁隆平那样的科学家,长大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妈妈告诉他,要成为科学家,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勤于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增长本领,全面发展,做一个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好少年。

一、勤奋自觉、善思好问

课堂上他是最活跃的分子,总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课下他积极主动地做复习和预习。他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培养了各种兴趣,相应提高了多种能力。正是这些好习惯促使他不断发展,语文、数学等各科成绩一直非常优秀。

二、自立感恩,生活自理能力强

他常怀感恩之心,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里是妈妈喜爱的好孩子。爸爸妈妈工作忙,他炼就了坚强、自立的品格,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的良好习惯。在家里除了独自完成学习任务,还主动收拾屋子,干家务。用自立自强的行动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不挑吃穿,不搞攀比,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得体。从小熟背《三字经》《弟子规》的他,非常喜欢读书并深受熏陶。对待长辈,心怀感恩,关爱孝顺,妈妈身体不舒服,他端水拿药,帮着照顾。他也是个诚实的孩子,做错了事能够正确面对,并勇于承认改正错误。“对不起””没关系”“谢谢”是他的口头禅。看到长辈,他总能微笑着打招呼,邻里们常感叹道:“这个孩子真懂事啊,要是我家有这样的孩子多好啊!”

三、克服困难,勇担责任

成长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他总是勇敢乐观面对。无论刮风下雨坚持上学,即使是生病仍坚持学习。20__年六一儿童节,他参加朗诵并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因为反复练习,嗓子发炎疼痛,妈妈很是心疼,劝他放弃。他坚定地说:“这是我们集体的活动,我不能让老师和同学失望,我能坚持!”。接着安慰妈妈:“您给我喝点药,我休息休息,在心里背诵练习,明天会好的,演出没问题的。”

四、热爱生命,勤于锻炼,自律自信

疫情期间,他在手机和电视上看到钟南山爷爷,钦佩地说:“钟爷爷八十多岁了,身体健康,精神抖擞,还能冲在一起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国家做贡献。我要向他学习,好好吃饭,勤于锻炼身体,长大也要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坚持锻炼身体使他更坚强自信阳光。

__同学虽然只是一名平凡的少先队员,但是在他幼小的心灵早已播下了“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的种子,相信他会在茁壮成长的道路上为他人带来更多的阳光,成为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好少年,长大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得知顾诵芬先生获此荣誉后,许多新一代的航空人对顾诵芬讲出深情祝愿。“顾总是沈阳所的第二任总设计师,为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开创性贡献。”沈阳所总设计师孙智孝说。“顾院士是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在他的带领下,沈阳所一代代航空人不负众望,注重创新,信念无比坚定,力量无比强劲。”沈阳所副所长左林玄说。“从老一辈的设计师身上,我看到了勤奋、钻研、严谨、忍辱负重、勇于担当的品质,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他舍小家,为大家,远离名利,为了国家和民族做出个人最大的牺牲。”沈阳所首席专家王永庆说。

顾诵芬的办公室在二楼东侧。一套木桌椅、两个旧沙发是这件屋子仅有的活动空间,剩下全被各式书籍和资料填满。在这片“书的海洋”里,顾诵芬仍然能记得每一本书的位置,记起每一本书的内容,其中不乏有他主编的丛书。

顾诵芬年近80岁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酝酿名为“大飞机工程”的科技类丛书,顾诵芬欣然受邀担任了该丛书的总主编。丛书涵盖我国国产大飞机的总体气动、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航电、制造等专业方向和关键技术。其内容既包括领域内专家们最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果,也包括来自飞机设计第一线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截至20__年1月,顾诵芬作为《大飞机出版工程》主编,先后出版6个系列、100多种图书,撰写数十份涉及通用航空、轰炸机、轻型多用途战斗机等多机种的研究报告、咨询报告和建议书。

如今,年届九旬的顾诵芬,仍在为了航空事业思考谋划,业内外院士、专家也经常过来请教技术问题。对每位专家提出的难题,顾诵芬都会神情专注地听来者讲述,并简洁明快地作出回答。有时,他会站起来,步履稍显蹒跚,但却准确无误地走向书架,几乎不假思索地抽取一本书或刊物,翻到某一处,指点给来者说:“你所说的这里有论述。”

由于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原因,顾诵芬曾谦虚地说,“我自己的余生就是搞这些工作了”,但实际上,他做的绝不仅仅限于组织写书、译书、出版和推介。他对我国发展大型运输机、加快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航空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等提出决策建议,受到中央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中央的正确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自20__年起,航空工业发起“书香·航空”活动,每年一期。在第二届活动中,时年已87岁高龄、刚动过手术的顾诵芬,亲临现场,与年轻人互动。他号召广大青年人多读书,首先是必须树立正确的革命人生观,建议熟读并牢记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努力钻研《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也是钱学森推荐给科研人员的。同时,要向榜样学习,研读徐舜寿先生、管德院士以及美国凯利·约翰逊、俄罗斯费多索夫院士等航空界著名人物的传记,认真学习他们钻研技术,不断创新的精神。

“这次参加两院院士大会,聆听书记的讲话后我整夜没能合眼,感觉压力很大,一直在思考我们的航空工业到底要如何突破‘卡脖子’的关键专业和技术问题。”20__年,年近90高龄仍心系航空科技创新,分享了自己参加两院院士大会的所思和所想,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航空事业始终如一地坚守、热爱与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晓晖事迹材料及颁奖词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晓晖事迹材料及颁奖

最孝女儿:朱晓晖

【朱晓晖事迹】

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

朱晓晖的父亲在XX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XX年。

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XX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的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朱晓晖的颁奖词】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著雪花围攻著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裡最温暖的宫殿,你病重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