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物的特点(合集20篇)

浏览

7702

范文

734

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崇尚教师 立志教书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从小就渴望做教师。张丽莉进入依兰师范学校后,不仅学习好,而且思想上积极上进。依兰师范学校的培养,为张丽莉在日后工作中逐渐显露出的优良品质打下了良好基础。20xx年,张丽莉顺利通过了“专升本”考试,进入大庆师范学院。丽莉自从上了师范,几乎每次见到当教师的大伯母,都会很认真地向她求教,询问如何当一名好老师,如何教育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喜欢老师 丽莉的大学同学郑海峰回忆:“丽莉毕业时,她实习过的单位大庆油田宣教中心想留她,被她推辞了。这是我们大家都争着去的好单位,丽莉放弃了很可惜。她只有一个信念,回佳木斯陪爸爸,当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2024学习感动中国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先进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一位老者带着一副硕大的墨镜显得精神抖擞,但是墨镜里却藏着一只失明的左眼;

他有一副健壮的身板透露出军人的豪迈气魄,但是健壮的身板却没有了大部分的四肢;

看!这位没有左眼和四肢的老者正在用装着笔的残肢挥洒笔墨在书写着他浓墨重彩可歌可泣的人生!当看到电视里这一组组感人的画面时我被震撼了。

他是谁?他就是朱彦夫,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铮铮铁骨的山东汉子;一个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共产党人;一个永远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朱彦夫1933年出生在沂蒙山区的小山村,家境贫寒。战争年代他不幸失去左眼和四肢成了“肉轱辘”但他仍然是战士!和平年代作为村支书的他身残志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残后不愿寄生拼命锻炼自理能力,学会装卸假肢,吃饭,穿衣,解便,还学会了认字,读书和写字。仅有0.3的视力的他克服重重困难写成《极限人生》这部书,他是中国的保尔,他是时代的楷模,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朱彦夫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的价值怎样坚定人生的理想和信念,怎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做为一名线路检修的电力工作者我被他身上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

在工作中我认为我们要学习朱彦夫的坚强的意志,在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在困难面前我们要用坚强的意志来克服它而不是回避它。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办法提高,多向同事请教,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磨练自己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只有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我们整个团队的能力就会提高,才能更好的把线路工程做好,更好的造福人民,更好的服务社会。

在工作中我认为我们要学习朱彦夫的为民服务的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关乎人民的生存发展,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稍有不慎不但给自己带来伤害更给人民和国家造成损失。因此在工作当中我们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心系人民,工作认真负责,保质保量完成,不隐瞒或者遗漏隐患的问题,不偷懒,不走捷径,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突出问题,让我们的线路工程让领导放心让人民满意。

在工作中我认为我们要学习朱彦夫的坚持不懈的毅力。作为线路电力工作者除了自身的业务技能外更重要的一点要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品质。在自身的安全意识上我们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安全第一,永不松懈,不报侥幸心理,要警钟长鸣。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永远有安全的保障,才会不断进步。

在工作中我认为我们要学习朱彦夫的人品,他当村支书,从不领村里一分钱。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拿不属于我们的集体的一针一线,不能腐败不奢侈,要勤俭节约,爱护集体的公共财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业绩树立更好的形象。

朱彦夫先进事迹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行动起来向朱彦夫同志学习,为人民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刻写下我们时代的凡人善举,也彰显着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这里面有一个宁波人熟悉的名字——周秀芳,正式成为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人民日报》的介绍中说,她是“支教奶奶”,古稀之年远赴贵州、湖南支教;她是“爱心搬运工”,汇聚市民爱心送到贫困山区;她是“扶贫带头人”,精准帮扶溆浦、延边产业脱贫。她用大爱情怀为山区孩子点燃希望之灯,也为扶贫协作搭建爱心之桥。

20__年,退休后的周秀芳怀着“支教梦想”,来到贵州惠水县支教。20__年3月,周秀芳实地考察了解到,湖南溆浦县九溪江桐林小学的条件更艰苦更需要支援,当即决定留下来。

在溆浦,她不仅带来新的教育理念,还自掏腰包资助困难学生,帮扶孩子做手术,给孩子买校服,给学校买电脑。

她和儿子、儿媳长期结对资助16名贫困生,把自己的“养老钱”用得精光,常常一碗米饭、一碟泡菜就对付一餐。

最困难的时候,她的工资卡里只剩下3.6元。周秀芳患有高血压、恐高症和风湿性关节炎,双腿肿胀无法行走。为掌握学生情况,她强忍疼痛,撑着拐杖挨家挨户走访,最远要走8个多小时,经常摔伤。一次家访途中,她从山上滚落,险些性命不保。但她只休息了几天,又继续上路。

周秀芳汇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支教事业。她将当地学校状况发到微信朋友圈,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20__年9月,九溪江第一所农村希望小学桐林小学建成投用。此后,不断有爱心人士给予财力物力支持。

近年来,经周秀芳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在湖南溆浦捐建了27所希望小学,近400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累计捐款物近3000万元。

为了让山区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通过周秀芳牵线,鄞州教育局在溆浦建立支教基地,组织教师定期支教,并组织溆浦青年教师到鄞州“取经”,培育“种子教师”。

为帮助山区真正摆脱贫穷,周秀芳以支教为“支点”,通过劳动力转移、产业扶贫等方式进行帮扶。

20__年起,周秀芳将宁波珍贵柑橘品种“红美人”引入溆浦,并牵线为当地建起茶园,还介绍100多名村民到宁波企业学习技能。在鄞州区政府的帮助下,周秀芳建起了爱心工作室、爱心帮扶基金会和周秀芳爱心驿站,引导集聚社会帮扶资源。

据悉,全国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确认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303名,其中,助人为乐类60名,见义勇为类60名,诚实守信类56名,敬业奉献类65名,孝老爱亲类62名。

除人民日报外,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也同步刊发“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专版,今日至7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中国乡村之声等频率展播候选人广播节目;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展播候选人电视专题片;中国文明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央广网、中国军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工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妇女网同步展示候选人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先进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学习体育两不误

苏炳添不仅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及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进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陆感人事迹学习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人事,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前,面对高风险的艾滋病监区,他主动请缨,担起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管教工作,给予在押人员教化改造的希望。

他就是毛卓云,宁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队民警、三级高级警长。20xx年来,他累计管教艾滋病在押人员511名,工作零失误,归纳总结出艾滋病犯管教工作“五心法”,为浙江省特殊监管对象的管理工作和经验探索提供有力助益。

8月8日下午,毛卓云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宁波凤凰剧院举行,全市700多名民警和辅警代表现场聆听了毛卓云的英雄故事。

媒体记者代表、毛卓云在市看守所的领导和同事,以及在大榭公安分局做民警的儿子,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讲述了毛卓云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优秀品格,生动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不忘初心、忠诚使命的价值追求。

毛卓云在接受主持人访谈时,也讲述了几个小故事,言语之间表达了他的初心之诺、感恩之情,以及对公安监管事业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感人肺腑,令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今天恰逢毛卓云的妻子徐爱英的生日。在报告会上,毛卓云第一次给妻子徐爱英送上生日的鲜花,不善言辞的徐爱英只说了一句话:祝愿你平平安安,也祝愿所有公安民警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毛卓云同志是我市公安战线涌现出来的又一先进典型。”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黎伟挺说,毛卓云是宁波公安的杰出代表,他的事迹真实质朴、震撼人心、直指灵魂、可敬可学,是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黎伟挺号召全市公安机关向毛卓云学习,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本色,学习他迎难而上、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学习他刻苦钻研、善学善行的工匠精神,学习他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彭士禄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对话发生的时间是1956年。问话者是到苏联访问的时任外交部副部长陈赓,回答者是结束在苏联学习化工机械即将毕业回国的彭士禄

当时,美国和苏联原子弹与氢弹已问世,苏联也有了核电站,而中国的核技术基础几乎为零。周恩来总理欲选择一批优秀的留学生转学核专业,为中国今后的核发展储备人才。彭士禄就是被选中的人员之一。

自此次对话之后,彭士禄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开启了在莫斯科动力学院为期两年的学习。从那时起,彭士禄便与中国核动力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从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到参与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从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到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尽管拥有“革命先烈彭湃之子、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等诸多响当当的头衔,彭士禄却说自己从事的工作都是垦荒,且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他更愿意称自己是“一头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26 字

+ 加入清单

1950年,朝鲜长津湖战场上上演了一场惨烈的阻击战,负责守卫250高地的志愿军战士们穿梭在炮火中。敌人好几次压了上来,志愿军战士们就与敌人直接肉搏,打退了敌人好几次进攻。到最后整个连队只剩下朱彦夫一个人,他看着战友们的尸体,擦去眼泪,端起机枪继续奋战。朱彦夫大喊道:“来吧,敌人们,我死了也要拉个垫背的!”

敌人被朱彦夫洪亮的声音吓破了胆子,只能向高地投掷了手榴弹,正在装填弹药的朱彦夫被炸成重伤。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两名志愿军战士发现,经过医生抢救,他虽然保住了一条性命,但是他却失去了四肢和左眼。这位长津湖战场上的钢铁战士,后来怎么样了?

1933年,朱彦夫出生在山东沂源县的一个小村落里。村里的人都在这个山沟里过着清贫的生活,朱彦夫家也是如此。在朱彦夫10岁那年,父亲去世,只剩下他和妈妈相依为命。原本就贫苦的家庭一时间陷入困境,缺少了依靠的母子不得不靠乞讨来维持生活。然而乞讨得来的东西实在是少之又少,朱彦夫的母亲总是舍不得吃东西,把食物偷偷地留给儿子。

小小的朱彦夫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经常穿一些别人丢掉的破烂衣服。有时候乞讨不来吃的,还要去地里挖野菜,以此果腹。这时的他从来没想到自己还会有吃饱穿暖的一天,也没有想到接下来的事情会改变自己的一生。

在朱彦夫14岁那年,解放军队伍来到了他所在的小山村。他看着对老百姓嘘寒问暖的那些战士,心里突然萌生了要参军的想法,他期盼着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在跟母亲商量后,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这支队伍。

朱彦夫穿上军装,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队伍的温暖。战友们看他年龄小,对他十分照顾,有时也会同他开一些玩笑。很快,他就随着队伍踏上了征程,他们举着红旗冲锋,跋山涉水,奋勇杀敌。

他先后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大大小小的战役,奋勇杀敌,负伤多次。他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紧接着,又有更急迫的任务等着他,那就是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场这块充斥着鲜血的土地,给朱彦夫带来了一生的伤痛,也给他带来了一生的荣耀。

1950年12月,朝鲜长津湖爆发了一场拉锯战。负责守卫250高地的正是朱彦夫所在的连队,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握紧手中的枪,抵御着美军的进攻。此时正值严冬,气温已经趋近零下30多度。

战士们都冷得瑟瑟发抖,朱彦夫也不例外。高地下驻扎的是有着精良装备的美军部队,整整有两个营的兵力,而他们却只有一个连的兵力。敌人没有率先发起进攻,而是用先进的武器来消耗饥寒交迫的志愿军队伍。他们不断地向高地上投掷炸弹,在几百颗炸弹的轰炸下,志愿军战士们死伤惨重。

眼看着战友一个接一个死去,朱彦夫却不能放下手中的枪去安葬队友,即便只剩他一个人,也要去守卫高地。这场拉锯战持续了很长时间,在激烈的阵地争夺中,全连只剩下了朱彦夫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他为父母撑起爱的天空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2102 字

+ 加入清单

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他为父母撑起爱的天空

,男,出生于1978年5月,中专毕业,化工总厂一名普通倒班劳务工。xx年分配到油建工作,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照顾生病的父母,xx年调入化工总厂倒班。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对父母的爱却是朴素而真挚的,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他常说:“母亲常年患病,是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地把他们兄弟二人抚养长大,现在是回报父母的时候了。”他数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生病的父母,用细心和坚持为父母撑起爱的天空,用爱延续父母的生命,用行动点亮道德灯塔。

以孝为先,赡养父母尽孝道。百善孝为先。为了照料父母的生活起居,学会了许多女人做不了的活。母亲患精神病30多年,幼年时他就跟着父亲学烧饭、做简单的针线活,现如今,父亲也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为了便于清洗,他缝制了一些小棉垫,床上铺的、椅子上垫的,每次带父母看病他都会拿上自己缝制的小棉垫,为的是减轻父母坐车的劳累。父母喜爱吃米饭,疯疯癫癫的母亲常常蒸米忘放水、炒菜忘放油,有时还会用手抓把盐放在炒菜锅里。他不但不训斥母亲,还耐心地把母亲叫到身边,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父母年龄大了,喜欢吃软一点的饭菜,每顿饭他都做两种,一边是妻女爱吃的硬米饭,一边是父母可口的“软”饭菜。尤其是xx年6月,他的老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他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医院和家之间,一方面要照顾生病的父亲,一方面又要照顾精神失常的母亲,那一段时间,母亲因为找不到父亲变得愈发的疯癫了,每天的生活起居必须让两个儿子守候在身边,拒绝儿媳、孙子(女)的帮助。住院治疗期间,他们哥俩不停地帮父亲按摩、翻身,用吸管给父亲喂饭、喂水,有时遇到父亲痰多、咳嗽,就口对口帮父亲吸痰。那段时间,连医生都说他父亲可能会失语,可能连路都走不了。他哥俩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每天帮父亲按摩、抱着父亲“走路”、不厌其烦地陪父亲“说话”,慢慢地他父亲可以跟随他的指令有意识地迈步了;经过锻炼,又可以扶着人走50米了,父亲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全家欣喜不已。回家后,他为父亲买来了轮椅、自制了双杠,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做饭、为两位老人穿衣,饭后喂药、陪父亲锻炼,渐渐地父亲能在别人的搀扶下能外出活动了。后来,父亲的病情时好时坏,有时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不但没有嫌弃老人,还经常给老人擦洗身体,由于父亲拒绝使用纸尿裤,只好买来坐便椅和便盆,不分昼夜地扶着父亲随时方便,即便如此,父亲还是经常把大小便弄到床上和裤子里,和妻子及时为父亲更换被褥、清洗床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双手严重变形,粗糙不说,十个手指的关节已严重突起。赶上父亲神志不清时,别说喂饭,就连水都喂不进去,就买来针管,一点点往父亲嘴里灌,有时好不容易灌下一针管,父亲一声咳嗽将水喷到脸上,用手摸一下脸继续喂。为了给父母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常常是放下饭碗抓起拖把,每天里里外外拖上若干次,每逢换季时节,都会给父母更换新的被褥、衣服。有人建议给父母请个保姆,让妻子出来打工补贴家用,担心没人愿意照料,更怕

保姆照顾不周。“养儿方知父母恩”,随着女儿的一天天长大,更加体会父母亲养育他们哥俩的不易,索性让妻子辞去工作,专心帮自己赡养父母,父亲那点退休金别说补贴他们,连每年看病吃药都不够,还得小哥俩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些接济父母,父母长期患病,让这个小家愈发的拮据了,可深知如果能用生活的艰辛换回父母的健康、延续父母的生命,那再苦再累也值得。辛勤的付出和真挚的爱温暖着父母的心、延续着父亲的生命,这种爱流淌在老人的心里,父亲虽然言语不清,但逢人便会拉着手咿咿呀呀地流眼泪。此时,总会用手拍拍父亲的胳膊、握握父亲的手,就像小时候父母爱他一样。

倾其所有,带着父母去旅游。为了陪父亲散心,他学会了驾驶。父亲生病后很不习惯窝在家里,整天叽里咕噜地哭喊着要出去,他刚开始用轮椅推着父亲到原来的单位走走,熟悉的库房、场地,同事间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声音让他父亲慢慢恢复了意识,为了唤起父亲更多的意识,每逢倒休他就推着父亲外出散心,工作单位、菜市场、老年活动中心,但凡人多的地方,都会推着父亲前往,父亲说话虽然含糊不清,但看到熟人都会咿咿呀呀地又是摆手,又是打招呼。为了让父母开阔视野、换换心情,拿出多年的积蓄添置了一辆二手面包车,当刮风下雨时就带着父亲在近处遛弯,当天气晴朗时他还带着父亲到总部的公园坐坐,今年暑假,他为了完成父母亲看海的愿望,硬是开着那辆二手面包车,带着父母、妻女游览了日照、长岛,据说,父母亲看到大海的一瞬间,高兴的像个孩子,尤其是父亲,手扶轮椅,整个上身使劲,见状立刻扶起老父亲,与妻子搀着父亲跌跌撞撞低走到海边,踩着海水的父亲脸上绽放着灿烂的微笑,后来,他又先后开车带父母亲回老家探望叔伯姑姑,送父亲去四川换换环境。父亲患糖尿病,牙齿大部分脱落,对许多食物忌口,他与妻子买来了高压锅、微波炉和养生保健书,每天对照食谱精心烹制高汤,用汤汁煮面条、搅面糊糊,变着戏法为父母改善生活。后来他从电视上看到每天泡脚对老人身体好,第二天他就买来了泡脚盆,天天给两位老人擦澡、泡脚,父亲生病三年多身上没长一块褥疮,连负责复查的大夫都夸他照顾的好。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男儿从军去,百战卫家邦。

70年前,青春年少的他刚参加完解放战争,又踏上保家卫国、出国作战的征程,用铮铮铁骨,和将士们一道筑起血肉长城;

解甲归田后,丹心系乡梓。

战场归来,他收起军功章,拿起锄头,带领乡亲们改变家乡面貌,一干近30年。他躬下身躯,把自己延展成一条路、一座桥,全然奉献给群众……

远去了金戈铁马,淡漠了碧血狂沙。今天,在如水的岁月里回望,我们看到的是96岁抗美援朝老英雄孙景坤的家国情怀、无悔初心。

20多处伤疤,是刻在身体里的军功章

深秋,清晨。丹东市光荣院里,孙景坤坐在床前,打量着挂在墙上的一件挂满军功章的旧军装。阳光照进屋里,军功章上泛起金光。

“这是在辽沈战役中立的三等功,这是在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中分别立的二等功,这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的一等功……”不久前刚做过一次手术,老人身体有些虚弱,但谈到战场上的过往,却历历如昨。

1924年,孙景坤出生在安东(现丹东市)山城村。1948年1月,结婚后不到一周,他就参军入伍,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临走前,他留给妻子一句话:“只有打了胜仗,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战役……在一次次浴血奋战中,孙景坤快速成长起来,并火线入党。

“最险的一次,子弹贴着我后脑勺过去了,用手一摸,全是血。”正是一次次和敌人的生死较量,让他养成了胆大心细、机智灵活的作战风格。

1950年,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0军119师357团3营7连战士孙景坤随部队从海南战场撤回后集结在安东,待命过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战友们劝他回家看看,他却总是拒绝:“在外边打了三年仗,咋能不想家?但别人都不回家,就我特殊?”

战场上,对敌人的勇猛痛击,就是对家人、对祖国最大的爱与告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535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3月3日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20__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当选为年度人物。组委会以唐代诗人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中的一句“冲天鹏翅阔”表达了对顾诵芬院士将毕生理想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心有大我,赤诚报国,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和国家科技事业倾尽心血的无限敬仰。

“每当国庆阅兵战机呼啸飞过,都是万众瞩目的时刻。人们在仰望的时候,也是在行注目礼。几代战机几代人,他在长空留下了鲜明的痕迹。”组委会在给予顾诵芬院士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的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考虑到身体原因,今年92岁高龄的顾诵芬院士未能亲临颁奖盛典现场,他以视频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他表示:“组委会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授予我,自己感到很惭愧。我没有做出什么,党和国家给了我太多了。感谢组委会,感谢全国人民,还要特别感谢一代代为祖国航空事业接续奋斗的全体航空人。”

顾诵芬院士出生于1930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引领者、我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航空工业第一位航空报国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顾诵芬院士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新设计多型飞机气动布局,建立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歼8、歼8Ⅱ超声速歼击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歼8系列飞机是20世纪我军核心主战装备。他建立了我国歼击机研制体系,为航空武器装备跨代升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高度关注国家战略安全,为大飞机飞上蓝天提供决策支持。他对党忠诚,甘于奉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飞机设计领军人才,为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航空工业各单位很多干部职工通过各种形式收看了颁奖典礼,再次被顾诵芬院士为航空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和他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所感动。顾诵芬院士是航空工业沈阳所的第二任总设计师,作为他的后辈,现任沈阳所总设计师的孙智孝说:“顾老为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开创性贡献。我是所里第六任总设计师,虽然肩上担子很重,但在老一辈飞机设计师们的精神指引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来自航空工业成飞的“90后”员工吴松泽则表示:“顾老和老一辈飞机设计师们在‘一张白纸’的背景下开创了新中国飞机设计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他们永远奔腾在祖国航空事业第一线的品格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飞机设计师,我要传承好前辈们忠诚忘我、探索不已的精神,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的接班人。”

“感动中国”自20__年启动以来,近200位人物和群体走进大众视野,他们传递出的精神力量激荡人心,令无数国人为之动容。其中,“壮志凌云”的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和“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航空报国英模罗阳分别于20__年和20__年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们与顾诵芬院士一样,作为航空人的杰出代表,身上凝结着的“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感染和激励着后来者们接续奋斗,也让更多国人认识“深藏功名尘与土”的航空人,认可“隐秘而伟大”的航空事业。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中国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__年。共评选出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10位年度人物,并特别致敬中国航天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白晓卉抗疫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李__同志,女,__年5月出生,群众,大专学历。现任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铜兴街道梵净山社区居委委员。20__年1月参加工作,一直担任该职务。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20__年1月24日晚(除夕),李__同志接到社区工作群消息“因疫情情况紧急,请社区两委所有成员立即回到社区上班”后,李__同志义无反顾地冲上了疫情防控第一线。然而此时的李__同志,已是一位怀孕四个月的孕妇。

从那天开始一直到在她分娩之日的前几天,她一直奋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并没有因自己孕妇的身份而要求区别对待。在疫情防控刚开始时,她和同事们挨家挨户地入户进行外地回铜人员排查登记并宣传疫情防控方法,面对很多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她都耐心地解释政策和为居民们做思想工作。设置卡点执勤后,考虑到她孕妇的身份不能久坐,社区并没有为她安排工作,然而李__自己主动请缨去做抗疫后勤保障工作,为在卡点上日夜执勤的抗疫战士们送饭送水。有些卡点缺乏物资,她积极与办事处对接,并主动开车到办事处领取后又送到卡点上。卡点上登记表没有了,她又开车到办公室打印好,送到需要的卡点。社区共设置有19个卡点,给每个卡点轮流送餐一次下来起码两个小时,李__同志就这样每天从早上8点30分开始开着车在辖区内来回穿梭,直到下午6—7点每个卡点的战士们都吃上热气腾腾的盒饭后才回家。都说怀孕的孕妇是大熊猫,但是她一直和前线抗疫战士并肩作战,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孕妇的身份而懈怠,反而打起更多精神投入抗疫工作中。有人曾问李__为什么在怀孕的时候不好好休养身体反而这么努力的工作,李__回答说“看到同事们都这么辛苦的工作,如果我就这么休息着我心里会感到不安”。

有段时间李__孕吐反应严重,但卡点上人员紧张,很多同事都是连轴转,甚至刚值完夜班后第二天又要值白班,为了让值班的同事休息得更好,她没有请假,而是强忍着不适把东西送到需要的同事手中。李__同志还主动帮同事承担在电脑上录入数据的工作,孕妇不能久坐,而她却为了疫情防控的任务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让被她帮助过的同事们十分感动。

李__同志就是这样一个热爱社区工作、敢于担当的社区工作人员,她平时工作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疫情防控这种特殊时期更是如此,不因自己特殊情况而讲特殊,从1月开始到6月份生产的这5个多月的时间里克服怀孕带来的各种不适,坚持投入工作,团结同事。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如今疫情防控的工作暂时缓和下来了,但她在疫情防控期间所表现出的舍己为人、敬业爱岗的精神,让群众们看到了一个社区居委委员的责任与担当。李__同志为疫情防控所付出的努力,也让身边同事们对这个带着身孕坚持工作的女同志感到由衷地敬佩,李__同志身上的坚韧品质与不畏苦不怕难的光辉形象,也一直鼓舞着身边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1390 字

+ 加入清单

“习总书记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中国人民强起来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声音铿锵有力,已然让人忘记这位老人已经走过89年的风雨人生。

记者眼前的申纪兰,衣着朴素,面容慈祥,一道道皱纹里,满含岁月和历史的印记。她是唯一一位第一届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目睹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见证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亲历了我国宪法的历次修改。

“我坚决拥护宪法修改。”申纪兰说,“宪法修改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有了根本法作保障,我们才能安定团结地发展生产,各项事业才能取得成功。”朴实的话语,折射出宪法在老人心中的崇高位置。申纪兰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一定好好学习,回去给乡亲们宣传好,遵纪守法才是合格公民。

漫长岁月里,申纪兰深深扎根农村,见证了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进入新时代,她比谁都清楚,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我们不仅要吃饱穿暖住好,还要奔向全面小康,这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申纪兰说,“新时代我们要坚决听党话跟党走,打赢这个仗,奔向小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申纪兰把总书记的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上。过去,她所在的西沟村是“光山秃岭乱石沟”,申纪兰和乡亲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绿化荒山改造自然。她说:“绿水青山搞好了,就是朝着金山银山的方向发展。”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如今已长满郁郁葱葱的大树,山上有2.5万多亩林坡地、300亩果园,还有3万株核桃树。

申纪兰深深感受到,近年来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十足。她说,党中央、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还给村里派来了第一书记,扎扎实实为农民干实事。她告诉记者:“现在基层干部特别忙,想方设法带着群众一起奔向全面小康,好多人都顾不得休息,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来自农村,情系“三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坚持60多年为农民群众代言。一个甲子过去了,翻阅厚厚的记录,申纪兰每次都会向大会提出关于“三农”的建议,内容包括山区交通建设、保护耕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等,一桩桩、一件件凝结着申纪兰对农村的深情,体现出申纪兰对农村群众所想所盼的了解,折射出她深深的为民情怀。

“当代表就是代表人民利益,当代表就是给人民办事。”申纪兰用行动践行着她的“代表观”。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申纪兰提出的“同工同酬”建议被采纳,后来还被写进劳动法。这次会上,申纪兰又带来两条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的建议,分别是《关于将G341国道山西平顺段列入20__年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计划的建议》《关于支持长治市创建全国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的建议》。申纪兰说:“现在是新时代,对代表的要求也提高了。新时代要有新打算,新时代要有新发展,新时代要有新思路。我们要坚决跟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跟党走,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

历史变迁,时代更迭。89年时光荏苒,岁月让申纪兰从一个勤劳朴实的年轻姑娘变成饱经风霜的老者;时间改变不了的,是她对共产党的质朴情感和真诚信仰;89年岁月流金,她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永远奋斗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始终散发着历久弥新的光芒。

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是申纪兰坚守一生的品格,也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近日,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一个在战场失去四肢的铁血汉子,一个身残志坚的农村带头人,一个挑战人类极限的精神楷模,朱彦夫用自己不平凡的事迹和精神力量感染了无数人。

在1996年山东省委发出的向朱彦夫学习的决定中,提出要学习朱彦夫的“四种精神”,这就是奉献牺牲精神、奋斗拼搏精神、公仆精神和严于律己、立党为公、勤政廉洁精神。时至今日,朱彦夫精神又有了新的含义,全国掀起学习“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号召大家学习朱彦夫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和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

本网专访了数位全国各地农村党支部书记和基层干部,看看在他们心中,是如何理解和学习朱彦夫精神的。

作为一名基层村书记,我要时刻将朱彦夫的奉献牺牲、顽强拼搏、人民公仆和立党为公这“四种精神”作为一面镜子,细照、深学、笃行,为建设美丽定山奉献自己的一切。

村看村,户看户,庄户人就看党支部!好的支部书记就是“领头雁”,能让村民心里像吃了秤砣一样踏实。我们要向朱彦夫书记学习,一心为村民生活着想,把全部精力奉献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上。

我完全可以想象,朱彦夫同志多次经历生死考验而存活下来,他一定是大彻大悟的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家乡父老,也是对逝去战友的最好回报。我曾是一名和平年代的战士,今天已在村书记的岗位上工作了十八年,一定会以朱彦夫同志为榜样,把富民强村当作自已最大的价值追求。

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像一盏明灯,点亮了我前进的目标,点燃了扎根农村务实为民的激情,我将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朱彦夫精神,竭尽全力带领全村父老乡亲走上群众期望的幸福之路。

朱彦夫同志是基层党员的一面旗帜,作为一名基层党总支书记,我更应该学习朱彦夫与民心贴心,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带领全村上下迅速把朱彦夫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行动,真抓实干,为建设美好桥头、美丽桥头、富裕桥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缺手缺脚不缺“钙”,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用钢铁意志传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他是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和精神榜样。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村官,我们将以他为榜样,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将汗水播洒在社区,将真心融入到社区,在造福群众中谱写一曲昂扬的青春之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445 字

+ 加入清单

于金忠、男、46岁、中共党员,在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设公司工作已有20xx年时间,20xx年来他谦虚好学,热情待人,助人为乐,团结同志积极向上,对热爱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精力投入工作。特别是担任一建公司项目部副经理后工作综合繁琐,经常加班加点,从不计较报酬,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于金忠八冶技校毕业,参加工作后,他自知自己掌握的知识太少,经常向一些学历高的同志学习,开始从基础技术学起,天天查资料,细心专研施工图纸,耐心细致地学习、查阅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书籍,并不断地融入到自己的知识库,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仅得到快速成长,同时也铸就了坚强和永不服输的性格。每天早晨天刚亮,他便起床洗漱完毕,伏在桌上钻入图纸的“海洋”。晚上,别人的房子早早就关灯休息,他的影子却清晰地映在窗帘上,直到很晚。经过自己刻苦学习,20xx年取得了电大大专学历。他的学习精神受到员工们的高度赞扬。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来往的领导及外来务工人员很多,为了适应工作,于金忠自己买了有关接待及职业道德等多种书籍,系统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受到顾客和农民工的好评。在他的协助下,项目经理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和才智,把项目部由一个小施工队发展扩大成一个管理岗位齐全,责任明确的知名项目部。

20xx年11月,因工作出色,于金忠同志被公司任命为项目副经理,从此,在“兵头将尾”的岗位上弹奏起拼搏与奋击之歌。

在工作中他对年轻人也是关爱有加,常常把徒弟们称作“孩子”,在气氛融洽时还经常开开玩笑。在担任“导师带徒”师傅几年中,他共担任了3位学员的指导老师,倾其所学,耐心辅导,使学员快速成长,现已全部成为了技术骨干、管理能手。徒弟们一提起师傅,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高高在上、望而生畏,而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徒弟们说:“我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加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和融入企业文化中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得到了他的悉心指导,他从来没有训斥、批评过我们。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他的敬业精神。工期紧的时候,通宵加班黑白颠倒地工作就成了家常便饭,每一次加班他都陪着大家。”

于金忠也是生活在上有老人,下有妻子和孩子的一个大家庭,他为了项目部的工作,为了给员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员工们上班前半小时他就上班,每天下班最晚的就是他,他只有利用晚上时间处理一些家务。就20xx年底他母亲患了脑梗阻、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病情,需要家人里外伺候,他总会想尽办法把工作的事情和孝道合理的安排到位,他和妻子轮流守护在老人身旁,为了不耽误公司的工作,他让妻子白天管老人自己夜里管,每天晚上于金忠为母亲翻身、测温、擦洗。既保证了老人的身边有亲人伺候,又使项目部的工作正常运行。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工作20xx年来,于金忠参加了酒泉卫星基地工程、嘉峪关水泥厂、兰州河湾铝厂、青铜峡铝厂、俄罗斯图瓦金矿工程等十余个项目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在二十七年的艰苦与磨砺,造就了于金忠严管理、善经营,敢挑重担,勇于创新、勤于学习的优良品质,以优秀的业绩受到各级表彰,连续多年获得集团公司和一建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很坦然地说:“过去的成绩已成历史,我不会抱着昔日的荣誉沾沾自喜,我要把它当成一种鞭策,为了我们心中的信念,我将不断前行!”于金忠是一名普通的经营管理者,但又是一名不平凡的共产党员,他以对党的事业赤诚奉献和绿叶对根的深情,谱写了一曲锻冶青春实现自己美好梦想的赞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申纪兰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857 字

+ 加入清单

青青太行,劲松屹立。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自古就是要与河道抢耕地、与老天抢粮食的地方。沧海桑田。曾经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绿,或梯田成片……

这里有一位执拗的耄耋老者,年复一年,仍坚持着自己劳作。春天播种,下地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渐蹒跚,但她干起活来仍充满力量。除了不时整理行装进京开会,几乎没什么能把她和普通农妇一眼区别开。

她是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

申纪兰介绍说,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记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记5个。不平等的报酬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

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开始,男社员很多不同意。申纪兰认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让妇女不再受歧视。

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

这场劳动竞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

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1984年,申纪兰从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大胆进行改革。

她主张:成林和有林山坡地仍归集体管理;耕地仍然包产到户、自主经营,但实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添人增地、减人减地,确保土地不撂荒。最终,改革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适度,实现优势互补。

1985年,结合申纪兰外出考察的经验,利用当地的硅矿资源优势,西沟村建立起第一个村办企业铁合金厂,当年实现利润150万元。此后,西沟村又建立起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村办企业成了西沟村的经济支柱。

但为了响应党中央保护环境的号召,不把污染留给子孙后代,20__年,申纪兰和西沟村民决定,拆除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几年间,西沟村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一一兴建,新产业基地拔地而起,引进的知名服饰公司开工生产。

作为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通过建议和议案将老区脱贫振兴带入了快车道。中西部开发、引黄入晋工程、太旧高速公路、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等促进了经济发展;平顺县提水工程、平顺县二级公路建设、平顺县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工程等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

她的“学历”是扫盲班毕业,她一辈子坚持自己只是个农民。1973年至1983年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她坚决不领厅级领导干部的工资,不转干部身份。女儿去省城太原看她,辛苦坐了一路卡车,她也只在单位院外匆匆见了一面,就让孩子回去了。

她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但她只把荣誉看作一种鞭策。她“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话语,成了自己对人生的一种诠释。

每有团体到西沟村参观学习,她总会在西沟村的会堂给大家介绍:半个多世纪里,在党的带领下,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申纪兰说:“我的话,就是一个农民对党的恩情由衷的感激。”永远跟党走是申纪兰不变的初心。“共产党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立党为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申纪兰说,“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_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哪些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在_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在百米半决赛中跑出了9秒83的成绩,半决赛排名第一进入决赛。决赛中由于有人抢跑,影响了苏炳添的心态,最终苏炳添只跑出9米98,排名第六。

近日,外媒制作的苏炳添纪录片播出,给我们带来了关于苏炳添更多的信息。纪录片中说到,苏炳添在半决赛中跑出的9秒83不仅是亚洲纪录,其前60秒用时6秒29更是前无古人,载入史册。

注意了,前无古人,也就是说,苏炳添是60米世界第一人。如果奥运会有60米跑,苏炳添不但能够站上领奖台,还很有可能拿到金牌。不过很可惜,奥运会最短距离是100米,并没有60米跑。

苏炳添前半程跑能力出色,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一张照片很经典,那就是苏炳添和博尔特一起隔道而跑。苏炳添超快的前半程让博尔特都感到惊讶,看着快如闪电的苏炳添,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不是吹苏炳添,如果只比60米,那博尔特都不是苏炳添的对手。博尔特起跑反应并不算很快,启动速度也一般般,但后程爆发力十足。博尔特通常是在40米左右开始发力,大步流星甩开对手冲向终点线。

苏炳添由于身高所限,步子迈得相对小一些,所以虽然前半程能建立优势,后半程还是很难和博尔特这样的高手媲美,能够跑出9秒83,已经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个成绩了。

苏炳添爆发力不如博尔特他们,为什么前60米却能跑出世界第一的成绩?这都是因为苏炳添的努力和坚持。在短跑这个领域,30岁算是老将了。博尔特29岁就退役了,可想而知短跑对于年龄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苏炳添在30岁后还能取得进步,在32岁时创造个人生涯最佳成绩,打破亚洲记录,靠的就是不停的打磨技术。为了能够跑得更快,苏炳添对起跑姿势,对枪声的预判,对频率的协调等等,都做得非常细致。

很多人以为短跑靠的就是身体素质,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身体素质自然是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如果没有强壮的腿部肌肉,那想在短跑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但要想在世界大赛中跑出好成绩取得名次,除了身体素质,技术也很重要。尤其像苏炳添这样身体素质并没有黑人运动员好,就更需要技术来补救了。

可以这么说,以苏炳添的技术,如果他拥有黑人运动员平均的身体素质,那100米跑很可能博尔特都要甘拜下风。

在东京奥运会结束后,苏炳添就没有再参加比赛。苏炳添开始陪伴家人,享受生活。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职业运动员,经常要东奔西跑,和家人聚少离多,是非常辛苦的。到了苏炳添这个年纪,想回归家庭,也属正常。

不知道外媒制作的这个苏炳添纪录片,会不会重新唤起苏炳添的雄心壮志。作为60米世界第一人,如果就这样结束告别奥运会赛场,那是非常可惜的。苏炳添既然能在32岁时再创新高,那为什么不能在3年后的巴黎奥运会再创辉煌?支持苏炳添继续跑下去,在巴黎创造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道德模范人物及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652 字

+ 加入清单

孙三华,1979年出生,于20xx年嫁到孙村乡新建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与韦培琦结为夫妻。婆婆老实淳朴、厚道正直,丈夫韦培琦是一名手艺工,勤劳爱家。孙三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从嫁过来起,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婚后尽管家境一般,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xx年丈夫外出做生意,亏了不少钱,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在外面还欠了不少钱。丈夫从此变得消沉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呆在家里。孙三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丈夫想不开,从此消沉下去。于是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他说“我跟了你,并不是看中了什么东西,而是看中了你这个人,你的不服输的性格。”在孙三华的鼓励劝导下,韦培琦慢慢摆脱了阴影,从老本行开始,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债务很快就还清了,而且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了。但是祸不单行,又一次的灾难又降临到他们的头上,20xx年5月,孙三华的婆婆因病高烧三天不起,家里人看遍了附近的大小医院都没有起色,最后送到了芜湖弋矶山医院,高烧是退了,但从此却落下了后遗症,从此半身不遂,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她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自20xx年5月婆婆生病至今已四余年,孙三华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孙三华既要服侍婆婆,又要把家里农活也带上,农忙季节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去做会儿事,晚上要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没有抱怨,她知道:自己还年轻,只要吃点苦,一切都会有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么简单而又现实的要求。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看着婆婆表达不准确,生活无法自理,难过又痛苦的样子,孙三华心疼极了。她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只要对婆婆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省吃俭用买来给婆婆服用。

四年多来,孙三华很少在外过夜,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有次内侄结婚,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带到了娘家。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这些年,丈夫韦培琦在外面包工程,因为事情忙有时情绪不好语言上冲撞了老娘,孙三华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孙三华同志用十年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为妻为媳之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敬老、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在孙三华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活得很开心,虽然生过大病半身不遂,口齿不清,仍然每天精神很好,身上干干净净。她经常用别人几乎听不懂的话说:“儿媳妇好啊,儿媳妇好啊!”

现在整个村的人都知道,都说没有孙三华的孝敬之心,她婆婆就活不到今天呀!这个家也就不像个家。孙三华的孩子,在她的感染下,勤奋学习,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十分尊重孝敬自己的母亲。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孙三华孝顺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孙三华的事迹在周边村队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为新建村树立了榜样。

而孙三华却说“我是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靠的是没日没夜的辛勤劳动过日子。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婆婆就是我的亲娘,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及启迪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朱彦夫老家张家泉村,位于沂源县城南侧,三面环山,曾是远近闻名的乞讨村。当年全村108户人,分散在六座荒山上。在张家泉村村民王恩喜眼里,村庄的变化全靠着朱老的努力,在老书记身上,值得学习地方有很多。

1957年,朱彦夫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这一干就干了25年。张家泉村有一条长20__米的沟,最宽处50多米,最窄处只有十多米,因为只有牛羊才能通过,得名赶牛沟。赶牛沟几乎贯穿村子的可用耕地,于是朱彦夫想到了棚沟造地。他带领村民采用拱形大桥的原理,在沟上建立石拱涵洞,洞上填土造地,让零碎的农田连成了片。起初做这个决定,村里不少干部反对,生产队农活繁多,恐怕很难再抽出多余的劳力造地。朱彦夫听后急了,他拿着拐杖敲击着地面喊道,“我一个残疾人都不怕,你们怕什么?”在朱彦夫的坚持下,棚沟造地的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当年,朱彦夫的一举一动被永远镌刻在村民的记忆里。在崎岖的山路上,他“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有很多次跌倒滚下山去,摔得鼻青脸肿,他在无数次的跌倒和滚爬中,带领乡亲棚沟造地,治山改水,劈山修田,重整家园。世世代代在山沟里面刨食的村民,全凭手抬肩扛搬运来2.3万吨土石方,垒筑起1500多米长的暗渠,修整出40多亩土地,穷山村第一次有了良田。

张家泉村除了地少,更缺水。朱彦夫在数九寒天,带着大伙找水源,打机井。沂蒙山区十一月的天气非常寒冷,打了20多米的水井不出水,他非要下到井底去看看。乡亲们劝阻他别下井,他说:“你们那个脚不行,我的假肢不怕冷。我下去!”当人们把他从井下拉上来的时候,冷水、血水、汗水交集,把他的假肢和断腿硬生生地冻在了一起。村民们心疼他,埋怨他:“你这不是在当书记,你这是在拼命啊!”

当书记的时间内,朱彦夫带领村民高山架电,使张家泉村成为周围十里八村第一个通电的村庄;带领村民发展林果业,苹果园面积达到60余亩……,一件件一桩桩事迹,被村民记在了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他出生于1964年,湖北枣阳杨垱镇的一个小村庄里。

家里姐弟八人,他排行老六。

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日子过得很拮据,粮食往往不够吃。

在他的记忆里,每次吃饭餐桌上主食都是红薯面做的黑窝子、杂面饼,主菜就是萝卜干、咸菜、大酱,以至于到了现在,闻到大酱味他就犯恶心。

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从不耽误他的学习,想尽一切办法供他读书。

因为交不起学费,每次都是东挪西借,甚至有一次交到老师手里的“学费”是一只兔子。

他也没有辜负父母,学习非常刻苦,没有钱买课外资料,那就吃透课本内容。

课本上的知识,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他16岁那年,父亲意外病逝,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但依然没有动摇他继续求学的决心,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枣阳一中,当时的重点高中,全镇只有他和另一同学被录取。

学校了解到他家的特殊情况,专门为他申请了救济金。

每年假期,他也会到离家十几里外的堂兄家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挣十几元钱,用来交学费。

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努力,赚到了上高中的学费,始终没有动过辍学的念头。

1983年高中毕业时,赶上空军招飞,他瞒着家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没想到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都顺利过关。

直到有一天,县武部派人到他家了解情况,他才知道自己被选上了。

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他非常珍惜这次难能可贵的机会。

学习刻苦、训练严格,门门成绩都很优秀,同期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两次被评为全优学员并担任学员班长。

1998年3月,经过层层筛选,他被选拔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学习理论知识时,他明显有些吃力,离开校园10多年的他像备战高考一样,没日没夜地学,家里成了他的学习室,客厅到卧室到处堆满了学习资料,甚至连墙上都贴满了背记的纸条。

妻子和女儿临时当起了他的英语辅导老师,纠正他的英语发音、听写单词。

他不断充实大脑,扩充知识,就在今年春天,57岁的他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

他就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聂海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心得体会,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神五”发射前,刘伯明被选入备选梯队。但在选择第一梯队航天员时发生了两件事,让刘伯明与“神五”的第一梯队擦肩而过。

刘伯明的父亲刘志生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介绍,1998年,国家为“神五”发射在几百名中一线飞行员中分两批挑选了14名航天员,其中第一批6名中就有刘伯明,并且在随后的各项训练中都表现得非常好。

就在刘伯明准备把最好的状态以保持到最后选择阶段时,一次打篮球,刘伯明竟然把脚扭伤。等刚把伤养好,更大的不幸降临了,在依安老家,刘伯明不到60岁的母亲突发心脏病突去世。

刘伯明没有被这些意外打倒,反而更加勤奋学习、刻苦训练。

20__年9月25日,“神七”升空,刘伯明第一次随飞船进入太空,并与队友景海鹏配合,帮助翟志刚完成中国航天首次太空漫步。

“神舟十二即将发射了,我们在家里也很关注。最近一段时间已经联系不上二哥,估计又是在封闭性训练,以前也是如此。”刘伯忠说,家人都很牵挂他,都会默默祝福他。

作为长兄的刘伯真,也是一直记挂着弟弟刘伯明这次飞行任务。“虽然平时隔段时间我们兄弟两人就会通电话聊家常,但是自从知道神舟十二即将发射,我怕打扰他训练,就没有打电话了。”刘伯真说,明天上午他会准时观看电视直播,祝福弟弟为国争光,平安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摘抄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素材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全文共 2603 字

+ 加入清单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妈”、“张妈妈”。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县民族中学的学生和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校园妈妈”、“张妈妈”。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

她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幸运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老师的生命价值观非常清晰。

我们学习她,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个党员,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学习她,学习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

我们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大家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大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我们学习她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战斗在大理市太邑山区的教师,我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大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