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家乡发展的调研报告(实用20篇)

浏览

2568

范文

224

关于发展电脑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202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发展电脑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发展商概况:

我们是一支专业策划运作电脑专业市场的团队,近两年来在广东省内成功参与运作了几个电子专业市场,像沙井电子城,明和长安电子广场,斯高数码电子港。现又于今年独立成功运作了头电子城项目,其招商效果在行业内有口皆碑。我们这个团队具有丰富的数码、电脑专业市场运作经验和强大的投资经营能力。

近来我们这个团队又加入一支生力军,广东省最大的电脑耗材批发商:深圳德胜公司。其客户资源遍布国内二十余省市,据行业内统计,广东省内的耗材经销商大约60%以上均由其直接或间接供货,这为我们电子专业市场的招商运作提供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强大的影响力。

在清溪发展该项目的整体思路及宗旨:

凭着我们丰富的实际操盘经验和对清溪及周边数镇电脑产品消费潜力的把握及长远预测,我们更看好城项目的后期收益。我们计划投资XX年,在项目前二年多的市场培育期(包括招商期)投入资金300万元,2年收回成本,收益期8年,项目直接效益5000元。

本着企业发展自身的同时,为社会,为政府尽自己应尽一份责任的宗旨,特别在镇外经办王主任的引领和支持下,发展xx项目显得更为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将更为努力把城打造成一个代表清溪形象的“dg第一区域性电脑名城”。

第二章  珠三角电子专业市场概况

(一)珠三角电脑专业市场发展简介

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形成以深圳、广州为龙头的it产品批发市场,而两地中间的dg则以电子制造业驰誉全球,其中尤以it产品为最,但dg的电子产品贸易行业则远远落后于它的电子产品制造行业。

而对电子生产资料市场(简称电子市场)而言,则形成以深圳华强为重心,以其它各区域性电子市场为补充的发展格局,致使大批dg、广州,珠海,惠州等地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家采购生产资料时亦不得不舟车劳苦地到深圳去。

所幸近年来dg的电子贸易行业已有急起直追之势,除了莞城内的东日(一、二期),东升、先科、方中、赛博、太平洋、天源、dg赛格等10个电脑城之外,又有头电子城、明和长安电子广场、凤岗电子城、虎门电子城、常平电脑城、石龙电脑城等专业市场,dg境内这些专业市场的发展已遍布大半个dg。

在dg境内电子企业的分布有两个重心:一个是以长安、虎门、厚街为主的西部;一个是以清溪、塘厦为主的东部。西部地区有明和长安电子广场,虎门电子城,沙井电子城,而东部地区则只有凤岗电子城和头电子城。其中凤岗电子城实际经营面积仅2500平方米,头电子城又远离清溪、塘厦这两个电子厂家最密集的镇,头本镇则基本上没有什么电子厂家,其采购客源大都来自清溪、塘厦。而清溪、塘厦作为dg的电脑产业重镇,拥有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却没有自己的电脑专业市场,实为一大遗憾。

现在,电脑市场已有向各镇发展的趋势,我们统计过,dg现在有一半以上的镇都有或大或小的电脑市场,这就进一步说明原以深圳华强北为霸主的it行业逐渐向dg区域化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清溪作为dg电脑产品生产基地拥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开设城是整个it行业向着区域化发展的必然、亦是市场迫切需求的必然。

各镇的电脑专业市场相对于深圳华强北、莞城内的专业市场而言,具有租金少,商户生活低、运输成本少(低成本经营就可以把产品价格降下来),客户购物便捷等诸多优点,有优势和潜力争取到所在区域的终端消费商户。

(二)、部分周边市场租赁条件一览表

城项目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潜在的商机及前景

(一)头电子城及塘厦电脑城对塘厦发展电子城项目的影响

在dg东部,电子生产企业的分布以塘厦和清溪为主。头镇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发展房地产为主,而现在其房地产行业越来越不景气,这一届的镇政府领导则把发展重心放在商贸和产业上,在头镇内兴建十大专业市场,一方面希望通过十大专业市场带动头镇相关商贸行业的发展,促进各市场所在区域租赁业、运输业、餐饮业、百货业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希望以这些专业市场为契机,通过改善这些行业的市场投资环境,带动这些行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头电子城为例,现有760个铺面,已出租的有720个铺面,其中经营电脑及相关产品的商户约为345家左右,头电子城在选取位置和前期招商方面有其成功的方面,但总体而言有着许多的不足,成功之处在于它选取位置在交通要道,地势开阔,停车方便,地价便宜,开发成本低。不足之处在于:一、它地处樟洋工业区,远离闹市区,而电脑产品销售对象一方面是厂家、企业,另一方面是居民、学校等,这种位置很难带动人气,也很难吸引居民来消费;在头镇中心又早开有一家地理位置相当便利的湘江电脑城,许多用户都到哪购买用品,这使头电子城原本惨淡经营的电脑商户们更是雪上加霜;二、头镇一直来是以发展房地产为主,其本镇的电子、电脑企业和其他企业都很少,没有太大的消费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到头电子城采购的客流中,百分之六十都来自清溪;头电子城有相当的面积经营电脑产品,规模如此之大,而消费市场又如此之少,如果城一开设经营,那么头电子城的发展就麻烦了。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入企服务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企业,全文共 2541 字

+ 加入清单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打造服务型机关,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机关干部服务企业”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宿松县高岭乡驻企服务组于7月26日进驻宿松县好动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半年的驻企服务工作。驻企服务组在了解宿松县好动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拟订了驻企工作计划,按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做好驻企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驻企服务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驻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传达县服务活动出征动员会议精神。进驻企业的第二天,驻企服务组立即组织召开了企业负责人及中层管理人员会议,进一步学习了《关于开展“机关干部服务企业”活动实施方案》,使企业干部职工了解了开展“机关干部服务企业”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这次会议上,服务组还听取了企业情况介绍、企业安排了服务组驻企服务工作,为做好驻企服务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为了有计划地开展驻企调研工作,驻企服务组拟订了调研计划,明确了调研目的、任务和方式,安排了调研日程。调研期间,通过与企业老总谈心、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座谈、发放员工调查问卷,了解职工生产、生活情况,及福利待遇情况,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了解。

(三)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驻企服务组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梳理,确定由驻企服务组协调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裁床管理缺失、土地纠纷、企业用电不足、用工难。

1、裁床管理缺位问题已解决:在了解基本情况(裁床是采取承包的方式进行,承包者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后,通过与企业老板段程林多次沟通,讲解由于裁床管理不到位,出现产品原料不符合标准,色素不对,规格不一,尺码不准等情况,以致大量布料被浪费、后续工序平繁返工,进度缓慢、产品质量严重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影响了企业形象,更影响企业效益,严重威胁企业生存。通过服务组的分析引导,企业在与承包者进行沟通和协商后,改进承包方式——基本费加激励机制,这样企业保证了质量,承包者收益得到保障,做到了双赢。

2、土地纠纷问题已解决:企业为办公需要,须在院内建一幢办公楼,但受到附近熊屋组村民的阻挠,认为好动人原租用土地是为了办厂,不是盖办公楼,驻企服务组了解后,会同乡驻村工作组和社坛村委会多次与相关村民组进行沟通,已达成解决意见。

3、企业夏天用电不足问题已得到解决:针对企业用电不足问题,服务组多次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情况。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出面协调,现已将企业主路100千伏安变压器调换成200千伏安的变压器,缓解了企业用电压力。

4、招工问题积极应对:一是利用电视,标语,对企业招工进行多方位宣传;二是利用各种会议对企业招工进行宣传。

上述困难和问题的相续解决,使企业生产环境得到很好改善。

(四)完善了企业党建工作。驻企服务组在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同时,非常重视企业党建工作。通过服务组自身优势,在乡党委的积极支持下,在企业党建指导员的配合下,使企业党建工作走向正常化发展。

(五)创造性开展驻企服务工作。在工作中,驻企服务组不拘泥于上级安排布置的具体工作任务,结合企业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工作。设计了企业发展环境调查问卷、生产经营情况和职工结构调查表,为全面了解公司的发展环境、生产经营情况及职工构成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奠定了基础。在调研基础上,服务组就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和贯彻落实就业政策,以及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和企业参考;努力提高自身服务企业的能力。

三、做好驻企服务工作的几点体会

我们认为,要做好驻企服务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驻企服务组要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围绕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紧扣服务主题,结合企业实际,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提高自身服务企业的能力。当好宣传员、调研员和协调员,圆满完成驻企服务各项工作任务,不负县委的重托,让服务企业满意。

(二)、要有计划地开展服务工作。进驻企业后服务组要在了解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驻企工作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制订驻企工作计划,明确具体工作任务、统筹安排工作时间,提高服务工作效率。驻企工作结束后还要及时进行总结,肯定工作成绩、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改进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开始前要拟订调研计划,明确调研重点,合理安排调研日程。调研可采取听取情况介绍、走访有关部门和人员、召开专题座谈会、设计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

(三)要因企制宜做好服务工作。对企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明确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服务组帮助协调解决,哪些企业可以自己解决。对需要服务组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排队,明确哪些需要马上解决,哪些可以以后解决;哪些当地可以解决,哪些需要上级统筹解决。在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过程中,要注意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做到“扶助不代替、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四)要创造性开展服务工作。根据调查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服务组应当有针对性提出一些有利于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供企业和政府参考。利用服务组成员政策信息灵、社会交际广、专业知识丰富等优势,帮助企业切实解决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问题。

(五)要建立为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依托信息网络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条绿色服务通道,以便企业及时了解有关政策信息,政府及时掌握企业有关情况,提高政府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实效性。虽然x年县高岭驻企服务组工作即将结束,但是为企业服务活动却没有结束。对于驻企服务期间尚未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服务组要继续跟踪,帮助协调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强化节能减排助推交通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02 字

+ 加入清单

强化节能减排助推交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州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部署和局党组的安排,XX年4月20日—23日,州交通局第3调研组就“做好交通节能减排工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上有新突破”课题深入部分县交通局、交通运输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国家燃油税费的改革,进一步推动了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这次专题调研的重点是全州交通系统和有关交通运输企业贯彻实施节能减排法律法规、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政策的情况,淘汰高耗能交通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的情况,机关节电、节水、节油等节能措施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州确定的“”期末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7%,交通系统“”期末营业性公路运输载客、载货汽车汽、柴油综合燃料单耗下降到每百吨公里8公升;营业性内河运输船舶燃料单耗下降到每千吨公里35公斤;公务车、教练车、城市的士、单机单台燃料消耗比上一年度下降3%。

(一)节能指标完成情况:一是XX年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纳入节能统计的有营业性客车2623辆,营业性货车175辆,其他车辆2辆,合计2800辆。全年营业性公路载客、货汽车综合汽、柴油燃料单耗为平均每百吨公里7.80公升。二是XX年全州交通行业纳入非运输车辆节能统计的有客车1871辆,货车108辆,合计1979辆。全年非运输车辆综合汽、柴油燃料单耗为平均每百车公里7.64公升。

(二)原因分析:全州交通行业节能统计单位较多,由于车辆经营方式不同,对部分承包车辆的油耗难以统计,导致在节能减排统计上不够准确,在上报统计报表时还存在重复统计、漏统等误差,综合平均每百吨、车公里油耗控制在8升以内主要是全州部分微型客车及出租车、教练车等油耗较低,部分工程机械、货车及公务用车节能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交通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国家、省、州有关节能减排工作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局一是下发了《文山州交通局关于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通知》(文交办〔〕39号)和《文山州交通局关于调整充实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其办事机构的通知》(文交办〔〕10号),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有关科室、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州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每年召开的全州交通工作会议上均专题部署节能减排工作,明确目标任务。二是先后下发了《关于转发〈云南省交通厅关于转发交通部节能减排工作有关文件的通知〉的通知》(文交办〔〕19号)、《关于转发〈云南省交通厅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交办〔〕21号)、《文山州交通局关于转发〈云南省交通厅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督查活动的通知〉的通知》(文交政法〔〕18号)、《文山州交通局关于转发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相关文件的通知》(文交政法〔〕21号)、《文山州交通局关于转发〈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XX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的通知〉的通知》(文交政法〔〕5号)和《文山州交通局转发关于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相关文件的通知》(文交政法〔〕7号)等节能文件,明确了交通节能减排的工作任务,即加强重点公路工程建设和大型运输企业的能耗管理,加快运营车辆结构调整,加大淘汰高耗能汽车的力度,鼓励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动力汽车。加快建设营运车辆调度系统,提高组织管理水平,降低车辆空驶率,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三是完善相关制度。结合交通行业特点,制定下发了《文山州交通局关于填报节能降耗相关报表的通知》(文交办〔〕9号)、《文山州交通局节能减排工作行政问责实施意见》(文交办发〔〕11号)、《文山州交通局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和《文山州交通局节能奖励办法》(文交办发〔〕12号),狠抓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以XX年为基数,力争到XX年实现机关节电20%、节水20%两项指标。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入企服务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服务,企业,全文共 2978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市局和区委、区政府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忧患意识和紧迫意识,深入推进责任、高效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根据《x年江岸区服务企业工作实施方案》(岸服企办文〔〕2号)文件精神,我局认真开展了服务企业的各项工作,现将我局x年服务企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㈠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服务企业工作的有效推进和落实,江岸区地方税务局将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明确"一把手"负总责抓好此项工作。区局将成立 "服务企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赵毅同志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小组成员为政策法规科、税政科、征管科、办公室、征收局、纳税服务科、计算机中心、基层工作科。领导小组下设"服务企业工作协调办公室"(设在区局法规科),负责协调联系市、区有关部门,全面指导督促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抓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信息报送以及全局服务企业各项工作的协调联系。通过建立责任体系,保证全局对此项工作责任有领导,有领导小组,有工作专班。

㈡强化责任意识。为贯彻落实《x年江岸区服务企业工作实施方案》(岸服企办文〔〕2号)文件精神,我局结合自身特点研究制定了《江岸区地方税务局服务企业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根据方案要求,区局效能办具体量化各项任务指标,细化活动安排,形成了由主要领导。

二、突出地税特色,落实服务工作

作为税务机关,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纳税人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机制,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深化服务内容,突出地税特色,确保取得好的实效。

㈠突出地税特色。

一是创新服务方式。新增"空中快报"模式;实行了"八办"服务,即纳税人的事立即办、不明白的解释办、有困难的帮助办、有牢骚的劝慰办、对符合政策的要坚决办、手续齐全的马上办、生人熟人一样办、优惠处罚公正办;积极推行诚信体系建设,为诚信纳税企业和个人开设办税"绿色通道";启用新户接待室,开办了"纳税人学校",为新户纳税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纳税辅导及纳税服务;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纳税服务辅导制度,推行首问负责制;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管理、"一户式"储存、"一票式"征收,因地制宜地开展预约提醒、延时服务等个性化服务。

二是提高行政效能。首先对一些尚无具体时间限定的,进行限时服务,比如"90秒开票"、"3分钟售票";其次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当场发证,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间由30天缩短为30分钟。其三简化办税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节省纳税人办事时间,将106项日常工作,按税务登记、发票发售、纳税申报、税收优惠和其他工作分为五大类,其中税务登记类10项、发票发售类10项、纳税申报类9项、税收优惠类61项、其他工作类16项,全部前置到办税大厅,按照先办后审、部分先办后审和先审后办进行分类,其中先办后审工作90项、部分先办后审工作5项、先审后办工作11项,对106项前置的工作重新制定工作规程,简化办税程序,为纳税人办实事。

三是推行政务公开。为了营造公平公正的征税环境,区局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即税收政策公开、办税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充分利用网络、电子滚动屏、橱窗、各种媒体等形式,把税收政策、执法责任、执法程序、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和处理情况等一切有利于社会监督的情况,都予以公布,杜绝在税收执法中因"暗箱操作"而造成的纳税人之间、行业之间税负不公等问题,让纳税人交明白税、交公平税,从而营造良好的税收执法环境。

四是落实执法责任。对税务执法人员严格按照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进行考核和追究,对违反岗位职责、不依法履行职责、损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进行过错追究,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

㈡落实服务工作。

一是加强纳税服务。加强对入住创业基地企业的服务工作,对入驻企业开展相关地税政策宣传讲解。首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资源,主动送税法上门,积极宣传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公布最新涉税信息,便于纳税人及时、准确地掌握税收政策。其次推进政务公开,向入住企业公开税收政策规定、审批程序和办税要求,增强透明度,并公布12366纳税服务热线。其三免费提供税务咨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发放各种宣传手册,举办各类税收知识培训班,在办税服务厅专门建立纳税咨询和辅导场所,拓宽税务咨询渠道。并深入到企业,面对面地宣传和讲解税法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税务登记、减免税审批等具体办理程序。其四深入开展"四上门"纳税服务活动与纳税人面对面税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以"上门听取意见、上门宣传政策、上门实施辅导、上门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纳税服务"四上门"活动,x年对1104户企业进行了"四上门"服务,共收集纳税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561条,已全部进行了答复和解决。组织开展了税收管理员与纳税人面对面税法宣传活动,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帮助纳税人解决涉税问题,将各项优惠政策主动告知纳税人。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发布扶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做好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纳税服务工作,努力营造支持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首先区局将市局编辑出版的《全民创业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指南》,放在征收大厅首问台最醒目的位子,向纳税人免费发放,有利于纳税人及时、全面了解有关税收政策,起到税收政策的有效引导作用;其次区局将市局编辑出版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指南》电子版挂在网上,组织全局干部进行税收优惠政策的专题培训和业务辅导,使每个税务执法人员熟悉和掌握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积极支持和关心企业工作,主动为纳税人服好务,依法落实税收政策。

三是深化改革发展。我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根据市局要求取消和下放部分审核审批项目,加强后续管理工作,规范行政许可,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实际工作中遵循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首先是减免税工作,我们把过去分散受理改变为"集中受理,微机控管",统一集中到大厅办理,实行一站式受理。在严格履行税收法定程序的前提下,在60个工作日内为符合条件的各类纳税人办理减、免税手续,x年共办理减免税55户,减免金额1306万元,同时实行减免税网上审批,接受市监察局的电子效能监察;其次对税务行政许可工作,按行政许可法规定从受理到行政许可决定20天完成,将其压减为10天之内完成。

四是协助推进创业。协助区经信局做好"全民创业赶集会"、"创业武汉"系列公益培训、创业典型巡回演讲、"创业十佳"及优秀创业项目评选表彰等创业服务活动。区局组织纳税户中有志自行创业者进场"赶集",组织干部参加创业典型巡回演讲事迹报告会,将评选出的优秀创业项目制作成文字图片利用网络、电子滚动屏、橱窗、各种媒体等形式向纳税人推荐介绍,推进服务企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x年,在推进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要将服务企业工作做得更深入,仍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依托现代网络资源探索建立江岸网络学校的新路,为纳税人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纳税服务,为纳税服务工作走上新台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宁波市镇海区2024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小学,全文共 2871 字

+ 加入清单

宁波市镇海区2018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1. 基本情况

镇海区每年均设立教育技术装备专项资金,保障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促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发展。截至XX年底,全区教育技术装备累计资产达1.70亿元,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累计达4713.85元。计算机总数10295台,计算机生机比3.50:1;XX年,开始建设镇海区第一范文网域网络,XX年,创建了“镇海教育信息网”,并以“网站集群”的形式构建了全区中小学校园门户网站。XX年,所有中小学校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并接入区第一范文网域网;XX年,全区第一范文网域网因特网出口带宽升至1000兆;XX年,在全区中小学普通教室普及多媒体教学系统;XX年,完成镇海区idc机房一期升级改造;XX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项目实验;XX年,开展电子班牌实验,探索德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XX年,所有中小学建成校园无线网络。XX年9月,“镇海教育信息网”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区县级教育门户百佳网站”称号。

2. 调研情况

共抽取了15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学校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全区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本发展现状情况如下。

规划先行,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意识显著增强

XX年1月,镇海区推出县级教育信息化“”规划(即《镇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意见》),对“”期间镇海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部署,并将XX年定为“智慧教育推进年”。对全区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5所学校已全部建立了校级领导教育信息化负责制,专门负责全校教育信息化建设。XX年9月,全区各学校正在制订新一轮的三年目标发展规划,目前66.7%学校已经完成制订并发布,33.3%的学校尚在制定过程中。其中,53.3%学校制订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46.7%的学校将教育信息化规划体现在学校综合发展规划之中。

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校园门户网站是一所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综合体现,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全区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外可访问的门户网站。学校通过校园门户网站实现信息发布、资料共享、工作安排等各项教育管理目标。在现有的校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中,最常使用的是“网上个人存储空间”和“家校互通平台”,两者普及率均为86.7%;其他的有“校园一卡通系统”普及率约为60%,“电子邮件系统”普及率约为46.7%,“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普及率约为33.3%。这些信息应用系统的使用对象基本上都是教育工作者,目前尚未对学生开展相关服务。

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逐渐丰富,主要作为学生的学生证、考勤卡、图书借阅证、门禁卡、就餐卡等,部分学校开始尝试购物卡功能。

教学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

目前,镇海区有16所学校正在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全区学校总数的50%。在这次抽查的学校中,有6所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总数的40%。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而教育教学资源在学科中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水平。

调查中发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应用融合,普及率最高的三门学科分别是语文93.3%,英语93.3%,数学66.7%。“备课”和“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常使用信息技术的两个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数字资源是ppt类教学课件,100%的学校教师会应用到;其它常用的数字资源类型有:电子教案占86.7%,课程视频占73.3%,习题库占46.7%等。以上数据表明,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本身是否便捷、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能否让教师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源等等,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水平高低。

3. 问题与不足

各类管理应用系统数据不统一,阻碍管理信息化深入发展

在现有的校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但由于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归口不一,这些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上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这仍是当前基层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最大问题。

本地资源建设缺少系统性,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瓶颈

调查中发现,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的购买或者自建学科教学资源。但这些都是以教师个体行为为主,缺少统一的、系统性的设计。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也在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教学资源苦恼。我区已开始统一规划并实施镇海区的“网上课堂”项目,这是系统性规划学科资源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但目前,仅仅局限于初二、初三的部分学科内容。在学科资源建设中,如何有效实现省、市、区、校等资源建设的联动机制,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水平。

先进教育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相对滞后,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仍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教师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普遍不高,许多学校的电子白板普遍存在功能性浪费现象。各种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成功案例也不多见。教师仍然缺少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培训,尤其是缺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与创新方面的理念与实践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下一阶段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各个学科都急需打造一支拥有高水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4. 对策与建议

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

根据镇海全区智慧教育建设目标,到XX年,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基本普及到每一所中心级及以上学校,校本教材基本实现数字化。在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教研大组的组织协调下,逐步扩大项目实验范围,进一步探索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促进交流与协作,给学生以多元发展及评价,培养面向21世纪的技能。

提升学生正确地应对新的信息来源能力,开创德育信息化新天地 探索网络德育导师制、数字故事、电子班牌等三位一体的德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化融合。通过导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理性对待新的信息来源;运用数字故事讲述身边的真人真事,激励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用好电子班牌,促进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德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应对21世纪的挑战。

为每一位教师构建数字工作空间,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

XX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XX年10月,《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发布,明确了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学校)按照“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上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原则,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生教师、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这两个国家级文件的出台,为县市区的“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各学校要积极贯彻两个文件精神,认真梳理学校原有的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学校各类数据的建设与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启示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启示,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社区,全文共 1557 字

+ 加入清单

市北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启示

青岛市市北区下辖16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社区,1999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区在青岛市率先提出发展税源经济的创新思路,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街道经济的有关规定》,为街道发展税源经济提供了政策保障。XX年,区又制订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在健全和完善发展税源经济体制、强化激励机制、整合区域资源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较大力度的措施,极大地调动了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积极性,促进街道经济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一、街道发展税源经济的几点成功经验

市北区各街道在发展税源经济中有一个共性的特点:思路超前、政策到位、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他们把发展税源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创造出了许多成功经验。

(一)转变观念,把发展经济作为街道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各街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税源经济是全区各项事业的生命线的共识,把发展街道税源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区委、区政府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街道税源经济发展的意见》下发后,各街道行动迅速,实施得力,制订了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方案,从落实组织机构和制订政策入手,结合执行新财政体制,就是除4家市属重点企业税收外,其它各类企业税收均是与市共享收入,市与各区共享收入统一按照5:5分成。根据市财政体制,各区也制定了相应的街道财政体制。各街道掀起了招商引资、扩大税源的高潮。如宁夏路路街道的地理位置并不好,可利用资源不多,但街道领导思想超前,积极到区外找资源,找税源,并把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人,办事处人人都有指标,招商成效明显,XX年该街道已经从经济弱街一跃成为经济强街。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招商引资。市北区多数街道办事处存在地域小,经济发展条件较差等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面对这些困难,各街道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再对区域内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千方百计拓展发展空间。一是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整合区域内资源(就是立足辖区,不分类别,对闲置厂房、场地,闲置资源、设备等,通过统一的调查摸底,做好利用规划,在“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地对外推介招商。这样做既可盘活各种闲置的有效资产,又能扩大全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建设经营特色街、特色市场来吸引税源。二是采劝内注外营”的方式(就是在区内注册和纳税,在区外经营企业),向区域外要资源,要税源。三是积极利用好驻区资源。各街道逐渐把招商引资的落脚点从自己的管辖范围扩大到驻区资源。另外,许多街道还积极探讨引进环保、科技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等新型产业项目。

(三)制订优惠政策,落实目标责任制,调动多方面发展税源经济的积极性。区委、区政府出台的《意见》对街道完成财政收入和招商引资成绩显著的负责人实行重奖,各街道也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内、对外的奖励力度,促使街道税源经济向着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同时各街道都制定了内部的招商引资责任目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目标到各科室,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做到人人有责任、有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街道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该区许多街道认为,制约街道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地域面积小,资源匮乏,发展空间狭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除了充分利用好驻区资源外,就是营造良好的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八方来客。有的街道最大的秘诀是满腔热情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感情引资、服务留资、扶持壮资”等形式,积极吸引区外企业尤其是纳税大户来本辖区经营。有的街道营造投资环境的经验是“快”“诚”当先,服务为本,以快捷的工作效率和优质的服务让投资者满意,让客商放心。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餐饮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餐饮,全文共 5398 字

+ 加入清单

(一)逐渐形成规模走向兴旺

我县的餐饮业在2019年前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缓慢地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批餐饮企业、中山路饮食一条街逐渐成长起来,一部分如天辰酒店、明珠酒店被淘汰。我县餐饮业真正的快速发展是随着2019年3月训练基地、2019年6月大地温泉、2019年8月温泉度假村的开业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从而带动城区轩辕、金水源、蓝馨等一批酒店兴起,逐步走向兴旺。2019-2019年,全县餐饮业营业收入增幅分别为29.40%、11.00%、33.70%,餐饮营业收入由2019年的4663.5万元上升至8955.0万元,增幅高达92%。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项总销售(营业)收入的10.3%。 今年元至6月份,我县餐饮业的增速明显放缓,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为25.33%。

(二)呈现多元化格局

清水县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美味佳肴不只一二。通过长期发展和推陈出新,大菜、火锅、汤锅、快餐、小吃、烧烤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高档菜品以度假村、蓝馨为主;中档菜品以轩辕、金水源、金都、福来顺、溢香源、川味王为主;大众菜品则以遍布城乡的中小餐饮馆为主;休闲菜品以农家乐和各种烧烤为主,汉堡洋快餐也登陆我县。

(三)个体私营占主导

由于餐饮行业准入门槛低,投资大小皆宜,独资或合伙均可,所以成为民间资本进入较活跃的领域。到今年6月底全县规模以上餐饮企业2家,规模以下企业3家,个体餐馆410家,从业人员1963人。从数量上看,明显个体私营户占据主导,企业单位屈指可数。

(四)经营状况小好于大

经对目前我县餐饮业经营状况的调查,我县小餐饮的经营状况、经营收入率、经营利润率好于高中档餐饮。特别是小的面馆和小吃店生意很好,绝无亏损现象,牛肉面馆和扁食店的利润率很高,如牛肉面馆,每斤面粉能拉6碗面,每碗牛肉面再加上牛肉及辅料、调料和人工等,所有费用占每碗牛肉面的售价的45%。而高中档餐饮企业维持其自身运转的费用很大,由于客源少,部分出现严重亏损,举步维艰。

(五)经营转型升级快

目前,餐饮业已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价格、环境、氛围、品位、服务等多元素的综合竞争。顾客从原来的单一需求、发展为现在的特色餐饮、休闲餐饮、便捷餐饮等多种需求。激烈的竞争中,部分餐饮业经过“大浪淘沙”的洗礼,不得不淡出市场,如:天辰酒店、明珠酒店、训练基地、清水县大酒店、金世纪、一品香、小辣椒等。总体上看,新开业餐饮业数量明显大于淘汰出局的餐饮经营数量,新开业的餐饮经营单位整体经营水平明显高于淘汰出局的餐饮经营单位。这表明:通过优胜劣汰,全县餐饮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发展水平和规模不断向前迈进。

(六)消费群体三足鼎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餐饮客源市场日趋多样化,休闲餐饮、大众餐饮日益兴旺。从目前来看,家庭消费、个人消费、公务消费“三足鼎立”支撑清水县餐饮门面。其中,家庭消费、朋友聚会逐渐成为餐饮的主要卖点,节假日消费、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成为餐饮市场中新的消费时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节假日温泉度假村客人爆满,特别是婚庆“好日子”,各大酒店出现“等候就餐”、“一桌难求”的景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餐饮业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食品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全国各地传出的信息除了显示餐企营收增幅放缓、成本高起、利润下滑外,更是出现了较高的倒闭潮。调查报告中显示,整个餐饮行业增速陷入2019年以的最低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7712亿元,同比增长8.3%,比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这一同比增幅比2019年下降了37.6%,而且是近2019年来,1-4月份数据第一次出现个位数增幅。特别是限额以上企业的餐饮收入2449亿元,同比下降了2.7%,比去年同期下降16.4个百分点,出现了中国餐饮业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我县的餐饮业和全国的形势一样,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餐饮业收入增幅相应降低,营业利润下滑,增速已明显放缓,拐点到来,现状堪忧。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 省市县相继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意见之后,公款吃喝、公务用餐得到了有效遏制,在改变了干部工作作风和树立了干部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的同时,餐饮业特别是高中档餐饮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这几年清水县餐饮业发展总体形势还是不错的,但眼下和着眼未来,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整体规模小且缺乏品牌支撑和创新意识

全县现有规模以上餐饮企业2家,规模以下企业3家,个体餐馆410家,从业人员1963人。规模企业单位太少,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有效抵御风险的能力。由于规模小、档次低,不便于引进专业管理团队,经营管理沿袭传统、方式落后,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偏低,服务质量和水平难与适应新时期餐饮业发展的需要。缺乏品牌支撑,餐馆多、名店少,菜品多、名菜少,厨师多、名厨少,是我县餐饮的贴切写照。创新意识不强,一是店面装修缺乏新意,“千店一面”,格调不高;二是菜品沿袭老套路,按部就班,不善于推陈出新、赋予新意;三是早餐和夜市囿于传统,品种单一,潜力挖潜不够;四是菜品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和营养标准落实不够,服务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五是与文化结合不够;六是配套设施滞后,临街店面多为“格格门市”、“底商楼住”结构,受房屋结构、租金等影响,餐饮门店店面普遍狭窄,规模较小;随着车辆大量增加,餐饮经营单位由于没有自己的停车场地,致使车辆在街道上乱停乱放,经常造成交通堵塞,甚至影响企业经营和招徕顾客。

(二)、餐饮业面临高成本、低利润等现实压力

目前餐饮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即装修、房租(维修)、人工、原材料、水电成本高、环保投入高;食品安全、媒体曝光风险高;门店销售难增长,利润水平持续低。

1、装修、房租(维修)逐年上涨

要新开一家酒店,装修和房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一般人难发承受。如金都大酒店,仅装修及设施购买安装费用高达365万元,每年还要支付22万元的房租。随着时间的延续,维修费用逐年增加,如温泉度假村,现在已进入大量设施陈旧、设施破损期,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修和更换,在目前的经营状况下,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媒体调查显示,有些企业门店的续租租金上涨达100%甚至更高。一般餐饮企业房金有些都占到营收的40%到50%,经营非常难。

2、原材料、人工成本加速上升

据福来顺介绍,食材成本占收入比重近4成,2019年,食材普遍上涨20%,部分食材上涨30%;人工工资约占收入的2成。去年餐饮业服务员的月平均工资为1000元,今年上涨到1200万元。特别是后橱,一是需要的人多,二是加之技术含量高决定到菜品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人员的工资也高。如温泉度假村后橱18人月工资4万元,金都大酒店后橱30人月工资6.5万元,福来顺后橱12人月工资3万元仅厨师长每月工资6000元。

3、水电能源、环保费用高

餐饮企业介绍,餐饮业的水电单价大大高于居民用电,液化汽标准每罐今年增加15元,造成经营成本大大增加。如福来顺平均每月消费1200元,电费9000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希望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环境部门经常接到群众投诉,环境部门加大了整改、处罚力度,餐饮行业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改进排烟设施、改善隔音措施。

综合以上所述,餐饮行业利润下降在所难免。成本高,利润低,一旦挣不到钱,关门倒闭将成为必然。

(三)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影响餐饮业的正常经营

许多餐馆经营者反映,近一两年招工不利,有的餐馆常年贴着招工的广告牌,甚至由于缺少后橱师傅和服务员,在就餐高峰期,顾客的用餐和等位时间被延长,这些情况已严重影响到了餐饮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盈利水平。

(四)、政策因素对餐饮行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餐饮业进入“微利”期。2019年底,“八项规定”出台后,反奢靡之风刷新了餐饮业,加速了餐饮业转型的到来。2019年至今,在反对浪费之风的影响下,众多餐饮企业大量公务、政务酒宴订单流失,成为影响高中档餐饮业的主要原因,这部分餐饮收入的消失直接导致酒店或餐饮店经营利润的急速下跌,部分高中档酒店餐馆的经营前景不容乐观,已处于半歇业、歇业,甚至倒闭状态。如温泉度假村、大地温泉、训练基地。

(五)、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餐饮行业

近年来,餐饮业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地沟油”、“人造鱼翅”、“化学火锅”、“毒餐盒”等问题再次将餐饮食品安全推向风口浪尖。预计今年年底前,全国餐饮业将发布首个食品安全“国标”。该标准将覆盖餐馆、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甜品站,还包括食堂、中央厨房等集体就餐、送餐单位等。这项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 “国标”出台后,细菌含量多少将有强制性指标,餐馆必须保证“不超标”。另外,如果就餐后发生食物中毒、身体不适等情况,卫生部门可以依据这一标准、化验餐馆的饭菜,从而查明是否与饭馆饭菜不卫生有关及餐馆该负多大责任等,并按照相应的法规处理。

三、餐饮业发展对策

今年,虚火旺盛、高速增长的餐饮行业开始全面回归理性,危机正是餐饮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催化剂。如何迅速向科学管理、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如何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如何多管齐下捕捉融资机会,如何稳健扩张打造出真正的“航母餐企”?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寻求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出路。

(一)、借助资本市场提速企业管理水准和竞争力

从餐饮企业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来看,主要是这个行业的分散度太高,很难找到一个非常成规模的企业。未来我县餐饮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而餐饮企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或达到市场领先地位,很难真正获得成功。借助资本市场有助于真正对餐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顽症”进行彻底改造,大幅提升餐饮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建立符合中餐规模化扩张发展的商业模式将成为一大趋势。

(二)、餐饮形式更加多样化

2019年全县餐饮业陷入低谷,受影响最大的是高中档企业,一些高中餐饮企业也不得不放下身段走起了亲民路线。未来餐饮业一定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分层次消费。各种菜肴大杂烩,各种消费通吃的餐馆将被特色鲜明的品牌餐馆代替。定位不同的人群的特色餐饮业态将应运而生,实现持续发展。重点是念好“四字经”。一是念好“特”字经,精心打造主城区特色餐饮街,形成“百花齐放、百花争妍”的大好格局;二是念好“农”字经,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农家乐;三是念好“水”字经,依托得天独厚的温泉发展壮大旅游用餐、休闲用餐;四是念好“民”字经。以“便民惠民”为原则,合理布局餐饮网点,合理调整菜谱,合理调整收费价格,合理减少收费项目。

(三)、放下架子走出去请进来

“酒好也怕巷子深”,特别是高中档餐饮企业应在餐饮名店名菜包装宣传上多管齐下,提高公众知晓率,应借助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报刊等平台,对本地美食和餐饮名店进行推介宣传。改变“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思想观念,放下架子广开财源。如温泉度假村走访、联系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机关,请他们来度假村疗养、开会、培训等。

(四)加强品牌建设,加强龙头培育

实施名厨、名菜、名店三大品牌工程,提升餐饮业整体水平。将“名店”作为政府扶持发展重点,营造良好的品牌竞争氛围。大力培育限上企业,支撑和壮大餐饮规模,引领餐饮发展潮流,迅速改变我县餐饮业的落后状况。通过调查摸底,确定一批餐饮潜力企业,认真加以引导、扶持、培育,使之尽快成长为限上企业。对于已有的餐饮限上企业,要重点联系、悉心指导,促其做大做强、连锁经营和到市外寻找发展空间。

(五)、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人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借助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这一平台是有效途径。低谷中更要考虑如何“节流”,要做到物尽其用,加强内部管理,在不降低服务标准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缩减成本,节流下来的就是利润。餐饮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为摆脱危机,各餐饮企业纷纷思考新的出路,寻求降低运营成本路径。面对充斥餐饮行业的用工荒、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食材成本的不断攀升,食品安全条例的严格执行,原料的可追溯性等等经营形势,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需要企业自练内功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中餐企业必须把握住行业的发展规律,方法得当,同时借助信息化科技手段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餐饮业危机的洗礼,行业的洗牌和产业链变革,再次涌现的将会是一批有创新模式,有核心竞争力,既“大”又“强”的民族餐饮品牌。

(六)、避免重复投资

经历拐点后的中国餐饮业又将重新洗牌;面对拐点后的餐饮市场,少走弯路就是一种成功,餐饮行业因为长期处于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多次投资相当严重,经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规划,重复投资让餐饮企业经常处于“过山车”的不断从峰顶到谷底的恶性循环中。

当然,危机是有“危”必有“机”,餐饮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都要经历多个洗牌的过程,伴随着餐饮市场消费需求的发展,快速狂奔的餐饮企业在“市场需求”驱动下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管理远远滞后于规模的增长;从另一角度看,今年的全面萧条对于行业并非全然坏事,愈是危机的逼近,愈能让广大餐饮企业冷静的正视自身的诸多问题。拐点出现,正是我们餐饮企业审视自身的良机,也是对于企业的一次“升华”和“再造”的严峻考验和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农村专业技协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专业技协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中共xx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根据《xx市科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xx市科协在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龙文祥,副主席黄敏的带领下,分头深入基层,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市范围内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技协的发展现状

xx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辖七县一市三区,总人口有610多万,农业人口比例大。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各级科协组织将农村科普工作的重心下移,着力抓好农技协建设,把促进农技协发展作为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农技协这个科普载体,建立起广大群众参与科普的活力机制,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服务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技协这种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正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和欢迎,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一支主要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已拥有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农技协)2个,省级示范农技协4个,省级优秀农技协1个,市级示范农技协15个。

我市农技协发展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巩固、提高、再发展几个阶段。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强,在各级科协组织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各类农技协478个,拥有会员12万多人,遍布全市七县一市三区,涉及种植业(瓜、果、农、林、茶、桑、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养殖业(鸡、鸭、猪、鳝、蟹、鱼等)、服务业(主要是中介经营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方面的二十多个门类。其中县级农技协169个,乡镇级155个,村级154个,跨省的8个,跨市的10个。我市89.1%的农技协都经过了各级有关部门的审批,其中科协审批的139个,农林部门审批的114个,其他部门审批的173个。在这些农技协中经民政部门登记的有273个,工商部门登记的有93个;农民牵头创办的有180个,龙头企业牵头创办的94个,科协、涉农部门牵头创办的170个;股份制的有49个,合作制的86个,公司+协会的115个,支部+协会、科研单位+协会的共有103个,专业户领办的98个;开展技术服务的有193个,信息服务的141个,产加销一体的275个,技术经济实体的74个;聘请专家1406人,农民技术员4531人。据统计,XX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22120万元,农技协生产总值607693.2万元,农技协生产总值占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达31.6%。XX年全市农技协会员人均纯收入7109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一倍。有相当部分农技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开始由最初仅以提供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的低层次合作形式,发展到现在围绕某一农业主导产品的开发,创办一体化经营的高层次复合型实体;由会员最初仅是本村、本乡农民发展到打破区域界线,会员辐射到周边乡镇和跨省、市、县农村的大型农技协。有80多个农技协生产规模超过千万元,19个农技协生产规模超亿元,其中桐城市大关蛋鸭协会年销售收入已达到3亿多元。这些农技协都已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和综合性的发展轨道,成为了一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乡村,全文共 253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市政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政会实施方案》的要求,市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制订计划、座谈学习、到县区和外地调研等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美好乡村建设的现状,分析梳理了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美好乡村的决策部署后,我市迅速启动了美好乡村建设的相关工作。全市83个中心村截至目前共投入美好乡村建设资金42797万元,31个重点示范村共实施项目158个。相关部门以推进重点工作和解决主要问题为导向,及时出台配套政策,逐步完善制度体系,进一步从调查研究、帮扶指导、沟通协调和优化环境四个方面下功夫,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好推进。同时,我市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还存在乡村规划进展缓慢、形式单一、群众参与不足、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缺乏、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高度重视乡村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1.加快乡村总体规划编制进度

按照聚集发展、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则,构建布局合理的镇村体系,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风貌特色等,在全市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层次高、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的宜业、宜商、宜居、宜学新型社区,使其成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单元。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议在每年市级财政预算内安排不少于XX万元的专项资金作为乡村规划补助,规划乡村所在县区财政按比例配套,争取在三年内完成我市所有乡村的规划工作,平均每年完成200个左右。

2.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因地制宜进行编制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尊重禀赋特征、尊重历史传承、尊重发展基础,突出村庄个性,凸显差别化优势,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格局。在规划编制结束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各类规划一经批准,强制性的规划内容不得擅自调整和改变。

3.要赋权于民、以人为本

改变以往政府主导下的自上而下的编制过程,确立农民在乡村规划中的主体地位,使农民真正参与到规划中来,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充分调动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规划编制要全程公开,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规划结束后必须经村民委员会讨论同意后方可报送审批。

二、科学处理乡村垃圾问题

1.解决好“源”的问题

要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移风易俗,引导、促进广大农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逐步建立“农户自觉分类汇聚,村街入户收集分拣,乡镇区域压缩运输,县区无害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以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的效率,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污染。

2.解决好“收”的问题

针对各乡(镇)、村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等现状,科学研究制定多种可行办法,如户集、村收、村处理;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等多种处理方式。推行环卫体制改革,建立生活垃圾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垃圾收集、运输、处理部门逐步实行企业管理体制,并采取入股、合作、合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垃圾处理专业公司,培育垃圾处理产业。

3.解决好“钱”的问题

拓宽渠道,多方筹措垃圾处理经费。一是拓展上级政策。用足用活各项补助政策,争取更多资金补助。二是要将“农村清洁工程”长期纳入市民生工程,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助。三是建立“市补助一点,县区配套一点,乡镇、村自筹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村(居)民自愿交一点”的农村清洁工程经费保障机制。四是搭建多元融资平台。

4.解决好“管”的问题

完善“部门分工协作、县区负责、乡镇组织、村组实施、群众参与”的管理机制。建议明确由市容管理局统筹协调“农村清洁工程”的相关工作和督查考评,由原负责单位市农委密切配合,各乡镇统一部门,明确责任领导和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本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组织推动。

6.解决好“推”的问题

抓好规划,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对各乡镇、村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行统一规划。选择美好乡村建设试点村作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村,在充分总结试点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成功经验基础上,逐步铺开,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完善政策法规,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完整、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法规。规范化肥、农药使用。加强监管,认真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规范,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销售源头上进行遏制,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在市场上销售流通。

2.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提倡施用有机肥,从技术层面来控制化肥的使用量。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推广诱虫灯、昆虫性信息素、色板、防虫网等无害化防治技术。同时要加快农药新品种和新制剂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3.加强污染监测,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市、县(区)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监测网络体系。在重点地区建立监测站,第一时间掌握农业面源污染动态。加快土肥检测和信息体系建设,为培肥地力、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基础保障。加强病虫害监测网络建设,强化病虫信息传递能力,加快实现病虫预报可视化,减少盲目用药、过量用药。

4.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积极推广和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农业环境的污染。积极发展生态型种养模式。大力推广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猪—沼—菜(果、鱼)模式、加工—养殖—沼气处理模式、果—草—畜—沼模式。

5.全面开展“农村清洁工程”

加快“农村清洁工程”的推进速度和美好乡村建设步伐,以农村沼气工程为抓手,把“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与庭院经济开发、农村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建设村庄排污管网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

6.针对不同区域开展农业生态治理

沿湖沿河低洼地通过加大投入,建设排灌设施,新建、加固堤防,疏浚河道等办法,增强低洼地排涝减灾能力,解决低洼地群众防洪安全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江淮分水岭地区通过植树造林,发挥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10万亩森林苗木基地,并配套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江淮分水岭地区的生态面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新田县富硒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305 字

+ 加入清单

新田县富硒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硒,是一种非金属微量元素,人体适量补充,可有效提高肌体免疫能力,被誉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继碘、锌之后的第三大营养元素。20xx年在新田发现土壤富含硒元素,县委、县政府按照“打硒锶品牌、走高端之路、建养生之地”的战略,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积极推动硒产业纵深发展。市统计局产业课题组深入XX县开展专门调研,采取多层次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和困难,探求发展对策,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XX县辖7镇12乡,总人口42.36万人,总面积1022.4平方公里,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9年下半年至2019年初,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对全县998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进行地球化学抽查中发现,土壤中富含硒资源,其中硒含量适量指标430平方公里、含量丰富指标面积565 平方公里,这是继湖北恩施、江西丰城等地后,又一稀有的富硒土壤集中区。XX县委、政府敏锐捕捉这一重大发现蕴含的新机遇,提出“打硒锶品牌、走高端之路、建养生之地”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和推动全县富硒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布局,富硒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成为了中国硒资源开发协作组织成员,被省全民补硒工程项目办公室授予“原生态富硒食品基地县”,被省地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确定为“富硒土壤开发利用研究基地”,新田富硒高蛋白大豆被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确定为唯一指定大豆用品。

(一)强力推动,长远规划。一是明确发展战略。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县原生态富硒有机农产品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提出了“打硒锶品牌、走高端之路、建养生之地”的思路,制定和出台了《XX县原生态富硒有机农产品开发实施意见》,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举全县之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二是加强科学论证。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邀请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大、华南农大、湖南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进行实地检测、考证,科学测量硒土含量、分布,对发展富硒产品、产业和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三是编制长远规划。在外出学习江西丰城、湖北恩施、陕西紫阳等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域分布、产业经济等特点,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XX县富硒产业发展(2019-2020 年)》,为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硒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划。

(二)多面支持,整合资源。一是政策扶持。政府出台了富硒产业招商引资优惠、信贷支持、市场流通等多项政策,聚焦富硒产业,加大基地、企业和品牌的扶持力度。如对连片生产100亩以上的富硒有机农产品基地、300亩以上的富硒产业园区和富硒产业开发企业纳入政府支持项目,对企业自主申报有机食品并通过国家、省级认证的分别奖补3万元、2万元,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省级名牌、和国家级农产品品牌的,每个奖补5万元。二是部门合力。大力扶持富硒产业既是各级各部门的共识,也成为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实际行动。如富硒产业办公室负责日常开发和基地建设,财政部门负责协调落实富硒产业开发奖补资金,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等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面上种养基地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负责质量监管等。三是资金倾斜。县财政自2019年起,每年安排 2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资源调查、宣传策划、技术研究、专利申请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认证以及富硒农产品开发的以奖代补,其工作经费由财政据实列支。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国土、水利、一事一议等涉农资金3000万元,重点向富硒产业基地倾斜,建立以政府投入、信贷支持、企业自筹的多渠道、多层次富硒产业建设投入体系。

(三)兴建基地,企业带动。一是拓建产业基地。按照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初步建成了水稻、大豆、蔬菜、烤烟、鹅鸭、辣椒、药材、果品、食用菌、特色畜禽(黑猪、野猪、竹鼠、黑豚)十大类基地。如年产蔬菜2400多吨的莲花乡蔬菜基地、陶岭辣椒基地等。二是开展专业合作。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模式,成立了新田回香大豆专业合作社、生态原土鸡专业养殖合作社、利鑫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石羊醋水豆腐生产专业合作社、宏旺菌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等共81家,引领和带动2.18万农户种养增收,扩大富硒产品生产线。三是有效土地流转。成立了XX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XX县信达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托有限公司。不断创新方法,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在莲花乡开展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试点,公司信托流转水田面积达537亩,用于蔬菜生产核心基地建设。四是突出园区带动。成立了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指挥部,引进拟投资5亿元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泛蓝集团落户,集聚了湖南鸿昌富硒食品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新田壹加壹农业开发公司、鑫隆鸭业有限公司等富硒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产业开发集聚与规模。

(四)多元开发,产品畅销。目前,全县富硒加工企业依托基地,强化产品加工和深度开发,富硒十大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发展来势较好,已成功开发富硒大豆、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云耳、富硒鹅熟食、富硒鸡等多类别、多层次产品。富硒高蛋白大豆、“馨秀峰”牌蔬菜、“豆家旺”牌豆制品、鑫隆牌白条鸭、金波湖牌鹅熟食产品等各畅销省内外多个城市和远销粤、港、澳,特别是“馨秀峰”牌蔬菜以高于本地同类品种4-6倍的价格销在新加坡大受欢迎。利达工贸、鑫隆公司产品标识均获湖南省著名商标,秀峰蔬菜、虹图牧业等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证书、有机证书,南有新菌业产品获有机食品证书,富硒王益寿鸡荣获华第五届中国(湖南)山乡美食文化大赛最佳营养养生湘菜奖。

(五)广泛宣传,提升影响。以XX县原生态富硒土壤新闻发布会为富硒宣传大战序幕,开展了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级平台宣传,丰富了画册、影视专题片、超市上柜等宣传形式,组织参展长沙年货购物节、中国(湖南)美食大赛、中国谷物食品博览、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省市农博会多方位宣传,通过举办 “富硒之乡——南有新田”全国超级卡车大赛等,融合富硒产品、美食、养生、文化立体宣传,开展以岭南文化为背景的文学创作、摄影等文化宣传,不断提升新田富“硒”的知名度。如今,硒传说、硒文化在新田妇孺皆知、众口相传,硒产品也走出永州、迈出国门。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相对于湖北恩施、江西丰城、陕西紫阳、贵州开阳等富硒地区和湖南桃源硒产品加工区,新田的富硒产业开发起步较晚,也面临着发展过程的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是开发较晚,辨识度不高。湖北恩施1966年发现世界上最大、富集程度最高的硒矿床,1987年正式开发,形成了富硒茶等十大产业,富硒产业年产值20多亿元,拥有“中国第一高硒区”、“中国硒都”之美誉;江西丰城于2019年发现富硒,致力于打造“中国生态硒谷”,成为富硒发展快、产业化程度高的地区;贵州XX县75%以上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素有“金色开阳?富硒之乡”之美,富硒大米等走俏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面对其他地区较为成熟的发展思路、富硒产业和产品,新田富硒发现得晚,因而产业开发时间上迟了一步,反映为地域性知名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够、企业规模不大、产品知名度不高,在全国性市场缺乏明显的辨识标志和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二是产品层级偏低,营销手段单一。从现有产品体系看,富硒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为种养类产品,如大豆、菌类、蔬菜、鸡、鸭、蛋等,缺乏深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利润也比较低。除了一些鸭、鸡、兔等加工产品外,大量地以原产品方式外销,如大豆合作社年收购大豆500万斤,直接以原料出售的300万斤以上,而在加工、提炼豆腐类产品上也只有油豆腐之类产品,没有豆奶或其他更高级的产品线;蔬菜也全部拉往深圳贴牌后售往香港、新加坡等地,上市价格相差3倍左右。企业、基地在营销方式、开辟销售渠道上,缺乏主动性、有影响、有创意的市场性方法措施,很大程度地依靠政府的鼓与呼。

三是加工能力不强,带动力弱。当前,全县从事富硒加工产品的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整体实力不强,高精产品开发不足、盈利能力较低,特色品牌不多、影响力有限,开发带动力弱。2019年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财税收入为0.157亿元,对全县财税收入的贡献率仅为2.8%。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家,缺乏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和一些在市场上叫得响的本地特色品牌,在带动基地建设、农户参与方面显得力量不够。

四是缺失标准,滥用存隐忧。自从宣告土壤含硒元素,仿佛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一些基地、农户、开发商认为种的、养的都是富硒产品,不经检测一窝蜂地在农产品贴上富硒标签,吸引消费者眼球。由于缺乏一套检测标准和权威的检测机构,“富硒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想贴就贴”成为富硒产业长期发展的隐忧。

三、前景分析

开发稀有资源,大力发展富硒产业,这既是XX县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又是对人类健康的责任和贡献,其前景明朗,也将大有可为。

(一)硒元素功能独特,补硒为人们所追捧。国内外多年科学研究和实践表明,硒具备提高人体免疫能力、预防癌变、抗氧化、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生殖、抗高血压等多种作用,被称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继碘、锌之后的第三大营养元素。缺硒将直接导致40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以及生殖系统疾病、儿童发育不良和营养阻滞等。我国15个省区通过长期补硒预完全控制了克山病、大骨节病的流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补硒研究表明,结果肝癌发病率由52.84/10万降为33.05/10万,湖北省XX市,肿瘤发病率居全省最低水平,消化系统肿瘤为全国最低发生率;美国补硒预防肿瘤的干预试验证明,通过补硒使肺癌发病率降低40%、直肠癌降低58%、前列腺癌降低63%。硒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补硒行动在全球范围内相继展开,美国、芬兰、日本等国掀起全民补硒热潮,国内富硒产品热销且价位不断走高,反映出补硒效果为人们认同。

(二)缺硒区域广泛,硒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硒在地壳中含量仅为1亿分之一,且分布极不均匀,全球有42个国家、地区缺硒。我国更是一个缺硒大国,据《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显示,72%的地区约7亿人生活在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华北、东北、西北等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东南沿海是我国富硒地区,也只有0.10mg/kg,是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限。全国1094个县市(约占全国一半)的土壤样品硒含量结果显示:只有1/3的县达到国际公布的正常临界值,2/3的县属缺硒地区,严重缺硒地区占29%。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要求食品不仅要“吃得安全” 还要“吃出健康”。近年来,恩施、丰城等地的富硒米、富硒茶、富硒大蒜、富硒蔬菜等多种产品走俏市场,富硒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是最具特色、最具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良好的产业。

(三)新田富硒开发条件成熟,硒产业强县富民。一是资源珍贵稀有易开发。与国内其他富硒地区比,XX县富硒资源有五大显著特点:1、面积大。全县硒含量适量指标(≥0.2mg/kg)面积达430平方公里,含量丰富指标≥0.4mg/kg)面积达565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 43.23%、56.77%。富硒总面积超过江西丰城,分布比例在已知富硒地区位居前列。2、硒含量稳定适度。富硒地层较厚,硒含量稳定适度,土壤中硒含量0.4 mg/ kg最适宜富硒作物种植,且来源稳定。3、无污染。新田土壤中无伴生重金属矿,是少有的“洁净”土壤,同时伴生锶、锌等有益元素,非常适合开发天然、无污染的富硒有机农产品。4、品质好。新田地处南岭北麓,气候温和、年日照1713小时,无霜期228天,是全省“四大温室县”之一,主要富硒农产品鲜、脆、香,硒含量适中,如新田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9.12%、硒含量在0.16 mg/kg左右,胡须鸡硒含量0.085-0.12 mg/kg,大米硒含量0.172 mg/kg,鸡蛋硒含量0.5 mg/kg。5、易吸收。新田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有砂岩、石灰岩、钙质页岩等,土质为多为粘壤土,ph值在5.5-8.5之间,土壤中硒的补充持续性强,易于作物吸收。二是开发氛围浓厚。XX县委、政府敏锐地把握了发展机遇,在富硒产业在做大文章、下硬功夫,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发展战略清晰,全县上下已形成共识。广大企业主高度认可富硒产品,积极投身产业开发,为富硒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有效汇聚各方力量,加强富硒产业培育,把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县人民心齐劲足。三是带动全民致富。富硒产品大部分集中在种、养殖业,加工业也是农产品密切相关,富硒产业是农户、基地、企业的广泛参与构成的全产业链条,在生产、加工环节上需要更充足的土地、更多的劳动力,因而也是催进就业、带动全民增收的事业,有着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将为新田自我脱贫探索出新的道路。

四、发展建议

发展新田富硒产业,应进一步在培植主导产业、推进规模开发、打造品牌优势、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大打“富硒牌”,把新田富硒产业做成特色产业和富民事业。

(一)培植主导产业。聚集各种力量和资源,依基地做产业、借土地生财源,发展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财税贡献率高的主导产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强整体实力。一是抓大放小。规划镇、村或区域边片的产业布局上,抓大放小,不求全、而求大,不开“百货铺”、而做“专营店”。可借鉴陕西紫阳打造茶叶基地时舍弃“一村一品”、“一家一业”而采用“一镇一品”的做法,提升开发规模水平,为产业壮大建立基础。紫阳富硒茶业转型后销售额在亿元以上,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二是扶强做优。坚持“因地适宜、集中连片、节约用地、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产业发展原则,在规划水稻、烟叶、大豆、蔬菜、油茶、肉鸡、草鹅、肉牛、特色家禽等重点富硒产业时,当前,优先发展基础条件好、生产优势明显、提升空间较大的五大产业:1、大豆产业。新田富硒大豆种植条件已初具规模,种植农户比较效益高,豆类制品易贮易管也有利于深加工,可在山地种植也符合新田耕地少的实情。如能达到8万亩左右面积,产量将近1.6万吨规模,成为原产值过亿元的支柱产业。2、蔬菜产业。以新田莲花乡外销型基地为龙头,借鉴或复制其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引导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打造优质出口基地。按新田莲花乡外销型基地3千多亩面积、产值7千万测算,可很快打造成过亿元的产业,而每亩田的效益是一般种植的3-5 倍,人均增收3倍左右。同时,也可创汇。3、水稻产业。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业,加工、包装富硒大米,可以成为销售广东等地湖南大米新品牌,还可成为稳定的优质大米出口基地。目前丰城等地富硒大米价格,在基地、市场分别是普通米的3-5倍,部分高档系列达到20元每斤。新田现常有水稻面积 28万亩,是可建成的稳定型富硒大米供应基地。进一步推广无害、生态种植技术,开发优质高档米,增长潜力较大。4、烟叶产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低焦油、低自由质、富硒烤烟型基地,提供新的烟叶品种,也是财税增长的另一突破口。5、辣椒产业。以陶岭乡为依托,充分利用荒山闲置资源开发扩大陶岭辣椒基地,如对仁岗村等周边荒山整合、综合开发利用。发展辣椒旅游业,把有名的“劳务之乡”打造成知名的“辣椒之乡”。

(二)推进规模开发。生产没有规模,就没有充足的原料保障;产品没有规模,市场没有辨识度;产业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新田富硒产业发展要以规模经营来谋得市场主动权。一是扩大基地。完善以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主、当地农户入股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强产业基地道路交通、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攻克土地流转等难点,推进土地有序、增效流转,实现基础科学化、规模化布局,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基地的规模化经营,是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是产业做大的基础,能确保原料有供应、加工有货拉,避免一些地方在发展产业上出现的有名气而无实物、有实物不够物流的小、散、乱的现象。二是壮大加工业。富硒加工企业是富硒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重要驱动力和财税贡献者。把加工业的发展作为富硒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积极培育一批富硒产品开发企业、龙头企业,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激发产业开发的带动力,发挥其在产品成为商品、基地对接市场转换过程的积极作用,构建财税增长源。一方面,继续对本地现有基础良好、有发展后劲的优势企业,在资金、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扶上马、送一程”,支持其在产品上深度开发和市场开拓,帮助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合并、联合境内同类型或关联性强的企业,形成本地优质企业群,提升产业开发的科研、资金等实力。另一方面,精心包装优势项目,引进科研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资金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办大企业、好企业,为富硒产业找对“婆家”,获得富硒产业做大做强的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三是开发新产品。富硒产品要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由单一品种向多类型丰富、原材料经销向深加工产品延伸,形成高附加值、高识别度的系列深加工产品,以产品为拳头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品牌战略。坚持高端开发路线,实施地域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发展战略,大动作、高密度地提高品牌影响力,真正实现“以硒为贵”、大有“硒”望。一是富硒地域品牌。统筹策划、包装,多部门多单位联动,整体推动“富硒之县、南有新田”的品牌影响,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地域品牌识别度,在富硒开发上形成整体效应,打造新田的“金色名片”。如制定印有新田字样或式样的标签标识,统一张贴境内的富硒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以县域名义冠名大型活动等。二是企业品牌。培植和做强企业主体,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某一行业的排头兵或引领者,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影响力的富硒龙头企业集群,放大企业“富硒光环”。相关部门加大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省级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力度,积极牵线搭桥。品牌初建阶段,也可联合知名企业进行共同开发、贴牌生产,实现借船出海,提高企业的辨识度和知名度。三是产品品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深度开发,或联合科研机构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成长为市场“盈利容器”。鼓励和支持企业专利、地理标志性产品申请,同时加强市场保护。在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上,一要进行与其他富硒地区的深入比较研究,凸显自我特色。二要制定富硒技术标准和标签使用规范。凡是未经检测的,一律不得使用硒标签;凡是含量不合格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得以富硒产品出售。对影响富硒发展战略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对纪录不良企业或开发商,坚决限制资格,促进长远开发。三要建立起可追溯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安全、环保。

(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开展全民创业,增强活力。制定和出台全民发展富硒产业的政策和激励措施,激发资本、人力等活力投身富硒产业开发,特别是要调动广大农户的富硒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搞好土地流转、承包、出租,实现在农业“第一车间”就业,实现增产增收,把富硒产业发展成富民事业。二是多形式宣传,扩大影响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富硒产品网站等开展“认识硒价值、发展硒产品、促进人健康”等知识型宣传,广辟“认硒之路”。利用贸易洽谈会、农博会、产品推介会和富硒产品上专柜等方式,全力推广新田富硒系列产品,升级消费。结合孝文化、长寿文化、南岭文化、食文化等,开展硒文化宣传,如举办全硒宴、长寿之乡旅行等多种主题活动,彰显硒文化魅力。加强与恩施等地合作,共同策划大型宣传活动,实现抱团发展。三是严格保护环境,增强生命力。尽快成立专门富硒检测中心,加强各种产品的硒元素检测。职能部门加强环境监测,动态掌握硒元素变化及其他金属含量情况,严防金属等污染。提倡农户科学使用化肥等技术,保持土壤的原生态。

(五)打造特色经济。新田是全省唯一的富硒县,这不仅是XX县的优质自然资源,也是全市、全省重要的可开发资源和特色资源。依靠新田一己之力来推动基地建设、科研开发、项目包装、品牌打造等,不仅速度上较慢,也较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起富硒产业发展的规模和优势。建议搭建市级以上平台,更高层级设计新田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在政策、项目、资金、科技等方面整合力量多面扶植,优化国土、扶贫、农业、畜牧、水利等开发资源定向支持,多级联动,集中精力把新田富硒产业打造省市级的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县域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市广电影视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5764 字

+ 加入清单

广电影视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广播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按照国务院颁布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在重视发展公益性广播影视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广播影视产业,充分发挥广播影视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市广播影视工作实际,市广电局党组中心组对我市广播影视产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末,我市现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影院1座,电视台1座,实验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2座,电影院1座;企业广播电视站3座。市级广播节目2套,电视节目2套;县级广播节目2套,电视节目1套;企业站电视节目1套。市级广播每天自制节目34小时30分,电视每天自制节目2小时30分;县级广播每天自制节目21小时20分,电视每天自制节目1小时50分;企业站每天自制节目36分钟。市级广播全年播出14600小时,城市电影放映650场次,电视全年播出12410小时;县级广播全年播出9150小时,城市电影放映540场次,电视全年播出10110小时;企业站电视全年播出2905小时。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7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4%。市级广播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台1座;县级广播发射台2座,电视发射台1座。全市有线电视光缆干线1266千米,有线电视用户13.6万户。全市广播影视从业人员742人,其中市级364人、县级291人、企业站87人。全市广播影视经营创收4116万元,其中市级2570万元、县级1020万元、企业站526万元,预计全市广播影视经营创收超过4700万元。

二、现状分析

我市广播影视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广播影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产业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主要体现在:

1.基础较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离不开宣传、事业、管理和队伍等几方面因素。近年来,我市广播影视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广播影视节目的收听收视率不断提高;事业建设发展迅速,广播影视有效覆盖面显著扩大;管理工作日益加强,广播影视社会行业工作格局得到规范;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广播影视系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调动。这些工作取得的成绩,都为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总量增加。我市的广播影视产业经营创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90年代形成产业雏形,进入21世纪后快速发展,产业经营创收总量从最初的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到末达到4116万元,年均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

3.思路清晰。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市广播影视产业形成了“依托广播影视媒体,大力发展广告经营,努力开拓节目市场,确保广告和节目经营稳定持续发展;依托广播影视网络优势,巩固和发展有线电视业务,积极拓展多功能业务,大力发展网络经济;依托广播影视行业优势,积极开发相关产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战略,产业效益连年取得明显增长。

4.各具特色。在以广告业务为主的创收方面,市电台实行城市广播和交通广播广告分频承包经营;市电视台实行广告目标管理经营承包责任制;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市广电报社则是自行运作广告。在网络经济发展方面,市广电网络分公司依靠发展有线电视用户,依靠收视维护费价格调整,依靠发展增值业务,如数字电视机顶盒、互联网等,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创收实现了成倍的增长。在相关产业方面,也取得部分突破,如市电台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学校,市电视台的广电旅行社、少儿艺术团,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市广电报社的报纸发行业务,市广电物业管理中心的对外物业托管等。这些经营创收活动各具特色,效益明显,为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困难和问题

广播影视属于高投入、高技术的产业,设备的更新、人才的引进、网络的建设和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没有投入就谈不上技术的更新,没有投入就谈不上人才的引进。但真正能够投入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各方面的支出都显得捉襟见肘。近年来,我市的广播影视产业虽然有所发展,效益有所提升,总量有所增加,但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其主要是:

1.总量偏小。近年来,我市广播影视产业经营单位主体性增强,广播影视产业的核心层和外围层都得到发展,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业效益初步显现,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纵向相比,确有较大的增长。但我市广播影视产业总体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特别是与先进、发达地区广电产业的横向相比,总量仍偏小,比重仍偏低,产业合力没有完全形成,总体实力和竞争力还不强。

2.结构失衡。一般来说,广电产业分布情况是广告和内容创收占总量的50%,有线电视网络创收占总量的30%,财政拨款占总量的20%。从宏观上看,目前我市的广播影视产业创收则出现了倒挂现象,即有线电视网络创收占总量的50%,广告和内容创收只占总量的30%。这说明我市广电产业的经营创收从宏观上来说结构是失衡的。从微观上看,网络经济以有线电视收视费为主,广播影视媒体以广告创收为主,而网络经济中的增值业务,广播影视媒体的内容创收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

3.竞争失序。从全省来看,省台的众多频率(频道)在落地,对我市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视率是一大冲击,此外,其部分频率(频道)近似或低于市级台广告价格的广告播出,对我市的广告创收也构成威胁。如市电视台过去的外地品牌广告量达80%以上,而现在只占总量的8%,90%以上都是本地广告。就全市而言,渝水广播电视台与市本级的媒体同在市区播出,虽对市本级节目的收听收视率影响不大,但其相对低廉的广告价格,却对市本级的广告创收构成冲击,从而导致市本级的广告量貌似很多,可广告单价却始终上不去。

4.创新不够。一是在产业发展的思路上不够连贯。如整合全系统广告进行集中经营,买断渝水台广告经营权,开展营销活动和户外广告等,过去都曾经做过一些尝试,但大都有始无终。二是在产业发展的视野上不够开阔,办法不多。一方面,一些能够体现广电优势的阵地,例如数字电视地面广播项目等,我们没有去开发、去占领,仍然局限于传统产业;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产业创收的手法简单,形式单一,一些本属广电产业的创收项目,没有去发展,如车载电视项目等。三是在广告节目的制作上不够新颖。如部分创收栏目的制作不够新颖,医疗、药品广告的播出形式不够创新等。四是在网络增值业务的开发上不够有力。如依赖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受节目内容的制约,用户增长不快;互联网业务受电信部门的制约,网速慢,用户增长不多;图文电视和点播频道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人才缺乏。我市广电系统在长期的宣传、事业和管理工作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宣传、技术和管理人才,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但随着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凸显,尤其是缺乏优秀的广电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管理、策划、资本运作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

四、思路与对策

1.加快实施数字影院建设工程。依托中国电影集团在数字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和影院建设方面的龙头和示范作用,加大数字化影院新建、改建力度,率先在全省完成我市城区的数字化影院改建工程,率先在全省实现我市电影放映设备的数字化转换,积极实施跨区域扩张或整合,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促进我市电影产业升级,做强做大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促进我市电影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到2019年,我市主城区再增加1—2座数字电影放映城,分宜县城区建设1—2座数字电影放映城。

2.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以我国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经双向数字化改造,可提供包括语音业务、宽带高速数据接入等在内的各种综合信息服务,可以满足“三网融合”业务发展要求,是最经济、最具内容优势、最具发展潜力、最能带动新兴产业链发展、最宜发挥网络自主创新优势、最具中国特色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该项目计划建设连接全国部分大中城市,骨干网速率达每秒1000千兆,接入网用户端速率达每秒100兆,比现有用户上网速度快100倍,能提供三网融合综合信息业务的示范网络,为最终建成覆盖城乡3亿以上家庭的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奠定基础。依托该项目平台,到2019年,我市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初具规模,产生规模经营效益。

3.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以我市列为全省首批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城市为契机,按照“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整体转换、市场运作”的总体要求,一是将有线电视网原来传输的模拟电视节目增加到50—60套数字电视节目,同时推出若干套数字广播频道(包括多语种的外语广播),为付费电视用户提供30—50套付费节目和若干套视频互动点播节目;二是大力开发公共信息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电子政务、文化教育等信息服务;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大量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从而极大地满足群众需求。,我市主城区率先在全省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2019年,全市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4.全力推进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按照国家颁布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推动广电网络数字化、信息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通过网络整合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能够实现广电网络全程全网,提升网络业务承载力,开发多种业务,将千家万户的电视机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政务公开、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成为城市现代服务和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平台。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网络整合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具有重要意义。据测算,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网络整合将有效带动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产值,为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为国民经济和国家信息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为契机,启动全市企业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整合,2019年,全市完成企业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整合。

5.大力发展影视制作业。内容生产是广播影视的核心优势。采取有力扶持措施,降低准入门槛,提升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影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形成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影视节目生产全面繁荣的局面。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国内国际重要节展和平台,大力实施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影视节目推广战略,探索建立“市场运作、企业营销、政府补贴”的推广营销新机制,把政府扶持和运用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使具有视角、特色、元素的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影视节目更多地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到2019年,采取自创、联合等方式,力争全市完成1部电影、1—2部电视剧、3—5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影视产业链。

6.加快发展广播影视新媒体。依托传统的广电媒体,加快发展网络广播电视,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具有全省重要影响的网络广播、网络电视。

依托我市现有无线传输资源加快网络建设,抓紧建立全系统广泛合作、统一运营的体制,探索走出一条新媒体发展的新路子,使新媒体成为广电系统继广告、收视费、票房之后的第四大创收来源。

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通过无线覆盖网络,向手机、mp4、gps等各类便携接收终端,随时随地提供广播电视、电子报纸、电子杂志、以及金融、交通、生活等各类媒体信息服务。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对拉动民族工业、推动文化内容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该项目将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奥运成功试播和阶段性规模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技术、业务和运营支撑体系,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城市的无线网络,形成惠及亿万群众的新型广播电视服务方式和产业业态。该项目在我市已完成阶段性试验工作,力争启动,2019年产生规模经营效益。

7.加快开发农村广播影视市场。依托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保障农村群众广播影视基本权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带动和开发农村市场,实现建立公共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到2019年,全市城乡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通达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80%,各乡(镇)配备1台(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条件好的乡(镇)有院线公司进入。

8.加快区域性一流媒体建设步伐。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以市广播电视媒体为重点,大力建设频率(频道)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市、辐射周边区域的区域性一流媒体,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不断扩大我市广播影视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电视台将以市内发展为主兼顾区域性,向市内、区域性并重发展转变,由以电视为主兼顾新媒体,向电视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转变,大幅提升电视台的区域性传播力,建成区域性领先的电视、网络视频现代传播体系。人民广播电台将形成以无线广播为基础,以调频广播为补充,以在线广播为支撑,以新媒体发展为方向,以多媒体传播为特征的现代、区域性、综合传播体系,使之在技术装备水平、频率规模、节目制播能力、新媒体发展、受众覆盖范围、区域性舆论影响力等重要指标方面,接近或达到全省主要传播媒体的水平。广播电视报社积极创新广电报运营机制,推进广电报与周边地区的联合与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发展,把广电报真正办成一份群众喜爱的生活服务类区域性报纸。到2019年,争取增加1—2个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打造2—3个精品频率(频道)和5—6个精品节目(栏目)。

9.巩固提高广播影视广告业。在抓好传统的广播影视广告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广告、网络广告、移动广告等新型传播载体广告,努力提高广告创意设计和制作水平。针对广播影视的特点,对平面广告、视听广告、户外广告等经营性资产进行广播、电视、电影、报刊、广电网站等多种媒体的多重开发和利用,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广告创收赢利能力。到2019年,全市广播影视广告业年收入力争达到5000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经济社会发展注重民生保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474 字

+ 加入清单

经济社会发展注重民生保障调研报告

胡锦在17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党的宗旨的要求。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前提,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反过来,民生的改善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又会对经济发展以有效推动。长阳县委、县政府深知这一发展要义,自以来,就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力推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重,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加大投入,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创造性地启动实施了社会领域“五大工程一项计划”,让全县人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贫困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消除贫困,必须有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长阳县委、县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一体两翼”工作,以扶贫到户为抓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力的促进了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减少绝对贫困人口3000人,全县绝对贫困人口降到5.27万人,使6000名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全县低收入人口减少到6.08万人,分别占农业总人口的14.76%和17.03%。争取扶贫资金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2%,争取中央、省直6个单位落实社会帮扶资金200万元,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增收达到100元。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一是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新修和改造村级公路1125公里,完成通村公路硬化1000多公里。黄陵洞特大桥建成通车,宜长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白氏坪至流溪段全线通车,县城至高速公路接线路正在加紧建设,“庄麻”、“资黄”公路硬化全面竣工,县内国家二级路改造全面完成,乡乡通油路的目标基本实现。二是“电力瓶颈”有效缓解。全面完成了城区电网改造,完成了110kv板桥铺、35kv王家棚变电站建设和35kv火烧坪、榔坪输变电改造工程,启动了110kv津变增容和长津输电线路改造等工程建设,城乡输配电网络进一步健全。三是信息通讯网络进一步健全。乡镇互联网业务全部开通,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网络实现了全境覆盖。四是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农村能源、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有效保护了全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到73.6%。

(三)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全县上下始终把“普九”工作当作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各级政府的教育职责,着力解决“普九”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促进了全县“普九”成果的稳固提高。1999年6月,县“普九”工作通过省人政府验收,、和又先后三次通过政府组织的“普九”复查,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7—12周岁正常适龄儿童20419人,己入学2041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女童入学率100%。小学无辍学现象。同时,以“普九”为契机,围绕“高中进城,初中进镇,联村办小学”的目标,依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统筹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大力调整学校布局,学校数量逐年减少,学校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全县中小学校总数已由的369所调减到99所,基本实现了布局调整规划目标,极大地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在调整布局的同时,为解决边远山区学生的入学困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努力探索适合山区教育特点的办学新模式,积极创建农村寄宿保育制小学,共创建寄宿制高中4所、初中16所、小学69所;创建寄宿保育制小学55所,其中31所被宜昌市教育局授予“寄宿保育制示范学校”称号。

(四)人才培养不拘一格

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为载体,着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将能够带动一片、示范一方的致富能手和“土专家”“田秀才”,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点,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乡土实用人才培养、选拔、管理机制,采取与三峡大学联办、县内设点的方式,在宜昌市率先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同时,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载体,加大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并建立了文化人才奖扶制度,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设立“高龄民间艺人生活补贴基金”,对年满70周岁、从艺40年以上的优秀民间老艺人发放了定额津贴。大力培育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采取“结对传授”和“分片传授”的形式,通过选送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人才到高等艺术院校深造,定期将县外创作者“请进来”,组织开展“民间艺人师徒大赛”等活动,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土家民族文艺传承人。

截止底,全县人才总量达到13083人,占总人口的3.15%。其中党政管理人才1416人,少数民族984人,占69.49%;女性268人,占18.93%;本科以上学历有455人,占32.13%;35岁以下有303人,占21.40%。

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579人,其中少数民族420人,占72.53%;女性134人,占23.14%;专业技术人才4596人,其中少数民族3493人,占76.00%;女性1920人,占41.78%;本科以上学历1264人,占27.50%;35岁以下有1696人,占36.90%;具有高级职务279人,占6.07%;中级职务2731人,占59.42%;初级以下职务1586人,占34.5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名。另有集体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126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121人,农村实用人才1194名,民族民间文化人才2926名,有专兼职社会工作人才1125名。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在社会发展领域,重点实施了“五大工程一项计划”,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程。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30.98万人,基金征缴率达到100%;截至底,共有94.3万人次受益,补助基金2814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被国家卫生部等八部委表彰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二是实施助学启智工程。自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助学启智工程以来,三年共筹措资金11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9万人次,确保了特困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三是实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工程。在全国县一级率先颁布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建立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数据库和生态保护区,出台了优秀民间艺人奖扶政策,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与传承,撒叶儿荷被纳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四是实施计划生育“民福”工程。全县每年有2万多人享受计划生育基本免费服务,有1800多人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持政策,有650个计生困难家庭被纳入农村特困救助对象,民福工程被国家计生委命名为中西部地区的“好典型”、“好样板”。五是实施城乡贫困救助工程。对城市低保户、农村重灾户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大力救助和帮扶,基本解决了城乡弱势群体生产生活难的问题。自城乡贫困救助工程实施以来,10811名农村特困对象得到了救助,5624名城镇居民享受了低保,18690人享受了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80%的五保对象得到集中供养,近名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六是实施“科技富民计划”。培育了一批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带头人队伍,应用和转化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打造了一批区域优势品牌,增强了县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科技与经济的藕合度不断增强。几年来共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36个,引进新品种46个,开展各类技术培训9.6万人次,培养科技文化中心户793户,科技对工业的贡献率达到42.8%,提高了11个百分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6.9%,提高了2个百分点。[②]

(六)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全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优良发展环境的决定》、《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长阳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园区的优惠政策》,建立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执法行为管理制度、发展环境评议制度、投诉查处和责任追究制度、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等五项制度,开展了“以诚信为本、以信用立县”和“为谁发展、谁来发展”的宣传讨论,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进行各项改革,深入开展“信用长阳”创建活动,全县信用环境进一步好转,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诚实守信、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新型银企、银地关系逐步建立。

(七)执政能力日渐增强

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做到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科学行政。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把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全面推行首问负责、政务公开、绿色通道等制度,实行“五个一”的项目协调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的意识明显增强。积极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在全县建立了方便、快捷、高效的便民服务体系。截止目前,三级便民服务中心累计受理服务事项件48.8万件,已办结48.6万件,办结率达到99%以上。规范招投标行为,净化交易市场,共组织招投标403次,节约增资1500多万元。出台了县人政府工作规则,推行《关于加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八条规定》、《关于厉行节约、规范公务接待的八条规定》、《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的八条规定》、《关于加强全县资源管理的八条规定》、《关于严格国有资产处置程序的八条规定》和《关于加强县属国有企业管理的八条规定》等管理规定,完善乡镇人政府和县政府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约束、督查机制,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政府管理,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坚持加快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两手抓,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社会发展领域,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追求社会公平,在全国率先实施社会五大工程一项计划,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了改变农村“小病拖、大病磨、实在不行请巫婆”的现状,缩小农民在医疗待遇上与城镇居民的差别,作为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源地、首批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于率先启动并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程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农民的生存、生活质量开始得到提高,劳动力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民族贫困地区困难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于启动了“助学启智”工程,建立起了以政府为主导的贫困学生救助长效机制。为了解决育龄群众享受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难、农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开展难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难的问题,还实施了“民福”工程和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工程。国家计生委专家在长阳检查后指出:“这是全国中西部地区的好范例、好样板。”每年筹资100多万元用于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在全国率先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库,重奖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巴土文化已经成为全国驰名的一个重要区域品牌。此外,还筹资1200万元实施了“城乡贫困群体救助工程”,对城镇低保户、城镇“三无”人员、流浪乞讨人员、农村重灾户、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特困优抚人员以及政府认为必须救助的其他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大力救助和帮扶,基本解决了城乡弱势群体生产生活难的问题。

(二)追求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坚持激发活力与加强管理两手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活而有序,是活力与有序的统一。社会活力系统构成复杂,既包括人的要素的活力,也包括自然、环境的控制改善的活力以及机制的活力。[③]近年来,长阳县始终坚持把体制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企业改革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扎实开展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农村税费改革,县乡机构和行政机关人员大为精简,乡镇由16个减少为11个,行政村由435个减少到154个,村组干部减员5019人。同时,还推行了综合预算、政府采购、工资直达、税款直达等财税改革,深化了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以养老、失业、医疗、城镇低保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正在消除,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活力竞相迸发。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活力,但这种活力是活而不乱,是有序中的活力,是保证有序的活力。在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同时,要十分注重加强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在加强政府管理上,一方面是建章立制。在对乡镇、政府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的基础上,长阳县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出台了五个“八条规定”。另一方面,注重研究和把握工作规律。在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对事物进行理性思考,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并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例如,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探索并采取了“分头积极抓招商,统一动作签合同”的办法,促进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在加强社会管理上,突出“三抓”。一抓劳动就业。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二抓社会保障。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子女入学方面的困难。三抓社会稳定。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主动帮助解决问题,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三)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坚持提高国民素质和保护生态环境两手抓,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优良的环境。

社会的和谐不仅来源于人类社会内部的协调发展,同时要有赖于社会的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在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首先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以农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着眼于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三建一创”(建道德规范、建道德档案、建道德理事会,创和谐民风)为主题的农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建设与保护。在经济建设中,不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五小”企业、重点污染企业及开山炸石、毁林开荒等行为进行集中专项整治,优先对清江两岸和旅游景区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拒绝虽有较好经济效益,但污染不达标的投资项目,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和清江秀美的山水风光,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追求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坚持发展民主和健全法治两手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保障。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动摇,有力地提高了科学执政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充分发扬民主,科学决策,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完善了班子内部的工作分工、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办事情、作决策,都坚持是否有利于全县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是否有利于全县社会政治稳定、是否有利于大多数群众利益的原则。二是协调各方,充分调动各界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注重协调各方,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以求团结统一,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充分运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民族立法权,积极开展民族立法,先后制定了自治县计划生育条例、自治县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自治县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补充规定等8部单行条例,修改了自治县自治条例和自治县乡村公路管理条例等3部自治法规。

(五)追求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坚持弘扬现代科学和培育人文精神两手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是大力弘扬现代科学。全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等十一个政策性文件,还组建了科技顾问团,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科技人才制度,将全县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领导干部的头上,极大地突出了科技工作的主体地位,有力的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在立足于自主研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各大院校合作,借力生智,涌现出了一批科技成果。通过大力推广生物工程新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农业高效栽培、生猪和山羊杂交、节能增效等先进实用技术,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对经济的渗透不断加强。[④]二是大力培育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维护和实现和谐的深层次的“软件”因素。在培育人文精神上,把重点放在培育人、环境及打造信用长阳上,提出“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按户发展环境”,把客商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我们服务质量的标准,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纪律严明、奋发有为的公务员队伍。积极探索并建立社会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在全国旅游行业率先实行了信用等级评价授信制度,极大地促动了全社会信用意识的提高。

三、借鉴与启示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

坚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以系统、综合、辩证和统筹的思想谋求发展,提高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改革和发展的本领。充分考虑经济工作各个方面的关联性,全面整合和科学利用各类优势资源,注重把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更加突出经济工作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坚持用“五个统筹”的思想指导发展,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辩证地认识县情,辩证地看待发展环境,辩证地看待机遇,辩证地看待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努力变劣势为优势,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确保了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二)求真务实,用科学的决策指导发展。

贫困地区要发展,坐等政策是不行的,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向内使劲,寻求科学的发展之路。在立足基本县情,认真分析形势和当前经济社会中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一步研究细化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措施。各级领导干部突破了简单重复过去的思维定式,形成了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境界;全社会突破了小富即安、四平八稳的习惯影响,形成了求新求快、开拓进取的浓厚氛围。提出“以全面建设小康长阳为目标,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镇与乡村和谐发展,努力将长阳初步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良、人民生活殷实、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长阳”的奋斗目标;提出“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奋力推进绿色长阳、平安长阳、信用长阳、文化长阳、和谐长阳建设”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形势下,现在将奋斗目标提升为“建设生态长阳、平安长阳、信用长阳、文化长阳、富裕长阳”。这一执政理念的发展变化,充分反映县委、县政府在学习、运用、实践党的基本理论上的进步。

(三)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必须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这些年,长阳县既实现了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又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既加快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又推进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既对老行业、老企业进行了嫁接改造调整,又扶植培育了一大批新兴产业;既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又降低了资源消耗,有效保护了环境。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发展是目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又快又好,必须统筹兼顾、同步推进。

(四)协调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必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建设和谐社会,要善于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努力做到让绝大多数人受益。这些年来,他们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干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干群众长远受益的事,让老百姓有房住,让劳动者有事做,让孩子有学上,让患病者有医就,力争让所有应该得到社会关爱的人都得到救助。长阳的实践告诉我们,切实维护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

(五)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必须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近年来,政府把工作重点转到规范市场秩序、协调利益关系、主持公平正义、营造良好环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问题等方面上来,逐步提高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本领。长阳现象给了我们启示:实现我们的宏伟蓝图,关键在各级党委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关键也是如此。必须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提高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7730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兴委办[20xx]151号关于组织开展调研活动的通知安排,按照市委办公室印发的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关于综合调研组工作要求,市发改委会同经信委、财政局、农工办、商务局、住建局、交通局、编委办、考核办、统计局等15个部门,开展综合调研组的调研活动,现将初步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20xx年主要目标预测完成情况

20xx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总体部署,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研究和落实各项关键举措,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社会保持持续进步的良好态势。

预计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9.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9%,增长10.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69元,增长10.8%,农业增加值91.5亿元,增长3.5%,二产增加值26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7.5%,增长11%,服务业增加值26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7.8%,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增长10%,公共财政税收收入30.5亿元,增长10.7,税收占比82.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9.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9.2%,增长19.07%,工业投资增长20%,完成年度目标的10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6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增长18%,工业开票销售收入45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88.7%,增长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6.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6,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70%;招商引资额8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96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9.5%,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5元,完成年度目标的98.5%,增长11.3%。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4.8万亩,完成年度目标的16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比重50%,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培养高技能人才3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5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续保率91%。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面积5000亩,完成年度目标的125%,新增林地面积2.25万亩,夏秋两季秸秆还田面积110万亩,增长10%。

二、20xx年主要目标及主要工作初步安排

(一)20xx年主要目标初步安排。按照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初步安排20xx年目标,地区生产总值680亿元,可比增长10.8%。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可比增长3.5%、12%和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公共财政税收收入增长9.2%。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8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5%,工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均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8%,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长1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7%,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7%,专利申请量3200件,其中发明专利320件,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8家,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5个。协议利用外资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6.4亿美元,招商引资额1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增长10%。商标发展指导数680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新增省著名商标3件,新增“个转企”350家。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5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比重52%,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比重80%以上。新增扶持创业人数1万人,引进高层次人才5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人,净增城镇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万人,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05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2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续保率85%以上,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扩面1万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面积4000亩,新增林地面积1.5万亩,夏秋两季秸秆还田面积120万亩。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8.5(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率3.5%,二氧化硫排放削减率2%,氨氮排放削减率3.5%,氮氧化物排放削减率1%。

(二)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招商选资。围绕不锈钢、食品加工和机械铸造三大主导产业,注重延长产业链组织招商,促进传统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注重招大引强,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围绕城区、戴南张郭、安丰、西北部区域四大经济板块,选准主攻方向,促进产业、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打造经济增长引擎。抢抓国家鼓励央企与民企战略重组以及产业转移机遇,紧盯“国”字头、“央”字号和行业龙头,主攻福建、河南等食品产业集聚地和京沪广及江南发达地区,高起点承接和引进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发挥150多人专职招商队伍作用,突出重点地区驻点招商,紧盯重大项目迁移、产业转移和央企、国企转型升级信息,制定项目招引实施计划,主动登门、紧盯不放、以诚引商;继续深入开展以商引商、股权招商、委托招商。精心组织好各类全市性的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开展按产业、区域进行专题招商。提高在谈项目签约率,提高签约项目开工率,改变招商引资考核方式,按乡镇所处层次,主要考核各类招商活动签约项目的开工率、竣工项目数、增值税抵扣投入,除转移项目和服务业、农业项目外,按设备投入的400%-500%认定项目投资的总规模。积极开展上争项目工作。认真研读国家、省新的扶持政策,特别是省对县新一轮财政体制的调整,力争我市上争项目在政策调整中得到更多支持,同时加强贷款指标、用地指标等要素及政策的上争工作。力争将战略性、基础性、补短性、促转型项目列入省以上“十三五”重大项目规划。重大项目初步考虑。编制全市“十三五”重大项目规划。市级重大项目仍分为八大类,提高市级产业类重大项目标准,工业类亿元以上,服务业类5000万元以上,农业类1000万元以上,优先保障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土地等要素需求。列入泰州市项目大突破产业类(不含房地产)投资初步安排286.6亿元,增长19.2%。城市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5.63亿元,其中道路桥梁工程投资3.11亿元,企业单位自筹15.14亿元。交通工程类项目:20xx年计划投资26.07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资8亿元,在建干线公路投资15.59亿元,撤渡建桥投资1500万元,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投资1.12亿元,农村公路养护(含县道大中修)投资5803万元,航道护岸投资5600万元,港区工程投资680万元。电网项目总投资4.7亿元,其中配网项目总投资3.2亿元,保障城区和农村居民供电质量及供电可靠性;农网项目总投资1.5亿元,保证供电网络安全平稳运行。

(三)突出工业经济强市方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深入推进“千企升级、百企示范”活动,以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为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快速扩张;以推进不锈钢、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高端发展为目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形成千亿级不锈钢、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百亿级机械铸造产业集群。强化规模企业培育,继续推进实施企业家培育“双百”工程,引导企业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加快推进小微企业、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努力构建梯次发展合理的规模企业队伍,继续全力扶持兴达公司产销冲百亿,力争产销过十亿元企业10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继续推进重点企业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工作,按照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锁龙消防、九寿堂生物制品、威鹰机械等11家企业的上市工作。加大科技支撑。加强园区载体建设,加快打造城区、戴南张郭、安丰和西北部区域四大经济板块,推进各种要素向四大经济板块倾斜,推动各大经济板块特色发展、集群发展、跨越发展。进一步完善园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功能,切实提高园区对重大项目的承载能力。组织实施百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推进产业(企业)研究院建设,积极筹建兴化市铸造精锻产业研究院;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申报建设国家、省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活动;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加强中科院泰州中心兴化分中心建设进度。建设兴化市技术市场,筹建兴化科技成果转化网上技术交易市场。

(四)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统筹部署农田基础设施。按照“四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科学制订今后三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优先改造提升兴化市级以上重点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机耕路、机耕桥和小型电灌站,以典型示范引领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农田基础设施规划面积28万亩,农田基础设施项目所有乡镇全覆盖。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围绕建设较为完备的引排水系,扎实推进川东港整治、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等水利重点工程。继续按照“集中连片,整乡镇推进”的原则,实施农村河道疏浚工程。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推进农村生产河疏浚整治。加快得胜湖退渔还湖进程。修建圩口闸100座以上、排涝站50座以上、电灌站300座以上。扎实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完成机插秧面积75万亩以上,机栽插水平达75%以上,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促进土地集中经营,发展联耕联种促进土地连片种植,发展家庭农场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新增粮食类家庭农场100家以上。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成立农机、植保、育供秧等多种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机械收获栽插、统防统治、粮食检测、烘干仓储、集中育秧等服务。健全防灾减灾保障机制。进一步降低农业保险理赔门槛,规范建立快速理赔机制、独立理赔机制。在全市613个行政村建立村级农业综合监管网络。扩大农产品品牌影响。围绕“兴化大米”全国地理标志,严格对加盟“兴化大闸蟹”、“兴化大青虾”合作的河蟹、青虾质量、授权经营行为、品牌包装标识的监管,加大地理标志和集体商标的品牌整合保护力度。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农户土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清册“五到户”, 妥善处置土地二轮承包遗留问题,建立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库。强化土地流转管理,完善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台帐。严禁新增土地流转提水养殖现象发生。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建设。

(五)加速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按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做大做强标准,迁建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优化集聚区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助推千亿级不锈钢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得胜湖港口物流园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万盛仓储等项目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健全配套功能。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完善园区功能,完善汽贸城规划,建立汽车贸易市场,筹建二手车市场,开工建设汽车智慧新城,引导汽贸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及早启动20xx年千垛菜花旅游节筹备工作,以千垛菜花旅游节、品蟹赏菊旅游季和郑板桥艺术节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加强千垛景区、平旺湖项目和李中水上森林景区三位一体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前期调研论证。加快旅游新亮点平旺湖项目的策划规划和评审工作,筹备启动前期退渔还湖、“梦岛”建设等工程,启动千垛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力争乌巾荡湿地公园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规划好千垛景区—平旺湖—水上森林水陆游览线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流通服务业,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编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鼓励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鼓励发展设计、研发、检验检测、担保、咨询等服务业发展。升级改造商贸流通业,大力引进新的品牌连锁企业,继续推进现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高行政村覆盖率。

(六)加快推进城乡建设进程。拉开框架,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拉开城市路网框架,合理规划18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的功能布局,总体上形成“西工东居”的团块空间结构形态。中心城区实施“东拓、南延、西优、北控”的空间发展策略。引导产业布局。以中心城区作为兴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将工业发展重心布局于城西工业走廊,加快推进南山路北延工程,促进开发区、昭阳工业园区和西郊工业园区连为一体。提升建设力度,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加快工程建设。提前做好20xx年项目前期设计、立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确保工程按时推进。树立城市建设精品意识。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工程监管制度,加强项目立项、规划建设审批、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项目审计、资金拨付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大土地招商力度,公开竞价出让,有序安排土地供应。提升管理手段。充分利用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通过信息系统与城市其它监管系统相互衔接,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城市管理网格化和城市管理常态化。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加快新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新区高中及新区医院的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采取国有化运营机制,加大车辆购置及公交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公交线路,提升服务水平,倡导公交出行。彰显城市个性魅力。打造水乡特色。加强滨水景观塑造,建设河道两侧生态绿化空间和亲水型广场,切实加强城区河道的管理和保护,实施城区河道整治。打造文化名城。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注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融入旅游文化要素,重点控制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老城区主干道两侧等地段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和沿街退让距离,重视主要历史节点、历史轴线的景观塑造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强化。打造生态之城。全力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施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严守“生态红线”。抓好得胜湖及周边区域规划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退渔还湖策略,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完善提升功能。完善区域供水体系建设,实施东北片农村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统一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模式,加大考核奖惩力度,确保城乡垃圾收运统一处理顺利推进。加快垃圾焚烧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快建设污水处理体系建设。按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加大城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力度。加快戴窑等14个乡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成所有乡镇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七)促进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完善建全第一范文网域网。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提高省兴化中学的办学质态,稳步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率,实施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月”活动。狠抓队伍建设。完善师德常态管理机制,深入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记录卡”制度,开展名师送教活动,实施名特优教师培训工程。启动新一轮万名教师培训工作。积极谋划兴化市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教师交流。强化平安校园。实施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加强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强化校园警务室建设,提升校园保安队伍整体素质。卫生。规范业务管理。落实医政管理举措,推动建立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深化示范乡镇卫生院创建;健全卫生应急体系,开展应急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提高队伍能力。引进各类医药卫生类高层次人才,提升医疗技术服务层次。加快卫技人员梯队建设力度,提高业务素质。巩固创建成效。巩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巩固创卫长效管理。积极开展争创“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示范单位活动。促进卫生行风的持续好转。农村改厕30000座。重点扶持房屋建筑面积低于20xx平方米的建制镇卫生院。文化广电。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支持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图书馆免费开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完成全市广电网络双向化工程建设,配合做好“技防城”建设项目。做好千垛菜花旅游节、郑板桥艺术节文化活动的策应工作。放大非遗品牌,全面推进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完善上池斋药店修缮保护方案。体育。启动农村“20分钟体育健身圈”项目建设,继续举办各项传统群众体育活动,举办兴化市第五届运动会,承办国象两大全国赛事。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运动康复、健身培训等体育服务业。计生。扎实开展省人口协调先进市、省幸福家庭建设工作示范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继续做好省“两癌”筛查宫颈癌筛查工作,落实后续诊疗服务;依法及时地为群众办理再生一孩审批、奖特扶、病残儿医学鉴定等各项服务。加强孕情检查,落实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抓好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和批准再生一孩人员的孕前围孕期保健服务;加大对性别比重点管理乡镇和重点村的督查和指导。

(八)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推进简政放权,加强“5张清单”运行跟踪监控,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5张清单”科学有效、与时俱进;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认真落实市委会、市编委会会议精神,将政府服务机构调整到位,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平台,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上下衔接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快信用基础和信用监管平台建设。研究制定《兴化市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办法》、《关于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兴化市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兴化市政府购买服务集中采购指导目录》和《兴化市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整合。加强财政管理,市级一级部门预算单位(涉密部门除外)全部公开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预算,定期清理结余结转资金及暂付款、暂存款。拟制定《政府性平台融资管理的实施意见》,除国家鼓励支持的平台外,建议对现有融资平台进行清理,债务举借和对外担保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完善政府金融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力争到20xx年底农村金融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质押贷款试点,拓宽农村贷款担保物范围,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开展林权、养殖权、农业机械设备、订单、存货等抵质押担保方式创新。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快区域联动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好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开发区”板块,大力支持戴南张郭板块转型发展,加快编制安丰板块发展规划,促进西北部生态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飞地”项目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完善差别化考核指标体系。深化开放型经济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推进贸易便利化和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市、板块、乡镇“三位一体”的招商工作机制。对“飞地”项目招商引资实绩、工业销售产值、利税等相关指标考核,实行招引乡镇与落户园区双重统计核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旅游局保护开发并重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旅游,全文共 2089 字

+ 加入清单

旅游保护开发并重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4月10日,我局召开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在全局上下掀起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热潮,按照县委的部署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和任务;认真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 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认真学习了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以及在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自XX年4月5日至4月16日,按照我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方案》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县旅游发展规划,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永宁旅游开发工作,实现我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调研题目开展了调研活动。调研组由我和党支部书记、副局长刘泉和阿庐古洞党支部书记、副处长王俊同志带队,调研组成员由局规划、财务、办公室、市场科、行业管理科主要负责人组成,前往主要调研地区永宁城子村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召开各类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通过充分听取永宁乡政府、村委会、村民的意见,坚持实践性,突出针对性,体现开放性,着力查找和解决影响制约永宁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寻找发展新思路,加快推进永宁城子旅游规划开发工作,扎实推进永宁城子旅游业科学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与潜力

永宁乡位于**县南部,距县城23千米,东部隔南盘江与丘北县相望,南部与弥勒县东山镇接壤,西部与弥勒县弥阳镇相连,北部与本县中枢镇毗邻,乡政府所在地大永宁村,全乡辖永宁、笼册、舍者、阿朝、法衣、阿峨六个村民委员会56个自然村55个村民小组。到XX年末,全乡有5784户,总人口23690人,其中农业人口22969人,占97%,非农业人口721人,占3%,居住着汉、彝、苗、壮四种民族,永宁乡属山地高原地形,由于地处低纬高原,海拔高差较大。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41.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61万元,粮食总产620.2万千克,农民人均有粮270千克,年人均纯收入685元。

该乡旅游资源丰富,有云南旅游小镇--城子古村,位于县城南部永宁乡境内永宁村委会,距县城25公里。城子村是明代广西府第五代士官昂贵的府地所在,整村依山而建,层层而上的土库房形成一级级的台阶,自家的屋顶就是后面人家的阳台,最多的有17台,一般也在10台以上,不少土库房顶连缀在一起,形成数10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全村1000多间土库房或首尾相衔或左右毗连。在滇南,保存如此完好、集中连片、人文地理环境优美、民风古朴的彝族民居建筑实属罕见。土库房原为彝族先民白勺部的传统民居,后期随着大批汉族群众迁入,民居形式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该村有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底蕴,至今保留着“昂土司府”、“李将军”、“姐妹墙”等众多的历史传说,使之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城子村还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爱国将领张冲将军少年时期曾在此就学。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盘北指挥部所在地。中共**县委、**县解放委员会就是在此成立的。该村独特的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气氛,被**人称其为“布达拉宫”、“印钞厂”。

南盘江风景旅游观光带。南盘江是珠江的上游,是云南省主要的河流之一,流经永宁乡南部,两岸悬崖陡壁,水流湍急,沿岸风光婀娜多姿,最高海拔2109米,最低海拔810米,竹林、榧松林、野花遍地,悬崖峭壁造型奇特。

小江流域旅游观光带。她位于永宁南部,属南盘江一级支流,此流流经地区属石灰岩溶蚀地区,时出地表,时入伏流,落差较大,水流湍急。源头距城子村3公里,落差极大,上游1500米,下游850米,两岸群上夹持,形如长长的峡谷,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村落民居散布峡谷,梯田层层叠叠,环境秀丽,景色迷人。该流域垂直气候带典型,冬暖夏凉,盛夏气温适宜,是避暑、休闲、度假、摄影创作的合适场所。

还有九溪山森林公园,该景区植被资源较为丰富,海拔1720—1850米,园内的“老虎箐”为原国家政协副主席张冲将母亲安息之地,山中九溪散布,溪水洁净,是休闲、烧考的理想场所。

二、开发和建设情况

永宁乡旅游资源大部分处于原始的半开发状态,目前只对永宁城子进行了一定的保护性的开发,XX年3月,由永宁乡邀请昆明理工大学及省设计院对城子村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旅游发展进行规划编制。 XX年初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宣传部及永宁乡党政领导、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城子村开发与保护领导小组,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媒体(电视、报纸、网站等)对城子村进行宣传,提高了城子村的知名度。通过宣传,先后有中央电视台及云南、浙江、湖南、四川等多家省级电视台和多家报社到城子村进行采访报道。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经济社会发展注重民生保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613 字

+ 加入清单

经济社会发展注重民生保障调研报告

在xx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党的宗旨的要求。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前提,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反过来,民生的改善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又会对经济发展以有效推动。长阳县委、县政府深知这一发展要义,自以来,就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力推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重,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加大投入,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创造性地启动实施了社会领域“五大工程一项计划”,让全县人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贫困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消除贫困,必须有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长阳县委、县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一体两翼”工作,以扶贫到户为抓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力的促进了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减少绝对贫困人口3000人,全县绝对贫困人口降到5.27万人,使6000名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全县低收入人口减少到6.08万人,分别占农业总人口的14.76%和17.03%。争取扶贫资金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2%,争取中央、省直6个单位落实社会帮扶资金200万元,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增收达到100元。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一是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新修和改造村级公路1125公里,完成通村公路硬化1000多公里。黄陵洞特大桥建成通车,宜长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白氏坪至流溪段全线通车,县城至高速公路接线路正在加紧建设,“庄麻”、“资黄”公路硬化全面竣工,县内国家二级路改造全面完成,乡乡通油路的目标基本实现。二是“电力瓶颈”有效缓解。全面完成了城区电网改造,完成了110kv板桥铺、35kv王家棚变电站建设和35kv火烧坪、榔坪输变电改造工程,启动了110kv津变增容和长津输电线路改造等工程建设,城乡输配电网络进一步健全。三是信息通讯网络进一步健全。乡镇互联网业务全部开通,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网络实现了全境覆盖。四是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农村能源、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有效保护了全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到73.6%。

(三)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全县上下始终把“普九”工作当作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各级政府的教育职责,着力解决“普九”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促进了全县“普九”成果的稳固提高。1999年6月,县“普九”工作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和又先后三次通过省政府组织的“普九”复查,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7—12周岁正常适龄儿童20419人,己入学2041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女童入学率100%。小学无辍学现象。同时,以“普九”为契机,围绕“高中进城,初中进镇,联村办小学”的目标,依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统筹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大力调整学校布局,学校数量逐年减少,学校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全县中小学校总数已由的369所调减到99所,基本实现了布局调整规划目标,极大地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在调整布局的同时,为解决边远山区学生的入学困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努力探索适合山区教育特点的办学新模式,积极创建农村寄宿保育制小学,共创建寄宿制高中4所、初中16所、小学69所;创建寄宿保育制小学55所,其中31所被宜昌市教育局授予“寄宿保育制示范学校”称号。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商务,全文共 1526 字

+ 加入清单

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调研报告

自XX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机遇,顺势而为,全面做好电子商务在各产业尤其是羊绒产业发展中的运营。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我县电子商务经营已经在全国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县电子商务经营主要集中于羊绒和汽摩配件领域,并且羊绒所占比重最大。羊绒经营业户通过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淘宝、阿里巴巴、拍拍等网站)开设的网络店铺达到5000余个,在这些店铺中,年销售额超过一千万元的超过5家,年销售额近10亿元。从淘宝内部得到的数据显示,清河羊绒纱线的销售额占整个淘宝网销售额的74.6%;并涌现出了东高庄村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淘宝村”。清河汽摩配件产业通过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开设的网站和网络店铺超过1000家,涌现出了“清河长城密封件”等一批知名电子商务企业。XX年 10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商场在身边,淘宝梦成真》为题,对清河电子商务的发展予以报道。XX年9月,清河羊绒制品市场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示范单位”。

电子商务的兴起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极大活跃,促进了我县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在清河经营的申通、中通、顺丰等各类快递公司就达十几家。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更加强大、有效的产业运转链正在形成。

二、存在问题

随着我县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参与到电子商务领域,为我县电子商务继续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县电子商务商户普遍存在着经营思想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压力大,人才不足等困境。

(一)缺少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规划。目前我县电子商务发展各自为战、自我发展,行业领域缺少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划。

(二)资金有限,推广困难。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主体大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小个体户,因其发展时间短、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一直困扰商户。

(三)配套服务无法满足需求。据电商反映,为我县电子商务配套的产品摄影、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等配套企业技术水平有限,无法满足电商需求。

(四)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电子商务人才短缺已成为全国范围内共同关注的话题,对我县而言,这一问题表现更尤为突出,目前实际问题是具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才并不一定对商贸、经营管理精通,而经营管理者对计算机往往贫乏。

三、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拟定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划。省政府和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县羊绒在电子商务发展氛围、从业人员、网销货源供给等各方面已具备了良好基础,被省列为先期重点支持的30家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议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划。

(二)健全金融市场,助力电子商务发展。根据网店级别给予授信贷款,对于银行风险并不大,并在其他地区已有先例。建议县金融办与金融部门进行协调,结合我县实际健全电子商务金融市场,助力电子商务发展。

(三)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省级财政每年在商贸流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电子商务重点项目建设,对业绩突出的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及企业的项目给予奖励。”建议主管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建立项目库,做好财企对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

(四)制定电子商务扶持政策,鼓励电子商务做大做强。目前除个别起步比较早、已发展成为领军电商的企业外,我县其他电商企业大多都处在起步阶段。为扶持我县电子商务发展,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充分调研,从平台建设、税收、营销、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电子商务扶持优惠政策,为电商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鼓励电商做大做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城市发展调研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8634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十届自治区政协第53次主席会议精神,自治区政协组成以李达球副主席为组长,由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民进广西区委,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建厅,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邕江大学等单位参加的调研组,就加快推进我区城市新区建设进行专题调研,为自治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做准备。本报告研究的新区是指各设区市政府主导建设的城市新区。调研组从今年3月开始相关工作,7月先后深入南宁、柳州、桂林、防城港、钦州等5个城市,广泛听取各城市及有关新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这些城市新区建设的情况。与此同时,自治区政协与我区设区市政协联动,请各市政协就各自城市的新区建设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在调研基础上,有11个市政协提交了城市新区建设的调研报告,为调研组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调研组还先后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新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天津市中新生态城考察了城市新区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在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形成如下专题调研报告。

一、我区城市新区建设的进展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区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20xx年底,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及19个配套文件;在自治区城镇化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期间全区城镇化率年均增加2个百分点,在20xx年达到50%左右的战略目标。

城市新区建设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通过建设城市新区,可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服务能力。二是通过建设城市新区,有利于调整优化老城区的产业结构,使城市的产业布局合理化。三是通过建设城市新区,优化规划布局,实现新城区居住、工作与休闲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四是通过建设城市新区,可以塑造城市新形象,优化投资环境,形成城市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总之,城市新区作为中心城市空间拓展、产业转型、功能完善、形象提升的核心载体,有序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对提升我区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近年自治区提出加快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北海海湾新城、钦州滨海新城等中心城市新区建设的战略要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设区市与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力推进,我区城市新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一)明确了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

科学和鲜明的城市定位,可以正确指导政府活动、引导企业或居民活动、吸引外部资源和要素,最大限度地聚集资源,最优化地配置资源,最有效地转化资源,最有效地制定战略,最大化地占领目标市场,从而最有力地提升城市竞争力。各城市在新区建设之初,就注重创新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提出明确的战略定位。例如,南宁市将五象新区定位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总部基地,南宁市新的行政、信息、文体、商业商务中心,具有秀丽岭南风光、浓郁民族风情、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宜居城区;柳州市将柳东新区定位为汽车城;桂林市将临桂新区定位为旅游城。

(二)基本完成了新区主要规划设计的编制

南宁、柳州、桂林、钦州、防城港等城市邀请知名设计机构参与了新区的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主要片区的控规及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的编制,形成一批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均较强的优秀规划成果,为新区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管理依据。

(三)积极探索新区建设筹资路子,初步建立了城建投融资机制

新区建设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建设资金不足。各城市新区改变以往城市建设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着力改革创新,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建立投资平台的模式,按照企业化经营的理念,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城建投融资体制。各市政府相继组建和规范城建投融资公司,注入资本金, 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通过城投公司统一开发经营,获取收益还本付息,实现市场运作, 由其承担开发、建设融资、经营新区的任务,使其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体和龙头,并坚持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景观环境设施先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柳州柳东新区以东城投资公司为主体,积极将融资范围扩大至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银行贷款、土地一级开发合作、BT项目合作及争取各级政府性资金支持,20xx年全年落实到位资金41.2亿元,并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向柳东新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9亿元,同比增长63.8%。目前新区整体骨架与形象初步显现。

同时,各市也注意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南宁市五象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视运用BOT、BT模式,出台《南宁市市政基础设施BT项目管理办法》,积极破解融资难题。目前新区“三横三纵”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等已投入使用和运行。

(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为新区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新区开发和经济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民间资本,提高新区建设的参与度,各新区积极组织招商引资,引进了大批产业项目与地产项目,新区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多元化。

南宁五象新区提出重点通过广西文化产业城、广西体育产业城、中国台湾健康产业城、“六馆三街”、总部基地、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龙象谷项目等七大板块带活新区,中国联通南宁总部基地、广西文化产业城中国东盟创意乐园(锦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进展。

柳东新区坚持“产业驱动、教育驱动、环境驱动和创新驱动”,综合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战略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产业等综合产业,新区20xx年招商引资内资完成约86亿元,外资完成8320万美元,至今已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玲珑轮胎、玉柴发动机、重庆工业园、正菱工业园、东岸门户区金融中心等大批重大项目进驻,使新区成为了新兴产业的聚集地。

钦州滨海新区积极引进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滨海发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东光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广西五洲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等实力较强的公司作为新区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并积极与韩国驻华大使馆、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奥林匹克文化发展中心、奥特莱斯(中国)有限股份公司、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自治区体育局等单位对接,推进运动休闲、商贸旅游、文化娱乐、创意研发产业等功能性项目合作发展。通过主动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滨海新区同时也植入了先进的管理运作模式,为新区高水准、持续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出台加快新区建设相关政策措施

新区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综合引导和推动。20xx年底,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意见,规定在土地使用、财政支持、信贷支持、企业准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对新区给予支持。南宁、柳州、桂林市委、市政府等先后出台了支持新区建设的文件,国土资源厅出台关于支持南宁市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多方面提高国土资源部门对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保障能力。

(六)部分城市新区设立了专门机构

柳州、桂林、钦州、玉林等城市设立了新区管委会。柳州市构建起了柳东新区、柳州国家高新区、广西柳州汽车城“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以及“112+1”的组织架构,通过实行封闭式管理、明确下放市直部门及垂直部门派出机构管理权限、开通“柳东新区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特区式管理举措,有力助推了柳东新区的建设。

目前,我区各城市新区建设初显规模,城市框架初步形成,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为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城市新区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区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新区发展理念有待完善

1.部分新区公共服务配套工程“重视大配套,忽视小配套”。在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大型公建的配置,对邻里中心、市场、中小学、幼儿园、卫生设施、小区供水、供电等民生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投入与配套相对滞后,影响了新区人气集聚。

2.城市新区建设不同程度的存在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有的新区虽然也在规划中提到工业等产业发展问题,但缺乏具体的措施和足够的项目来保障。有的新区或者过多强调政府公共产品的支撑作用,市场运作的产业项目不足,或者主要以普通房地产作为新区建设的产业支撑。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区的房地产项目成交量并不乐观,空置率较高。

3.设施工程“重地表,轻地下”现象仍很突出。因协调建设机制缺乏、资金占用量太大,部分城市新区对地下管线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只进行了过渡性安排或不予考虑。这就给未来的城市新区留下了“逢雨必涝、逢雨必瘫”以及“拉链马路”的隐患。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缺乏新区建设经验,对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借鉴不够;对新区建设的发展思路、措施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论证不够;涉及地下工程规划和行政协调不够,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各部门加以规范和约束等。

(二)部分新区规划不够完善,品质有待提升

有的城市新区对地域自然特色与历史文化特色的研究吸纳不够,缺乏对新区天际线、新区色彩、空间形态、建筑形体与立面以及开发强度的整体控制,一些建筑物单个看来似乎问题不大,但从整体上看则显得杂乱无章,建筑群体空间整体协调性较差,缺乏美感与特色。

有的城市新区生态化建设尚停留在绿地水系层面,对人行过街系统、绿道网、慢行交通、雨水收集系统等的考虑和建设不够,对绿色节能与智能化建筑也缺乏探索与实践。

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在于:缺乏城市设计和相应的实施管理措施;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研究;新区建设和管理机构中专业人才不足;规划设计审批和决策欠科学;缺乏对新区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等。

(三)城市新区建设所需资金缺口巨大

城市新区建设需要的资金量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各地级市今年上半年仅静态计算的资金缺口在200~250亿元之间,从动态测算的缺口资金更是巨大。资金困难原因:

1.从“开源”的方面看。一是我区各级财政收入水平较低,可用于城市新区建设极为有限。二是城市投融资平台建立时间短,实力不强,加之近年来国家对融资平台贷款实行严格管控,融资形势更加严峻。三是由于金融市场发育不全,直接融资市场规模较小,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难度大。四是由于引导民间资本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办法和措施相对单一,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城市基础建设的动力不足。

2.从“节流”的方面看。一是建设模式相对落后,如设计与施工可实行工程总承包的项目却分解为许多项目分头进行招标,造成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互相脱节,摩擦增多、时间拖延、资金流失、投资浪费,增加了建设成本和发展的机会成本。二是由于建设项目成本意识不强、投资控制不当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三是由于缺乏整体的筹融资及还款规划、摊子铺得过大、建设项目时序安排不当,产生了不少无谓的资金需求。

(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我区这一轮城市新区建设基本处在启动阶段,设施类项目与龙头企业项目进驻比较集中,普遍反映需要大规模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或需要调整土地利用规划,但情况各有差异。南宁市五象新区用地需求大、建设任务紧,而单列计划难以保障项目用地;桂林希望在旅游产业用地获得政策支持,满足大量项目落地的需求;钦州、防城港两市则希望增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满足农民安置回建的用地需求。

新区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除了供给指标总量紧张的原因外,也有一些新区用地不合理、浪费指标的问题。比如存在城市建设用地批而未征和征而未用现象;存在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目标而一味迎合企业用地需求,导致土地资源粗放利用、指标滥用;存在闲置土地处理不力而长期闲置,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或指标浪费等。

(五)征地拆迁难,回建安置滞后,影响项目推进

拆迁征地工作是所有新区面临的最突出难题,尽管各城市也不断完善政策、创新征地工作方式、全力以赴开展征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征拆工作仍困难重重。

拆迁难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城市项目用地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突出。二是部分地方确实存在补偿标准明显偏低的问题,导致拆迁户抵触情绪很大。三是部分回建安置难落实、安置专项经费难以保障,造成农民回建安置工作相对滞后。四是部分新区处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处理不力,甚至有拆迁敛财的情况。

(六)新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执行力有待加强

1.管理体制机制不顺。除了少部分城市新区成立管委会以外,其他城市只成立了指挥部,由于指挥部只是一个过渡性机构,既不是行政区也不是注册独立的经济实体,法律地位不明确,其内设各部门工作人员,也都是临时抽调;有的城市尽管由相关部门在新区设立了派出机构,接受部门和新区的双重领导,但实际上有些可以放权的市级权限落实不到位,影响新区开发建设工作效率;有的城市新区还涉及多个县级行政区,在管理中牵涉到事权、财权的划分,各方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

2.城市新区建设获得相关专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不够。城市新区建设需要十分广泛的专业和政策知识,但大多数城市推进新区建设时主要依托主管部门和涉及单位,所获得专业知识和政策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未能很好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地促进新区建设。

三、加快推进我区城市新区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新区发展理念

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是城市的核心,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终极服务对象,所以在新区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在总体布局上,要按照混合功能的要求,注重统筹兼顾、系统思考,合理安排产业发展、政务办公、金融商贸、社会事业、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生活居住等项目规划,使居住在新区的居民就业和生活能就近解决。

2.加快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把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重视邻里单位的建设,优先、适时建设幼儿园、中小学校、菜市、医院等关系民生的配套工程。加快新区供水工程和水质保障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开展雨水初期径流污染治理工作,优化雨水调蓄和综合利用,逐步提高雨水设计重现期标准。统筹协调各类地下工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时配套建设地下公共管沟。应尽快研究并出台有关法规,切实保证新区地下管线与地下空间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统一协调各管线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3.推行低碳绿色新区发展模式。倡导绿色交通,做好新区绿道网、步行系统、绿色能源系统及智能化、生态化社区等规划与建设,推广绿色节能建筑与设施,搞好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尽可能减少新区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二)切实重视城市设计,加强规划管控

1.自治区住建部门应对城市风貌研究和城市设计给予引导和支持。建议自治区政府出台城市设计指导意见,规范城市设计编制。对其优秀成果组织评审,并给予奖励,促进新区城市设计水平和空间形态质量水平的提高。

2.各个城市应该组织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组织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出台城市设计方面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例如将城市设计控制要素纳入规划设计条件进行管理等,使城市设计具有严肃性、权威性与延续性。

3.要完善新区规划管控机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推动公众参与,提高规划设计和管理决策水平。制定和修订规划要突出前瞻性。用世界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全局的观念来编制和修订规划,把规划项目真正编制成精品。要建立完善新区规划管理机制,加强规划管理,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过法定程序都无权变更,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尤其要加强对城边村、城中村的规划管理,引导其有序发展与建设。

(三)坚持产城互动的原则,使新区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区

城市新区在不同的城市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在产业发展上也有相应的分工,建议各城市新区在既有的产业安排基础上,根据城市自身条件和基础,有侧重地发展一批新兴产业,使新区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区。

在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可以考虑在新区集聚培育先进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结合工业发展特点设立综合的或专业的科技研发中心,使得新区能参与国际、国内产业高端竞争和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

在商贸服务业发展条件较好的城市新区要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以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知识化和高端化为取向,使知识、技术和创新成为城市新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根本驱动力。不同城市新区结合城市定位与辐射能力,大力发展面向国际或区域、城市的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中介咨询服务、教育服务、会展服务、流通服务、外包服务、旅游服务等产业,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各城市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例如文化娱乐演艺和美术工艺品产业、新闻出版产业、广播影视和动漫产业、文博和会展节庆业、创意设计和广告业、网络和休闲软件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等,使得新区成为相应区域或城市的文化先发基地。

(四)着力解决妨碍新区建设的资金、土地等瓶颈问题

1.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努力化解资金困难

一是要发挥财政在新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参照工业园区扶持资金模式,单列城市新区扶持资金,结合分级管理以及开发建设评估机制,对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进行差别化扶持或奖励。

二是投融资手段多元化。全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开展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融资、股权融资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工作,鼓励发展私募基金等新型金融工具,推进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工作。

三是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区开发建设。全面落实国发〔20xx〕13号文件精神,对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适度增加政府性引导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性引导资金“杠杆”作用,完善对进入微利或非营利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民间资本的激励和补贴机制,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新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的财政、土地、规划、征地拆迁等相关配套政策,不断优化民间投资环境。

四是全面抓好融资规划和资金运筹管理。各城市新区可邀请专业机构做好开发建设投融资规划和计划,做好项目策划与统筹安排,坚持量力而行、滚动开发,做到成熟一片,推进一片,条件未成熟区域和项目不要盲目拓展与仓促上马,要做好空间预留,避免资金浪费。加强对项目的策划和论证工作,合理确定项目的性质规模、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提高项目决策的水平。

五是积极探索和全面推进多元投融资建设开发模式。推广BT、BOT、BOOT与BOO模式,积极探索并推进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EPC)。学习和借鉴国内新区投资、建设和运营经验,引进运营成功的城市新区平台公司参与新区建设运营。

2.采取多重措施综合解决用地指标紧张的问题

一是充分用好用活征转分离、只征不转、区位调整(空间置换)、盘活存量等政策,高效利用有限的用地指标,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大力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

二是完善城市新区内重大项目、特殊项目用地指标单独会商、决策机制以及项目用地检查机制和责任机制,避免产生土地闲置与盲目扩张。

三是积极配合有关城市向国家相关部委争取支持,解决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旅游产业用地以及历史遗留等问题,使新区建设项目及时报批。

(五)坚持城乡统筹,妥善推进征地拆迁与回建安置工作

1.吸纳区内外好的做法和经验,完善自治区及市级对新区征地拆迁及安置的有关办法与机制,切实优先做好安置回建与就业安置的工作,研究制定解决特殊拆迁对象的有关办法;建立自治区层面对城市新区征拆安置工作奖励机制,按安置情况及满意程度分类分级进行征拆经费奖励。

2.各城市要积极借鉴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集体用地全部土地国有化、引进开发商参与三产开发与回建安置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以土地折款入股等成功做法,并将拆迁安置用地与保障性用房指标等同对待、优先保障。

3.积极研究探索利用农民安置用地建设公租房的可能性和做法,争取进行试点,为被拆迁农民探索建立新的收入来源,也为缓解地方保障房资金压力探索新的路径。

4.加强对征拆后社会主义新农村或新社区的引导与扶持,同时加强待征拆区域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既要一定程度满足当前未拆迁村庄农民生活改善的合理诉求,又要严格打击各类违法抢建抢栽、套取补偿款的行为。

(六)创新城市新区管理机制

1.在自治区层面成立城市新区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在自治区加快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领导小组之下,设立城市新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非常设咨询性机构,组成人员包括相关部门领导,区内外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设、经济、社会、法律等各方面专家。该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对广西各地的城市新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建设模式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性意见。

2.设立新区管委会,创新管理机制。新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重大问题等,凡可以下放的市级管理权限应下放给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页4]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50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2.湖北应努力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演变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模式,成为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相对国内其他地区,湖北建设生态文明的条件和基础比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还比较协调,特别是湖北拥有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这个平台,中央给了湖北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先行先试的权力,具有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的良好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应进一步解决思想,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按照“两型社会”和低碳经济模式的要求,积极主动抓好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努力争取国家把湖北纳入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试点地区。

3.湖北能够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湖北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条件较好,择其要者,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武汉城市圈逐步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域。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调整,正逐步向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三高”产业方向发展,产业结构的低碳特征明显。

二是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基础。湖北具备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优势。目前风能和生物质能以形成产业基础。作为湖北低碳技术产业的龙头,武汉凯迪电力和东湖高新,已形成了以脱硫、生物发电、生物柴油、环保工程为核心的产业链。

三是发展空间较为充足。低碳经济示范区主要将在能源、建筑、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研发,需要足够的土地资源储备,湖北武汉城市圈具有较为充足的土地资源。

四是科教人才优势明显。湖北省聚集了一大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具备研发、实施低碳经济的人才基础。因此,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抢占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就大有希望。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湖北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机遇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即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以此为新起点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面对经济金融危机,通过开展技术创新,转变产业结构,发展占领未来市场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就能获得新一轮大发展,转危为机。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在克服滞涨危机时,通过大力发展以电子和空间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新经济浪潮,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获得了后来近20年的快速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什么产业、什么热点是拉动经济走出低谷的重要力量?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趋势判断,那就是新能源,就是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着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今后发展的战略先机。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其它发达国家也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投资力度。这些投资主要用于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特别是用于调整经济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投资明显增加,这无疑为湖北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因此,湖北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应坚持“应急”和“谋远”两手抓的方略,在保证当前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突破口,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促进湖北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不懈努力

共9页,当前第4页12345678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调研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497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加快体育事业发展调研

关于加快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调研

近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全市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组织网络不断完善加强,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体育社会化进程逐步推进,体育事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现将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规划汇报如下:

一、 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以全民健身、增强体质为目标,以全民健身月、举办体育竞赛活动和国民体质监测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重点开展了青少年、妇女、职工、农民、老年人等五大人群体育活动,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配置了完备的国民体质测试仪器,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测定。学校体育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现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9所,其中省级2所,嘉兴市级2所,海宁市级5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目前我市有单项体育协会11个,分别是篮球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棋类协会、桥牌协会、举重健美操协会、射击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木兰拳协会、网球协会、残疾人体协等。协会工作正常、活动经常、管理规范。同时我市还活跃着一支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骨干队伍,我市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名,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人;各体育项目等级裁判员787名,其中国家级裁判员7名,一级裁判员56名。单项体育协会举办 “篮协杯”、“乒协杯”、“足协杯”、“棋童杯” 竞赛已形成制度。

近年来我市每年承办的全国性体育竞赛活动2次,省和嘉兴市体育竞赛活动都在5次以上,全市性群众体育活动20次以上,全市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40%以上,市直机关、规划建设、国税等系统先后举办了行业系统运动会,郭店等镇举办了农民运动会,2004年举办了海宁市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

(二)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工作始终坚持“选好苗子,着眼未来,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的业训工作方针,重视和加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形成了以市少体校为重点,体育训练项目定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协会共同参与的业训格局,积极探索体教结合,全面落实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布局,省、市训练布局运动员人数为275名,现在训运动员人数为350人左右,开设田径、游泳、举重、射击、皮划艇、赛艇6个重点训练项目,乒乓球、篮球、足球、棋类4个社会布点训练项目,现有专职教练员10人,其中高级教练2人,一级教练6人,二级教练2人,兼职教练20余人。2004年市少体校开展了省级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并被浙江省体育局命名为浙江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近两年我市为省体工大队、省运动学校输送优秀运动员28名,嘉兴市少体校13名。2004年我市运动员赵莹莹、吴逸婧、陈超、张斯洛等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先后获得全国金牌12枚,银牌4枚,铜牌4枚;浙江省金牌42枚,银牌53枚,铜牌39枚,嘉兴市金牌94枚。去年赵莹莹在全国田径大奖赛南京站比赛中,以4、40米的成绩获撑杆跳高第一名,破亚洲青年纪录,达奥运会A标,参加了雅典奥运会。

(三)体育设施

近年来我市以体育中心、全民健身苑(点)、室外篮球场、室内体育活动室等为重点,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体育中心建设,注重加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了体育中心体育馆工程,体育馆已竣工投入使用,异地新建了市少体校举重训练房、学生公寓;实施全民健身苑(点)建设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健身苑点93个,其中健身苑14个,健身点79个,镇、村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了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我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571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290个,非标准体育场地281个,体育场地面积为462758平方米,人均0.72平方米(截止2003年底)。2004年新建健身苑7个,健身点41个,篮球场44个,健身房8个,乒乓室93个,台球室8个均向社会开放。

二、存在不足方面:

1、体育组织网络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海宁市体育总会尚未建立,必须落实编制,配备人员、经费,以加强体育协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体育协会的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各镇、街道应建立文化体育站或体育指导站,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体育事业经费。

2、场地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快,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看,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低于全省、嘉兴市的人均数,我市现有公共体育设施人均0.057平方米,上级体育部门要求达到人均1.2平方米差距甚远,市属公共体育设施少且陈旧,71%的体育场地集中在各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率低,社区、居住小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滞后,公共体育设施满足不了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市属体育场馆设施满足不了市少体校的体育训练条件。

3、体育事业经费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我市群众体育活动广泛,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市少体校省、海宁市批准布点项目人数为275人,现业余训练项目布点人数到位,但业余训练经费到位率为73%,随着国家、省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以体育强县、体育强镇、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同时随着体育社会化进程加快,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都急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出台一些激励政策予以扶持。

4、全民体育意识淡薄,全民健身意识不强,全民健身覆盖面还不够广,全民健身存在“两头热、中间冷”,即:少年儿童、老年人参与活动多,中年人忙于工作参与活动少;农村受环境条件、思想观念等影响,活动面不宽,参与面不广,农村体育工作还有有待于突破。

三、下一步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总体要求,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完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以全民健身,全民参与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多层次的群众体育活动;以培养、选拔、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着眼点,完善体育训练体制,强化体育训练和管理措施,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促进整个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群众体育以全民健身、增强体质为目标,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镇、村为重点,城市体育以街道、社区为重点,广泛开展青少年、妇女、职工、农民、老年人多层次的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到201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5%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5%以上,全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健身标准》施行面达到100%,达标率90%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工作队伍、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网络和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达到每千人1名,体育协会达到15个以上,有50%的镇跨入浙江省体育强镇镇行列,有5至10个社区跨入浙江省体育先进社区行列,有1至2个社区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市成为浙江省体育强市。“十一五”期间举办好海宁市第十二、十三届运动会。

2、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竞技体育以输送人才、全面实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以市少体校为主体,体育训练项目定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协会共同参与的体育训练格局,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训练,使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布局达到省布局人数要求,在训人数保持在400人左右,田径、举重、游泳、射击等重点项目要继续保持嘉兴市的领先地位,在浙江省占有一席之地,力争在嘉兴市第六届运动会和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再创佳绩,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继续开展省级、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作,力争达到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标准。

3、体育设施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体育设施建设以满足群众健身、体育消费、体育竞赛和符合我市中等城市发展要求为目标。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和乡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市体育中心建设,建好体育场、射击馆、游泳馆;进一步完善市少体校训练基础设施,全面改造现水月亭路老体育场,切实改善训练条件,以达到国家级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要求;加强多层次健身设施建设,重点在街道(社区)、镇(村)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所和设施。到2010年力争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三)对策和措施

1、 加大体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体育意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加大宣传力度,从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积极倡导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兴建体育场地设施、构建多元化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作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网络,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搞好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营造一个政府管理体育、社会支持体育、群众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2、积极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按照亲民、便民、利民原则和政府主导、社会兴办的原则,深入实施我市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举办好海宁市第十二、十三届运动会,掀起阶段性全民健身热潮。以镇、社区、学校为重点,努力构建涵盖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宣传教育竞赛活动和体质监测等内容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工、青、妇、体育协会等群团组织优势,组织实施好青少年、职工、农民、妇女、老年人等人群的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质监测工作,以开展体育强县、强镇、先进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促进群众活动的广泛开展,以此带动各项体育工作制度的落实,普及体育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自觉性,不断扩大体育人口。

3、加强体教结合,加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要以2008我国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加大体教结合力度,拓宽训练渠道,继续完善以市少体校为主体,训练项目定点学校和体育协会共同参与的业训格局,巩固原有优势项目,拓展新的优势项目,注重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按照“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和“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强化训练和管理措施,积极向国家、省、市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力争在2006、2010年省、市运动会上再创佳绩。以创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抓手,改善市少体校训练条件,加强少体校的全面建设,促进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为申报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奠定基础。

4、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不断完善体育组织网络

全面贯彻《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把体育设施建设作为政府为民实事的大事来抓,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坚持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原则,积极拓宽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途径和办法。市属公共体育设施要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载体,提高设施利用率,探索新建体育场馆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以不断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要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体系,加强体育总会、行业体协、老年体协、单项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体育指导站等基层组织,注重镇、街道、村(社区)基层体育工作队伍建设,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等骨干队伍培训工作,培养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夯实群众体育工作基础,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swx9151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妇女儿童发展面临主要困难调研对策_调查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妇女儿童发展面临主要困难调研对策

按照市妇联的工作要求,**县组织全县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实地考察、个案访谈、召开座谈会、下发调查问卷等形式,积极开展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妇女儿童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女性创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就业性别歧视。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但由于操作性不强和缺乏相关罚则,对就业歧视未能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如女大中专毕业生的求职经历比男生更为艰难,一些文化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女性就业难度更大,不少单位和企业不想承担女性生育等五期保护带来的成本,妇女就业压力增大。二是创业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观因素有两个方面:女性创业思想淡薄,缺乏创业勇气,求稳怕乱,调查中,有34%的人缺乏勇气和魄力,17%的人认为还没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女性创业在市场机制中处于劣势,缺少创业本领。过多的义务、阻力、压力使许多女性没时间、心情、体力去吸收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客观因素有两个方面: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缺少创业资金,占有市场要素比重低。调查中一半以上妇女觉得缺少资金是创业最大难题。三是金融危机造成失业女性增加。受金融风暴影响,沿海和内地的一些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和关闭破产状态,企业大量裁员,使在外务工的女农民工大量失业返乡,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全县30%以上女农民工失业返乡,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和农民工家庭的生活。此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企业经济发展趋缓,就业岗位减少,使得女性失业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无岗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女大学生的就业、加之往年没有就业的城镇登记失业女性等就业问题,都形成了新的压力。

2、农村妇女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致富技能,信息渠道不畅。农村妇女在获取教育资源中处于劣势,加上妇女对自身的期望值较低,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妇女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问卷调查中,在“你们觉得生产中最缺的是什么”一栏中,有83%的妇女选择了缺技术和致富项目。被调查的妇女67%为小学文化,因此妇女对农业经济的市场化、致富信息、致富项目、技术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吸收能力较差,导致知识匮乏,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劳动回报率。

3、女性婚姻家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家庭暴力问题。家庭暴力是女性婚姻家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县为例,XX年,共接待维权上访案件145件,其中家庭暴力类案件61件,占上访案件总数的42%,并且在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家庭暴力已打破了性别、文化、地域的限制,人员成份复杂,案件数量增多,暴力程度升级,并且普遍具有残忍性、隐蔽性、持续性、循环性等特点,我国至今尚未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这对家庭暴力的查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家庭暴力当事人单位和司法部门大多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务事、不愿管、不便管,不履行《婚姻法》、妇女法中规定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定义务,女性受到人身伤害后获赔难、获赔低。制裁缺乏力度。家庭暴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女性甚至孩子的身心健康,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二是婚姻关系问题。在妇女户口迁移、生育观念等方面仍然存在嫁夫随夫迁户口、重男轻女等问题。婚姻不稳定,离婚比例逐年上升。离婚妇女在共有财产分割中仍处于弱势。现行法律对破坏家庭稳定的第三者插足没有作出规定,并且对婚姻中出轨的一方存在搜集证据的困难。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市文化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企业,全文共 5632 字

+ 加入清单

我市文化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调研的总体安排,严从怀副主席带领第三调研组,于今年三月至六月,就“积极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子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经征求有关文化产业专家及企业意见后确定了调研方案,然后在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听取了市县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情况汇报,与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等部门,以及20多家文化企业负责人、部分文化产业专家进行了座谈;发放调查问卷;深入雪鸿斋、合肥论坛、琴港演艺城、安徽樱艺缘、安达电子等文化企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以来,我市围绕“文化强市”目标,始终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锐意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加大投入,文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赶超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市文化产业“”以来,年均增速30%以上。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亿,占全市gdp的5.6%,已经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总量和增速稳居全省各市之首,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日趋活跃。

产业布局逐渐完善 目前全市已有1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动漫、会展、娱乐、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文广演艺集团、合肥大剧院、xx市体育中心、合肥安美、安徽樱艺缘、安徽华教和阿里巴巴文化娱乐公司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益开始显现。

民营企业快速兴起 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为民营文化企业,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民营文化企业占5家;涌现出非遗园、儒林书业、全球音谷、安达电子、雪鸿斋、琴港演艺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合肥动漫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动漫产业增加值XX年突破10亿元。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我市XX年制定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已历经三轮修订。XX年出台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其中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有13条。近几年,全市文化产业共兑现奖励资金近XX万元。到去年年底,我市所辖各市、县、区已全部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奖励政策。

文化交易敢于创新 XX年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XX年合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立。目前文交所已累计挂牌项目96宗,成交项目22宗,实现交易额3.09亿元,交易流程、操作规则、保证金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去年,我市还成功举办安徽上海文化产权项目招商推介会,推介标的总额达345.88亿元,扩大了安徽文化资源项目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吸引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的平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加快了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到“”末,合肥人均gdp有望超过8000美元,居民文化消费将大幅提升,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期间,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文化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相对于到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体制机制不甚健全,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府文化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工作职能划分尚未清晰,存在各自为政、交叉管理的现象,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未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形成合力。我市辖区部分市县区没有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职干部,行业协会组织缺乏。文化企业普遍反映,有关管理部门收取企业费用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对文化企业申办流程和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了解不足;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统一的文化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在文化产业的分布、效益、从业人员、行业机构、以及税收等方面没有完善的统计口径和渠道,对及时掌握当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状况、准确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宏观调整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产业规划落实滞后,政策支撑体系急需完善。我市于XX年颁布实施《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我市“”末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保八争十”,即到XX年,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力争达到10%。虽然“”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占全市gdp的5.6%,但与“”规划制定的目标相距甚远。我市下辖大部分市县区尚未制定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切实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去。

虽然国家、省、市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但很多政策在我市尚未真正落地,政策的实施细则还有待完善,而且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多参照高新技术和软件行业,缺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

产业规模差距较大,产业结构调整亟待推进。我国先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北京、上海今年有望突破亿元,深圳、杭州正在接近千亿元目标,长沙、青岛去年已经超过500亿元;北京、上海、杭州、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比重均达到或超过10%,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得以确立并日益凸显。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齐全,但主要集中于广播影视、书刊发行、印刷、演艺娱乐、动漫等行业,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市县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与我国先发地区相比,我市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落后,“小弱散”问题比较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骨干企业。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的创意、研发、制作水平较低,内涵深刻、风格独特、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文化精英人才十分匮乏。广大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主体,这些文化企业规模小、缺少土地、房产等有效抵押的不动资产,银行贷款难;又无法以包含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认定、确权、抵押、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融资。融资难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文化企业项目前期研发及后期市场开拓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文化企业发展。现有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配套服务落实困难,部分高层次人才往往是引进后留不住。

三、对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决策机制,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1、健全组织机构。借鉴国内先发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负责产业发展战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成员由市文广新局、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工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邀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室以及人大、政协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重要决策会议。

成立隶属市委宣传部的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市文化产业办公室,负责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全市下辖各市县区相应组建本级文化产业办公室,明确职责和人员编制。文化产业相关职能部门均要落实具体责任处室推动所管辖产业的发展。

由市文化产业办公室牵头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重大课题、项目深入调研、建言献策。

2、完善服务平台。成立我市文化产业促进中心,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对文化产业发展具体项目进行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监管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领导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

组建涵盖文化产业各主要行业门类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为文化企业提供组织、协调、咨询、中介、培训等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和资金支持,承担政府委托的其他服务工作。

3、建立统计制度。按照“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统一核算、信息共享”的原则,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统计长效机制。尽快制定《xx市文化产业统计实施细则》,对符合统计部门行业分类目录标准的全部企业,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分析库,摸清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数,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为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加强政府主导,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4、修订产业规划。在《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效果的反馈与评估基础上,适时修订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发展目标、结构、布局以及发展重点,督促所辖市县区出台或修订“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整体谋划基础上重点做好行业的规划布局。

5、推进产业立法。制定《xx市文化产业振兴条例》以及我市专利权法、著作权法、it基本法、知识产权法等实施细则。使文化产业各项措施和政策的制定有法律保障,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创意人才等进行法律规范,明确和规范文化市场执法主体,使政府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职责更加明晰。明确规定,使用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采购文化产品和服务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型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向本土重点文化企业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

6、加大财税投入。参照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做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市级财力增长而相应增长。专项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基地建设、产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将文化产业纳入我市所属市县区绩效考核,每年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各市县区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表彰奖励。

优先支持发展新兴和原创文化产业,经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原创研发成果,给予项目总投资额一定比例的补贴支持;重点扶持特色和优势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民族和传统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出口,赴境外开展的商业演出、商业展览、展销、营销的特色优势和传统文化企业,根据影响力的层次,政府及相关服务机构应给予指导及相应资金补贴扶持和税收减免。

开展文化企业认定工作,对经认定的涉及文化产业发展全局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项目,市政府在“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对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年营业收入规模的阶段性突破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文化企业加快成长步伐。如对当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1亿元、3000万元等不同台阶,且增幅达到一定速度的文化企业,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一次性奖励。

(三)推进金融改革,多渠道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难题

7、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配合“安徽省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我市及下属市县区应尽快建立本级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出台基金管理办法和细则,明确资助条件、申报和审批程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采取投资、奖补等方式,提高具有激励性质的经费投入比例,建立文化产业多元化投入体制。重点扶持初创期中小文化企业,对已经成熟的文化骨干企业,根据业绩实行奖励。

8、加快融资平台建设。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适时制定金融对接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对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政策性的文化企业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集聚区担保融资、中小型企业联保、中小企业集合债、文化产权抵押融资、影视项目融资等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xx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为文化产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功能,重点突破文化创新企业初创期的融资瓶颈问题。

9、开辟多元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鼓励、引导非公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间相关文化产业基金会的设立,为具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和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借助信贷、参股、合作合资等方式,实现针对性更强的投融资和产权多元化。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专项资金投入绩效评估机制,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其管理和使用情况。

10、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强化文化资本概念,努力挖掘、培育、转化文化资本。积极促成优质文化项目进入文化产权市场进行融资,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辅导或成功上市的文化企业,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加快人才引进,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实用人才

11、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以打造全国人才高地为契机,把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纳入我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对接全市已有的人才政策,制订我市文化产业人才认定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

1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文化创意拔尖人才和“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策划、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对于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财税、户籍、居住、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和绿色通道,并制定实施细则加以落实。

13、保护挖掘本地精英人才。建立本地文化产业精英人才储备库,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本地高素质人才的激励力度。切忌在人才问题上盲目地舍近求远,抑制本地人才的积极性,形成“引来女婿气走儿”的尴尬结局,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14、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本地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增设文化产业新专业,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依托专业机构和文化产业基地,政府出资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实训平台,提供给各院校、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使用。开发、落实一系列文化产业范畴内的职业资质、职业认证及职业技能培训,出台文化企业相关人员资质、待遇和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的补贴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