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南京夫子庙导游词_导游词范文_网
清末废除科举后,改为小学,民国初年改为江宁县教育会,抗战时被用作开茶馆、歌场,战后曾先后作为民众教育馆和南京市通志馆。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20xx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一起来看一下吧。
20xx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为大家安排游览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总统府旧址等名胜古迹。今天,我将带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庙去游览。秦淮河旅游区,位于南京老城区城南,从市区出发,坐汽车约需20分钟才能到达。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为大家安排游览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总统府旧址等名胜古迹。今天,我将带大家到秦淮河、夫子庙去游览。秦淮河旅游区,位于南京老城区城南,从市区出发,坐汽车约需20分钟才能到达。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
【秦淮河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人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南的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防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那时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秦淮画舫-伴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大成殿-学宫】
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门内侧有石碑四块。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极(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庙院两侧是碑廊(原来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的地方),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石雨道走。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天台子,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扫活动。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人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建筑。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内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两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现在的大成殿已被辟为"南京乡土文化博物馆"。请大家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门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梨香阁,原来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现改为游乐场了。东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楼,它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初建时为三层楼,因为临近贡院,为防止有人从楼上偷看贡院,清代时改建成二层楼,上层用作藏书,下层是阅览室。清末废除科举后,改为小学,民国初年改为江宁县教育会,抗战时被用作开茶馆、歌场,战后曾先后作为民众教育馆和南京市通志馆。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参观完学宫建筑后,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贡院。
秦淮河,是一条曾对古城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相传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方山,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察证明,秦淮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五代吴王杨行密在长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人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南的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但是它与南京城的诞生、发展,以及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达五六十处。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宫所需的天然通道。东吴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秦淮河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夫子庙一带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京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防灯火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那时南京的妓·女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的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六朝以来的繁华和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历史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南京的代名词。
【秦淮画舫-伴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大成殿-学宫】
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门内侧有石碑四块。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极(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庙院两侧是碑廊(原来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的地方),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石雨道走。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天台子,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扫活动。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人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建筑。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内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两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现在的大成殿已被辟为"南京乡土文化博物馆"。请大家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门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梨香阁,原来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现改为游乐场了。东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楼,它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初建时为三层楼,因为临近贡院,为防止有人从楼上偷看贡院,清代时改建成二层楼,上层用作藏书,下层是阅览室。清末废除科举后,改为小学,民国初年改为江宁县教育会,抗战时被用作开茶馆、歌场,战后曾先后作为民众教育馆和南京市通志馆。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参观完学宫建筑后,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贡院。
更多相似范文
篇1:广州流花湖公园导游词
光孝寺是岭南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广,规模最为宏大的寺院。光孝寺建筑结构细致严谨,殿宇雄伟壮观,象征着中国禅宗文化的精髓,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是其最主要的建筑。大雄宝殿内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间为释迦牟尼,左右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合称为“华严三圣”;左右偏殿分别贡奉着地藏王菩萨和关公,独具广东佛教界特色。
此外,在大雄宝殿西侧还有一处偏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卧相,据说释迦牟尼病重时就是保持着这个姿势,右手托首,双目微闭,最后在沙罗双树下涅磐。
殿外有一棵菩提树,相传佛教的六祖惠能曾剃度于此,惠能为禅宗第六祖,一度与孔子、老子一起被称为代表思想先哲的“东方三圣人”,著有《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举足轻重的佛教高僧之一。倘若站在这棵菩提树下,凝望着树影婆娑中的光孝寺,其清静单纯的影像或许会让你顿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境。
篇2:北京故宫博物院英文导游辞_英文导游词_网
Hello, everyone,
We are now going to pay a visit to a place of special interest. This scenic spot is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Beijing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ousands of palatial architectures and purple walls as well as yellow glazed tile roofs- it is simply a sea of palaces. This is the world – famous wonder – the Palace Museum.
The Palace Museum has served as the royal residence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was here that a total of 24 monarchs ascended the throne and wielded power for some 500 years. The Palace Museum, as the most beautiful spot of interest throughout Beijing, is unique for its location: to the northwest is Beihai(North Sea) Park, famous for its white pagoda and rippling lake; to the west is the Zhongnahai (central and south sea); to the east lies the the Wangfujing Shopping Street; and to the north id Jinshan Park. Standing in the Wanchun (Everlasting Spring) Pavilion at the top of Jingshan(Charcoal Hill) Park, you overlook the skyline of the palace Museum. At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palace is Tian` anmen (Gate of Heavenly Peace) and the famous square named after it . This is the symbol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A world-famous historical site, the Palace Museum is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of UNESCO and is an embodiment of oriental civilization.
The Palace Museum is rectangular in shape, 960 meters long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750 meters wide from east to west, covering a space of 720,000 square meters of which 150,000 is building area . It has 9000-strong rooms in it . According to legend there are 9999.5 room-units in all .The whole compound is enclosed by a 10-meter-hign wall and is accessed through four entrances, namely, the meridian Gate in the south ,the Gate of Military Prowess in the north, Donghua(Eastern Flowery ) Gate in the north, Donghua ( Eastern Flowery) Gate in the east and Xihua(Western Flowery ) Gate in the west. On each corner there is a turret consisted of 9 roof beams, 18 pillars and 72 ridge . Encircling the compound there is a 3,800-meter-long and 52 meter-wide moat, making the Palace Museum a self-defensive city-within-a city.
The Palace Museum was made a center of rule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by Zhun Di, The fourth son of the founding emperor Zhuyuanzhang. The whole complex straddles on an 8-kilometers-long central axis that stretches from Yongding (Forever Stable) Gate in the south to Gulou (Drum Tower) in the north. Prominence was given to the royal power by putting the “three main front halls” and “three back halls ”on the axis while arrange other subsidiary structure around th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lace Museum involved manpower and resources across China. For example, the bricks laid in the halls ,known as “gold brick, ” underwent complex, two –dozen processes. As the final touch ,the fired bricks were dipped in Chinese wood oil. Involving complicated processes and high cost, these brick are called “golden bricks.” The Palace Museum serves as a living embodiment of good tradition and styles unique to China` s ancient architecture. It reflects to the full the ingenui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Chinese working people. A carefully preserved and complete group of royal residences, the Palace Museum is a prominent historical and tourist site.
北京长城英文导游词 ·岳阳楼英文导游辞 ·重庆英文导游词 ·西藏英文导游词
What we are now approaching is the main entrance to the Palace Museum-the Meridian Gat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red walls, yellow glazed –tile roofs and upturned eaves. On top of this walls, yellow glazed-tile roofs and upturned eaves. On top of this magnificent building ,there stand five lofty halls with a main hall in the center. The main hall is roofed by multiple eaves and covers a space of 9 room-units. It is flanked by two wings on each side .The wings are square in shape ,complete with multiple and four edged eaves and pinnacles. All of these structures are connected by a colonnade. Because these halls resemble a soaring bird, it was also know as wufenglou (Five-phoenix Tower) . Inside the main hall there is a throne. Drums and bells were stored in the wings. Whenever the emperor presided over grand ceremonies or observed rites in the Hall of Upreme Harmony, drums, bells and gongs would be struck to mark the occasion.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篇3:小学生导游词范文
大家好,我叫于小曦,别人叫我小曦或曦曦,今天由我来带领着大家去看绿树成荫的滨湖河。
滨湖河是在市政府的对面,是昌吉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那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还有花坛,很漂亮!
各位,请跟着我的脚步走,不要掉队。快看两旁树随着风飘动。水静得像一面镜子,水面映着石头、花儿、大树的风景,小鱼在石头缝里玩捉迷藏,很开心。
水很清,也很凉,请大家蹲下用手去感受一下。走的过程中大家会看到柳树随着风飘动,像小姑娘梳着辫子。
好了,大家辛苦了,晚上早点休息,祝大家玩得开心,睡得安心,再见!
篇4:海南的东山岭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们现在是处在东山岭的山脚下,从这里到山上的潮音寺是我们走东山岭的主要路线。因为这里已包含东山岭景区最有代表性的风景。如果想上山顶的朋友,或想悠闲上山的朋友请坐上缆车,在我规定的时间到山上的潮音寺门前集中。好,走路上山的朋友请跟我来吧。正所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现在就沿着这石阶而上,徒步踏上这200级台阶登上山去游览,在体验山高路远感受的同时让我们一起寻找“海南第一山”的答案吧。
大家可以看到东山岭山上各式各样的怪石布满整个山岭,据考证,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才形成东山岭,并屹立在万宁市东面。山上的硕石原都是海底巨岩。瞧,那几只可爱的小羊就是东山羊了,因经常在山上觅食,那攀岩的功夫真是了不起。
请大家随着我的手指方向看,那便是东山八景中的“正芴凌霄”景观。芴是古代臣子上朝拜见皇帝时手中所持的一个手板,不同官位的大臣所执芴的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有象芴,即象牙所制。也有木芴,即竹片所制。您瞧,它多象古代臣子手持看各自的芴“遥向高天面帝王”啊。
再看这“仙舟系缆”景观,更是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据说当年太上老君发现东山岭生长灵芝草,便派仙医下凡起灶炼丹,引来了救母心切的南海龙王驾舟至此,不料一日波涛汹涌,潮水退去,龙舟被搁浅了。心急的南海龙王在东山仙人的指点下走过了36洞,回到龙宫救母去了,然而这龙舟却永远留在了人间。据当地的老人讲,心诚的人摸一摸这龙舟,一年都会顺心如意。
篇5:赤嵌楼导游词范文
大家可以看看它的叶子,苍翠欲滴,绿得多么耀眼,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显得生机勃勃,好像要把它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现在我们来到它的浓荫下,呀,它长得好密呀,真是遮天蔽日啊!
大家竖起耳朵听,听到了什么?对了,是鸟儿那清脆的鸣叫声,你们看,它们有的在梳洗羽毛,有的在追逐嬉戏,万鸟盘旋飞舞,展翅高飞,这儿最有名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是日出夕归,而灰麻鹤恰恰相反,是夕出日归,清晨或傍晚,万鸟交替出归,到时,看见了这只,错过了那只;看见了这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你们绝对应接不暇哦!
现在,让我们踏上小岛,感受它的勃勃生机吧!
篇6:重庆丰都导游词
一是道教之说。在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术,成为后来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这里遂成为了道教的传教中心。后来,道教又杜撰出一个“罗丰山”,说它是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这位北阴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级中心神,专管地狱。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丰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1]
二是鬼帝(土伯)之说:当人类社会还处在上古时代的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现象的时候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认为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为主,两个部落。东周时,丰都曾为巴子别都,随着巴蜀两族的不断交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习俗相互渗透,于是产生了一个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这位鬼帝就住在幽都,至今丰都还留有“幽都”遗迹。
三是佛教“阎罗王”之说。“阎罗王”本是梵文的音译,原为古印度神话里管理阴间之王。佛教沿用此说法,称为管理地狱的魔王。传说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狱。据《一切经音义》称,“阎罗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丰都鬼城四是阴、王成仙之说,这是丰都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晋人葛洪在其《神仙传》中就有关阴、王成仙的说法。传说在汉朝时候,有两位方士,一位叫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们因不满社会现状,双双先后来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后来到了唐朝,他们二人被人讹传成了“阴王”,即阴间之王。
后来加上历代统治阶级的不断刻意渲染,历代文人、官吏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的描述,如《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西洋记》等等。因此一个比较全面的鬼城就在丰都形成了。它从虚幻到实物,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中国鬼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结合起来;将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才形成今天天下闻名的“鬼城文化”。
丰都鬼城丰都鬼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处长江上游。是七里的故乡。它是一 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时称“巴子别都”,它是从重庆顺游长江三峡的第一个旅游景区。传说这里是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鬼城”丰都,名山上古木参天,寺庙林立,在庞大的阴曹地府里仙道释儒,诸神众鬼盘踞各庙,等级森严,各司其职并以苛刑峻法统治着传说中的幽灵世界。
丰都鬼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来被人们当作人类亡灵的归宿之地。
丰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有特色,最有名气的历史文化小镇,以其丰都鬼城作为阴曹地府所在的丰富的鬼文化而蜚生古今中外。
鬼城丰都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内涵,神奇的传说,秀美的风光和难以替代的观赏价值,不可多得的鬼文化研究载体和独特源泉,向中外游客展现出神秘的东方神韶。丰都“鬼城”是人们凭想象建造的“阴曹地府”,人们凭想象,用类似人间的法律机制先后建成“阎王殿”、“鬼门关”、“阴阳界”、“十八层地狱”等一系列阴间机构。
篇7:川著名景点导游词_四川导游词_网
四川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高差悬殊,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5篇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精选5篇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一)
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侧。东南与凉山州木里县接壤,西界乡城县,并与云南省中甸县毗邻,北连理塘县,总幅员面积7323平方 公里,呈长条形。1990年,全县辖3个区、14个乡以及金珠集市1个,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全县有藏族、汉族、纳西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家族、黎族、白族等民族,共有人口25445人,其中藏族2449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6.27%。县人民政府驻金珠集市,海拔3740米,是甘孜州第四高城,距州府康定432公里,距省会成都810公里。稻城山川秀丽,文化悠久。驰名的有终年积雪不化的贡嘎雪山,风光绚丽的“五色海”,星罗棋布的海子山大小湖泊(海子),水流湍急的稻城河.有名的查合温泉等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贡嘎郎吉岭寺的佛像,扎郎寺的雕刻,日依寺的壁画,海子山发掘的“恐龙牙齿”化石和“桉树”化石,波瓦山发现的“树叶”化石等古迹文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县境内,属横断山系的贡嘎雪山和海子山,坐落南北,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县境地形复杂,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点为南部的贡嘎雪山萨内日峰,海拔6032米,最低处为东义区南部色空村,海拔1900米。全县 地势自西北而东南,山脊河谷相间,天然划分为三个类型区:北部为典型的丘状高原,海子山骈稻城河,海拔3600—5020米,高差1420米,丘状、冰蚀 岩盆和断陷盆地遍于表面,草原辽阔,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地;中部为半高山山原地貌,波瓦山骈赤土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南部高山狭谷区,俄初山骈 东义河,海拔 20xx~5000米以上,溪流发达,森林茂密,宜于经济林木的发展。
全县水系纵横。稻城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三大河流为 稻城河、赤土河、东义河,均流入木里县水洛河注入金沙江。在高山狭谷中还有终年流水不断的溪沟60多条,其中积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2条。全 县河流天然落差大,电力蕴藏量达22.6万千瓦,待开发利用。县境内还有大小湖泊(海子)1145个,面积3200平方公里,最大的为兴伊错湖,面积 7.5平方公里,为常年淡水湖。这些湖泊均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县境北部冰蚀地形区,难以直接利用,但为县内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稻城温泉资源丰富,出-有20余处,分布在茹布乡、省母乡、蒙自乡、日瓦乡、各卡乡等。特别是县城东南3公里处贡巴山北麓的“茹布查卡”(查合温泉),出 口处水温一般为68℃,最高水温达80℃,流量1.33公升/秒,昼夜流量高达 7000立方米,可建装机容量20xx千瓦以上的地热电站。该处泉水无色、无沉积物,不含硫,为村民世代饮用,又能浸泡治病,驰名州内外,是本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财富。
民族
不管环境如何恶劣,生活遭遇怎样的艰辛,他们始终坚信:“明天的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勇敢的闯荡世界,尽情的享受生命,仁慈的善待生灵,不断的积德行善。正如他们的歌中唱到的“血管里响着马蹄的声音,眼里是圣洁的太阳”,“胸膛是野心和爱的草原”。
这就是稻城康巴人,象山一样雄健的体魄,象草原一样宽阔的胸膛,象溪流般清澈纯净的心灵。
稻城是一个藏族聚居县。唐朝时期(667),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举兵征服了白历,从此稻城隶吐蕃。被统治长达220xx年。据古藏文文史资料《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吐蕃统治时期由于宏扬佛法,创立寺庙,藏传佛教随政治力量深入人心。历时数百年,吐蕃逐步与康区境内诸部落联合为同一民族。据有关专家考察认为,藏族是在千百年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主要逝代羌人诸部长期交错杂居,相互自然同化。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稻城藏族的形成无疑是吐蕃和稻城土著人以及白狼部落融合的结果。
解放前,稻城汉族很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赵尔丰在稻城实行“改土归流”,设置地方流官统治时,随之而来的清兵、商人来稻城,从那时起稻城有了汉族的活动,有的与当地人结婚繁衍子孙,而且逐渐改变了当地人刀耕火种的生产状态。据《甘孜州文史资》第七辑载:稻城第一个汉人是随赵尔丰当兵来稻城,以后流落在稻坝茹布村,与当地藏族女人结婚的周万灵,生育子女二男一女,以后迁居乡城(定乡)。
民国时期从内地来稻城经商、做生意的较为频繁,民国二十六年(1937)刘文辉统治康区时,派镇守各地,后有的撤走,有的流落在当地,稻城也是如此。
解放后,党和政府为帮助和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派干部、科技人员、教师、医生和解放军指战员等支援稻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汉族与稻城藏族通婚安家落户,生儿育女,为建设稻城发展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利用科学方法引进和试种了青稞、小麦、玉米等作物良种,科学种植各种蔬菜,以及缝纫、酿造、雕刻、银炉等手工艺作业和房屋、桥梁建造业,给稻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大的影响。另外,汉族还把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性带到了稻城。1990年,全县共有汉族1284人,占总人口的5.04%。
稻城县的人口中,除藏族、汉族外,其他民族人口很少。清末民初各保、正、村清查人口时,全县总人口中除20余户汉族外。其余均为藏族。以后由于外地与稻城通婚,流落、做工、经商等原因。以及解放后派往福城支援建设的人员,逐渐改变了稻城的民族成份。1990年人口普查时统计,全县其他民族共有56人,占0.22%。
信仰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宗教渗透到藏区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稻城藏族全民信教,全县共有大小寺庙14座,教派众多。不仅有原始宗教-苯教(呷拉贡寺),还有藏传佛教的若干流派,邓坡寺-宁玛派(红教),扎郎寺,热乌寺-噶当派、萨迦派(花教),蚌普寺、直共寺-噶举派(白教),贡嘎郎吉岭寺、雄登寺-格鲁派(黄教)等。宗教传入和发展。
藏传佛教有规模地传入稻城是在公元11世纪末期到15世纪末期的近四百年的时间里,由于统治阶级在藏区一贯采用怀柔-和封建土司政策,促使藏、番的寺俗封建领主统治力量的扩大和加强,萨迦政权及弟悉帕摩主巴政权时期,教主均兼摄政务,即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这一时期。为不同封建领主统治基础服务,藏传佛教形成了不同派别如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各派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广收信徒, 积极传播和发展。
据传,最早传入稻城的是噶举派,距今已有820余年的历史。噶举派噶玛巴?都松软巴(1110~1193),新龙人,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0),游至邦普(奔波)这块宝地,建立了稻城县最早的白教寺庙、明永乐年间,洛增郎吉(原系白教徒)从师宗喀巴后,建黄教寺于翁根寺上。广收信徒。弘扬佛教,严格修行,不重酒色财气,重经重律。在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发展过程中,格鲁派是最后一个传入稻城的教派,但它后来居上,发展较快,势力最强,到目前其社会影响及僧侣人数、寺庙规模均居前列。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广大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特别是经过民主改革和四反运动,废除了寺庙的封建特权和剥削。压迫制度,广大群众获得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彻底解放。“0”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寺庙遭到了一些破坏,宗教政策贯彻受到了一定阻挠,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了纠正。到1990年,经州、县批准开放了12座寺庙,并建立了寺庙管理委员会。全县现有格鲁派(黄教)、噶举派(白教)、萨迪派(花教)三种教派。格鲁派、噶举派是稻城县的两大主要教派,为广大群众所虔诚信仰
风俗
稻城大地山河俊秀,草场广茂,少有地理及精神方面的约束。在这种水土的润养中,稻城人不但体格健硕英武,人性中更多了自由豪迈的一面,尤其是稻城汉子们,心气之间,斗志之盛,绝不是劳作于田垄或伏身于写字间的人可与之相比的。他们的额头与眼睛纯洁而明亮,带着健康而清新的旷野气息。稻城女人勤劳善良、勇敢大方,怀着对生活最美好的憧憬,她们甘为亲人、为信仰耗尽其所有,无论疾病、贫穷,能在她们身上感觉的只有忍耐和宽容。
稻城人美德:仁爱、节俭、从容和有礼貌。重信守诺,少言多行。民风强悍纯朴,有经商和旅行的传统,对生活以及宗教充满热情并执着。
稻城人的爱好:马、刀、及自己的家人。
稻城人的信仰:“然而在稻城,人间的恋爱其实并不算一回事,群众们所崇拜的唯一英雄事业,乃是在灵性方面的”(摘自云丹嘉措之《五智-弥伴传奇》)。
稻城人均是敢爱敢恨的磊落汉子。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四处流传。但稻城人最执着的追求是佛法。这种执着中柔合他们的性格因素,显得坚强了许多。康区有全藏最有力最鲜艳的风马旗,还有全藏最大最高的玛尼堆,这些像塔像城一样在康巴地区大地上静伫的东西寄托了稻城人无比的虔诚和供奉。稻城还有全藏最执着的朝圣者,他们结着伴,磕着等身长头,在远如云南到啊里的众多神山圣湖间坚毅向前。稻城自古都是藏传佛教兴盛的地方,名寺遍寺。
稻城得念青贡嘎日松贡布神山以及贡岭寺、雄登寺、奔波寺、著杰寺等深厚的宗教基础,更是如此。
稻城人的装束:稻城人爱美。历来重仪容一修饰。
稻城男人装束上最明显的是英雄结以示勇武。稻城街头时可见到。英雄结既缠扎于头发间的红色丝线穗。稻城人比较团结,英雄结这种这种尚武精神的传统遗留一则可以增强集体荣耀感,二则可以起到修饰仪容的作用。
稻城一带的稻城女孩衣着明丽繁复,特别是头饰,镶金嵌珠,尽显富贵,夺人眼目。
精选5篇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景点是成都武侯祠。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武侯祠享有三国文化圣地的美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下面呢,就让我们细细参观,一一了解吧。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武侯祠景区。大家看到大门两侧,立有6通高大的石碑。请大家随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右看,这一通就是明碑,明碑着重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明碑的下面呢,是龙王的儿子——赑屃。民间啊,有这样一个传说——摸摸赑屃头,一生吃穿不用愁。一会儿啊,各位可以去摸摸看,图个喜头。
接下来,请各位随着我往左边走,这是武侯祠最大的一块石碑——“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碑”是历史上著名的“三绝碑”,为唐代作品。“三绝碑”位于大门的右侧,碑身及碑冒通告367cm,宽95cm,厚25cm。元和820xx年,剑南四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同僚来此拜谒诸葛亮,斐度作为幕僚随行。斐度很早以前就想写文章赞颂诸葛亮,到成都游武侯祠后,怀着景仰之情写了这通碑文。碑文主要描写了诸葛亮的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称颂他是千古罕有的政治家。
公元820xx年,修建了这块碑,名为“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碑”。所以啊,这块碑又被称为“唐碑”。说到这儿啊,我想给位游客朋友要产生疑问了,这块碑又为什么叫“三绝碑”呢?这三绝到底是指的什么呢?其实啊,这三绝即指裴文、柳书、鲁刻。
三绝碑的碑文,由裴度所撰,裴度一生历事四朝,后数度为宰相,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书丹者柳公绰,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兄弟,他的书法端庄浑厚,结构严谨。镌刻人为当时著名的工匠鲁建。无论是从文章、书法、镌刻上它都是精美绝伦的。所以啊,后人称之为“三绝碑“。大家可以近距离的欣赏欣赏古人的智慧结晶。
接下来,让我们前往下一个景点吧。
三绝碑,本名《蜀丞相诸葛武候祠堂碑》。系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20xx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到武候祠拜谒诸葛亮,事毕,令人刻建了这通石碑,故此碑又有“唐碑”之称。
三绝碑的碑文,由武元衡的慕僚,节度掌书记裴度所撰,裴度一生历事四朝,后数度为宰相,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书丹者柳公绰,当时为成都府少尹,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后任过兵部尚书,其书法端庄浑厚,结构严谨,也是当时的书法家,二人史书有传。镌刻人为当时著名的工匠鲁建。
三绝碑的碑文分序和铭两部分,正书共22行,每行约50字。在碑阴,刻有武元衡及慕僚共27人的职务、姓名和爵禄,碑文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有不少精妙之处,裴在文中概述诸葛亮的文治武功,并以前代名相姜尚、管仲、萧何、张良等人相喻,称颂诸葛亮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是“大名盖天地”的人物。使“三绝碑”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碑铭为骈体文,四言六十四句。碑文一气呵成,用辞精辟,书法端严,刚劲浑厚,受到后人赏识。因文章立意高远,辞句恳切,文章酣畅;书法严谨,字体遒劲;加止工匠刀法刚劲,极富气魄的刻技,逐渐形成“三绝”之说。还有一种说法是此碑因裴文、柳书及备述武候之功德而称绝于世,获得“三绝碑”的美称。成为武候祠内极其珍贵的文物。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防止成都地区潮湿的气候对石碑的侵蚀风化,加上玻璃框罩保护。
屹立于武侯祠大门内碑亭中的唐碑,又称"三绝碑",是成都最古老的碑刻之一。说到在后世的名声和影响,此碑在成都则首屈一指。
三绝碑唐碑本名《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809)立。碑身及碑帽通高367cm,宽95cm,厚25cm,下有碑座。碑帽的云纹雕饰,具有唐代石刻艺术特点。其石质为峡石。碑文共22行,每行约50字,楷书。
碑文作者裴度,是唐代中后期有名的政治家。元和二年(807)成都动乱,唐王朝派相国武元衡出任剑南四川节度使,裴度作为幕僚随行。裴度久欲撰文颂扬诸葛亮,到成都游武侯祠后,便怀着景仰之情写了这通碑文。碑文内容分序文和铭文。序文开篇处,裴度称颂诸葛亮兼具开国之才、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是千古罕有的封建政治家。斐度说,当[汉末]大乱,群雄纷争之际,士人奔走献策唯恐不力,诸葛亮独高卧隆中,自比管、乐,一旦刘备三顾,诸葛亮便以《隆中对》"一言而定其机势",确立三分鼎立的大计,出手不凡。斐度赞扬诸葛亮革除[汉末]弊政,执法公允,任人唯贤,治戒讲武。他认为经诸葛亮的苦心治理,僻陋的[蜀汉]政令划一,道德风行,一跃而为殷富之国,拥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斐度驳斥崔浩等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认为不可以成败论英雄,假如上天再给诸葛亮一些时间,必能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铭文为骈体,四言为句,共64句,铭文将诸葛亮比于前代名臣伊尹、姜尚、萧何、张良,盛赞其不朽业绩。最后,铭文称颂诸葛亮功德如高山流水,长存于天地之间,长存于蜀地百姓心中。
铭文:"昔在先主,思启疆宇,扰攘靡依,英雄无辅,爰得武侯,先定蜀土。道德城池,礼仪干橹。煦物如春,化人如神。劳而不怨,用之有伦。柔胜蛮落,铺敦渭滨,摄迹畏威杂居怀仁。中原旰食,不测 不克,以待可胜,允臻其极。天未悔祸,公命不果,汉祚其亡,将星中坠。反旗鸣鼓,犹走司马,死而可作,当小天下。尚父作周,阿衡佐商,兼齐管晏,揔汉萧张,易代而生,易地而理,遭遇丰约,亦皆然矣。呜呼:奇谋奋发,美志夭遏。吁嗟严立,感受谪罚,闻之痛之,或泣或绝。甘棠勿翦,骈邑斯夺,由是而言,殊途共辙。本于忠恕,孰不感悦,苟非诚悫,徒云固结。古柏森森,遗庙沉沉,不殄禋祀,以乞于今,靡不骏奔,若有照临。蜀国之风,蜀人之心,锦江清波,玉垒峻岑,入海际天,知公德音。元和四年,岁在己丑,二月二十九日建。"
书丹者柳公绰,为楷书中柳体创始人柳公权之兄,其书法浑厚笃实,既有柳体笔韵,又自具风格。后人赞赏唐碑碑文笔力雄健、辞丽义精,书法遒劲端严。加之刻工鲁建,刀法谨严,超群绝伦,故该碑有"三绝"之誉。如明代四川巡抚荣华在碑阳(正面)题跋,称斐文柳书"诚二绝也",堪与诸葛功德"相与垂于不朽"。其后,人们便习称为"三绝碑"。
三绝碑一千多年来,唐碑随岁月流逝也有所损伤,但剥蚀不大,至今绝大部分仍字迹朗整,基本完好。由于石质、气候等等原因,成都地区保存下来的古碑较少,此碑即为成都仅存较完整的唐代碑刻。
成都武侯祠中现存的53座碑刻中,最有名气的当属被誉为"三绝碑"的唐碑。此碑刻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20xx年),高3、67米,宽0、95米,厚0、25米;因为碑文由曾任监察御史、宰相的裴度所撰,由曾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又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之兄的柳公绰所书,由当时蜀中名匠鲁建所刻,文章、书法、刻工均属上乘,故被称为"三绝碑",而其《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的本名,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了。
精选5篇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都江堰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镇镇境有省道大三公路穿越,入青城山公路在镇治地与其连接,公路总长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公里。有村道6条,总长8.7公里,一般宽为5-6米。1999年,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青城山镇建立后,镇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镇企业以生产旅游产品为主。至1999年末,有酿造、茶叶加工、制陶及食品与竹木加工等企业24个,其中个体私营7家。主要产品为老妈红系列酒、老腊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制品等,年产值7002万元,营销收入6750万元。
青城山竖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1986年后,又先后自筹和引进资金十数亿元,兴建了月城湖、月城湖至四望观的架空索道,开辟了青城后山风景区,建成了王小波、李顺起义陈列馆,恢复了泰安古镇,开辟成了水晶溶洞、神仙洞、白云群洞、翠映湖、五龙沟、红岩等景点,修建了泰安寺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云寺的架空索道,兴建了娱乐中心、味江漂流冲浪、旅游小火车等游乐设施,修建了别墅、度假村、宾馆、会议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同时加强和不断完善景区管理,青城山景区已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旅游风景区。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躇,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
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xx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较大的影响。青城山在历史上名称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渎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国山等名。青城山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售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在中国,这世外桃源是十分美丽的。
精选5篇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四)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在一起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之一的乐山大佛,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俞,大家可以叫我小鱼儿。希望能和你们一起旅途愉快。
现在,我们坐在车上,我给你们讲一个有关乐山大佛的来历故事。在唐朝,有一个和尙,叫海通。在乐山大佛没有修建之前,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凶猛,常常在这里造成船毁人亡悲剧。海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去凑集金钱,造乐山大佛,在路上时,遇见一个贪财的人,向海通索要钱财,海通告诉他:“我不可能给你金钱,我宁愿把眼珠子挖出来给你!”那个人不信,海通真把眼珠子挖出来,给了那个人。后来人们知道海通死了,悲痛万分,十几万人一起造了乐山大佛……好了,故事讲完了,也该下车了。
现在,我们正走向乐山大佛,他原本高108米,现在被雨水大自然风化后,只有71米了。以前,发生过三年自然灾害,许多饿死的人尸体流在了三江汇流之处,满江都是尸体,大佛不忍心看,闭上了眼睛,流下了眼泪。
看这就是乐山大佛,有兴趣大家可以沿着栈道下去看一看,下去的时候要小心,这栈道最窄的地方只有一人能通过,带小孩的游客请看管好您的孩子,有高血压的老人最好不要下去。还有,游客们下去的时候千万别摸大佛的脚,否则,工作人员就会罚款300元,并让你抓到下一个摸脚的人,才能离开。下面的时间请你们大家自由观赏,希望下次有机会碰面,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精选5篇四川著名景点导游词(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就带大家畅游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峨眉山的“雄、秀、神、奇、幽”,获得了“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仙山佛国”、“天下峨眉秀”等赞誉。难怪明代诗人周洪漠由衷地咏叹:“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誉。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峨眉的甲山秀色,魅水柔情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倾倒无数古人的十景吧。
我们先来到入山第一大寺,这里有传说之中四川省最大的一口铜钟——圣积晚钟。据载此钟于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每击可历一分五十秒,近能闻洪壮之声,静能闻韵澈之声。
草丰竹秀,涧谷环流,古楠耸翠,曲径通幽;这就是我们美不胜收的“萝峰晴云”,“一尘不染三千界,万法皆因十二因”正是点染了这个绝尘脱俗的好地方。而“峨眉山十景之胜”的“灵岩叠翠”古刹坍塌,灵岩依旧殿宇重叠,密林掩映,丹岩凝翠。
来到与龙门洞合称“水圣双绝”的清音阁,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黑白二水拍击着岿然不动的牛心石,我们再来看看龙门峡上浑然天成的“九龙吐水”“九龙游水”,感受一下它的神奇与壮阔。
庄子曾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百岁为春,八百岁为秋”,我们现在就很荣幸的看到这些见证了历史沧桑的古树,亲身感受自然地神韵。
“晴雪初霁,幽峭精绝”,这就是峨眉雪的形式美态——大坪霁雪。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妙绝神奇的“九老仙府”和最富感情色彩的“象池月夜”。看到它们,我们会不由得赞叹自然地鬼斧神工。
我要隆重的介绍的是峨眉山的精华所在——金顶祥光。它包括浩瀚壮阔的日出奇观,正所谓:“不徙高寒处,安知天地宽”,说的正是它的博大;还包括变幻万千,气象雄伟的云海;神奇玄妙,圣洁会赢的佛光;还有人称“万盏明灯朝普贤”的圣灯。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当下赢得万千宠爱的十个景点吧?
旷世之作“十方普贤像”凝结了海峡两岸艺术家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观赏审美价值。
接着,我们看到的这些可爱活泼的小猴子正是“峨眉山的精灵”,它们嬉闹顽皮滑稽可掬而又极通人性,见人不惊,与人同乐,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呢。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在晨或暮,我们有机会听到古朴庄重的“祝愿古钟”,可消除各种烦恼与杂念。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考察峨眉时曾语重心长的做了指示,而为了缅怀这位伟人,便有了今天的“邓小平登山纪念亭景区”。
来到清音平湖,我们会不由得赞美大自然的秀丽多姿:绿树浓荫,蝉鸣声声,山风阵阵,丝丝水气洗尽凡尘,好一派山水之情,逍遥之乐!
接下来我们要领略的是深具文化底蕴的“第一山亭”。巧夺天工的“摩崖石刻”,“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秀甲瀑布”,热情洋溢的“迎宾石滩”庄严凝重而又古朴典雅的“名山起点”,山高云低而又雄秀缥缈的“峨眉金顶”……
欣赏完这些美景,大家是否觉得意犹未尽呢?那我们再去一些更奇秀的景点吧?
“四面八方”相信大家都能轻易理解,但“四面十方”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应该很想一睹为快吧?
经历了420xx年之内的18场地震,却安然无恙,大家应该很想看一下这座古建筑史上的奇迹吧?
两岸对峙,险如刀削,倾崖壁立,“一线天”能不能带给我们曲径通幽之感呢?
在抗战时期曾经收留了蒋介石的“洪椿坪”,能不能让我们找到一丝历史的气息呢?
在月圆之夜借宿“洗象池”,感受一下“象池夜月”,应该会是一种不同凡响的感受吧?
还有气势如虹的“伏虎寺”,传奇的“神水阁”,必定会使你深深迷醉,流连忘返。
还有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就是“乐山大佛”了,这个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属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范围,更是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难怪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就带大家畅游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峨眉山的“雄、秀、神、奇、幽”,获得了“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
作为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峨眉佛教自然有极深的历史渊源,佛教徒多半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相信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会知道“峨眉派”吧?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峨眉在世界武术界的地位呢?它就是震威全国,誉满全球的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啦。
哈哈,各位亲爱的游客们,我们的峨眉之游在欢乐中就要告一段落啦,如果大家觉得意犹未尽的话,不妨挑个好日子,重游一次吧?
篇8:赤嵌楼导游词范文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欢迎来到三江风雨桥,下面我给大家说说这里的故事。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众人胆战心惊。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今天的参观就到这里了,明天我们继续。
篇9:日月潭小学导游词怎么写
你们好!
欢迎你们到泉城济南来旅游!在济南停留期间,由我来接待你们并供给服务,我期望在我的带领下能玩得开心,过得愉快。今日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面毗邻千佛山,东边临近泉城广场,北边眺望大明湖畔,面积近11万平方米。
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山水公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被称为槛泉,是泺水的源头,到此刻已经有2700年的历史了,水温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园因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而闻名,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
此刻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风格的建筑就是趵突泉公园的东门。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题的词。进了大门,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一座迎门假山,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迎着大门建假山吗这是古代园林建造的一种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说以山为主,迎门叠石,似透非透,成为公园门口处的自然屏障,与山石后的溪流交相辉映,构成山环水行之势,同时又同园中其他景物相分离。这座假山的石块全部取自于济南南部山区,石质、色泽、纹理都能够同江苏无锡的太湖石相媲美。
过了晴雨桥,大家再继续往前走,就看到这块石姿优美,纹理自然,高4米,重8吨的龟石了。它最初为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所收藏。张养浩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以山猿、野鹤、山石为友。此龟石有“瘦、皱、漏、透”的特点,在此与它合影,有长寿延年的吉祥之意。
请大家此刻跟随同我一齐往前走,此刻我们来到的地方是马跑泉。你们明白为什么那里叫马跑泉吗据说这泉水是由北宋时期的抗金将领关胜的战马刨出来的,故此得名。相传,关胜是梁山泊农民起义将领,后为济南总兵刘豫的部将,骁勇善战。金兵南侵时,誓死不降,奋勇抗金。在一次激战中,败走西城,口渴难忍。他的战马仰天长嘶,前蹄奋力刨地,泉水夺地而出,后人为纪念此泉,称它为马跑泉。
篇10:香港景点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
香港(简称:港,英语:Hong Kong,缩写:HK),目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位于南中国海沿岸,地处珠江口以东,北接广东深圳,南望万山群岛,西迎澳门和广东珠海,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所组成,共263个岛屿。香港华人普遍通行广府片粤语,当地惯称广东话。香港的英文名称Hong Kong是广府系香港原住民的语言蜑家话音译,并非广府片粤语的念法Heong Kong。
香港有“东方之珠”的美誉,人口约713万(20__年),总面积1070平方公里,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香港可分为四个部份:香港岛、新界、九龙和离岛。九龙是位于北边港口的半岛,香港岛的面积78平方公里,是香港主要的金融商业区,但只占全香港陆地面积的7%,新界的面积约980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陆地面积的91%。离岛共包括262个岛屿,最大的离岛大屿山几乎是香港岛的两倍之大。
香港自中国秦朝起明确成为那时的中原王朝领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国秦朝派军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从此时起直至清朝,随着中原文明向南播迁,香港地区得以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元朝时属江西行省,元朝时,在香港西南的屯门,在广州的外港的屯门又设巡检司,驻军,防止海盗入侵,拱卫广州地区。直至19世纪后期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使其成为英殖民地。
香港位于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距离为61公里,北距广州。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积分别是,香港岛约81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约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76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香港管辖总面积2,755.0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104.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650.64平方公里。
【地名来源】
关于香港的地名由来,有四种说法: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息微,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说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据说,香姑是一位海盗的妻子,海盗死后,她就占据了这个小岛。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小岛以她的名字为名,称之为“香港”了。
说法四:因为一名叫陈群(“阿群”)的渔民,带领英人从香港仔越山循此路至《粤大纪》上的香港
上环一带为英军开路,因而得名。她极有可能是一名疍家婆,因为路是阿群带的,所以就称之“阿群带路”了。英人即以疍音"HONG KONG"为记,便因而成为全岛的总称。这也成了香港名字由来的其中一说。
现仍有人把香港称作“香江”、“香海”、“香岛”、“香州”等。
香港的英文名称,是照广州语音,原译作Heung Kong,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读“香”为“康”(蜑家话),所以英文名称也就随着改拼为Hong Kong。
【资源物产】受到环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资源匮乏,香港最宝贵的天然资源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矿藏有少量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等。香港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有得天独厚的渔业生产的地理环境。香港有超过150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主要是红衫、九棍、大眼鱼、黄花鱼、黄肚和鱿鱼。农业方面,香港主要出产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饲养猪、牛、家禽及淡水鱼,日常需要的农副产品近半数需中国内地供应。
【行政区划】
香港岛: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南区;
九龙:油尖旺区、深水埗区、九龙城区、黄大仙区、观塘区;
新界:北区、大埔区、沙田区、西贡区、荃湾区、屯门区、元朗区、葵青区、离岛区。
【历史沿革】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
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迁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
明朝万历年间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此由明神宗万历(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止,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只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气候概况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全年的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为22.8℃。夏天炎热且潮湿,温度约在26~30℃之间;冬天凉爽而干燥,但很少会降至5℃以下。
香港1月和2月云量较多,间有冷锋过境,带来干燥的北风;市区气温有时较低,并有结霜现象。3月和4月的天气极为潮湿,雾和小雨使能见度降低,有时更令到航空和渡轮服务中断。5月至8月的天气炎热潮湿,时有骤雨和雷暴来袭。7至9月是香港最有可能受台风影响的月份。当热带气旋集结在香港东南约700至1000公里时,天气通常晴朗酷热,但黄昏时却可能有局部地区性雷暴。若热带气旋中心移近,风力便会增强,大部地区可能会有大雨。11月和12月的香港天气晴朗,清凉干爽,是一年中天气最好的时节。
篇11:关于三亚导游词范文
旭日初升,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飞行,我们终于到达了祖国最南端也是最美丽的城市——三亚。
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椰林尽收眼底。
它们高大的身躯,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那般青翠、挺拔。中午时分,椰树那罗帐般宽大的叶子一丝不动默默地为游客们遮挡着南国灼热的骄阳,给每个人的心中送来一抹清凉。抬头仰望,几颗硕大的椰果挂在树端,给整棵椰树平添了几分动感。树下,是一簇簇的绿,点缀其中是星星点点的红,那便是三亚的市花了,她拥有一个特殊的名字——三角梅。这种花繁而不大,艳而不扬,它只是默默地生长,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三亚属于热带海洋气候,人们仿佛伸手便可从那湛蓝的天穹摘下一朵云儿,把它当作一顶洁白的帽子戴在头上。然后,伴随一阵阵南国的椰风,静静地看白云的千姿变幻,她们才是这海天之间最棒的魔术师,一会儿是万马奔腾,一会儿嫦娥飞天,真让人浮想联翩。拍手惊叹!一路好风景。
车子转过一片雨林。蓦地豁然开朗。哇!一望无际,蔚蓝接着湛蓝,这便是海了,海南那片最纯净最美丽的海——大东海。晴空万里,海天一色,浪花飞溅,空气中弥漫着大海的气息。闭上眼深呼吸,仿佛感觉大海伸出了热情的双臂。一声声不停息地在召唤着你:每个人都醉了,置身于此倾听着自然神造的天籁之音,情愿化作一尾鱼或是一滴水,逐浪而去不复回……
一阵微风扑面,把恍惚的思绪吹散,眼前波光粼粼,海浪沙滩。顺着这金色的地毯走到海边俯身细看,那些可爱的小沙粒们竟也如我,争先恐后、奋不顾身,追着浪花跳向大海。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清澈见底,鱼儿们嬉戏着。小蟹们在海滩上玩着捉迷藏……大海,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又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三亚景色迷人,但这里的美食却更让我闻香垂涎。文昌鸡、东山羊、和乐蟹、椰子饭……好吃的实在太多:再加点热带水果,菠萝蜜、火龙果、山竹、凤梨、木瓜、芒果、椰子……真让人既大饱眼福,又大饱口福!
美丽的三亚,迷人的三亚!
篇12:鲁迅故居导游词范文
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矗。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篇13:峡导游词英文
Have your friends:
Rest well last night? After last nights rest, we all have. Then our spirit one hundred times to the scenic spot of today. The magnificent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and my service will bring you a pleasant journey.
Someone said: "dont walk in the three gorges, not been to the Yangtze river. Dont swim in the three gorges, not understanding the Yangtze river." By the time we are about to set sail, xiao Yang to the whole situ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do a simple introduction to you all.
First of all I want for you to introduce the three gorges, Yangtze river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is the worlds third longest river, it is second only to the Nile river in Africa and the amazon river in South America, mount tunggula of its source on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through qinghai, Tibet, yunnan, sichuan, chongqing, hubei, hunan, jiangxi, anhui, jiangsu, Shanghai and other 11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and finally into the east China sea, the total length of 6300 km, the Yangtze basin accounts for 1/5 of the land area in China, the Yangtze riv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yichang above for upstream, yichang to middle of bayou, 13 below for downstream.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is composed of qutang gorge, wu gorge, xiling. It stretches from chongqing fengjie treasure and ends at nanjinguan yichang in hubei province, the total length of 193 km, is one of the top ten scenic spots in China, as the saying goes. The chongqing to tour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is a lifelong regret.
We have already cant wait to visit! Ok, we ship with 5 minutes are going to reach the destination. Please prepare, carrying their belongings as well, especially valuables, must not be forgotten in the boat, ready to get out, thank you!
篇14:丰都雪玉山洞导游词
雪玉洞是我国洞穴发育中最年轻的洞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洞内百分之八十的钟乳石“洁白如雪,质纯似玉”,被中国洞穴协会会长朱学稳教授命名为“雪玉洞”。雪峪洞全长1644米,已开发出1166米的旅游线路。它有三层,分为六大旅游区。
直到八万年到五万五千年间,雪玉洞才在龙河边开始发育。一万年前,洞穴内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有利于次生生化物质的产生和发展。在其他洞穴中,钟乳石景观一般形成于几万至几十万年前,质地老化,色泽暗淡。
雪玉洞除少数有四万至五万年历史外,在三千三百年至一万年之间形成了辽阔多彩、美丽的沉积景观。这些山洞景观就像一群花季少女,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洞穴沉积物景观的增长率一般为每百年1毫米左右,而雪玉洞则为每百年33毫米。
雪玉企鹅
这种企鹅状的地盾由碳酸盐岩构成。它有4米多高。是多有洞穴中的石盾之王,为世所罕见。地盾与地面垂直生长,很难形成下垂的护盾落差,这是与壁盾的一个重要区别。
沙场秋点兵
这是世界上最大、数量最多的塔珊瑚花群。它的名字来源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写给同甫的一首《壮词》。
鹅管林
它的学名是“鹅管”,它是由重力水从洞顶滴下形成的。因其白色和鹅毛管而得名。这里的鹅管重叠并倒挂在空中,密度是世界上最高的。
石旗之王
它是一面巨大的石旗。它是在洞内连续流动形成的一种薄而透明的碳酸钙沉积物。其垂直悬挂高度约8m,为世界之高,形成时间约为5万年。它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巧夺天工,让世人瞩目崇拜。
篇15:平遥古城的导游词范例
这里就是乎迢方城的“下东门”。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朗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这里地方根小,四周为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有的瓮城门并不是开在城门对面,而是拐个弯开在旁边.更可防止冲入的敌兵一较作气冲到城门下.通过拐弯来消解敌兵锐气。这些设计思想都是古人在长期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大家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造讲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座小关帝庙。关帝是武圣人.把关庙修进瓮城里,却是平迢人的独特创造。请大家随我进城,上城墙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在城上了,这里本来还有城楼.在战争中毁掉了。这座建在城墙上的台,传说就是尹吉甫的点将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将,在历史上游藩有名,《律经冲的《较高》、《冠R2等几首诗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对北方游牧民族0l犹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挥的。为了巩固北伐的成果,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遗迹这里还有多处。在京陵村附近还有一处村茁叫尹村,传说是尹吉甫当年驻兵酌地方。在上东门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书“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东门里还有一座纪念尹吉甫的小庙。
篇16:峡的导游词范文
欢迎各位游客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起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青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婉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你的到来!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长江三峡,地灵人杰。
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我就是今天导游,希望大家能玩的愉快。我们先到从宜昌出发,先到西陵峡,西陵峡约长200多里,共为4段。现在我们在黄猫陕,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三游洞在焉。
三游洞者何?唐白居易兄弟和元微之,宋欧阳修和苏东坡兄弟,都到此地游历过,所以有前三游后三游之称。第二段是灯影峡。江北的山虽是险峻,都干枯无味。江南的山,玲珑秀丽,树木亦青葱可爱。第三段是空冷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起来,在江北那一面作为门的山崖上,悬着两块石头,一块像牛肝,一块像马肺。牛肝今日犹存,马肺已被外国人用枪打坏了。第四段是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距离虽是不长,水势虽没有从前那么急,在山崖方面,却更加高峻。
出了峡,山便低平,有一个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装的地方,叫做香溪。昭君村离此四十几里,在秭归县东北。杜工部的“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现在到了最有名的巫峡,犹如一段最奇险的最美丽的山水画。有名的巫山十二峰,便分布在大江的南北岸。
现在到了瞿塘峡。此峡最短,不过十三四里。山势较巫峡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因有夔门滟,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过瞿塘峡,北岸有一峰突起,树木青葱,玲珑可爱,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那一段古城刘皇叔托孤的悲惨的故事,就表演在这个地方。山顶上有一古刹,为孙夫人庙。现在到了白帝城,我们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篇17:济南大明湖导游词
大明湖真不愧是胜景云集,济南八景中四景都在这里,前边三个我们都已提到了,这最后一处是哪儿呢?曾吸引多少文人墨客,如今却已不复存在了。鹊华桥的旧址在百花洲和大明湖的中间,东西向单孔拱形石桥,高数丈,与道同宽,桥下可乘画舫由百花洲驶入大明湖。桥四周水草青青,花木扶疏,站在桥上极目远眺可以看见北郊鹊、华二山幽静清丽,含黛呈秀,两山相对并峙,如一双绿裳仙人遥遥对舞。青山碧野,村舍寥寂,烟雾迷漫,朦胧如纱,这便是“鹊华烟雨”。抗战胜利后王跃武盘踞在济南,粮仓建在鹊华桥西,把山东图书馆做为军火库,为运输粮草方便,下令拆桥。从此,这一胜景也不复存在了。
最后我们到了大明湖的南门牌坊。在济南人心目中,这座牌坊可是大明湖的标志,坊高8.38米,宽147.7米,为“五间七踩重昂单檐”式,坊顶呈“三阶错落”式,覆金黄色琉璃瓦,富丽堂皇,飞檐起背,造型优美。牌坊由六根朱红大柱支撑,另有十二根朱红柱为斜撑,整体造型雄伟状观,极有气势。上面匾额上有“大明湖”三个鎏金大字,阳光映照,熠熠生辉,是山东登州人于书佃所书。最奇怪的就是大明湖的明字竟写错了,大家看看究竟错在哪?……对了,就是左边的“日”字多了一横,这是为什么呢?原因还要从趵突泉说起,传说趵突泉的三股泉水涌出地面,沿着河道向前流,最后来到了大明湖,看到这里风光秀丽,非常喜爱,再也不愿回去,就偷偷地爬上来,躲在了这个“日”字里面,不仔细还真瞧不出来。从此,大明湖的“明”字就多了一笔。
篇18:观音岩导游词_澳门导游词_网
观音岩 在澳门大学的山脚下,沿指示牌方向拾级而下就可到达。观音岩是一间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教庙宇,毗邻澳门大学。素以其优美宜人的景致,宁静安谧的氛围吸引着无数游人。这间庙宇背山面海而立,外形古朴,小巧玲珑,在一片苍翠树下的掩映下,愈显超凡脱俗,与世无争。
伫立庙前,遥望对岸澳门半岛,八景之首“镜海腾龙”的美景尽收眼底,确是都市人逃离繁嚣,平静心境的大好去处。在路?朊碛钪校?观音岩颇为与众不同。
一般的庙宇,习惯上多称为“庙”,独是这间被冠以“岩”之名,这与它的起源有直接关系;其次,庙宇的创建过程多是先建庙后请神,观音岩却正好相反,先有神像,再建庙堂;其三,在庙内右墙上,挂有一形状独特的铁块。状若蝙蝠,乃取“福”字谐音,敲之则声音洪亮震耳。
据值理称,当年建庙时由于经费拮据,为节省支出,故权以此充作铁钟之用。该庙的石刻上所记的年份,观音岩乃创建于清朝同治辛未年,即一八七一年,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了。
篇19:校园导游词参考范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明珠幼儿园参观游览。我是今天的小导游,我叫阮可可。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如果大家遇到什么困难,祝你们玩的快快乐乐。
我们景成幼儿园坐落于华丰社区,幼儿园始于1999年8月2日,幼儿园共有20个教学班,有400多名小朋友。占地面积大约是:3000平方米,绿化面积占地大约是780平方米。我们幼儿园有一个象花园似的的操场。还有一幢高大的。有现代感的教学楼。幼儿园在整个华丰是首屈一指。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巨大的抽象画,它大得占了整面墙,没有人能看得懂这幅画上的东西,但是上面最漂亮的是他的颜色:浪漫的紫色。淡雅的粉红色。神秘的黑色。
现在请大家跟我继续往右走,这里就是我们的花园。
地上都是五颜六色。光滑的鹅软石,在花园的有侧是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它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它一直生长在这里,它向小扇子一样的,还有它那高大挺拔的躯干,都让人感觉了生命的神秘!
银杏树的后面长着一棵壮硕的芭蕉,从它巨大的。随风飘动的,可以看出它也是一个树老人了。芭蕉看的时候火红火红的,非常的绚烂。周围那些高大的有着小叶子的都是桂花树。当八月来临,有一些小小的。淡淡的小桂花铺满了一树浓郁的香味,能飘出很远很远!
请大家跟我继续往前走,这里是学校的长廊,顶上爬满了葡萄滕 。长廊两侧的大柱子,都用极其丰富画上了许多的鱼,这里也是同学们乘凉的场所。
走出长廊,大家看到的就是儿童乐园。乐园里有许多滑稽的滑梯,上面有三株大荷花在滑梯上。还有向大螃蟹的滑梯。
欢迎你们来欣赏我们的校园!下次光临!
篇20:云台山导游词10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有一个愿望叫常出去转转,而我就是使大家的愿望变为现实并留下美好印象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张,下面呢隆重的给大家介绍我们这位后脑勺最帅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有精湛的驾驶技术,有他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就可以放下心来轻松游玩了。这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我们上了同一辆车也算是一家人了吧?所以呢在我们的旅途过程中大家对我们的服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尽管提出来,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我们都会尽量去满足大家的要求,最后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各位朋友当您踏上前往云台山的旅途时,是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呢,那就请允许我把云台山简单的介绍一下大家也就先听为快了。
交界的修武县境内。因山势险峻、主峰孤峦秀矗,形似一口巨锅,覆盖在群峰之上,山间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这里有大小名山36座,峰峦叠翠,雄奇险秀,云台山自古就是豫北名山,现在已建成的云台山风景区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级称号的风景名胜区另外它还是世界地质公园。现在开放的景区有:温盘峪、老潭沟,小寨沟、茱萸峰等
云台山山险水秀,气候凉爽宜人。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密,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400多种。中药材蕴藏丰富,除人参、灵芝外还有闻名国内外的四大怀药以及茱萸、当归 等200多种。唐朝孙思邈曾在此采药炼丹,至今这一带山区还流传着他服仙丹升天的故事。
给大家讲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有疑问,焦作市一座煤城,大街上应该是满天煤尘,怎麽可能与旅游挂钩?如果您不相信可以透过车窗来验证一下我的说法,近年来,焦作人勇于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在一座煤城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宏伟目标,经过几年的建设,焦作的天在变蓝,山体在变绿,河水在变清。
一路说来一路聊,说话间我们便来到了景区的停车场,在下车之前呢我要跟大家约法三章,当然的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法律法规,而是大家在景区游览时的一些注意事项:第一、呢就是时间要求:希望大家在景区游览时 严格遵守时间要求,让我们努力做到一个人也不能少,少一个人也不行、第二呢就是安全要求,为了您的安全,请您做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第三呢就是我请大家做景区的文明代言人,文明旅游从我做起,做文明游客。
好了各位朋友,请您关好车窗,带上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参观游览吧,请记住我们的停车位置及我车牌号豫A5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