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代收收款收据证明范本汇编三篇

浏览

2340

范文

3

篇1:收款收据范本_收据_网

范文类型:收据,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收款收据范本

借据是单位或个人借用现金或财物时向对方出具的凭据,也称借条。

正规的借据写法包括三部分:

1、标题,一般即为“借条”或“借据”

2、正文,一般为向谁借了什么东西,数量多少,什么时间归还。如果要再详细一点,对于实物,还应包括物品的品种、规格、型号等,归还时,以什么方式归还。

3、落款,包括借款人和借款时间。如果借款人是单位,还应加盖单位印章;

借款时间要“年月日”齐全。

如: 借据

今借到: 大地有限责任公司人民币壹万元整(10,000.00),月息1分,于xx年12月31日偿还。收款收据范本

借款人:张三

xx年3月1日

收据是单位或个人收到现金或财物时向对方出具的凭据,也称收条。

收据的写法和借据的写法一样,只是意义不同,因此,仅举例说明:

收条

今收到: 张三交来联想笔记本电脑壹台,型号:昭阳v986,全新未开封。

大地有限责任公司(印章)

经手人:刘六 xx年12月5日

值得说明的是,正规单位财务部门都有统一格式的收据、借据,发生业务时,只需按其规定的格式填写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相关首次购房收据证明范本_收据_网

范文类型:收据,证明书,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相关首次购房收据证明范本

怎么证明你是首次购房呢,就需要开具首次购房证明,那么如何开首次购房证明就难住了很多人,今天就来看一下首次购房证明都需要什么手续吧。第一范文网小编也为大家整理相关首次购房证明范本,仅供参考。

首次购房证明范本

兹证明:

姓名,身份号码,户籍为第一次购买房产,特此证明。

证明单位(盖公章)

首次购房证明范本

本人,身份证。配偶,身份证。本人今购买房屋,此套房为本人首次购房,现本人(及家庭成员)名下无其他房产。

特此证明。

夫妻双方签名

**年**月**日

注意事项:

1、带好相关证件、合同等。包括身份证、房屋预告登记证明、购房合同。其中身份证、预告登记证明需复印件一份。

2、带上笔,填表处居然没提供笔,这方面还是银行比较周到。

3、带上相关娱乐设备或人员,这里和银行一样,要经过漫长的等号时间,自诩交际能力强且喜搭讪的可忽略此条。

4、若非购房人本人办理以上业务,需提供代办人与购房人身份关系证明,如户口簿注明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等。

获得首次购房证明的基本要求

1、首次购房查阅须由购房人本人提出申请。

2、申请人应如实申报相关情况,虚报、瞒报的,应当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3、网上签订合同的,凭购房合同(包括商品房预售合同、商品房出售合同和房地产买卖合同)和有效身份证件,到所购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地产交易申请。

4、拍卖等其他方式购房的,凭相关购房证明文书和有效身份证件到市房地产交易申请。

5、购房人现名下有与父母共同购买的住房的,申请时还应出具户籍等相关证明。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首次购房证明办理都需要什么手续,以及首次购房证明范本,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请以所在地房管局要求为准

什么是首套房贷

首套房贷指的就是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第一套的自用普通的住房的贷款。借款人在申请个人的住房贷款的时候必须要提供担保。

如何开具首次购房证明

市民在开具首次购房证明是需要携带相关的材料的,到当地的产权市场管理处产权产籍档案馆进行办理的。办理的流程是需要经过预约号、查询、缴费、盖章这四个步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相关购房定金收款收据范本_收据_网

范文类型:收据,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相关购房定金收款收据范本

很多时候我们买房都是通过中介,那么中介收取了费用的收据要怎么开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为你带来相关购房定金收款收据范本,欢迎阅读参考。

定金转交卖方的收据格式

定金收据

今收到_________公司代我本人收取的_________购买_________房屋的购房定金人民币_________元。

收款人:_________

___年___月___日

购房定金收款收据范本

定金收据

今收到买受人____________交来购买本人位于_________ 市______房屋定金:(大写)_____________ (小写)_________________。

收款人(出卖人):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月____日

买方定金的收据模板

定金收据

今代___________收到___________购___________房屋的购房定金人民币___________元。

收款人: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