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精装修第二阶段项目研究总结_研究报告_网
在领导的扶持下,完成了这个稍有难度的项目,好好总结这次的经验,好为自己单独研究一个项目做基础。这个项目在研究内容上,难度不大,因为已经有第一阶段作为模版,研究方法也类似,只要研究内容比第一阶段更丰富些就可以,这个小菜一碟。项目的难度集中在客户沟通与谈判上,这个项目非常特殊,其实它包括了三个项目,同时有三方在合作,零点不仅要为万科服务,还要为浙大qfd小组服务。在这个项目执行过程中,自己的短势一览无余。整个项目的总结分以下几点来说明:
一、项目研究
1、项目设计方面:
(1)金域东郡项目定性和定量同时执行,导致定量问卷内容不完善,部分研究内容缺失。这个结果不是我们直接引起,但对后续的项目执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没有定性的方向确定,不能直接进行定量研究,否则引起定量方面性错误,内容不完善等。
(2)定量验证的样本量小。最小样本量为30个,但这个样本量远远不足以证明存在的规律,只是起到辅助感观判断。在设计时,要考虑客户的需求来设计样本量,最好能大些。
2、研究方法方面:
(1)定量研究:低估客户提供名单的执行样本,高估客户提供名单的能力。在设计计划书时要与客户沟通好提供名单的难度、有效性的重要性、访问执行的时间地点等。在项目执行时,在访问前,项目经理对每个样本进行电话筛选,减少无效样本的访问率。
(2)家庭访问:
a)拍照工作不到位,需要提高拍照的技巧和角度,同时增加照片的数量,多多益善。
b)及时写小结,访问一结束,马上写。自己的项目:信息全面,进行评议转换。他人的项目:尽量保持受访者语言全貌。
(3)座谈会:
a)产品测试研究时,对用于测试的产品要充分了解,与设计师充分沟通,了解产品设计焦点及背后的考虑因素。
b)不能过份依赖笔录,在访问结束后,迅速记下心得体会。
3、报告撰写方面:
(1)不同项目人群特征区别不明显。在寻找样本时,设置多个甄别变量,最好与客户深入沟通,了解每个项目的人群的一些特征。
(2)含义解读时分类归纳的思想应用不明显。报告没有深入分析,深度不够。今后在写报告时,要注意如果信息量较大,要时刻进行分类、归纳,目标是容易让阅读者记住关键信息,掌握调研的主要结论。要知道报告的满意取决于领导的满意,领导们个个都很忙,如何让领导在五分钟内把握整个报告的思想,是报告的主要出发点,也是成功的秘诀。
(3)在提交报告前,最好能做个预陈述。
二、客户沟通和谈判
发现自己的沟通与谈判能力非常差,也是今年努力要改进的主要目标之一,经过这次项目,主要归纳以下三点:
"1、与客户谈判时,表情与语气要温和。(不管内心如何生气,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化干戈为玉帛。)
"2、与客户沟通到位很重要。(设计计划书不下五次、浙大qfd小组风波、王兆风波)
"3、服务精神还要提高,需要重视客户的客户。(定量执行小风波)。
万科转型合伙人制度
被外界视为“简单而暴利”的房地产行业,今年或迎来一系列变革。昨日,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举办的____________年中国绿公司年会在南宁举行,在“房地产企业转型”论坛上,国内房企老大万科总裁郁亮现身,介绍了万科目前正在进行的一系列转型以及应对措施。郁亮表示,当前互联网行业对传统行业有较大的影响,万科主要有两大应对之策,第一是要对客户做好服务;第二是推出“事业合伙人制”。
万科首推项目合伙制
郁亮此前在万科春季例会上表示,拟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这是我国房地产企业首次推合伙人制。
据悉,该合伙人制度即部分项目原则上要求项目所在一线公司管理层和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跟随公司一起投资,员工初始跟投份额不超过项目资金峰值的5%。也就是说,员工的收益将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和公司利益捆绑。
消息发出后,外界对于此举的目的有种种猜测。对此,郁亮昨日回应称,“事业合伙人制度”正在推行当中,没有遇到困难,因为这是大家都期盼的好事。他强调,“从执业经理提升为事业合伙人,我们并不只是给老板打工,我们不只是给投资人打工,我们也是为自己打工,我们相信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的事业,我们给个机制,让你投资自己的事业,这样共同壮。”
专家表示,“合伙人制”以往多用于专业性、独立性高的行业,如律师行、会计师事务所等,万科的试验一旦成功毫无疑问将引领国内房企的变革。走访多家企业学习互联网
此前有传言称,万科可能会进入其他行业。对此,郁亮昨日表示,“以前有很多传说,说万科不想做房地产,改行做别的,做互联网,做生物技术等,我们思考的结论是,需要用新的思想武装自己,但目标只有一个,把传统业务做好,把原来的业务做好,而不是改行做别的东西。”
不过郁亮强调,万科在未来的转型中,必须考虑互联网的影响。他称,万科走访学习过很多公司,除了一家做基金的公司,其他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腾讯、海尔和小米,“传统企业,包括小米、海尔这样的,我们要接上云端,要上天,用互联网新的思想武装自己,我自己观察,未来的时代,无论是上天入地,都要做得好,才能够在下一步胜出,不接地气不可能成功,光接地气没有云端思想的可能也不会成功,这是我们的观察。”
郁亮在现场表示,对此他有三点思考,第一点,对新的事务,只有放开心胸,去拥抱它才能真正理解,而只有真正理解,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合适的距离;第二点,比变化更重要的是,你要找到背后的不变,这些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否则只
是随波逐流而已;第三点,新的时代大幕揭开的时候,传统企业应该做的,不是远离自己的领域,而是寻找新的伙伴,利用新的工具,将原有业务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