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乡亲

乡亲范文专题栏目,提供与乡亲相关内容的范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乡亲问题。

分享

浏览

39

范文

2

邮政投递员服务乡亲先进个人事迹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服务,个人,人事,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邮政投递员服务乡亲先进个人事迹

十年风雨乡邮路  一片赤诚洒竹乡

提起**乡邮递员匡元虎,想必凡是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为人老实忠厚,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用客户的话说:“匡师傅人真的不错,工作做的没话说”!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他不可或缺的劣势,而匡师傅在工作这方面做的真的无可挑剔。

匡元虎走上邮递员这个岗位已经十余年了。十年来,他一直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服务。

只身挂牵万家信

匡元虎负责至桃山这一片的投递工作。这一带属于丘陵地带,道路都很崎岖。每天早上,当我们还沉浸在睡梦之中的时候,他就已经载着满满两邮袋邮件从家里出发了。以前,他运输邮件的工具就是一辆用了很多年的自行车,而至桃山这段路又多为坡路弯路,多数情况下,他都是赶着自行车把邮件.包裹.报纸之类及时的送到客户手中的。从桃山至灵山寺的一段路更是坎坷崎岖,每当天气恶劣的时候,他只能步行上去.XX年的雪灾时,他硬是肩背着两只大邮袋,靠着双足步行了四十多个来回,要知道每个来回就得四个多小时啊!况且天还在下着大雪!跌倒了,爬起来,匆匆拍拍身上的雪,继续前进…

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八日突来的一场大雨,把小余里到唐流村的山路冲毁.而此时,匡元虎正行至此路段,巨大的沟沟壑壑让他的摩托车无法骑行,他只得在大雨中将车推行.雨柱让视线变得模糊,一个趔擮,他重重的摔倒在地。等他爬起来,不是去查看磕破的膝盖和摔肿的胳膊,而是去用雨衣覆盖邮袋里的报纸、邮件。

责任相系总执着

清方村的胡师傅,是今年一月分才开始养殖濑兔的,对于濑兔养殖技术他还不能完全掌握,在匡元虎的推荐下,胡师傅订阅了《农村百事通》。在这本每期按时送到的杂志里他学到了很多的科学养殖方法,眼下他的兔子都健康的长成,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用他的话说就是:“是小匡让我感到初步成功的喜悦,给了我发财致富的信心啊!”

匡元虎是个及其讲信用的人。记得一次,他答应中明一客户当天把邮件送去。可在去桃山送完邮件,回来的途中车子坏了。等他赶着车子回到局里的时候已是夜里八点多了。按常理说,打个电话跟客户解释一下,次日早上送去,客户也不会说什么。但,匡元虎不这么做,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硬是连夜走过去把邮件送到客户手上。在这个讲信用近乎达到固执的(!)人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工作的坚守与执着!

愧对父母难报恩

谈及自己的双亲,匡元虎满是愧疚之情。他说,最愧对的是父母!从参加工作到现在自己很少陪在父母身边,即使父母身体有恙,也不能服侍左右。他们都七十多岁了,还要为我的事操心。也没能找个人来替我照顾他们。是的,他每天忙着跑邮路,忽视了父母,忽视了家庭,也忽视了自己的个人问题。眼看四十挂零了,还是单身一人,关心他的人都在为他着急,而他自己在这事上却没有多大的热乎劲儿。去年底,在亲朋好友的极力撮合下,好不容易给他介绍成一姑娘,见面后也都还满意.女方希望在正月里多多相处,但他为了每天能准时的把邮件送到客户手中,硬是没能抽出时间,女方认为他是不重视这门亲事,决然离去!当大家为此事惋惜时,他淡淡的说,不能理解我的工作,注定就是没缘分吧…只是又让父母伤心了!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赤脚医生救死扶伤为乡亲先进事迹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适用行业岗位:医生,全文共 1299 字

+ 加入清单

赤脚医生救死扶伤乡亲先进事迹

【画面】经过一段乡间小路,车子停在肥西县花岗镇过岗村卫生站门前。夏日明亮的阳光中,56岁的站长陈尚学正在门口等候。一方小小的院落、一片郁郁的绿色,卫生站的干净整洁和家一般的亲切让人惊喜。

【记忆】我1971年初中毕业后,做过民办教师,当过会计,1975年,经推荐参加“乡村医生培训班”后,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但那时,生产队的一间简陋小屋就是医疗室,村医收入也较低,工资主要靠村里补贴。“合作医疗制度”虽为农民看病提供了一定保障,村民每次看病,每人只需付5分钱的处方费,但因资金总量有限,“生大病”仍是大家最怕的事儿。

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后,我自己开了个诊所。托改革开放的福,老百姓经济生活条件普遍提高,我的诊所也不断“升级”,房子、冰箱等很快都置办齐全了。好的诊疗条件给大家看病提供了方便,附近三四个村子的乡亲看病几乎全找我,每天都是早晨5点开诊,晚上披星戴月回家。

1999年,肥西推行农村卫生改革,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大家一致推举我做过岗村卫生站站长。尽管这一改革让之前“单干”的乡村医生收入锐减,但大家在了解了党的农村卫生政策后,最终愉快地走到一起,共同为家乡人民服务。近XX年来,卫生站从未出现过一例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始终保持24小时有人值班。如今,农民看病又有了“新农合”,不但大病、小病都能报,“家门口”的即时报销方式更是大大方便了老百姓。

同甘共苦撑起心中大爱

【画面】病人的询问使采访不时被打断,药怎么个吃法、日常注意哪些事项、饮食如何调整……陈尚学总是微笑着一一耐心嘱咐。一言、一行都能透出他与病人间令人感动的彼此信任。

【记忆】早些年,农民普遍家庭经济困难。因为心里始终装着乡亲、装着病人,经营自己的诊所时,我就常上门免费为“五保户”、孤寡老人看病,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户,除减免医疗费用,还对他们赊账,也从不催债。但每次我到村里出诊,善良的乡亲们也会用一杯水、一顿便饭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知识水平提高了,乡亲们的健康意识也明显提高。 XX年“非典”、XX年手足口病以及今年的流感疫情期间,我们基层村医的宣传和排查任务虽然艰巨,但乡亲们普遍都能积极配合、自觉防控,我们卫生站每周更新一次的健康知识黑(!)板报,他们没事总喜欢来“研究”一番。如今,各种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可谓是家喻户晓,切身体会到提高健康保健水平带来的好处后,我们和乡亲们间的“信任”也更牢固了。

受之于恩需用一生报答

【画面】县优秀卫生站长、县卫生系统“健康卫士”、“全省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提及曾获得的荣誉,健谈的陈尚学突然变得腼腆,“国家培养了我,全身心为患者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忆】上世纪80年代自己办诊所时,月收入已达多元,参加村卫生站后,个人收入减少很多。有人问值不值得,在我看来,这都是我必须对党、对人民的报答。当年,是政府送我去培训,不但学费全包,连生活费都会发到手上,由此成就了我的“医生梦”。实行乡村一体化后,我们每个村医还有每年至少一次的培训机会,从临床诊疗到中医药知识,培训内容丰富又实用。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