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著

名著范文专题栏目,提供与名著相关内容的范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名著问题。

分享

浏览

78

范文

364

2024四大名著读书心得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包容与点赞是胜利的源泉》

去年暑假,爸爸给我买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一开始我是被父母逼着看,到后来我一有空就主动翻阅,它已经成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喜欢这本书,不仅仅是书中的“大脑天宫”“三借芭蕉扇”“偷吃人参果”“大战红孩儿”等精彩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结吸引了我;更重要的是,通过认真的阅读和父母的讲解,我还懂得了一个大大的道理,那就是“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看”,人无完人,要宽容别人的缺点,发挥别人的优点,通过团队合作最后才能取到“真经”。

“西天取经”四人组合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他们特点鲜明,各有所长:唐僧理想信念异常坚定、认准目标绝不放弃;孙悟空火眼金睛,降妖除魔本领;猪八戒性情开朗,憨态可掬;沙僧忠厚诚实,任劳任怨,遵守纪律。

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他们各自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比如,唐僧顽固认死理,不分青红皂白,常常“错怪悟空”,还把他气回花果山;孙悟空脾气特别急躁,好斗暴力,一下子就“三打白骨精”,遇事总想“一棒子就解决”;猪八戒取经意志最不坚定,一遇困难就退缩,经常将“分家当散伙,回高老庄”挂在嘴边;沙僧总是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半点意见,“我听师傅的,我听大师兄的”是口头禅。

师徒四人走到一起,恰恰组成了一个非常包容而又有活力的团队,师傅把方向,大师兄冲锋开路,二师兄牵好白龙马,沙师弟埋头挑担。虽然各有缺点,但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点,取长补短,才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

联想到我们可爱的班级,是由42位拥有不同性格和脾气的小伙伴组成,同学们有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体育方面很突出;有的不太遵守课堂纪律,但非常乐于助人……我们千万不要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却抓住缺点和不足紧紧不放。我们更应该对别人的优点多多点赞,对别人的缺点多多包容,这样的话,我们的班级团队一定会越来越棒,我们自己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专题范文

2024名著水浒传读书心得与感想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拜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施耐庵的作品——《水浒传》。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写成的章回小说,也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故事叙述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各路英雄豪杰汇集水泊梁山,聚众起义。他们舍生取义、英勇善战,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他们除暴安良、仗义疏财,深受当地百姓的称赞。小说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每个人物都具有一个富有特色的“绰号”。如: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行者——武松……使人看了以后回味无穷。

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花和尚——鲁智深,他虽然生性鲁莽,不拘小节,但他那种仗义助人、舍身取义的精神却令人敬佩不已。鲁智深原名鲁达,在延安府老中经略相公处当提辖。有一天他与九纹龙——史进在酒店里喝酒,听见旁边有对父女在啼哭,忙上前问原由,原来是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想霸占他的女儿给他做妾,鲁达一听,火冒三丈,忙掏出身边的银两,叫父女俩马上收拾行李让他们回老家,然后自己去教训郑屠,没想到失手打死了郑屠。无奈之下,便去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智深。

而这种仗义助人、舍身取义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觉得我们小学生不仅要读懂这种精神,更要发扬这种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名著昆虫记读书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也能创作出文学作品吗?当然可以,法布尔的着作《昆虫记》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科学家只会摆弄着显微镜,注视着下面的世界,文学家只能整天挥舞着笔杆子。直到我接触到了一个词:“边缘性人才”后,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光是杰出的理科生,也是出类拔萃的文科生。比如爱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学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尔的这部《昆虫记》,大概也是一本“边缘性书籍”吧!

昆虫记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细腻文笔流畅,真是让人感觉到是一部散文。虽然是散文,但昆虫记处处都流露出科学的知识,把人以前错误一扫而光,使你不禁感叹:“哦,原来如此!”

法布尔有时真是一个“老顽童”。看,他把圣甲虫描述的多有趣:“咦?这只唯恐来的太晚,碎步向粪堆赶来的是什么虫呢?它那长腿像是由装在肚子里的一个机械所推动,生硬而笨拙的向前移动;红棕色的触角像扇子似的张开,表明它担心强烈的贪欲不能满足而惴惴不安。它来了,它挤倒一些捷足先登者,来到了大餐桌前。这浑身黝黑、粗大异常的家伙,便是大名鼎鼎的圣甲虫,现在它跟它的同胞们入席排排坐了。它用巨大的前足,一抱一抱地对粪球做最后的加工,或者给粪球再加上一层粪,然后走到一旁,平静的享受劳动成果”。好像昆虫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真像个活生生的小人儿。

圣甲早和法布尔似乎是有缘。当“美味蛋糕”从山坡上滚下的时候,圣甲虫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向上爬,不管斜度有多大。而法布尔为得到一片地,奋斗了四十年,尽管自己多么穷困潦倒。看,多么相似呀!昆虫记差不多就是法布尔的自传,他就是那些昆虫,和大自然在做勇敢的斗争。

《昆虫记》是一本科学着作和文学经典,看过了之后,你一定会感慨:“这个世界真奇妙!”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名著昆虫记读书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法布尔是法国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了不起的巨著。从小热爱昆虫为他写《昆虫记》这部书垫下了不可缺少的基础。这本书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凝聚了法布尔大量的心血。

“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有三个。总之,螳螂的大腿简直就是两排刀口的锯齿。当螳螂想要把腿折叠起来的时候,它就可以把两条腿分别收放在这两排锯齿的中间,这样是很安全的,不至于自己伤到自己。”“小幼虫的头部和身体的上部呈现出鲜明的黑色,下面的两节,是带棕色的,其他部分都是灰灰的琥珀色。”“这个钩架在四只长而细的,形如高跷的腿上;每只足的大腿和小腿连接之处,有一个弯的、突出的刀片,这个刀片与屠夫切肉常用的那种刀片相似。”……读着这些句子,我们不由得感慨,法布尔观察得是多么仔细呀!他观察的这些,也许经常在我们面前展现,可有谁像法布尔一样看得仔细。正因为他的认真钻研,让人类在昆虫学上跨了一大步。

读着读着,我不由得沉浸在美丽的昆虫世界里:种类繁多的蜂类、可怕的狼蛛、满身尖刺的松毛虫、美丽的大孔雀蝶……每一只昆虫都刻画的深入细致。这本书让我改变了对许多昆虫的看法,如蜣螂,也就是屎壳郎,我不再觉得它恶心,反而觉得它可爱;闪光的萤火虫,我不但爱它的美丽,更惋惜它那短暂的生命……

一本《昆虫记》不但让我们认识了昆虫的一生、外表,还了解了昆虫之间的爱,昆虫的精神。昆虫也是我们的好朋友,甚至在某些地方,它们更是我们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2000字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2079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面对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男人,管他什么金玉良缘,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根本不用问就知道,是包二奶奶的宝座。可是我又不禁反问,难道世上真的有喜欢孤独的女人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黛玉的更令人叹惋。她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爱情的灌溉,而是自由!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2000字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212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我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选集。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教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成功做法的赞扬鼓励,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厉批判。

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读完全书后,我对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这几方面内容深有体会:

一、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从教,并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启蒙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这位老师。

他向往着自己的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向往能象老师一样。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发展作用极大。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对他们的教育做到“爱心、耐心、恒心”,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二、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寄语后来人》一文中,对后辈的教育同行们寄予了无限厚望,他把自己对教育未来的期望整理成八条教育遗嘱,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地嘱咐。其中有一条,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他说,要当作最宝贵的珍宝一般,保护儿童的信赖这朵最娇柔的鲜花。它是很容易折损,憔悴和被不信赖的毒汁毒死的。作为一名教师,很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学生的家长,也极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三、反思造就了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也曾有过这样的失误。那时,他刚参加工作,一个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过分活泼、顽皮,在一次玩耍中无意把教室里放着的一盆全班十分珍爱的玫瑰花给碰断了。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大声斥责了这个学生,并竭力使这个闯祸的孩子触及灵魂,吸取教训。事后班上孩子们又拿来了三盆这样的花,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用心轮留看护,唯独斯捷帕没有获准参加这项集体活动。不久这个学生变得话少了,也不那么淘气了。

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当时想,这倒也好,说明自己的申斥对这个学生起了作用。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责这位学生的几周之后的一天发生了。这天放学后,苏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还留在教室里,斯捷帕也在这里,他准备把作业做完回家。当发现教室里只有老师和他俩人时,斯捷帕便觉得很窘,急忙准备回家。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无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采花。这时斯捷帕表情迅速变化,先苦笑了一下;接着眼泪直滚了下来,随后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跑着回家了……这件事对苏霍姆林斯基触动很大。此时,他才明白了,这孩子对于责罚,心里是多么难受。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觉地对孩子的一种疏远,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为孩子弄断花枝是无意的,而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愿意做些好事来补偿自己的过失,而自己却粗暴地拒绝了他这种意愿。对这种真诚的、儿童般的懊悔,报之于发泄怒气的教育影响,这无疑是对孩子的当头一棒。

此后,苏霍姆林斯基吸取了这一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责罚。通常,他对由于无知而做出不良行为后果的儿童,采取宽恕态度。他认为,宽恕能触及学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自己,造就自己,完善自己。这正是做教师的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让反思成为教师成长中的好习惯。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2000字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2158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看完朱永新教授写的《我的大学理想》与《我的阅读观》之后对教育这个神圣的词有了更多的渴望。书中大量引用了乌申斯基、马卡连、昆体良、加德纳、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与学者的著作,使得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如此浅薄,没有体系。因此我决定拜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在20xx国庆8天长假里,我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过着“吃饭—看书—休息”加上晚上锻炼的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也让我掀起了对于教育理解的那份狂热,还有一夜梦见苏老对教育的狂热所散出那灿烂光辉的光芒。在这近4500页的长卷里,掩藏着苏霍姆林斯基倾注着所有的心血:《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集体的方法》,《年轻的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帕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论文集》。

我不想对每本书做总结,脑子里总是映着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需因素的系统性研究。从学习认知、情感、信念、道德、性格、心理、学习、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角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另外从集体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社会、祖国的热爱等角度分析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情怀;从善与恶、勤与惰、孝与逆、善良与冷漠等角度分析如果让孩子拥有一种健康的处世态度;从阅读的影响、劳动的价值、思考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关键因素。从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能力、学生沟通等角度分析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

“爱学生,了解学生,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对学生最真诚的职业态度;尤其是《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与《公民的诞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热爱最真实的写照。读这两本书也许是平淡无奇,但是那种对学生真诚的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教育视为生命却在字里行间时刻体现。《公民的诞生》详细论述了少年叛逆期的心理过程,以及如何培养少年在这阶段的成长。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堪称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我想我定会重读这三本著作。其中《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经典中的经典,成为教师行业的标杆,我在图书馆能看到国内很多类似的书籍,比如《给老师……建议》,以传承这一经典。这三本书把教师推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扇崇高的大门。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劳动、阅读、思考三者的作用,他详细的论述了劳动、阅读、思考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地位。“劳动,是培养良心的重要源泉”、“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思考,不要死背”。他的名言能唤起一位老师激荡的心,《帕夫雷什中学》是他35年工作浓重的缩影。他曾了解全校570个学生中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与学习状态;他坚持每天听课,如果有一天不听课,一定会在下一周补回来;他和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藏书有1.95万册;他建立了“思考之室”;他拒绝了高官厚禄,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了35年,并担任20xx年的校长;他深入研究过178位称为“难教”的学生的曲折的学习成长历程……

他认为,教育最高的境界是自我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是教育最崇高的任务;教育最佳的方式是让学生感觉不到教育与训话的同时能收获良多,并引起学生的思考;教育最好的结果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特长并不断积累自己的信心与能力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教育学校的领导,他认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这句话成为教育职业的至理名言。

一、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实践的科学,在其著作中无处不体现着这一点。劳动的力量如此之大,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他用无数实例说明了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心灵的科学。不去研究学生的心灵,就不能了解学生,就无法教会学生,也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必须情感细腻、见多识广、语言能力强。苏霍姆林斯基说道:“任何教师,首先也必须是语文教师”,他非常强调语言的力量。

三、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唯物、辩证的科学。他反对古板、陈旧与没有变化的教育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教法,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教师”,他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反对刻板、单一的教学。“没有恶,也就没有善的存在”,因此培养善良,就必须知道和了解恶的存在。“懒惰,是一切罪过之母”……

四、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回归人本性的科学。他不断探索儿童成长最本源的认知规律,并努力使用符合这种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去实施教育,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这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中对人科学的成长做了详细的论述。

五、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是发展的科学。他的光辉教育思想没有也不会停止,他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当它在卫国战争中重伤住院4个月被问到工作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回学校”。他的生命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同时也推动了一个时代的教育的发展。

人的一生,精力总是有限的,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来得及对于成长心理做系统研究,限于当时的道德水平与社会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的论述已经达到当时至高的境界了。因此后世会不断的进行继承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2000字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217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备考之余,读了两本小说。其一是卡尔维诺的《命运交叉得城堡》,其二是博尔赫斯的《私人藏书》。为阅读得冲动、为文学得激情、为考研得填充、为论文得资料。兼而有之吧。

喜欢卡尔维诺,源于王小波。他在一个广播节目《孤岛访谈录》中主持人黄集伟询问王小波,“你读了这么多如你所言现代经典式的小说,谁对你的影响大一些?”王小波回答,“我恐怕主要是以卡尔维诺得小说为摹本吧!他的一些小说跟历史没有关系,他喜欢自由发挥——他的一篇小说叫《我们的祖先》,就叫小说好了,他常常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写出来相当好看,更容易进入一种文学状态,不受现实的约束,和纪实文学也彻底划清了界限。”

在《命运交叉得城堡》里,通过塔罗牌叙述故事,小说中有图画已经不足为奇,比如:《好兵帅克》、《项迪传》等。但是如此多的、特别是每页基本上都空出一个区域摆放塔罗牌,这种形式完全让我眼前一亮。但读至四分之一,不知作者描写与主题有何关联,当读完《命》第一部分时,谜底全部揭开,一切都豁然开朗。这种感觉是我读卡氏作品最让我激情与欣喜得地方。(比如《寒冬夜行人》)

《命》里与其说是一些故事,不如说是一些寓言。此外,作者什么也没有告诉我们。或者,已经告诉了我们全部。

而认识博尔赫斯,源于卡尔维诺。《私》是个介绍其钟爱作家与作品的小册子。只是又让我多认识了几个作家。其中介绍斯威夫特时,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读了卡尔维诺的一些作品后,发觉卡氏的作品中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得。在《命》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卡氏太过于追求文学的试验和形式,而使文学性稍稍减弱。特别是《命》的后一部分,实在是有点太过‘交叉’。幸好作者及早收手,没有去写第三部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十九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的圣彼得堡。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干出了许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汤姆被罚粉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后来和夏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不能给我们做模范,但是,他为了正义,毅然地挺身出来作证人,拯救那无辜的罪犯沫夫彼得。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看来,汤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其实孩子的顽皮有时候正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这种童真过了孩童时代就很难再寻,能让我们找到的,就只有一点点偶尔才会想起的甜蜜回忆。我相信,即使你的童年再艰苦,回想起来你也会很开心。谁没有在小时候做过一件半件的傻事?当你越长大,你就会越觉得这些傻事有趣。 我说童年就像一罐甜酒,时隔越久,尝起来就越香,越纯,越让人回味。

人总是会长大的,除了个儿长高了,身子强壮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长。你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过人是要越变越好才是。千万不能像历险记里的那个心狠手辣的坏蛋卓伊一样,他坏事做尽,人见人憎。但最后他还是恶有恶报,得到了一个活活饿死在山洞里的下场。

看完《汤姆索亚历险记》,我真羡慕汤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经历。这本书让人看起来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我想,《汤姆索亚历险记》在你烦闷的时候或许能让你一笑解千愁。

在这本书里,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带着我来到了他的童年,在他的童年里,淘气的汤姆索亚带我来到他的家庭,他的学校。

他喜欢和哈克贝恩、乔埃哈波、班恩罗杰、吉姆哈林斯……一起玩耍。他有一次说出了真相,把印第安乔告上法庭,把可怜的墨菲波特解救了出来。又有一次,他把哈克和乔埃叫到荒岛上,来当海盗。还有一次,他把撒切尔法官的女儿贝琪撒切尔从难以走出的“迷宫”里救了出来最后他又和他的好朋友哈克一起寻宝他们把蕴藏在地下的宝藏成功地挖了出来,汤姆又把自己的机智发挥出来了,他把宝藏藏在了两个小口袋里,吃力地运了出来。

汤姆的童年是充满叛逆和冒险的,我希望大家能跟着这个机智勇敢的小主人公,共同感受童心的透明,青春的美丽,人生的温馨,自由的可贵……

让我们为自己的童年,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进入他的童年,进入他的回忆吧!

说到读书,那可是我最大的爱好。我读过的书不计其数,其中最富有童趣的要数《汤姆索亚历险记》了。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主人公汤姆的勇敢和正义。

一天,汤姆和伙伴哈克在坟地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杀人案。但凶手波特却冤枉哈波,于是,哈波被抓了。汤姆决定在法庭上证明一切。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可是杀人案,况且,当时杀人犯波特也在场,他就不怕波特吗?正因为汤姆有超强的正义感,所以他才不顾一切救哈波,要还他清白。我对他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又有一次,汤姆和伙伴贝琪在游玩。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通道又纵横交错的大山洞中迷了路。他们被困在里面几天几夜。贝琪是个女孩,她那时再也走不动了,全靠汤姆冒着生命危险探路,直到走出山洞。

多勇敢啊!在死神面前毫不示弱。汤姆的一举一动,无不证明了他的勇敢。一般的人首先会被自己吓倒,而他却勇敢地面对并解除了所有的困难和危险!

读了这本书,我也变得勇敢正义起来了。现在,我终于明白,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在以后的人生坎坷中,我一定会想起这个名字——汤姆!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580 字

+ 加入清单

假期里再次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仍然令我如痴如醉,而后心中对教育事业的热情燃烧的更旺。尽管当前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上课、训练、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寻求答案。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这个时间问题,答案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我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但是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原先,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持续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就应首先思考清楚的。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推荐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我的知识的储备,使自我的知识视野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众所周知,、大师的教育素养都是很高的,能够集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等大成于一身,而且具备很好的人格修养。自知距离还很远,应想尽一切办法有效地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而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读书不仅对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养不可缺少,对我们所教的学生也至关重要。书中提到有关阅读的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差,而不让他阅读,恐怕会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相反,一个孩子如果不加强阅读的训练,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我认为,功夫在诗外,中国的古人已讲过,这是极有道理的。阅读,是建立在实践上的。此刻的一些教师和家长还是没有改变自我的看法,认为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绩,于是禁止让孩子看这些。其实恰好相反,没有了阅读,孩子一味沉浸在做习题的单调中,他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的,也是不能提高学习的潜力的。没有了阅读,孩子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就显得过于单纯,如果因为发生一点不益于他们的事,他们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决的方法。因此,阅读近者是对阅读潜力甚至学习潜力都是一个飞越,远者则能够进入这个大环境中,在环境中变得通达,从而产生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古人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69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拜读了美籍华人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此书叙述行云流水一般,让读者轻松、悠闲、随性,这里没有繁琐的、干涩的教育观念,也没有长篇累牍的论述,我厌倦那种自命不凡、咄咄逼人的高不可测的论理书。作者以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的学习中的“小故事”为素材,通过一个又一个立体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美国素质教育的特点,在对比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教育所面临的困窘,发人深思。值得一提的是黄先生书中的许多问题很有价值,很有见地,值得我们探讨。如“创造性能不能教?”“教育要不要平等?”“要不要惩罚孩子?”等等。

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讲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国内,作者就开始让三岁的儿子接受中国画的启蒙教育,儿子的国画有板有眼、像模像样。来到美国后,作者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也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甚为不满的作者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可后来,作者通过观察,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我想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中国的孩子就根本无法下笔。

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也是一位教师,参加课程改革也有十年了,素质教育天天高喊,可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和美国的素质教育究竟有何区别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省之中。

美国的孩子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科选择不同的学段进行学习,而我国的孩子只能按年级学习各门功课,可见美国教育重视个性发展;美国的孩子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写调查报告,而中国的学生在上大学时,才开始学习写调查报告,可见美国认识到社会对孩子成长作用很大;美国的孩子每到一个地方,社区里都有球队可以参加,而中国的学校里很少有自己的球队,看来美国比较清楚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培养团队意识;美国的孩子从小学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搞一个“职业日”,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什么律师啦、拍卖行的拍卖师啦、汽车推销员啦、消防队员啦、警察啦、运动员啦、作家啦,等等等等。

从“职业日”里,孩子们学到的并不主要是干什么能赚多少钱,他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社会上的人到底是怎样存活的?因而,孩子们对职业的选择从小就是五彩缤纷、五花八门的,也能了解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受几千年的陈旧思想观念影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社会的了解少之有少,在父母的庇护下把社会想象的过于美好,长大后社会竞争力低下。从这些对比中不难看出美国在教育真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他们把人看成教育的主体,那么教育面对的“人”就是学生,也就是现在我国讨论的“谁是教育的主体”的问题。当我们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人。

我们正在进行课改,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组织者,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己动手动脑动手,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极度轻松自如的心境下自主探索与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例如我们现在开设的活动课或综合实践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活动,还可以增加一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选择体验的职位,学会承担、学会接受。但是,我们对学生所进行的素质教育还仅仅只限于各个学校,学校不可能包容整个社会,它不可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而社会又没有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建设相应的设施,开展各种相应的活动,所以,中国的素质教育只浮于表面,还没有深入。

素质教育要走向完全成熟,需要教育者有开放的视野,有创新的教育理念。“仿我者死,创我者生”,陶行知先生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创造是教育的核心、灵魂,愿中国教育创造之花像陶先生所期望的那样开得更美更艳!

展开阅读全文

名著读书心得1000字童年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等待游戏的童年”听到这句歌词,你们就知道我要写什么了吧。每个人都有小时候的快乐和童年,小时候想长大,长大以后就想回到童年。童年是快乐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二年级时,我的姐姐王然姐姐回家来了。那个时候是春天,风特别的好,我特别想放风筝。星期天,就叫外婆和我去买风筝,我仔仔细细的看了看那些风筝,突然,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了一只大大的身上五彩缤纷的凤凰,它就像一个身穿五彩霞衣的姑娘。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冲慢了兴奋和高兴。心里想:太好了,可以放风筝了,我想一只快乐的小鸟,快乐的飞回家了。

把风筝小心翼翼的放在了一个很大的箱子里,很怕它哪里会烂。心里想:如果烂了,即不能放风筝了,而且还很难找一个怎么漂亮的风筝啊。整个晚上都沉在快乐的彩云里。时间的列车开的真快。好像刚刚才闭上眼睛睡觉就天亮了。我早早的起床了,心里和昨天一样,怀着兴奋和开心的心情去放风筝。我的姐姐王然姐姐听见我要去放风筝了,马上从床上爬起来问我是不是要去放风筝,我对姐姐说:“是的,你要去吗?姐姐说:“要去,要去”。她马上穿上衣服,用最快的速度洗脸、刷牙。整完以后,我同学看见我要去放风筝。而我又看见她手里有一只美人鱼,蓝色的,也很好看,但是还是没有我的彩凤凰好看。我跑过去说:“我们一起和我姐姐放风筝吧”。她说:“走吧”。

姐姐说:“我们到那座小山包上去吧”。我们说:“恩,上面的风一定很大,一定很适合放风筝的”。我们二话不说,就向那座小山包走去了。弯弯曲曲的小路上,镶嵌了许许多多的小石头。我们爬呀爬呀,汗水一滴一滴的从我们头上掉下来,像一颗颗雨滴,从云彩里掉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走了十多分钟,终于到了。我们便把风筝高高的放起来。我的凤凰在蓝蓝的天空飞舞着,像一个会跳舞的姑娘,在天空娥娜多姿的跳着舞呢。而我同学的美人鱼像一只会飞的鱼,不,应该叫龙。太阳很快的就下山了,天边的彩霞真美啊!和同学告别以后,我们各自回家了。回到家里,我还在怀念我们放风筝的情景。

现在我慢慢长大了,还忘不了童年和同学放风筝的情景。这件和同学放风筝的一件事,深深的已经印在我的心里。童年真的很快乐啊!

展开阅读全文

中外名著读书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觉得书的魅力在于它于总能在优美的文字中教人求真,与人为善,发现美好。每个人在阅读世界中都会遇到自己的良师益友,或浅谈,或深交,或碰撞……

同样我们人生不总是阳光明媚,也一定碰见阴霾,甚至遇到过心灵的打击,却苦苦找不到心理“诊疗室”,有的人在这种挫折中一蹶不振,但是如果换作是我,我一定会将挫折与磨难捧起来细细看,仿佛来到另一个天地,将苦难琢磨消化吸收,能做到这样的原因是我遇见了一本好书——林清玄的《以美为光》,我沉浸在书中一个个简单而又清新的小故事里,将它作为我的心灵诊疗室真是再好不过了。感谢林大师的文字为我带来了一次次心灵上的洗礼。

众所周知,林清玄笔下的文字都散发着淡雅朴素的散文清香,但写这种短小精悍的故事还是第一次。它就像一本散发着糖果香的童话故事书,书中以我们熟悉的形象展开描述:如狡猾聪明的狐狸,傻愣愣的山羊,守财如命的穷人,肆意挥霍金钱的富人……这些形象在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神采奕奕,读起来不会让人心生厌倦,反而像一首委婉动听的圆舞曲,源远流长……

现在这个时代,正是超越自我的进步时代,作为下一代的栋梁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父母的殷殷盼望下成长的呢?谈起自己的孩子都是在比学习好,比谁的孩子优秀,有前途。但在本书的《猎人的三只猎物》一文中,作者转换一个观察角度,让我们去探讨孩子眼中的父母又是如何呢?这篇文章恰好写到了当代社会最值得引人深思的问题中,如果碰到一位十分“谦虚”的父亲,结果会是怎样呢?他将自己两个美丽动人的女儿说成"质陋貌丑,不足挂齿",后来又因为他的“谦虚”让他的儿嫁给了一个粗鲁的庄稼汉,如果一味地贬抑自己来讨好别人,那么,做他的女儿也太可怜了吧!实际上,上面所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并不陌生,而林清玄先生正是把它们浓缩成了一个个有趣动人的小故事并含蓄地表达其中的道理。

当然,林清玄在谈论人性时也毫不介意。你可能从未幻想过,一个叫“舒服国”的地方吧?那里的人们天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好不快活,天天无所事事,不用劳动。但是我想,“舒服国”里的人,时间一久肯定会有烦恼的,因为他们没有期待,没有未来,没有改变,更没有失败和考验,又怎么能谈得上享受生活的幸福感呢?

展开阅读全文

名著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1365 字

+ 加入清单

《陶行知教育名著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 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陶行知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让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他的“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学合一”,“我们的信条”“生活及教育”等这些诸多观点让我叹服,不断地从他的教育名篇汲取丰厚的营养,来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他的著作又如一盏明灯,在教育的海洋中引领我们去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目标。读完此本名篇,我除了感动之余,更多的是佩服,佩服他的为人,更佩服他在那个时期所提出的一些鲜明的观点,也正如鲁迅所说:“读完此书,我和一个高尚的灵魂接触了!”我将努力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业务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2024四大名著读书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3576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读书心得

《红楼梦》,以前胡乱地翻过几次,今又重读,竟发现自己愈来愈对林妹妹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刚开始时,对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个大家闺秀,何必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伤心流泪呢?与宝钗相比更是没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见到她,让人觉得压抑和沉闷。难道这就是她所谓的“抑郁美”吗?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华而吃惊。她满腹的才华,吟诗作对无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顽强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纯洁…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虽说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体弱多病,出不了门,小小的年纪竟在药中泡大,本来就虚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虚弱,也许是“独生女”,父母对这个“掌上明珠”爱之又爱。家庭的规矩、礼仪比那些大家闺秀们差了些,但这更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性格,显示出她的无所顾忌和她的处处谨慎。

黛玉的文学,吟诗作文和聪慧是无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进,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其实,她是不喜欢礼教束缚的家庭,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这应该是宝玉和黛玉爱情的进一步发展,宝玉他们彼此终于觅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却显示出对功名的唾弃。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却带着对旧封建的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唾弃。我最佩服她这一点!

虽然黛玉对宝玉的不考功名欣赏,可她却耐心的教香菱吟诗,教给香菱知识。她并不反对知识和文学,只是厌恶功名罢了。她细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诗,为的是让姐妹们摆脱命运,谁能够和她相比呢?没有认的!

再说说她的纯洁和不着一丝心机。林妹妹读《西厢记》,这在当时酸的上是一本禁书,特别是对于大家闺秀来说,更是不能读。林妹妹根本没想这么多,她读《西厢记》是带着对张生和崔莺莺执着爱情的崇拜来读的,是欣赏其间的美。宝姐姐批评“林妹妹怎么读这样的书呢?我告诉老太太去。”宝钗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可宝姐姐呢?真的好吗?她处处留下端庄贤惠的美名,可是在偷听别人说话被别人发现时却说“林妹妹刚走过来.”以此来诬陷林妹妹。这到可怜了林妹妹,找不到知己,没人能倾听她的话,也只有和宝玉能谈得来,便经常在他面前耍小性子。

林妹妹好值的同情,只身来到贾府,在这里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什么事都要处处小心,处处观察别人,恐怕别人笑话她,说她不懂规矩。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经时刻在捍卫自己,这源于她自身的好强、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说出来的话像刀子一样,别人说她“好一张厉害的嘴。”她也只好如此做了。她是无足轻重的,既不掌握贾府的财政大权,又不管日常琐事,因此,丫鬟和仆人们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没有人庇护她,面对落花又怎么不处境伤情;思念母亲又怎不落泪葬花呢?

以泪来偿还前世的思债,流了二十年,有多少泪也要流干了,有多少债也该还完了。曹雪芹“一把辛酸泪”与她的泪流终日有太多的相似。林妹妹在还未享受人间的繁华时,就洒手离开人间,与宝玉的爱情就这样成了泡沬。或许是该去了,债还完了,泪流尽了…

纯洁,天真,不谙世事复杂,内心顽强反抗封建主义的网,热烈大胆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纯洁的水做的,但是能冲击岩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动的水。

叹只叹那旧社会的大网给了林妹妹太多的压抑和沉闷,叹只叹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却不能在一起,美丽的黛玉却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尽力了。

在贾府这个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许是上天对其薄如纸的命的一种补偿,她用不着看房子倒下来的那一幕,她用不着经历那种痛苦,她也不能再经受痛苦了!上天给她的最大恩赐是留住了她的美丽,尽管带了些凄凉。王熙凤工于心计却被一张破席给卷走了。宝钗也只能独守空房…

她的的确确是一块纯洁的,无瑕的“通灵宝玉”。

《水浒传》读书心得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女情。

现在当我知道为了未来奋斗的时候,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这就像《礼记》里说的:"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西游记》读书心得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

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读名著心得体会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仅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境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理解,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仅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我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我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杯具。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感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可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当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展开阅读全文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体会名著范文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这学期我读了许多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由明代著名小说家所写的《西游记》原著。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章节。这篇讲得是一个白骨精的妖怪,一变村姑,二变老婆婆,三变老公公去骗唐僧的故事。但幸好机智的孙悟空戳穿了白骨精的诡计,以保住了唐僧。因为白骨精的奸诈,唐僧的不辨是非和猪八戒的挑拨,最后使唐僧气愤的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对这篇故事印象最深刻是因为,看完这一章节后,我非常想揍猪八戒和唐僧。因为孙悟空如此救他们,却受到这般对待。但在后来我也仔细想了一想,这不能怪唐僧,要怪就要怪猪八戒。因为猪八戒是因为一己私欲而挑拨师徒的关系的,而唐僧却是因为他肉眼凡胎不分黑白才赶走悟空的。

在整本书中,我最讨厌的就是猪八戒,因为他好吃懒做,一旦师傅被捉,他就想着要回高老庄,并且他就像上面所说的,经常挑拨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较之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沙僧。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从来不说孙悟空的坏话。其中我最敬佩的人当然是孙悟空,因为他为人正直勇敢,所以我从小的梦想就是能像孙悟空那样,除恶务尽,让天下太平。

这本书真的是非常的好看,如果你心动了,那就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西游记》原著吧!

展开阅读全文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体会名著范文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所有的书当中,我最喜欢的书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它的作者是吴承恩。我喜欢此书的原因是:《西游记》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使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坚定了目标,坚定了意志,努力向我的目标最高峰冲去。

《西游记》一开始就讲述了孙悟空不平反的出世和在花果山当王的自由自在和闻名遐迩时的生活,后来他拿走了龙王的宝贝——定海神针,最后导致他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使他五百年不能动弹,被唐僧所救,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道路,自从孙悟空保护唐僧后,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也加入了队伍,师徒四人和白龙马一路上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经。

在此书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天不怕地不怕,像一个英雄,了不起的英雄。他敢和各路的妖魔鬼怪作斗争,还把自己叫做齐天大圣,和天一样大。他从来没有因为妖怪凶恶、厉害而因此放弃。

我觉得孙悟空虽然是故事里的英雄,但他也是英雄,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我们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要学习像孙悟空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让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萌生在心中,才能取得“真经”!像我们学习,只有学习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才能克制学习中的困难,克制了今天的困难,换来的是明天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西游记的读书心得体会名著范文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我被它精彩的内容吸引住了。这本书的内容生动形象,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小段。

“二郎神恼羞成怒,上前便打,二人是各展身手,打了三百个回合,不分胜败。在天上观战的老君撸起衣袖,从胳膊上取下一个圈子,名叫”金刚套“,不怕水与火,朝那猴头丢下。”

这一段里面的几个词语用得很形象,如“恼羞成怒”,“各展身手”,“三百个回合”,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孙悟空和二郎神打斗的激烈场景。

“悟空在空中,见河水波浪翻腾,又传来喊杀声音,知道妖怪来了。当妖怪刚一露出水面,就一棒打去。妖怪闪身躲过,两个人云里雾里战了三个回合,妖怪招架不住,耍了个花招,又窜进水里,闭门不出了。”

我看得津津有味,我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我也想去“取经”,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要想从一个不起眼的沙粒,变成一颗耀眼的珍珠,不但要有一身本事,还得能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才能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展开阅读全文

名著小说西游记的读书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这已经是我已经不知道第几次翻看这本经典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每次翻阅总能有新的收获。

西游记》里面的人物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故事中孙悟空,这也是我童年最喜欢的人物,我也已经不记得买过多少次他的花脸了,带上它显得格外神奇,好像自己变成了齐天大圣一样,呼一声:“俺老孙来也”,这时候大人们会笑作一团。他历经磨难学到一身本领,生性鲁莽顽劣而大闹天宫,惹出一身祸,最终被佛主压在五行山下后幡然醒悟,最终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修成正果。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他不畏强权,敢于天斗,最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唐僧也是有来头的,他的前世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他乐善好施,心地善良,经常教导对徒儿们“出家人慈悲为怀”,他西天取经意志坚定,不为财色所迷惑,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最终取得真经。猪八戒前世是掌管天河水军的天蓬元帅,因触犯天条贬带凡间,阴差阳错投错胎变成猪,他也是《西游记》中的搞笑担当,很多有趣的故事都发生在他身上,他偷西瓜,搞小把戏,撞天婚。很多搞笑的情节把猪八戒描写好吃懒做,胆小怕事的形象。最不起眼的沙悟净来头也不小,他是卷帘大将,因为打碎琉璃盏而被贬入凡间,受尽磨难,幸运得唐僧搭救,陪伴去西天取经,一路负责行李物品,任劳任怨。而一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妖魔鬼怪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也各有各的本领,白骨精、黄袍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铁扇公主、六耳猕猴等等,有时候连孙悟空都对付不了,不得不去天上请救兵。

《西游记》给我最大的体会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再有本事也会总有它软肋,就像西游记中的人物一样,每个人都有弱点,想成大事必须懂得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名著小说西游记的读书心得

范文类型:心得体会,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僧人去遥远的地方取经,于是,许多年后,明朝的吴承恩写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这本书讲述了唐朝僧人玄奘去印度取经的故事,他还救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西方的雷音寺中取到了真经。从东土大唐到陌生的西方,不仅路途遥远,还处处隐藏着危险。唐僧师徒在取经过程中遇到九九八十一难,但他们最后总能逃出困境,难道是他们运气太好了?我想一定不是。

凡事能不能成功不在于运气的好坏,也不在于本领的大小,而是在于一个人的心态。书中的三个徒弟忠心耿耿地保护着唐僧,虽然有时也会拿师父的性命开玩笑,但三个徒弟总是不退缩,每次都能依靠心态救出师父。

但只有心态是不行的,还要有智慧和勇气。唐僧之所以会被抓走,自己逃不出去,是因为他太懦弱、胆小,所以总被欺骗。有善心很重要,但有勇气更重要。太没勇气,就变成没骨气了。

读了《西游记》后,我觉得,一个人要是有勇气,有智慧,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