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实验工作计划_年度工作计划_网
全文共 1803 字
+ 加入清单在“金蛇送囍”的祝福声中,我们辞别了龙年,迎来了新的春天。
回眸过去的XX年,加盟《教育研究》课题实验的全体教育同仁,在正确指导下,经过共同的努力,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该项实验——思路清晰,组织给力,运作规范,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XX年,是《教育研究》关键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高举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旗帜,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积极推进实验健康发展。本课题新年度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执行关于“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精心组织,规范管理,给力技术指导,优化实验过程,注重实际效果,提高实验水平。
为了达成这样一个工作目标,总课题组的工作思路是:强化课题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抓好实验区建设;加强实验网站的信息管理和通联工作,顺畅上下沟通和横向交流;促进实验单位之间的经验交流,活跃研究氛围;在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质量方面给力、加油。力争把实验单位的优秀率提高到50%,把流失率(走过场不能结题单位)降低到5%以下。
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务本求实,开拓进取,树立新观念,创建新思路,拿出新干劲,形成新合力,去迎接新形势,创造新业绩;以优异的成绩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以高质量的实验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提高教育质量、创办特色学校、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调整实验研究计划
调查研究当中发现,有许多实验单位,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一忙,就不注意实验研究具体方向。或者目标模糊。因此,经常出现“文不对题”现象;即所规划的活动、研究内容,和子课题选题不符合,原定研究是“感恩教育”,结果并没有情感教育的设计,而是一般化的活动。同时总课题组布置的总目标,没有进行复制、贯彻。因此总课题组提出,每个实验单位必须明确研究目标,即总目标和分目标。
(一)《教育研究》的总目标和分目标
我们本项研究的重点目标,是探讨心理素质对人才成长的关键作用机制;即通过优秀心理品质的养成教育,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探讨心理素质形成的内在规律,培养青少年优秀的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和良好的综合素养,把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突破口,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子课题实验单位,除了完成总课题目标,参与研制《心理素质教育大纲》,还必须完成各自的分目标;各个子课题的分目标完成了,加在一起,就完成了总的研究任务。所以必须协同作战,资源共享,成果互补,统一步调,联合攻关、
(二)进一步明确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的主攻方向与研究要点。
正在进行的新课改,提出了“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是本课题研究任务的重要参数;
通过实验与研究,要具体回答这样几个问题(实验假说):
一是优秀心理素质的范畴与内涵;从社会认知、情感、意志,到个性、人格、态度、价值观;二是优秀心理素质在人才成长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作用;三是优秀心理品质养成的条件、过程和作用机制;四是教师的心理 素质养成、心理保健与心育技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养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五是弱势群体、特殊人群(山区、农民工、盲聋哑儿童等);还有单亲家庭、独生子女等,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有特殊性;六是养成教育的运作机制。含途径、方式、方法;管理与协调机制,包括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训练、拓展训练等,对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
为了完成总的研究目标,各个阶段都要有阶段研究任务;每学年、每学期也要有实验工作计划。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儿、步步为营,逐步达成实验总目标。
实验研究工作过程中,允许调整实验方向,倡导研究工作创新;经过总结与反思,经常有新的发现,或者是研究方法存在偏差,抑或是实验目标需要调整,也可能有更好的举措需要付诸实施;这是正常的现象。因此,总课题组要求每年要有实验总结,有实验工作计划;这不是走过场,而是优化实验过程、提高实验质量的需要。
二、总课题组实验工作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
(一)组织全体实验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国家教育部最新文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刚要》(修订版)。各个实验单位,要成为当地贯彻本文件的先进典型。为此,必须把学习贯彻该文件,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变成实验工作的一部分。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更多专题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名称 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实验目的 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
实验器材、药品 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实验步骤
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 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装配好气体发生装置。
5. 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注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6. 拆除装置,整理复位。
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内容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 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物理实验报告500字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课程名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Visual studio c++ 6.0集开发环境的使用
实验时间: 班级: 计教101 姓名:蔡静 学号:
实 验 目 的:
1、熟悉并学习使用C++程序编译平台VC++ 6.0;
2、掌握如何在编译平台下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简单的C++程序;
实 验 环 境: Visual C++ 6.0
实 验 内 容 及 过 程:
1:新建一个C++源程序的方法:
(1) 在Visual C++主窗口的主菜单栏中选择File(文件)命令,然后选择New(新建)命令.这时,展幕上出现一个New(新建)对话框,单击此对话框的上方的Files(文件)属性页,在列表中选择“C++ Source File”项,表示要建立新的C++源程序文件,然后在对话框右半部分的Location(目录)文本框中输入准备编辑的源程序文件的存储路径.后点击OK 按钮后,回到Visual C++主窗口,且会在窗口的标题栏中显示出你所设定的文件名。后你可以看到光标在程序编辑窗口闪烁,表示程序编辑窗口已激活,可以输入编辑源程序了。
(2) 输入程序。检查无误后,则将源程序保存在前面指定的文件中,方法是:在主菜单栏中选择File(文件)命令,并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Save(保存)命令。也可以用快捷键Ctrl+S 来保存文件。 2:程序的编译:
(1) 在编辑和保存了源文件以后,需要对该源文件进行编译。单击主菜单栏中的Build(编译),在其下菜单中选择Compile 命令
(2) 在选择“编译”命令后,屏幕上出现一个对话框,内容是“This build command repuires
(3) an active project workspace.Would you like to creat a default project workspace?”(此编译命令要求一个有效的项目工作区。你是否同意建立一个默认的项目工作区)。单击Yes(是)按钮,表示同意由系统建立默认的项目工作区,然后开始编译。也可以不用选择菜单的方法,而用Ctrl+F7 或小图标 来完成编译。
(4) 在进行编译时,编译系统检查源程序中有无语法错误,然后在主窗口下部的调试信息窗口输出编译的信息,如果有错,就会指出错误的位置和性质
3:程序的连接
在得到目标程序后,就可以对程序进行连接了。此时应选择Build(构建)→Build命令,表示要求连接并建立一个可执行文件。在执行连接后,在调试输出窗口显示连接时的信息,说明没有发现错误,生成了一个可执行文件。
4:程序的执行
在得到可执行文件 后,就可以直接执行了。选择Build→!Execute test.exe(执行)命令。在选择“!Execute test.exe”命令后,即开始执行.exe文件。也可以不通过选择菜单命令,而且Ctrl+F5 来实现程序的执行。程序执行后,屏幕切换到输出结果的窗口,显示出运行结果,
可以看到,在输出结果的窗口中的头几行是程序的输出结果,最后一行“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并非程序所指定的输出,而是Visual C++在输出完运行结果后由Visual V++6.0 系统自动加上的一行信息,通知用户“按任何一键以便继续”。当你按下任何一键后,输出窗口消失,回到Visual C++的主窗口,你可以继续对源程序进行修改补充或进行其他工作。
如果已完成对一个程序的操作,不再对它进行其他处理,应当选择File(文件)→CloseWorkspace(关闭窗口)命令,以结束对该程序的操作。
实 验 结 果 及 分 析:
实 验 心 得: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例_实验报告_网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班/王帅、王鹏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5.设置输入法。打开控制面板/区域与语言选项/详细信息/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
(三)Windows附件的使用
1.计算器。打开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计算器/查看/科学型,
2.画图。打开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椭圆/填充/选定
3.清理磁盘。打开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清理,选择磁盘,确定
4.整理磁盘碎片。打开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碎片整理
五、实验结果。
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和上机,我掌握了包括文件的管理、控制面板的设置、Windows
附件的使用等在内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让我对计算机有了初步认识。
六、实验心得
对文件的管理、控制面板的设置、Windows附件的使用等在内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学习,让我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简单操作有了熟练地掌握,使我对计算机的运用充满好奇与热情,也为我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运用计算机技术,更好的让计算机服务于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老师辛勤教导下,在我的努力学习下,我一定能够让计算机及其运用技术创造我们更好的明天。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范文_实验报告_网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
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
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_实验报告_网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1. 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报告使用同一份实验报告纸,是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继续补充相关内容就可以完成的,不作重复劳动,因此需要首先把预习报告做的规范、全面。
2. 根据实验要求,在实验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时,一边测量,一边记录实验数据。但是为了使报告准确、美观,此时应该把实验测量数据先记录在草稿纸上。等到整理报告时再抄写到实验报告纸上,以避免错填了数据,造成修改,把报告写得很乱。
3. 在实验中,如果发生实验测量数据与事先的计算数值不符,甚至相差过大,此时应该找出原因,是原来的计算错误,还是测量中有问题,不能不了了之,这样只能算是未完成本次实验。
4. 实验报告不是简单的实验数据记录纸,应该有实验情况分析,要把通过实验所测量的数据与计算值加以比较,如果误差很小(一般5%以下)就可以认为是基本吻合的。如果误差较大就应该有误差分析,找出原因。
5. 在实验报告上应该有每一项的实验结论,要通过具体实验内容和具体实验数据分析作出结论(不能笼统的说验证了某某定理)。
6.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要画出所设计的电路图,标出所选出和确定的电路参数。要有验算过程和必要的设计说明。
7. 必要时需要绘制曲线,曲线应该刻度、单位标注齐全,曲线比例合适、美观,并针对曲线作出相应的说明和分析。
8. 在报告的最后要完成指导书上要求解答的思考题。
9. 实验报告在上交时应该在上面有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中给出的预习成绩和操作成绩,并有指导老师的签名,否则报告无效。
10. 希望每个同学认真完成好实验报告,这是培养和锻炼综合和总结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打下一个基础,对以后参加工作和科学研究也是大有益处的。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电工电子教学与实验中心
实验中学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汇报_汇报材料_网
XX年以来,伴随着全国统一的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实施,我们实验中学紧紧围绕新课改要求,紧扣国家课程改革标准,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全校上下群策群立,迎难而上,走过了艰辛的七年课改之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中升学人数由XX年的36人,增加到XX年的235人,这一数据确实让人感到震惊,但在我们实中人的心中,并未满足现状,我们自己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XX年以来,带着县科教局提出的“二三三”兴教战略。我们在苦思冥想,寻找出路,如何将这一兴教战略更进一步的落到实处,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和落实“二三三”战略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从而使我校走上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
一、领导重视,亲自带头探索课改新途径。
⒈主动出击,外取内强找出路。
今年5月8日,主动与县教研室联系参加了山西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原平现场会,听取了有关领导和改革学校尤其是原平实验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介绍,使以小组为核心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我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之后,自己亲自翻阅资料,认真学习课改有关理论和经验介绍,积累课改理论和实践依据,分析学校实际情况,寻求实验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逐步确立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和模式。
XX年中考结束后,迅速组织所有初三年级教师(新学期初一年级教师)和中层以上领导40多人租用两辆大客车,去原平市实验中学进行了一天的实地考察和参观。回来后,组织所有参观人员结合国家新课改标准,对原平实中的课改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使每位教师在思想上真正把课改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从而充实自己 ,适应时代要求。
暑假期间,与科教局教研室会同几个中心校校长于7月9日—11日,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名师大讲堂,与全国不少名校长、名师、名家们零距离进行对话交流、学习、吸纳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会上分别听取了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改革经验介绍、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和山东省兖州一中杜鑫山校长“循环大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经验介绍,新世纪课改名校山东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生作的课堂教学改革报告。中国教师报首席记者李丙亭、中国名师大讲堂主持人讲:“杜郎口是个神话”。这次大讲座不仅听了很多优秀校长的报告,更主要的是每位校长讲座后,紧接着就是本校两名教师分别讲解所教科目的具体改革现状、方式方法或案例剖析等,使课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更使我充实了课改理念的不足,明确了课改的思路,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几次大会和实地参观结束之后,自己才真正把课改作为研究项目,到处找资料听报告,网上查询实地考察,掌握了不少课改模式。比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杜郎口中学的“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法、昌乐一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法、清徐二中的“四环节”教学法等。从中学到了不少先进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理想的课改模式,准备出台沁县实验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终于在XX年秋学段开学之际,全校教职工开学工作安排大会上,我作为教改领头人,在大会上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了两个材料,一是沁县实验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二是沁县实验中学课改需要重视的21个方面的问题,这21个方面的问题,也是自己在制订方案过程中和外出参观过程中,亲自归纳总结出来的21个方面的重要问题。这样使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正式迈向了前进的步伐。
课改进入试验阶段,不少一线教师仍不放心,提出了了很多具体问题和疑问,还有的尽管进行了培训,仍然不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办法,但最担心的还是质量问题。在此时最需要的就是需要带领全校课改教师实地再次观模教改课,这样我们又与县教研室联系,亲自到清徐 县城二中进行联系、采点、实地取经。之后,组织全校课改教师和有关领导59人,于9月12日4:30分准时出发,带着任务、带着疑问,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一天的听课、座谈、听报告、查资料等学习取经过程。通过这 一天的学习,使全校课改教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明确了思路,担心教学质量的问题也吃了定心丸,更重要的是读懂了实验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和需要重视的21个方面的问题,这样才使我校课改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⒉大胆操作,群策群立谋发展。
9月1日开学以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牛鼻子,紧紧围绕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在我校初中一年级进行大胆试验,带着如何形成我校规范的课改新模式,在试验中谋完善、在完善中谋发展、在发展中谋规范。经过全校师生几个阶段的探索和总结,课改明显收到了一定效果。我校课改的具体实施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大概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共同努力。一是准备阶段。酝酿、发动、学习经验、制定方案和培训阶段。应当说在这一阶段是充电阶段,也是课改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理论上、思想上、实际操作上都能有很大提高,具备了课改的条件,能很好地胜任完成课改任务的本职要求。这一阶段领导带头亲自抓,亲自干是关键,这一阶段的任务我们主要是在暑假期间完成的。二是实施阶段。领导分工把关,搞好备课、讲课、课后一条龙服务,严格按照方案规范要求逐步落实。比如备课要求,教研室直接参与督促、检查、指导,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具体负责,先后经过单元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代课教师每人一节)→集体备课(形成共识)→个人完善备课程序备课→课后记。再比如:课堂教学流程,我们实施的是“以小组为核心的任务型”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教研室、教务处直接指导下,按新课标要求,分别进行创设情境→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评价提升等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开始实施,由于不少教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所以在实施阶段,我们先讲启动课。学校教学骨干、课改教师、学校所有领导全部听课,听了评、评了听循环进行,使全体代课教师在听课中提高,在评课中完善,逐步形成规范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规范阶段(基本形成规范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是示范课,就是在规范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推选优秀教师,备课组长进行示范课教学,从而引领全体教师进一步完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机制,进一步完善课堂。这一阶段我们不作硬性的要求,不要求人人必须听课,但要求听了必评,而且本阶段我们也不把它叫作听课,而叫看课,课堂上主要看学生、看老师的活动情况,看学生的表情如何,看学生的自信心如何,看学生完成课堂目标情况如何,看学生活跃程度如何,是否真正主宰了课堂,看教师参与讨论情况如何,教师点评如何,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如何等等。本阶段尽管没有硬性要求,但参与看课和评课的人并不少,出乎本人预料,说明教师课改的积极性上来了,对课的认识程度上来了。就这样我们的课改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提高教师的素质,逐步完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总结课改经验,最终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课改逐步走向正确的、规范的道路。四是提高阶段。不能满足现状,下一步计划与课改名校联系,邀请课改名校教师到我校讲课,与我校教师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寻找不足与差距,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初步计划,请来的教师与我校教师讲平行班同样的内容。比如说:我们学校一个教师代两个班的语文,先让本校教师在一个班上课之后,再由请来教师在另一个班上同样内容的课,看看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学生收获如何、看看教师操纵课堂能力如何,进行实地比较。究竟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备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缺点或还是有哪些优点,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提高,力争课堂教学改革的圆满成功。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探究浮力的大小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按下列要求设计实验报告: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
探究:
(1)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2)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4)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利用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投影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然后进行探究实验。
设计说明: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快乐游戏”和“快乐体验”两个实验,不断的思维,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进行因素归类,分成各个独立的可能因素让各小组认领课题.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验证:利用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验证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然后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篇一:实验十一: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 制
实验十一 PCM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CM编译码原理。
2. 掌握PCM基带信号的形成过程及分接过程。
3. 掌握语音信号PCM编译码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一台 2. 通信原理Ⅵ型实验箱一台
3. M3:PCM与ADPCM编译码模块和M6数字信号源模块 4. 麦克风和扬声器一套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连线
关闭系统电源,进行如下连接:
非集群方式
2. 熟悉PCM编译码模块,开关K1接通SL1,打开电源开关。 3.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4.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
测量A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A(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A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A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测量B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B,(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B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B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当采用集群方式时:将示波器CH1接SL0,(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0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分别接SLA、PCM A OUT、SLB、PCM B OUT以及PCM_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所处时隙位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以及PCM信号的帧结构(注意:本实验的帧结构中有29个时隙是空时隙,SL0、SLA及SLB的脉冲宽度等于一个时隙宽度)。开关S2分别接通SL1、SL2、SL3、SL4,观察PCM基群帧结构的变化情况。
5. 用示波器观察PCM译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示波器的CH1接STB,CH2接SRB,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6. 用示波器定性观察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将低失真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1KHZ正弦信号从STA-IN输入到MC145503编码器。示波器的CH1接STA(编码输入),CH2接SRA(译码输出)。将信号幅度分别调至大于5VP-P、等于5VP-P,观察过载和满载时的译码输出波形。再将信号幅度分别衰减10dB、20dB、30dB、40dB、45dB,观察译码输出波形。
篇二: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项目二
实验十一 PCM编译码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PCM编码原理。
2. 掌握PCM基带信号的形成过程及分接过程。
3. 掌握语音信号PCM编译码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一台
2. 通信原理VI型实验箱一台
3. M3:PCM与ADPCM编译码模块和M6数字信号源模块
4. 麦克风和扬声器一套
三、 实验原理及基本内容
1.点到点PCM多路电话通信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与增量调制(△M)技术已经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当信道噪声较小时一般用PCM,否则一般用△M。目前速率在155MB以下的准同步数字系列(PDH)中,国际上存在A律和u律两种编译码标准系列,在155MB以上的同步数字系列(SDH)中,将这两个系列统一起来,在同一个等级上两个系列的码速率相同,而△M在国际上无统一标准,但它在通信环境比较恶劣时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点到点PCM多路电路通信原理可用11—1表示。对于基带通信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收滤波器、发滤波器等。对于频带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调制器、解调器、发滤波器、收滤波器等。
本实验模块可以传输两路话音信号。采用MC145503编译器,它包括了图11—1中的收、发低通滤波器及PCM编译码器。编码器输入信号可以是本实验系统内部产生的正弦信号,也可以是外部信号源的正弦信号或电话信号。本实验模块中不含电话机和混合电路,广义信道时理想的,即将复接器输出的PCM信号直接送给分接器。
2.PCM编译模块原理
本模块的原理方框图及电路图如图11-2及图11-3所示。
BSPCM基群时钟信号(位同步)测试点
SL0 PCM基群第0个时隙同步信号
SLA 信号A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SLB 信号B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SRB 信号B译码输出信号测试点
STA输入到编码器A的信号测试点
STB输入到编码器B的信号测试点
PCM_OUTPCM基群信号输出点
PCM_IN PCM基群信号输入点
PCM A OUT 信号A编码结果输出点
PCM B OUT 信号B编码结果输出点
PCM A IN 信号A编码结果输入点
PCM B IN 信号B编码结果输入点
本模块上有S2这个拔码开关,用来选择SLB信号为时隙同步信号SL1、SL3、SL5、SL6中的任一个。
图11-2各单元与图11-3中的元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 X1:4.096MHZ晶振
分频器1/2U1:74LS193; U6: 74HC4060
抽样信号产生器 U5:74HC73; U2:74HC164
PCM编译器A U10:PCM编译码集成电路MC145503
PCM编译器B U11:PCM编译码集成电路MCL45503
帧同步信号产生器 U3:8位数据产生器74HC151; U4:A:与门7408
复接器U9:或门74LS32
晶振、分频器1、分频器2及抽样信号(时隙同步信号)产生器构成一个定时器,为两个PCM编译码提供2.048MHZ的时钟信号和8KHZ的时隙同步信号。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译码器的时钟信号(即位同步信号)及时隙信号(即帧同步信号)应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提取,方法如实验五及实验六所述。此处将同步器产生的时钟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直接送给译码器。
由于时钟频率为2.048MHZ,抽样频率为8KHZ,故PCM-A及PCM-B的码速率都是2.048MB,一帧中有32个时隙,其中一个时隙为PCM编码数据,另外31个时隙都是空时隙。
PCM信号码速率也是2.048MB,一帧中的32个时隙有29个是空时隙,第0个时隙为帧同步码(X1110010)时隙,第2个时隙为信号A的时隙,第1(或第3、第5、或第6—由拔码开关S2控制)时隙为信号B的时隙。
本实验产生的PCM信号类似于PCM基群信号,但第16个时隙没有信令信号,第0时隙中的信号与PCM基群的第0时隙的信号也不完全相同。
由于两个PCM编译码器用同一个时钟信号,因而可以对他们进行同步复接。又由于两个编码器输出数据处于不同时隙,故可对PCM-A和PCM-B进行线或。本模块中用或门74LS32对PCM-A、PCM-B及帧同步信号进行复接。在译码之前,不需要对PCM进行分接处理,译码器的时隙同步信号实际上起到了对信号的分路作用。
在通信工程中,主要用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来说明PCM编译码器的性能。
动态范围的定义是译码器输出信噪比大于25db时允许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的变化范围。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应大于图11-6所示的CCITT建议框架。
当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超过其动态范围时,出现过载噪声,故编码输入信号幅度超过大时量化信噪比急剧下降。MC145503编译码系统输入信号的最大幅度为5V。
由于采用对数压扩技术,PCM编译码系统可以改善小信号的信噪比,MC145503可采用A律13折线对信号进行压扩。当信号处于某一段时,量化噪声不变,因此在同一段落内量化噪声比随信号幅度减小而下降。13折线压扩特性曲线将正负信号分为8段,第1段信号最小,第8段信号最大。当信号处于第一,二段时,量化噪声不随信号幅度变化,因此噪声不随信号幅度变化,因此信号太小时,量化信噪比会小于25db,这是动态范围的下限。MC145503编译码系统动态范围内输入信号最小幅度约为0.025Vpp。
常用1KHZ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来测量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语音信号的抽样信号频率为8KHZ,为了不发生频谱混叠,常将语音信号经截止频率为3.4khz的低通滤波器处理后在进行A/D处理。语音信号的最低频率一般为300hz。MC145503编码器的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决定了编译码系统的频率特性,当输入信号频率超过这两个频率范围时,译码输出信号幅度迅速下降。这就是PCM编译码系统频率特性的含义。
四、 实验步骤
1. 实验连线
关闭系统电源,进行如下连接:
3. 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4.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
测量A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A,CH2接PCM A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测量B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B,CH2 接PCM B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将示波器CH1接SL0,CH2分别接SLA、PCM A OUT、SLB、PCM B OUT以及PCM_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所处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以及PCM信号的帧结构。开关分别接通SL1、SL2、SL3、SL4观察PCM基群帧结构的变化情况。
5.用示波器观察PCM译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相位差)。 示波器的CH1接STB,CH2接SRB,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相位差)。
6.用示波器定性观察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将低失真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1khz正弦信号从STA-IN输入到MC145503编码器。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将信号幅度分别调至大于5Vpp、等于5Vpp,观察过载和满载时的译码输出波形。在将信号幅度分别减至10db、20db、30db、40db、45db、50db,观察译码输出波形。
7.两人通话实验
本模块提供两个人的通话信道。由于麦克风输出的信号幅度比较小,需放大到2Vpp左右再由STA和STB输入到两个编码器。译码器输出信号由SRA和SRB输出,将幅度较大,需衰减到适当值后再送给扬声器。
在话筒输入放大电路中,可以通过调整可调电阻R18来改变输出增益。
在语音输出放大电路中,可以通过调整可调电阻R12和R22来改变输出音量。 在实验时,只需将话筒输出信号从MIC_OUT端口连接到STA,再将译码后的语音信号从SRA连接到MIC_IN即可,但需将STA或STB端口的原有连接去除。
五、 实验记录与分析
1.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实验中,从示波器中可以读出,输入编码器的信号频率存在fA=fB,且频率等于1Khz,幅度等于2V。
2.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分析如下:
SL0是PCM基群的时隙同步信号,信号A,B信号插入到相应的时隙,编码输出的位置仍在相应的时隙。编码输出总会延迟与输入。其中第2个时隙是A信号,2,5,7时隙
篇三:32路PCM帧结构
为了提高通信系统信道的利用率,话音信号的传输往往采用多路复用通信的方式。这里所谓的多路复用通信方式通常是指:在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话音信号的技术,有时也将这种技术简称为复用技术。复用技术有多种工作方式,例如频分复用、时分复用以及码分复用等。
频分复用是将所给的信道带宽分割成互不重叠的许多小区间,每个小区间能顺利通过一路信号,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正弦波调制的方法实现频分复用。频分复用的多路信号在频率上不会重叠,但在时间上是重叠的。
时分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基础上的。抽样定理使连续(模拟)的基带信号有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值所代替。这样,当抽样脉冲占据较短时间时,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了时间空隙,利用这种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值。因此,这就有可能沿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
码分复用是一种以扩频技术为基础的复用技术,在第九章中将详细地进行介绍。
在这部分中,将在分析时分复用(TDM)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并说明PCM时分多路数字电话系统的原理和相关参数。
6.3.1 PAM时分复用原理
为了便于分析时分复用(TDM)技术的基本原理,这里假设有3路PAM信号进行时
分多路复用,其具体实现方法如图6-27所示:
图6-27 3路PAM信号时分复用原理方框图
从图6-27可以看到,各路信号首先通过相应的低通滤波器,使输入信号变为带限信号。然后再送到抽样开关(或转换开关),转换开关(电子开关)每秒将各路信号依次抽样一次,这样3个抽样值按先后顺序错开纳入抽样间隔之内。合成的复用信号是3个抽样消息之和,如图6-28所示。由各个消息构成单一抽样的一组脉冲叫做一帧,一帧中相邻两个抽样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叫做时隙,未能被抽样脉冲占用的时隙部分称为防护时间。
图6-28 3路时分复用合成波形
多路复用信号可以直接送入信道传输,或者加到调制器上变换成适于信道传输的形式后再送入信道传输。
在接收端,合成的时分复用信号由分路开关依次送入各路相应的重建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来的连续信号。在TDM中,发送端的转换开关和接收端的分路开关必须同步。所以在发端和收端都设有时钟脉冲序列来稳定开关时间,以保证两个时钟序列合拍。
根据抽样定理可知,一个频带限制在范围内的信号,最小抽样频率值为2,这时就可利用带宽为的理想低通滤波器恢复出原始信号来。对于频带都是的N路复用信号,它们的独立抽样频率为,如果将信道表示为一个理想的低通形式,则为了防止组合波形丢失信息,
传输带宽必须满足
6.3.2 时分复用的PCM系统(TDM—PCM)
PCM和PAM的区别在于PCM要在PAM的基础上经过量化和编码,把PAM中的一个抽样值量化后编为k位二进制代码。图6-29表示一个只有3路PCM
复用的方框图。
图6-29 3路时分复用PCM原理方框图
图
6-29 (a)表示发端原理方框图。话音信号经过放大和低通滤波后得到
、和,再经过抽样得到3路PAM信号、和,它们在
时间上是分开的,由各路发送的定时取样脉冲进行控制,然后将3路PAM信号一起加到量化和编码器内进行量化和编码,每个PAM信号的抽样脉冲经量化后编为k位二进制代码。编码后的PCM代码经码型变换,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码型(例如HDB3码),最后经过信道传到接收端。
图6-29 (b)为接收端的原理方框图。当接收端收到信码后,首先经过码型变换,然后加到译码器进行译码。译码后得到的是3路合在一起的PAM信号,再经过分离电路把各路PAM信号区分开来,最后经过放大和低通滤波还原为话音信号。
TDM—PCM的信号代码在每一个抽样周期内有个,这里N表示复用路数,k
表示每个抽样值编码的二进制码元位数。因此,二进制码元速率可以表示为,也就是。但实际码元速率要比大些。因为,在PCM数据帧当中,除了话音信号的代码以外,还要加入同步码元、振铃码元和监测码元等。
6.3.3 32路PCM的帧结构
对于多路数字电话系统,国际上已建议的有两种标准化制式,即PCM 30/32路(A律压扩特性)制式和PCM 24路(μ律压扩特性)制式,并规定国际通信时,以A律压扩特性为准(即以30/32路制式为准),凡是两种制式的转换,其设备接口均由采用μ律特性的国家负责解决。因此,我国规定采用PCM 30/32路制式,其帧和复帧结构如图6-30所示。
图6-30 PCM 30/32路帧和复帧结构
从图6-30中可以看到,在PCM 30/32路的制式中,一个复帧由16帧组成;一帧由32个时隙组成;一个时隙为8位码组。时隙l~15,17~3l共30个时隙用来作话路,传送话音信号,时隙0(TS0)是“帧定位码组”,时隙16(TS16) 用于传送各话路的标志信号码。
从时间上讲,由于抽样重复频率为8000Hz,因此,
抽样周期为,这也就是PCM 30/32的帧周期;一复帧由16个帧组成,这样复帧周期为2ms;一帧内要时分复用32路,则每路占用的时隙为;每时隙包含8位码组,因此,每位码元占488ns。
从传码率上讲,也就是每秒钟能传送8000帧,而每帧包含32×8=256bit,因此,总码率为256比特/帧×8000帧/秒=2048kb/s。对于每个话路来说,每秒钟要传输8000个时隙,每个时隙为8bit,所以可得每个话路数字化后信息传输速率为8×8000=64kb/s。
从时隙比特分配上讲,在话路比特中,第l比特为极性码,第2~4比特为段落码,第5~8比特为段内码。对于TS0和TS16时隙比特分配将分别予以介绍。 TS0时隙比特分配。为了使收发两端严格同步,每帧都要传送一组特定标志的帧同步码组或监视码组。帧同步码组为“0011011”,占用偶帧TS0的第2~8码位。第l比特供国际通信用,不使用时发送“1”码。在奇帧中,第3位为帧失步告警用,同步时送“0”码,失步时送“1”码。为避免奇TS0的第2~8码位出现假同步码组,第2位码规定为监视码,固定为“1”,第4~8位码为国内通信用,目前暂定为“1”。
TS16时隙用于传送各话路的标志信号码,标志信号按复帧传输,即每隔2ms传输一次,一个复帧有16个帧,即有16个“TS16时隙”(8位码组)。除了F0之外,其余Fl~F15用来传送30个话路的标志信号。如图6-29所示,每帧8位码组可以传送2个话路的标志信号,每路标志信号占4个比特,以a、b、c、d表示。TS16时隙的F0为复帧定位码组,其中第一至第四位是复帧定位码组本身,编码为“0000”,第六位用于复帧失步告警指示,失步为“l”;同步为“0”,其余3比特为备用比特,如不用则为“l”。需要说明的是标志信号码a、b、c、d不能为全“0”,否则就会和复帧定位码组混淆了。
6.3.4 PCM的高次群
目前我国和欧洲等国采用PCM系统,以2048kb/s传输30/32路话音、同步和状态信息作为一次群。为了能使如电视等宽带信号通过PCM系统传输,就要求有较高的码率。而上述的PCM基群(或称一次群)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出现了PCM高次群系统。
在时分多路复用系统中,是由若干个低次群通过数字复用设备汇总而成的。对于PCM 30/32路系统来说,其基群的速率为2048kb/s。其二次群则由4个基群汇总而成,速率为8448kb/s,话路数为4×30=120话路。对于速率更高、路数更多的三次群以上的系统,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建议标准。作为一个例子,图6-31介绍了欧洲地区采用的各个高次群的速率和话路数。我国邮电部也对PCM高次群作了规定,基本上和图6-31相似,区别只是我国只规定了一次群至四次群,没有规定五次群。
PCM系统所使用的传输介质和传输速率有关。基群PCM的传输介质一般采用
市话对称电缆,也可以在市郊长途电缆上传输。基群PCM可以传输电话、数据或1MHz可视电话信号等。
二次群速率较高,需采用对称平衡电缆,低电容电缆或微型同轴电缆。二次群PCM可传送可视电话、会议电话或电视信号等。
三次群以上的传输需要采用同轴电缆或毫米波波导等,它可传送彩色电视信号。
图6-31 PCM的高次群
目前传输媒介向毫米波发展,其频率可高达30~300GHz。例如地下波导线路传输,速率可达几十吉比特/秒(Gb/s),可开通30万路PCM话路。采用光缆、卫星通信则可以得到更大的话路数量。
会计电算化实验总结
一. 实验内容
(一)建立帐套。实验内容为: 增加操作员; 建立单位账套;进行财务分工; 备份/引入账套数据。
(二)基础信息设置。实验内容:系统启用设置;基础档案设置;数据权限设置。(三)总账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本实验是为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作做准备,主要包括设置系统参数、设置会计科目体系、录入期初余额、设置凭证类别、设置结算方式等。
(四)日常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填制凭证、出纳签字,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资金日报表的查询,支票登记,审核凭证、出纳凭证等。
(五)期末处理。实验内容包括银行对账,自动转账,对账,结账。
(六)财务报表。主要学习自定义报表和使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的方法。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二.实验问题
(一)建立帐套。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没有遇到很大的问题,还在适应摸索用友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二)基础信息设置。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没有遇到很大的问题,只是把一些公司必要的数据引入,包括部门职员档案,开户银行等等,数据的设定,要关注的是人员权限的设置,设置了某个成员的角色,一些业务的处理就只能由该角色来完成,其他成员不能进入该业务指定的系统中。会计科目,开始时根据资料增加和修改会计科目,等到填制凭证时才发现要新增会计科目,更换操作员再进入“基础数据”,然后更改。增加的明细科目,会把总账科目的金额过渡到明细科目中。
(三)日常业务处理。在录入凭证时,有的关系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会计科目的使用,则会出现该“科目系统受控不能应用”。这时我们应该调出会计科目然后找到该科目修改此科目把受控系统去掉,这时就能使用了。执行出纳签字时我遇到了难题。当我进入系统执行签字时,系统提示“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我怎么也找不出原因。通过老师我才知道,原来在最初设置会计科目时我没有将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科目分别设置为现金科目、银行科目与现金流量科目,只有现金科目与银行科目的凭证才能进行出纳签字。
(四)期末处理。输入银行对账单时,日期不是超出范围就不符合要求,经过老师指点发现,进入时没有选对日期,所以银行对账单总是出问题。当我进行最后一步结账时,系统提示无法结账。在对账中总账与明细账、银行存款与对账单等我都是相等的,应收应付系统也结转对账,最后在慢慢的检查中才发现原来时有一张未记账的凭证。
(五)财务报表。在生成的报表表头的年月日是挤在一起的,没有很规则的
排列,经同学指点才知道在设置关键字的时候,我只设置了年,忘了设置月和日了。在生成金额的时候,发现资产合计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合计金额不平,找了很长时间,才发现是我马虎,录计算公式的时候写错行了。
三. 实验总结
本次实习是我们大学期间的第一次上机实训,是为了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熟悉了会计电算化制度及运用的整个流程,也能够更加了解用友财务软件,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对整个企业的预算制度及预算过程也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针对于此,通过对会计学等科目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自身所学知识的有限。有些题目书本上没有提及,所以我就没有去研究过,做的时候突然间觉得自己真的有点无知,虽所现在去看依然可以解决问题,但还是浪费了许多时间,这一点是我必须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督促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另外一点,也是在每次实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些东西感觉自己做的是时候明明没什么错误,偏偏对账的时候就是有错误,让其同学帮忙看了一下,发现其实是个很小的错误。所以说,相互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在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也很关键的。俗话说:“要想为事业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此次实训,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在这当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难题,但是经过我们大家的讨论和老师细心的一一指导,问题得到了解决。16周的实训结束了,收获颇丰,同时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细致严谨。社会是不要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所以我们要更多更快从一个学生向工作者转变,总的来说我对这次实习还是比较满意的,它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为我以后的学习做了引导,点明了方向,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定会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美好的天空!
弱酸电离度与电离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篇一:无机化学实验六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2.学习pH计的使用。 [教学重点]
醋酸的电离度、电离常数的测定 [教学难点] pH计的使用 [实验用品]
仪器:滴定管、吸量管(5mL)、容量瓶(50 mL)、pH计、玻璃电极、甘汞电极
药品:0、200 mol·L-1HAc标准溶液、0、200 mol·L-1NaOH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标准缓冲溶液
(pH=6、86、pH=4、00)
二、基本原理
HAc → H++ Ac-
C:HAc的起始浓度;[H+]、[Ac-]、[HAc]:分别为平衡浓度; α:电离数;K:平衡常数
α =
× 100%
Ka = =
当α小于5时,C - [H+]≈C,所以Ka≈
根据以上关系,通过测定已知浓度HAc溶液的pH值,就可算出[H+],从而可以计算该HAc溶液的电离度和平衡常数。(pH=-lg[H+],[H+]=10-pH)
三、实验内容
1.HAc溶液浓度的测定(碱式滴定管)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HAc的浓度。
滴定序号 aOH(mol·L-1) VHAc(mL VNaOH(mL CHAc
测定值 平均值
25、001
2 25、00
25、003
2.配制不同浓度的HAc溶液
用移液管或吸量管分别取2、50 mL、5、00 mL、25、00 mL已测得准确浓度的HAc溶液,分别加入3只5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并计算出三个容量瓶中HAc溶液的准确浓度。将溶液从稀到浓排序编号为:1、2、3,原溶液为4号。
3.测定HAc溶液的pH值,并计算HAc的电离度、电离常数
把以上四种不同浓度的HAc溶液分别加入四只洁净干燥的50 L杯中,按由稀到浓的顺序在pH计上分别测定它们的pH值,并记录数据和室温。将数据填入下表(p、129、),计算HAc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溶液
C (mol·L-1)
pH
[H+]
α(%)
电离常数K
编号 1 2 3 4
四、提问
1/20 CHAc 1/10 CHAc 1/2 CHAc CHAc
(mol·L-1)
测定值
平均值
K值在1、0×10-5~2、0×10-5范围内合格(文献值25℃1、76×10-5)
1.烧杯是否必须烘干?还可以做怎样的处理? 答:不需烘干,用待测溶液荡洗2~3次即可。 2.测定原理是什么?
五、思考题
1.若所用HAc溶液的浓度极稀,是否还能用近似公式Ka=[H+]2/C来计算K,为什么? 答:若CHAc很小,则C酸/Ka就可能不大于400,就不能用近似公式Ka=[H+]2/C,如用近似公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2.改变所测HAc溶液的浓度或温度,则有无变化? 答:CHAc减小,α增大,Ka不变;
Ka随T改变而变化很小,在室温范围内可忽略。
六、注意事项
1.测定HAc溶液的pH值时,要按溶液从稀到浓的次序进行,每次换测量液时都必须清洗电极,并吸干,保证浓度不变,减小误差。
2.PHs-PI酸度计使用时,先用标准pH溶液校正。
3.玻璃电极的球部特别薄,要注意保护,安装时略低于甘汞电极,使用前用去离子水浸泡48小时以上。
4.甘汞电极使用时应拔去橡皮塞和橡皮帽,内部无气泡,并有少量结晶,以保证KCl溶液是饱和的,用前将溶液加满,用后将橡皮塞和橡皮帽套好。
附:介绍PHs-PI酸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pH电极的标定:
1.定位:将洗净的电极插入pH=7的缓冲溶液中,调节TEMP(温度)旋钮,使指示的温度与溶液温度一致。打开电源开关,再调节CALIB(校准)旋钮,使仪器显示的pH值与该缓冲溶液在此温度下的pH值相同。
2.调节斜率:把电极从缓冲溶液中取出,洗净,吸干,插入pH=4的缓冲溶液中,调SLOPE(斜率)旋钮,使仪器显示的pH值与该溶液在此温度下的pH值相同,标定结束(测量碱性溶液时,用pH=9的缓冲溶液调节斜率)。
pH值测定:调节好的旋钮就不要再动,将待测溶液分别进行测量,待读数稳定时记录pH值。
篇二:实验八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2、学习使用pH计。
3、掌握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HAc
+ H
+ Ac-
[H][Ac]c2
Ka
[HAc]1
式中[ H+]、[ Ac-]、[HAc]分别是H+、 Ac-、HAc的平衡浓度;c为醋酸的起始浓度;Ka
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通过对已知浓度的醋酸的pH值的测定,按pH=-lg[H+]换算成[H+],[H]
根据电离度,计算出电离度α,再代入上式即可求得电离平衡常数Ka。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移液管(25mL),吸量管(5mL),容量瓶(50mL),烧杯(50mL),锥形瓶(250mL),碱式滴定管,铁架,滴定管夹,吸气橡皮球,Delta320-S pH计。
药品:HAc(约0、2mol·L-1),标准缓冲溶液(pH=6、86,pH=4、00),酚酞指示剂,标准NaOH溶液(约0、2mol·L-1)。
四、实验内容
1.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移液管吸取25mL约0、2mol·L-1 HAc溶液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各加2~3滴酚酞指示剂。分别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为止,记下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从而求得HAc溶液的精确浓度(四位有效数字)。
2.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用移液管和吸量瓶分别取25mL,5mL,2、5mL已标定过浓度的HAc溶液于三个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并求出各份稀释后的醋酸溶液精确浓度(cc,210c)的值(四位有效数字)。
3.测定醋酸溶液的pH值
用四个干燥的50mL烧杯分别取30~40mL上述三种浓度的醋酸溶液及未经稀释的HAc溶液,由稀到浓分别用pH计测定它们的pH值(三位有效数字),并纪录室温。
4.计算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
根据四种醋酸的浓度pH值计算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
五、数据纪录和结果
1、醋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滴定序号
标准NaOH溶液的浓度/ mol·L-1 所取HAc溶液的量/mL 标准NaOH溶液的用量/ mL 实验测定HAc 测定值 溶液精确浓度/ mol·L-1 平均值
2、醋酸溶液的pH值测定及平衡常数、电离度的计算 t = ℃
HAc溶液编号 1 (c/20) 2 (c/10) 3 (c/2) 4 (c)
cHAc/ mol·L-1
pH
[H+]/ mol·L-1
α/%
Ka
六、预习要求及思考题
1.预习要求
(1)认真预习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弱酸电离平衡常数与电离度的因素。
(2)pH计的型号不同使用方法也略有区别,使用前应认真预习,熟悉实验所用型号的
pH计的使用方法。
2.思考题
(1)标定醋酸浓度时,可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为什么?
(2)当醋酸溶液浓度变小时,[H+]、α如何变化?Ka值是否随醋酸溶液浓度变化而变化?
(3)如果改变所测溶液的温度,则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有无变化?
篇三:实验三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2、学会正确地使用pH计。
3、练习和巩固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仪器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醋酸CH3COOH(简写为HAc)是一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
HAc(aq)+H2O(l)
H3O+(aq)+Ac-(aq)
忽略水的电离,其电离常数:
首先,一元弱酸的浓度是已知的,其次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测定弱酸的pH值,由pH=-lg[H3O+],可计算出其中的[H3O+]。对于一元弱酸,当c/Ka≥500时,存在下列关系式:
[H3O+]2[H3O+] Ka
cc
[H3O+][Ac-][H3O+]2
Ka
[HAc][HAc]
由此可计算出醋酸在不同浓度时的解离度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或者也可由
Kac2计算出弱酸的解离常数(Ka)。
三、仪器和试药
仪器: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量筒、pHS-3C型酸度计。 试剂:冰醋酸(或醋酸)、NaOH标准溶液(0、1mol·L-1)、标准缓冲溶液(pH=6、86, 4、00)、酚酞溶液(1%)。
四、实验内容
1、配置250mL浓度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
用量筒量取4mL 36%(约6、2 mol·L-1)的醋酸溶液置于烧杯中,加入250mL蒸馏水稀释,混匀即得250mL 浓度约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将其储存于试剂瓶中备用。
2、醋酸溶液的标定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mL醋酸溶液(V1)于锥型瓶中,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c2)滴定,边滴边摇,待溶液呈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由滴定管读出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V2,根据公式c1V1=c2V2计算出醋酸溶液的浓度c1。平行做三份,计算出醋酸溶液浓度的平均值。
3、pH值的测定
分别用吸量管或移液管准确量取2、50、5、00、10、00、25、00mL上述醋酸溶液于四个5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将四溶液及0、1mol·L-1原溶液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用pH计测定它们的pH值。
4、由测得的醋酸溶液pH值计算醋酸的电离度、电离平衡常数。
五、实验结论 数据记录与处理
编号 1 2 3 4 5
V HAc / mL 2、50 5、00 10、00 25、00 50、00
c HAc / mol·L-1
pH
[H+] / mol·L-1
Ka
六、注意事项
1、测定醋酸溶液pH值用的小烧杯,必须洁净、干燥,否则,会影响醋酸起始浓度,以及所测得的pH值。
2、吸量管的使用与移液管类似,但如果所需液体的量小于吸量管体积时,溶液仍需吸至刻度线,然后放出所需量的液体。不可只吸取所需量的液体,然后完全放出。
3、pH计使用时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测定pH值,每次测定完毕,都必须用蒸馏水将电极头清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
七、思考题
1、用pH计测定醋酸溶液的pH值,为什么要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
2、本实验中各醋酸溶液的[H+]测定可否改用酸碱滴定法进行?
3、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是否受醋酸浓度变化的影响?
4、若所用醋酸溶液的浓度极稀,是否还可用公式 Ka[H3O] 计算电离常数?
考研初复试高分规律实验报告书_实验报告_网
一、实验目的:
如今关于考研的话题还在继续,考研如何顺利通过复试?考研er面对众多选择和重重困难又何去何从呢?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实验原理:人生在世,俯仰之间,自当追其卓越,但有尽其所能。
三、实验背景:
(1)研究生招考热确需一盆冷水,研究生招考遇冷,让人们能够清醒下来,正视一度飞速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所患的狂热病症,其症结究竟何在。对于徘徊在考研大门外的学子,也可认真权衡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选择这条路。
(2)大三了你想考哪类研究生?,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而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3)20xx年研究生报考数下降倒逼研究生挤水分,一些高校特别是非211和非985高校,却未能完成招生计划。高校研究生招生不得不面对15年首次出现的尴尬局面,扩招在继续,报名人数却已经开始下降。
(4)考研真相,毕业生追求更高学历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就业考虑,希望通过学历的提升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读研毕业生中近三成转换专业,管理学、经济学学科门类转换专业的比例较高;专升本比例最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大类是文化教育大类,最低的是轻纺食品大类。
四、实验用品:机智聪明的大脑一颗、坚定的决心、草稿纸一沓、教材几本、文具若干。
五、实验仪器:
(一)【在线估分】——快人一步手机估分对答案!
考研初试阶段已经完成,初试成绩尚未有结果,成绩估算这个数据影响了复试的准备已经学校调剂的准备,所以估分是至关重要的。
(二)【官方调查】考研帮20xx年考研初试系列调查帖!
考研帮20xx年考研初试系列调查帖提供来自无数15级考研帮用户的真实数据,是16级考生第一时间掌握15年真题及出题方向的不二选择。
六、探究过程:
( 一 )本文汇总当天
(二)论坛精华热帖
七、实验结论:
(1)考研复试面试:首饰篇、发型发饰篇、面部妆容篇
英语谚语beauty is only skin deep, however,beauty is inside deeper告诉我们不要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品格的修养,在我们研究生入学复试面试当中,考官们的问题都是在对大家内在品格进行考察。但是当你第 一次踏入复试的考场,在没有与考官进行灵魂般触碰的面试之前,我们也应该在外表的细节上做足功夫。
(2)20xx考研复试英语口语通关宝典
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结束意味着复试已经悄然被提上日程。和初试不同,复试不是绝对化的客观性考试,而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如此一来,一些细节性的东 西就凸现出来了,在我们英语口试过程当中更是如此,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我们方能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心理学考研跨专生如何准备复试
心理学的跨考生在50%以上,实践证明跨考生通过复习是可以顺利考上心理学的研究生的。可是面对实验、统计等一系列劣势,跨考生们又该如何准备如何复习?
八、评语:
做学术、搞研究是一种态度,好与坏,并非取绝于你所拥有的东西,而是取绝于你对待它们的态度,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你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与其迷茫与彷徨,不如送给自己坚定的态度。用信心挑战考研,用恒心征服考研!
大豆养殖实验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网
今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由我们乡镇人员承包的大豆杂交实验工作,这一工程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主抓的,虽然短短七天的时间,却让我觉得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感受到做学问的不易,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一、参与初衷:
(1)大豆杂交技术不是我所学的专业,但是由于它与农业、农村、农民靠的比较近,能使我们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三农”,我个人来自农村,虽然对于农村、农民比较了解,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却不是很深入,凭借此次机会,能使我更好地了解它们。
(2)由于大豆杂交要在田地里进行,在暑假这个气温比较高的时期,对于我们大学生,尤其是我们这些经常在外上学的大学生来说,借此机会能让我们再次体验一下干农活的过程,锻炼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社会实践很多时候并不是和我们的专业对口,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也鉴于此,所以我参加了这次仅仅七天时间的大豆杂交项目,以此作为我个人的社会实践项目
二、感受:
通过这次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i) 在炎热的天气中干农活,需要的不仅是体力,更要有毅力。一个人的意志坚不坚,通过农活能够很好的测验出来,没干过农活的人可能刚开始干还可以,感觉很有意思,但是连续让你干几个小时,你就会感觉到厌烦、无聊,心情有刚开始的好奇就会变成抱怨、不满,所以干农活不仅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更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ii) 体会父母的艰辛。在家时间父母总是不让干活,我知道九层以上的家庭都是这样,我平时在家也是这样,但我总是硬要干,我知道,父母嘴上不让干,如果你陪着父母一块儿去干活,父母的心里会很高兴。干农活很辛苦,这是毋庸置疑的,体会了农活的艰辛,很容易就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体会到父母为什么总是不舍得给自己买衣服等等,也会使得我们在大学花钱会收敛许多,“可怜天下父母心”,理解万岁!
iii) 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生活。吃过了农村的苦,你就会感觉自己吃的苦不算什么,就会感觉自己的努力还很不够,而且差的很远,就会使得我们来到学校,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会更加珍惜求学的美好时光,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感受了农活,也就能感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道理,会使我们更好的珍惜现在,加倍努力。
iv) 做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地感到初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参加实践,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大学中的社团生活所无法比拟的,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亲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才能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到实践,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实际,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社会的学生。社会实践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和不足,社会实践的意义也在于此。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我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我增强了扎根实践吃苦耐劳的精神。亲身地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真的很有意义,我想以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大学生的暑期实践。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
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上年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
2、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3、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
六、实验效果检查和成绩评定
1、学期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
2、检查内容: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
3、实验结束后要填写好实验报告册,教师当场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七、做好实验室工作文件建立管理工作
为实验室的评估合格,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归档、整理工作。
注:加黑体的六个实验要对学生进行重点的训练, 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各班的实验课的情况参照实验课按排表。
八、实验教学管理
1、 课前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上课前由组长收齐并于上课时上交,没有预习报告的同学不准参加本次实验;
2、 实验课过程中,注意用电安全,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设备,并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所用设备的型号及运行状况。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跟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处理;
3、 实验结束,应先报告老师,检查实验结果无误后,清点整理设备完毕,方可离开;
4、 课后,根据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课改实验工作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我校课改工作能够较好的开展,现制定我校本年度课改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回顾
农村中小学新课程课改实验工作在我区已经开展六年,经过六年的工作实验,我校大部分教师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改实验工作计划。同时,由于个别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中对新课程理念认识的偏差,也出现一些模糊的认识。今年是农村课改实验工作的第六年,我校仍坚持执行国家教育部"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切实抓好新课程改革工作,通过校本培训,解决好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继续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创造性。
二、本学期工作措施
健全组织机构。由于人员有所变动,本学期又重新组建了新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认真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开学初,我们将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精神,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从课堂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评价机制到管理措施,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关注教育个体,上升到关注教育整体,面向每位受教育者的各个方面。
加大课改力度,保障课改实验工作有效顺利开展。
(1)本学期,我校要求每月召开一次课改工作例会,研讨课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同时定期召开课改班学生家长会,对家长、对社会大力宣传课改精神,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上好教材,集思广益,集体研讨,优势互补。我校本学期要求各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进行一次,要选好内容,认真研讨,作好记录,并要求授课教师按研讨过程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并把集体指挥的结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最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3)注重教师个人反思。各教师要按教学进程对教学流程各个环节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成为一种实践,并有效的在行动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及时、自觉的在行动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师对教学的总结与评价能力。
(4)指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智。本学期,我校在对课改方面研究有成效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认定方面给予优先。
三、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新教材培训。
2、组织教师观看课改录像。
3、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九月份
1、集体备课、观看教学录像。
2、教师进行新课改理论学习。
3、邀请骨干教师来我校搞新课改讲座。
十月份
1、教研组继续进行集体备课,观看课改教学录象。
2、新课改理论学习。
十一月份
1、教研组继续进行集体备课,观看课改教学录象。
2、举行校内课改公开课教学活动。
十二月份
1、新课改理论学习。
2、邀请兄弟学校开展新课改经验交流活动。
元月份
1、参评新课改教学设计展。
2、教师撰写新课改心得体会,评选新课改工作优秀教师。
3、参加乡中心校新课改经验交流会。
实验工作计划_工作计划范文_网
沙滘中学现有教学班33个,其中初中统招班6个,择校班3个,普通高中班33个。近年来,在市电教中心和教育办的领导下,重视实验工作,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实验工作促进了我校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新的学年,学校将根据新的形势,对照《顺德区中小学校实验工作考评标准》,着重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抓好组织机构建设
学校领导统一认识,完善以校长、教导主任、电教科组长等组成的电教领导机构。制订学年电教工作计划,补充计算机教师和电教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制,有效保证学校实验工作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学校实验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继续增加经费投入,进一步充实教学设施
新的学年学校将继续做好常规仪器的补充配备工作。针对扩班、中考和高考增加听力考试的情况,学校将继续补充收录机、投影机、显微镜等设备的数量,保证每个教学班有一台功能完好的收录机和投影机。针对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趋势,学校将想方设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努力做好计算机室的配备工作,争取在开学第二周前将60座学生计算机室安装调试完毕并交付使用,做到学生上计算机课都能上机操作,保证学生上计算机课一人一机。本学期内争取再配备一个四十座的教师计算机室,用于教职工办公、备课和培训,使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以适应信息教育发展的需要。针对目前学校功能室的数量和标准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将尽力自筹部分资金,争取镇政府和镇教育办的支持,争取在本学期内在新建成的功能楼内安装若干个教学平台及综合电教室,解决功能室数量不足和落后的局面。
三、继续加强实验教学与研究
物理、化学、生物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要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均要求100%完成,全部分组实验均为二人一组。针对中考和高考增加听力考试的情况,学校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如增加听力课时,提高语音室的使用效率。
学校规定每位老师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多媒体辅助教学公开课,科组长、高级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要上示范课,新教师要上汇报课。本学期将通过“结对子"的形式,着重抓好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大批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各教研组,特别是物理、生化、电教组要积极开展实验教研活动,开展符合本校实际的实验教改专题试验,积极开展“目标分层教学"试验。电脑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争取为学校制作若干个有使用价值的管理和教学软件。继续开展计算机竞赛的辅导工作,争取在新学年的计算机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和信息交流
新的学年,学校将继续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具体做法是:(1)继续订阅《中国教育电视》、《电脑报》等有关科技书刊;(2)向教师传达有关实验工作会议精神;(3)请有经验的教师到校传授电脑软件制作技术,加强本校教师的经验交流;(4)派出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讲座和培训活动;(5)观摩兄弟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示范课;(6)利用卫星地面接收装置,组织教师观看及录制有关报告及优秀课例;(7)举行校内多媒体辅助教学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8)继续举办教师计算机培训活动,本学期学校将举办教师初级、中级考核培训班,使教师们能够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制作多媒体软件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共2页,当前第1页12
2025年科研实验实习总结_实习报告_网
实习的几个月过得很快,这个期间,学会并懂得了很多,不仅仅是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理论知识得到坚实的巩固,更知道如何做一名科研人员,如何去思考问题,实验中遇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从细胞培养,到体内方法学以及药动,从安全性评价到组织分布,从给鼠注射到分离心肝脾肺肾,让我知道如何去思考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如何解决预料或者猝不及防出现的问题。从洗刷试管,剪封口膜,到过滤水,使用ph酸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懂得每一个操作都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甚至都是一种艺术。知道培养细胞防止染菌最重要,每一个动作都要干净利索加上万分小心,知道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开机顺序,开泵,调柱温,检测器,进样器,工作站,若有错,会对仪器造成损伤;流动相要超声,否则进入气泡既损伤仪器也影响实验。知道过滤水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膜,怎样剪封口膜才不会让它们都粘到一起,使用苦味酸给小鼠标记才不会被舔掉,使用量筒之前一定要洗干净,配制完的溶液要及时做标记。知道实验之前要做好多准备,标记上百个ep管,称量的锡纸要称量并标记。知道实验有苦却也有乐,看到师姐们为预期得到的结果欢呼,为死掉的细胞哀悼:它死了比我死了还难受~,为不知实验哪里出了问题而寝食难安。要为每周的文献抄读准备好ppt,为所写的文章字斟句酌,为欢庆某个实验顺利结束而吃顿大餐。经历过等待进样后的闲适,液相差点进了气泡的心惊,自己经常犯了错的担心,偶尔被鼓励之后的欣喜自信,看到师姐一整天饭都吃不上的忙碌身影,看到她杀鼠后溅得满身的鲜血的白大褂,看到自己戴着手套而被蒸汗泡得发白的手指,有时实验忙到较晚才回去,看着黑色的夜空心里无限的充实。也知道,这就是我以后的生活。
感谢老师和师姐们的指导,特别是文秀师姐。在我经常犯错后,偶尔责备我,怕我不开心,让我别往心里去,我觉得语气并不重,很像大姐姐,况且我真的总是犯错,工作汇报还写得不好,还不好好改。教我如何设计并安排自己的实验,一遍遍为我修改论文。说凡事要赶在前面,不要拖延。我觉得自己蛮幸运的其实,因为有榜样,我也懂得了很多。
上机实验报告_实习报告_网
一. 题目1. 建立一个学生档案,内容包括学号,姓名,年龄,性别,数学,物理和英语3门功课成绩。要求实现以下功能:1) 数据输入;2) 查询某个学生的成绩;3) 按平均排列输出;4) 统计某门课各分数段人数;5) 删除某个学生记录;2. 编程实现对二位数进行加,减,乘运算,每运行一次程序做10道题,完成后给出成绩(每题10分)。二. 设计思想和模块划分1.1.先定义所需要的条件,例如,姓名,学号,性别,三门功课的成绩,平均分等。2.输入姓名,学号,性别,年龄,三门功课的成绩后,就输出相应的姓名,学号,性别,年龄,三门功课的成绩。3.打印表头;4.在求出平均分,并打印出平均分。5.在查找学生,并打印出学生的相关资料;并按照平均分的高低排列;6.在统计学生各科成绩是否》=60分,如果是就是通过,否就是没通过,最后打印出最后的结果。7.删除学生,选中删除的学生,如果确定要,那么该学生的一切记录就变为0;2.1.随机调用函数,产生两个其值为10到99的随机整数分别放在c,d中用作运算时的运算数。2.随机调用函数,产生一个值为1到3 的随机整数放入b中,用来选择不同的运算。根据b的值选择不同的运算。当b=1时,去进行c+d的运算练习;当b=2 时,去进行c-d的运算练习;当b=3时,去进行c×d的运算练习。每完成一个算题就给出是否正确的信息。3.根据答案正确与否统计。正确时,显示’right’; 错误时,显示’wrong’。4.步骤1. 2. 3. 4. 重复10次。5.输出学生成绩。 三. 运行结果1. Input the 1 student :num:03name:wfage:18sex:fmath:98phy:75eng:65Input the 2 student :num:06name:scage:17sex:fmath:78phy:45eng:65Input the 3 student :num:09name:ytage:17sex:mmath:69phy:75eng:50 1.readin 2.finds 3.del 4.tj 5.exit1 ----------------------------- table----------------------------- --------------------------------------------------------------------------------------------------- num name age sex math phy eng ave --------------------------------------------------------------------------------------------------- 3 wf 18 f 98.0 75.0 65.0 79.3 --------------------------------------------------------------------------------------------------- 9 yt 17 m 69.0 75.0 50.0 64.7 ---------------------------------------------------------------------------------------------------- 6 sc 17 f 78.0 45.0 65.0 62.7 ----------------------------------------------------------------------------------------------------1.readin 2.finds 3.del 4.tj 5.exit2Into number:3 ------------------------------------------------------------------------------------------------ num name age sex math phy eng ave ------------------------------------------------------------------------------------------------ 3 wf 18 f 98.0 75.0 65.0 79.3 -------------------------------------------------------------------------------------------------1.readin 2.finds 3.del 4.tj 5.exit3Into number:6 ------------------------------------------------------------------------------------------------ num name age sex math phy eng ave ------------------------------------------------------------------------------------------------ 6 sc 17 f 78.0 45.0 65.0 62.6 ------------------------------------------------------------------------------------------------true? Y/Ny1 ---------------- table-------------- ------------------------------------------------------------------------------------------------- num name age sex math phy eng ave ------------------------------------------------------------------------------------------------- 3 wf 18 f 98.0 75.0 65.0 79.3 -------------------------------------------------------------------------------------------------- 9 yt 17 m 69.0 75.0 50.0 64.7 -------------------------------------------------------------------------------------------------- 0 0 0 f 0.0 0.0 0.0 0.0 --------------------------------------------------------------------------------------------------1.readin 2.finds 3.del 4.tj 5.exit4 1.input the math 2.input the phy 3.input the eng 1math: pass num is :3 no pass num is :02.32+82=114right!97*15=1455right!99-58=41right!76-66=10right!58+13=71right!37+49=86right!99+52=151right!49*69=5462wrong!73-38=31wrong!86+34=120right!mark is 80 四. 主要错误改正方法1.在本题的编写过程中常出现begin 和end 不配对,只要始它们的个数相同就可以了,就可以了。在程序中常出现的’unknown identifier’没有定义的错误,只要在程序前加上定义,就可以了。还有就是type mismatch’的类型不匹配,只要根据前后内容,重新定义,就可以了。2.在本题编写中,题目要求是两个两位数运算,如果写成c:=random(100)在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位数运算,只要把它写成c:=random(90)+10,就可以了。五. 实习小结1.第一题的程序编写比较复杂,需要较多的定义,因而在后面的程序部分,就常出现标识符重复,而导致的类型不匹配。还有就是每个部分编好后,上下不能连接,而无法调用。2.第二题较第一题简单,和书上的例题类似,所以,比较简单,但从中也出现一些不问题。以上两大题中出现的问题,要在同学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总的来说两题程序比较困难 六. 程序清单1.program twins;const m=3; n=3 ;typestudent=recordnum:integer;name:string[3];age:integer;sex:char;s:array[1..n] of real;math,eng,phy:real;ave:real;end;sarr=array[1..m] of student;ta=array [1..m] of student;f=string[6];varstu:sarr; ct:ta; k,d:integer;procedure readin (var stu:sarr);const wrong=0m)and(sexf) dobeginwrite(sex:); readln(sex)end;for i:=1 to n do begincase i of1:begin write(math:); readln(s[i]);while(s[i]100)dobeginwriteln(wrong);write(math:); readln(s[i]);end;end;2:begin write(phy:); readln(s[i]);while(s[i]100)dobeginwriteln(wrong);write(phy:); readln(s[i]);end;end;3:begin write(eng:); readln(s[i]);while(s[i]100)dobeginwriteln(wrong);write(eng:); readln(s[i]);end;end;end;end;stu[j]:=a;end;writeln;end;end;procedure ave (var stu:sarr);var j,i:integer; k:real;beginfor j:=1 to m dobegink:=0;with stu[j] dobeginfor i:=1 to n do k:=k+s[i];ave:=k/nend;end;end;procedure px (var stu:sarr);var tm:ta; j,i,p:integer;beginfor j:=1 to m dobeginp:=j;for i:=j+1 to m doif stu[i].ave>stu[p].ave then p:=i;tm[1]:=stu[p]; stu[p]:=stu[j]; stu[j]:=tm[1];end;end;procedure head (ct:ta);var i:integer;beginwrite( ); for i:=1 to 72 do write(-);writeln;write(, num:4, ,name:9, ,age:8, ,sex:5, ,math:6, ,phy:9, ,eng:8, );writeln(ave:6, );write( ); for i:=1 to 72 do write(-);writeln;with ct[1] dobeginwrite(,num:7, ,name:8, ,age:8, ,sex:5, );for i:=1 to n do write(s[i]:7, );write(ave:10, );writeln;end;write( ); for i:=1 to 72 do write(-);writeln;end;procedure find (var stu:sarr);var n,i:integer; u:boolean;beginu:=true;while u dobeginwrite(Into number:);readln(n);for i:=1 to m dobeginif stu[i].num=n then beginct[1]:=stu[i];u:=false;d:=iend;end;end;end;procedure del (var stu:sarr);var i:integer; b:char;beginhead(ct);write(true? Y/N); readln(b);if b=y then begin write(1);with stu[d] dobeginnum:=0; name:=0; age:=0; sex:=f;for i:=1 to n do s[i]:=0;ave:=0end;endelseend;procedure tj (var stu:sarr);var w1,q1,q2,num,j:integer;h1,h2,h3:boolean;beginh1:=false;h2:=false;h3:=false;q1:=0;q2:=0;writeln( :30,1.input the math 2.input the phy 3.input the eng );readln(w1);case w1 of1:h1:=true;2:h2:=true;3:h3:=true;end;if h1 thenbeginbeginfor j:=1 to m dowith stu[j] doif stu[j].math>=60 thenq1:=q1+1elseq2:=q2+1;writeln(math:);end;if h2 thenbeginbeginfor j:=1 to m dowith stu[j] doif stu[j].phy>=60 thenq1:=q1+1elseq2:=q2+1;writeln(phy:);end;if h3 thenbeginbeginfor j:=1 to m dowith stu[j] doif stu[j].eng>=60 thenq1:=q1+1elseq2:=q2+1;writeln(eng:);end;end;end;end;writeln( :5,pass num is :,q1);writeln( :5,no pass num is :,q2);end;procedure head1 (var stu:sarr);var j,i:integer;beginwriteln(---------------- table--------------:60);writeln;write( ); for i:=1 to 72 do write(-);writeln;write(, num:4, ,name:9, ,age:8, ,sex:5, ,math:6, ,phy:9, ,eng:8, );writeln(ave:6, );write( ); for i:=1 to 72 do write(-);writeln;for j:=1 to m do beginwith stu[j] dobeginwrite(,num:7, ,name:8, ,age:8, ,sex:5, );for i:=1 to n do write(s[i]:7:1, );write(ave:10:1, );writeln;end;write( ); for i:=1 to 72 do write(-);writeln;end;end;beginreadin(stu);ave(stu);k:=0;while k5 dobeginwriteln(1.readin 2.finds 3.del 4.tj 5.exit);read(k); readln;while (k1)and(k2)and(k3)and(k4)and(k5) dobeginwriteln( mistake,Please again);read(k)end;case k of1: begin px(stu); head1(stu) end;2: begin find(stu); head(ct) end;3: begin find(stu); del(stu); px(stu); head1(stu) end;4: begin tj(stu); end;5: writeln(exit!);end;end;end..2.program shadow;var a,b,c,d,e:integer;right:boolean;procedure s1;beginwriteln(right!);right:=trueend;procedure s2;beginwriteln(wrong!);right:=falseend;procedure s3 (x,y:integer);var h:integer;beginwrite(x,+,y,=);readln(h);if h=x+y then s1else s2 end;procedure s4 (x,y:integer);var h,w:integer;beginif x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