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明户

文明户范文专题栏目,提供与文明户相关内容的范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文明户问题。

分享

浏览

10

范文

3

文明户创建工作总结汇报_申报材料_网

文明户创建工作总结汇报

xx乡xx村委会自然村,现有农户34户,129人。整个自然村坐落在小普线旁的半坡上,绿树影映,人居环境比较好,积极寻求加快发展的气息浓厚,村~用科技的意识强,精神风貌健康向上,社会风气文明和谐。

XX年前的自然村有耕地70.35亩,人均0.55亩,人均有粮350公斤,人均纯收入546元,无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村内脏、乱、差现象突出,基础设施落后,住房70%都比较破旧,村民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不到解决。

XX年,乡党委、政府统筹安排,把自然村作为安居温饱示范村,上报县扶贫办审批同意后,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投入15万元专项资金,工程总投资达38万元,项目拉动效应明显(1:1.53)。建成了一条宽1—1.2米,长1300米的弹石沙浆水泥路面,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面貌。建成了一个集学习、娱乐为一体的公共场所,宣传栏内的宣传内容一个季度更换一次,从而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文化和卫生意识。完成了108亩的泡核桃栽培,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对1户进行了翻修,1户进行了搬迁,其余的进行了粉刷改造,还有20户农户自筹资金对原来低矮破旧的大门院墙等进行了改造,使自然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增强了群众建设小康生活的信心。建成沼气28口,全部做到了“三配套”,从而解决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劲”。

随着安居温饱示范村的建成,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自我寻求发展的氛围逐步形成,呈现出了“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农忙时节回家种植”的良好局面,家家户户“猪牛满厩,鸡鸭满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温饱示范村”。

~年乡党委把自然村作为书记示范点,创建成了全乡的“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经过认真的自评、互评,最终创建活动领导组评出了“十星户”4户,“九星户”10户,创建率达到了100%。

~年自然村被确定为巩固温饱奔小康示范村,将投入专项资金10万元,对全村的供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建立发展基金会,最终建成“xx乡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力争在两年内把自然村建成“xx乡小康第一村”。

~年末,人均有粮715公斤,人均纯收入达1560元。基本形成了以劳务输出、养殖、经商为主,种植、泡核桃为辅后续产业链。

经过安居温饱工程的实施、“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的创建,村民如是说:一个村健康向上的风气,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维护。

展开阅读全文

诚实守信文明户幸福家庭评选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539 字

+ 加入清单

诚实守信文明户幸福家庭评选事迹材料

我叫,今年33岁,现做个体运输生意,xx镇xx村一组人。我们全家有父亲及妻女共4口人。几年来,我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头执行计划生育,遵守家庭美德,诚实守信,干事创业,受到邻里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在我的记忆中,我一直坚信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能给人以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记得我在13岁的时候,我母亲因病去世,是父亲一人承担起了照顾我们全家的重任,他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奶奶,还要负责我们兄妹(我是兄妹两人)读书上学,教育我们立志成人成才,奉献社会,因此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深深的懂得幸福家庭的涵义,虽然每个人对幸福家庭的定义各不相同,要求也有高有低,但我一直认为:只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有朴实、宽容的情怀、有爱心热心奉献的精神,才能建立起自己真正的幸福家庭。

孝敬父母,家庭和睦。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而孝敬,互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小时候是父亲一人承担起了家庭重任,父亲言传身教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因此,我们兄妹在小时候就很听话,懂事,我们成年后,更是懂得孝顺。我因从事运输长年在外,但我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忘给父亲报一声平安,问寒问暧,回家不忘尽尽孝心,做做家务。我妻子也是一个懂得事理的女人,视我的父亲为生父,视邻里为亲人,尽孝尽责,从做饭、洗衣、打扫房间、购物添衣处处为老人着想,邻里关系也处得非常融洽。特别是我的女儿出世后,父亲更是整天笑得合不拢嘴,每天精心呵护。如今上学后,还要负责来回接送,分担我们的工作压力,我父亲还在里村担任副职干部,工作也比较繁忙。但他能在做好村里工作的同时,尽量去帮助乡亲们解决他的家庭生活的一些困难,邻里们都说,一个好的父亲带好一双好儿女。

执行政策,少生优生。我于XX年5月结婚,婚后第二年,我的家就多了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女儿诞生给我们的家庭增添了许多欢笑和快乐,一家人在一起总是其乐融融,父亲更是爱不释手,我们夫妻也深深的感觉到了古训中的一句话:当家晓得柴米贵,养儿方知报娘恩。就这样,一家人欢欢喜喜地生活几年后,农村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封建旧传统思想就从邻里间传到我的耳里,父亲也劝我们再生一个孩子。并且说,我们家按照政策可以批准再生育一孩。妻子也曾经有过再生一孩的念头,但我想现在社会保障这么好,生男生女都能防老,多子不一定多福,孩子多了,负担也重。只要把我的女儿教育好,成长成才,我们会更幸福的,于是我做父亲和妻子的工作,讲清楚少生优生的好处,讲清楚父亲把我们兄妹带大的艰辛,讲清楚我们现在家庭的幸福感,终于使父亲和妻子也同意了我的想法。后来,镇村两级计生干部又热心的帮我们办好了再生一孩的手续,但我始终都没有再生,就连邻里都说,文刚这孩子真的懂事。

干事创业,乐于奉献。过去,由于我们兄妹是属于单亲家庭,上有年迈的奶奶(爷爷去世早),下有我们兄妹要读书上学,家庭生活并不富裕,日子也过去时紧巴巴的。初中毕业后,我和庄里的几个年轻人一样走上打工之路,出去闯生活,苦钱养家,但打工挣点辛苦钱并没有改变现有的家庭生活,而且妹妹又要上学读书。于是我和父亲商议,自己创业,经过一段时间了解,我们家乡道路便利,村里企业多,于是我我东拼西凑,买了两台大货车跑运输,虽然也辛苦点,但比打工要好的多,经过几年打拼,也有了点积蓄,于是我也买了两辆小型车,路客运及短程运输,现在我家的钱袋子也淅淅的鼓了起来,妹妹大学毕业也早已参加了工作,我们也装修了房屋添置了家电设备用品,买了轿车,过了上无忧的家庭生活,孩子也送到市区好的小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家庭幸福富裕后,我们不忘乡亲们的关怀和鼓励,几年来,我们家也经常帮助一些家庭困难户,资助一些还在贫困线上的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和邻里的一致称道。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展开阅读全文

星级文明户事迹_事迹材料_网

范文类型:材料案例,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星级文明户事迹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家庭这细胞的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着社会这个大机体的健康。加强家庭建设,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将起到重大作用。xx县珉谷镇老城社区家庭就是这样一个让许多人羡慕的家庭。一家共有13口人,上有年过九旬的婆婆,下有4岁的孙子,来到她家,一种其乐融融的感受沁人心脾。干净整齐的家具,窗明几净的生活环境,体现了勤劳、朴实的生活原则;茶几上摆放有序的报刊和杂志,体现了好学、关心国家大事的文化家庭氛围;斑白的发丝,慈祥的脸庞,无不折射出老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明白了和谐家庭的真谛。

走进xx县珉谷镇老城社区田坝街,一幢三层楼白色磁砖装饰的居民住房,就是老人家。老人出生于1943年,今年已进64岁,女,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贵州省威宁县养护段退休职工,现任xx县珉谷镇老城社区副主任。

当老城社区人们一提起退休老人,无人不知晓。她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一直被大家所交口称赞。

一、家庭和睦、勤俭节约、邻里团结

孝敬老人、尊重体贴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弘扬这种传统美德对于现代社会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家正是一个集传统美德和平等、互助、进取等现代家庭美德于一体的文明家庭。自己虽已年过六旬,还承担起赡养九旬老人的责任,由于婆婆年迈多病她不辞辛苦四处求医问药,婆婆病在床上时,她却能主动把药抬到床前,为婆婆端水送饭,在她的影响下儿女们都很孝顺老人。正是由于她的言传身教,一家13口人和和睦睦,从没斗过一次嘴。

在这个家庭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家庭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姑嫂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绝不铺张浪费,生活有规律、开支有计划。

在对待邻里关系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构筑和谐互助的邻里关系是老人的原则。她始终牢记“远亲不如近邻、得饶人且饶人”等做人处事的道德准则,多年来,在和邻居相处中,总是相互帮助,相互关心,遇事相互协商,从未与邻邦里争吵过,每当邻里有困难时她主动上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是和睦温馨、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使他们一家生活有滋有味。

二、夫妻恩爱教子有方

年过六旬的、郭长栓夫妇俩自打结婚以来,从未红过脸吵过架,遇到矛盾,夫妻俩也总是相互避让,等到火气过后,总会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所以在孩子们面前树立了很好的家长形象。恩爱之余,两老便把教育子女作为自己的大事来抓。由于老人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她对子女的文化教育特别重视,经常教育自己的子女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是一个对社会对单位有用的人。在她的影响下,她的二个女儿先后考上了职业学校,大儿子参军入伍后,并在队伍里入了党,转业后分配到地方电力公司工作,现已是一个中层领导干部。大女儿当了小学教师,小女儿当了白医天使。儿女们成家后,她还不断向儿女们灌输勤俭持家、全心为公的思想。每当孩子们回来她总要在他们面前唠叨几句:借人家一面镜子,照照自己这一天的行为。老大在单位当了负责人后,既为儿子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同时也没有忘记对他的教育和提醒。要求他平常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抓好单位的管理,告戒他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不要伸手拿,不该自己享受的不要去享受,吃喝要杜绝,心思一定要放在为民办实事上。在老人的谆谆教诲下,三个在单位工作的子女非常尽心尽职,深受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大儿子还多次受到单位表彰,女儿出嫁后也带着家规到新的家庭中,孝敬公婆,尊重长辈,成为婆家人人称道的好媳妇。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