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遗址

遗址范文专题栏目,提供与遗址相关内容的范文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遗址问题。

分享

浏览

104

范文

86

北京周口店人遗址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240 字

+ 加入清单

(进午门之后)进了故宫,大家首先看见的就是人……为什么这么多人来到这里呢?因为明朝永乐年间,一百万劳工花了十四年的时间修筑起来的故宫是世界是最大的宫殿,非常有名。每天都有数万名游客来这里观光。

故宫的面积约是天安门广场的两倍,比凡尔赛宫殿还大,是日本平安神宫的十倍左右。故宫的历史开始于570年前,请大家把思绪拉回到570年前来游览故宫吧!

这个建筑是故宫朝南的正门,叫作午门。午是正晌午时的午,是位于正中的意思。午门的下面,有五个拱门,正中间的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即使地位很高的大臣,也只能使用两侧的门;地方上的诸候只能使用最两端的小门。这些都是根据身份,等级来严格规定的。过去,只有皇后在结婚的时候,才能从午门进入一次,其它女性一律禁止出入午门。当然现在是谁都可以进啦。过去对皇帝的心腹都是这样严厉,一般百姓就更不用提啦。连靠近故宫都不行。所以,这个故宫又被称作紫禁城。紫是紫色的紫。过去有天帝之子,老子住的地方当然也得是紫色的宫殿才中!于是,用了个紫字。禁就是禁止入内的禁字,也就是禁止随便进放的意思。

这正中的路是皇帝专用的。这条但是故宫的中轴线,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主要建筑大多都沿着这个中轴线而建,两边的建筑也多是对称的。皇帝的宫殿位于这中轴线的中间,显示着”普天之下,唯我独尊”。这条路是用大理石铺成的。请看,这大理石路比两边的路高出一块儿来。当皇帝将走这段路时,还要在上面铺上地毯之类的东西,这样就高了。所以纵然皇帝身材短小,在这上面一走,也显得高大伟岸!

皇帝是了不起的”爷们儿”,这中间的门也是了不起的”爷门儿”。每当皇帝经过这中间的门时,都要敲响大钟、大鼓伴奏才行。皇帝就这样迈着步子: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真戳威严无比!皇帝打心眼儿里感觉到:看!还是老子伟大!下面,我们大家也假装当回皇帝,体会一下皇帝走路的感觉吧!

(在太和门前)这个建筑叫太和门,是故宫里最大的木制大门。在这个大门的前面,放有一对狮子,这是明代用青铜的。狮子强悍,吼声震天,使百兽惧怕,放在这里,代表着皇帝的威严。那里有个石头做的像邮筒似的东西,那是大臣,诸候求皇帝时,要写申请书放在里边,由皇帝的仆人转达给皇帝:”万岁,此人求见,可以吗?””好。””是,遵命。”就可以有进了。如果皇帝狱:”不行!”那求见的人就会被撵走。和它相对称的那边,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东西,它的形状像一个大印,象征着皇帝的权力。也就是说:老子的权力坚如磐石,不管世间有何变动,老子的权力永远不变!

(经过太和门之后)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建筑物,并且是过去北京城最高的建筑物。皇帝下令:任何人的房子也不能高出老子的房子。所以京城只好建了平房,北京过去曾被称为”平房之都”。

下边的广场是太和殿广场,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如果不建这个广场或是建个小广场,那么,人们就不会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只有建这么大的广场,站在这里向对面看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再加上下面白色的石台,给人以豪华绚烂之感。举行大典的时候,皇帝坐在太和殿正中的御座;文武百官跪伏在广场。那时还要往石台上的大鼎里放入绿叶松枝燃烧,弄得烟雾缭绕,太和殿直就像云中楼阁一样,文武百官仰望着云中楼阁呼万岁,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感觉是多么良好,就可想而知啦。

(在太和殿广场)尽管故宫周围有十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皇帝还是担心有人挖地道钻进故宫暗杀他,吓得睡不好觉,,绞尽脑汁想了个办法,就是把广场用十五层砖横、竖交叉地铺严实了,才终于放下心来。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权力斗争是何等激烈!当然在大典时,文武百官三呼万岁,但皇帝还是怀有戒心:这里面,这家伙,那家伙,说不定哪个家伙想暗杀老子,不注意哪行!这广场的砖层大约有三、四米深。

(在太和殿的石台上)这个由石头做成的东西叫嘉量,嘉量是当时的标准度量衡,表示皇帝公平处事,谁半斤,谁八两,心里自然有数。对面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东西,叫作日晷。发音和日记一样,但不是日记,是用来看时间的石头表。皇帝的意思是:重量和时间的基准都在老子这里。

那边有鹤和龟,”千年仙鹤,万年龟”,是长寿的象征。不过,中国和日本不同,是颠倒过来说的,叫作”万年仙鹤,千年龟”。为什么说法不一样呢?大概是过去日本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了词句之后,乘船归国途中,由于船的颠簸使头脑产生混乱,记颠倒了。还有许多例子,如:日本讲良妻贤母,中国讲贤妻良母;日本讲平和,中国讲和平;日本讲法政大学,而在中国叫作政法大学。文章的意思完全一样,但只是顺序不同,大概就是乘船颠簸所致。那鹤和龟不单是一种装饰物,也是一种香炉。它们的背都盖着盖儿,每当大典时,就把盖掀起来,放入檀香燃烧,那烟就从它们的嘴里缓缓溢出,就好像它们都在吞云吐雾一样。

请大家从石台上回头看广场。我们进了故宫之后还没有看见过树。为什么在这么宽阔的地方连一树都不种呢?……不是为了防止暗杀,而是为了制造气氛。如果种了树,郁郁葱葱一片绿,鸟儿在上面又唱又叫的,就会呈现出生活的气息。如果不种绎,就会产生庄严的气氛。我们来想像一下:过去大臣、诸候要见皇帝时,全都得从天安门走着进来,走在宽阔的路上看着高大的建筑,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大臣、诸候就会越走越感到压力沉重,当走到皇帝面前时,就会自然地双腿打着哆嗦跪下来了。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三岁时当上皇帝的,他即位时的御座就在太和殿的正中。现在开始五分钟自由活动,五分钟后在那凉快的地方集合。

展开阅读全文

北京周口店人遗址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北京石花洞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与佛子庄乡境内大石河流域中游地区的低山谷内,属中低山丘陵地带。地形南高北低。

区内最高峰连三顶海拔高程1180米,此外还有桑树岭、凤凰山、轿子山等,其海拔高程分别为838米、735米和544米。最低区位于东部万佛堂一带,海拔高程100-150米。区内地形起伏变化较大,谷地比较开阔,沟谷形态多呈放射状分布。区内地貌类型属典型的中低山构造剥蚀地貌,在碳酸盐岩沉层分布区经长期风化剥蚀和地表水的切割溶蚀,形成了较典型的岩溶地貌形态。

石花洞地区是全国岩溶洞穴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20_年12月北京市

政府批准建立北京市石花洞自然保护区,界定与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同

等面积的36.5平方公里为自然保护区。

展开阅读全文

北京周口店人遗址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欢迎各位父老乡亲来到首都北京,我家大门常打开欢迎您到来!我叫朱玺霖,简称朱导,小朱!今天带大家参观的是我们北京的内城,俗称四九城之中的东城东四,这四九城是什么意思呢?各位看官您听好喽,待我细细道来:这四九城啊!是指北京皇城的四个城门、内城的九个城门的总代称。皇城四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而内城的九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城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这可都是过去皇亲国戚,贝勒公主的府邸所在地。今儿个咱们独独说说这朝阳门内的事儿!来!大家跟我走着,老几位您这眼睛给咱这胡同里的老四合院儿,耳朵给我留着。 首先大家看到的这条胡同是朝阳门内东四头条,大家熟悉的可能是电影朝内81号,其实这地儿根本不闹鬼,只不过是荒废了太久,看着没人气儿,才杜撰出N多的鬼故事来,现在因为电影火了,见天探险的络绎不绝,连个鬼影子也没有发现。并且政府马上就会改造了。先说咱这头条胡同,您瞧着不起眼儿吧,青砖灰瓦四合院,斑驳的门,风化的看不出模样的门墩,这可都是明朝遗留下来的,您先瞧瞧这一号院:原为社科院宿舍,钱钟书、杨绛、戈宝权、卞之琳、余冠英、罗念生等人曾在此居住。

您再瞧瞧这5号,规规整整的两进院儿,谁的宅邸?有人知道吗?对,茅盾,解放前这里曾是北京协和华语学校的中国研究院,专为外国传教士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开设。1974年11月后茅盾就搬到了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了。再往前走,19号这门儿里您猜住过谁?相声界的泰斗,侯宝林大师。现在已经变成故居了并对外开放,大家想缅怀大师的可以进去看看。继续往前走,斜对面那门谁家啊?皇阿玛 ----张国立打小儿穿着开裆裤在这院里长起来的。您瞧见没有那棵老枣树,皇阿玛没少上树偷枣吃。老几位意犹未尽吧,东四从头条到14条,各有各的说儿,各有各的宝,您老几位今个先回去细细咂摸咂摸这头条的事儿,明儿早起咱们继续聊二条。给大家留个包袱儿,二条里可是有个王府,哪个王府?孚王府,这里的故事可多了去了,明儿您请好吧!

展开阅读全文

北京周口店人遗址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灵山风景区位于门头沟与河北交界处,距市区122公里,海拔2303米,灵山是北京地区最高峰,因为海拔高、温度低而成为京郊避暑胜地。虽然灵山方圆只有25平方公里,却是京郊唯一集高原、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灵山风景区天然景观独特,夏季气候变幻莫测,山间云雾缭绕,既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生长着杜鹃、丁香、白桦林和榛子、黄花、玫瑰等植物,尤以高山草甸最为著名,是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青藏牦牛在北京唯一

的天然繁衍养殖场。 灵山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山里活跃着松鼠、狐狸、野兔、山鸡、林中还有野山羊、狍子、野猪等动物。青海之舟——牦牛也在此扎根繁衍,形成了独特景观。尤为让人庆幸的是在灵山可见到稀有珍禽——褐马鸡,这里有700多种动物和800多种植物可供欣赏,还有很好的科 学考察的最佳资料。为了方便游客,1997年灵山景区修建了高空索道,全长1548米,落差430米,只需25分钟便可让您到达山顶。

北京第一峰灵山,景色秀丽,夏季气候怡人,是游人休闲、度假、避暑的良好场所。冬季银光素裹、白雪皑皑,是开展滑雪运动的理想场所。进入景区沿途既能见到古代的烽火台,又能饮到四季不涸的干泉水,您还能品尝到灵山特产的莜面卷以及当地的山榛、山韭菜、野黄花和新鲜的菌类。

灵山的植被也是虽海拨高度的上升而变化。这里既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其中19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最为出名,它是新疆细毛羊、伊利马、青藏牦牛在北京生活的唯一天然繁殖养殖场。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山林里活跃着松鼠、野兔、山猪、狍子等野生动物,还有可能见到稀世珍禽褐马鸡。

暑天到灵山能有独特的清凉感觉,但因高山低温,与城里温差大,最好多添一点衣服。入冬时去灵山,那里还是深秋,厚厚的黄色草甸铺满山坡,别是一番情趣。因为是难得的高原、草原风光,所以这里是风光摄影、学生考察、生物采集、家庭摄像的好地方。“京都第一峰”灵山位于北京门头沟区与河北省交界处,具有"首都小西藏"的美誉,是京郊唯一集高原、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夏季清凉,适合野营避暑。

展开阅读全文

北京周口店人遗址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043 字

+ 加入清单

Chinese food is divided into four big cuisines sichuan, guangdong, shandong, jiangsu, and dozens of branch of major cuisine, there are thousands of different flavors, each branch work different famous manufacturer, food culture is means all the world, impressive.

Beijing capital, brought together the national cuisine, is to eat what you crave. Not only that, in recent years in Beijings western cuisine also in Kyoto, French food, Russian western food, Italian food, American fast food, has become Beijing on-off taste delicious. Since long, however, came to Beijing, you have to taste the first genuine Beijing cuisine. Kyoto today, it is the delicacy of the foreign administrative, even all over the country, people can enjoy almost any kind of cuisines of China all over the world the best flavor, so, for the guests to Beijing today,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are indeed very lucky.

Beijing roast duck is regarded as "world a delicious", also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Beijing flavor. One of the best places to eat roast duck, when Beijing front door, the peace arch, wangfujing quanjude roast duck restaurant. The shop was founded 130 years ago, if from the ancestor of roast duck restaurant Yang Ren operating ducks, that is going to push for 30 years.

Palace cuisine is one of the pillars of the Beijing cuisine, reflect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800 for all, a real blue blood. Today, imperial dishes into folk already, although strictly keeping his aristocratic demeanor. Because of Beijing winter cold, hot pot is from Beijings pet on the table. Flavor snack is a feature in Beijing, as a result of destinations ethnic characteristics snacks, breed is very rich.

The street there are many snack bar, night market and the free market also have snacks stalls, in the Spring Festival, temple fair, flowers at the meeting - always the most attractive places. At present, can eat snacks in Beijing have a cake, soy milk, rice cakes, Fried cake, soybean curd, tea soup, roast sweet potato, wonton, baked wheat cake, etc.

展开阅读全文

陕西半坡遗址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陶器上都绘有各式各样的纹饰:绳纹,网纹,几何形花纹和动物纹。纹饰中可以看到有奔跑的鹿、跳动的青蛙、狰狞的猪面以及或静卧或腾跃、或追逐游泳的各种各样的鱼纹。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有两头一身或两身一头的鱼,还有多身人面,鱼身鸟头的奇特形象,这些朴素真切的图案,非常明确而又肯定地反映出对象的特征。半坡彩陶上的纹饰可能就是民族图腾的起源。我国古时从图腾崇拜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是非常富有想像力和幻想力的,而且这些奇特的思想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和意念,就像人世间本没有什么龙、凤、麒麟。可能是远古部落间的连年战争,一方为了战胜另一方,力图把所崇拜的动物中的各种有力优美特点集中到一种动物上来,再加上些夸张的手法,于是就渐渐形成了龙和凤的形象。

半坡人在雕塑方面的手艺也是极高的,有陶质人头塑像,鸟形雕塑和兽形盖钮。在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这个葫芦状的陶埙,我们称之为女人腰。它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被誉为华夏吹埙第一人的刘宽忍先生曾与贾平凹先生合作出版了一盘磁带名叫《风竹》。刘先生埙声悠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远古时代,贾先生吟唱堪称声情并茂,两人珠联璧合,乃是乐坛的一大盛事。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听听,真的会使大家有不错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陕西半坡遗址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农村遗址,属于俯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闭中区域就收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今代文化收源地之美称。

1958年,在考今收掘的基础上修立了我国第一座遗址性专物馆――半坡专物馆。半坡专物馆现有2个陈列室以及1个遗址大厅。第一展室次要展出在半坡遗址收现的出产东西,有石器、渔具、纺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或许由此懂得半坡人出产行为的各种场面。第两展室展出的文物回响反馈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以及各种收亮造制。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画的典型做品,这仄生动的形象回响反馈了半坡人歉富的艺术想象力。人面鱼纹线条亮快,人头像的头顶有三角形的收髻,二嘴角边各衔一条小鱼。此图回响反馈了半坡人以及鱼之间的密切闭系以及特殊的感情,西北地区,大概是半坡氏族信奉的图腾。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俯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古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1953年春收现,遗址面积50000仄方米。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冬日,中国科学院考今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今事情者,先后收掘5次,延续近4年光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仄方米,取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收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种.种墓葬250座(此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女瓮棺73座)和出产东西以及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陕西半坡遗址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农村遗址,属于俯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闭中区域就收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今代文化收源地之美称。

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灞桥火力收电厂施工中奇然收现的。现存面积约5万仄方米,分炊住区、造陶区以及墓葬区3个全数。收掘面积为1万仄方米,共收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贮备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和大量出产东西以及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出产与生活情景。

1958年,在考今收掘的基础上修立了我国第一座遗址性专物馆-半坡专物馆。半坡专物馆现有2个陈列室以及1个遗址大厅。第一展室次要展出在半坡遗址收现的出产东西,有石器、渔具、纺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或许由此懂得半坡人出产行为的各种场面。第两展室展出的文物回响反馈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以及各种收亮造制。

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画的典型做品,这仄生动的形象回响反馈了半坡人歉富的艺术”"想象力”"。人面鱼纹线条亮快,人头像的头顶有三角形的收髻,二嘴角边各衔一条小鱼。此图回响反馈了半坡人以及鱼之间的密切闭系以及特殊的感情,大概是半坡氏族信奉的图腾。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巧妙哄骗重口本理的一种汲水器。详细法子是在单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主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口移动而制作竖起。用它盛水另有二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两是心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下水没有容易漫出。

先民们通过历久的实践收现水蒸汽可以或许熟食,因而造做了陶甑,这是人类”"汗青”"上最早操纵蒸汽的典范。

半坡小孩实行瓮棺葬。小孩逝世后,大人先在房屋附近地上挖个坑,放个大陶瓮或罐,把小孩尸体放在内乱里,下面盖个陶钵或陶盆,并在之中凿个洞,大概是供逝世者灵魂出进的通叙。较大的孩子则用二个陶瓮对起去埋。孩子埋葬在房屋附近,这富足表达了父母对子儿的迷恋之情。半坡出土的小孩瓮棺共有73个。由于其时制作前提很差,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苦,加上疾病流行,小孩逝世亡率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

陕西半坡遗址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1505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我们再来参观一下半坡各个时期的房屋:

这两所分别为半坡人早期居住的房屋。一所是圆形的房屋东西直径为6.3米,南北直径6.7米,门向南开,门宽1.10米,门两侧有隔墙,中间的灶炕被后期的一个窑穴所破坏。另一所是半地下式的方形房屋,此房边长为3.8米,深为0.7米,入口为斜坡式。入口两侧有四个对称的柱洞,灶坑居中,这所房屋的结构简单,但也比较潮湿。

再看这所半地下式的长方形房屋,此遗址东西长4.4米,南北宽3.2米,深64厘米。西部比东部高出约10厘米,形成了一个平台,是半坡人睡觉的地方。挖掘时在房屋的东部发现了一些陶罐、箭头和盛贝壳的碎罐。这都说明了半坡人睡觉有固定的地方,放置东西也有一定的顺序。

这个遗址是后期的房屋遗址。此遗址面积为17平方米,门向南开,地面上铺有一木板,四周竖有10根大柱子,大柱子间用藤条连起一些小柱和木板,房子的里外都用草泥涂上,这是最早的框架式结构的房屋。这座房屋已有了中国建筑的民族特点,为北方典型的房屋形式。

陶窑展区

以围沟为界,东边为制陶区

陶窑展厅展出了半坡先民使用的陶窑一座。虽然陶窑已残,但还能看出内部结构和使用方法。在遗址中我们一共发现了6座陶窑。窑分为横穴和竖穴两种,由火膛火道,窑箅和窑室组成。半坡早期使用的是横穴窑,后期使用的是竖穴窑,竖穴比横穴先进。陶窑是人类第一次借助水,火的帮助,通过化学变化从而制作出的物质,制陶术是人类在大自然斗争中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半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种类繁多,大小各异。但由于陶窑体积较小,每窑每次只能烧出3—5件小器或1—2件大器。虽然使用木材作燃料,但温度却可以达到800—1000℃左右。火候好时烧出的陶器硬度相当好,彩陶颜色纯正,不禁使人感慨万分。陶窑的形式虽然粗陋,结构简单,但却完整合理。当时人们利用它烧出了人们的生活用品,也烧出了色彩绚丽的彩陶艺术品,为当时人们的生息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使原始文化大放异彩。

墓葬区

围沟北边为墓葬区,这里主要是埋葬成年人的公共墓地,埋葬的形式有仰卧伸展葬,伏卧葬,屈肢葬等各种形式,但头部一律朝西。另外还有5例为集体改葬的二次葬。这个有名的墓葬遗址说明当时人们非但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灵魂观念,而且已经有了葬礼这种宗教行为。

当原始人类还差不多过着动物般生活的时候,他们还不能将自己同自然分开,对于自身的生死没有那么关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四五十万年前,他们的尸骨被随意乱扔,说明他们还没有产生灵魂观念,更不要说还会想到人死后灵魂将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的宗教观念。从考古发现,宗教最早产生于大约距今十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我国山顶洞人的遗骸周围,就发现撒有含赤铁矿的红粉末,并有钻孔的兽齿,石珠,骨坠等装饰品做为陪葬,说明当时就已经有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和对鬼神的崇拜。半坡遗址的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对于灵魂观念,鬼魂崇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而当时已有了较复杂的灵魂观念和墓葬方式如死者头部朝西,表明灵魂的去向,可能与是否傍晚太阳在西方落下表明一天结束的观察中受到启发,认为人死后也像太阳落山,到西方的另一个世界。半坡村墓葬遗址中,儿童和成人墓地分开,反映了人们已对灵魂做出区别,相信冥间也有年龄层次的分别。此外,从墓葬中也可以看出仰卧伸展葬者可能为当时氏族中地位稍高一点的人或一般的村民,而伏卧葬,屈肢葬者为当时氏族战争中被俘获的人或者是一些因疾病死亡的人。人们认为他们因怨而死,死后灵魂无法安宁,一定会成为怨鬼作祟于人间,所以必须用残酷手段处置他们,使他们无法作祟于人间,实行二次捡骨葬可能是认为尸体腐烂以后灵魂才能最终从肉体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或转生。

展开阅读全文

陕西半坡遗址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半坡人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渐渐地开始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里展出的是半坡出土的骨刀、陶纺轮、石纺轮、骨梭、骨针等。当时的半坡人已经会织布,他们所用的原料主要是麻和兽毛。当时的纺织机是一种水平式的,只能固定住线的一端,另一端要固定在人的身上,来回穿梭织布。从遗留的麻布痕迹观察,粗的类似今天的麻布袋,细的类似帆布。麻布衣服主要为夏季穿着,冬天半坡人主要以兽皮为衣服。这个陶锉就是用来揉软兽皮的,经过加工后,兽皮更加耐用而且舒适美观。

这是半坡出土的骨针,从出土的遗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半坡人早期加工骨针先用骨头磨成针的形式,而后再穿孔,但这样的成功率很低,往往会前功尽弃。后来经过实践,他们发现粗骨比较好打孔,后来就打出孔后再磨成针,这样的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半坡的骨针可以同我们现在的钢针相媲美。骨针的发现说明了半坡当时已经开始缝制衣服,至于衣服的式样,当然没有我们现在的衣服品种多,主要有两种式样:一种为连身,就好像我们现在的连衣裙,就是将整块的麻布或兽皮缝制起来,中间穿一根绳子便成了;另一种大概“衣”和“裙”分开,就像我们现在的露脐装,上身主要是护胸,下身主要是护腰和前身。就当时的文化水平来看,衣服不仅是用于防寒,而且还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陕西半坡遗址景点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战争中的铁丝网体现了人们对某种外来危险的防卫。那么在数千年以前的人类社会是否也采用过防御外来侵扰的防卫措施呢?回答是肯定的。

6000年以前的氏族村落中不但有这样的防卫措施,而且规模宏大。在半坡遗址的村庄周围,环绕着一条全长300米,宽6—8米、深5—6米,河底宽约千米,而且还可以看到有木柱的痕迹。类似于这种大围沟在其它一些同时期的遗址中也有发现,除有排水、防水的作用外,它还起着避免野兽侵扰,防止各部落之间氏族成员因复仇而发生冲突的作用。

在原始社会,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能力极为有限,人们要生存,就要与大自然作斗争。大围沟便是这一斗争的产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先的勤劳和勇敢。计算结果表明,半坡遗址大围沟总出土量为1.1万平方米,如果用载重量为3吨的卡车可载装3666辆。如此艰巨的工程却是我们的祖先在6000年前用简陋粗笨的石器工具完成,真是一大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5971 字

+ 加入清单

1、丹凤门遗址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它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是唐朝皇帝进出宫城的主要通道。丹凤门上部建有丹凤楼,是皇家颁布赦令,举行宴会等大典的重要活动场所。丹凤门北对大明宫主殿含元殿,东西为顺城街,直南为长安城南北长1500米,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与唐大雁塔遥相呼应,构成了唐长安城的重要景观轴线,展示了盛唐皇室的无上威仪。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曾改“丹凤门”为“明凤门”,约四年后恢复旧称。丹凤门作为皇帝宣赦的固定场所,每逢宣赦日,门前一侧立高杆,上悬金鸡,一侧臵鼓,百姓聚集门前广场,待皇帝登楼,囚犯在鼓声中被引至门前,赦令宣读完毕,当场释放,唐人杨巨源有诗为记:“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杆下鼓千声”。

现在的丹凤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自强东路道北地区,20xx年经考古发掘揭露,丹凤门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均为目前隋唐考古之最。发掘出的残存门址由墩台、门道、隔墙、马道、城墙等部分组成,均为夯土结构。实测门阙墩台东西总长74.5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均宽8.5米,道中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十扇开闭”记载相符。墩台两边宫城内侧各筑一条宽3.5米、长54米的马道用以登城。丹凤门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

20xx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启动后,丹凤门遗址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是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馆为三层框架结构,内部空间用于保护展示丹凤门遗址,城楼上用以开展各种仪式活动。为实现保护展示建筑的可逆性和达到文物保护的要求,建筑结构与遗址边沿距离大于60厘米,城台与城墙部分外表建材为城砖肌理。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外墙色彩全部选用淡棕黄色,目的是使这座建筑既能体现唐代皇宫正门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伟端庄的风格,又有别于其它仿古建筑。色彩上采用浑然一体高度抽象的手法赋予遗址保护展示建筑有如雕塑感和现代感。

唐李益曾有诗: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龙负日升天门。

凤凰飞来衔帝箓,言我万代金皇孙。

灵鸡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

宸居穆清受天历,建中甲子合上元。

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

升中告成答玄贶,泥金检玉昭鸿恩。

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

小臣欲上封禅表,久而未就归文园。

2、含元殿遗址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南起第一座殿宇,属皇宫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规制宏伟,地位尊崇,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地位相当。

含元殿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自建成起,就成为都城长安的主要标志建筑,称著当时,传名后世。关于含元殿的殿名,按唐人李华《含元殿赋》所说:“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说,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说明含元二字源于《易经》。武则天时曾改成“大明殿”,使殿名与宫名相统一,至唐中宗即位后才恢复旧称。

含元殿殿堂坐于三重高台上,台基高3.5米,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两阁和供大臣登殿的龙尾道。殿、阁之间有飞廊相接,两阁之下有南北排列的东西朝堂、肺石和登闻鼓、钟鼓楼、左右金吾杖院。殿前至丹凤门间有广场和专供皇帝出入宫城的御道。这一建筑组群,构成了唐代大明宫内规模宏伟、礼制庄严的外朝听政区域,是唐王朝的皇权象征和国家标志。

含元殿作为外朝场所,主要用来举行元日、冬至大朝贺仪式,及一些特殊活动。唐朝的元日大朝贺源于古代的朝贡制度,是通过贡物和朝觐的方式来规范中央与地方、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关系的一种礼仪,而日本、天竺(印度)等远来之国的朝贡,则属于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唐朝冬至大朝贺始于开元八年,唐玄宗时开始施行,此后各代皇帝照行冬至朝贺,仪式规模则参照元日朝贺。每逢朝会日,含元殿场面热烈,皇太子、文武百官、地方朝集使分别向皇帝拜贺新岁;还有少则数国,多则十国,操着不同语言,穿着不同服饰的外国使节或首领,列队登上含元殿,依次觐拜。每逢此时,含元殿都成为各民族政权开展外交和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据日本史籍载,曾有日本遣唐使因朝列位次不及新罗(今朝鲜半岛),提出抗议,玄宗特许将日本使节调至东列第一,新罗则调到西列第二,留下千古佳话。

唐代诗人每每被含元殿的恢宏气势和大朝会的盛大场面所震撼,留下了许多咏颂含元殿的篇章,如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崔立之的“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张祜《元日仗》诗:“文武千官岁仗兵,万方同轨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凤门开白日明。”更有李华做《含元殿赋》,洋洋三千言,颂尽含元殿乃至大明宫的气象万千。

可惜的是,至唐朝末年,天下纷乱,硝烟四起,大明宫多次遭遇黄巢、朱玫等军阀战乱损毁,含元殿也最终毁于兵祸之中,存世220余年。

现今的含元殿遗址位于今西安市东北部自强东路以北,唐朝灭亡后,历代都有史地研究者亲临考察。上世纪初,日本人足立喜六第一次拍下了含元殿遗址全景。

解放后至今的多次考古发掘表明,含元殿遗址整体保存状况基本完整,遗存有主殿的夯土殿基,栖凤阁、翔鸾阁的夯土基址,及部分残损的建筑构件。含元殿址依龙首塬南缘而建,殿基高15米多,雄踞于全城之上,前景开阔。殿身主体东西面阔十一间,75.9米,南北进深4间,42.4米,高3.5米。面积3210平方米,与北京故宫太和殿近似。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级,建有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左右外接东西向廊道,与翔鸾、栖凤二阁相连。此二阁为三重子母阙形式,下方为高大的砖砌墩台。由于破损严重,仅存长约28米的斜坡道,为原龙尾道遗址。含元殿包括二阁在内建筑群总宽约200米,气势恢宏,是最能反映盛唐气魄的物质体现,也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筑艺术水平。

1998-20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本三方对含元殿实施了遗址保护工程,形成了现在游人可以看到的含元殿遗址台基。

3、龙首渠支渠遗址

清《唐两京城坊考》中有记载:“龙首渠,一名浐水渠,隋开皇三年开。……西北,分为二渠,东渠北流,经通化门外至京城东北隅,折而西流,入东内苑为龙首池,余水经大明宫下马桥下。”龙首渠支渠遗址位于含元殿遗址一层大台南沿以南130米处,为。

大明宫考古发掘后,在含元殿遗址一层大台以南130米处发现一道东西向的一条人工渠道,已探知区域长度400余米,渠道口宽3.6米,深约1.6米,渠道两壁较陡直,局部有砖砌护岸,渠上又建筑有3座间隔几乎等距的桥梁,中央桥址正对含元殿遗址,东西宽17米;东、西侧桥址正对东、西朝堂,西侧桥址东西长6.85米,中央桥梁应为御桥,东西桥梁则为文武百官上朝前的下马桥。水渠的这种规格建制对后世宫室制度的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20xx年大明国国家遗址公园整体保护工作中,对龙首渠及其上御桥进行了展示复原。

4、东朝堂遗址

大明宫内有两座朝堂,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四月重修大明宫时,分臵于翔鸾、栖凤二阁之下,是含元殿建筑组群的一部分,为百官候朝的场所,太子和宰相也在此会见百官。据考古发掘,东朝堂位于含元殿翔鸾阁遗址南面30米处,遗址坐北朝南,曾经改建和扩大,早期建筑简单,包含一座大型庑殿和一道东西向墙垣,基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3米,南北宽12.45米,晚期向东移16余米,东西缩至68米,南北增至16米。

5、西朝堂遗址

大明宫内有两座朝堂,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四月重修大明宫时,分臵于翔鸾、栖凤二阁之下,是含元殿建筑组群的一部分,为百官候朝的场所,太子和宰相也在此会见百官。西朝堂对应立有登闻鼓,官民若有冤情,可立于肺石下申诉或挝鼓以闻达皇帝,达到昭雪冤情的目的。西朝堂位于含元殿栖凤阁遗址南面30米处,尚未进行考古发掘。

6、宣政殿遗址

是大明宫中的第二大殿宣政殿,也是大明宫前朝中轴线上三大殿之一,属于中朝正殿。这里是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是大唐处理国事的地方,盛大的庆典一般在含元殿举行,宣政殿是真正的权力中心。新帝即位、册封太子、科举殿试、读时令等重要政治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大家现在可以看到的宣政殿殿址东西长近70米,南北宽40多米。文献记载宣政殿前院廊南有宣政门、东西有日华门、月华门,院内有钟楼、鼓楼,殿院东西有中书省、门下省、弘文馆等唐朝重要的中央决策、咨询机构。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至宪宗元和三年(820xx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这里大会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场面极其隆重。

官员们到达这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有在大明宫上朝的官员,都要登记在册,登记的内容不仅有姓名官职和年龄,甚至包括身高和形体特征,经过一连串严格的确认之后,官员们最后才能到达大明宫中的宣政殿。

在这里曾经举行过一场特殊的殿试,主考官就是赫赫有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20xx年,唐玄宗刚刚即位就亲自考核吏部最新任命的一批县令,结果一百多位考生当中,只有一人为可造之材,二十多人基本合格,一半之上为滥竽充数之辈,唐玄宗开始下决心改革科举制。

7、紫宸殿遗址

紫宸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三个主殿,是内朝正殿,为唐代君臣每天议决国事的地方。当时只有五品以上和五品以下的重要官员才有资格被宣召入紫宸殿(称为“入合”)。紫宸殿也曾举行宴见四夷君长、外国使节,庆贺重大军事胜利,举行制举考试等活动。殿基南北宽近50米,殿址破坏较多,仅东边残存一部分夯土基,西边仅有片段的夯土。

8、麟德殿遗址

麟德殿是宫内宴会乐舞、接见外国使节、设立道场的主要场所,是大唐等级最高的宴会厅。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所以以「麟德」命名。麟德殿是唐大明宫内规模最大的一处宫殿建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单体建筑,整个宫殿坐落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台上,面积达到五千多平方米,建造麟德殿共用了192根柱子,是今天故宫太和殿的3倍。

大家可以看到麟德殿是以前、中、后三殿串联形式布局的,为什么是三殿呢?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是土木结构的,梁架的跨度不能太大,这种三殿相连的设计,既解决了梁架的跨度,使宫殿的面积扩大,又解决了建筑的安全稳固和外形的美观。在唐代一千三四百年前建筑一个殿就这么大面积,如此规模拿现在的财力来建筑这个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站在这里大家是否可以感受到唐朝的气息呢?

据说在麟德殿大宴时,殿前和廊下可坐下3000人,并表演百戏,殿前还可以击马球。武则天曾经就在这里接见唐代时期世界各国的来使!公元720xx年,武则天在此会见并设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唐代宗曾在此一次欢宴神策军将士3500余人。当时,唐代的官员以能出席麟德殿宴会为荣。

唐朝诗人张籍的《寒食内宴》中这样描述盛唐时期唐大明宫麟德殿的盛景:瑞烟深处开三殿,春雨微时引百官。这座宫殿代表了大唐盛世的奢华与荣耀,见证了唐王朝一步步走向兴盛的足迹。

9、清思殿遗址

清思殿,是宫内起居便殿,为皇帝游乐、休憩之地。请看,清思殿殿址仅存基台部分,东西33米,南北宽约29米,基台南端东西各有一斜廊。

唐敬宗即位以后,曾对清思殿进行过大规模重修,唐代的史料记载,清思殿曾安装铜镜三千片,耗费了十万黄金和白金箔。殿堂遗址内确实发现了很多铜镜的残片,还出土了镏金铜饰残片,多枚黑白围棋子和一件出入宫门的鱼符等。

清思殿名字很雅致,但当时这里却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这里曾经是一个球场。唐代盛行马球,连皇帝都亲自上场参与。唐三彩中就有很多打马球的人物形象。考古工作者发现,清思殿前的这个马球场地面非常坚硬,1000多年的时光都没有让它损毁。据文献记载,当时修建马球场除

了砸夯,还要在地面浇油,而这种油很可能就是当时民间的食用油。浇满油的球场即使下雨个把月,地面也依然干爽平整。

公元880年,当黄巢的起义军向长安挺进的时候,僖宗正在清思殿主持一场耸人听闻的赌局,四个高级官员,用击马球的方式来决定任职的地方,获胜者优先选择富庶之地。

10、翰林院遗址

翰林院占据夹城南部长400余米的一段,翰林院南端约100米长部分发现建筑遗址五座。翰林门为一个门道,宽5米多,进深8米多,臵有石门槛两道。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选拔擅长文辞的翰林学士入内起草诏制,晚唐以后,成为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翰林院是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的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尽管其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波动,但性质却没什么大的变化。

翰林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简称翰林,是传统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当时在翰林院供职的有词学、经术、合炼(炼丹)、僧、道、卜、祝、术、艺、书、弈等各色人才,称为待诏,即听候皇帝随时召见和差遣。其中词学之士最受重视。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张九龄,张说等都曾当过翰林学士,在这里供职多年。李白渴望报效朝廷,为大唐建功立业。在大明宫金銮殿,李白即兴赋诗,为宫廷歌手填词助兴,唐玄宗欣赏李白的稀世才华,留他在翰林院待诏。唐玄宗时期的翰林院有点类似皇家文学艺术委员会。生活在翰林院的李白终日无所事事,常偷偷溜出去在长安的酒肆喝闷酒,他满怀报国志,可惜无用武之地。

11、凌霄门

我们现在来到的凌霄门是北宫墙的西宫门,又称“青霄门”。这里位于北宫墙正门玄武门西355米处,当时,凌霄门只有一个门道,宽仅2.2米,无门基座和柱础,也没有设门楼。

虽然“凌霄门”只是一座小门,但历史上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四月十六日,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曾在此门发动政变,扶助代宗即位,史称“凌霄门之变”。

唐肃宗在“马崽驿之变”以后,北上灵武,登极称帝。收复京师以后,入居大明宫期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和皇后张氏均立有大功,很得肃宗宠信,所以权势日盛。特别是李辅国不但掌管了禁军大权,而且又兼兵部尚书、殿中监等20余职,常在右银台门处理军国政事,甚至可以代替皇帝颁布诏令,宰相和朝官都要仰辅国鼻息。而皇后张氏也非善辈,不但“持权禁中,干预政事,请谒过当”,而且还将肃宗次子建宁王李倓诬陷致死,进而还想威害太子李豫,专制朝政,步武则天后尘,夺取最高权力,临朝称制。

宝应元年四月初,唐肃宗身染重病,在长生殿养疾。张皇后看到唐肃宗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唯恐太子李豫即位以后,对己不利,便秘密派人将肃宗的另一个儿子越王李系引入麟德殿中,企图废立太子。四月十六日这天,张皇后矫诏召太子入宫。宦宫李辅国和程元振得知此事后,当即在凌霄门布臵禁军,并将太子李豫由少阳院护送到飞龙厩中,加以保护。接着,又派兵将麟德殿团团包围,逮捕了越王李系,又将张皇后囚禁于别殿。四月十八日,肃宗听到这一消息后,惊吓而死。程元振当即将太子接至九仙门,与文武百官相见,并行监国之礼。四月二十日,太子在长生殿肃宗灵堂前即帝位,是为唐代宗。不久,越王李系和张皇后相继被杀。“凌霄门之变”至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有关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包含大型商业中心、城市步行街、甲级写字楼、高级公寓、城市豪宅等,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独立的大型商圈。万达将时尚知名品牌纷纷引入,与西安古都文化气息相融,引导城市新一轮的消费格局更新。辅以万达集团20xx年商业品牌和客户的积累,以其“不动产运营城市”的经营哲学,全方位满足区域群众的消费需求,提高北城人民生活品质,带动北城新经济中心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国际时尚潮流商业中心”,助推西安城市发展和商业升级。

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举行招商大会 40余家品牌现场签约

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倾,熠动长安”招商大会暨品牌签约仪式在万达希尔顿大酒店隆重举行。本次大会共接待300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代表,其中,包括H&M、UNIQLO、GUESS、Calvin Klein、TISSOT、星巴克、哈根达斯等全球著名品牌商家出席此次大会。当天40余家品牌现场成功与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签约。据悉,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将于20xx年11月底开业,这将是万达集团在西安布局的超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全新升级力作。

西安大明宫万达20xx年10月试营业 万达百货、ZARA、星巴克等进驻。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陕西半坡遗址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住区由一条大的人工壕沟围绕,区内被1条小沟分为2片,每片中心有1座大房子,周围是小居室。房屋形制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2种,房子之间有储藏东西的窖穴。房子周围还发现长方形家畜圈栏、小孩瓮棺葬和幼儿土坑墓。大沟外北边诗共墓地,东边是窑区。从出土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刀、石碾等生产工具和陶罐、陶盆、小口尖底瓶等生活用具来看,半坡人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生活。他们具有较强的审美观念,在彩陶上绘着人面、鱼、鹿、植物等象生性花纹和三角形、圆点等几何图案,还用石、骨、陶、蚌制成耳饰、发饰等装饰品 。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陕西半坡遗址导游词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290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华清池参观,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这里的山、这里的水,以及曾经发生在这里并流传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第一部分:骊山得名,峰火戏诸侯,关中八景之一)

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的故址,西距西安 30 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大家请看前方山峦,这就是著名的骊山。由于从远处看,尤如一匹青苍色的骏马,因此得名“骊山”。“骊”在下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影子中,好像披上了艳丽的红装。“入暮晴霞红一片,疑是烽火自西来”,令人误以为当年烽火还在燃烧,故有“骊山晚照”之称,也成为关中八景之一。

大家请看骊山山峰最这一处,这就是坐落在骊山西秀岭上的峰火台。大家都知道,峰火台逝代发信号调兵遣将的一种报警设置,就在公元前 779 年,也就是周朝末期,褒国为取悦周幽王,进献美女褒姒,褒姒进宫后幽王便不理朝政,集众爱于褒姒一身,不但废了皇后,而且立了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可是褒姒却终日闷闷不乐,为博得美人一笑,幽王说“谁能使王妃一笑,赏金千两。”于是奸臣出计,点燃骊山的峰火,各路诸侯见到狼烟四起,赶来救驾,此时褒姒见惊恐万分的各路诸侯,却嫣然一笑,幽王惊喜若狂。公元前 771 年,当真正的战事来临时,幽王再次点骊山燃峰火时,各诸侯却以为仍是在为取悦,无人救驾,西周就此灭亡。这也就是我们曾听说过的“周幽王峰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值千金”的典故。

(第二部分:九龙湖,飞霜殿)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一边一向前走一欣赏。我们面前的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叫做九龙湖,它属于华清池的西区。大家一定会问这里为什么以“九龙”为名呢?其实这个湖分成上下两个区域,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堤壁间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我们再来看这尊雕塑,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正是在这里演绎了一段人间最浪漫的爱情故事。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当年在华清池建造了怎样的宫殿。这个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宫殿中。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凤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示了皇家建筑的气派。

(第三部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汤,温泉水源。)

说起杨贵妃,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她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 17 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 735 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5 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令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公元 745 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里就这样写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那时杨贵妃才 38 岁。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诗元 742 年至 756 年的 14 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 43 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刚才我们提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年秋冬来到华清池,是为了享受温泉沐浴的。那么,我们现在就去看看一千多年前的皇家浴池吧。

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宫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这里保存着 5 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海棠汤”又名“芙蓉汤”,俗称“贵妃池”,因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杨贵妃丰腴的形体。整个汤池呈现了唐代的协调的美学观念。不仅如此,汤池的供水系统也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径为 10CM 的进水口,进水口上装莲花喷头,寓意为海棠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与温泉总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出。

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也称“御汤九龙殿”。宫殿面积达 400 多平方米,有内殿外殿之分,御汤可储水 100 近立方米。俨然一座庞大的室内游泳池,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莲花汤造型独特,呈写实的莲花状,这自然与宗教观念相融合,将沐浴看作是与自然的沟通,最终实现“天人合一”,这也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最高境界。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对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

星辰汤,是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文化遗存,专供唐太宗所用。原名“御汤”,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信奉“天人合一”说的唐玄宗便将酷像北斗七星的“御汤”更名为“星辰”汤。很显然,这些用意就是想企求苍天斗保佑李氏王朝,永固帝位。

尚食汤,形制小,工艺简单,并无奇特造型,相对于前面的御用汤池,显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据推断,尚食汤在华清宫可解释为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待宫员的沐浴场所。

还有一个汤池是太子汤,顾名思义,是东宫的皇太子沐浴的地方。

其实,在华清池沐浴温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 3000 平方米,可供 400 余人同时沐浴。温泉水每小时流量 110 余吨,水温达 43 度。其水质优良,颇具医疗功效,极适宜沐浴。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一旦完浴后可谓“冬走十里不凉,夏走十里不热”。

(第四部分:环园——西安事变,五间亭,兵谏亭)

华清池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西安事变的旧址——环园。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及中国共产党促成的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大家看到的这一字排开的 5 间房屋,就是蒋介石当年住的五间厅。著名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小小的五间厅中。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五间房子,当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 1934 年修葺后,这里又成国.民党高官游览休想的场所; 1936 年 10 月、 12 月蒋介石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他在这里策划高级军事会议,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门月 12 日凌晨 6 时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今天,在五间厅内,各门办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我们仍然能看到当年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痕迹。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座高 4 米,宽 2.5 米的石亭,建于 1946 年 3 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当时名曰“民族复兴亭”、“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 1986 年 12 月在纪念“西安事变” 50 周年前夕,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好了,今天我们华清池景区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尼雅遗址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2592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我们把宝顶山大佛湾的石刻比做“佛教基础理论教材”,那么这龛造像就是这部教材的开宗明义第一篇,讲的是佛教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中,依一定条件生起变化。佛教用这个观点来诠释世界、社会和人生,便出现了所谓的“因果报应,转世轮回”学说。六道轮回图即是这种学说的形象体现。

轮回之“轮”,是指车的轮盘;“回”指车的转动。“轮回”是譬喻众生的生死流转永无终期,犹如车轮旋转不停一般。

抱轮的蓝面巨人为转轮王,四川人称之为“无常鬼”。“无常”是佛教哲学范畴中的一个名词概念。如果我们把空间、事物缩到极限时就会发现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刹那变化,刹那生灭的,佛教把这种瞬息万变刹那生灭叫做“无常”。这里把“无常”这个词人格化为“无常鬼”,让它来掌握生死轮回,以示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不永恒。

无常鬼怒目獠齿死咬轮盘,长舒两臂紧钳轮盘,象征业力不可逆转,即:业力所致的报应、遭遇不以众生意志为转移。

六道轮回图共分四圈。(从里至外)轮盘的中心圈中坐着一修行者,从其心际飞出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划分为六个部分。这是典型佛教唯心主义哲学理论的反映,表示“万缘发于心,一切由心造。”即:众生一切善恶行为都由思想意志所推动,发什么样的心,就导致造什么样的业。由于业力的性质不同,所得的报应也就各不相同,来世就会在不同境界之中轮回。佛教从来不认为宇宙间有任何操纵生命的力量存在,众生的一切皆由自己的业力所致。发善心就造善业,得好报;发恶心就造恶业,得恶报。根据众生生前的业因差别,在轮回中共有六种转生的趋向,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这六道均体现在轮盘的第二圈内。

上中为天道。日月绕须弥山顶,顶上安宫殿,展示极乐世界; 上左为阿修罗道。一三头六臂之神,手擎日月,侧有侍者,下有献供者,表示享天福而怀嗔心; 上右为人道。共刻四人表四大部洲,苦乐同道; 下中为地狱道。漆黑的地狱之门旁设有沸腾的油锅,一马面卒正拖一人去受刑,这是众苦集聚的场所; 下左为畜生道。刻有一狮、一牛、一马; 下右为饿鬼道。一饿鬼手抱一人,口咬其头,侧边一鬼贪馋欲夺,下有一人恐惧欲奔。

整个六道是佛教对众生的分类。其中上三道为善三道,下三道为恶三道。众生都在这善恶因果的严密关系中,随业而升,业尽而沉。佛教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做好事有好报的信念,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警诫,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了维护中国道德伦理的精神支柱。

轮盘的第三圈是佛教十二因缘说的形象表现。十二因缘阐明了人生的变化无常,生死轮回的过程和揭示了众生生死流转的因果关系。它从人生过程的角度,把人生现象分析为从“无明”到“老死”十二个部分。这十二个部分辗转引发,互相结合在无止境的连锁之中,并以此阐明人生的痛苦及其根源,论证人生的关健问题。它是佛教对生命现象以及生命痛苦的因由的总结,同时也表明了佛教的唯心主义人生观。这十二个环节按顺序组成因果循环链条,任何一个有情识的生命体,在没获得解脱之前,都依此规律,轮回无穷。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以及生、老、病、死诸般痛苦,工匠师都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出来。

例如“生苦”,这里表现的是一位孕妇正坐在床前生孩子。佛家认为,孩子倒挂悬垂于狭小的母腹内四肢不得伸展,其母喝一口热汤,孩子如下油锅地狱;喝一口冷茶,又如坠寒冰地狱……生命在形成之时,就已开始受苦了。十月分娩,孩子又于母腹之内受挤压而出,出来便“呱呱”大哭,哭与笑众生生来就会,生出来时为何不笑而要哭呢?这便是受了诸般痛苦的反映。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踵而来就免不了有“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病苦”、“老苦”、“死苦”等。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又在亲人的哭声之中离开这个世界。据说古人造“苦”这个字就是根据人的脸相来造的:草字头象眉毛,下面一横象眼睛,中间一竖象鼻子,下面一个“口”,刚好就是一个“苦”字。佛教的经典浩若烟海,其教义亦是博大精深,但总括其要义,主要就讲了“苦”和“空”两个字。佛教把人生看作苦难的过程,视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从而来奠定其超脱世俗的思想立场。

佛教轮回说的基石是“灵魂不灭论”,他们认为,人的躯壳瞬息万变,只有灵魂永恒不灭。既然“灵魂不灭”,那么人的生命就不会仅限于目前这一世了,还有所谓的“前生”和“来世”。在轮盘的第四圈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表现──许多皮囊裹着一些生命体呈逆时针走向。其尾部表示前生,头部表示来世,死此生彼,生生相连如流水相续不断。这种理论使佛教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把人生之苦加以扩大化、绝对化,宣扬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皆苦。

那么众生脱离不了苦海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轮盘右上方刻有谒语:三界轮中万种身,自从贪爱业沉沦……轮盘左下方有一官一卒,以手扶轮表“贪”;轮盘右下方刻有一猴子一边抚着生殖器,一边瞅着后面的少女表示“爱”。是众生的“贪”、“爱”之心使得轮盘旋转不休。

人作为物质体,要吃饭穿衣才能生存。要生存就必须向外界索取,就必然要造下“业”,按佛家的说法造业必有果报,这使众生比较悲观。佛教的最终目的是要拔众生出苦海。所以在轮盘的左上方又有谒语:君看轮外恒沙佛,尽是轮中旧日人……意思是“诸佛菩萨与我无异”,叫众生不必悲观,看轮外如恒河沙粒一样多的人都已成佛,他们以前也是轮中之人。只要皈依佛门虔诚修持,就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求得超出业因果报、生死轮回的解脱。

在轮盘上的各道佛光中,坐着许多佛和菩萨像,其意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只是“性相近,习相远”。佛性受“贪”、“嗔”、“痴”三毒的影响,被红尘所淹没,没有显露出来。在轮回中心修行者的座下刻有猪、蛇、鸽子。猪表“贪”,蛇表“嗔”,鸽子表“痴”,这三毒蒙蔽了我们的真性,从而使我们背离了大我。只有皈依佛门,诚心修炼,才能使我们回到大我,我们的真如佛性才能显露出来。按佛家的说法,佛与众生并无根本区别,寻其究竟,都是地、水、风、火、空、识六大所造,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觉悟”与否。所谓“迷者佛是众生,悟者众生是佛”。“佛”这个字,汉语的意思就是“觉悟者”。

六道轮回图非常形象地宣扬了佛教的核心教义,阐明了佛教的基本观点。造像把很玄妙的哲学思想通过很形象的图给我们解化出来,显得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层次感,可见古代的艺术家们非常善于物化哲理、图解教义。

展开阅读全文

尼雅遗址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苏彪,带你们来游览一下我国著名的天坛。

我国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杏松环保,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再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群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着核心位置。同是,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左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雪的圣地。

天坛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呈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收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屋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尼雅遗址导游词范文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利津县,祝大家玩得高兴。

利津又名凤凰城,传说凤凰是一种非常难看的动物,它喜欢把别人吃剩下的食物拣起来,别的动物都叫它小财迷。几个月后,森林受到了各种灾难,食物都没有了,这时候凤凰出来,把自己的食物都拿出来,分给动物们吃。凤凰拯救了所有的动物,动物们都拔下了自己身上的一根羽毛插在凤凰身上,所以凤凰就变成世界上最漂亮的鸟了。由于这只凤凰飞到了利津,故而得名凤凰城。

凤凰广场上,中心是一个大凤凰,凤凰的前面是一块巨石,巨石上刻着凤凰广场四个大字。凤凰的左面是一片肥绿的草坪。小草们从土里探出小脑袋,好像在说空气真清新啊!凤凰的右面是健身器材,每天清晨和晚上,都有一些老人和孩子一起健身娱乐。凤凰的后面是喷泉,每当周末晚上,就会喷出美丽的泉水。有的欢呼,有的拍照,那情景非常壮观。还有美丽的假山,假山上长满高大的树,开着许多美丽的花。早晨,有许多老爷爷老奶奶在假山上锻炼身体,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凤凰广场。

展开阅读全文

尼雅遗址导游词_新疆导游词_网

范文类型:导游词,适用行业岗位:导游,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尼雅遗址导游词

尼雅遗址位于民丰县卡巴阿斯卡村(大麻扎)以北的沙漠中,是一个以东经82度43分14秒、北纬37度58分35秒为中心的狭长地带。东西向7公里宽,南北向25公里长,散布在尼雅河古河床沿线。近年的考古工作又将遗址区向北推移了几十公里。在1700年前的公元三世纪,发源于昆仑山脉吕士塔格冰川的尼雅河经此向北延伸,那时这里还是一片繁荣的绿洲。1700年以来,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变迁,河床退缩,这里已经退化成为典型的流动沙丘地貌。百年之前,谈到在茫茫的死亡之海中曾存在着这样一片古文明,实属不可思议之事。但百年来的考古成果已经证明,这个“东方庞培城”的存在是铁的事实,留给人们的将仅仅是对于这个事实的来影去踪的考证。一般认为,沙漠周边居民群落的消亡总是伴随着河流的退缩、改道或其它自然条件的恶化。但对尼雅遗址的考古学,气象学、水文地质学的综合研究表明,尼雅文明的消亡极可能不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异,而是由于军事、社会或其他突变因素引发的结果。这个神奇的遗址为人类留下了千古之迷。

展开阅读全文

遗址考古土方挖掘劳务合同

范文类型:合同协议,全文共 2054 字

+ 加入清单

甲方:

乙方:

为尽快完成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结合考古发掘的特殊性、以及室内工作的特性,需多方相互配合等实际情况,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承诺共同遵守。

第一条 工程概况

1.1 工程名称: 遗址坑考古发掘取土工程。

1.2 工程地点:

1.3 工程内容: 遗址坑地表以上表土,以及坑体内一定深度土方约 立方米的挖掘、运输、表面清理等内容,其中坑体内取土的深度由甲方考古队确定。

1.4 工作方式:

1.4.1 配合甲方考古队放线;挖探沟(沟槽)、剖解土层;

1.4.2 按甲方指定单元(探方),每层5-15cm,分层人工挖土;

1.4.3 人工运土至展厅外指定地点;

1.4.4 挖土至甲方指定深度后,人工清扫、清除浮土。

第二条 工程要求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现场要求进行施工,配合完成清理工作。

第三条 安全要求

3.1 在施工过程中,乙方的人员、车辆及设备等所发生的一切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由乙方负责并承担一切费用,甲方不负任何责任和费用。乙方应为此合同的实施对其相关人员购买安全方面的保险并承担费用。

3.2 若发生本条3.1中所述的安全事故且乙方怠于处理时,甲方有权单方从乙方的劳务费中直接支取款项用于处理相关事故的善后事宜,所支取费用待双方结算时从乙方劳务费中扣除。

第四条 劳务费

4.1 本工程采用包死价,场地表皮垃圾采用人工辅助小型机械的方式,剥除、装车、清运费用为人民币 元/立方米;人工清理遗址坑土方费用为人民币 元/立方米。合同总价约为人民币 元(大写: );实际总价以双方共同确认的土方量计算。

4.2 上述单价中包括协调组织、食宿、加班、安全文明、工具、他方成品保护、税金等完成该工作的全部费用;同时包含了正常工作中遇遗迹时随时增减用工量、窝工损失、遗址坑内设置通道隔梁的二次挖除倒运费用以及雨天土方室内暂放时的二次运输费用。

第五条 付款

付款次序付款比例(%)付款金额(元)付款条件

第一次 工程开工后 日内

第二次 工程完工经验收合格后 日内

第三次

备注:乙方提供正规税务发票作为甲方付款的前提条件

第六条 劳务期限

双方约定劳务期限为 天,即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另考虑下暴雨及其他一切因素再增加 天,总工期合计为 天。之后不论何种原因而导致工期拖延,每迟延一天,乙方需按总价款的 %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甲方可在劳务费中直接扣除。

第七条 工程验收

双方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在验收清单上签字,并以此作为双方结算的依据。

第八条 甲方权利义务

8.1 委派考古队全程跟踪管理考古发掘工作。

8.2 委派 为现场代表,负责与公安、文管、以及施工穿插所有单位联系,确保工作正常进行。

8.3 遇夜间加班,解决用电问题。

8.4 依合同约定支付劳务费用。

第九条 乙方权利义务

9.1 会同甲方踏勘路径现场;全面组织附近村组失地村民及拆迁户进行施工。

9.2 乙方指派专人全程跟踪及时解决施工期间的各种干扰并承担费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安全责任自负。

9.3 听从甲方考古人员的管理,遇遗迹时必须随时停工,等候下一步工作计划。

9.4 遵守甲方进出人员安全检查规定。

9.5 向甲方提供符合要求的付款票据。

第十条 违约责任

10.1 甲方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比例向乙方支付劳务费用。甲方逾期付款的,应按照逾期未支付金额的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10.2乙方未按合同约定期限完工造成工期延误的,每延误一天,乙方向甲方支付工程总造价的 3 ‰作为违约金。逾期达 5 日,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按合同价款 20 %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并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实际损失。

10.3乙方工作经验收不合格的,甲方可要求其修补,由此造成的工期延误,按10.2条之规定承担违约金。

第十一条 不可抗力

由于不可抗力致使本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时,遇到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应立即书面通知合同相对方,并应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十五天内,向合同相对方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由合同各方按照时间对履行合同影响的程度协商决定是否变更或解除。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未履行上述义务的,不能免除其违约责任。

第十二条 争议解决方式

甲乙双方如因本合同产生纠纷,可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果,按以下第 种方式解决:

A.提交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B.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十三条 合同效力及其它

13.1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

13.2合同附件及补充协议是合同组成部分,具有与本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如附件与本文不一致,以本文为准;如补充协议与本文不一致,以补充协议为准。

13.3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如需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13.4合同一式 份,甲、乙方各执 份。

(以下无正文)

(本页为签字页)

甲方(法人公章)乙方(法人公章)

住所地:

法人代表:

授权代表:

电话:

开户行:

账号:

税号:

日期: 年 月 日住所地:

法人代表:

授权代表:

电话:

开户行:

账号:

税号:

日期: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