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陵园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_调研报告_网
全文共 1892 字
+ 加入清单第一章总论
一、概述
1、项目名称: 天堂生态陵园
2、项目建设地点:xx区xx镇xx村北侧山麓
3、项目承办单位:xx区xx镇xx村
4、项目法人代表:x道观法师王x
5、项目性质:新建
6、项目实施管理单位:xx区民政局、xx区旅游局、xx区国土资源局、xx区林业局、xx区水利局
二、项目编制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8]25号;
2、民政部《关于印发〈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民事发[1992]24号;
3、民政部《关于加快殡葬事业发展的意见》民事发[1995]27号。
三、项目批复的主要内容
新征用荒坡山地面积x亩,总建设面积xm2,计划总投资x万元。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占地面积xm2,计划投资x万元,资金来源:菩提二郎道观自筹x万元,需政府投资x万元。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公墓陵园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几千年陈旧、落后的丧葬习俗影响,在办理丧事中,不文明办丧,吹吹打打,披麻戴孝,大操大力,还互相攀比,往往花费巨大,并借丧事之机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做道场、搞路祭等,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同时,城市周边因无陵园公墓,丧户对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处理到处私埋乱葬,有的甚至修大坟造大墓占地几十平方米,致使“三沿五区”(三沿:沿铁路、公路、河道;五区:生活住宅规划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内乱埋乱葬现象严重,形成坟房混杂,人鬼混居。上述现状严重影响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妨碍着村民生存居住条件,如不采取有力措 施,推进殡葬改革,势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道而驰。
2、建设公墓陵园是保护土地和森林资源的好做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把殡葬改革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务院专门制定了《殡葬管理条例》,把殡葬改革纳入了法制化管理。大力推行火葬,推行少占或不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节约土地和森林资源,保护中华民族的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xx区在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村、居违反国家规定,乱建墓地,坟头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墓碑越建越高;非法占用山林、耕地乱埋滥葬尸骨的问题日益突出;上坟祭奠引发山林火灾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村公益性公墓违规向城镇居民销售墓穴,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规划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加强和规范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设和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要工作。城乡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管理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努力创造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文明城市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节约丧葬用地等优良作风,革除丧事大操大办、棺椁二次下葬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强全区公益公墓和骨灰堂的管理,建立、完善配套的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管理体系。
3、建设公墓陵园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 人类的丧葬行为,不仅反映着生者对死者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程度。旧的丧葬习俗,重殓厚葬,披麻带孝,扬幡招魂,这不仅是封建迷信思想的表现,也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共产党是先进文化方向的代表,这就要求我们崇尚科学,革除陋习,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只有从这个高度认识殡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深入开展。同时,土葬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的陋习。推行殡葬改革,不仅可以节约土地,促进经济建设,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社会风气。由此可见,殡葬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是利国利民,造福了孙后代的一件大事责任和使命。 殡葬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国以来,我国的殡葬改革在艰难、反复中前进,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才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经过40多年的实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实行殡葬改革是合国情、顺民意、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
首先,殡葬改革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多,森林资源不足。如果仍采用旧的丧葬方法处理死者遗体,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今天人们的生活改善,也会贻害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条件。进行殡葬改革,将使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解,把有限的自然资源用于支授生产,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既利国、又利民。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