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发言稿:难以忘怀_同学聚会_网
初中同学十六年聚会致辞
同学们:
十六年弹指一挥间。从98年9月离开宁县二中到现在,我们跨过了一个世纪。十六年后再聚首,延续友情真情,我们倍感兴奋、感动至深。
我们要向本次聚会的倡议者,组织者,以及筹备委员会的同学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向你们说一声:辛苦了!正是你们的热心倡议,辛勤筹备,我们这些身在东西南北,相距千里之遥,又阔别16载的同学才能重逢相聚。再次向你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时,向参与本次聚会的全体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外地同学,你们为了延续这段感情,不顾旅途劳顿,千里迢迢奔波而来,每一位同学都因此而感动。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前来,但是我们相信,无论身处何地,他们的心都与我们紧紧地相融在一起。感谢大家!
期待很长,相聚太短。
记忆挥之不去,仿佛闸门缓缓打开;故事难以忘怀,如同激流在胸中澎湃。
时间太快,我们已整整阔别了十六载;时间太短,此刻我们如此坦然自在,仿佛从来不曾分开。
十六次寒暑交替,十六次枯荣更改,一群小毛孩如今年过而立,顽皮不复存在,命运有了新的安排。
如今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站在初三四班的窗前,遥望着满南山的杏花次第盛开。
遥想当年,全班男生玉树临风、酷毙帅呆,全体女生婀娜多姿、风华绝代,学习枯燥单调,生活却丰富多彩。
早自习上,我们背诵唧唧复唧唧,晚自习前,我们背诵long-long-ago;每逢考试,我们还经常遇到一些光怪陆离的试题,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的区别是什么,从左心房流到右心室再流到左心室再再流到右心房的是静脉血液还是动脉血液,面前有一栋楼,当太阳在东边时它的投影是多长当太阳在西边时投影又是多长,要求根据投影长度算出此楼高度,一种物质不燃烧时是黄的,燃烧时变成红的,不弄湿时是白的,遇到水时又是蓝的,求此种物质的化学分子式……
课堂上我们说过悄悄话,迟到时我们最害怕在学校门口与狭路相逢,晚自习上吵得正欢时神出鬼没的从天而降,淘气打架时让我们用毛笔写过草书一般的检查。语文老师快下课时说:今天的几道课后题,你们回家要仔细揣摩揣摩,明天提问;英语老师刚一上讲台就说:today we have learn a new lesson,let us begin of lesson,now let us start;地理老师用浓厚的xx县口音说:今天我们讲第二节—《中亚》,为什么叫中亚,因为它位于亚洲的中部;物理老师用手拎着个管子问我们:这是啥的?我们茫然,说,是弯的,他说,你们瓜着里吗?这是玻璃的。班主任开班会批评我们时的口头禅总是这样两句话:他像在耍猴,他像在唱戏。我们还不会忘记第二任班主任兼政治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政治老师,化学老师,历史老师,语文老师,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是这些恩师,给了我们共同的记忆,在一群少年纯洁而懵懂的心里,描绘了一个让我们非常向往的知识与成人世界。感谢他们。
当年的男生给女生写过纸条,女生对男生产生过好感,男生抽过烟,女生化过妆,男生骑着自行车捎上女生去过看那桃花开,女生拿着针线给男生缝过衣服补过衬衫。或许此时此刻,十六年后的男生见到当年喜欢着的女生,只想问一句:曾经喜欢着我的你今天还喜不喜欢当年同样喜欢着你的我。答案我们不得而知,因为那已经成了遥远的过去。
共2页,当前第1页12
难以忘怀的广播稿_广播稿_网
一篇难以忘怀的广播稿
各位战友:这是当年的一篇广播稿,充满了激情和豪气,极富感染力。因比较喜欢和欣赏,就把它抄在本子上了,保留至今。作者:团政治处宣传股孙国平,写的是13连指战员在蘑菇原大豆收割现场战天斗地的事迹。现抄录在此,请大家重温那火热的战斗场景。同时,也是我——当年605广播站的广播员献给13连即将到来的盛大团圆日的一份礼物。
廉洁
我们的队伍永远向前进
这组稿子是我们为了表示对战斗在蘑菇原的十三连英雄战士的崇高敬意而写的……
向蘑菇原野挺进
一九七一年十月七日,随着《东方红》拖拉机热烈的轰鸣。我们十三连部分战士在连长陆跃森同志的率领下,怀揣着红色宝书,紧握着闪闪银镰,向蘑菇原,向着我们必胜的战场,开始了雄伟的挺进。
蘑菇原上,风光如画,蓝天下,白云飘,阳光下,飘豆香。三千亩大豆地上,丛丛树林犹如威武的哨兵,守卫着人民胜利的果实。一望无际的蘑菇原大地上,孕育着丰收的喜讯,洋溢着战斗的豪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开镰、开镰、开镰!挥起我们手中的银镰,我们大喝一声:我们来了!为了支援世界革命,我们就要在这里战斗了!
两顶褪色的旧帐篷,是我们的宿舍,一间简易的小土房,是我们的伙房。草原和我们作伴,野兽给我们站岗。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当年红军长征永不磨灭的足迹,我们的耳旁,仿佛响起了《沙家浜》芦苇荡里慷慨激昂的歌唱。谁能说我们不是在制造新的生活,我们是毛主席的兵团战士,困难再大,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我们开始前进了。三千亩大豆,靠我们的思想革命化,靠我们手中的银镰,要把它全部拿下来,这是吹牛吗?不!我们有光辉的毛泽东思想,我们的决心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大豆地共长三千米,高处水土已达饱和状态,低处积水约有半尺多深。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我们挥动镰刀向前。有的同志没有雨靴,积水没过鞋袜,渗透了半截裤腿,同志们在积水和稀泥中,弯着腰,高一脚、低一脚地前进,体力的消耗是相当大的。腰疼、手腕酸、口渴、豆角扎,算得了什么!困难再大,也无法叫我们扔下镰刀在自然面前投降,我们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人,毛泽东的战士就是无敌的力量!
早晨,我们迎着初升的朝阳冲上战场,傍晚,我们披着夕阳的余辉走回帐房。去时一路歌唱,来时满道欢笑。艰苦的生活锻炼了年轻的一代,我们为世界革命吃苦,就是最大的幸福,感到无上的自豪!
飞雪战豆海
大雨整整下了一宿,第二天早上突然又飞起了雪花,气温下降到零下三度左右。同志们已经在这里战斗了三天。蘑菇原的豆地,到处是水,最深的地方都要没过膝盖,陆连长风趣地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豆海”。今天碰上这样的鬼天气,还能不能挥镰出战“豆海”,还能不能向前继续挺进?
真正过硬的部队是在大风大浪里磨炼出来的,屋檐下的燕雀岂能征战千里、驰骋疆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革命战士就要像那冰崖上的腊梅,任凭那三九严寒,傲雪凌霜,也要永远挺立,迎接全世界无产阶级胜利的春天。
连长下达了继续前进的命令。战士们穿上棉衣,拿起镰刀,走出帐篷。天气的突然变化,显然还不能马上适应,身上感到凉嗖嗖的。呼呼的北风吹在脸上,已经有一点刀削似的感觉了,但是,同志们的脚步还像往常那样坚定,歌声还像往常那样响亮。天气变化了,气温下降了,而同志们的战斗激情还在不断地高涨再高涨。
战士们又挥起镰刀开始前进了。老天也真怪,飘了一阵雪,又下起了雨点,而且越下越大,雨水浇透了帽子,浇湿了头发,顺着耳朵根流进了脖子。雨水冲刷着战士们的脸,好像大海的波涛冲击礁石一样,更显得战士们英气勃勃,无比坚强。
前面是一片水泡子,水里的豆子同样长得惹人喜爱!不少战士穿着球鞋,特别是二排的大部分女战士都穿着低腰水靴,面对着种种恶劣条件,战士们的回答是:抢收战备粮,刀山敢上,火海敢闯,这点水算什么!惊涛骇浪也要征服在兵团战士的手下。战士们勇敢地下水了,冰凉的水立刻透过绒裤,一接触皮肉就像针扎一样。上面是大雨盖脸,下面是冰水刺骨,寒冷和潮湿到处侵袭着战士们的身体。可是战士们一想到毛主席,心中就像升起一团火,从心眼里往外冒着一股子热气,把寒冷和潮湿通通驱散。
雨还在下,风还在刮,我们的队伍还在前进,在“豆海”中顽强地前进!
整整一个上午,一大块豆子在战士们的镰刀下倒下了。等同志们割到地头,这才感觉到自己浑身上下已经全部湿透了,牙齿冻得格格响,浑身打哆嗦,脸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可是你看我们的战士,哪一个的脸上不洋溢着胜利的欢笑,哪一个不紧紧地围着连长,迫不及待地提出请战:“连长,咱们下午还割不割?”不知是谁起了个头,一部分战士唱起了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选段:“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望飞雪,漫天舞,好一派北国风光”。是的,毛主席的兵团战士就是北大荒的主人,今天,他们用茫茫蘑菇原作纸,用手中的镰刀作笔,又画上一幅无限美好的图画,使北国风光更增添了无比灿烂的色彩。
力量的源泉
在蘑菇原帐篷里的小油灯下,五班战士正围坐在一起进行政治讲评。
五班,这个全连响当当的典型班,是作为二排的先头部队,在十月七日第一批进点的,至今已经挥镰奋战整整八天了。八天来,五班战士牢记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一直顽强前进,冲在前头。她们割得快,割得净,不愧为全连学习的好榜样。
但是,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同样也严峻地考验着五班的全体战士。八天的艰苦战斗,严重地消耗了战士们的体力,不是吗?在今天的讲评会上,有的同志就议论开了,这个说:“我手腕疼,都快动不了啦!”那个说:“我感到今天腰格外的疼,就像要折了一样。”……班长李松听在耳里,心里想了很多:在困难面前,我们最需要的是精神力量,那就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李松领着大家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十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把大家带到了无比宽广的精神境界,我们好像看到了,在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上,有多少英雄人物为人民献身,用鲜血和生命铺下路基。、、、雷锋、王杰、欧阳海……千万个英雄为了革命事业的最后胜利,为了共产主义早日到来,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什么能够忍受巨大的痛苦?因为他们心中有颗永远不落的红太阳,他们胸怀天下受苦人,他们对胜利充满了信心,他们时刻以朝气蓬勃的战斗来迎接胜利。
我们现在割豆子,多收一些就能多支援世界革命。豆粒虽小,份量千斤,我们站在“豆海”看五洲,为革命甘愿吃尽天下苦。全班战士下定决心,一定要顽强挺进,坚持到底。
从这以后,五班的战士们干得更欢了,拼得更猛了。小丁子腰疼了就跪在地上割;张桂兰为了锻炼毅力,给自己定出了“二百米内不直腰”的标准;李松同志的手被严重的风湿病折磨得麻木了,但她坚持忍痛割豆子,使出最大的劲,要追上前面的同志。她心里默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就这样,李松坚持了一天又一天,一直冲在前头。
每天晚上,五班战士总是习惯地打开光辉的毛主席著作,刻苦地学起来。实践使她们得到了一条最宝贵的经验:要永远向前进,不学毛泽东思想不行,这是力量的源泉啊!
鞭 策
指导员到蘑菇原来了。和战友们分别了几天,指导员会带来什么喜闻乐见的好消息呢?这显然是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
可是指导员的神态却显得格外平静,他好像在考虑什么重大的事情一样,紧锁双眉,脸色特别严肃。他没有过多地回答大家提出的许多新奇的问题,而是把部队集合起来,慢慢地从兜里掏出一份师秋收指挥部办的《秋收战报》,然后才从容不迫地对大家说:“同志们,师首长在《秋收战报》上号召全师向我们十三连学习,大家好好想一想,全师学十三连,我们应该怎么办?”指导员的声音并不大,可是字字句句扣动了战士们的心弦,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指导员,心里像开了锅似的久久不能平静。指导员短短的一席话,给战斗在蘑菇原的兵团战士带来了上级首长的关怀,带来了兄弟连队的支持,带来了全师指战员抗灾夺粮的必胜信念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虽然指导员带来的只是一份《秋收战报》,但是同志们的心里深深懂得,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过去,我们的队伍是在前进,今天,取得了一点成绩以后,我们的队伍还要不要前进,又应该怎样前进?党支部在新形势下,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把上级首长的关怀当作鞭策部队前进的力量。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带领部队继续前进,就要找出当前部队在前进中的差距,发扬成绩,克服问题,加快部队前进的步伐。
于是,在蘑菇原上的帐篷里,战士们以“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再接再厉、继续前进”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这天中午,指导员领着部队在割豆的现场参观割豆的质量。指导员指着一堆十分凌乱的豆铺说:“从速度看,我们是挺快的,可是看看质量?我们是不是辜负了首长对我们的希望?同志们,我们每天辛辛苦苦在这里战斗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多打战备粮,消灭帝修反吗?我们的血汗不能白流,浪费一点粮食,就为世界革命少做一点贡献啊!”
在前进的时候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前进的希望,这才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的真正态度。
对革命事业精益求精的精神,为世界革命做出大贡献的崇高理想,激励我们更加脚踏实地地拼命干革命。
在蘑菇原的大豆地里,受到巨大鞭策的十三连指战员,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大了,而留在他们后面的脚印,却比过去更加实在了。
我们的队伍永远向前进
蘑菇原战役到了关键性的时刻。
留在连里坚持日常工作的同志,为了迎接这个关键时刻,在思想上动员再动员,从人数上压缩再压缩,又集中五、六十人,每天清晨两点起床,两点半坐爬犁向蘑菇原挺进,和住在蘑菇原的八十人汇合在一起,在蘑菇原大豆地数千米的战场上,摆开了一个决战的架势。一杆红旗在前面引路,我们的队伍在红旗下挥动镰刀刷刷向前挺进。一片片大豆在战士们的刀下乖乖地倒下。前进就是力量,前进就是胜利,前进就是希望!
十天前,这里还是豆秸林立、一望无边,十天后,这里已是趟趟豆铺、通向天边。不能忘记,为了夺回这些粮食,战士们挨了冻、受了累、流了血、出了汗,付出了何等巨大的代价。十三连的英雄战士们,用小镰刀在三千亩大豆地上,杀出了无产阶级的威风,为毛主席赢得了胜利,争得了光荣。
只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才是我们前进的力量,只有前进,才是我们革命战士最崇高的理想。
前进,部队团结了,士气高涨了,敌人消灭了,胜利赢得了。
后退,纪律松散了,军心动摇了,革命失败了,人民受苦了。
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经验。
十三连在前进中,越练越硬,越练越坚,十三连在前进中百炼成钢!
革命还没有完,我们还要继续前进。
我们正在前进,
我们正在做着我们的前人从未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前进!迎着东方初升的朝阳,在毛泽东的旗帜下,我们的队伍永远向前进!
一九七一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