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及内容(最新17篇)
发布于2024-05-15 15:49,全文约 28374 字
篇1: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页2]_实验报告_网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t=p cosθ
p = mg
l
图2-1 单摆原理图
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
sinθ=
f=psinθ=-mg =-m x (2-1)
由f=ma,可知a=- x
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 =-ω2x
可得ω=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2π/ω=2π (2-2)
t2= l (2-3)
或 g=4π2 (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
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 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
t=t0[1+( )2sin2 +( )2sin2 +……]
式中t0为θ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π
2.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
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ρ空气是空气的密度,ρ摆锥 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
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
上述四种因素带来的误差都是系统误差,均来自理论公式所要求的条件在实验中未能很好地满足,因此属于理论方法误差。此外,使用的仪器如千
共2页,当前第2页12
篇2: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
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学期初,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上和动手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3、课外的小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本学年我们还不断的提倡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的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4、实验报告的填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的鼓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把观察的实验直观的操作与理论相联系,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学期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和上级的实验教学要求还有差距,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努力探索创新,使实验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3: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样本_实验报告_网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样本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篇4: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的范文_实验报告_网
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的范文
1、提出问题:
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可能
1)、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
2)、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2、猜想或假设:
1)、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用控制变量法)如,
探究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
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 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探究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
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探究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让人离声源的距离0.5米(不变)
(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如0.5厘米),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如1.5厘米),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探究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
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5、自我评估:
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如,我们要让铃的声音很响,我们可以用力去打铃;汽车鸣笛,我们离汽车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响。
6、交流与应用
如果我们声音小了,听众可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我们可以考虑:
1)让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声带的振幅大了);
2)与听众的距离近一些。
篇5:高中物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日 期
实验课题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实验目的 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 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只需测出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x,y由x=V0t y= 得:V0=x
器 材 斜槽、白纸、图钉、木扳、有孔的硬纸卡片、小球、重锤线、米尺
实验步骤
1. 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木板上。
2. 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点O的切
3. 线水平。在纸上记录O点,
4. 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
5. 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
6. 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
7. 调整卡片的位置,
8. 使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
9. 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的缺口上点个黑点,
10. 这就记下了小球平抛的轨迹通过的点。多次实验,
11. 描下多个点。
12. 用平滑的曲线将小球通过的点连接起来,
13. 就得到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14. 以O为圆点,
15. 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
16. 从曲线上选取A、B、C、D四个不同
17. 的点,
18. 测出它们的坐标,
19. 记在表内。
根据公式v0=x 求出每次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再求出V0的平均值。
实验记录
X(米) y(米) V0(米/秒) V0(平均值)
A
B
C
D
实验分析
1.实验注意点:
a. 固定白纸的木板要 。
b. 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未端的 。
c.小球每次从槽上 滑下。
d.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该位置作为 。
2.实验误差:
(1)计算小球初速度时应在轨迹上选距离抛出点稍远一点的地方。
(2)木板、斜槽固定好后,实验过程中不改变位置。
实 验
www.DiYiFanWen.com第~范文网整理该文章……
练 习 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已测出落下的高度h与对应的射程x如下表,则物体平抛初速度为 。(g=9.8m/s2)
h (m)
5.00
11.25
20.00
24.20
x (m)
.为什么实验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
答:
.请你依据平抛运动的实验思想,自己设计一个测定玩具手枪子弹速度的方法。
(1) 器材:
(2) 步骤:
(3) 手枪子弹速度V0= 。(用字母表示)
教 师
评 语
记 分
篇6:《示波器的的原理和使用》物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示波器的的原理和使用》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学习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和利用示波器测量信号频率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示波器的基本组成部分:示波管、竖直放大器、水平放大器、扫描发生器、触发同步和直流电源等。
2) 示波管左端为一电子枪,电子枪加热后发出一束电子,电子经电场加速以高速打在右端的荧光屏上,屏上的荧光物发光形成一亮点。亮点在偏转板电压的作用下,位置也随之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亮点的位移与偏转板上所加电压成正比。
3) 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原理:如果在X轴偏转板加上波形为锯齿形的电压,在荧光屏上看到的是一条水平线,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而X轴偏转板不加任何电压,则电子束的亮点在纵方向随时间作正弦式振荡,在横方向不动。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条垂直的亮线,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又在X轴偏转板上加锯齿形电压,则荧光屏上的亮点将同时进行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位移,两个方向的位移合成就描出了正弦图形。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频率)相同,这个正弦图形将稳定地停在荧光屏上。但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稍有不同,则第二次所描出的曲线将和第一次的曲线位置稍微错开,在荧光屏上将看到不稳定的图形或不断地移动的图形,甚至很复杂的图形。要使显示的波形稳定,扫描必须是线性的,即必须加锯齿波;Y轴偏转板电压频率与X轴偏转板电压频率的比值必须是整数。示波器中的锯齿扫描电压的频率虽然可调,但光靠人工调节还是不够准确,所以在示波器内部加装了自动频率跟踪的装置,称为“同步”。在人工调节接近满足式频率整数倍时条件下,再加入“同步”的作用,扫描电压的周期就能准确等于待测电压周期的整数倍,从而获得稳定的波形。
4) 李萨如图形的基本原理:如果同时从示波器的x轴和y轴输入频率相同或成简单整数比的两 个正弦电压,则屏幕上将呈现出特殊形状的、稳定的光点轨迹,这种轨迹图称为李萨如图形。李萨如图形的形成规律为:如果沿x,y分别作一条直线,水平方向的直线做多可得的交点数为N(x),竖直方向最多可得的交点数为N(y),则x和y方向输入的两正弦波的频率之比为 f(x):f(y)=N(y):N(x)。
三、 实验仪器:
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
四、 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
(一) 示波器的使用与调节
1) 将各控制旋钮置于相关位置。
2) 接通电源,按下面板左下角的“POWER”钮,指示灯亮,稍待片刻,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 态。
3) 经示波管灯丝预热后,屏上出现绿色亮点,调节INTEN、FOCUS、POSITION,使亮点清晰。
4) 将TIME/DIV逐渐旋到2ms或5ms,观察光点由慢变快移动,直至屏上显示一条稳定的水 平扫描线,按(3)使线清晰。
(二) 实验内容:
1) 观察正弦波波长:
a)将AC GND DC转换开关置于AC
b)讲面板右上角的SOURCE置于CH2
c)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50Hz信号源直接输入CH2-Y输入端(红插头应接函数发生器输出的红接线柱)
d)屏上显示出正弦波(调V/DIV调节大小,TIME/DIV扫描开关使之出现正弦波,IEVEL使波形稳定)
e)改变扫描电压的频率(TIME/DIV)观察正弦波得变化,使屏上出现多个完整的波形图。
2) 观察并描绘李萨如图形,测量正弦信号频率。
利用利萨如图测正弦电压的频率基本原理
通过观察荧光屏上利萨如图形进行频率对比的方法称之为利萨如图形法。此法于1855年由利萨如所证明。将被测正弦信号fx加到y偏转板,将参考正弦信号fx加到x偏转板,当两者的频率之比fy/fx是整数时,在荧光屏上将出现利萨如图。
不同频率比的利萨如图形。判断两个电压信号频率比的条件是屏上出现了利萨如图形稳定不动,方法是对稳定不动的图形分别做水平直线和竖直直线与图形相切,设水平线上的切点数最多为Nx,竖直线上的切点数最多为Ny,则
fy/fx=Nx/Ny
图1 李萨如图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图2 fx/fy=1:1时李萨如图与信号相位差的关系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用李萨如图测量正弦信号频率
六、实验注意事项 :
1.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预热3分钟以后才能正常工作。
2.测信号电压时,一定要将电压衰减旋纽的微调顺时针旋足(校正位置);测信号周期时,一定要将扫描速率旋纽的微调顺时针旋足(校正位置);
3.不要频繁开关机,示波器上光点的亮度不可调得太强,也不能让亮点长时间停在荧光屏的一点上,如果暂时不用,把辉度降到最低即可。
4.转动旋钮和按键时必须有的放矢,不要将开关和旋钮强行旋转、死拉硬拧,以免损坏按键、旋钮和示波器,示波器探头与插座的配合方式类似于挂口灯泡与灯座的锁扣配合方式,切忌生拉硬拽。
七、趣味物理实验心得:
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本学期里,老师又教了很多实验,我做了许多类型的实验,让我受益菲浅,我又学会了很多东西,其中很多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无法学习到的,其中很多实验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
通过高中以及大学两个学期的物理实验,我发现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我们学到的许多理论都来源于实验,也学到了许多物理课上没有教到的理论。很多实验都是需要花费许多心思去学习的,也是非常复杂的。经过这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多多。想要做好物理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她培养了我们耐心、信心和恒心。当然,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时侯我还不能从容应对,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让我们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我的学习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唯有实验才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方法。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来证明。
篇7:初三物理教师述职报告范文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今天我把这句话作为我参加新进教师会议述职报告的开头,为的是提醒自己,能以一种平和而真诚的心态面对大家,客观地、真实地向大家汇报我半年来的工作情况。
对话促进交流,交流有利提升,我想这就是区教研室举办的这次新进教师经验交流会的主旨。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感谢教研室的领导老师们对新老师成长的关心。
下面我用从述学、述职、述绩三个方面和老师们谈谈这半年来的工作。
一、述学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坚持积累;博采众长,见贤思齐,更是新老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我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每周做到“七个一”,专心聆听一堂好课,细心研读一篇论文,虚心听取一次辅导、留心记录一篇体会,用心观看一段视频,潜心研究一份教案、精心制作一份教具。
二、述职
(一)英语教学。以新课改思想为指导,课堂重激趣,关注学生课堂体验,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课后抓务实,实施培优辅差”1 5”方案(即优生每日完成一篇阅读或完形,差生每日过关五个单词)。师徒间,实施问诊课堂帮扶活动,与兄弟学校进行英语联考;师生间,开展“我所喜欢的英语课”大讨论;生生间,开展“快乐英语,我最棒”系列活动,活动一“一帮一、结对子”,系列活动二“英语大赢家”口语大赛、系列活动三“我是单词记忆王”单词默写竞赛。
(二)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身上有太多的影子,保姆、家长、朋友、修理工、保洁员,班主任不好当,留守儿童的班主任更不好当。我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留守儿童,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无法享受父母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家长素质不高,监护不力,将教育的责任推给老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根本无法形成合力。面对这种情形,我想一定要把缺失的爱还给孩子。然而我还不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我还没有深切的体会,为此,我经常回忆我的母亲,学着她的样子给孩子们温暖。我主要做了五件事,抓青春期思想教育,抓寄宿生就寝、就餐管理,抓安全教育、关注学生健康生活。
三、述绩
工作不到半年,谈不上成绩,仅仅是一点思考。
(一)物理教学。一个现象,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高涨,不仅课堂对话表演乐此不疲,而且课外学习劲头十足。两篇心得,《农村物理教学现状之浅见》和《如何使人教版教材更符合农村学生特点研究》。十个百分点,期中测试及格率比学期初高出十个百分点。
述职人:
x年xx月xx日
篇8: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的调整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_实验报告_网
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的调整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学习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 利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仪器】
分光计,双面平面反射镜,玻璃三棱镜。
【实验原理】
如图6所示,设要测三棱镜AB面和AC面所夹的顶角a,只需求出j即可,则a=1800-j。
图6 测三棱镜顶角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分光计的调整
(一)调整要求:
1.望远镜聚焦平行光,且其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2.载物台平面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二)望远镜调节
1.目镜调焦
目镜调焦的目的是使眼睛通过目镜能很清楚地看到目镜中分划板上的刻线和叉丝,调焦办法:接通仪器电源,把目镜调焦手轮12旋出,然后一边旋进一边从目镜中观察,直到分划板刻线成像清晰,再慢慢地旋出手轮,至目镜中刻线的清晰度将被破坏而未被破坏时为止。旋转目镜装置11,使分划板刻线水平或垂直。
2.望远镜调焦
望远镜调焦的目的是将分划板上十字叉丝调整到焦平面上,也就是望远镜对无穷远聚焦。其方法如下:将双面反射镜紧贴望远镜镜筒,从目镜中观察,找到从双面反射镜反射回来的光斑,前后移动目镜装置11,对望远镜调焦,使绿十字叉丝成像清晰。往复移动目镜装置,使绿十字叉丝像与分划板上十字刻度线无视差,最后锁紧目镜装置锁紧螺丝 10 .
(三)调节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中心轴(各调一半法)
调节如图7 所示的载物台调平螺丝 b 和 c 以及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使分别从双面反射镜的两个面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皆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重合,如图8(a)所示。此时望远镜光轴就垂直于分光计中心轴了。具体调节方法如下:
(1)将双面反射镜放在载物台上,使镜面处于任意两个载物台调平螺丝间连线的中垂面,如图7所示。
图7 用平面镜调整分光计
(2)目测粗调。用目测法调节载物台调平螺丝7及望远镜、平行光管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29,使载物台平面及望远镜、平行光管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大致垂直。
由于望远镜视野很小,观察的范围有限,要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由双面反射镜反射的光线,应首先保证该反射光线能进入望远镜。因此,应先在望远镜外找到该反射光线。转动载物台,使望远镜光轴与双面反射镜的法线成一小角度,眼睛在望远镜外侧旁观察双面反射镜,找到由双面反射镜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并调节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 13 及载物台调平螺丝 b 和 c ,使得从双面反射镜的两个镜面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的位置应与望远镜处于同一水平状态。
(3)从望远镜中观察。转动载物台,使双面反射镜反射的光线进入望远镜内。此时在望远镜内出现清晰的绿十字叉丝像,但该像一般不在图8(a)所示的准确位置,而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8(b)所示。调节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使高度差 h 减小一半,如图8(c)所示;再调节载物台调平螺丝b 或c,使高度差全部消除,如图8(d)所示。再细微旋转载物台使绿十字叉丝像和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完全重合,如图8(a)所示。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图(8) 各调一半法
(4)旋转载物台,使双面反射镜转过180°,则望远镜中所看到的绿十字叉丝像可能又不在准确位置,重复(3)所述的各调一半法,使绿十字叉丝像位于望远镜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的水平横线上。
(5)重复上述步骤(3)(4),使经双面反射镜两个面反射的的绿十字叉丝像均位于望远镜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的水平横线上。
至此,望远镜的光轴完全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此后,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不能再任意调节!
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
1.待测件三棱镜的调整
如图9(a)放置三棱镜于载物台上。转动载物台,调节载物台调平螺丝(此时不能调望远镜),使从棱镜的二个光学面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均位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的水平横线上,达到自准。此时三棱镜两个光学表面的法线均与分光计中心轴相垂直。
图9 三棱镜的调整
2.自准法测定三棱镜顶角
将三棱镜置于载物台中央,锁紧望远镜支架与刻度盘联结螺丝 22 及载物台锁紧螺丝 8 ,转动望远镜支架 15 ,或转动内游标盘 16 ,使望远镜对准 AB 面,在自准情况(绿十字叉丝像和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完全重合)下,从两游标读出角度 和 ;同理转动望远镜对准 AC 面,自准时读角度 和 ,将结果填入表2中。由图9(b)中的光路和几何关系可知,三棱镜的顶角
(2)
【数据记录及处理】
表2 自准法(或反射法)测顶角数据表格
次数 游标1 游标2
篇9: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_实验报告_网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实验原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x2、x3、?、xn,则有:x2-x1=x3-x2=?=xn-x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1)逐差法
设相邻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6,则 x2-x1=x3-x2=x4-x3=?=x6-x5=aT2 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得加速度a=(a1+a2+a3)/3
= (2)图象法(421?522?623)x4?x5?x6x1?x2?x32?
33T3T3T9T
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然后利用vn=(xn+xn+1)/2T测出打各点时的速 度,描点得v-t图象,v-t图象的斜率即为加速度,如图所示。
(3)由纸带求物体速度的方法 “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即vn=(xn+xn+1)/2T, 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 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 连接好电路,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 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 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2.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3.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0后面
动的加速度。
同学们还可先画出v-t图象,再求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项
1.要在钩码落地处放上软垫或砂箱,防止撞坏钩码。
2.要在小车到达滑轮前用手按住它或放置泡沫塑料挡板,防止撞坏小车。
3.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4.纸带运动时尽量不要让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摩擦。
5.要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放开小车;放开小车时,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以充分利用纸带的长度。
6.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六)误差分析
本实验参与计算的量有x和T,因此误差来源于x和T。
1.由于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测量不够精确而使a的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2.市电的频率不稳定使T不稳定而产生误差。
篇10: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_实验报告_网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徐婷婷
中 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及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班级 物理092班 姓名徐婷婷 学号 09180212
实验日期 20xx/3/29 同组人 张丰蕾
一、 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 实验器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 实验原理
(1)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1. 安阻法
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 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 ① 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E=I1(R1+r) (1) E=I2(R2+r) (2) 联立(1)、(2)可得E
I1I2(R1R2)I1R1I2R2
r,
I2I1I2I1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转化为
1
REr (3)
I
1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
I
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
2. 伏阻法
如图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电压表
U
的内阻RV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Rr)
R
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 ① 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压的值U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U1和R2、U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图3
E
U1
(R1r) (3) R1
U2
(R2r) (4) R2
E
联立(3)、(4)可得E
U1U2(R1R2)(U1U2)R1R2
r,
U2R1U1R2U2R1U1R2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U
(Rr),将其转化为 R
1E11
(5) RrUr
1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4所示,此直线对应纵轴截距的
U
绝对值的倒数为电源的内阻r,该直线的斜率除以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电动势E。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
3、伏安法
分别按如图5所示的内接法和如图6所示的外接法连接好电路,改变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及电
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U+Ir
图5
图6
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 ①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压表的读数Ui和电流表的读数I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I1、U1和I2、U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E=U1+I1r (6) E=U2+I2r (7) 联立(6)、(7)可得E
I2U1I1U2UU2
,r1
I2I1I2I1
②图像法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U+Ir,将其转化为
U=-rI+E (8)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U-I曲线,如图7所示,此直线纵轴截距的含义是电动势E,横轴截距的含义是短路电流I0 (注意纵坐标要从0开始),斜率的含义是内阻r,r
E
或用直线上任意两点求解斜率的绝对值。 I0
图7
I
(2)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对于物质分子大小的测量,利用现代技术,像离子显微镜或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但是,这毕竟离中学物理太远,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这一学生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微观物质模型,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即用宏观手段来研究微观问题,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这个实验是十分有意义的。
油酸分子式为C17H33COOH。是一种结构较为复杂的高分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C17H33是不饱和烃具有憎水性。另一部分是COOH 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被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溶液会在水面上很快散开,其中酒精先溶于水,并很快挥发,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块纯油酸薄膜。
要做好油膜法测分子直径这个实验,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两个个主要问题。 一、 粉的厚度
粉的厚度实验中痱子粉的作用是界定油膜大小的边界,痱子粉过厚,油膜不易扩散,使水面的痱子粉开裂,痱子粉太少,油膜边界不清。因此如何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是关键,在实验的过程中轻敲装有痱子粉的塑料瓶,在水盆里撒上均匀的、很薄的一层痱子粉,具体撒多薄的痱子粉才能成功要经过反复的试验。
二、点的滴法
实验时,拿到配好浓度的油酸溶液用注射器抽取一定的体积,然后一滴一滴地滴回瓶子中,训练准确、均匀地滴点,并记下滴完这部分油酸溶液的滴数。接下来把一滴油酸溶液滴入撒好痱子粉的水面中央,因张力作用油酸立即向四面八方散开,在水中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薄膜油膜,边缘与痱子粉形成一个分界线。首先,在滴的过程中手的力道要与之前数滴数时相同,另外油滴下落点不能离液面太近也不能太远,下滴点距水面约2至3cm左右为宜。
四、 实验过程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1、选用一只电阻箱、一只电流表按照安阻法原理图连接好电路,电流表的量程选择0.6A。闭合开关,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R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
2、选用一只电阻箱、一只电压表按照伏阻法原理图连接好电路,电压表的量程选择3V。闭合开关,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R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
3、选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按照伏安法,分别采用内接法和外接法连接好电路,电流表的量程选择0.6A,电压表的量程选择3V。闭合开关,滑动滑动变阻器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1、用注射器吸取0.5ml 1:1000的油酸酒精溶液,随后一滴滴地滴回瓶中。数出0.5ml约108滴左右。每滴含油酸体积V为0.5ml/108 ×1/1000≈4.63×10-6ml
2、在塑料水盆中倒入适量的水,约为容器的1/3,水面完全稳定后均匀的撒上痱子粉。
3、等粉完全静止后开始滴油酸溶液。下滴点距水面约2至3cm左右为宜。过几分钟后油酸薄膜的形状趋于稳定。
4、把玻璃板盖在塑料盆上。用彩笔把油酸薄膜的形状勾勒在玻璃板上。
5、以超过半格算一格,没超过半格舍去的方法,数出油酸薄膜所占的格数,根据每格面积为1cm2,进而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6、根据每一滴油酸的体积V,和薄膜的面积S即可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d=V/S,即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实验数据记录: ① 安阻法
篇11:物理实验报告《观察凸透镜成像》_实验报告_网
物理实验报告《观察凸透镜成像》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篇12:初三物理教师述职报告范文
我于19xx年考入江西省赣南*范专科学校物理系。19x年8月毕业,分配到江西省职工子弟学校工作。19xx年,恢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后,我被评为中学物理二级教*。
19xx年5月,晋升为中学物理一级教*。19x年8月,调入广东省顺德市伦教镇中学直到现在,教龄总计达20xx年。
自19x年调入顺德以来,我一直担任物理教学工作,期间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年级组长、政教副主任、教导主任任职时间可作班主任任职时间)。19xx年担任年级组长。19xx至20xx年担任政教处副主任。20xx年7月起,任教导处主任,主持全校的教务管理工作。1997年至今,一直担任伦教镇物理中心教研组组长,主持全镇的初中物理教研工作,并协助顺德区教研室的物理教研工作。1999年1月,报名参加由华南*范大学任主考学校的本科自学考试,专业为教育管理,20xx年6月毕业。 回顾过去的20xx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倾心教育,为人师表
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文以载道”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实践“三个代表”。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甚至还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回校做好有关工作;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形象。20xx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9年,顺德各校设立政教处,我担任本校政教处副主任并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三年间,建立了比较严格、全面的教*和学生德育管理制度、考核评比制度和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案。由于各项计划、制度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激励性,全校*生能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发挥了较好的德育效能。积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经验,积极撰写德育论文,提高理论素养。20xx年,《校外德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一文获顺德市教*德育论文评比二等奖。我校还积极参与全省的德育科研工作,争取科研课题的立顶,其中,《村镇学校德育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的研究》是广东省“十五”德育科研重点课题,本人一直是这个课题主要的主持者、参与者。富有成效的德育科研,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精心施教,形成特色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办好学校最基本的规律。在教学方面,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人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老*教得自然。
首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备、辅、考三个环节,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边缘”学生;考——不超纲、不离本、考题灵活、开发思维、迅速反馈、及时补漏。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顺利发展,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所任班级学生的中考或镇统考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名列镇或区同类学校的前茅。
其次,在切实抓好教学管理和教学调控工作的同时,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共同制订并实施各种教学计划,共同探讨各种教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广泛联系教*,了解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听课、评课,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的态度,从教学理论、教学创新和教学效果的角度进行评价,促进教*教学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我校教学成绩名列全镇或区前茅,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本学年始,顺德属于新课程改革实验区,作为教导主任,我始终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列,组织全校教*对校本课程的说明与开发进行了专题讲解,加速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建立与使用。
第三,教研与教学互相促进。从1997年至今,我一直担任镇物理中心教研组组长一职,每学年的工作计划、措施、组织、效能等方面,均得到全镇各校老*和领导的高度评价,以及镇教育办和市教研室的赞扬。在20xx年市中考阅卷工作中,我担任物理组组长,工作出色,评卷结束后,由我独立完成了《20xx年顺德市物理中考情况分析》,向市教研室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潜心钻研,完善自我
从教20xx年,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善于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青优课”评比。1993年参加佛山市“青优课”比赛,荣获三等奖;1994年参加顺德市“青优课”评比,荣获二等奖。
2、撰写教学论文。1990年,论文《是圆周运动还是平抛运动》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物理学会评为一等奖;1995年,论文《初中物理姐妹型选择题的复习》在“全国第一届理科考试与命题改革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1996年,论文《不容忽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在“全国第七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1997年7月,论文《巧设比喻,化难为易》在《中学物理》杂志发表;20xx学年,顺德区进行“新课标”实验研究,本人撰写的论文《重视物理“过程”教学》荣获顺德区优秀论文三等奖。
3、教学基本功比赛。1998年,我参加顺德全市的教*教学基本功“六个一”(上一节好课、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好字、写一篇好文章、编一份好题、答一份好题)比赛,成绩突出?黄牢?车率惺着?SPAN lang=EN-US>“教学能手”光荣称号。
4、继续教育。几年来,积极参加各类教*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参加每学年的教材教法培训学习;参加电脑初级、中级培训并考试合格;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水平达二级乙等(80分);参加北京*范大学举办的主任高级研修班培训,创新了理念,提高了水平。参加华南*范大学教育管理本科自学考试,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取得毕业。
四、精心哺育,培养新人
在教*帮带和学生辅导方面,我特别注重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精心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成绩突出,1998年,辅导梁福林获省级二等奖、徐锦添获省级三等奖;20xx年,辅导曾云获市级二等奖,等等。另一方面,在青年教*帮带活动中,我校采取“一帮一”结对子帮带措施,我负责帮带的青年教*雷艳娥,成熟较快,20xx年参加顺德市青年教*教学大赛,荣获市一等奖。 自1992年任现职以来,多次受市(区)、镇奖励,近七年年度考核中有四次被评定为优秀。
成绩属于过去,何况教育教学这门艺术永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勇于创新,再创佳绩。
述职人:
X年XX月XX日
篇13:中学物理实验报告[页2]_实验报告_网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Y=a+bx,Y=a+b/x,Y=ab,Y=aexp(bx)
②改直,为方便的求出曲线关系方程的未定系数,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在确定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数学模型求对数方法,变换成为直线方程,并根据实验数据用单对数(或双对数)坐标系作出对应的直线图形。
③求出直线方程未定系数,根据改直后直线图形,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解析几何的原理,就可根据坐标系内的直线找出其斜率和截距,确定出直线方程的两个未定系数。
④求出经验方程,将确定的两个未定系数代入数学模型,即得到中学生比较习惯的直角坐标系的经验方程。
中学物理实验有它一套实验知识、方法、习惯和技能,要学好这套系统的实验知识、方法、习惯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科学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加以培养和锻炼。逐步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7.分组实验问题
对学生分组实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有的学生不讲求实验目的是否达到,不按实验规则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只是在实验室里把仪器当作玩具胡乱地摆弄几下就了事;②有的学生不遵守实验室的纪律,在实验室内串来串去,大声讲话,干扰别人的实验操作;③在分组实验中的操作往往由一人包办到底,其余同学只是陪坐,不能参与实验活动;④有的同学不重视实验的科学性,不重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真实性,而是凑凑实验数据了事,将实验课变成了凑数据、拼结论的课。针对上述情况,在组织分组实验,特别是进实验室做第一个实验时,实验前的教育,从开始就着手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如爱护仪器,遵守实验室的各种纪律,实验前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仪器的操作和放置。如实验仪器的放置应方便操作和易于观察,需要观察和读数的仪器、仪表应放在中间靠近操作者,需要调节的仪器、仪表应放在面前稍偏右,其它器件以不影响操作,不防碍观察做有序的放置。应要求学生人人参加实验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真实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将实验仪器清理归还原处。认真处理实验所测出的数据,分析归纳实验中观察的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并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共2页,当前第2页12
篇14: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_实验报告_网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20xx年X月XX日
篇二: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20xx年X月XX日
篇三: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器材:木头
步骤:
第一种:
将木头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木头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木头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
通过v=m/p
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第二种:
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木头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第三种:
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
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
现象:包括在步骤里面了。
结论:得出木头的体积。
20xx年X月XX日
篇四: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20xx年X月XX日
篇15: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_实验报告_网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一、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不一样, 质量大的水时间长
2. 不相同, 物质种类不同
探究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 培养实验能力.
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2. 设计表格, 多次实验, 记录数据.
3. 整理器材, 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不同. 评估与交流:
1. 水的比热容较大, 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较多的热量, 白天把水放出去, 土地吸收相同热量, 比热容小升高温度较快.
2. 新疆地区沙石比较多, 比热容小, 吸收(放出)相同热量, 升高(降低)的温度较多, 温差比较大.
二、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2. 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
探究目的:学生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 明确开关作用.
提出问题:在串、并联电路中, 开关的作用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开关的作用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设计串、并联电路图,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 观察开关控制两灯泡亮暗程度
3. 改变开关位置, 观察控制情况.
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
资料或数据收集:
1. 串联电路中, 开关无论放在哪一个位置, 都能控制小灯泡
2. 并联电路中,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灯泡.
分析和论证:串联电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电路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
评估与交流:
1. 拆除法:观察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判断电流路径
2.图1:串联 图2:并联
四、练习使用电流表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测量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大小, 符号:
2.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探究目的:会正确使用电流表,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提出问题:使用电流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猜想与假设: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画出电路图, 标出电流表正、负接线柱
2. 按图连接实物
3. 更换不同规格小灯泡多次测量
4. 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小灯泡、电流表、导线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
1. 连接方法:①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2. 电流表读数:认清量程、分度值.
评估与交流
:
1. 明确量程,分度值
2. 测量通过L2的电流
3. 选择0-3A量程, 读数为1.6A
五、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用电流表测量
2. 分别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探究目的: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处处相等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设计电路图, 连接实物
2. 设计表格, 记录数据
3. 换用不同规格小灯泡,重复以上操作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评估与交流:
1. 处处相等
2. 注意电流表量程选择, 正确连接, 多次实验, 得到普遍规律.
六、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用电流表测量
2. 电流表分别串联在干路、支路上
探究目的: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何关系
猜想与假设: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设计实验电路图, 连接实物
2. 闭合开关, 进行测量
3. 设计表格, 记录数据
4. 换用不同规格小灯泡,多次实验
5. 整理器材, 分析数据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导线、开关、电流表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评估与交流:
1. A1测干路电流,A2测通过L2、L3的总电流,A3测通过L3电流
篇16: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_实验报告_网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
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
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文件和.EXE文件)。
3. 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
1.格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用户名se 学号 姓名 学院
① 实验名称:
② 实验目的:
③ 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
④ 源代码:(.C的文件)
⑤ 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
2.对C文件的要求:
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 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 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 请注意:过时不候哟!
四、实验报告内容
0.顺序表的插入。
1. 顺序表的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插入。
3.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删除。
注意:1. 每个人只需在实验报告中完成上述4个项目中的一个,具体安排为:将自己的序号对4求余,得到的数即为应完成的项目的序号。
例如:序号为85的同学,85%4=1,即在实验报告中应完成顺序表的删除。
2. 实验报告中的源代码应是通过编译链接即可运行的。
3. 提交到个人空间中的内容应是上机实验中的全部内容。
篇17:教你写初二物理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网
教你写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用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 姓名
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停表,三角板(2块),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2.用毫米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和宽,数据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4.测细铜丝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5.用停表测量心率数据记录要求同上。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刻度尺的量程为cm,分度值是,零刻线是否磨损: 。 2.记录数据:
课本长 ,宽 。硬币的直径 。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线圈圈数 ,细铜丝的直径 。
3.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五、反思与拓展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一、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 二、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盒尺,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器,铅笔。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AC段的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读出时间为t1 ,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五、记录和结论:记录:
六、反思与拓展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相同或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中间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后竖直地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3)(4)(5)。(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和物体跟平面镜的位置关系。(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五、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中间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后竖直地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3)(4)(5)。(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和物体跟平面镜的位置关系。(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2.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五、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凸透镜焦距,并记录。(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高度大致一致。(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5
)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cm。 当物距u=2f和u?f时凸透镜成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
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凸透镜焦距,并记录。(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高度大致一致。(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cm。
当物距u=2f和u?f时凸透镜成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校姓名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毛巾。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估测热水的温度。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 2.记录数据: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校 姓名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毛巾。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估测热水的温度。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 2.记录数据: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滴管、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记录总质量。3.测盐水的体积。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5.计算盐水的密度。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 观察器材: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克,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克。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毫升,最小刻度值 毫升。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滴管、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记录总质量。3.测盐水的体积。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5.计算盐水的密度。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 观察器材: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克,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 克。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毫升,最小刻度值 毫升。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
篇二: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及结论〕
〔实验评价与讨论〕
篇三: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篇四: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3月6日 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0-5N ,分度值 0.2N ,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是 。 2.记录数据: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0-5N N,分度值为 0.2N。
实验结论: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木块
时木块受到的滑动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
(3)实验结论:
在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杠杆平衡后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杠杆平衡后再次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杠杆标尺上的分度值是 cm,每一个钩码的重力是 N。 (2)数据记录:
(3)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年级 :八年级 姓名: 日期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一、实验目的: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是否有关?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毫米刻度尺,长木板,木块(附挂钩),弹簧测力计,细线、木垫(或塑料垫)。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η=W有/w总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测出木块所受重力。 3.组装斜面。
4.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5.测出木块上升的高度h和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 6.计算有关物理量的数值,并得出结论。 7.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 有 关。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时间:
实验目的: 知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斜槽、木块、铁球、 实验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
(1)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有何不同?(越高铁球滚下的速度越快)
在靠近斜槽下端的水平槽上放一木块,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观察铁球碰上木块后,将木块撞出的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明铁球运动 越块 ,具有的做功本领 越强 ,动能 越大 。 (2)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用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槽上相同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速度相同)
在靠近斜槽下端的水平槽上放一木块,用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槽上相同高度滚下,观察铁球碰上木块后,将木块撞出的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明铁球质量 越大 ,具有的做功本领 越强 ,动能越大。 实验结论: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 运动速度 与 质量 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 速度 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 质量 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